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五台山 |
中國網 | 時間: 2010-06-10 | 文章來源: 魚遊網 |
中國5A級景區山西五台山:菩薩頂 山西五台山菩薩頂 菩薩頂位於山西省五台山的靈鷲峰上,金碧輝煌,絢麗多彩,具有皇宮特色,是五台山最大的喇嘛寺院,也是國務確定的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菩薩頂始建於北魏孝文帝時,稱“大文殊院”。唐太宗貞觀五年(631年),僧人法雲重建,稱“真容院”。宋景德年間,真宗敕建,設文殊像,賜額“奉真閣”。明永樂年間,真容院“敕改建大文殊寺”。明朝以後至今,一直沿稱“大文殊寺”(又稱“菩薩頂”)。菩薩頂極盛時期是在清朝。順治十三年(1656年),將其改為喇嘛廟。此後,康熙皇帝又賜菩薩頂大咧嘛提督印,並命山西全省,其中包括山西巡撫、大同總兵、代州道臺,統統向其進貢。這是清廷以黃教懷柔蒙古、西藏的重要政策。清朝皇帝、蒙古諸王公、西藏喇嘛也每每朝禮五台,一般都住菩薩頂,從而樹立了菩窿頂在五台黃廟中的統領地位。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春康熙皇帝敕命“改覆本寺大殿琉璃黃瓦”。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裏,只有皇家建築才能覆蓋黃琉璃瓦。菩薩頂覆蓋黃琉璃瓦,反映其地位之崇高,此外,為保護這座具有特殊地位的寺廟,康熙又敕命“於菩薩頂前後山門設官永鎮,把總(正七品武官)一員,馬兵10名,步兵30名,守護香火供器”。在清朝,五台山的喇嘛教事務,除鎮海寺等6所黃廟歸章嘉呼圖克圖管轄外,絕大多數喇嘛寺則歸駐節菩薩頂的扎薩克大喇嘛統率。菩薩頂寺院參照皇制式營造,殿宇上覆蓋黃綠藍三色琉璃瓦,金碧輝煌,雄冠五台。全寺佔地9100多平方米,有殿堂樓房110多間,佈局結構緊湊而有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