藝術中國

中國網

收藏軼聞:名人與收藏

收藏軼聞:名人與收藏

時間: 2011-02-08 17:50:45 | 來源: 金融時報
收藏 >

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迷上了收藏。在收藏愛好者隊伍中,出現了不少名人的身影。歷史上,也有不少著名人士成為了收藏大家。他們豐富多彩的收藏活動,不僅給收藏圈內留下了很多有趣的故事,也給廣大藏友帶來不少啟迪。

章乃器:丹心收藏為民族。愛國民主先驅章乃器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收藏大家,他收藏的青銅器、瓷器和字畫,最多時約有五六千件。他認為,文物是全民族的財富。1954年和1960年,兩年裏,他將所藏文物總計1000多件精品無償捐獻給故宮博物院。其中宋龍泉窯五管瓶、宋邢窯瓶、周提梁卣、夔紋鼎等皆是品質極高的罕見寶物,為豐富故宮博物院藏品作出了重大貢獻。

沈鈞儒:四海遍求與石居。救國會“七君子”之一的沈鈞儒先生特別喜歡收藏石頭,他將存放石頭的書齋題名“與石居”。他所收藏的石頭分別是從北京八達嶺、列寧曾經躲藏的地方、鴨綠江畔的國界橋、羅盛教烈士的墓地等特殊地方撿來的。他不是把它們當做欣賞品,而是當做“行旅的採拾、朋友的紀念、意志的寄託。”可以説,沈鈞儒收藏的石頭,主要不是玩物,而是立志。

鄧拓:收藏古畫顯高潔。著名作家鄧拓對古書畫情有獨鍾,上世紀60年代年初,他曾以5000元的高價購得一幅蘇東坡的真跡《瀟湘竹石圖》。鄧拓認為,藏畫、賞畫、研究畫,能夠豐富知識、開闊眼界、振奮精神。1964年,鄧拓寫下了“君愛文明非愛寶,身為物主不為奴”的詩句,隨即將自己收藏的唐伯虎、倪瓚、沈周、文徵明、八大山人等總計154件精品,全部捐獻給了中國美術館,其高潔的藏家風範令人景仰。

老舍:薈萃名扇慰平生。著名作家老舍喜歡收藏名伶的扇子。通過逐年收集,他共藏有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尚小雲、俞振飛、葉盛蘭等100多位藝術名流的書畫扇,可謂“名扇薈萃”。

田家英:清人翰墨“第一家”。田家英是毛澤東最得力的秘書之一,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田家英的業餘愛好便集中在收集清人詩文墨跡上。經過多年的努力,他收藏清人詩文墨跡1500多件。在這些墨跡中,有文人騷客的書稿、詩稿,也有官吏們附庸風雅的應酬文字。藏界讚譽田家英為清人翰墨“海內第一家”。

成龍:坐擁紫檀數億元。國際影星成龍收藏紫檀木已多年。紫檀木是世界貴重木料之一,素有“一寸紫檀一寸金”的説法,一雙紫檀木筷子,動輒要2000多元。經過20多年的收藏,成龍珍藏的紫檀木價值數億元。

王鐵成:隨性率真逛地攤。著名表演藝術家、周總理的扮演者王鐵成,是京城有名的“玩家”,花鳥魚蟲、琴棋書畫無所不愛。他以收藏古舊傢具著稱,雕龍的小葉紫檀寫字檯、金絲楠木鑲黃楊頂箱櫃、黃花梨酒桌等,是其藏品中的珍品。王鐵成經常衣著簡樸去逛地攤,他認為逛地攤不單是考驗人的眼力,在討價還價中,也有説不盡的樂趣。他的很多藏品都是從地攤淘來的。

張信哲:“情歌王子”愛收藏。台灣著名歌手張信哲有“情歌王子”之譽。他不僅歌唱得好,還是台灣演藝界有名的“藏友”,他收藏了很多古董、傢具,並出版了一本《玩物哲學》的收藏類圖書,書仲介紹古董的收藏知識和自己收藏的經歷。在台北,張信哲除了歌手的身份外,也是藏界知名的“收藏家”。

王剛:超級收藏發燒友。著名演員、主持人王剛對收藏有著較深的造詣,他認為,收藏不但不會“玩物喪志”,而且還有助於演技的提高。通過收藏,他學到了很多歷史知識,在拍戲過程中,他經常能非常內行地指出道具的“時代錯位”。他在北京電視臺主持的《天下收藏》節目深受觀眾的喜愛。

趙忠祥:收藏雅興愛“文玩”。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趙忠祥也是位收藏迷,他有個習慣,就是不論外出到哪,他都要到當地文物店裏去轉一轉,遇到喜歡的東西就買上一兩件。20多年來,他收藏了很多瓷器、玉器。趙忠祥喜歡把“古玩”稱作“文玩”,因為“文玩”這個詞更能體現收藏的價值和格調。

崔永元:魂牽夢繞“小人書”。著名電視主持人崔永元是國內近年來連環畫收藏高手中的“黑馬”,他主集電影連環畫。中國出版的電影連環畫總共3000多本,崔永元現在已經基本將它們納入囊中。這是他多年努力的結果,他驕傲地説:“給你100萬元人民幣,再給你1年的時間,你也不可能蒐集完全。”他在家裏特辟一個房間來存放他的“寶貝”,房間的溫度、濕度都被嚴格控制,其規範程度可與國家資料館媲美。每次翻讀這些“寶貝”,崔永元都戴上特備的白手套,小心翼翼地輕拿輕放,以免損壞小人書的品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