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人的工作生涯中,能夠做幾件讓自己和別人都記住的事,或者説有成就感的事,那是很難得的,也是令人自豪的。全國翻譯專業資格(水準)考試(簡稱翻譯考試)的創立就可以算得上是一件這樣的事。

2002年底,組織上調我到中國外文局工作,從此我與翻譯考試結下了不解之緣。至今已經過去了15年,前10年我作為組織者、後6年我作為專家一直參與其中。

在我的印象中,自己第一次正式接待中央國家部委有關部門領導,就是原國家人事部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司領導一行來商談翻譯考試事宜。此前,雙方曾就此有過長時間、多次的接觸和探討,這次商談又進一步達成共識。圍繞商談中提出的有關問題,外文局局長辦公會專門進行研究,並決定成立由三名局領導組成的考試工作領導小組。局領導班子五名成員中,三名有外語學習背景的成員全部參加一個專項工作領導小組是不多見的,外文局的重視程度和期望值由此可見一斑!

今天回想起來,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形成共識或得到認可。 

一是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深入和對外交流擴展,以及國際地位、國際話語權的提高,翻譯人才的培養及其評價制度的改革和建立迫在眉睫,實行全國翻譯專業資格(水準)考試正當其時。即“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建立高素質的外語翻譯專業人員隊伍,培養高水準的翻譯專業人才,更好地為我國對外開放和國際交流與合作服務”,根據國家關於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有關精神,制定相關規定。 

二是確立除中文以外其他五種(英、法、俄、西、阿)聯合國工作語言和當時在國內學習和使用人數相對較多的德、日共七種外語,作為初期開考語種,英語先行試點,然後分語種、分級別逐步推開的原則。 

三是制訂考試大綱、確定考試人員條件。總的原則是,突出考核翻譯實踐能力和水準,放寬參考人員條件限制。該考試是一項面向全社會的職業資格考試,凡是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法律,恪守職業道德,具有一定外語水準的人員,不分年齡、學歷、資歷和身份,均可報名參加相應語種二、三級的考試。獲准在華就業的外籍人員及我國港、澳、臺地區的專業人員,也可報名參加。考試體現科學、客觀、公平、公正的原則。取得各級別證書並符合翻譯專業職務任職條件的人員,用人單位可根據需要聘任相應職務。在資格考試體系尚未完全建立之前,新舊體系有一個並存期。 

四是確定翻譯考試由國家人事部委託中國外文局負責實施與管理。成立各語種專家委員會,負責擬定本語種考試大綱和考試命題、審定試卷和閱卷、研究和建立考試題庫、宣傳推廣等。這裡需要説明的是,在徵求外交部等部門和單位意見後,國家人事部在有關文件“考試組織管理”部分,尊重了我們的具體意見,同意加上由中國外文局負責這項考試的“實施與管理工作”的表述。同時明確,由國家人事部人事考試中心負責“筆譯考務和考試數據匯總工作”,由國家外專局培訓中心“承擔口譯考試考務工作”。 

五是成立專門機構——中國外文局翻譯專業資格考評中心,在局工作領導小組及局考試辦的領導和指導下具體負責考試的“實施與管理”工作。 

應該説,由外文局負責翻譯考評的“實施與管理”工作是有“歷史淵源”的。早在1992年,外文局就受當時的國家人事部委託,負責牽頭組織成立全國翻譯系列高級職務任職資格評審委員會,並負責相關評審工作。21世紀伊始,當各方面希望建立翻譯資格考試製度的呼聲越來越高的時候,外文局人事部在得到原局黨組的肯定和支援後,向國家人事部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司表示願意再次牽頭,負責全國翻譯專業資格考試的實施和管理工作,並很快得到國家人事部的同意和授權。 

自2001年起,在國家人事部的支援、指導下,外文局人事部和中國譯協做了大量調研工作,對中國譯協擁有的各專業翻譯領域中的資深專家、學者做了進一步了解,對翻譯從業人員及在校就讀的外語及翻譯專業研究生、本科生進行了統計,對翻譯市場狀況做了初步調查分析。截至2001年底,初步形成了《關於加強翻譯行業管理,實行翻譯人員職業資格考試製度的可行性報告》,標誌著我國翻譯職業(水準)考試工作開始進入籌備階段。 

如果説此前可以稱為翻譯考試“可行性”調研階段的話,那麼,2002年整個一年的時間就是翻譯考試的“實質性”準備階段了。這一年,單就翻譯考試這個主題,外文局領導或局人事部負責人及相關處室負責人同國家人事部等有關部門之間的商談溝通、諮詢論證、座談交流等,有文字記載的就達24次之多,平均每月兩次。正是有了這一年的“24次”,才為2003年翻譯考試的正式啟動奠定了堅實基礎。

2003年1月23日,外文局人事部主任高守維再次前往國家人事部,同專技司司長劉寶英商定,春節後司領導和外文局領導對《翻譯專業資格(水準)考試暫行規定》擬定稿進行審議。

