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動漫教學 > 

新現實動畫|第二屆西湖國際動畫雙年展開幕

2024-03-19 15:09

來源:中國網中國動漫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主視覺藝術家:稅源(Water)

10月27日,由中國美術學院動畫與遊戲學院主辦的西湖國際動畫雙年展在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開幕。

中國美術學院院長高世名,荷蘭動畫電影節創始人、第二屆西湖國際動畫雙年展藝術總監Gerben Schermer出席開幕式並致辭。

中國美術學院院長高世名致辭

高世名指出,與電影、紀錄片相比,動畫是畫出來的,承載著“神筆馬良”般無中生有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本來是最自由、最易風格化、最超現實也最魔幻的藝術媒介。美院出身的藝術家最擅長個人風格強烈、視覺造型好看、動作特效炫酷的動畫。但動畫與遊戲學院的老師們在劉健院長的帶領下卻舍易求難,在動畫創作和教學中探尋現實與現實主義的新路徑。

高世名強調,藝術這條路不能走捷徑,向難處攀登才會走得高遠。列斐伏爾説:“那些只打算觀察現實的經驗主義者和實證主義者們,常常滿足於細枝末節的事物,使用專門技術捕捉微小事實。他們越是發現了部分事實,觀察得就越發淺薄,他們提出的意見就越窄越精確,事實本身就越支離破碎,他們就越感興趣。他們觀察到的現實越具體,他們就被蒙蔽得越深”。在今天這個“後真相、後共識、後知識”的時代,這段話尤其值得我們深思。對於今天的年輕人來説,現實感覺和現實主義非常重要。外在世界與內在世界並非判然分開的兩端,而現實所意味的也絕非客觀、自在的外部世界。在這個意義上,藝術是將內在世界與外在世界融為一體的橋梁,藝術家則是內與外的擺渡者。

第二屆西湖國際動畫雙年展藝術總監Gerben Schermer致辭

Gerben非常感謝中國美術學院保存動畫電影歷史,也非常高興地看到在動畫電影的興盛中有中國美術學院的重要作用。面對新技術,包括動畫在內的多種藝術在探索跨界,探索各種交叉領域和其他藝術形式,如動畫、戲劇、芭蕾和美術的融合,如今變得非常受歡迎。看似一種工具的動畫,常常卻能在所有其他藝術形式和技巧中,帶來最奇妙的作品。

開幕式合影

原法國動畫協會會長動畫導演、編劇Denis Walgenwitz,知名動畫導演、作曲家、畫家Hisko Hulsing,原義大利城堡動畫電影節主席Luca Raffaelli,渥太華國際動畫節藝術總監Chris Robinson,義大利著名文化版權律師 Francesca Perri,東京藝術大學映像研究科動畫專業教授山村浩二,當代藝術與電影的實踐者與研究者曹愷,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副教授陳廖宇,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副教授杜慶春,香港資深動畫人、動畫業及文化協會秘書長盧子英,動畫導演皮三等專家學者,北京電影學院、四川美術學院、西安美術學院、南京藝術學院、南京師範大學、上海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理工大學、浙江傳媒學院、聊城大學等院校師生代表,動畫與遊戲學院動畫係全體教師和學生參加開幕式。

本屆西湖國際動畫雙年展的主題是“新現實動畫”,是源於一種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創作氣候正在發展。20年前,中國美術學院動畫係提出“人文動畫”的理念,併為此在教學和創作中上下求索,探索出路。今天的動畫係,“新現實動畫”的理念更聚焦、更具體、也更有挑戰,也是一條異常艱難之路。

“新現實”不是“新現實主義”,也不等同於新現實主義電影。新現實動畫會繼承“人文動畫”的品格,不意味著寫實,不拒絕傳統,也不拒絕動畫的本質,尤其是那些誇張、奇幻、富於想像和幽默的部分。新現實動畫是一種創作立場,也包含更寬廣、更自由的範疇。新現實動畫的學術探討將拓寬動畫的邊界,讓動畫延展到更多的領域。

