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摘要

簡介 

    上海世博會主題論壇“和諧城市與宜居生活”定於2010年10月6日上午9點在浙江省杭州市杭州黃龍飯店舉行,中國網對開幕式及論壇進行直播,敬請關注!文字實錄圖片實錄返回直播頁

世博新聞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

活動標題

  • 上海世博會主題論壇:和諧城市與宜居生活

活動描述

  • 上海世博會主題論壇“和諧城市與宜居生活”定於2010年10月6日上午9點在浙江省杭州市杭州黃龍飯店舉行,中國網對開幕式及論壇進行直播,敬請關注!

文字內容:

  • 中國網: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主題論壇“和諧城市與宜居生活”現在開始。開幕儀式由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黃坤明先生主持。

    2010-10-06 09:00:50

  • 黃坤明:

    尊敬的路甬祥副委員長、趙洪祝書記、韓正市長、呂祖善省長,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大家上午好!中國2010上海世博會“和諧城市與宜居生活”主題論壇現在開幕。首先我介紹一下蒞臨本次論壇的各位領導和嘉賓。

    2010-10-06 09:06:32

  • 黃坤明:

    出席本次論壇的中國國家領導人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路甬祥先生。主辦方領導和嘉賓有: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姜偉新先生;上海世博會執委會執行主任、中共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韓正先生;聯合國助理秘書長、人居署執行副主任英格·克萊弗比女士。

    2010-10-06 09:07:12

  • 黃坤明:

    出席本次論壇的浙江省和杭州市的領導有:中共浙江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趙洪祝先生;中共浙江省委副書記、省長呂祖善先生;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秘書長李強先生;中共杭州市委副書記、代市長邵佔維先生。

    出席本次論壇的還有:國際展覽局秘書長洛塞泰斯先生,以及有關國家、政府部門的官員、國際組織、世界排名前二十名的宜居城市的代表;上海、杭州友好城市代表以及世界城市規劃建設的學術界、企業界的代表等等。

    借此機會,我謹代表中共杭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向各位領導、各位嘉賓表示誠摯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2010-10-06 09:12:51

  • 黃坤明:

    宜居,是一座城市的首要功能。建設和諧城市,創造宜居生活,是城市的不懈追求。本次上海世博會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充分體現了世人對未來城市美好生活的嚮往。本次論壇以“和諧城市與宜居生活”為主題,將舉辦一個全體大會、七個分論壇和一個總結大會。就區域協同和城鄉和諧、和諧城市與支撐系統、建成環境與宜居生活等重大問題進行廣泛、深入的探討,共商和諧宜居城市建設發展的策略

    我們相信,本次論壇一定能夠為全球城市的發展帶來有益的借鑒和寶貴的財富,也必將極大地推動杭州和諧城市、宜居生活的建設。

    現在,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路甬祥先生致辭!

    2010-10-06 09:13:57

  • 路甬祥:

    女士們、先生們,同志們、朋友們,金秋十月,天高雲淡,丹桂飄香,“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一上海世博會的主題賦予了古老而美麗的杭州以現代意義的新的詮釋,借此機會我謹向上海世博會的成功舉辦表示最熱烈的祝賀,並衷心祝願杭州以及中國所有的城市的未來,更加美好!

    2010-10-06 09:15:04

  • 路甬祥:

    城市是人類文明和社會發展進步的結晶,是新思想、新理念、新文化踴躍交融、碰撞傳播、弘揚的大舞臺,是新知識、新技術擴散和應用,新産業、新發展方式踴躍發展的集聚之地。近現代科學革命和工業革命,使西方主要發達國家率先實現了現代化和高度的城市化。21世紀,包括中國、印度等在內的現代化進程,將為全球發展注入前所未有的活力與動力。世界各國,尤其是新興發展中國家的城市化進程進一步加快。2008年,世界城市人口已經超過農村人口。中國的城鎮化率也已經達到了46.6%,城市的發展已經成為人類文明進步的強大動力和重要標誌。

    2010-10-06 09:22:30

  • 路甬祥: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體現了人類對於未來城市美好生活的共同嚮往和追求。上海世博會為世界城市多元文化和多元化的發展提供了相互交流的平臺,展現了和諧城市和宜居生活的未來城市多彩多姿的範本。人與自然,創新與傳統,科技與人文,相互交融、相互促進、相互包容,發展進化,呈現出未來城市發展的美好圖景。

    人類曾經經歷了農業文明、工業文明時代,即將邁入經濟文明的時代。全球政治經濟格局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新變化。資本、技術、知識、資訊和人才加速跨國流動和優化配置,中國、印度等新興發展中國家快速興起,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並正孕育著新的重大突破。

    2010-10-06 09:22:58

  • 路甬祥:

    同時,全球也共同面臨著能源、資源價格攀升、生態退化、環境污染、人口健康、縮小南北發展差距、嚴重自然災害和全球氣候變化等重大問題。世界和平、區域穩定、國家和公共安全面臨著新的威脅,都對傳統的現代化發展模式,也提出了新的挑戰。

    人類社會正經歷著新的大調整和大變革。全球金融危機、經濟衰退和復蘇,將加速這一調整變革的進程。中國歷史悠久,幅員廣闊,自然生態多樣,民族文化豐富多彩,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也是城鎮化發展速度最快、規模最蔚為壯觀的國家。

    2010-10-06 09:23:19

  • 路甬祥:

    中國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國家的綜合實力空前提升,人民生活、城鄉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我們也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資源、生態環境的代價。城鄉兩元化結構尚未得到根本改變,自然災害和安全事故頻發,自主創新能力和城鄉規劃發展的科學水準亟待提高,傳統的發展方式難以為繼。

    2010-10-06 09:23:54

  • 路甬祥:

    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曾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國的現代化必須符合國情,具有民族和區域的特色,走一條創新驅動、綠色智慧、平安和諧、佈局合理、繁榮宜居而有特色的城鎮科學文明發展之路。這是科學發展的戰略,是物質和精神文明建設協調發展的要求,也是和諧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符合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根本願望,也將成為拉動我國産業結構調整、消費方式和發展方式轉變、促進戰略性新興産業成長、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強大動力。

    2010-10-06 09:24:11

  • 路甬祥:

    綠色就是要發展綠色低碳技術,發展環境友好産業,發展迴圈經濟,降低消耗,實現節能減排、能源資源節約、可再生迴圈利用,保護和恢復清潔的空氣、水和土壤,使經濟社會發展與自然環境協調,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協調發展。綠色城鎮,就要發展綠色建築、綠色能源、綠色交通、綠色製造、綠色農業、綠色服務和綠色消費,建設綠色城鎮必須依靠科技創新、法律政策與制度創新,大幅提高能源與資源的利用效率,大力發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與新型清潔能源。促進工業、交通、建築等重點領域的節能減排,建設高效節能、綠色低碳、生態環境友好的産業體系。促進製造産業的結構調整和升級,統籌城鄉環境建設與管理服務,全面預防和治理環境污染,推廣垃圾分類和城鎮廢棄物清潔處理以及可再生利用,積極倡導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

    2010-10-06 09:24:55

  • 路甬祥:

    智慧化是經濟社會資訊化、網路化、知識化、現代化的必然發展,智慧城鎮就是要運用網格化的傳感網路技術、數據共用利用技術、雲計算技術等,構建具有創新管理、適應和發展進化能力的智慧城市綜合體系,最大限度地將城市的自然資源、人力資源、基礎設施、人文社會、經濟金融等綜合資訊,以數字形式收集整合、利用服務,提高城市建設、運作、管理的效率和水準。也為城市綠色可持續發展提供可靠的基礎資訊平臺、技術和知識的支援。

    2010-10-06 09:25:25

  • 路甬祥:

    建設智慧城鎮,消除數字鴻溝,提高社會資訊資源利用水準和效率,實現無論何時何地、何物何人的互聯互通,資訊的智慧利用協同工作,大力發展無所不在的網際網路、物聯網、廣播通信網等,實現多網的融合,推進新型的網格數據庫和雲計算服務等,建設整合整合、高效配置的資訊網路、道路交通、生態環境等智慧化城市基礎設施。

    通過新興的智慧資訊平臺為城鎮居民提供普惠的醫療保健、文化教育、環境保護、市政服務等智慧化的社會公共服務。通過資訊化、智慧化,提升農業、製造業、傳統服務業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加快發展基於資訊網路和知識的新興産業、現代服務産業和文化創意産業,發展傳統與非傳統的安全防範技術,建設應對自然和人為災害、交通安全、資訊與網路安全、食品與生命安全等的檢測、預防、預警一體的社會安全保障應急處理體系。

    2010-10-06 09:25:43

  • 路甬祥:

    總之,我們要堅持以人為本,依靠制度創新、科技創新和文化創新,大力推進綠色智慧城鎮化的進程,健全法律制度和政策體系,嚴肅而認真地執行城鎮規劃,節能環保、衛生保健、食品和公共安全等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保障引導城鎮的綠色、智慧、可持續發展。改革創新管理理念體制和服務,引領促進組織協調、社會各方協力推進城鄉一體的綠色智慧協調可持續發展。支援科技創新,促進推廣應用,為綠色創新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援。

    培育綠色智慧的創業創新人才,為創新發展、綠色智慧發展、科學和諧持續發展,提供強大的人力資源和智力支援。弘揚發展先進文化,形成崇尚創新發展、綠色智慧發展、科學和諧持續發展的文化理念、社會輿論與氛圍。

    2010-10-06 09:26:11

  • 路甬祥:

    同志們,朋友們,女士們、先生們,讓我們攜手努力,依靠科技創新,走建設綠色智慧、平安和諧、佈局合理、繁榮宜居而有特色的城鎮化文明發展之路,加快實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共同願景,為中國的現代化,也為人類文明做出無愧於時代的貢獻。

    最後我再次祝願上海世博會取得圓滿成功,祝杭州、上海以及所有城市的未來更加美好,謝謝大家!

