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復蘇有很強不確定性

中國網 | 時間: 2009-12-09  | 文章來源: 中國網

當然現在還有一種現象,就是過緩。現在各個國家和學術家都在談積極的財政政策,或者刺激性政策的問題,這方面我們也有一些經驗、教訓。比如

1937年時的美國,他們過早的推出了所謂刺激政策,還有90年代的日本,在1997年他們提出了所謂的淡出政策。這種淡出政策由於退出的時機不當,也引起了日本長達很多年經濟低位增長的情況。所以在這次宏觀調控過程中,或者是在2010年的過程中避免出現宏觀經濟大起大落的現象。

第三點,談2010年可能面臨的問題,其中比較重要的問題就是通貨膨脹預期的壓力。我們對這個問題的判斷有兩點:第一,從需求層面,需求不足的供求格局沒有改變。這個基本判斷定位之後,跟著就是近期內尚不會發生明顯的通貨膨脹。大家知道從1998年以來,需求不足問題就已經提到了議論的熱度上,但是這麼多年來需求不足的問題沒有明顯的改善。需求不足的最重要的表現就是産能過剩。2003年我們對産能過剩問題曾經展開過熱論討論,無論是學術界、政府,還是一些企業都會對於産能過剩非常關注。但是那次熱烈討論並沒有産生實質性的結果,我説的結果就是在國內並沒有因為産能過剩而對經濟造成危機。當時一個原因是外貿比較好,過剩産能通過外貿渠道消化了。

2008年由於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們受到了外部的衝擊,所以把産能過剩的問題暴露出來。我們在報告中寫到,2009年一季度24個行業中有19個行業存在不同程度的産能過剩。根據最新的數據,第三季度的數據告訴我們,24個行業中有21個行業出現産能過剩,所以現在的産能過剩不是部分行業的産能過剩,而是上升到一個全體的層面。這樣的判斷支撐了需求不足,這樣需求不足的因素其實是對價格産生了向下的壓力。所以我們覺得在近期內發生明顯通貨膨脹的可能性不大。

但是我們還要警惕另一方面的因素,當前在經濟回升過程中,有許多因素也會抬高我們的價格。這裡面我們想強調兩點因素,第一是所謂的輸入性的通貨膨脹,第二是流動性資金過剩所引起的通貨膨脹。第一方面,輸入型通貨膨脹的壓力,對於推動我國物價走高的影響作用越來越直接和明顯。我們記得2008年物價較大幅度上漲,帶有非常明顯的所謂輸入型通貨膨脹的特徵。最近的情況我們看出來,比如國際市場上、石油價格、大宗商品價格出現強烈反彈,石油價格從年初到現在大概上漲了60%。另一方面,由於美元貶值加快的影響,所以現在大家對於所謂儲備轉向大宗商品的層面上,所以現在的資源具有更多的金融途徑,大量的投資和需求就加大了原油産品價格的波動。由於這種傳導機制的影響,大宗商品的強烈反彈會推動上游企業成本的增加。在成本推動的作用下,企業通過提高最終産品的價格方式來抵銷運營損失,從而對國內的消費價格産生上漲的壓力。

另外一方面,流動性過剩。這也是源自兩方面的渠道,第一個渠道在於國內。2009年我們還有一個詞叫限量信貸,M2增長速度已經接近了30%這樣一個非常高的水準,還有新增貸款,年初預計是5萬億,現在可能到10萬億。所以大量的流動性可能對我們的價格産生向上的壓力。另外一個流動性源自於國際,我們知道美國、英國和歐洲,包括日本都開始實行所謂的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他們向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這樣流動性的注入也會通過所謂的國際資本的流向流入到高回報或高利潤地區。在我國現在比較寬鬆的貨幣政策下,國際流動性的進入也會對我們的價格造成一定衝擊。所以現在我們看到一個最明顯的情況,就是資産價格的飆升可能和流動性都有很強的關係。

對於2010年的政策組合,我們基本上還是認為應該採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對於現在貨幣政策究竟是不是適度,從資金流動性來看,我們的政策非常寬鬆,但是從央行操作層面看我們是相對緊縮的。這反映出一個問題,央行在貨幣政策的手段上已經處於相對被動的地位。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如果要保證經濟增長重新回到穩定的增長平臺,必須要突出財政政策的作用。所以在擴張性財政政策組合中,我們尤其強調要進一步加強財政政策的作用。這是對於政策取向的判斷。

最後,我想講兩個大方向。第一個方向,2010年我們的經濟工作重點應該放在什麼地方。2010年,除了要在保增長的任務下,更重要的是要發揮制度的優越性,主動進行所謂結構調整,加快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和自主品牌建設,為提高我國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創造更好的條件。2010年的經濟工作主體應該是調結構。

在政策趨向方面,我們也有一個判斷,全球復蘇的形勢雖然比較樂觀,但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因此在我國回升的關鍵時期,我們要繼續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中央關於經濟工作決策的部署,堅決、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所謂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在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進一步發展經濟回升的勢頭,提高經濟勢頭的品質,努力實現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的發展。



   上一頁   1   2  


關於中國訪談

  智慧的對話,思想的交鋒。政府官員、專家學者、社會名人、國際友人做客中國訪談,解讀政策法規,闡釋新聞熱點,講述世界風雲,傾訴人生故事。秉承權威、人文、開放、深入的原則,為網友展現不同人生的精彩歷程。
中國網地址:
中國北京海澱區西三環北路89號中國外文大廈B座
郵編:100089

訪談熱線

如果您想做客中國訪談,嘉賓請聯繫:
電話: 010-88828267 010-88828056
傳真: 010-88828105
如果您有意見和建議請聯繫我們:
E-mail:duomeiti@china.org.cn
網友可進入論壇直接參與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