開幕式現場

·研討會·

主題研討會 |新現實動畫

本次研討會總共分為兩個板塊:“真實與現實”和“‘新現實’的外延”。第一個板塊邀請業內先鋒製作者和理論研究學者分享新現實主義動畫製作。第二個板塊則邀請了其他不同學科的嘉賓參與到討論中來,豐富了會議的層次和內涵。

板塊涵蓋了多個重要主題,多位嘉賓提出了對新現實主義概念的界定的不同看法,強調了新現實主義動畫的獨特性,認為其不僅僅是幻想或幽默的表現,而更注重動畫的特殊性,如虛擬性、反差張力等。

研討會還分別從敘事和製作的方面探討了新現實主義動畫的可能性。在敘事手法上,多取材于生活中的故事,通過情感與邏輯的結合,創造了合情合理的敘事,引發觀眾共鳴,不僅關注故事主題,還強調情感表達和製作手法。

關於新現實主義動畫的製作手法,研討會強調了在動畫創作中寧實勿虛的原則,棄虛求實,將現實作為創作的基礎。與會者討論了如何將作者的內心情感和記憶轉化為可視的符號,使動畫製作者能夠更自由地表達創作對象。

這次研討會探討了新現實主義動畫的特質、製作手法以及與其他概念的界定,強調了動畫的獨特性和能力,使觀眾更深入地理解這一創作領域的重要性。

·講座·

所有偉大的成功都源於獨立的思想

主講人:Luca Raffaelli

原義大利城堡動畫電影節主席Luca Raffaelli主要探討了成功的定義是什麼,以及一個角色為什麼會變得這麼受歡迎、這些受歡迎的角色,他們是如何被創作出來的?

Luca Raffaelli認為在美國誕生的菲利克斯貓和米老鼠,他們有著一個角色共性,他們是充滿樂觀充滿生機的,富有能量的,任何困難都能解決的這樣一個角色。同時創作菲利克斯貓的藝術家和創作米老鼠的藝術家,他們都在大腦裏産生了一個想法,也就是將他們自己的內心想法和外部世界聯繫在了一起,這並非能夠用完全理性的方法能理解的,這需要觀眾去感受它。

大師班

以動畫審視現實

主講人:Denis Walgenwitz

Denis Walgenwitz在大師班中主要提到了他在《我在伊朗長大》以及《在喀布爾》的創作經歷。他並不完全認同“動畫就是想像,電影就是現實”的,真實拍攝的電影不一定是現實,紀錄片裏也可以出現動畫,這取決於他們如何拍攝。電影的分類並非割裂,而是關聯性很強的。在創作過程中,他們將動畫與現實之間關聯得非常密切,在動畫中德黑蘭各處的街道以及各個區域的生活狀態都根植于當地人的現實生活。但Denis Walgenwitz也説到創作的過程中,不是完全的現實而是改編,是現實與創作不斷進行的生動的對話。

工作坊

動畫本質

主講人:山村浩二

在這次工作坊中,山村浩二先生結合他本人的作品和其他現代動畫短片,從變形、透視、重復、編舞、隱喻、象徵、有生性這7個要素出發,思考了動畫表現的本質。

由中國美術學院主辦的西湖國際動畫雙年展 The West Lake International Animation Festival(IAF)每兩年舉辦一次,首屆西湖國際動畫雙年展于2021年11月成功舉辦,年度主題為“21世紀以來的中國獨立動畫”,探討動畫創作與研究的當代表達,聚焦動畫教育的現狀,並討論其更為開放的可能性。IAF即“I Animate Future”的縮寫,意為“我用動畫記錄未來”。這也是西湖國際動畫雙年展的整體理念:打造中國動畫的先鋒營地、探索當代動畫的可能性及外延。作為年輕的動畫學術平臺,IAF依託中國美術學院的學術背景,著眼動畫理論研究與實踐方法的互動,積極思考動畫的當代身份。為鼓勵和擴展關於動畫的理論研究,同時促進動畫作者與學者間的交流,IAF專設了重要單元,即動畫學術研究的徵集、評選與扶持。

來源:中國美院學院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刊發或轉載新聞、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有內容不符或侵權,請聯繫我們及時處理。

【責任編輯:孟君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