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全市中小學校新學期首日,楊增泠在武漢市育才二小新學期第一課上分享了自己冰上4年疾馳的經歷。
2015年北京成功申辦冬奧會以來,“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從美好願景終成現實,8歲女孩楊增泠即是這三億分之一。
楊增泠正在學習花樣滑冰。長江日報記者胡九思 攝
熱情不減的孩子
2月11日,武漢大雪初霽。武商國際廣場冰場的冰面上寒氣襲人,一身黑色緊身衣的楊增泠像只輕盈的小燕子敏捷地在人群中穿來穿去。
小名“娃娃”的楊增泠8年前出生時,第22屆冬奧會在俄羅斯索契剛落下帷幕。彼時,北京已經在準備申辦冬奧會,十幾個月後,喜訊傳來,北京攜手張家口獲得了第24屆冬奧會舉辦權。中國籌備冬奧會的幾年裏“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楊增泠就是這三億分之一。
楊增泠在教練的指導下正在練習基本功。 長江日報記者胡九思 攝
4年前,楊增泠第一次到冰場溜冰時還在幼兒園讀小班。那天,母親張月泓帶她去冰場看熱鬧。隔著玻璃,小丫頭整整一個下午沒挪開眼睛,“沒想到她對冰面有這麼大的好奇心”。張月泓找來一雙滑冰鞋讓孩子到冰面找找感覺,楊增泠第一次上冰面居然沒有摔倒,而一同來的幾個男孩子摔倒了多次。“這孩子平衡性太好了!”旁觀者忍不住讚美。
以優美著稱的花樣滑冰將滑冰與舞蹈結合,兼具了音樂美、姿態美和力量美。楊增泠選擇的是花樣滑冰。4年下來,她熱情不減,“只有在冰場才可以玩得盡興”,教練們都親切地喊她“娃娃”。
學習滑冰,摔跤滑倒是在所難免的。 長江日報記者胡九思 攝
訓練受傷後擦乾淚繼續訓,對楊增泠已是家常便飯。她覺得自己最颯的時候是第一次參加花樣滑冰表演時扮演美少女戰士——長長的頭髮,漂亮的裝扮,戴著紅色長手套,一身銀光閃閃的鑽,後背一個大大的紅色蝴蝶結,表演完了也捨不得脫下來,“疾馳冰面的我感覺好驚喜”。
“有韌勁,能吃苦”,在班主任丁岑眼中,楊增泠對學習保持了很大熱情,總是保持旺盛精力,從沒有看到她疲憊的狀態。
選擇支援的家長
大大的冰場之上,年僅8歲的萌娃楊增泠正在練習新學習的動作。 長江日報記者胡九思 攝
楊增泠練習滑冰時喜歡抿嘴疾馳,一旁的張月泓每次看到總擔心這會影響孩子的冰上形象。每當孩子滑過她面前的時候,張月泓總會大聲提醒她,“不要抿嘴!”
“一家三口中就我一個武漢人”,楊增泠的媽媽張月泓來自黑龍江大慶,爸爸楊曉東來自河北張家口。北京冬奧會分為三個賽區,其中的張家口賽區承辦除雪車、雪橇及高山滑雪之外的所有雪上項目。楊增泠最大的願望是去爺爺家門口滑雪,為中國隊加油,因為疫情防控,她只能選擇在電視上看冬奧會比賽。
張月泓從湖北美術學院碩士畢業後遇到了楊曉東,兩人婚後定居在武漢。北方人的童年大多有在冰雪上嬉鬧的經歷。孩子出生後,他們有機會便帶楊增泠去大慶和張家口讓孩子在雪地裏滾一滾,以便也能在兒時留下冰雪記憶。
冰面上的楊增泠身輕如燕,動作舒展自如。長江日報記者胡九思 攝
“童年的記憶都在冰面上”,張月泓至今記得自己在大慶上學時,冬天穿著普通鞋子邊走邊滑到學校,學校還將操場旁邊的小樹林灌滿水,結冰後供學生上去滑。她的大慶老鄉中,“80後”劉忠慶曾獲溫哥華冬奧會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男子銅牌,“90後”石竟男獲索契冬季奧運會短道速滑男子5000米接力銅牌。
張月泓有時候挺心疼孩子,“滑冰看起來颯,其實很枯燥,一個簡單動作反覆練習千百次;一年四季,膝蓋處總是青一塊紫一塊,夏天都不敢穿裙子。”4年過去了,張月泓覺得孩子“能吃苦而且意志很堅強”,這是滑冰帶給楊增泠的最大收穫。
楊增泠在把滑冰作為愛好之前,嘗試過游泳、乒乓球、網球、舞蹈、體操,但最終她還是喜歡滑冰。
越來越忙的教練
武商國際廣場冰場上孩子們正在學習花樣滑冰。 長江日報記者胡九思 攝
張月泓曾一度把尋找到一位好教練作為孩子冰上訓練的當務之急。她通過逐一體驗和比較,對武漢每家冰場的面積、教練特點等瞭如指掌,“冰場的教練基本上都來自東北”。
