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只有5歲的谷愛淩跟媽媽去“鳥巢”看北京奧運會3000米障礙賽,如今,她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上摘金奪銀。美國冰壺運動員普利斯在走進“冰立方”後激動地説,他桌子上放著偶像“飛魚”菲爾普斯14年前在“水立方”參加游泳比賽的照片,“現在我們能‘同館競技’,夢想成真”。俄羅斯漢學家尤裏·宜劉新2008年作為奧運火炬手“飛翔”在蘭州,現在他更關注的是冬奧賽場崇禮的發展機遇……中國成功舉辦“雙奧”,這樣妙不可言的故事真的是數不勝數。從2008年到2022年,作為世界上唯一一座既舉辦過夏季奧運會也舉辦過冬季奧運會的城市,北京留下了珍貴的“奧運遺産”,自信自主的中國更是發生一次又一次令世界矚目的變化。在很多以“雙奧故事——不一樣的世界,不一樣的中國”為題進行報道的國際媒體看來,2008年中國還不是一個“全面的世界大國”,但今天的中國已截然不同。相信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會有人問:“成功舉辦‘雙奧’,中國人是如何讓不可能成為可能的?”
“今天的中國具有不同的分量”
談到中國舉辦“雙奧”,國際奧會新當選副主席、北京冬奧會協調委員會主席小薩馬蘭奇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現在的中國與我初次來到這裡時完全不同,其變化之大、發展速度之快令人驚嘆。以北京冬奧會為例,很多年前我曾到過現在的延慶賽區,當時那裏可以説什麼大賽設施都沒有。申奧成功後,儘管山地條件複雜,中國人民在短短幾年內仍然按時按量建設出世界一流的高水準比賽場館,同時注重生態保護,實現體育設施同自然景觀的和諧相融。這樣的驚人變化每天都在中國各地上演,給我新奇的體驗。”他還告訴記者,這些年他數十次到訪北京,“北京就像是我的第二故鄉,是世界上我到過最多的地方”。每次他都能看到一個更現代、更繁榮的北京,尤其是近年來他見證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一系列籌備工作後,更是強調:“北京唯一不變的,就是體現出中國對體育的支援,對奧林匹克的熱愛。”
“08奧運”期間,小薩馬蘭奇陪同父親、國際奧會榮譽主席薩馬蘭奇來到北京。他近日在接受西班牙埃菲社專訪時也表示:“毫無疑問,14年來中國在世界上的角色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無論是在政治、商業、經濟或者是體育領域。今天的中國具有不同的分量。”
西班牙國際政治學者吉列姆·皮爾斯在該國《獨立報》撰文説,奧林匹克精神對中國的改革開放進程意義重大,“雙奧”期間,中國建起一大批新的基礎設施,並體現出創新與合作精神。14年前,北京奧運會讓中國在國際上取得成功,那麼2022年冬奧會更反映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就,“是中國夢的延續,向世界平等地展示自我”。
談到“雙奧”話題,俄羅斯“自由媒體”網的文章這樣寫道:它展示出中國人的精神品質、責任感和適應性,中國還有效利用體育盛會的契機深化和其他國家的外交合作,並展示自己的經濟潛力和文化成就。
“從1999年起,我已在中國工作了20年。我與北京奧運會有著不解之緣。”俄羅斯作家、漢學家尤裏·宜劉新和《環球時報》記者聊起北京“雙奧”激動不已。他説:“2008年7月7日,我有幸在蘭州參與‘08奧運’的火炬接力。當我擎著奧運火炬沿著黃河岸邊奔跑時,我感到自己是在飛翔。我關注的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將相關賽事承辦地區的城市面貌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在河北省張家口市,體育産業為當地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賽事舉辦地崇禮在幾年前擺脫貧困,冬奧又為它提供了快速發展和振興的大好契機。”尤裏·宜劉新還説,一個沒有去過中國的俄羅斯朋友發短信問他:“成功舉辦‘雙奧’,中國人是如何讓不可能成為可能的?”他的回復是:“向所有人開放的中國文化。”
從2008年到2014年,尤裏·宜劉新沒想到中國會如此的現代化。他告訴記者:“移動支付和數字化服務、高效的通信、便捷價廉的快遞;遍佈全國的高速鐵路能夠讓人們快速地到達這個巨大國家的任意一個角落;偏遠的山村能夠通過網際網路在幾天內完成農産品的銷售;汽車、小商品、應用高技術的道路和橋梁、一棟棟摩天大樓,這就是現代的中國。此外,中國在航太領域所取得的成就更是難以用幾句話形容出來。雖然中國人自己謙虛地説,中國的問題還很多,一些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還落後於其他地區,但是中國在近幾十年來走向經濟和技術領域前沿能夠證明:中國有能力完成宏偉的任務。
透過“雙奧”,看到中國政府的定力