    2010-10-06 09:26:38

  • 黃坤明:

    感謝路甬祥副委員長的致辭。現在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中國住房與城鄉建設部部長姜偉新先生致辭!

    2010-10-06 09:27:03

  • 姜偉新:

    尊敬的路甬祥副委員長,尊敬的英格·比約剋女士,尊敬的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和諧城市與宜居生活”論壇在金秋送爽的時節,在丹桂飄香的杭州開幕了。我謹代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向來自國內外的各位嘉賓和朋友們表示熱烈的歡迎。

    2010-10-06 09:27:19

  • 姜偉新:

    城市化是經濟發展的必然過程,也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當今世界,超過50%的人生活在城市中,城市日益成為人類主要的生活家園。今後數十年,尤其在發展中國家,城市化仍然是主要的發展趨勢。如何促進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城市之間的和諧發展,一直是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關注的話題。相信本次論壇會對建設和諧城市、創造宜居生活,在理論與實踐上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2010-10-06 09:27:43

  • 姜偉新:

    和諧是中國文化的重要內涵,實現和諧的城市發展和宜居的城市生活,是中國人民孜孜以求的願景。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們注重協調發展,注重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注重改善和保障民生,走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城市和諧與人民宜居取得了積極的成效。

    2010-10-06 09:28:22

  • 姜偉新:

    今後一定時期,中國城市化進程仍將保持較快的發展勢頭,作為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在城市化進程中仍然面臨著很多困難和挑戰。我們將堅持科學發展理念,勇敢直面更加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

    住房城鄉建設部和各有關部門、各個城市,將繼續統籌城鄉規劃,促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綠色建築、建築節能、城市垃圾和污水處理,促進節約能源資源,建設生態城市,改善城市交通和地下空間管理,完善無障礙設施,方便殘疾人生活。加強房地産調控,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改進住房設計,提高城市綜合管理水準和防災能力,保護歷史文化遺産、完善文化設施、提高人的精神文化素質。總之,我們將努力發展和諧城市,創造宜居生活,使人民生活得更幸福。

    2010-10-06 09:28:33

  • 姜偉新:

    女士們、先生們,中外城市的發展經驗,都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結晶,我們願意繼續加強與各國、各地區的交流與合作,相互取長補短、共同努力,為創造和諧城市與宜居生活做出應有的貢獻。最後再次預祝本次論壇取得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2010-10-06 09:28:58

  • 黃坤明:

    感謝姜偉新部長的致辭。現在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聯合國助理秘書長、人居署代理執行副署長英格·克萊弗比女士致辭!

    2010-10-06 09:29:17

  • 英格·克萊弗比:

    尊敬的路甬祥先生、姜偉新部長、趙洪祝先生、洛塞泰斯先生、韓正先生,女士們、先生們,我非常榮幸在今天代表聯合國人居署發言。這個機構是聯合國建成環境的機構。今天的主題真是選得非常合適,在這之前,我想表達我衷心的感謝,感謝組委會提供的非常精心的準備,和我們不僅在上海,還有在杭州受到的熱情接待。

    2010-10-06 09:32:46

  • 英格·克萊弗比:

    由中國政府和聯合國人居署所在2008年主辦的世界城市論壇第四次會議的主題就是和諧城市化。這是受到了中國古代哲學的啟發,因為中國的古代哲學強調的是適度和平衡。聯合國人居署也把和諧城市作為自己的城市工作的一個主要框架,我們希望能夠把中國的知識傳播到其他的地方。

    的確,時間非常的重要。聯合國人居署所預測的,在這個世紀末,如果不採取正確的措施,全世界將會有15億人生活在貧民窟或者説是不達標的生活環境中。亞洲將會有8億這樣的人,這個數字比整個的歐洲現在的人口都要大,我們一定要記住這一點。

    2010-10-06 09:35:13

  • 英格·克萊弗比:

    在兩代人之後,我們看到2/3的全世界人口將生活在城鎮當中,但是今天有那麼多的人,生活在臟、亂、差的環境中,這是完全不能接受的,這是對和諧非常大的威脅。

    另外一個威脅就是氣候變化。全球的氣候變化,現在已經成為了我們這個星球最迫切的問題,也已經成為影響我們發展的一個非常大的問題。這一切都伴隨著城市化的進程而發生,我們的規劃、消費能源的方式,對於逆轉氣候變化和它的影響,至關重要。

    2010-10-06 09:36:13

  • 英格·克萊弗比:

    我們看到,在城市和附屬城市區,我們消耗的75%的能源,80%的廢物,60%的溫室氣體都是從這裡排出的。的確,我們城市中最貧窮的人,他們受到自然災害最大的影響,特別是婦女和兒童。對他們來説,氣候已經失控,而且他們對這一切無法理解。所以我們一定要有更好的城市、更聰明的城市、更智慧化的城市。

    很多人都已經去過了激動人心的上海世博會,我兩天之前也去了,我們看到城市最佳實踐區和其他的場館,都告訴我們可以走向何處。世博會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範例,告訴我們怎麼創造更好的城市未來:未來大家都有歸屬感,有很好的住房,有水電的供應,在社區當中,在白天晚上,婦女走在街上都不用害怕。

    2010-10-06 09:36:36

  • 英格·克萊弗比:

    其實我們已經有足夠科學的解決方案來幫助我們解決很多這樣的問題。在杭州,我們可以看到非常好的範例。很容易看到這個城市有多麼的宜居,只要你到西湖走一走。我昨天晚上就去了西湖,在杭州的大路上走著,你能夠看到到處都是綠化。在2001年,杭州市贏得了聯合國的人居獎,因為他們通過大規模的住房和基礎設施的投資,大幅改善了城市的環境。其實這個人居獎是聯合國人居署最高的獎項,這個獎是每年10月第一個星期一頒出的,這也是聯合國的人居日。我剛剛從上海的頒獎儀式過來,在這裡我們祝賀中國的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世博局和杭州市政府,你們很好地利用2010年的世界人居日安排了這個會議,祝賀你們,而且感謝你們。

    2010-10-06 09:38:44

  • 英格·克萊弗比:

    我最後要説的是,只有我們對全世界的城市化採取更積極的態度,當然這需要我們大大改變我們的思路。在中國,在這方面就做得非常好。只有通過這樣做,我們才能夠達到現在還沒有達到的和諧。非常感謝大家的傾聽。

    2010-10-06 09:39:08

  • 黃坤明:

    感謝英格·克萊弗比女士的致辭。現在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中共浙江省委副書記、省長呂祖善先生致辭。

    2010-10-06 09:39:29

  • 呂祖善:

    尊敬的路甬祥副委員長,尊敬的姜偉新部長、韓正市長,尊敬的英格·克萊弗比女士,各位來賓,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們相聚在美麗的杭州西子湖畔,隆重舉行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和諧城市與宜居生活”主題論壇,這是浙江承辦的第三個上海世博會的主題論壇。首先我謹代表浙江省委、省政府對論壇的舉行,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出席論壇的各位嘉賓,表示誠摯的歡迎!

    2010-10-06 09:46:12

  • 呂祖善:

    “和諧城市與宜居生活”,是當今世界城市發展的理論與實踐的重大課題。本屆上海世博會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進一步表達了人們對城市和諧生活的孜孜追求和美好願景。工業化、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給城市發展帶來了機遇,同時也帶來了空間不足、環境品質下降、道路交通擁堵等現代的城市病。如何倡導宜居的城市生活,怎樣建設和諧城市,已成為全球一道亟待破解的難題。

    2010-10-06 09:46:42

  • 呂祖善:

    浙江是中國改革開放前沿地帶和市場經濟的先發省份,改革開放以來,全省經濟持續平穩健康發展,社會和諧穩定。2009年全省每人平均GDP已經超過了6500美元,浙江的城市化率達到了57.9%,均居全國各省區的前列。在推進城市建設和發展過程中,我們也在做積極的探索。我們堅持走新型化的城市道路,堅持以人為本,堅持把統籌城鄉協調發展擺在城市化的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注重提高城鄉居民的生活水準,更加注重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城市品質的提升,更加注重城市的集約發展、和諧發展和創新發展。著力打造富饒秀美、和諧安康的生産生活環境,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不斷提高浙江人民的生活品質。

    2010-10-06 09:47:00

  • 呂祖善:

    我們將以這次主題論壇為契機,進一步探索我們新型城市化的道路,進一步推進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安居促樂業,以宜居促和諧,使人民的生活更加富裕,環境更加優美,社會更加和諧。

    最後,預祝本次論壇取得圓滿成功,也借此機會誠摯地希望各位到浙江各地去走一走、看一看,謝謝大家!

