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經歷著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最為嚴竣的挑戰,國家、企業、個人該如何規避風險籌劃未來?11月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迅速出臺了擴大內需十項舉措。我們應如何理解並實行這些措施?擴大內需的政策又將為中國應對全球經濟危機的挑戰帶來什麼影響?“中國訪談”頻道邀請經濟學領域的八大專家為您解析!
| 中國網首頁 | 網上直播 | 中國訪談
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訪談 > 擴大內需與危機下的中國經濟 > 經濟危機專家訪談
中國經濟發展30年週期表
四萬億投資蛋糕怎麼分
我們為什麼要為股市上書
文章來源: 中國網      責任編輯: 王瑞芳

近期,北京大學的呂隨啟、中國政法大學的劉紀鵬、中國科技大學的趙曉等十教授向國家有關部門聯名上書,提出“應把振興股市作為恢復市場信心和落實十項措施的切入點”,向中央有關部、委、會提出了六項具體建議,引來業界廣泛關注。 12月7日,中國網•中國訪談邀請撰寫建議書的作者之一呂隨啟教授做客北京知錢俱樂部,面對面為您解讀上書緣由,詳細闡述國務院4萬億的擴大內需措施和促進經濟發展的“金融九條”,將對股市産生的聯動影響。

進入現場訪談:我們為什麼要為股市上書>>>>

上書原因:啟動內需不能只救實體經濟

啟動經濟必先提振股市,政府怎麼能去救市?政府如果要把大量的資金投入到市場上直接去托市,這給股市帶來的影響很有可能是負面的,不是正面的,何況如果股市大幅下跌,政府哪有這麼多的財力去救市?大家的意思是建議啟動內需不能只救實體經濟,應該充分發揮股票市場在刺激內需當中的作用。

第一,前一段時間政府曾經提出要增加4萬億的財政支出刺激內需保證增長,但是在這十條措施裏面基本上著眼點都放在實體經濟上,而沒有考慮到虛擬經濟。

第二、在銀行的建設體系裏面和資本市場直接融資體系裏面,重點都放在銀行的建設體系,對於資本市場的強調比較少。在資本市場內部強調了一點,要進一步發揮債權市場的融資作用,但是股市兩個字基本上沒有提。

所以11月2號和11月3號在西安召開的“全球金融危機與中國資本市場的高峰論壇”上,劉紀鵬老師和賀強老師帶了頭,認為有必要向國家提一個建議,希望中央能夠重視股票市場。基於這樣的考慮,大家回來後主要是劉紀鵬老師發起的,賀強老師也是重要的發起人之一,他也通過電話、電子郵件把意見反應在這份報告裏。最後這份報告形成後,十大教授每個人都補充了自己的建議,在此基礎上形成了這份方案。

建言在網上張貼出來之後,當天網上民意支援率大約是60%,大家也看到中央二台中國經濟觀察做了一期節目,第一個標題:十大教授上書為何遭質疑?第二個標題:十大教授背後代表了誰?網上的民意支援率已經是80%多,那麼十大教授上書代表誰?首先是代表民意。換句話説,最終提出的觀點還是反映了民意。

建言提出之後,在上週三國家出了金融九條,以前出的十條措施全是針對實體經濟的,這九條基本上是從虛擬經濟的角度出發。實際上大家提出的建言和中央的精神也是完全吻合的,換句話説大家強調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相結合,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相結合,債券融資與股市融資相結合,基本上完全和中央的精神是吻合的。所以我們的建言上與中央的精神吻合,下也是符合民意的。

到了今天,大家提到這件事情時,強調第一要互相尊重,不同的觀點是正常的,沒有分歧才是不正常的;第二、只有雙方有分歧,大家能夠正常去溝通、交流,我們提出的觀點才能更完善;第三、互相學習,有了不同的意見大家都去充分討論,這樣就可以把互相不完善的地方彌補,從而使這些方案變得更完善;第四、應該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即使網路上有很多與我們觀點不同的,他們的出發點也是好的,為了把問題搞清楚。

