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由式滑雪大跳臺項目比賽在北京賽區舉行,作為運動員騰空時的背景,“老首鋼”遺存的冷卻塔成功“出圈”、頗受關注。十幾年前,為改善環境品質,首鋼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首鋼”)的主生産流程從京西石景山搬遷到河北唐山遷安、曹妃甸,留下了包含高爐、轉爐、高速線材和棒材生産線的工業園區。
冬奧組委入駐辦公、國家冬季運動隊冰上項目訓練基地等投入使用、冬季奧林匹克公園落戶開放……如今的首鋼園區舊貌換新顏,群明湖和秀池綠意盎然,自動駕駛和無人零售車“智慧靈敏”,改造後的鐵軌和管廊“滿滿工業風”,獲評“網紅打卡地”,成為工業遺存保護利用的典範,也擁有了北京冬奧這張亮麗名片。
國際奧會官網曾刊文指出,北京冬奧會留下的最偉大遺産之一,便是帶動首鋼工業園區域的復興。以奧林匹克為契機,首鋼園區正煥發出發展新活力。
礦石原料倉“變身”冬奧組委辦公區,保留工業原貌,改進實用設施,歷史厚重與現代活力相交融
近日,記者來到首鋼園區。五號筒倉辦公樓門廳裏,綠植墻上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組委會”標識格外醒目。
透過玻璃幕墻望去,原本上下貫通的筒倉空間被分割成一層層辦公區,保留著混凝土立柱和鋼板橫廊,屋內還安裝智慧照明系統、智慧溫控系統等,能適應環境,自動調節光線、溫度。筒倉外,一條長長通廊與三高爐連接,支撐鋼梁是鐵銹色……老工業和新科技的元素交融,充盈著歷史厚重與現代活力。
“這裡是由原先用於存放鐵礦石的6個圓柱形筒倉、兩個料倉以及若干空中輸送通廊、轉運站、空壓機房等工業遺存改造而成。”北京冬奧組委技術運作中心設施經理、首鋼建設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首建投”)工程建設部副部長羅剛介紹,筒倉旁寬敞的馬路也是拆除鐵道線後建成。“有工業風格、還實用,實現工業遺存的合理利用。”
2014年,從土建專業畢業的羅剛加入首鋼集團,來到老工業區改造一線工作,“在將工業建築變成人居建築的領域,國內經驗較為缺乏,改造體量也很大,但好在有工程設計、土木建築、園林綠化等各領域專業人員團結攻關,改造工作能夠有序推進。”
兩年後,北京冬奧組委先期順利入駐園區西北角的料倉5筒、6筒辦公區域。邊入駐邊施工,羅剛和團隊對辦公環境進一步精細改造、優化。“我們改造的一大特色就是基本保留上料、熱風、煉鐵、尾氣處理等主要工藝流程的建築構物,並在佈局、顏色、質感等方面還原老廠區的歷史滄桑感。”羅剛告訴記者,“因為料倉原本是用來堆放鐵礦石的,其規劃、生産時期均沒有考慮過後續的開發利用,所以要想在滿足冬奧組委辦公、餐飲、住宿、交通、安全等需求的前提下,安全改造複雜的高大空間和建築結構,建築結構加固、材料選擇、表面處理等工作會遇到很多困難。”
團隊進行充分市場調研、科學實驗,堅持一事一策解決問題。羅剛介紹,“我們在實踐中總結辦法,如綜合使用加大截面、碳纖維加固、阻尼支撐等加固結構的方法;採用粒子噴射工藝,保護工業遺跡的基礎紋理;使用銹鋼板、混凝土面板、石英石板等建築材料,呼應水泥灰、鐵銹色、鐵灰色等主基調顏色,努力接近於遺跡原貌。”
