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奉節縣中學生“光彩杯”散文大賽:初中二等獎

發佈時間: 2015-10-29 16:11:52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宋若冰  |  責任編輯: 宋若冰

    臘 肉·鄉 情

    楊淼

    每當讀到唐代大詩人李白的“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的時候,我心理就無比的高興和自豪。因為那裏就是我的家鄉——重慶奉節。她歷史悠久,物産豐富,人傑地靈。不必説“白帝托孤”的歷史典故,也不必説瞿塘峽的雄奇險峻,還不必説天坑地縫的天下奇觀,單是家鄉的老臘肉就讓人口水直流,回味無窮。

    我的家在奉節的一個較為邊遠的小鎮。這裡民風淳樸,氣候較為寒冷。豬肉肉質鮮美,因為豬一年到頭都是農人用自家的莊稼慢慢餵養的,主要食物是紅薯藤,玉米麵,都是天然的飼料。每當快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把自家的肥豬殺了腌制臘肉,既迎接春節,又因為氣候較冷,易於保藏。

    屠夫將豬肉連肉帶皮帶骨分割成幾大塊,每塊十斤左右,待豬肉冷卻後用鹽進行腌制,為使顏色鮮艷,有放硝的,但現在一般都不用。放在一起腌制約一個星期,然後在通風的地方把肉懸挂起來,晾上一兩天,最重要的一環到了——煙熏。這個時候, 我父親都會去山上砍回一些新鮮的松柏樹枝椏,因為新鮮的很濕,不易燃燒,反而會産生很大的煙霧。就是要讓這煙熏進肉裏,大約十天半月,肉熏黑,熏幹,松柏枝獨特的清香就進到肉裏了。每次熏肉,都會熏出我們的淚來,但我卻很高興,因為還可以在燃的木炭灰中燒紅薯和馬鈴薯吃,那也是一件極其有趣的事情。

    臘肉的吃法很多。可以蒸吃,洗凈後直接蒸熟。切成片,什麼佐料都不放。臘肉自有其香,趁熱吃,肉軟,冒油。我最喜歡在母親切的時候從砧板上偷下一大塊來,拿在手裏慢慢撕開吃,細細品賞,不膩,特香。當然也可以炒著吃。將切好的生臘肉和煎好的豆腐塊,放上大蔥,蒜苗,幹花椒,幹辣椒一起炒,真是色香味俱全,讓人不由得垂涎三尺。臘肉還可以燉著吃,和幹馬鈴薯塊一起燉(幹馬鈴薯塊也是自家製作的,把馬鈴薯蒸熟,然後切除塊,在陽光充足的時候曬乾,可以保存很久)馬鈴薯,臘肉的香味混在一起,在放上各種調料。肉好吃,湯好喝,馬鈴薯塊更是非常有嚼勁。

    我們農村不僅天天都吃臘肉,尤其是春節更是吃豬最好的部位——豬腳。每年除夕夜,滿桌的菜肴就數豬腳肉和雞蒸在一起算主菜了,滿滿一大盆佔了大半個桌子。遠在外面打工的親人門都回來了,一家人都圍滿了桌子,個個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微笑。“豬腳來了”上菜時總會一聲吆喝,這似乎成了一種習慣,大家都夾最好吃的菜給老人,孩子。這時的我就是一個吃貨,總嫌自己肚子太小,裝不下這許多的美食。望著和睦的一家人,心裏有説不出的喜悅,還有壓歲錢等著我呢!出門看時,家家戶戶的紅燈籠都亮了起來,我想,此刻大家都一定團圓幸福吧,在今天的中國,誰沒有夢想呢?

    臘肉不僅是餐桌上的美味,也是饋贈親朋的最實惠的禮物。尤其是我們農村還有一個風俗,就是夫妻過年回娘家,一定要拿一個最好最大的臘豬腳孝敬父母。這也是多年的傳統了。現在很多人都離家打工掙錢,臨走的時候,父母卻反叫他們自己在家辛勤做出的臘肉,因為父母知道孩子即使遠在他鄉,都忘不了家鄉的味道,一塊臘肉就是一份親情,一份念想,一份鄉情!吃著家鄉的臘肉,就會想到家裏的老人孩子,就會為他們而努力,去實現他們的夢想!

    作者:奉節縣竹園初級中學

                            八年級(10)班

                                 指導教師:陶洪波

責任編輯: 宋若冰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