2月中旬,局人事部綜合處接到專技司職稱處來電,稱《翻譯專業職務試行條例》及《實施意見》(職改字〔1986〕第54號)是1986年由外交部牽頭制定的,所以,他們已經給外交部人事(職稱)部門發函,徵求他們對《翻譯專業資格(水準)考試暫行規定》的意見,同時了解他們是否願意參與翻譯職業資格考試實施的管理工作。之後,局人事部迅速同外交部幹部司進行溝通,對方表示,外交部將會在專家方面給予翻譯資格考試大力支援,但作為政府機構,將不會參與該考試的管理工作。局人事部立刻將情況向局領導做了彙報,至此,我們已經心中有數了。 

2月26日,國家人事部專技司劉寶英司長、范勇副司長帶隊來外文局,同我和外文局此前一直負責這項工作的原常務副局長趙常謙等,就《翻譯專業資格(水準)考試暫行規定》的具體內容、文字表述、發文與實施等問題舉行會商,並達成以下一致意見:原則通過《翻譯專業資格(水準)考試暫行規定》擬定稿;由國家人事部印發《翻譯專業資格(水準)考試暫行規定》,由外文局負責各級別翻譯專業資格(水準)考試的實施與管理工作。由外文局擬文,在3月5日前報國家人事部,經國家人事部批准後發文。

3月21日,外文局局長辦公會聽取局人事部翻譯考試工作方案彙報,專題研究翻譯考試工作。中央外宣辦副主任兼外文局局長蔡名照提出:要高起點,高目標,與國際接軌;要注重品質,充分做好準備;要派強有力的幹部牽頭,儘快搭建考試辦,在把好的經驗、模式學過來的基礎上,儘快組織社會公認的、有權威的專家委員會。為貫徹局長辦公會議精神,我和副局長兼總編輯黃友義又就具體問題多次召開會議專門研究。其中包括4月17日我和范勇副司長主持的《二級、三級翻譯專業資格(水準)考試實施辦法》草擬稿討論會。

會議達成以下共識:外文局負責考試的組織實施,包括專家委員會的管理、考試的日常管理、政策的解釋等;國家人事部人事考試中心具體承擔考務工作,考務文件由該考試中心印發。考慮到外文局是事業單位的特殊性,國家人事部不再與外文局共同成立考試辦,外文局自己成立考試辦,負責考試的日常管理。關於考試的政策性問題,包括考試時間、考試語種等,由外文局提出意見報國家人事部,由國家人事部統一發文。隨後,局考試籌備工作領導小組(局考試工作領導小組的前身)成立,主要負責對考試籌備實施工作中的重大問題進行研究、決策,我任組長,黃友義和另外一位副局長任成員。這段時間的工作還包括6月9日和7月4日我和黃友義同志先後召集的專家委員會預備會議等。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7月16日,國家人事部和外文局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廳聯合召開翻譯專業資格考試英語專家委員會成立大會。人事部副部長王曉初和外宣辦副主任兼外文局局長蔡名照出席並講話,我主持大會,副局長兼總編輯、英語專家委員會主任黃友義宣佈英語專家委員會組成人員名單。包括來自外交部、中聯部、外文局、中央編譯局、新華社、北京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等單位的37位專家及媒體記者與會。下午,召開英語專家委員會首次全體會議。境內外30多家媒體對當天的會議消息進行了報道。 

10月初,中編辦正式批復同意成立中國外文局翻譯專業資格考評中心。10月中旬,組織專家對英語二、三級口筆譯試題進行終審,國家人事部專技司、國家人事考試中心、外專局考評中心和外文局考試辦等有關負責人參加。同時,由外文局考試辦編寫、外文出版社出版的考試大綱出版發行。

經過緊鑼密鼓的準備,12月6日和7日,英語二、三級口筆譯首次試點考試分別在北京、上海和廣州如期舉行。三個試點城市共有1682人報名,實際參考人數1629人,參考率96.85%;12月12日至17日,局考評中心組織31位專家閱卷,合格人數492人,合格率為30.2%。至此,給2003年的工作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在試點考試成功的基礎上,各語種考試逐步推開,全國翻譯職業資格考試製度開啟了新的篇章。 

值得一提的還有2008年9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發出《關於翻譯碩士專業學位教育與翻譯專業資格(水準)證書銜接有關事項通知》(學位〔2008〕28號)。2011年4月,國家人社部發出《關於印發〈資深翻譯和一級翻譯專業資格(水準)評價辦法(試行)〉的通知》。翻譯專業國家級評價體系從而不斷健全和完善。

翻譯考試評價體系的總體設計分三級、二級、一級口筆譯翻譯和資深翻譯4個等級,大體同目前翻譯職稱中的初級、中級、副高、正高職稱相對應。 

翻譯考試是我國建立的第31項職業資格考試。與其他系列的職業資格考試相比,我們總結出六大特點: 

一是面向社會,打破資歷。就是打破了學歷、資歷、職業的要求,允許有志於從事翻譯工作的所有人員,根據個人水準報考相應的翻譯資格,擴大了選人視野,得到社會各界的熱烈歡迎和贊同。 