“面目一新的不只是建築改造,現代節能環保技術也凸現著這裡的綠色發展活力。”羅剛告訴記者,改造後的辦公區將運用光伏發電、無負壓供水系統、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統等先進節能新技術。景觀道路使用的是由廢棄建築垃圾製成的再生透水磚,起到減排效果。
精煤車間“變身”訓練冰場,老廠房裏的現代場館,簡單樸素卻又滿足冬奧訓練標準
2017年,因訓練需要,國家體育總局決定在首鋼園區建設國家冬訓中心,打造短道速滑館、花樣滑冰館、冰球館、冰壺館等“四塊冰”場地。除冰球場館是由運煤車站改造之外,剩下三個場館的基礎廠房都選在精煤車間——一個長300米、寬66米的老儲煤倉庫,此前為卸煤工作而建,長度相當於一列火車。
當年5月,羅剛的同事、首建投公司工程建設部冬訓中心項目經理曹雷來到車間開始建設。“用高壓水霧噴射降塵後,身上到處都是黑煤灰,嗆得我們呼吸困難,跟下礦工作一模一樣。”拆除屋面結構和周邊墻體的圍護結構,留下柱子和天車梁,大家從清理場地開始做起。
建設團隊保留老廠房的整體結構,用建築垃圾做成水泥板材料骨料,內裝修還秉承簡單、樸素、低飽和的配色原則,避免分散運動員的注意力。因老廠房沒有吸音效果,經過研究,他們將混凝土板、木飾面穿孔來吸納噪音。此外,團隊還學習了國內很多比賽場館的建設經驗,不斷改進、優化“四塊冰”建設。如有的冰上運動場館走廊使用瓷磚地膠,運動員走在上面容易摔跤,“四塊冰”場館則予以改進,專門鋪設運動地膠,讓運動員穿著冰鞋也能平穩行走。在熱身區的跑道,其地膠被設計為鮮紅色,幫助運動員提高注意力,迅速進入比賽狀態。
為幫助運動員達到良好的訓練效果,花樣滑冰館嚴格按照冬奧會標準開展制冰工作,落實場館燈光照度、空調溫濕度、除塵等方面的要求。為打造一塊長60米、寬30米的國際標準滑冰冰面,曹雷團隊聘請、借鑒國際制冰團隊AST公司的制冰經驗,並根據實際情況,對混凝土的配比做出科學要求,用高於國家標準的先進儀器進行冰面澆注,最終將冰面的高低差控制在了2毫米以內,“在老廠房也能建成世界先進場館。”曹雷説。
結合花樣滑冰館的改造過程,建設“四塊冰”的高標準與嚴要求可見一斑。由於四個冰上項目對冰面軟硬程度、顆粒度和摩擦力大小要求各不相同,建設團隊努力創造良好制冰環境所需的濕度、溫度和通風條件,還將場館的燈光改成“滿天星”式的佈局,滿足冰壺與花滑運動對光線的要求。
據介紹,首鋼“四塊冰”並非冬奧會的正式比賽場館,但四個場館全部配備冰場,冰面完全按照國際比賽標準打造,不僅可以滿足國家隊冬奧訓練的需要,未來同樣有能力承辦大型賽事。
冬奧帶動首鋼區域轉型發展,成為“讓人驚艷”的城市規劃和更新的範例
去年十一假期,北京市民孫浩一家從東邊來到首鋼園參觀2021中國科幻大會,走進三高爐、秀池水下展廳、展館,他們體驗到擁有太空飛船、未來戰場、外星人的科幻世界。數據顯示,假期前兩天,已有1萬餘人入園打卡,改造後的新首鋼園吸引人們前來觀光消費。
去年12月31日,北京市地鐵11號線西段通車,首批開通的金安橋站、北辛安站、新首鋼站三座車站全部設在新首鋼地區,人員流通更方便,新首鋼園也加快構成深度融合的站城一體化空間。
借助服務保障冬奧的契機,首鋼園區成為匯集文化創意、休閒娛樂、人工智慧、綠色低碳、體育培訓、會展服務於一體的新發展區域,煥發出新生活力。