    2010-10-06 09:47:25

  • 黃坤明:

    感謝呂祖善省長的致辭。現在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國際展覽局秘書長文森特·岡薩雷斯·洛塞泰斯先生致辭!

    2010-10-06 09:47:46

  • 洛塞泰斯:

    尊敬的路甬祥副委員長,尊敬的姜偉新部長,尊敬的呂祖善省長,尊敬的韓正市長,尊敬的英格·克萊弗比助理秘書長,各位尊敬的來賓,女士們、先生們,今天非常高興也非常榮幸來到美麗的杭州參加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最後一場主題論壇。

    這場論壇是一系列主題論壇的最後一個篇章,主題論壇確實在世博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已經成為上海世博會在教育、合作和交流過程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支柱,這個支柱也就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那首先我也感謝和祝賀上海世博局,正是你們的不懈努力才使得這項活動如此成功。

    2010-10-06 09:48:00

  • 洛塞泰斯:

    你們匯集了八個重要國際組織和六個不同的主辦城市傾力合作,邀請了國際領軍人物一起探討城市品質、城市生活的話題,包括文化、資訊化、科技創新、環境、經濟以及今天非常重要的一個話題,那也就是社區。今天是我們最後一場主題論壇,我們的主題是“和諧城市與宜居生活”,這樣的主題與國際展覽局尤其相關。這個主題不僅給我們機會回顧城市取得的成就,同時我們也應該面對現在都市社區所面對的挑戰。這也正是我們世博會的精華所在。

    2010-10-06 09:48:29

  • 洛塞泰斯:

    眾所週知,世博會能夠幫助我們産生非常重要的物質化足跡,通過創建新的區域推動城市化,能夠支援長期和短期的環境政策和行動,而且也可以幫助我們轉變城市商業、文化的整體構造。所有這些問題在前幾場的論壇中都得到了充分的討論,今天要討論的話題是世博會最有意義的。非物質遺産的一部分,也就是培育有辨別力和責任心的公民,對他們進行教育。

    城市發展過程中,市民是創造美好城市的基礎。的確,只要有城市,只要城市的發展過程中得到了市民的支援,那我們就能夠開展各式各樣的工作。無論是項目的開展還是整個生活環境的創建,都離不開市民的支援。所以我們要讓我們的市民認識到,提升生活品質、倡導和諧居住環境的重要性。

    2010-10-06 09:48:50

  • 洛塞泰斯:

    在我們這次的上海世博會之前和之中,我們舉辦了各式各樣的論壇,我們在論壇中也談到了生活品質的重要性,以及實踐過程中的諸多問題。包括有關科技資訊的掌握,推進資訊共用的社會實踐,推進創新生活水準、創建低碳經濟、創造可持續的居住環境、支援經濟轉型、縮小城鄉差距、整合物質和非物質遺産,支援城市及市民的特徵。只有我們每個人都重視這些目標的時候,我們的目標才能最終得以實現。

    2010-10-06 09:49:12

  • 洛塞泰斯:

    當然,如果説要建設一個更美好的城市,政策、服務、城市規劃和城市治理是發展的動力。從某種意義上説,市民以及市民對於生活品質的追求,是實現更美好都市社區發展動力的燃料。世博會的一個核心目標就是讓人們知道更多的方法,可以實現我們的人類進步。而且世博會的目標也就是幫助我們實現社區的和諧以及可持續的發展。當然和諧的社區也不是千篇一律,就像音樂,和諧都市也包括不同的意見、特徵和速度。這也是一個和而不同,求同存異的一個環境。

    在這屆世博會上,通過不同的展館以及城市最佳實踐區的各種展示,我們也看到了並體驗到了不同的地點、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政策而構成的不同類型的城市。一個良好的城市都有一個共同點,也就是讓它的市民有一種歸屬感,讓人們能夠在面對挑戰的時候齊心協力,共同發揮創新精神。

    2010-10-06 09:49:24

  • 洛塞泰斯:

    與此同時,每一屆世博會都是一個多元化的社區,每一屆的世博會都是一個包容的,能夠展示我們充滿活力的社區,而且不斷敦促我們探索、理解和分享不同的文化社會發展政策、空間和環境的類型。我們也相信,在整個發展過程當中也可以開展不同的教育的方式。而且我們也可以讓每個城市,包括城市的領導和政府都能夠參與其中。

    我們也希望把我們的願景真正具體的展示出來,我們也相信世博會能夠在長遠的角度影響市民對於人與人、人與空間以及人與社區之間的理解。我也相信2010年上海世博會通過“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個主題,已經實現了這樣的一個展示。

    2010-10-06 09:49:39

  • 洛塞泰斯:

    當然我們也看到,在整個發展過程當中也遇到了很多的挑戰,但是我們也相信,通過我們各式各樣的論壇,包括今天的“和諧城市與宜居生活”主題論壇,可以更好的激勵我們對於和諧社會的理解。和諧社區理念就是倡導包容、負責任的社區,也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新內涵。

    在這裡我再次感謝組織者,杭州市政府,聯合國人居署,感謝你們的努力,並祝本次論壇圓滿成功,謝謝。

    2010-10-06 09:55:43

  • 黃坤明:

    感謝洛塞泰斯先生的致辭。現在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中共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韓正先生致辭。

    2010-10-06 09:56:01

  • 韓正:

    尊敬的路甬祥副委員長,姜偉新部長,尊敬的趙洪祝書記、呂祖善省長,尊敬的洛塞泰斯秘書長、英格·克萊弗比助理秘書長,尊敬的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

    金秋十月我們相聚在美麗的西子湖畔,共同探討“和諧城市與宜居生活”這一城市發展的主題。在這裡,首先我代表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組委會和執委會,向論壇的舉行表示熱烈的祝賀,對出席論壇的各位嘉賓表示熱烈的歡迎,對給予上海世博會大力支援的各有關國際組織、國家有關部門和兄弟省區市,對所有為本次論壇作出貢獻的朋友們表示最誠摯的謝意!

    2010-10-06 09:56:14

  • 韓正:

    上海世博會共有六個主題論壇,今天舉辦的“和諧城市與宜居生活”是六個主題論壇的最後一個論壇。這些主題論壇緊緊圍繞“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匯集國內外有專業背景的精英人士,從各個領域深入探討城市未來發展,繼承了世博會的精神遺産,豐富了上海世博會的主題內涵。這六個論壇分別由長三角六個城市舉辦,體現了長三角兄弟城市共辦世博、共用世博的協作精神,我對兄弟城市的大力支援和參與表示衷心的感謝。

    2010-10-06 09:56:44

  • 韓正:

    城市化的迅速發展,使越來越多的人享受到城市的繁榮和便利。與此同時,城市擴張也帶來了人口膨脹、交通堵塞、環境污染、資源緊缺、城市貧困、文化摩擦等諸多問題。應對這些挑戰,建設生活更加美好的城市,成為全世界共同關注的課題。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創造和諧城市、宜居家園,讓藍天白雲常駐城市,讓花園綠地佈滿街頭,讓全體居民居有所住,讓交通暢通便捷,讓人們在城市中更加幸福地生活,已經是全世界的共識。

    2010-10-06 09:57:05

  • 韓正:

    世博會的各個展館展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在城市最佳實踐區,世界各國城市精選報送的案例深入展示了人們營造宜居生活、建設和諧城市的不懈探索。我們相信本次論壇的交流探討,一定會為我們破解城市化過程中諸多難題,促進未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創造更加和諧、宜居的城市生活環境,提供許多有益的經驗、借鑒和認識、啟迪。

    最後衷心祝願本次論壇獲得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2010-10-06 09:57:27

  • 黃坤明:

    衷心感謝韓正市長的致辭。女士們、先生們,開幕式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2010-10-06 09:57:39

  • 中國網:

    下面有請中央電視臺主持人張泉靈女士主持下面的全體大會。

    2010-10-06 10:10:07

  • 張泉靈:

    各位尊敬的領導、尊貴的來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謝大家對本次大會的支援。如何讓全世界40人居住的城市變得更加的美好,的確是值得所有人付出熱情的一個主題,這也是本屆世博會召開的意義所在。

    上海世博會的主題論壇,到了杭州之後已經進入了第六站,也是它的收官之作。今天接下來會有四位嘉賓從四個完全不同的方向闡釋什麼樣的城市更適合人類居住,什麼樣的城市更加和諧這樣一個主題。

