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能冰雪盛事,惠及特殊人群——冬殘奧上的科技力量

發佈時間:2022-03-13 20:51:04 | 來源:新華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蔚力

新華社北京3月12日電(記者趙旭、張超、張漫子)北京冬殘奧會上,運動員摘金奪銀、共襄盛會,而賽事的精彩開展,也離不開科技的加持。

“諸多冬殘奧會科技充分展示了我國無障礙科技智慧領域的高水準創新與高品質發展。”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中國助殘志願者協會會長呂世明説,科技在賦能冬殘奧會的同時,也將留下豐厚奧運遺産,為廣大需求群體帶來美好期盼。

火炬手的“腿上機器人”

在3月2日舉行的冬殘奧會火炬接力火種匯集儀式上,負責火種匯集的9名代表之一邵海朋格外顯眼,他的雙腿穿著頗具科幻感的助力外骨骼,在拐杖輔助下獨自走上主席臺。


3月2日,殘疾人運動員、殘聯等各界人士代表手持採火棒登上主席臺,用取自九個點位的火種共同點燃儀式火種臺。新華社記者陶希夷攝

邵海朋曾是一名建築工人,因事故摔傷導致雙下肢截癱。“邵海朋穿戴的是我與團隊研發的外骨骼機器人。”北京航空航太大學生物醫學工程高精尖中心研究員帥梅告訴記者,該外骨骼機器人基於傳感網路和AI控制演算法,能自動感知穿戴者的主觀行動意願,輔助其“隨心而動”,實現快走、慢走任意切換,還能實現上下樓梯、上下坡等較為複雜的動作。

“這一外骨骼機器人主要用於行走能力有一定障礙但並未完全喪失行走能力的殘疾人,它可以增強人的肌肉剩餘力量,不斷幫助身體恢復機能。”帥梅説,火炬手穿戴完成該設備後,不需特別的訓練,僅在幾十分鐘後便可適應並駕馭機器人,實現人機協作。

“能深度參與奧運,覺得很自豪。同時,奧運也促進了産業的升級,正是這次契機讓團隊成功研發出這套機器人,大家都很振奮。”帥梅説,未來該項冬殘奧科技將落地上市,惠及普通殘疾民眾。

冬殘奧村裏的智慧出行

北京冬殘奧村裏,無障礙便捷智慧管理平臺實時顯示著“村裏”各公共空間的人流量、無障礙車位數量、共用輪椅位置與租借資訊等。


2月28日,延慶賽區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的無障礙坐席。新華社記者張晨霖攝

“我們結合無障礙的理念,利用先進的智慧化技術和建築資訊模型技術,在冬殘奧村建立了基於數字孿生的智慧管理平臺,並配合使用整合研發的多項基於物聯網的智慧終端設備,滿足無障礙需求人士的各類基本生活需求。”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數字工作部部長梁楠説。

記者了解到,該團隊在冬殘奧村的共用輪椅上安裝定位設施,與智慧管理平臺聯動,便於工作人員實時掌握輪椅租借情況,實現統一合理調度,保障運動員隨時就近使用共用輪椅;在冬殘奧村的無障礙車位上,該科研團隊安裝了智慧地鎖,殘疾運動員駕駛車輛進入停車場前,可通過手機終端接入智慧管理平臺,後臺自動為其匹配距離目的地最近的無障礙車位。

梁楠説,冬殘奧會結束後,這些無障礙科技將在城市生活場景中推廣應用,為殘疾人出行保駕護航。

機場裏的無障礙智慧

佩戴外形酷似頸椎按摩儀的機場航廈高精度定位導航設備,涉殘奧視障特殊旅客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室內行走時,可實現無障礙通行。

中國民用航空總局第二研究所科研中心主任何東林介紹,視障人員可將設備佩戴于頸部,當其在航廈內行走時,設備可通過超聲波探頭和攝像頭實時監控障礙物,通過震動反饋引導使用者避障。


3月1日,國家游泳中心外拍攝的北京冬殘奧會吉祥物“雪容融”主題元素。新華社記者任超攝

航廈內,多交互能力機器人在冬殘奧期間持續堅守崗位,特殊旅客通過文字、語音和手語與其交流互動,獲取防疫政策、航班、機場服務等資訊。

以冬殘奧會契機,該團隊針對機場智慧無障礙技術和服務需求,為我國在機場無障礙智慧出行技術、互動式決策演算法等核心技術方面取得突破。

何東林表示,未來將持續優化相關科技,為機場殘障旅客提供更優質的體驗。“我們將設計更易於攜帶的設備,並提高設備的環境智慧感知能力,還要打通室內室外全流程,輔助殘障用戶實現完全自主出行。”

賦能運動員訓練的科技戰袍

早在備賽北京冬殘奧會時,國家輪椅冰壺隊、殘奧冰球隊便身著由北京服裝學院團隊打造的科技戰袍,夜以繼日,揮汗如雨。

“根據殘奧會運動員體型特徵及運動原理,我們深入研究相應的人體測量方法、體型數據庫及服裝原型,在功能服裝的舒適、保暖、穿脫、收納等關鍵技術方面都實現了突破,最終利用數字化建模和3D列印技術為輪椅冰壺運動員開發了坐姿羽絨馬甲和坐姿防風防滑羽絨褲,為殘奧會冰球運動員打造了訓練服等。”北京服裝學院教授史麗敏説。


3月11日,中國隊球員在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殘奧冰球準決賽入場。新華社記者蘭紅光攝

此外,該團隊幫助相關單位建立了《冬殘奧會運動項目輔助服裝設計導則》《肢體殘疾人服裝用人體測量的尺寸定義與方法》,為我國無障礙服裝服飾體系科技創新提供借鑒,推動我國肢體殘疾人冬季運動服裝發展。

從奧運賽場即將走向大街小巷,冬殘奧會上無數科技用溫度感動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未來還將把這份溫暖傳遞給更多殘疾群眾,讓科技賦能生活,讓殘疾人擁有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