談到中國這些年的變化,看了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和閉幕式的埃及蘇伊士運河大學語言學院院長拉傑卜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全新的視覺盛宴背後是中國科技實力的提升。法國BFM電視臺從生態可持續性的視角高度評價了北京對奧運場館的可持續利用。該臺題為“從2008到2022,北京如何利用水立方和其他場館”的報道説,場館改造和再利用是北京市在申辦冬奧時就作出的承諾,目前看來,北京信守了諾言:“舉辦冬奧會冰壺項目比賽的‘冰立方’正是14年前夏季奧運會的游泳場館,“正是在這裡,法國選手貝爾納獲得100米自由泳金牌。”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網站報道説:“中國的富裕和強大程度如今已遠超2008年。14年來,中國國內生産總值從近5萬億美元增至近18萬億美元,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今日美國》的文章説,“2008年中國還不是一個全面的世界大國”,但今天中國已擁有航空母艦、高速列車和探索火星、月球的太空計劃,北京冬奧會展示出東道主在14年裏變得更自信和開放,“或許更準確地説,反映出中國的自主”。
法國《回聲報》網站文章稱,中國通過“08奧運”壯麗的開幕式和雄偉的體育場所帶來的信心,成功通過了步入現代化的考試。14年後,一個截然不同的、更富裕、更強大的中國通過舉辦冬奧會向全球觀眾傳達出自信。
紐西蘭前國會議員楊健博士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回顧説,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他任紐西蘭國際關係協會奧克蘭分會主席,那屆奧運會讓世界猛然聚焦于蓬勃向上的中國。現在透過“雙奧”,楊健感觸最深的是國際環境的變化和中國政府的定力。他認為,中國舉辦冬奧會的意義有很多,不只是為了聲望和影響力。一屆成功的冬奧會增加了中國民眾的自豪感,以及國家的凝聚力。在談到過去14年的變化時,楊健從三個方面分析説:“首先,中國經濟實力大幅提升,經濟總量增長3倍可謂是突飛猛進;其次,中國民眾日益增強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有目共睹,除經濟發展外,中國政府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表現也是重要的催化劑之一;第三,中國已成為一個自信的大國,國際政治經濟格局已經並且還在發生深刻的變化。”
中國僑聯青年委員、紐西蘭粵(廣東)商會執行會長張雲也告訴《環球時報》記者,2008年中國的GDP佔全球總量的7.2%,如今這一比例已升至約18%。在過去的14年裏,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也一直保持在30%左右。他相信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成功舉辦會給國際社會注入更多信心和力量,這是對人類發展的巨大貢獻,他表示這也是海外華僑的心聲。
除了硬實力增長,還有軟實力勝利
美國歷史新聞網題為“雙奧故事——不一樣的世界,不一樣的中國”的文章稱,“08奧運”堪稱中國的一次軟實力勝利,向世界展示自己正在和平地進行改革、現代化和開放,北京冬奧會又展示了截然不同的中國,因為她不再是“崛起中的中國”,而是“已崛起的中國”,更是有相當實力、雄心勃勃的競爭者。
有法國媒體認為,從2008年到2022年,中國和西方間的力量對比和相互感覺已發生深刻變化,而天平極有可能向中方傾斜。曾是法新社駐華記者的皮埃爾·哈斯基現場觀看過“08奧運”開幕式,在關注北京冬奧會後,他以“2008-2022:雙奧北京,不同的世界”為題撰文説,“北京作為首個雙奧之城,令人印象深刻”。相較2008年,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西方對中國的看法已發生很大轉變,同時國際環境也發生極大變化,如“美國總統出席了北京夏季奧運會開幕式,但缺席了冬奧會”。還有一些西方輿論在談論中國14年變遷時,依然夾雜著“中國威脅”等常用話術,諸如“2008年,中國要向世界證明自己已成為一個大國,希望被欣賞和認可;2022年,除宣示自己的實力外,中國已別無所求”。這樣的內容,顯然是不夠客觀的。針對西方存在這樣看中國的心態,英國康橋大學的中國問題專家馬丁·雅克近日撰文説:“2022年不是2008年……中國沒有按照美國期望和要求的方式西化。更糟糕的是,在美國相對變弱的同時,中國已變得更加強大。”
西班牙前駐美國大使豪爾赫·德斯卡利亞爾近日以“中國:賽事與聲譽”為題撰文説,通過成功舉辦“雙奧”,表明中國能更快、更有效地調動資源,而不是像一些國家那樣“在西方民主制度固有的無休止討論和程式中浪費時間”。他寫道:“中國舉辦本屆冬奧會是為了聲望和影響力,這不是因為其認為還需要證明什麼(因為在2008年奧運會上已經得到證明),而是想通過主辦冬奧會展示當前的實力。中國修建了一些新的競賽場館,並對其他一些場館進行改造,鋪設道路,種植樹木,將競賽場館所在地與高鐵線路相連,並治理了某些城市糟糕的空氣污染。中國展示了一個強大而自信的國家形象。”
“中國的確不需要向世界證明什麼,因為它已成功地證明過了。”埃及外事委員會委員、《金字塔報》專欄作家賈巴拉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北京成為“雙奧之城”,本身就説明世界對北京和中國的信任。他認為,過去14年中國的社會經濟發生很大變化,但不變的是優越的制度、強大的組織能力和中國人特有的熱情好客。賈巴拉説,北京正以自己的行事風格讓世界投來羨慕和喝彩的目光,當然也包括西方少數國家酸溜溜的嫉妒目光,但這根本無法掩蓋北京冬奧會的輝煌,無法影響中國軟實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