    2010-10-06 10:10:31

  • 張泉靈:

    事先我已經看過了他們的發言簡介,非常的吸引人。他們談到的很多的話題都是我們這幾年苦苦思索卻沒有答案的領域。

    首先邀請倫敦大學學院巴特列特建築與規劃學院規劃學教授、英國社會科學院院士彼得·霍爾爵士。他今天帶給我們的主題真是非常的重要,因為我們的城市有的非常有經濟活力,非常具有創造力,但是卻並不是公認的宜居城市。這兩者的確是不可兼得的嗎?有請霍爾爵士。

    2010-10-06 10:10:55

  • 彼得·霍爾:

    各位尊敬的來賓,女士們、先生們,作為在這個環節的第一個演講嘉賓,我也是非常榮幸能夠作為第一個主講人。我今天非常榮幸能夠在美麗的杭州和大家分享有關今天的主題。這裡我也非常感謝組織方的熱情招待,讓我感到非常的榮幸。而且剛才的開幕儀式也是舉辦得非常成功,在這裡我代表所有的嘉賓感謝組織方。

    今天我要介紹的內容,也是向大家提了一個問題,我想這個問題也是非常的重要,不僅是對於我們中國的主辦方很重要,對於其他的一些城市也是如此,特別是在全球範圍內各個城市發展過程當中都面臨的這樣一個問題。你可以看到我們今天的主題,創意城市和宜居城市,兩者是相同的嗎?

    2010-10-06 10:11:23

  • 彼得·霍爾:

    在歐盟,我們使用的語言各不相同,但是很多的內涵是相同的。在中文我知道你們是説“和諧”,在英語中我們更多的是説社會或者政治、經濟的凝聚力。這兩者也是有相似之處的。

    對於我們來説,我們希望在整個社會範圍內有這樣的凝聚力,凝聚力和和諧也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在這裡我也會和大家分享一下城市發展的歷程,另外我也會和大家介紹一下最近的社會快速發展過程當中的一些最新的情形。我們也可以共同探討一下,在城市或者社會發展過程當中,對一些市民可能造成破壞的現象。與此同時,在城市發展過程當中,我們看到了很多創新發展的動力,來促進城市的發展。我們也共同探討一下具體應該有哪些創新的推動。我們可以看到創新發展的速度日新月異,讓世人感到非常的驚訝。所以我們今天也會和大家介紹一下城市發展,特別是交通發展過程中的這樣迅速。

    2010-10-06 10:15:16

  • 彼得·霍爾:

    在過去一段時間內,特別是昨天晚上,我來杭州的過程中,我在高速公路上,看到動車組在上海和杭州之間的軌道交通。上海和杭州在三個星期之後也要開通高鐵,對於我們整個社區的人的生活會造成一些影響。在歐洲我們也推崇這樣的快速發展。

    説到昨天世博會的參觀體驗,我在世博園區看到很多的最新的技術,比如説電瓶車,現在很多的電動車已經在世博園區可以看到了,我經常也看到這些電動車在每一站進行充電。我們看到很多新的科技來推動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那麼問題就是在於,我們的這些技術發展那麼快,在快速的技術發展過程當中,如何使之和我們的社會很好地進行融合。所以我今天會和大家共同探討一下,因為大家都是非常關注社會和城市的發展。

    2010-10-06 10:15:33

  • 彼得·霍爾:

    美國的一位學者講到了全新的經濟,應該取決於一個創新的團隊,或者創新的一群人士。為什麼會講到創新呢?這位理查德,美國的作家,是住在舊金山的灣區。他做了一下對比,和德州的奧斯汀進行了對比。可以看到這些城市的發展,首先最重要的,它的硬體肯定需要相關的高速公路,包括交通設施,包括機場,包括娛樂場所。這也是意味著整個環境非常的重要。這個環境不僅限于硬體的環境,還包括軟環境。

    我們可以看到整個環境必須要非常的開放、非常的自由,這樣的話每個人在這個氛圍中都可以發揮自己的創新意識,這樣才能提升我們的品質。

    什麼樣的城市可以促進創造性,真正是宜居的城市?我們對城市的宜居性做過不同的研究。很多人都可以認出這個表,每兩年測量一次城市的宜居性。溫哥華排名是第一,然後是墨爾本、維也納、帕斯、多倫多等等。我不會再講另外一邊,最糟的城市,這些例子沒有什麼和諧的發展。

    2010-10-06 10:16:35

  • 彼得·霍爾:

    有趣的一點是,大家去看最高的城市,溫哥華,有非常漂亮的建築、美麗的水景,非常好的城市環境。你馬上能夠感受到的就是,這是一個非常棒的城市,但是它和創意有多大的關係?有一些事實好像非常明顯,排名最前面的這些城市中,它們集中在比較少的國家當中。主要看到有加拿大、澳大利亞,以及歐洲,特別是中歐,瑞士和奧地利這樣的國家。大多數的城市有很多的水,在杭州我們也看到有美麗的水景——西湖。

    我要提到的問題是,這些是不是一定是全世界最有創意的地方?其實我覺得這些城市往往被大家問,是不是這些城市非常的有創意。可以看到日本的研究也有一些有趣的數字,進一步的詮釋了宜居性的概念,比以前的研究更進了一步。他們提出一個創造性的概念和宜居性的概念,列舉了一系列的指數。不同的城市來的人,他們首先並不去評級,而是首先要回答一些關於相關因素的問題。通過這些因素綜合考慮這個城市的宜居性創意。

    2010-10-06 10:17:16

  • 彼得·霍爾:

    在華盛頓,下個星期就要公佈這些新的綜合指數,我這裡舉一下過去幾次的結果,衡量宜居性採取了不同的因素,是一個綜合的測量方法。他們結合了方方面面的因素,非常不同的因素,而且相互之間並不是可比的。我們看一下宜居性的測量,是囊括了各種各樣的測量方法,到最後他們就會對這些城市競爭力做一個對比。大家可以看一下,最底下列出了不同的測量時間。

    2010-10-06 10:17:46

  • 彼得·霍爾:

    如果大家仔細看這張表,你能夠看到不同的城市,他們在七個不同的指標方面,其實每個城市排名都不一樣。我們看一下中國的城市,這裡不僅僅包括還有新加坡這樣的國家。用顏色標出的這些城市在這個表當中,處於七個不同的指標方面,它們的排名是不一樣的。有一些城市經濟活力非常強,有一些城市的創意指標得分非常高。我覺得這個綜合測量的方法比較客觀。

    2010-10-06 10:18:06

  • 彼得·霍爾:

    除了這種屬性的測量,有一些具體數字的測量,他們也採訪了這些城市的人民,各行各業的人民。比較有趣的是,有一個所謂參與者測量的這樣一個指標,每個城市的得分是不一樣的。根據這個參與者的不同,表現也是不一樣。看到第三欄,是藝術家。對於藝術家來説,上海的得分很高,北京和香港是處於比較低的得分。如果把這個測量和其他的一些經濟指標進行對比的話,可以看到很難讓一個城市在所有這五個指標方面都得到非常高的得分。

    我們還有功能性的測量方法,有一些亞洲城市,包括上海,還有包括香港,以及新加坡。你可以再次注意到,其實一個城市和另外一個城市,它們的得分情況非常不一樣。有一些在經濟方面得分很高,有一些在宜居方面得分很高。

    這一點非常有意義,根據這個測量方法,香港和首爾看上去在宜居的指數上得分並不是特別高。但是在經濟發展這個指標方面得分很高,重點就在於很難讓一個城市,在每一種的指標上都得分很高。

    2010-10-06 10:21:31

  • 彼得·霍爾:

    同樣的,通過參與者的指標測量,各個城市表現也不一樣。對於藝術家,東京的得分比較高,其他的城市得分就沒有那麼高了。把它和左邊的指標進行對比,這就是代表經濟方面的從業人士的平分,所有的這些城市得分都很高。所以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有些城市對於經理人的環境很好,對藝術家的環境卻不怎麼好。

    現在我不再講這些測量,看一下我們的城市在經濟方面創意方面走向何處。我非常喜歡這張圖片,這是我12年前出版的一本書中的。這是年輕的比爾·蓋茨和他的合作人在西雅圖拍的,在60年代拍的,在他們上哈佛之前。大家知道比爾·蓋茨沒有讀完哈佛,他們離開了哈佛,然後創建了微軟,然後就帶來了電腦的革命,這是大家都知道的故事。我12年之前就寫到了這一點,我今天還深信這一點,那就是我們會越來越多的看到藝術和科學的結合,而使用因特網作為基礎設施來達到這一點。在這上面將有新的有附加值的服務。

    2010-10-06 10:21:55

  • 彼得·霍爾:

    到我們的媒體不斷探討facebook等這些新的渠道,可以看到它們是真正帶來了一個新的産業,這些産業沒有實體的産品,但是他們在主導我們的生活,主導現在的經濟生活。其實十年前這個苗頭已經出現了,今天這個現象愈演愈烈。現在隨著數字化、資訊化不斷的發展,可以看到它們對我們的經濟生活影響越來越大,全世界都是這樣。