次級債危機最悲觀的時刻已經過去

第二個問題,剛才我在下面交流時有一個同志説“5500點的時候我的股票沒有逃出,到了今天股票全被套住了,結果現在不敢買了,不敢買的理由是很多人説了次級債的影響在未來三到五年才有可能看清楚。”如果我們這樣看問題,等到未來三到五年內,次級債的影響每個人都能看清楚的時候,股市可能已經到了半山腰,那時你再去買股票就相當於在高位去接了,這樣是不合適的。所以我的觀點是,現在雖然次級債危機的前景還不明朗,但是次級債危機最悲觀的時刻實際上已經過去了,所以我們沒有必要對次級債危機的前景過於悲觀。

為什麼大家對次級債危機的前景今天仍然看得非常悲觀?假設全世界的經濟,包括美國的經濟是個病人,在美國政府沒有出臺救市政策之前,相當於這個病人沒有看過醫生,沒吃過藥;而當美國開始救市,全世界的其他國家都開始救市的時候,相當於這個病人已經吃過藥,已經看過醫生了,雖然這個病人病得很嚴重,未來三到五年之內身體很有可能不能完全康復,但是從他吃過藥、看過病這一刻起,雖然病情可能會有反覆,但是這個反覆是向上反覆,而不是向下反覆,換句話説這個病人的身體不是往死的方向發展,而是往康復的方向發展。

一個人如果對次級債危機的前景現在還看得相當悲觀,相當於用一個病人沒有吃藥、沒有看病之前的狀態,去看待這個病人已經吃完藥以後的病情發展,這樣必然讓病情被誇大,當你被這個病情誇大得比較嚴重的時候,你的看法就會過於悲觀,這個市場就會不敢介入,從而就會錯過機會。

另外,為什麼次級債危機的前景被大家看得這麼悲觀?就目前這場次級債危機的討論存在一個明顯的就事論事的傾向,就是這種傾嚮往往使問題容易被誇大。有幾點可以支撐我的觀點:

第一、大家可以看一下美國政府的救市方案,次級債危機不是08年才發生的,是從07年已經開始,07年下半年到年底就已經很嚴重,按照美國救市的應急機制完全可以在07年以前做出反應,但是它並沒有做,直到08年下半年美國政府才開始救市,但是美國政府開始救市的時機是美國大選還有兩個星期開始的時候。因此,提到救市方案出臺的時機時,必須要考慮政治經濟週期對於經濟的影響。如果把美國大選的因素加進來,救市方案在這個時候出臺與各個利益集團和政黨之間的博弈是連在一起的,這一點是必須要考慮的。

第二、在美國政府救市方案的前後存在一個反差,按道理,美國政府救市方案出臺之前次級債危機非常嚴重。當然當美國政府救市方案出臺之後,按道理金融危機應該緩解才對,但是我們看到美國政府救市方案出臺之前次級債危機還沒有那麼嚴重,但是救市方案出臺之後次級債危機反而更嚴重。這就是一個非常奇怪的事情。在美國政府救市方案出臺之前所有的問題都是微觀的問題,所有的損失都是各個金融機構自己承擔。這樣帶來的結果就是每個金融機構為了避免自己的股票被拋售,可能會儘量的減少虧損狀態,做得最好的也無非就是如實公佈自己的狀況,但是面對8000億的大蛋糕,要按照什麼原則來分?這個時候只有少數的傻子才會説自己沒有受虧損,甚至可能把自己的損失誇大一些,這樣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救市資金。

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次級債危機從各個金融機構來看都有可能存在誇大的傾向,最後導致大家看到的次級債危機非常嚴重。

第三、英國的巴克萊銀行曾經表態要收購萊曼兄弟的股權,按照市場運作的原則,即使美國政府不救市,萊曼兄弟的股權都應該有人購買。但是美國政府一宣佈救市,巴克萊銀行無非是要施加壓力,讓美國政府救市的時候更多的往萊曼兄弟股權裏面多注入資金,從而可以買到含金量更高的企業,當他的要求的不到滿足的時候,他就認為這個並購不值得了,從而不再並購。

