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殘奧會留下豐碩遺産:帶動城市無障礙環境 助力包容性社會建設

發佈時間:2022-03-17 13:58:33 | 來源:光明網 | 作者:劉希堯 | 責任編輯:蔡彬

 3月12日,“北京冬殘奧會遺産主題吹風會”在主媒體中心舉行,北京冬奧組委總體策劃部遺産管理處處長劉興華、殘奧會部綜合處處長竇維出席了發佈會。

“我們從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出發,與國際奧會和國際殘奧委會密切配合,制定和實施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遺産戰略計劃。兩個奧運會統籌考慮、同步實施。”劉興華説,“努力創造豐厚的冬奧和冬殘奧遺産成果,為廣大民眾、主辦城市、整個國家帶來長期的收益。”

早前,《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遺産報告集(2022)》發佈,從體育、經濟、社會、文化、環境、城市發展和區域發展共七方面,全面梳理總結冬奧籌辦6年多來取得的重要成果。

劉興華主要從三個方面總結了北京冬殘奧會在遺産工作方面取得的積極成效。“首先是促進殘疾人冰雪運動普及和發展。自2016年起連續舉辦6屆中國殘疾人‘冰雪運動季’活動,為殘疾人參與冰雪運動創造條件。從首屆只有1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發展到現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來參加,直接參與人數從最初的萬人左右增長到單季超過30萬人。我們還積極推動殘疾人青少年參與冰雪體育運動,目前全國共有8所特殊教育學校被確定為全國冰雪運動特色學校,7所特殊教育學校被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命名為奧林匹克教育示範學校。中國冬殘奧代表團參加的項目由原來2個拓展到6個,實現大項全覆蓋,截至目前,中國代表團在金牌榜和獎牌榜上都位居第一。”

劉興華表示,第二個方面體現在帶動主辦城市無障礙環境的提升。“我們制定的《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無障礙指南》不僅用於規範奧運場館的無障礙建設,還對主辦城市無障礙環境的建設起到了指導作用。北京和張家口兩市相繼發佈實施無障礙建設的三年行動方案,從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公共服務場所和資訊交流方面大力推進無障礙環境的提升。”據悉,以北京市為例,共精心打造100個無障礙精品示範街區、100個一刻鐘無障礙便民服務圈,有1.2萬輛公交車升級為無障礙車輛,地鐵一、二號線等老線路也進行了無障礙提升。

“第三方面,是冬殘奧會推動了包容性社會建設。冬殘奧會的舉辦,對於全中國的殘疾人事業發展具有強有力的示範和牽引作用,全社會幫助殘疾人的社會氛圍更加的濃厚,平等共用的社會環境被不斷的優化。我們殘疾人群體的安全感、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地提升。”劉興華説。

竇維主要介紹了冬殘奧會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的情況:第一,推動殘疾人冬季體育運動發展。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推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很多殘疾人積極參與其中。在冰雪匱乏的南方地區,殘疾人參與冰雪運動也逐漸興起。第二,在促進無障礙環境建設方面,編制的北京2022無障指南和指南技術指標圖冊將成為知識遺産,形成的無障礙工作機制和培養的專家隊伍將成為制度遺産和人才遺産。第三,冬殘奧會相關服務工作政策和研究成果將作為遺産,推動殘疾人服務工作開展。第四,通過宣傳推廣殘疾人知識、殘奧體育運動和殘奧價值觀,推動形成更加平等包容的殘疾人觀,支援幫助殘疾人充分參與社會生活。

比賽結束之後場館的利用也是外界關注的焦點。劉興華透露所有競賽場館對公眾開放,並舉辦國際高水準體育賽事。“冬奧組委與國家有關部門、屬地政府和業主單位緊密協作,在所有的新建場館規劃設計之初,就充分考慮到其賽後的用途,為賽後群眾體驗進行了功能和設施預留。比如説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在賽道三分之一處比較平緩的位置,預留了大眾的出發口,為賽後開展群眾體驗項目做了準備。雪車雪橇中心與國際雪橇聯合會已簽署協議,將會承辦高水準的國際賽事。”劉興華説,場館的運營不是孤立的,是融入到地區的整體發展中的。利用冰雪資源,打造品牌名片,能夠持續帶動區域的整體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