    現在,我們越來越多地看到電信、電視以及電腦的融合,它們變成了多媒體。上個星期我讀到,在我們的國家,BBC現在正在推出一個新的電視服務,它可以實時選擇點播的。你可以在任何時候在電視上進行點播。這就意味著你的電視就像一個電腦,像一個電腦,現在所有的數字電視都已經有這個能力了,就等待我們開發一些軟體來促成這一切。我覺得它會帶來一個全新的革命,一個吸收資訊、娛樂的新的革命。

    2010-10-06 10:22:24

  • 彼得·霍爾:

    十年前人們把它叫做全球的資訊高速公路,我很喜歡這樣的叫法,因特網就是這樣一個強有力的平臺。比較重要的一點是隨著新的新興産業,是軟體為基礎的,非實體基礎的産業。這樣一個産業越來越多的在主導著我們生活的世界和我們生活的方式,通過多媒體的發展來主導我們。

    作為一個研究人員,對我來説比較重要的是這些新的活動,它是由一些年輕人所創造的,他們往往是為一些成功的,像facebook這樣的公司工作。還有美國的大學生,《經濟學家》雜誌幾年前把他們叫做技術的創新人士。他們往往會結合自己的右腦、左腦進行思考,包括進行團隊工作,通過一些技術團隊一起合作,來創造一些新的概念,來影響我們的世界。

    2010-10-06 10:24:58

  • 彼得·霍爾:

    一個有趣的問題是,這些人在什麼地方?他們在什麼地方做這些突破?在什麼地方發生著這些創新?在什麼國家、在什麼城市?

    目前並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今天上午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從某種角度來説,創新城市可能有三種類型。第一種類型,也就是歷史悠久的大都市,比如説倫敦、巴黎以及紐約。當然我也毫無疑問相信上海也是其中之一。

    第二類,也是人們非常喜愛的陽光地帶的城市,比如舊金山、溫哥華和雪梨。

    第三類,就是文藝復興類型的城市,可以看到這些城市有很多的老的工業在那裏,還有很多的製造行業,也是在那些文藝復興的城市。當然他們也是在不斷追求一些新的産業,比如説曼徹斯特等等。

    2010-10-06 10:28:43

  • 彼得·霍爾:

    這邊大家可以看一下這些歷史悠久的大都市,可以看到在加拿大的這些建築上,這是非常顯著的,也是非常知名的建築,可以看到這些歷史悠久的大都市,特點就是有著它的文化底蘊。比如博物館,在上海也有上海博物館,同時還有其他的文化活動中心,比如展示會、劇院。

    第二類陽光地帶城市,溫哥華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從它的地理位置來説,是靠近海洋和山脈,同時也有非常好的氣候帶,並且有非常良好的城市氛圍,溫哥華的城市氛圍非常的優美。同時他們還有其他的優勢,比如會有很好的大學,比如在加拿大,有英屬哥倫比亞大學;還有在澳洲也有雪梨大學。與此同時,這些陽光地帶的城市有非常好的文化氛圍,而且這些陽光地帶的城市也在不斷的發展最新的技術,希望在高新科技方面有所突破。

    2010-10-06 10:29:30

  • 彼得·霍爾:

    第三類文藝復興城市。這是西班牙的一座城市,是古老的海港工業城市。這些城市是進行去工業化的進程,同時他們也是發揮出了自己的全球競爭力,和其他的一些城市進行競爭。這些文藝復興的城市毫無疑問有它的文化底蘊,有大量的博物館,還有很多的大學和其他的展示會。就像我在英國,也有很多的遊客,他們會去看這些歷史遺跡,也可以在這些文藝復興城市看到很多美觀的建築。

    2010-10-06 10:30:09

  • 彼得·霍爾:

    所有這些城市都是在相互競爭,這種情況下可以看到在競爭中也有一種全新的城市旅遊元素,或者説在他們的發展過程當中,他們的整個旅遊業也進行了蓬勃的發展。

    特別是在歐洲的這些城市,可以看到很多的城市的發展軌跡都是非常相似的。與此同時,現在的歐洲很多城市也是不斷地推崇低碳、低成本的生活。

    2010-10-06 10:30:25

  • 彼得·霍爾:

    在70多年前,美國的一位學者在加州講到了整個發展的過程當中,是需要這種創新,同時創新的過程中應該發揮歷史遺跡的功能。我也相信,所有這些文化城市的發展過程當中,都體現出了博物館的重要性。這些文化的城市也是非常重視創新能力的發展,比如説在英國的很多城市,它們也通過城市之間的配對、協作發展。所有這些英國的城市在體現它們的展品時,不是被動地讓遊客進行觀賞,它們希望讓更多的人參與其中進行享受。與此同時,這些文化城市也會有一些想像力,有時候是非常瘋狂的一些想法,同時也會有很多突破。

    2010-10-06 10:31:17

  • 彼得·霍爾:

    最後,對於這些文化城市來説,它們有自己的城市品質,所有這些城市並不是千篇一律的,它們有自己的城市規劃的願景。

    剛才我們介紹了過去三十多年的城市發展軌跡,在這裡我想分享一下,有很多的城市在不斷的創新,台灣的新竹等等,這些城市希望通過科技創新來有所突破。看一下西班牙的這座城市,幻燈片上可以看到這座城市的示意圖,我的一個朋友二十多年前就參與到這個城市的總體規劃。這是1992年的世博園區,他們把世博園區轉變成了一個歐洲的科技園區,這也是一個非常雄心勃勃的規劃,我相信他們的這個願景有一半已經完成了,而且在城市發展過程當中,已經是成為了歐洲的矽谷。

    2010-10-06 10:31:42

  • 彼得·霍爾:

    同時我們在中國也可以看到有很多的城市有非常宏大的規劃,比如説中國四川的綿陽,我記得三年前到綿陽參觀的時候,我已經看到當地的科技發展園區,有近十萬名科技人員在那裏從事工作,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對於大多數的城市來説,它們都希望重塑自己的城市形象。美國的麻省理工學院做過一個研究,很遺憾這個研究的負責在兩個月前剛剛去世。麻省理工學院這個研究的主題稱之為新世紀城市發展研究報告,他們對北京也進行了調研。

    2010-10-06 10:32:09

  • 彼得·霍爾:

    他們在研究報告當中指出,所有這些城市有非常好的相互交流的機制,同時也有非常明確的經濟目標。並且在發展過程當中,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獨特的經營環境。在發展過程中,無論對這些公司還是對當地居民來説,都有非常好的改變。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是對於企業都有孵化區。這不僅僅是硬體,制度的重新調整也是非常重要的。

    這邊也可以看一下很多世界上的科技園區的例子,比如新加坡西部島嶼地區的一個科技園區。這是英國的一位建築師所設計的,可以看到新加坡的這個科技園區是非常經典的例子。在設計過程中,就像我説的,並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有很多的類型。

    2010-10-06 10:32:28

  • 彼得·霍爾:

    我們和很多城市也都有交流,西班牙的這座城市也舉辦過世博會,在結束之後他們把場館進行了轉換,變成了一個科技、學習的地區。另外也可以看到世界上其他的地方,這個城市通過橋梁把城市舊區和新區進行了結合,變成了一個景觀。

    可以看到在整個園區的中心,他們進行了這樣的改造。這是他們兩年前的圖片,可以看到兩年前在開工前的位置,這是西班牙塞維利亞進行了這樣的轉變,也實現了很多科技和文化之間的融合。

    2010-10-06 10:34:16

  • 彼得·霍爾:

    與此同時,對於所有的現在的城市來説,這些城市中非常重要的街區其實也都是歷史非常悠久的,可以看到這些老的街區其實對於年輕人的吸引力還是非常大的。我們可以看到這些老的街區和新的技術結合産生了新的魅力,比如説溫哥華的市中心,還有舊金山的索馬地區和紐約的矽谷地區,都是這樣的結合。

    説到溫哥華,可以看到在溫哥華有很多高度很低的建築,可以看到這些街區其實是離CBD非常近,可以看到這些創業園區或者創意園區,它們也提供非常低的租金。在城市發展過程中,這些老的城區受到了新的CBD的影響和威脅,因為它們的發展速度沒有CBD那麼快,但是它們也體現出自己的活力,因為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的新興技術人員,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入住了這個地區,而且這個老街區已經成為了一個“.COM”發展時代中的一個重要的推動力。而且這個區域也是在網路經濟泡沫破裂,受到危機影響之後還能很好地生存下來。

    2010-10-06 10:34:33

  • 彼得·霍爾:

    這是舊金山的一個博物館區域,可以看到很多創意人員都願意居住在這樣的一個新老結合的區域。這是舊金山的一座大學的校園,兩年前我也到那邊參觀,可以看到這個區域也是在全球急速發展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起源地,或者説推動力。

