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魯曉夫與卡斯特羅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喬冠華在外交部副部長的任上,為處理中古關係也做了一些工作。筆者從雲水先生撰寫的《出使七國紀實--將軍大使王幼平》中了解到,自1959年古巴革命勝利之時,中蘇兩黨之間的矛盾就已尖銳,不久即公開化。古巴為了取得中蘇兩國的援助和支援,在中蘇兩國對立和兩黨大論戰中,一直在選擇和調整自己的位置。
1962年10-11月的加勒比海危機,是卡斯特羅對華態度變化的轉捩點。加勒比海危機,是當時美蘇為爭奪加勒比海地區造成的一次緊張局勢。1965年上半年,卡斯特羅接連三次訪問蘇聯。時任中國駐古巴大使的王幼平,對卡斯特羅如此頻繁的訪問頗有看法,他曾概括為三句話:'大難不死驚弓鳥;痛定思痛,心有餘悸; 積極尋找救生圈。'
中國援助古巴,誠心誠意,盡其所能,連當時中國國防前線最先進的武器四管高射機槍都送給了古巴,古巴的第一批飛行員100多人也是在中國培訓的。中國以高出國際市場的價格購買古巴糖,又把低於國際市場價格的大米和日用百貨源源不斷地運往古巴。然而中國的實力趕不上蘇聯,古巴每年軋糖、發電以及汽車所需石油 1500萬噸,要靠蘇聯供給。古巴軍隊的武器裝備全靠蘇聯供應,蘇聯大批軍事人員駐紮在古巴。
古巴國小力單,又有虎狼隔岸威脅,中蘇對立使古巴處在十分困難、十分尷尬的境地,卡斯特羅不得不做出痛苦的選擇。卡斯特羅要轉這個大彎子花了將近兩年時間,可以説是一步一回首。在這段時間裏,他盡可能在中蘇之間做説和工作。1964年10月15日,赫魯曉夫被轟下臺後,他又盡全力做了最後一次努力。
赫魯曉夫下臺的消息傳到古巴後,卡斯特羅馬上到中國大使館吃飯、摸底、做工作,但收效甚微。
11月下旬,卡斯特羅召集拉丁美洲地區共産黨領導人到哈瓦那開會,討論國際共運和中蘇兩黨分歧問題。 11月30日,古共總書記羅加向王幼平提出拉美九黨代表團要求訪問中國和蘇聯。12月5日至22日,古共中央領導成員羅德里格斯率領九黨代表團訪問蘇聯、中國,調解中蘇兩黨分歧,結果還是空手而歸。
1965年1月,卡斯特羅再派古巴二號人物格瓦拉和古共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阿拉貢內斯訪華摸底。格、阿兩人返回哈瓦那之後,古巴領導層的對華態度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從1965年1月到同年6月,在短短半年時間裏,卡斯特羅就四次在公開場合影射攻擊中國。在駐在國對華政策發生重大轉折的關頭,使節應該如何處置呢?王幼平覺得有許多情況要向中央反映,有許多話要向領導説, 還有許多問題和做法需與國內有關部門討論。他思考再三,決定專程回國彙報請示。這年8月8日,王幼平帶著翻譯俞成仁同志回到北京。
8月10日上午9點,喬冠華和另外一位副部長姬鵬飛聽取了王幼平的彙報。彙報結束後,喬冠華請王幼平寫一份不超過七百字的情況彙報,由他轉報中央。
情況彙報上報中央後,8月24日、25日,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對中古關係問題分別作了批示。王幼平立刻到外交部裏閱看毛澤東和周恩來的批示,與美澳司的領導及主管同志一起討論研究貫徹、執行問題。喬冠華根據毛澤東和周恩來的批示精神,向王幼平談了對古工作的具體意見。
王幼平完成任務,買好了機票,定於9月17日返回古巴,以便主持國慶招待會。就在王幼平大使啟程的頭兩天,駐古使館發回一份特急報告,王幼平的行期一下子推遲了四十五天。
9月15日傍晚,王幼平剛從中聯部回到家中,家人告訴他,喬副部長請他去一趟。王幼平急忙趕到喬冠華的辦公室,喬冠華正在等著他,就遞給他一份使館報告,大意是:
9月14日,古巴總統多爾蒂科斯、總理卡斯特羅一起召見我臨時代辦黃文友,指責中國在古巴'散佈不和的種子',甚至説中國的做法'連美帝國主義都不如'
據黃文友回憶,9月14日多、卡二位最高領導人同時召見他,桌子上擺了幾份刊物:《北京週報》、《新華社電訊稿》等。他們的臉色很不好看,氣氛很緊張。顯然,這是一場攤牌外交。
王幼平看後十分氣憤,因為古巴的態度變化太大了,大到將中國與美帝國主義相提並論,還説'不和'。大到他無法忍受,一年前他上任時,古巴群眾到新華分社排隊索要'新華社電訊稿'。
古巴領導人格瓦拉曾向他建議,在古巴出版《人民日報》。僅僅一 年,古巴態度一百八十度大轉彎,王幼平沉默了。
喬冠華也沒有了平時那種瀟灑的微笑,他很嚴肅地對王大使 説:“國慶前不要回去了,招待會改由臨時代辦主持。”
王幼平表示贊成。因為這是個姿態,是對多爾蒂科斯和卡斯 特羅攻擊中國的一個反應。
以後由於眾所週知的原因,中古兩國關係經歷了一段曲折。現在兩國關係已全面恢復,並不斷加強雙方在政治、經濟、文化、國際和多邊事務等各領域的友好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