第四、美國政府方案出臺之後,德國和法國在第一時間表態是什麼?從德國和法國的情況來看,次級債危機似乎沒有那麼嚴重,沒有必要像美國那樣大規模的救市,但是當歐盟宣佈救市,德法在第一時間的表態和歐盟的救市有什麼關聯?德國和法國在第一時間的表態應該至少表明瞭德國和法國的真實狀態。後來為什麼歐盟又協調救市了?儘管德國和法國認為沒有必要大規模的協調救市,金融危機沒有嚴重到那個程度,但是很多其他小國可能會存在這樣那樣的疑慮,美國作為全世界經濟的火車頭都在救市,説明次級債危機已經嚴重到什麼程度,因此在其他小國存在很多憂慮的情況下,德國和法國會怎麼選擇?一定會選擇和其他的小國一起來協調救市。為什麼?如果他們堅持不協調救市,假設次級債危機的前景真的很嚴重,那麼有一天所有的責任都是德國和法國的;如果選擇救市會怎麼樣?不救總是比救好。

所以德國要堅持已見反而冒的風險是:只有當次級債危機確實沒有發展到特別嚴重的程度才能表明它有先見之明,否則一旦惡化所有的責任都是它的,對它來講得不償失。因此德國和法國雖然之前認為沒有必要大規模協調救市,但是最後的選擇一定是和其他的小國一起救市。所以德國和法國的救市方案實際上和本意偏離。

第五、在美國的救市方案出臺之前,溫家寶總理反覆強調中國的基本面是健康的,因此經濟政策的目標是通過積極的財政政策確保經濟增長,通過總體的貨幣政策抑制通貨膨脹。美國政府救市方案出臺的短短幾天,我們的貨幣政策來了一個180度的掉頭,從原來的“從緊”變成了“適度寬鬆”,經濟的目標從“一保一控”,變成“一保一穩”,通過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去穩定金融市場。是不是在短短幾天內中國宏觀經濟的基本面就發生了劇烈的變化,從原來的健康變成不健康了?恐怕不是。

第六、從股票市場的走勢來看也可以得出相同的結論,在美國政府的救市方案出臺之前,我們看到美國的股票市場今天漲10%,明天跌9%,後天漲到8%,又大幅度跌11%,股票市場總是大起大落。但是當美國政府救市方案出臺之後,曾經有過四連陽,在四連陽之後,股市曾經有個回調,但是再回調的幅度只有4%左右。截止美國大選結束當天,奧巴馬和布希的更新完成那天,在市場上引起的波幅都比原來小。因此在四連陽之後,再加上美國的政權更疊因素考慮進去,幅度在4%之間,這是非常正常的幅度。沒有理由把這個正常的幅度當成一個次級債危機前景還不明朗的表現。

面對投資市場,籃子裏的雞蛋怎麼放

把這個問題延伸到國內,我們現在對中國股票市場的看法,我認為現在我們應該適當的保持樂觀。比如有很多股評家講3000點是政策底,結果跌破,到了2500點説是政策底,結果又跌破,最後説1800點是政策底,結果也是跌破。為什麼股評家總是找政策底,但是總也找不到政策底?為什麼?因為股票市場上沒有發出明確的政策信號,政策信號告訴你貨幣政策的目標是“一保一控”,要抑制通貨膨脹,那麼貨幣政策就是從緊的。

現在來看,1700點左右我們的貨幣政策掉頭了,由原來的從緊變成了適當寬鬆,原來的政策目標由一保一控,現在變成了一保一穩,這個時候政府出臺了4萬億刺激經濟的政策,同時又有地方政府追加18萬億進一步刺激內需,另外刺激實體經濟的十條出臺之後,又出臺了金融九條,這一系列都是從貨幣政策掉頭的那一刻開始的,換句話説如果我們這個時候把股票市場還看成一個水庫,那麼政府每出臺一個小的政策,都相當於往股市裏面注水。而且大家往往對市場的看法越悲觀,政府出的政策力度必然越大,注的水越多。只要大家明白政府不斷往水庫裏注水的事實,就可以判斷水位一定是在慢慢地上漲。