    在這裡再舉一個西班牙的畢爾巴鄂的例子,畢爾巴鄂也是獲得了新加坡李光耀的一個獎項,它們也是參加了新加坡李光耀這個獎項2010年的,未來項目的競爭。大家可以看到,它們確實值得獲得這樣的獎項,而且非常好的展望了未來,而且非常的獨特。

    2010-10-06 10:39:16

  • 彼得·霍爾:

    總的來説,我覺得對於創新城市、宜居城市,其實沒有一個既定的公式。在各個不同的地方,比如新的城市或者老的工業城市,其實都可以創新出新的城市,關鍵是一定要創造必要的條件。但是的確需要一個新的規劃方式,這個規劃方式是基於想像力,基於長信的點子,然後要讓這些創新的點子能夠真正的實現,讓它們能夠真正地塑造技術、環境、社會的必要的條件。它能夠真正的把宜居性和創新型完美結合,要創造這樣的條件。

    謝謝大家的傾聽。

    2010-10-06 10:39:34

  • 張泉靈:

    感謝彼得·霍爾爵士的精彩演講。剛才彼得·霍爾爵士在發言的時候,我們每一個人都在對號入座,按照他提供的城市評價系統在給自己的城市打分,我的城市在宜居方面、創造力方面、環境方面,到底應該打幾分。可能韓正市長在思考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在彼得·霍爾爵士的這個表格中,為什麼在上海,研究者對上海的評價就不如經理人的評價高,究竟是什麼原因。

    説起上海,近一百年來它的城市化腳步從未停止。在後世博時代,到底上海的空間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誰會享受後世博時代這些新的上海的空間,是買得起高價房的富裕階層還是普通的上海市民?下面我們有請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空間研究所所長鄭時齡教授。有請。

    2010-10-06 10:42:56

  • 鄭時齡:

    女士們、先生們,我非常的榮幸能夠受邀參加此次世博論壇。我的題目是“後世博的上海城市空間,邁向可持續發展和宜居城市”。今天我的發言主要有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後世博的上海,以宜居城市作為城市發展的目標。第二個是中國的快速城市化和上海的再城市化。

    2010年世博會對於上海的歷史而言,已經成為城市發展的一個里程碑。它在城市空間和環境方面將推動上海成為一座可持續發展和宜居的城市。在準備以及舉辦世博會的期間,上海城市環境已經大大提升,上海將重塑城市空間,構建並完善城市結構組成,一個新的城市體系。

    2010-10-06 10:48:33

  • 鄭時齡:

    我們看到,從20世紀90年代,上海進入了再城市化的時期,重組城市的空間結構和産業結構,將精英的宜居城市,轉型為大眾的宜居城市。我們看看後世博的上海的發展方向,2010年世博會已經使上海成為了一座宜居的國際大都市,從黃埔江畔一直到城市空間,都把上海領入了新的時代。上海充滿先鋒性和實驗性,永遠在探索城市新的發展方向和新的形態,永遠以包容的態度接納新的理念和新的功能。

    在過去60年當中,上海的城市空間已經經歷了全新的變革,不僅僅城市空間有所改變,同時也不斷地在吸取新的理念。我們的城市高度和建築水準也都在提升。今天我們看到又有一個快速的城市發展階段。每三年我們的城市景觀都有很大的變化。

    現在在上海,大概有兩萬座高層建築,一千座都是超過一百米的。而且我們看到每一年都會建很多的高層建築。從1978年到2009年,我們一共建了8億平方米的新建築,大概5億平方米都是住房。在2009年一年,我們就建了4千萬平方米的住宅。這相當於在過去一百年的建築總量。

    2010-10-06 10:49:05

  • 鄭時齡:

    社區環境品質也大大提升,2010年世博會的舉辦,使上海在城市綜合實力方面,在建築品質方面更上一個層次。2010上海世博會已經成為上海城市發展的里程碑。在城市空間和環境方面推動上海向更宜居的方向邁進。前世博和後世博的上海有很大的變化,這表現在城市發展的理念和建設未來的城市藍圖。

    上海在規劃並實施一系列的發展規劃,既考慮後世博園區的發展,也考慮到整個城市的發展。上海和周邊新城的協調發展也是一個重點,上海城市未來的發展必須適合人口眾多、土地資源和水資源稀缺的特點。在主辦世博會和後世博時代,我們建設適合上海的理想城市模式,這已經成為城市空間發展戰略的核心理念。

    上海世博會對未來理想城市的追求體現在和諧城市的理念上,和諧的理念蘊藏在中國古老的中華文化之中。中國古代的文化推崇人際之和、天人之和和身心之和。

    在中國的古老哲學當中,和諧意味著道,也就是適宜、包容和平衡,蘊含著社會倫理,它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平衡,以及人與社會的平衡、自然與社會的平衡。

    2010-10-06 10:49:27

  • 鄭時齡:

    2000年之前,孔子説過“禮仁為美”,這個意思就是説人們住的地方要有仁德,中國古代的城市結構就是宇宙和城市觀念的投射。它形成的是星座式的城市空間結構,但是只有一種形態和秩序。通過城市建設的網路,我們看到上海的城市空間有了很大的變化,我們要建立新的城市的系統,然後在上海、周莊建立一些衛星城。城市發展最突出的戰略性變革,是從城市的單一中心空間結構,演變為多心組團式結構,從關注中心城區的發展到城市和郊區的共同發展。從單個的歷史建築保護髮展,到對歷史文化風貌區的保護。還有一個就是從忽視城市環境到注重城市環境品質、注重人們的生活品質。

    我們的城市越來越多的關注人們的生活水準,這些也受到了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大大驅動。上海世博會的選址,本身就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概念的體現。原來我們是計劃新建一個世博園,離城市非常的遠。但是後來我們改為黃埔江兩岸的工業地帶。我們看到這些地區,它是充滿著工廠、倉庫、碼頭,現在它被變為一個公共的開放空間。

    在籌辦世博會的過程當中,上海市政府對歷史文化的保護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政府立法,保護歷史風貌區和歷史建築。例如外灘濱江地帶和外灘園地區的改造,將過境交通引入地下,注重人性化的空間。對歷史建築進行維修和保護,利用工業遺産和建築建立了近八十處創意中心。另外還規劃了970公里的軌道交通網。

    2010-10-06 10:49:58

  • 鄭時齡:

    世博會加速了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2010年建成約422公里的軌道交通線並投入運營。50%的出行是通過公共交通,其中35%的出行是使用軌道交通。

    在世博會舉辦的六個月的過程當中,同時有著無數場的論壇、研討會,廣泛而深入地探討未來的城市。世博會的城市最佳實踐區展出了全球最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實踐案例,在城市發展的歷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促進了城市規劃和管治的理念技術,以及技術的交流。

    後世博的發展將會關注于黃埔江的濱江地帶,我們將會建立一個綜合的功能區,這些功能區也將輻射整個的中心城區。

    2010-10-06 10:50:34

  • 鄭時齡:

    我的第二部分發言主題是中國的快速城市化和上海的再城市化。在全球化的環境下,中國現在正在經歷快速的城市化。中國在1979年的城市化程度只有18%,在1999年這個數字提升到30%。在2010年則提高到將近50%。因為經濟的快速發展,2000到2007年是中國城市化最重要的階段,平均的發展速度要高於世界平均水準1.24%。從1980年之後,快速的城市建設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

    2010-10-06 10:51:05

  • 鄭時齡:

    可以看到上海的城市化水準,現在是89%,已經是中國最高的了。從80年代開始,很多的的上海工業重組工作蓬勃進行,大家開始探討浦東地區的發展可行性。由於浦東的發展,使黃埔江成為城市的核心,它帶動了黃埔江兩岸,自2000年以來,由生産型岸線向公共開放空間的轉型,從而引發了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

    對於上海這座特大城市而言,建設宜居城市面臨的最大挑戰,在不同的時期有許多複雜的因素。在歷史上,上海作為多元的國際大都市,人口、文化、民族、語言、宗教和生活方式都呈現出複雜的多元化。

    2010-10-06 10:51:21

  • 鄭時齡:

    城市化在中國,特別在上海,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一定要優化我們的城市環境,要建立一個有創意的經濟和産業,這也會大大提升我們的工業結構和城市的結構。為了很好地對待城鄉之間的關係,要達到平衡的城鄉發展,要去除資源分配的不平衡,要去除城市區域之間的不平衡,同時還要提升服務的水準、提升人們的創意水準。

    在歷史上來説,上海作為遠東最繁華的都市,其實最初是適於精英居住的城市。但是對於生活在城市中的底層居民來説,生活是非常困難的。錢鐘書先生在1947年的小説《圍城》中説,上海希望每個新的人都像帶殼的蝸牛,隨身帶著自己的宿舍。上海的人口密度,在有些區域屬世界之最,中心城區的人口密度是郊區的24倍。在1978年市區每人平均居住面積只有4.3平方米,在1990年達到了6.6平方米。在2009年,每人平均居住面積提高到了17.2平方米。城市居民的居住方式已經有了根本的改觀,居住區的環境和房型造型也在不斷的改善。隨著城市周邊新的住宅區的建設,歷史遺留的居住困難狀況已經基本得到了緩解。

