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發展與保護並存 |
中國網 | 時間: 2010-06-10 | 文章來源: 中國網 |
劉學敏:可持續發展,經濟、社會、人口、資源、環境能夠協調發展。我們現在提出科學發展,提出創新,我們需要經常自問:原來的産業是什麼?現在新的接續産業是什麼?
中國網:未雨綢繆。
劉學敏:對。由此我還想提到一個地點,克拉瑪依。都是我們國家可持續發展的試驗區。克拉瑪依原來就是一個戈壁灘,現在我們把它打造成一個城市,零點幾的産業是賣衣服、賣菜這個産業,現在這個産業怎麼轉型?現在克拉瑪依就找到了它的轉型之路,那麼大的油田怎麼轉型發展其他産業,現在它在靠近哈薩克那邊建中國北方最大的化工基地,哈薩克油田被我們利用起來,只要我們關係好,一兩百年沒有什麼問題,我們講可持續發展,當代人的發展,不妨礙後代人的發展就是可以持續的發展。所以,我們産業轉型可以是在尋求新的産業,也可以在原有的産業上升級,在原有産業的基礎上創新。
中國網:剛才王總規劃師説到太原現在已經意識到在開採這些礦産的時候也要保護這些歷史的古跡,這可能是需要現在做的工作。在魯爾這邊怎麼保護自己的自然資源,怎麼保護外部環境,是不是也有一些經驗提供給我們?
劉學敏:我看到魯爾原來的礦井,原來的工廠保存的都非常完好,因為它的開採在制度變化的過程當中一直是在既定的組織制度下做這件事情。魯爾在做煤炭開採的過程中經歷過幾次的變遷。解放以前我們的煤炭開放,閻錫山做山西的督軍,他有他的開採方式。建國以後我們有國有企業的開採,改革開放以後,當時我們曾經提過一個口號叫“有水快遊,有煤炭我們就趕快挖”。現在我們山西也在整頓煤炭行業,不讓小煤礦來做這件事。我看了一個資料,山西經過這麼多年的開發,挖煤,現在據推算有1/7是懸空的,這是什麼概念呢?如果出現了像汶川地震那樣的自然災害,那麼將是毀滅性的。而山西正好處在地震帶上,在明朝的洪武年間,曾經在紅銅地區發生烈度更大的地震,這種情況會造成什麼結果?這是我們可以想像得到的。我們幾經變遷,之後變遷得我們到處是塌陷,到處是懸空。
而魯爾區則不同,它是在一種制度下一直走下來的,所以它在遺産保護方面比我們要做得好,這是我最深刻的一個印象。
中國網:王規劃師,剛才聽了您介紹,現在我們大家已經意識到在開採這些資源的時候也要注意保護各種各樣的環境,已經意識到了要尋找出路,一方面我們自己在找出路,一方面是不是我們可以在國際上多有一些這方面的合作,比如説跟魯爾有更多的合作空間?
王凱:前年開始我們就在山西省做了太原整個西部地區,叫做西山地區的綜合改造規劃,在這個規劃裏面就涉及到很多方面,不僅僅是産業結構的升級換代,包括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包括生態環境的修復。因為很多污染的地方還不是説你把房子和工廠搬走就能用的,土壤是被污染了的,如果蓋房子是不敢住的,因為是被污染的。我們也開展了方方面面的工作,請科學院、地理所、生態所,研究産業方面的專家共同研究這個地區的規劃創新。去年,我們在太原舉行了挺高規格的國際研討會,對工業遺産、西山地區綜合改造請了魯爾地區的專家,有一位教授,我們也請到康橋大學的教授談英國在創意産業方面的思路,也請到其他國家的專家共同談這件事情。
我們現在走的路國際上很多國家已經走過了,像魯爾已經走過了,應該説有教訓,也有成果。近些年對工業遺産的保護,對邊緣城市的更新在理論上也有很大的突破,通過這樣一系列的國際性的活動有效借鑒國外的好的經驗和好方法,不單單是看魯爾是怎麼做的,還看現在其他國家怎麼做的,有一些新的産業,不單單是魯爾在做,我們也可以做,我們這方面有一些合作。本來我們去年還要做一些互訪,由於一些去年計劃安排上的東西沒有進行。
劉學敏:我們國家開放程度來講越來越高,不僅魯爾區可以借鑒,可以跟他們進行交流,實際上在做的過程當中,德國的魯爾地區,有好幾個地方都是轉變的比較好的都可以借鑒,現在交流真是太方便了。我跟山西那邊的合作非常多,我就想一定要走出去多看看,我説眼界多從經歷來,看的過程當中你的思路就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