楊增泠現在的兩名滑冰教練張岩和王文婷都來自黑龍江。2015年,張岩和王文婷一同參加了在西班牙格拉納達舉辦的第27屆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獲得了雙人滑世界第五名的成績。
王文婷在哈爾濱長大,小學一年級時才開始學習滑冰,學了7年單人滑之後改為了雙人滑。2012年,王文婷與張岩奪得雙人滑全國冠軍,並進入國家青年隊,兩人在格拉納達留下遺憾後選擇退役。
“很多小孩子來學滑冰熱情很高,基本都是零基礎。”2015年,王文婷在武漢當上了滑冰教練,經歷了一段時間的不適後,逐步在孩子們的滑冰成績上找到了成就感。7年來,張岩和王文婷累計指導的滑冰小學員超過200多人。
越來越多的孩子像楊增泠一樣開始學習滑冰。 長江日報記者胡九思 攝
受制于自然因素等影響,長期以來,冰雪運動在我國山海關以南的地區普及度較低,“冰雪運動不出山海關”。北京冬奧會申辦成功以來,我國冰雪運動熱度逐年上升,呈現出“南展西擴東進”特點,徹底打破了“難出山海關”的禁錮。王文婷對此有切身的感受。
“在武漢一年四季可以當滑冰教練,而在東北一般只在冬季當教練,這也是滑冰教練紛紛南下的原因。”王文婷當年的隊友不少在武漢、長沙、南京、昆明、廣州、海口等南方城市當冰雪運動教練。這些教練大部分跟她一樣來自東北,當年都是在野冰里長大的孩子。
張月泓通過越來越忙的教練也感受了武漢冰雪運動越來越熱。她每次送孩子到冰場訓練,教練每次只能安排3個孩子一對一地進行指導,因為參加冰雪運動的孩子太多,楊增泠還經常排不上,人太多,教練太忙,“‘一對一’難找,至少已經有2年時間了”。
日益擁擠的冰場
隨著冰雪運動的興起,武漢的冰雪場館也越來越多。 長江日報記者胡九思 攝
楊增泠現在學滑冰的武商國際廣場冰場面積有1200平方米,但讓張月泓驚異的是,冰場現在一年比一年擁擠,越來越裝不下人了,“有時候冰上幾乎沒有空地,感覺都滑不開了”。
王文婷來武漢剛開始教滑冰時,只帶了幾個孩子,如今冰場的9名教練輪流上崗,歇人不歇場。對於武漢這樣一座缺冰少雪的城市,冰雪運動的熱度連王文婷都沒有想到會來得這麼快。
愛上冰雪運動的不僅只有孩子。“90後”武漢小夥祝彥從小就愛體育運動,愛看《人與自然》。大學畢業後,他開始利用閒暇時間從事潛水運動,後成為潛水教練。2018年的一次滑雪,讓他迷上了這項運動。2018年平昌冬奧會上,美國名將肖恩·懷特在U型池比賽中,最後一跳逆襲奪冠,給祝彥留下深刻印象。此次冬奧會是肖恩·懷特職業生涯最後一戰,他進入了決賽但只獲得第4名,“對我來説,我就是要享受在冬奧會上的每一刻”。
楊增泠正在學習花樣滑冰。 長江日報記者胡九思 攝
隨著冬奧會從籌備到正式舉辦,冰雪運動在武漢的熱度也在進一步升溫。這個冬天在武漢最“熱”的當數遍佈三鎮的冰上運動場所。武商國際廣場的冰場每天散客就有500人左右,較去年增長了30%。作為武商國際廣場滑冰俱樂部滑的店長,管超這個春節沒有回黃岡老家過年,北京冬奧會中國隊首金誕生後,他感覺“整個冰場都變得熱血了起來”。
位於武漢經開區的武漢國際體育文化交流中心原本是軍運會主媒體中心,賽後被改造成為了一個標準冰場,不僅可以開展冰球、短道速滑、花樣滑冰等冰上運動項目的訓練和比賽,還與多所中小學合作開展體教融合活動,自去年5月開放以來,已經累計接待市民超3萬人。
武漢冰雪運動協會會長劉芳君介紹,短短幾年內武漢室內真冰場增至8家,還有3家室內滑雪訓練場和1家室外滑雪場,武漢每天在冰雪上運動的人數至少3000人,越來越多的市民參與到冰雪運動中。
一份2020年的大數據報告顯示,武漢在全國冰雪旅遊前二十大客源城市中排名第五。去年,19所中小學成為武漢首批被命名的冰雪運動特色學校。
已有11年曆史的武商國際廣場冰場即將開啟為期4個月的硬體升級改造,以應對日趨火爆的冰雪運動。張月泓計劃今年給孩子買單板,楊增泠要從冰場轉換到雪場上,滑向她想去的地方。
冰面上的楊增泠身輕如燕,動作舒展自如。 長江日報記者胡九思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