    2010-10-06 10:53:50

  • 鄭時齡:

    但是在城市的各個地區,在環境、教育和醫療衛生資源、生活服務、居住條件以及居住文化水準方面有很大的差異。一百多年來形成的中心城區的區域差異依然存在。在上海存在的北部和南部地區的差異還是比較明確的,但是不管怎麼樣,上海在全國已經算是最佳的城市之一,但是在城市未來的發展過程當中,我們應該更加深化城市的規劃。

    在過去的幾十年內可以看到上海的每人平均公共綠地面積為12.8平方米,但是在中心城市的九個區內,有七個區的每人平均公共綠地面積都低於這個指標,有的區還不及這個標準的20%。

    2010-10-06 10:59:39

  • 鄭時齡:

    另外看一下醫療衛生領域,根據數據統計,上海每萬人擁有的醫生人是27,而最多的區可以達到每萬人122名醫生,但是一些低於全市平均水準的區縣佔到66%。浦東的開放、開發,也標誌著上海進入了再次全新發展的新時代,城市的空間和城市的産業進行了全面的重組,實現了城鄉的互動和平衡鄉村與城市發展。2010年上海世博會使上海進入了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新時代,上海正在建設一個和諧的宜居城市。我剛剛所説的這些數據,也是顯示出上海不同區縣的差異性。我們由此相信,上海從精英時代走向公眾的時代,這才是可持續的真正的發展的未來。

    2010-10-06 11:01:03

  • 鄭時齡:

    説到上海的未來發展,我們也建立了不同的産業園區,可以看到在上海的相關區縣也有了自己的定位,我們看到在整個上海的大規劃中,也有最新的不同的産業園區,比如高新産業區、總部經濟區等不同的地區。這裡可以看到虹橋大樞紐區,這也是一個很好的低碳的實驗區域。同時可以看到上海的發展過程中越來越關注基礎的生態空間。在創建低碳生活的過程中,我們要更多的關注生態居住。我們開創了兩個生態居住實驗區,我們希望上海有更美好的未來,謝謝。

    2010-10-06 11:01:21

  • 張泉靈:

    謝謝鄭教授的演講。在我的想像中,可能很難描述在上海這樣一個已經如此繁華和擁擠的城市裏,居然還有如此大的廣闊的後續的發展空間。大家對規劃人員可能經常有一些誤解,他們時常要用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的方式思考,比如他們經常要思考人和社會是什麼樣的關係,人和城市是什麼關係,人和居住的社區是什麼樣的關係。

    接下來的一位演講者就要帶給我們這樣的一個主題:比鄰而居。現在大家手裏都拿著手機,也許裏面存了幾百個電話。但是我們仔細檢索一下,其中有任何一個電話是我們的鄰居的嗎?這是一個很好的社區發展的環境嗎?我們應該怎樣的生活才能讓我們的城市更加的宜居?

    所以接下來要有請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城市與區域規劃學院榮譽教授、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公共事務學員榮休教授約翰·弗裏德曼先生。約翰·弗裏德曼先生居住的城市就是最宜居的城市溫哥華。有請。

    2010-10-06 11:01:38

  • 約翰·弗裏德曼:

    各位尊敬的來賓,尊敬的主辦方,女士們、先生們,我記得當我還是芝加哥大學的一名年輕學子的時候,當時讀的第一本關於規劃的書,這本書的名字馬上吸引了我,當時這本書的名稱是《城市即人》。這本書的作者是丘吉爾,這本書出版于二戰的末期。那時候我對城市規劃一無所知,當時我問自己,看起來非常奇怪,如果沒有人的話,城市只剩下空洞的外殼。這難道不顯而易見嗎?城市當然應該是由人建造的。

    但是我開始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我發現作者用這樣一個標題,是為了社區規劃的重要性。城市規劃與人們參與改善自身居住地息息相關。我想這也就是丘吉爾所説的城市即人。

    2010-10-06 11:02:32

  • 約翰·弗裏德曼:

    十幾年後這本書得以再版,當時正是美國開展大規模社區拆除,特別是市中心貧民區的拆除。在這個新版中,丘吉爾添加了新的介紹和新的結束語。在前言中,丘吉爾寫到:“對於我在1945年所説的話,我有了很多全新的想法,但是我還是堅持最基本的理論,那也就是人類才是城市的核心。只有創造城市的人才是城市的核心。相反,我擔心很多的規劃方法受到了扭曲,我也擔心民主社會可能變為了為一小部分人服務的社會。”這就是他寫于1962年的一段話。

    同時在同一年,簡·雅各布斯出版了一本令他名聲大噪的一本書,那就是《美國城市,生與死》。這就像丘吉爾把火炬傳遞到了他的手中。但是雅各布斯的工作可以概括為社區活動家。通過雅各布斯的文字,有這樣一段話,通過激發討論、改變和行動,幫助加拿大社區變得更富有活力和生機,適合每個人居住。雅各布斯于2008年去世,終年87歲。我也希望通過今天的演講來獻給他,以茲紀念。

    2010-10-06 11:03:24

  • 約翰·弗裏德曼:

    在丘吉爾和雅格布斯之後的半個世紀,世界上最重要的城市都經歷了滄海桑田的變化,將近40億人口現在都居住在城市中。毫無疑問,我們正處於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城市建設進程中。大多新崛起的城市都是在亞洲,特別是在中國。中國現在擁有大概2萬名城市規劃師,有一些是規劃局的官員,有一些規劃師則是擅長實體規劃的專家。在中國規劃師的手中,高樓大廈如雨後春筍般向天空逼近,城市由內向外不斷拓展,吞食著大片珍惜的耕地和數不清的村莊。

    規劃者們很難趕上大地上真實發生的一切。由於在建築學院接受教育的原因,規劃師首先看到的是城市的硬體,也就是建築和道路。而居民往往不會出現在我們規劃師的圖紙中。一個典型的規劃往往忽視社區,而社區恰恰是跳動著的城市心臟。在中國,當然不僅僅在中國,實體規劃往往是二維的建設,也就是説居民並不包含在這些規劃中。即使有的話,那也只是一個數據來顯示,比如2010年會有多少人,2020年會增加多少人。但是這些具體的人在哪?

    2010-10-06 11:07:18

  • 約翰·弗裏德曼:

    在中國,只有那些擁有城市戶口或者城市居住證的人才能真正的擁有城市權。這個城市權是由我們法國的一位著名城市學家和哲學家列夫弗爾所説的。很多來到城市建設的民工,他們被剝奪了城市的所有權。但是對於城市的規劃者來説很多的民工可能只是可以被忽視的人群。中國的規劃者中,現在還沒有像丘吉爾、像雅各布斯這樣的人物,很多的人只是專注地區和城市的設計工作,而且他們希望每件事都可以做得非常的龐大,比如幾百萬人口的城市、龐大的機場、長達三四十公里的跨海大橋、八車道的高速公路、全新的集裝箱碼頭、30層高的住宅項目等等。

    在城市建設如火如荼之際,中國也正經歷著城市改造的熱潮,數百萬人因拆遷而離開原來的居所。他們移居到郊區甚至邊遠地區,住在自己能夠承擔的住房之中。

    2010-10-06 11:08:06

  • 約翰·弗裏德曼:

    托馬斯認為,中國新的城市景觀是由速度、規模、擴張、割離,希望是可持續性而定義。但也有人會懷疑,在這樣革命性的大環境下,可持續性的真正含義到底是什麼?我今天想主要談談城市、社會可持續性的主題。或者這樣説,我想談一談上百萬老百姓,尤其是那些勞動者的城市權。因為勞動者是所有這些辛苦工作者中非常重要的成員,我也希望把這個主體和社區的概念結合起來,因為社區才是人們真正生活的地方,也是社會學家有時所稱的社會再生産的地方。

    在城市這些小小的地區,我們學著如何長大成人,成為合格的公民,同時也擁有特定的公民權,都是在社區所發生的。人們都居住在社區中。有的社區運轉正常,其他可能有所欠缺,沒有一個社區是盡善盡美的。那麼社區是什麼含義?我希望列舉一些優良的品質、社區的重要要素,這樣大家也可以做一個對比。首先社區是指城市中一小塊有人居住的空間,有人居住,因而生機勃勃的一個社區。社區也是人們相遇的場所,走在街道上你向人們打招呼,他們也會認出你來,回應你的問候。也許是揮揮手,有的可能知道你的名字,可能停下來和你聊上一會兒。

    2010-10-06 11:14:57

  • 約翰·弗裏德曼:

