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能源大省走上轉型之路

中國網 | 時間: 2010-06-02  | 文章來源: 經濟日報

太原市曾是全國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之一,近年來,太原積極探索經濟社會的綠色轉型之路,市長張兵生指出,要逐步形成一個覆蓋經濟社會生態各個領域和生産生活各個方面的綠色標準體系。

太原市在煤礦集聚的西山地區建設萬畝生態園,對新建項目實施嚴格的綠色準入門檻,從2007年開始,全面開展綠色企業、綠色建築、綠色學校、綠色村鎮等“綠色十佳”創建活動。

汾河岸邊的濕地公園吸引了水喜鵲、白鷺、野鴨等70多種鳥類來棲息,太原在對自然的呵護中體驗到和諧的快樂。2008年5月,汾河流域生態環境治理修復與保護工程啟動,要通過中期和遠期治理,對太原188公里汾河干流流域自然生態實現基本修復。在上游,進行水源涵養和保護,在上中游,進行水土保持和水資源合理利用。目前,汾河流域污染源關停整治、幹流河道治理、林草植被建設、水資源合理配置等重點工作正有序推進。

2007年,山西省開始實施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政策措施試點,取得顯著成效。按照煤炭産量,噸煤徵收不到20元,設立可持續發展基金,基金的50%用於環境生態治理,30%用於非煤發展,20%用於解決煤炭企業辦社會問題。

迴圈經濟的發展推動了山西産業轉型。山西作為國家迴圈經濟試點省,編制了《山西省迴圈經濟總體規劃》,確定了包括30個試點企業、14個試點園區、11個試點社區、11個試點縣和2個試點市在內的第一批省級迴圈經濟試點單位,總結並推廣了綜合挖潛、縱向拓展、廠際合作、企業聚集等迴圈經濟發展模式。建設大型焦化迴圈經濟工業園、特色煤化工工業園和資源型城市轉産工業園成為山西發展迴圈經濟的目標。

目前,山西全省空氣品質繼續改善,11個重點城市空氣品質二級以上天數均超過300天。(李歆月、劉存瑞、陳瑩瑩)

專家點評:傳統産業為動力新興産業做引擎

山西省礦産資源極為豐富,已探明儲量的有62種。煤、鋁土、耐火黏土、鐵礬土、鎵的儲量居全國之首。山西已探明煤炭儲量佔中國總儲量的1/3,故而有“煤鄉”之稱。山西也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基地,外調煤炭的輻射面達26個省市自治區,並擔負著向京津唐等地區送電和“西電東送”的重要任務。山西能源工業為國家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強大的能源支撐,有力保障了國家能源安全。去年山西省地區生産總值6938.73億元,每人平均地區生産總值突破2萬元,山西能源工業在支援全國經濟建設發展的同時,也極大地促進了本省經濟的發展。

政策調控加速崛起步伐。1、傳統産業改造提升。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山西加大了淘汰落後産能、提高産業集中度、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力度。一方面煤炭工業積極實施大公司、大集團發展戰略,提高産業集中度和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在政府和企業的努力下大量能源型企業開始轉型。2、新興産業逐步壯大。山西省挖掘自身優勢,積極培育新的優勢産業。現代煤化工、裝備製造、新材料、軟體和文化創意等産業逐漸發展成為山西經濟新的增長點。3、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山西為改善生態環境採取了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

傳統産業為動力,新興産業做引擎。應對當前的國際金融危機,把握好中部崛起的機遇,山西省在以下方面應高度重視:1、繼續改造提升傳統支柱産業,走新興工業化道路。加快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支柱産業,並通過多種途徑優化産業佈局,做大産業規模,提高産業集中度,提高行業總體技術水準和核心競爭力。2、安全生産、保護環境決不放鬆。要形成事前預防、聯合執法、督察落實、問責反腐的安全生産長效機制;要著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將節能減排納入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體系。3、以發展服務業為突破口,著力發展新型支柱産業。要積極挖掘和創新文化,大力實施文化強省戰略。4、“太原經濟圈”積極融入“環渤海經濟圈”。“太原經濟圈”在努力成為國家能源服務中心與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內陸與環渤海聯動發展的主要增長極的同時,打造其為山西省社會經濟發展的組織與輻射中心,以及轉型與跨越發展的創新型示範基地。(史苗苗)



   上一頁   1   2   3   4  


關於中國訪談

  智慧的對話,思想的交鋒。政府官員、專家學者、社會名人、國際友人做客中國訪談,解讀政策法規,闡釋新聞熱點,講述世界風雲,傾訴人生故事。秉承權威、人文、開放、深入的原則,為網友展現不同人生的精彩歷程。
中國網地址:
中國北京海澱區西三環北路89號中國外文大廈B座
郵編:100089

訪談熱線

如果您想做客中國訪談,嘉賓請聯繫:
電話: 010-88828267 010-88828056
傳真: 010-88828105
如果您有意見和建議請聯繫我們:
E-mail:duomeiti@china.org.cn
網友可進入論壇直接參與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