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發展與保護並存

中國網 | 時間: 2010-06-10  | 文章來源: 中國網

王凱:太原産業調整過程,開始是被動的,最近這30年經濟快速發展,但這個産業是不可持續的,它的動力是不夠強勁的,對於一個城市來説産業應該是多元化的,特別是對於太原這麼一個中心城市來講。

 

我們經常講,山西是挖煤的,但是山西的省會不應該是挖煤的,應該組織功能更加強大,過去是被動的,現在是主動的,從90年代以後太原市委市政府逐步在二産、三産方面做了系列工作。

 

    在二産方面,比如説關停一些污染的,包括一些小煤礦,包括一些化工廠、小的水泥廠,在去年的力度比較大。還有一個是解決失業問題,那就要補充一些新的産業,這些新産部分是二産的升級,比如鋼鐵要搞一些不銹鋼的産業,搞一些裝備製造業,更主要的是加強服務産業,也就是第三産業。包括一般性的零售業、文化産業、旅遊業,還有一些創意産業,陸陸續續進行這方面的改造。應該説這個過程還在進行之中,挺難的。一個城市的升級換代,我們很多城市工業化的水準比較低,現代化的水準也比較低,就像上海、大連這樣的城市,也是從80年代中期、後期,90年代初轉變到現在。所以,太原的轉型正在進行之中,所以我覺得在很大程度上,在二産的升級換代,以及在三産的功能上做大。

 

   中國網:太原在轉型過程中,比如從它的地理位置或者物流等多方面分析,各個方面的優勢在哪?

 

    王凱:太原是中部地區,太原這些年有幾條交通幹道的建設,比如現在北京到石家莊,石家莊到太原的高速鐵路正在建設之中,特別是太原到石家莊,過去北京去太原要8個小時到10個小時,現在高鐵一部分通車以後三個小時就能到,也許明年、後年太原到北京的高鐵通車以後,太原到北京就只需要三個小時二十分鐘。廣西的通道,包括太原到銀川,還有太原到西安的打通,它逐步從一個相對閉塞的環境走向開放,走向四通八達。剛才劉教授也講到物流産業,太原産業也在進行物流産業的系列策劃。實際上物流産業産業鏈比較長,除了一般運輸之外,物流市場近來以及物流業帶來的物流業的發展、批發業的發展,都在推進之中。

 

    劉學敏:我給您補充一下,從太原的地理位置上來講,它還是有一些比較特殊的位置,也就是説太原的發展要切入到中國哪一個區域,這個很重要。改革開放30年,中國實際上形成了三個發展基地,一個叫長三角,一個叫珠三角,一個叫環渤海,實際上環渤海是以經濟為主體的地區。京津地區的發展作為帶動北方的龍頭,它的輻射不應該是環渤海,環渤海是遼東半島,山東省搞的是“一體兩翼”戰略,“海洋經濟”、“海岸經濟”和“大陸經濟”,跟京津這邊好像是不靠譜。京津和山東這邊隔了黑龍港,京津和遼東半島這邊隔了一個錦西地區、遼西地區都是落後地區,真正支撐京津經濟發展的是山西中北部地區、內蒙古蒙西地區和陜北地區。北京、天津做飯煤氣來自於哪?來自於陜北,我們的煤炭來自於山西,我們京津地區的電3/4來自於蒙西,我們的水系、海河來自於什麼?海河水系上游來自於山西的清漳河,北邊山西的濁漳河,這是從水系上來。

 

    再説點不好聽一點,我們的沙塵暴哪來的?也是從山西來的,如果把京津這個地區作為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三極,必須把太原包括進去,太原必須要融入到大的發展環境當中。我前段時間看了一個報道,講了一句話,説改革開放中國形成了三極,這三極就像中國是一個豪華郵輪,北京、天津、上海、廣東、深圳,山西是國有發展,提供了能源、提供了動力,但是沒有發展起來。我覺得從太原的定位上來講,必須是跟北京、天津,現在200分鐘的時間,以後進一步發展就是一個小時、兩個小時的路程,現在的高鐵已經開始擠掉航空,所以必須要往京津錯位發展才能實現太原的輝煌,山西的輝煌。

 

中國網:太原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也有非常大的發展潛力。有一個問題想請教兩位,大家可能非常關心像太原這樣的城市煤炭資源這麼豐富,在發展過程中怎麼樣保護自然、保護古跡,這是不是有矛盾?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關於中國訪談

  智慧的對話,思想的交鋒。政府官員、專家學者、社會名人、國際友人做客中國訪談,解讀政策法規,闡釋新聞熱點,講述世界風雲,傾訴人生故事。秉承權威、人文、開放、深入的原則,為網友展現不同人生的精彩歷程。
中國網地址:
中國北京海澱區西三環北路89號中國外文大廈B座
郵編:100089

訪談熱線

如果您想做客中國訪談,嘉賓請聯繫:
電話: 010-88828267 010-88828056
傳真: 010-88828105
如果您有意見和建議請聯繫我們:
E-mail:duomeiti@china.org.cn
網友可進入論壇直接參與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