奧林匹克運動與城市、區域共贏發展是北京冬奧會的遺産目標。園區內,工業高架管道廊變身具備慢行、觀景、健身、娛樂功能于一體的空中步道;三高爐空壓站、返焦返礦倉、低壓配電室、N3-18轉運站等4個工業建築變為工舍智選假日酒店,金屬料倉變酒吧廊,排風管變成燈光帶。在高爐爐頂天車樑上搭建懸空玻璃景觀平臺,是國內工業建築改造中的首例。借助三高爐等特色工業遺存,人工智慧場景應用、科幻産業等新業態匯聚,構成持續發展的獨特潛力。
經過近年來建設改造,園區冬奧場館周邊及阜石路沿線等重點區域環境綜合整治和景觀提升等工程竣工,阜石路“冬奧大道”完成綠化景觀改造,冬奧社區通信架空線梳理整治以及街區環境綠化亮化工程也已完成。此外,在首鋼北區五大片區,石景山文化景觀區、冬奧廣場區、工業遺址公園區基本建成,園區全部納入市政供水、供電範圍,區域承載力穩步提升。
“北京首鋼園區工廠改建是奇跡,是一個讓人驚艷的城市規劃和更新的範例。”一次實地考察後,國際奧會主席巴赫這樣評價。3年來,首鋼園區承辦平昌冬奧總結會、冬奧吉祥物發佈會、奧林匹克博覽會、外國駐華使節招待會、中國科幻大會等240余場重要活動,累計參與人數超過30萬人次。
“像冰雪一樣純潔乾淨”,有力監督護航冬奧項目合規建設
冬奧項目順利推進、首鋼園區轉型發展也離不開紀檢監察機關的有力監督護航。首鋼集團紀委開展涉奧項目建設專項監督,明確職責和任務,通過參加各項目指揮部會議、開展“四不兩直”檢查,跟進監督工程進展、驗收資料、人員履職等情況,推動解決勞務用工人員短缺、項目建設滯後和品質問題整改等問題,保障冬奧重點項目合規、快速推進。
冬奧項目涉及資金量大、權力較為集中,為加強廉潔防控,首鋼集團紀委主動梳理廉政風險防控重點部門、崗位和人員,會同首建投公司等列出在投資管理、招投標、工程品質管理、工程進度管理、設計管理、資金支付等方面的廉政風險點61個,制定風險防控措施203條,明確監督重點46項。此外,根據投資管理、前期手續辦理、各類項目招標、清單控制價編制、概算審查、工程品質管理、工程進度管理等15個運作環節,確定46項重點任務,厘清權力運作重點事項,確保權力規範運作。
針對首鋼集團下屬單位參與園區建設較多的實際情況,首鋼集團紀委組織首鋼建投與承建單位、監理單位簽訂建設承諾書,明確責任、傳導壓力,並要求下屬公司紀委聯動監督、有效協同。
作為屬地紀檢監察機關,為提高監督質效,北京市石景山區紀委監委與首鋼集團紀委定期溝通、聯合檢查,強化協作配合。此外,與北京市監委冬奧監察專員辦和石景山區冬奧辦建立起溝通協調、請示報告工作機制,並充分運用“室組地”聯動監督方式,按照政治監督精準化、專項監督日常化、現場檢查動態化的要求,精準發現問題、及時有效解決問題。截至目前,共梳理重點監督任務9個方面51項,發現風險點75個,督促主責部門壓實責任,制定風險防控措施90項。
聚焦首鋼滑雪大跳台中心等冬奧工程建設、冬奧配套環境提升、涉奧服務保障等,石景山區紀委監委牽頭成立專項監督組,前往項目現場督查,並採取年初建賬、月度報賬、季度對賬、年底收賬等方式,重點監督首鋼滑雪大跳臺及周邊建設工程、廣寧村棚戶區改造項目廉潔運作情況,跟進監督高井路西側入口吉祥物雕塑景觀建設、1.7公里健身步道建設工程、冬奧社區文化健身廣場等冬奧配套項目,推動如期投入使用。對113個工程品質不達標問題逐一督辦整改,確保涉奧項目高品質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