二是重視實踐,突出能力。在各語種專家委員會的努力下,以能力標準為核心的翻譯資格標準初步建立,鮮明的能力標準是選拔翻譯人才的“硬杠桿”,在加強翻譯人才能力建設中發揮了正確的導向作用。 

三是銜接職稱,重視資格。對翻譯專業人員的專業技術職務評聘方法進行了改革,確立了科學化、社會化的資格評價方式。取得各級別翻譯專業資格(水準)證書並符合翻譯專業職務任職條件的人員,用人單位可根據需要聘任相應職務,此辦法強化了單位用人上的自主權,符合國家人事制度改革的總體要求。隨著翻譯考試逐步推向全國,舊有的翻譯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制度將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四是銜接行業,規範管理。加強了中國翻譯協會在翻譯人才培訓和管理方面的作用,發揮了行業協會在自律性發展上的積極作用。2005年,中國翻譯協會(簡稱中國譯協)出臺了《中國翻譯協會會員管理暫行辦法》,對個人會員入會條件進行規範。2006年,中國譯協新推出了個人會員制,凡獲得全國翻譯專業資格(水準)考試三級以上翻譯資格(水準)證書的公民,可以直接申請成為中國譯協的個人會員。凡獲得一級以上證書的公民,可以成為專家會員。中國譯協受外文局委託還具體負責對獲得證書的人員進行繼續教育與證書登記。上述工作,已成為對我國翻譯專業人員實行規範化行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五是銜接教育,引導教學。翻譯考試證書實現了與翻譯碩士專業學位的接軌,起到了引導翻譯教學的作用。在校翻譯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憑學校開具的“翻譯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在讀證明”,在報考二級口、筆譯翻譯專業資格(水準)考試時,免試綜合能力科目,只參加實務科目考試。這標誌著我國翻譯碩士專業學位教育與翻譯專業資格(水準)證書正式實現有效銜接,從而翻譯考試作為人才評價的標準,逐步起到引導翻譯教學、服務翻譯教學的作用。 

六是面向海外,對外開放。人才評價服務對外開放,面向海內外。由於翻譯行業具有對外交流的特殊性,翻譯考試的報考對象不僅包括中國公民,還包括在中國工作的外籍人員。翻譯考試的成功,也在我國港、澳、臺地區及國際上引起關注。

2013年12月20日,這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日子。這一天,全國翻譯專業資格(水準)考試專家委員會換屆大會暨考試十週年總結會在京召開。會上進行了英、法、俄、西、阿、德、日等七語種專家委員會換屆,總結了翻譯考試10年來取得的成就,安排部署了今後的工作。當天我做大會主旨發言,全面回顧總結翻譯考試創立十年來的工作。這也是我退休前出席的最後一次重要會議。

總結中,我曾特別強調,與我國其他職業資格考試相比,翻譯考試十年,實現了“五個第一”:是第一個當年發文、當年試點的國家職業資格考試;是第一個在社科領域沒有設置門檻、面向全社會的國家職業資格考試;是第一個專家層次高、外語語種多的國家職業資格考試;是第一個與專業教育接軌的國家職業資格考試;是第一個開通官方微網志和微信,粉絲量最大的國家職業資格考試。 

今天,回首往事,我還想特別指出,翻譯考試取得這樣的成績,做出最主要貢獻的是我們的數百位考試專家——28位我國翻譯界的頂級專家、前輩擔任顧問,近600位權威、一流的翻譯家、外交家、對外傳播專家、外語翻譯教授先後擔任七個語種的專家委員會委員,他們在大綱制定、教材編寫、試題命制、評題閱卷、培訓輔導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因為有專家的高端和權威、努力和奉獻,才確保考試連續多年實現“零差錯”,才在社會上樹立了翻譯考試的權威性和影響力。如今,雖然有多位曾經做出重要貢獻、德高望重的顧問和專家已經離開了我們,但他們的英名必將永垂史冊,中國翻譯界不會忘記他們。 

此刻,作為一名一直參與和關注翻譯考試工作的老兵,我要特別感謝局內外曾經的同事和業界同人,感謝所有翻譯考試的參與者,正是有了你們持之以恒的支援和關注,才有了翻譯考試的今天。 

常言道,事非經過不知難。但是,我想要表達的是,當我看到,已經有107萬人參加考試、14.5萬人獲得證書的時候;當我看到,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把翻譯資格證書作為優先錄取條件的時候;當我看到,身殘志堅、自強不息的“蘇相宜們”通過翻譯考試而實現夢想、貢獻社會、改變命運的時候;當我看到,翻譯考試製度越來越完善、考務工作越來越細緻、出題閱卷越來越科學、專家工作越來越有活力、社會認可度越來越高、參考人數越來越多的時候;當我看到,當我看到這一切的時候,收穫的是激動和喜悅,感受到的是幸福和欣慰。因為,我們在做一件能被人記住的事……

(文章摘自《“我與外文局”徵文選》 作者係局機關退休幹部、原中國外文局常務副局長  郭曉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