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訪談 | 外國使節看中國 | 專家學者 | 名人名家 | 商界精英 | 人物故事 | 網上直播 | 視頻中國
 瀏覽中國網欄目

獨家專訪首位進入汶川記者:陸航為何不用繩降

中國網 | 時間: 2008-05-21  | 文章來源: 新華網



新華軍事記者徐壯志在抗災現場。

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媒體工作者也在第一時間行動起來,向全世界關心地震重災區的受眾不斷發回最新情況。新華軍事記者徐壯志是進入汶川縣城的第一位記者,發出第一篇來自震中的報道和圖片,並且陸續通過海事衛星傳回最新報道。

目前,新華軍事記者徐壯志仍在一線災區進行採訪報道。今天,編輯就網友關心的問題電話連線徐記者。

小傻瓜承擔大任務 幸趕晴天狂奔上飛機

你是怎麼做到第一個進入重災區汶川縣的?

   我是14日乘坐成都軍區駐渝某集團軍陸航團的黑鷹直升機進入汶川的,當時能夠有機會進入汶川非常偶然,我趕到機場時,飛機已要起飛,我搭機場的車從草地上狂奔過去,在飛機離地前,登上了飛機,那是一架運送通信兵進入汶川的飛機。當時我還約了四川分社一位攝影記者但因為飛機提前起飛,他沒有趕上,要不然我們可以做得更好,好在我帶了我的傻瓜相機。小傻瓜完成了大任務。


作為第一個到達現場的記者,有沒有看到在地震中遇難的人的那種慘烈景象,你當時什麼感觸?

非常非常震撼。生命是那麼脆弱,瞬間就能被如此大面積的摧毀,我感到了自然可怕的一面。作為軍人以前看到過一些慘烈的景象,但戰爭是血與火,死亡是正常的,地震災害則不然,成千上萬人在生活中突然遇災死去,更多的人傷悲。死者,生者,都讓人情難自禁。

當時災區群眾的情緒怎樣?我們看到的您傳回的第一張照片,那些群眾在山頭上多長時間了?那個山頭叫什麼名字?為什麼直升機選擇在那裏降落?

至今不知我降落的地名。當時看來,災區人們的情緒還比較穩定,因為我們從飛機上搬物資下來時,他們沒有上來哄搶。只是在一旁期待著,等待著,直到我們揮手,他們才跑過來。要知道那是他們被困以來頭一次有了救援。

直升機的降落地點完全是憑飛機員目視判斷選擇了一處較為平整的山坡,那時首批200人突擊隊已進入汶川,但是他們只帶來簡單的通信設備,外界還是看不到汶川的地形地貌。

部隊官兵做好犧牲準備 汶川遠比想像的艱難到達

請問徐記者,進行艱苦的急行軍和挖掘救護工作,解放軍戰士的水,食品,休息問題是如何解決的?我看新聞説部隊輕裝前進,到了當地還堅持不吃喝群眾的水和飯,那水糧食都從哪來的?

為了儘快抵達災區,摸清災情和展開救治,也因為道路被毀後部隊要翻山越嶺,部隊都是輕裝前行,攜帶少量食物和水。

因為災區被困已久,外界急於知道他們的情況,災區的人們也需要知道外界在努力的救援他們,部隊一進去,人心安定,就有了信心,也知道外邊並沒有放棄他們,而是一直在努力。

部隊缺吃缺喝時,老百姓也非常支援,給戰士們煮粥喝。再説,部隊官兵也有挨餓的準備,特殊時期都是作好犧牲準備的。

前幾天看報紙説部隊戰士擊斃了幾隻咬人的野狗,而前一陣的報道説戰士們都是不攜帶武器進入災區的,請問是否帶了武器?是怎麼對付野狗等危險的動物的?

據我所知,戰士們多數都沒有攜帶武器,但每隊或每個單位的部隊,也攜帶一定數量的武器,以保護當地的一些重要部門如銀行等。具體如何對付野狗,我不知道。或者用槍,或者用棍子,部隊官兵對付野狗,我想不算是什麼可怕的挑戰。

災區的人現在吃的什麼?部隊官兵吃的什麼,部隊的人休息怎麼樣,是否還是晝夜不停的在工作?

災區的人們現在仍然非常缺少食品,特別是糧食。我注意到現在運到災區的速食麵等速食品多,但多處災區反映,缺少的主要是大米等糧食。許多災區余糧已不足三天。

缺糧的地方,主要是喝粥。部隊官兵們也一樣艱苦,吃速食麵,喝粥。我在映秀鎮看到,他們也和災民們一樣,用幾塊石頭架個鍋,煮粥。總算是吃上一口熱飯了,工作自然是停不下的,而且工作量一點也沒有減少。許多部隊官兵的衣服已經破了。

在開始沒有條件傘降的時候,陸航為何不考慮直接繩降救援呢?

情況不是人們想得那樣。汶川是高山深谷地形,山高而陡,峽谷狹隘,城中心根本降不下去,僅有的平地,也被災民們擠滿了。前兩天大雨大霧,下面的情況根本看不清,電線,樹木,都會給直升機造成危險。如果能繩降,直升機也能落了,何況高原地形,直升機不能長時間懸停,高度每上升一些,飛機的動力就會下降一定數據,這是一位飛行員告訴我的。還有一個情況,在震中的山谷,通信不通,飛行員完全靠目視飛行。還好我們的飛行員素質過硬,我跟他們去幾個鎮時,親歷他們擦著樹梢和電線降落,技術非常好。

受災者救援者一刻不停感動我 災後更需要我們的關注

好幾支國外的救援隊已經參與到救援行動中來,請問我們的軍人跟他們有合作嗎?您怎麼看待中國第一次接受國外救援行動?

我很高興。生命救援是第一位的,這不應分國與國。軍人是否有合作我並不知道,但我知道,軍隊為了救老百姓,可以做任何事,包括犧牲的準備。所以,我想為了救人,任何國家的合作都是好的。我看了日本人對死者默哀的鏡頭,很感動,災難面前,人性的力量可以讓我們跨越國與國、種族與膚色的藩籬。這次地震,除了災難本身給我的震憾外,另一個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國人在災難面前,真堅強、真團結,我看到災區悲傷的人們已開始繼續生活的努力;我看到昨天的默哀,舉國同痛;我看到無數人想幫忙,在每一個受災的省、縣、鎮,都有一樣缺吃少喝的志願者。受災者,救援者,都讓我一刻不停地震動著。

災區重建需要多長時間?這段時間災民的生活問題和居住問題如何解決?

恐怕要很長時間。像北川縣,整個縣城已全部毀了,我甚至覺得在原地無法重建。我想,將來的北川,不會在現在的地方了。重建一個縣城要多大的人力物力,難以估量,何況類似北川的地方還很多。

目前階段,災區人民的生活恐怕要靠住帳篷,所以災區急缺帳篷,非常缺,數量非常大。

在此,我想呼籲人們不要忘記這些震災後的倖存者,他們忍受了巨大的創痛,生活艱難,親人沒了,財産沒了,房子也沒了,一切生活的基礎都沒了。我們應該盡力幫助他們度過難關。這仍需舉國關注,舉國幫助。



 
|相關報道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396 (2007.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