股票市場從1660點到1700點、1800點、1900點、2000點,又調到1800多點,總體是往上漲,雖然這個趨勢還不是很明朗,但是已經悄然在往上漲。所以你只要明白政府在不斷地注水,雖然注水的速度比較慢,但是長期來看一定是水位在不斷提高,現在你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在水位還沒有漲到大家都看到上漲的時候趕緊跟上,不要這艘船把你落下。所以我們沒有必要特別悲觀。

需要注意的是既然貨幣政策在1700點附近掉頭,我們不敢説1660點或者是1750點是政策底,但是就在1700點附近,既然在1700點附近,在貨幣政策掉頭的時候,在這個基礎上又出臺了後續的很多政策,那麼股市還會不會回到1700點附近?不會回到。為什麼?現在政府注了水和貨幣政策剛掉頭的時候相比已經更多,所以水位永遠不回避1700點更低了。有人説現在機構有多空分析榜,還有60%的人看空,這説明機構的力量還沒有全部的進入,機構做多的力量還沒有全部凝聚在一起。

我們討論房價的時候,這兩個人就不是討論房價的合理價格是多少,而是討論房價對自己最有利的價格。因此房價是應該上漲還是下跌,取決於手裏有沒有房子。同樣的,機構看空也是一個道理,貨幣政策是不是在幾天之內180度掉頭的?在貨幣政策沒有掉頭之前貨幣政策是不是從緊的,股指從6124點一直跌到1760點,這樣就會兩極分化很嚴重,一種情況是深度套牢的,有基金最後被迫清盤;另外一類是看法過於悲觀,做出空倉,或者倉位比較輕。在貨幣政策幾天之內180度掉頭之後,這些空倉或清倉的機構能不能完成調倉?恐怕不能,如果它能完成調倉,即使他認為1700點附近是政策的鐵底,這個時候會不會跟著那些套牢的人一起去唱多?恐怕不會。如果這樣判斷,那麼60%的機構看空就可以理解了。

現在股票市場的狀態應該只是黎明前的黑暗,所以我們沒有必要再過於悲觀,如果再持過於悲觀的看法,可能你就會錯過一些機會。目前我們能做的事情是什麼?

第一、要關注政策傾向

政策的傾向現在已經非常明顯,在目前大家對國際金融形勢仍然非常悲觀的情況下,這個時候不可能出實質性的大利空,所以國家只要有一些政策基本上都是利好。刺激內需方面中央政府4萬億刺激內需,地方政府18萬億刺激內需、金融九條解決虛擬經濟的問題、央行票據發行的頻率由每週發行改成隔周發行、利率連續下調、動用外匯資金買國有商業銀行的股票,在這種情況下政策面的分析已經非常明朗,不需要再過於悲觀。

第二、跟蹤市場的走勢,尤其要密切注意市場的異常變化

第三、關注很多的指標

第四、挖掘個股的潛力

目前市場投資價值已經出現,投資時機也應該是到了,但是大家注意,個股之間的結構性調整還沒有完成,投資者的信心恢復還需要時間,效果還有待觀望,機構調倉還需要時間。因此現在股市雖然是一個底部,但是大的爆發性的行情的時間還不到,但是一旦爆發時再去做這些工作已經來不及了,我們不能等到股市明確的出現反轉,我們匆匆忙忙的跑到股市裏面隨便選兩隻股票,那已經來不及了,到底哪些股票是超跌的?哪些股票投資價值出來了,而且基本面比較好,我們需要事先做好這方面的研究,這樣才不至於到時抓不住形勢,把握不住機會。

具體到個股來説,面對股票市場中上千隻股票,我們不是證券公司內部的人,自己做研究有非常大的局限性,但是券商如果給你提供了某些資訊往往又不靠譜,股評家提供的一些東西雖然是很好的建議,但是只供參考,必須自己做研究。既然自己要做研究就要把交易行情裏面的資訊看懂,看看每股凈資産的排名,再看一下技術指標包括K線圖,再看一下基本面分析,這樣找到一些好的股票並不難。

