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首頁 圖片報道 綠化成就 植樹動態 綠色時評 造林模範 政策規章 網上直播  

甘肅省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30年成就綜述

來源: 中國綠色時報  時間: 2011-12-15

中國綠色時報10月13日報道(記者:張敏敏) 直到今天,這封回信依然讓人倍感鼓舞。

2007年12月28日,全國綠化委員會副主任、國家林業局局長賈治邦在給甘肅省委綠化領導小組原副組長鄒雅林的回信中説,長期以來,甘肅省委、省政府帶領廣大幹部群眾艱苦奮鬥、自力更生、持之以恒地深入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一任接一任,一代傳一代地抓生態建設,搞綠色革命,取得了顯著成效和寶貴經驗。

這是對甘肅省20多年來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成績的肯定,也帶有對未來的期許。

光陰荏苒,全民義務植樹運動走過30年。回眸過往,甘肅全省累計有3.67億人次參加義務植樹,完成義務植樹20.87億株。在世界森林資源日益減少的情況下,長期“缺水”的甘肅省卻實現了森林面積和蓄積量的持續增長,隴原大地舊貌換新顏。

甘肅是祖國西部一塊神奇的土地,它有直插雲天的皚皚雪峰,也有莽莽漠漠的戈壁瀚海。作為生態脆弱地區,如何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改善甘肅的生態環境,成為甘肅各級領導幹部長期探索的重大課題!

上世紀80年代初,甘肅省在全省第6次黨代會上確立了“三年停止破壞、五年解決治理”的奮鬥目標;省委、省政府及時發出了“全省綠化看蘭州、蘭州綠化看南北兩山”的號召,掀起了“種草種樹、治窮致富”,“千軍萬馬”、“地動山搖”地向荒山荒坡進軍的群眾運動。

甘肅省及蘭州市的黨政軍領導機關率先承包了蘭州南北兩山,建立綠化基地,帶動了370多個企事業單位承包綠化,並建立了全省首個全民義務植樹基地。“綠化蘭州南北兩山”成為甘肅全民植樹史上首開先河的運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蓬勃開展。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甘肅探索全民參與綠化的腳步從未停歇。

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甘肅省建立了完善的評比表彰和激勵機制。甘肅綠化模範城市、甘肅綠化模範縣(市、區)、甘肅綠化模範單位、甘肅園林化城區、甘肅園林化縣區、甘肅綠化獎章等評選活動先後啟動,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國土綠化、創先進模範蔚然成風。2005年,甘肅省啟動建立了甘肅省義務植樹示範園,經過6年的完善建成了一個各種紀念林薈萃,集宣傳性、示範性、教育性、帶動性為一體的生態園,不僅有宣傳模範、鼓勵先進的作用,還有效增強了全社會公民的綠化意識、環保意識以及對義務植樹法定性的認識。截至2010年,全省535個單位被評為省部級綠化先進模範單位,717人被評為綠化先進模範人物。“十一五”期間,張掖市、崇信縣等一批“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全國綠化模範縣”陸續涌現,為全省國土綠化工作樹立了典範。

在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帶動下,甘肅省委、省人民政府利用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契機,確立了再造山川秀美新甘肅的宏偉目標,把國土綠化工作與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三北防護林四期、公益林保護等重點工程相結合,給全省全民義務植樹注入了新的活力,開創了全社會辦林業、全民搞綠化的新局面。

綠色是一座橋梁,綠色的理念延伸到了“城鄉一體化建設”的工作中。經過多年的建設,甘肅省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已達25.88%,每人平均公共綠地面積達7.87平方米,城市人居環境得到不斷改善,全省已完成村鎮綠化面積622.6萬畝,達標村鎮達8893個,新增道路綠化1.6萬公里,很多鄉村已基本呈現“村外有林環繞、村內綠地成景、庭院花果飄香”的新景象。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30年來,甘肅人發揚“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肅精神,建立了義務植樹基地9155個,甘肅省的森林覆蓋率達到13.42%。

這9155個義務植樹基地中,留下了各級領導幹部的腳印。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等領導人親手栽下的紀念樹正茁壯成長。

這增加的綠地中,融入了各行各業人民的身影和汗水。9411公里綠色公路通道,549.63公里鐵路綠化通道,400余萬株規模的團員林……光彩林、青年林、婦女林、工會林、雙擁林等都是人民群眾積極參與義務植樹、生態文明建設的見證。

30年的堅守,換來了從黃到綠的巨變。但是甘肅人進取的腳步從未停歇,甘肅的綠色版圖還在逐步延伸。 (中國綠色時報)

綠色數字
中國植樹節:每年3月12日
全國義務植樹累計127億人次
全國義務植樹累計589億株
中國森林面積1.95億公頃
中國森林覆蓋率20.36%
中國森林蓄積量137.21億立方米
中國人工林面積0.62億公頃
領袖題詞 更多>>
·江澤民同志對造林綠化的題詞
·胡錦濤同志對造林綠化的指示
·鄧小平同志對造林綠化的題詞
·毛澤東同志對造林綠化的題詞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