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會)沒有遺憾、笑衝終點——寶島雪橇選手林欣蓉談北京冬奧之旅
中新社北京2月22日電 題:沒有遺憾、笑衝終點——寶島雪橇選手林欣蓉談北京冬奧之旅
作者 朱賀
“這次冬奧會讓我看到更多世界頂尖運動員,也更清楚認識到自己的位置。”回顧首次冬奧之旅的最大收穫,中國台北代表隊選手林欣蓉近日接受中新社專訪時説道。2月8日,林欣蓉在北京冬奧會女子單人雪橇項目比賽中滑過三輪,以3分03秒611取得第31名的成績。
24歲的林欣蓉表示,此行“沒有遺憾”。自接觸體育項目之日起,她便將“登上奧運舞臺”排在心願單首位,如今終得以在北京夢圓。
圖為林欣蓉在進行賽前訓練。中新社發 受訪者 供圖
“笑著滑過終點”
圓夢時刻伴隨著林欣蓉的微笑。
“滑過最險的彎道時沒出事,我覺得好快樂!”向記者講述衝線時刻,林欣蓉的開心溢於言表,她稱自己已盡最大努力完賽,第三次滑行時帶著笑容衝過終點。
坐落在北京延慶的中國國家雪車雪橇賽道,宛如雪中蜿蜒的遊龍,被稱作“雪遊龍”,這條與眾不同的賽道頗具挑戰性,林欣蓉最初亦望而生畏。
賽前數次練習提升了林欣蓉對“雪遊龍”的體驗好感,“它的冰滑著很舒服,就算撞到也不太痛,這很重要。”打破恐懼之後,她開始享受在這條賽道上滑行的“每一個當下”。
第31名,既是林欣蓉首次冬奧之旅的句點,也刷新了其個人最佳成績,“可能這個名次在大家看來不覺得怎樣,但我已經很滿足。”
笑衝終點背後,是長達六年的艱辛訓練與付出。林欣蓉自10歲左右練習田徑項目,為圓奧運夢18歲時才改練雪橇,起初一度被雪道撞到,“手腳沒辦法抬起來,躺在床上都會隱隱作痛”。
圖為林欣蓉在進行賽前訓練。中新社發 受訪者 供圖
相較幼時起就苦練雪橇項目的歐美選手,林欣蓉身材較小、體重偏輕;而雪橇運動對賽道、器材要求較高,地處亞熱帶的台灣鮮見冰雪,並不具專業訓練環境。
由跑道轉向滑道、向北京冬奧進軍的這六年,林欣蓉大半時光都在雪橇項目成績突出的北歐國家“半靠資助半自費”地訓練、讀書,努力改善參賽條件,同時擠出空余時間打工賺錢,“雖然還是不夠好,但知道自己該往哪個目標前進”。2018年得到贊助後,她有了更多經費聘請體能教練、購買更好的器材。
困難重重,“幾乎用盡所有力氣”的林欣蓉終取得北京冬奧會的參賽機會,成為繼1998年日本長野冬奧會李義芳後首獲此項目參賽資格的寶島選手。
為冬奧村點讚
林欣蓉與大陸雪橇選手平日互動多,海外參賽時遇到頗感親切。“有時我在訓練中受傷,他們會詢問隊醫能不能幫我治療。”談及此處,林欣蓉表示很喜歡針灸療法。
五年未在亞洲過年的她,今年在延慶冬奧村度過了一個難忘的新年。少了與家人視頻通話的7小時時差,重逢久違的中餐,讓林欣蓉感動不已。除夕夜用志願者拿來的毛筆、墨水寫下春聯並張貼時,她説自己“邊寫邊笑,那是那天最快樂的事”。
在冬奧村“吃得很開心”的林欣蓉,還與網友分享了選手餐廳的探秘視頻,除用作首次冬奧體驗的記錄,她更想借此向外界展示冬奧村生活。
視頻中,林欣蓉稱讚選手餐廳“應有盡有”,中華美食讓她“口水直流”,防疫工作也“沒得挑”,“沒看到任何工作人員把口罩拿下來過,接近選手時也都身穿防護服”。
她笑言,若無疫情,很想去長城跑步、品嘗京味小吃滷煮。
為未來做準備
今年1月10日,林欣蓉取得了北京冬奧會的參賽資格,意味著多年的奧運夢終成現實,當時她“開心又不開心”。開心的是數年“灌溉”終到花開時,不開心則在於對完賽後職業規劃的迷茫。
“對於冬季項目選手來説,參加奧運是值得慶祝的里程碑。”但林欣蓉的夢想並非止於此,她想做得更好,讓更多人看到亞洲、看到亞熱帶地區也有出色的冬季運動選手。
已將同一賽道上最難的項目雪橇滑進冬奧賽場,林欣蓉計劃未來轉向鋼架雪車或雪車項目,期待取得更好的名次。“鋼架雪車的基本能力是起跑,我想結合之前練習田徑的經驗展開訓練。”她還想向台灣田徑選手推廣這些項目,“告訴大家其實可以‘兩棲’”。
無論再相見時以何項目登場,林欣蓉都告誡自己不能鬆懈,要為未來做準備,“最起碼會拼到2026年米蘭冬奧會,到時再決定會不會拼到2030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