另外還可以先研究題材,找經濟領域裏到底都有哪些大的題材,然後圍繞這些題材再去找相關的行業,然後在這個行業內部選幾隻好的股票。現在市場流行的題材有幾個:第一、國際糧荒與通貨膨脹的壓力,農林牧副漁的板塊應該有機會,前面已經被炒過一輪,市盈率會不會偏高了呢?也可以説它偏高了,但是要看到中國的糧價只是國際糧價的三分之一,將來動態市盈率很可能並不高。

第二、油價上下振蕩,原來漲到147美元,現在又跌到40美元,現在美林預計明年上半年油價可能跌到25美元以下,這就帶來一個問題,既然油價反覆振蕩,給各個國家都帶來了非常大的壓力甚至損失,那麼新能源板塊和替代能源板塊就應該關注了。油價上下反覆振蕩也決定了中石油、中石化的振蕩,當油價往147美元漲的時候把股民都套的刻骨銘心,而油價從147美元往25美元反向跌的時候,走勢應該是相反的。如果走勢是相反的,那麼當年你被套牢了一下,那麼現在它可能給你帶來很大收益的時候,如果你錯過了,可能就會很可惜了。如果用中石化來看,你更應該買中石化的權證。

第四、全世界的政府都在説救市,那麼就要研究政府救市的題材都有哪些板塊會受益?美國首先往銀行體系注資,中國是用手裏的外匯買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股票,這是異曲同工的。因此政府救市這塊非常清楚的是和人民幣升值兩個題材結合在一起,金融板塊應該受益最大,所以這個板塊不考慮也是有問題的。

但是在金融板塊裏面應該考慮幾個板塊的波動,銀行、保險,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商業銀行,這裡面我的判斷是:

第一、證券公司的股票,在一個市場裏面選擇資産類型越接近的,在一個股市裏面受影響最大,當你看到許多基金都清盤的時候,毫無疑問證券公司受的損失應該比基金大,只是證券業的上市公司沒有進行充分的資訊披露,沒有反應在報表裏面。

第二、在四大國有銀行裏面也是一樣,到底買了多少次級債在座的各位知道嗎?不知道,而且國家也不可能告訴我們裏面有戰略性的意義。次級債的危機損失如果沒有放在報表裏面,這些銀行的股價偏低估值也合理。但是一旦這些損失在報表裏面充分披露出來,也可能它的狀況就會比現在好。

開放性過高的股份商業銀行,再加上北京銀行,這些商業銀行有一個特點,政府救市它們會和國有商業銀行一樣,但是另一方面由於它的開放性比較低,可能買的東西很少或者沒買,因此這裡它受的損失又是最小的。因此如果在金融板塊裏面城市商業銀行的股票應該風險最小,將來受益越大。

下面我們該選擇哪些資産類型?

第一、這取決於你對市場走勢的判斷;第二、你對市場走勢的看法決定了你選取什麼樣的概念。

我的判斷是熊市裏空倉最好,如果沒有空倉,波動性越小的資産越好,波動越小的資産蒙受的損失越小。所以在一個熊市裏面,股市往下跌的過程中,股票要比權證好,基金要比股票好,貨幣型基金要比指數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好,買産品要比基金好。一旦確認市場是個底部,從現在開始雖然大部分人看不清楚,但是應該慢慢要回升,我們就不應該再這樣考慮問題,熊市裏面我們是防禦戰略,受到的損失最小。但是一旦確認現在的市場是一個底部,那麼防禦的戰略是否就應該調整成一個積極進取的戰略,我們就要選擇波動性越大的資産越好。

熊市裏面跌幅越多的資産類型,到了牛市裏面漲幅應該是最大的。所以在這種市場裏面,理財産品可能不如基金好,基金不如股票好,股票不如權證好。比如從貨幣政策掉頭到現在股指漲了400點左右,很多股票漲了20%、30%,但是有些權證産品都漲了60、70%以上,如果你看好中石化正股就沒有理由不去看好它的權證,因為二者同方向波動,既然是同方向波動,那麼當油價下跌時,中石化的股票要漲,中石化的權證要比股票漲的更大。有人認為權證風險太大,要是熊市裏面一天沒看可能20%就進去了,第二天套住沒法出來,第三天降到零,風險確實大。但是到了牛市就不是這個概念了,如果牛市裏你認為正股會往上漲,完全可以把它當成股票看,沒什麼問題。

