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再講述中國外交的最初歲月

   嘉賓:中國前駐澳大利亞大使 張再
   時間:2009年10月21日 10:00
   簡介:1949年,年僅21歲的張再在參加過開國大典之後,被分配到外交部,成為了新中國第一批外交工作人員。中國外交的最初歲月,張再大使所見證的每個點滴,在我們今天看來都是一段風起雲湧的歷史故事。
文字實錄 圖片實錄 返回訪談頁

活動標題

  • 張再大使講述中國外交的最初歲月

活動描述

文字內容:

  • 中國網:

    張再,1928年12月生於江西九江。新中國第一批外交工作人員。曾任駐美國公使,駐澳大利亞聯邦大使等職。1994年離休。現居北京。

    2009-10-20 14:39:14

  • 張再:

    在1949年3月我回到城裏面以後,那個時候是在華北大學,然後在七一以前調到中央外事組,經過華北局,中組部,調到中央外事組,那個時候住的地方是在松樹衚同。當時外事組的最高領導名義上是葉劍英,當然有一個真正管事的是一個副組長,是王炳南。

    2009-10-20 14:40:06

  • 中國網:

    1949年10月1日,剛到中央外事組工作不久張再被安排在天安門城樓下金水橋南,在那裏他見證了開國大典的盛況。開國大典後的第二天,張再被安排到外交部工作,成為中國外交部的第一批工作人員。

    2009-10-20 14:40:23

  • 張再:

    在我來説,參加了開國大典以後就到了外交部,所有的外事組的人也都到外交部來,基本上外事組就沒了,華北政府的人本來就有許多事情做,而且有一部分在開國大典以前就已經在外交部的大樓裏面開始工作了,主要是修房子。

    2009-10-20 14:40:52

  • 中國網:

    外交部成立之初,分散在北京玉河橋、松樹衚同辦公,後遷入外交部街33號。這裡最早是明朝明英宗時期的權臣石亨的宅邸。這幢灰色的西洋式建築後來成為清政府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舊址,被視為舊中國屈辱外交的象徵。

    2009-10-20 14:40:58

  • 張再:

    你剛才説的小樓,那個樓可不小,北洋政府那個時候的外交部,可以説是一個大樓。當時留下的建築,從今天的標準來看也依然是一個大樓。而且它只有兩層,不高,但是每一層就很高,很雄偉的。

    2009-10-20 14:41:21

  • 中國網:

    “主席臺墻壁上挂毛主席像;臺上鋪藍毯,放鮮花兩盆;主席臺右設記錄席……”一份1949年11月7日的解密外交檔案這樣描述第二天外交部成立大會的佈置計劃。11月8日面對在場170多人的外交部全班人馬,時年51歲的周恩來鄭重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成立。

    2009-10-20 14:41:27

  • 中國網:

    您參加了成立大會?

    2009-10-20 14:42:17

  • 張再:

    是的。我的記憶是,實際上正式(成立)的時間應該是1949年11月8日。不管怎麼説,成立大會確實是在毛主席天安門上宣佈以後,當時我先到外交部以後,是跟著華北人民政府的人搞裝修。裝修好了以後,11月7日還可以在上邊開會的,總理到那裏去。所以中國有中國的特點,送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公告給當時各個駐在北京的外國的前領館,你要是願意的話還可以建交,這個通知説起來應該是外交部的事,也是外交部的人在跑這個事情,但是成立大會是在這個之後開的。

    2009-10-20 14:42:29

  • 張再:

    在這個會上總理講了很多話,後來人的記憶也不同了,是不是有哪些話是在這個會上講的,但是最後比較多數的意見是總理講了16個字是很要緊的,就是“站穩立場、掌握政策、熟悉業務、嚴守紀律”。這16的字誰都沒有反對過,大家都認為應該是外交部的部訓,就像黨校的校訓一樣,外交部就是這16個字。

    2009-10-20 14:42:40

  • 中國網:

    當時剛剛加入外交部工作的張再只有21歲。同樣,外交部的第一批幹部都非常年輕,10多位司級領導平均年齡不足40歲,最年長的美澳司司長兼蘇歐司司長柯柏年僅44歲。新中國成立的喜悅鼓舞著這群年輕的中國外交人,外交部最初的歲月充滿歡快。1949年十月革命節那天的情形讓張再大使至今回想起都難掩愉悅之情。

    2009-10-20 14:43:01

  • 張再:

    那個時候是交際舞,總理禮貌性的首先請羅申的女兒跳舞,其他的人都跟著跳舞。完了以後都走了,總理也走了,羅申也走了,我們要繼續跳舞,那個時候都興奮得很,但是馬上就有人提建議説,咱們扭秧歌,扭秧歌比交際舞更普及,而且更熱鬧,但是都贊成。我就拿著一個條子,到北京飯店拿了一平板車鑼鼓,然後就跳起來,那個情景和前面的交際舞不一樣。而且真的有一批跳秧歌的好手,最好的是當時華北聯大秧歌隊的隊長劉錚,他後來是朱德的女婿。

    2009-10-20 14:43:47

  • 中國網:

    新中國成立後,對舊政權建立的外交關係進行了重新厘清,毛澤東主席將其概括為“打掃乾淨屋子再請客”。1949年11月涉嫌在中國從事間諜活動的美國駐瀋陽總領事瓦爾德被驅逐出境。1950年1月6日中共中央下令徵用美國等國駐北京領事館根據辛醜條約佔據的舊兵營,最終迫使美國關閉了在中國的全部領事館,並撤走了全部政府人員。

    2009-10-20 14:43:56

  • 張再:

    然後美國政府下了命令,既然如此,他要把所有的仍然在中國的前外交人員召回,包括北平的總領事柯樂布,走以前他向新中國方面提出要求,説我現在要走了,政府把我召回了,我希望能夠見一見周恩來總理,或者是他指派的官員。總理當然不會見他,他是一個小小的領事,總理那麼忙,然後就交代外交部,説他有這麼一個要求,讓外交部派一個人去見他。當時外交部常務副部長是章漢夫,他決定讓當時的美澳司美國科的科長去見他,把柯樂布叫到外交部樓裏的一個會客室,就像現在的外交部的橄欖廳一樣的。

    2009-10-20 14:45:19

  • 張再:

    我沒有去很好的核查,但是我想就我了解的背景,可能這還是新中國成立以後中美官方頭一次面對面的接觸,當然我們是不承認的,他們是舊的官方。他來的時候説我是受美國政府召回,在我走以前看看中國政府有什麼話要和美國政府説的。當然他這個話説的很囉嗦,他有很多外交的考慮,但是意思很明確。還沒等柯樂布説完,淩青就狠批了他一痛,從《望廈條約》開始,一直到解放戰爭他在中國支援蔣介石打內戰的整個美國侵華史説了一遍,説完了就端茶送客。當時我心裏很解氣。這是我頭一次見美國人。

    2009-10-20 14:45:34

  • 中國網:

    1951年張再赴朝鮮參與朝鮮停戰談判工作,他的主要任務是了解當時美國戰俘的情況。在那裏美國人的形象給年輕的張再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2009-10-20 14:45:53

  • 張再:

    我們在那個時候抓到的美國俘虜,相當多一部分是年輕人,是學生,20歲左右,或者是20歲以下的,他們根本就不懂為什麼要打仗,來之前甚至連朝鮮在什麼地方都不知道。他們害怕的要死,怕死,又怕苦,醜事多極了,我們的管理人員並不去指責他們,或者是罵他們,或者是處分他們。我們的戰士覺悟很高,他們和我們比簡直沒有辦法比。我到現場的俘虜營,看到他們的情況,也認為美國帝國主義真的很糟糕。

    我舉個例子,他們幾個人吃飯,或者是8個人或者10個人,大家一起吃飯,是一桌一桌,每個人端了菜和主食,我們的管教人員給他們分,他們常常為分菜你多了,少了打架,我們認為這很丟人。而且可笑的是,這個我記得非常清楚,一鍋湯,裏面有幾片黃瓜有油圈,美國佬要數油圈,你有幾個,我有幾個,你多了我少了還不行。我們看了就覺得他們真的是糟糕透了。

    2009-10-20 14:46:24

  • 中國網:

    據統計,外交部成立時,幹部總共只有248人,但是參加朝鮮停戰談判工作的各級外交人員多達70余人。李克農、喬冠華、黃華、淩青、周南、柯柏年等都參與到了相關工作當中。

    2009-10-20 14:47:20

  • 中國網:

    根據中央“另起爐灶”的方針,新中國外交部沒有沿用國民黨遺留下來的原外交人員,而是創建新中國自己的外交隊伍。首批外交官們德才兼備,文韜武略,集中了中國共産黨內的許多精英。他們的智慧和風采一直影響著幾代中國外交人。

    2009-10-20 14:47:42

  • 張再:

    在外交部成立美澳司第一任司長柯柏年是我的恩師,他本人很有學問,是研究馬克思主義的,上海大學教書,在延安是外事組的,在他領導之下,他主編《美國手冊》,一解放我就拿到這本書了。

    另外可以提一個人是姚仲明,這個人是我在批林批孔的時候我調到那裏去,他比較了解我,他把我留在他的身邊,讓我幫他改文章,這樣我跟著他學了一些怎麼改文章。實際上這不光是文字的問題,包括了怎麼研究問題,怎麼去觀察問題,他有一套辦法。

    2009-10-20 14:48:17

  • 中國網:

    現在很多的資深大使在回憶起對自己影響大的人或者是領導都有不同的答案,但是有一個是相同的,就是周總理,我想知道在您的眼中周總理是什麼樣子的,有哪些風格?談談您的想法。

    2009-10-20 14:50:31

  • 張再:

    這很難,本來不了解他的人,甚至是對他很不恭敬的人,經過一段時間或者是經過一些事來理解他了,不光是理解他,也理解了中國的立場和觀點,甚至覺得他很有道理。要不然,世界這麼大,本來就是多種多樣的,太不同了。總體説起來是佩服得五體投地,文化大革命的時候他很難,工作不好做。他這個人太好了。從感情上講真是覺得是自己的長輩,是家裏的長輩,他太好了。

    2009-10-20 14:50:47

  • 中國網:

    作為新中國第一代外交官,張再跨越了新舊兩個中國。他在回憶過往的時侯總是會想起自己在上海流浪的歲月,更不會忘記初到解放區那種回家般的感覺。

    2009-10-20 14:51:11

  • 張再:

    在唸書的時候學生運動裏面有很多傷心的事。到了解放區就不一樣了,我們都變成了哥哥了,那些幹部的子弟在幼兒園的,他們來歡迎我們,那個時候非常高興,非哭不行,説你們都回家了。

    剛才説到周總理,覺得像自己的家長一樣,那不是後來才有的,開始的時候人家就説你們回來了,歡迎你們回家了,小朋友就叫我們哥哥。

    2009-10-20 14:51:29

  • 中國網:

    您的命運也是和祖國的命運密切的結合在一起的,您經歷了最初的艱難,後來成為了令人尊敬的大使。回顧這60年來,您感觸最深,最想説的是什麼?

    2009-10-20 14:51:43

  • 張再:

    就是我們國家強大了,原來很多事情沒有辦法做到的,現在可以做到了,這是對國家和人民有利的。我在1989年的時候已經在澳大利亞當大使了,而且是授命去和兩個島國談判建交的問題,其中是密克羅尼西亞,最初我們談的是建立領事級外交的關係,人家要求的是要建立大使級的外交關係,後來這個事情我也有意見,我向國內提了意見,然後國內接受了,後來改了,就説建立大使級的外交關係,然後達成了協議。談判的時候人家的外長和我談的時候,他説了很多獨立的問題,他的眼睛裏面都含著淚水,我説確實是這樣,怎麼不承認人家獨立了。

    2009-10-20 14:52:10

  • 張再:

    然後到三週年慶典的時候,我去參加了,才真正懂得了,他們一個人臺上講完話,下面的群眾就跳一個舞,都是島國的很有意思的舞蹈。那種興奮得心情我馬上就回想到我們1949年在天安門前的心情,我想人首先最大的就是獨立,其他的都談不上。當然在1949年的時候我不可能那麼去想,我只是想自己的過去。然後在參加人家的慶典時,在和人家談的時候,談建交的時候人家眼裏飽含的淚水,我説“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獨立是最重要的,是最大的幸福,沒有這個什麼都談不上。

    (責編:武越明 / 主持:崔鈞洋 / 配音:崔鈞洋/文字:武越明 / 攝像:董超 / 後期:董超 /攝影:武越明)

    2009-10-20 14:52:39

圖片內容:

視頻地址:

    mms://wmv5.china.com.cn/VOD/olderDataft/olderDatazfgy/091021-zhangzai.wmv

數據地址:

圖片大圖:

  • 張再大使夫婦與裏根夫婦

    中國網

  • 中國前駐美國公使前駐澳大利亞大使 張再

    中國網 武越明

  • 張再大使接受中國訪談專訪

    中國網 武越明

  • 張再大使是中國第一批外交工作人員

    中國網 武越明

  • 難忘老外交官的言傳身教

    中國網 武越明

  • 經歷新中國第一次中美交往

    中國網 武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