每一個投資者對於風險的態度不一樣,有人是風險規避者,有人是風險偏好者。對於一個風險中性者來説可能想來想去拿不定主意,但是也有可能錯過機會。

另外需要強調的一點是很多人認為次級債危機的影響從現在才剛剛開始,去年中國股票市場漲到6124點的時候,當時幾乎沒有一個人説中國股市的基本面不健康,很多人看8000點,看1萬點。在6124點時説中國股市健康,中國股市卻突然掉頭。這個掉頭歸結在什麼地方?如果中國的基本面確實是健康的,那麼股市怎麼會無緣無故的掉頭?只能歸因于外因而不是內因上,換句話説股市是經濟的晴雨錶,很多人還沒有把中國股市的掉頭和次級債聯繫在一起的時候,次級債危機對中國實體經濟的影響已經通過股市傳導到中國的金融市場,所以次級債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遠不是今天才開始的。

第二、很多人提到中國經濟的形勢時,就説中國解決大幅度下滑了,比如從去年的11.9%下滑到現在的9.9%,去年的經濟增長速度11.9%,高通脹、高增長是什麼情況?老百姓出去買肉、買雞蛋都買不起了,當時的高增長是以人民都買不起肉、買不起雞蛋、買不起青菜為代價的,那個高增長是要調下來的。現在經濟增長速度下到9.9%,如果不看通貨膨脹率就是從11.9%下滑到9.9%,如果把通貨膨脹率從裏面扣出去,那麼哪一個凈的增長高?因此現在9.9%的增長率是一個更良性的增長,這裡是值得大家注意的,11.9%到9.9%的經濟增長率並不能説中國經濟已經到了危言聳聽的地步。

有一些宏觀領域的問題和微觀領域的問題的看法可能是有差別的,很多人一説人民幣,人民幣的匯率,大家都強調的是東南沿海很多小企業已經破産了,形勢非常嚴峻,嚴峻到領導人都頻繁出訪,從宏觀角度來看就不是這樣,我國的外匯儲備已經多到了讓中國人民銀行如何進行外匯儲備的管理頭疼的程度,多到中投這類的公司拿著它到國外投資損失幾十億美元都不心疼的程度,這是什麼概念?那麼多出口企業在破産,為什麼我們國家的出口、外匯儲備還是增加的?那一定是在我們看到的這類小企業破産的同時,一定有更多的生産更高級的出口品的進出口企業成長起來了。所以從微觀領域來看好像很悲觀,要從整個宏觀領域來看可能就不那麼悲觀了。但是往往很多人看問題更多的是局限于某一個微觀領域的某一個點,而不是看到全局,這樣得到的看法就會存在一些差異。

在投資領域裏面有一個觀點我希望和大家分享,做證券投資時有一句話:資産組合要分散化,不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如果投資對象過於集中,過多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裏,摔一跤所有的雞蛋都打了,這是證券投資教科書裏的一個原則,但是有限的雞蛋到底應該放在幾個籃子裏?任何一個教科書裏都沒有講過。有限的雞蛋應該放在幾個籃子裏首先取決於你有幾隻個股,如果你只有兩隻個股偏要跨三隻籃子,可能比只跨一隻籃子摔倒的概率還要大。

第二應該注意的是,你應該放到幾個籃子裏取決於你有幾個雞蛋,你如果只有一個雞蛋,偏要分散放在兩個籃子裏,你走了一半發現一個籃子裏有雞蛋殼,沒有雞蛋了。換句話説,資産組合分散化是一個原則,但是分散到什麼程度是因人而異的。所以大家注意資産組合分散化這個原則是有一定適用性的,可能適用於財富量非常大的機構,有可能不適用與散戶。大家所追求的目標是在相對分散的基礎上,能夠規避風險的基礎上,選擇一個重倉的組合,來追求更高的收益率,這樣才能體現出專家理財的優勢。(責任編輯 王瑞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