    城市學家雅各布斯稱這樣的一個日常規律為人行道芭蕾。因為每個工作日都大同小異的重復著這些生活模式,可能到了假日或週日會有所不同。一個高品質的社區應該有自己的集聚地,也就是説有這樣一個地方供人們聚集在一起舉辦一些儀式或者其他一些活動。這個集聚地可能只是一個小小的公園,或者一個相對隱蔽的城市廣場。人們可以在晚上集聚在一起,可以慶祝各種各樣的節日和活動。我記得在西班牙的一個小城——圖德拉,每到他們的節日的時候,比如每到他們的聖弗明節,人們會聚集到廣場跳舞到深夜,送出一束束祝福的鮮花和羅勒草。這樣的節日在中國的城市和社區也是非常的普遍。

    我們在中國一些城鎮可以看到,比如在深圳,我在深圳就看到很多的人們,不管男女老少,很多人在晚上,會在古老的宗祠邊的廣場舉行各種各樣的活動。在中國的案例研究中,場所創建的過程包括聚集、中心化以及互相連接。我們可以看到王斯福所説的,他覺得整個過程是非常重要的,他認為人們所居住的這樣的時間、空間,都能夠非常好的融合起來。我們可以看到人們之間的人際網路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是在我們的城鎮過程當中,在我們的社區上,都是建立在我們的熟悉、信任和相互幫助上。

    2010-10-06 11:15:33

  • 約翰·弗裏德曼:

    其實居住的場所,無論是在哪,最重要的就是一種歸屬感。對於王斯福來説,領土這樣一個區域,整個過程當中我們應該有我們的中心化,有這樣的一個齊聚的場所。而且我們也可以看到中心往往是粗糙的、動態,和其他的領域或者周圍的領域,可能沒有那麼多的邊緣可以相互重疊。我們並不需要全搬王斯福的理論就可以接受他的中心化的理論。如果説場所的概念,是一個有利於社會的環境,或者是有利於文明,那麼互相認識的人們之間的交流,無論是重復的、有模式的,抑或帶有目的,才真正是這個過程的中心。

    我們現在講最後一個好的社區的標準,也就是説,這一點必須為參與其日常生活的人們所珍惜。優質的社區在人們的腦海會留下深刻的印象,並會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這個被珍惜的特質不會被載入史書,它只是每個城市無形歷史中的一部分,珍藏在人們的記憶之中。

    2010-10-06 11:16:06

  • 約翰·弗裏德曼:

    對於被迫離開所屬社區的人們而言,不管是因為國家政治原因,還是因為城市改造,而被迫從市中心動遷到城市的市郊,這些民眾不得不和陌生人一起居住在陌生的地方。相遇的時候,他們談論著他們過去的生活以及原居地的歷史。他們懷念那裏的形狀、輪廓和味道,尤其是社區裏的場地和節日活動。他們共同卻往往分頭進行的對拆遷的反抗活動。在談及優質社區的時候,我從未提及周邊環境的品質,並不是因為這一點不重要,實際上最重要的一點來自於鄰里關係的品質,這代表了友鄰關係。

    2010-10-06 11:16:25

  • 約翰·弗裏德曼:

    邁克·戴維斯的近作《貧民窟星球》非常的熱銷,他希望讀者能夠體會到他對地球上城市中近十億人悲慘居住現狀的憤慨和震怒。他沒有意識到的是,當他將地球上接近1/3的城市人口標為貧民窟居民的時候,卻忽視了在不發達國家的人居區,正是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使生活的艱難困苦變得可以忍受。戴維斯無法為這些問題提出解決之道,根除貧民窟、斷其後路、政策傾斜,為貧民提供住房,戴維斯現在已經轉向其他的工作,對這個問題他保持了沉默。

    我不知道為什麼戴維斯在沒有提供解決之道的情況下就擱筆了,他的結尾預示了世界末日般的毀滅。我想,當一個人碰到無人能解的重大問題的時候,解決之道就是把它分成一個一個的小問題來處理對待。《貧民窟星球》沒有提出解決之道,就是因為我們知道世界上沒有兩個貧民窟是一模一樣的。不是所有人都很貧困,也不是所有人都生活在絕望中。各地都有自己的歷史,接受了這個前提,我們就必須以社區為單位重新規劃我們的城市。這是保持我們城市社會可持續性的唯一方式。

    2010-10-06 11:24:44

  • 約翰·弗裏德曼:

    接下來的部分我希望就這個方法談幾點。做任何事情之前,至關重要的第一步是相關的國家官員、規劃者、負責住房的官員、土地管理者,他們必須意識到不僅僅是把人們當成規劃當中的人肉目標,他們是人權和公民權的所有者。這些權利中自然也包括城市權,也包括了公民有權成為社區改造的潛在合作夥伴。這是地區政府面對其公民重要的哲學和道德定位,一切都要從這一步開始。

    第二步是包括發現並標記城市社區,並非是以抽象的行政概念界定,而是以活躍的,並有組織的單位來構成城市的脈絡整體。貧民窟的生活非常艱難,但是大多數這裡的家庭極力保持體面、正常、積極的生活。他們的動力正是來源於互相幫助以及面對拆遷的時候他們的眾志成城。在貧民區,他們有代表眾人的領袖,他致力於改善更多人的生活。裏約熱內盧的貧民區自從70年代以來發生了重大的改變。我認為現在的貧民窟已經不如當年,儘管受制于對暴力的恐懼,社區感卻仍然存在。所以這些貧民區的人們其實還有未來可以期待。

    2010-10-06 11:29:43

  • 約翰·弗裏德曼:

    在中國,社區是一個行政概念,而且是國家機器的一部分。但是的確存在另一種更加有機和團結的社區感。這種社區感建立在自我組織的基礎之上。我知道劃分城市的社區有很多實際困難,困難至少部分體現在對人們身份的表述,尤其在一些大城市的新郊區和城市邊緣地帶。但是發現這個有機的社區,這個探索還是值得一試。

    在浙江省寧波市,我們一起使用現有的社區視圖,勾勒出一個可以供社區自我研究的模型。但是很不幸我們沒有機會通過這個實際案例進行演示,解釋社區是如何以參與的方式規劃自己的未來。但是這種做法,其實早在20世紀90年代,在阿雷格雷港就出現了,當時是參與編制預算的一部分。正是這種做法效果非常顯著,在過去的十五年期間,已經擴展到巴西全國,並且延伸到世界上其他地方。首先讓人們參與其中,描繪規劃自己的社區,然後啟動一個進程,通過居民的自我研究確定出他們的問題。

    2010-10-06 11:30:11

  • 約翰·弗裏德曼:

    之前我已經給出優質社區的五個標準,這些標準可以初步地用於對社區進行評估。從差到很好,對社區進行評估。但總體而言,我們認為一個優質的社區至少應該符合以下幾個標準。一是充滿活力、生機勃勃;二是以一個到多個集會和社交場所為中心;三是有集體意識;四是擁有一個可以促進社會和人文氛圍的硬體環境;五是能被生活在其中的人所珍惜。

    只需稍做調整,這些通用的標準就可以用於實際操作。但是這僅僅是一個開始,真正的工作下面才開始,分為兩個步驟。第一確定社區內可以協力改善社區的已有人力、技術和資源;第二確認需協力改善的硬體環境及其優先順序。比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內部流通、公共交通、醫療條件、衛生情況、社區公園、體育設施等等。需要做的事不勝枚舉,因此要按照緊急程度列出先後順序,並且體現出與政府和當地的非政府組織攜手通過勞動和志願服務改善當地環境的意願。

    不管是短期還是長期的目標,可以把它們列出,把這些需求列出來,然後做成一個文件,把這個文件視為一個社區的計劃。這是由居住在這個社區中,並以社區為家的居民制定的計劃。因此設想,社區規劃是年復一年,不斷延續的一個過程。如果項目成功得以實施,如果這個進程的確提高了集體的生活水準,我們就可以認為城市和它的社區都沿著長期的社會可持續與和諧城市的目標向前發展,謝謝。

    2010-10-06 11:34:45

  • 張泉靈:

    感謝約翰·弗裏德曼教授的發言。我參加過很多的會議,要檢視一個會議的品質怎麼樣,告訴大家一個非常簡單的辦法,就是觀察一下禮儀小姐。她們是更注重自己的外表服飾,還是注重自己的服務。其實我想説,約翰·弗裏德曼教授用他的方法,用社會學家的角度,提醒快速城市化的中國的管理者,我們的城市應該更多的考慮城市的視覺效果,還是幫助每一個居民實現他們所擁有的權利。

    接下來要走上演講臺的是阿里巴巴公司的主席馬雲。他如此有名,不需要過多的介紹,總之他在中國被描述成了一個足夠把握時代和中國的機會的一個有創造力,而且可以把想像力變為現實的人,有請。

    2010-10-06 11:35:14

  • 馬雲:

    早上好!各位嘉賓、各位領導,大家好!我感覺非常的激動,我將會做一個很長的發言,歡迎大家來到我的城市,我想對杭州做一個詳細的介紹。我只是一個杭州的幸運的創業者,各位可能想我為什麼有這麼好的運氣。我昨天回到杭州,有一種莫名的幸福感,特別是聞到桂花香。我到美國,聞到咖啡香我就知道我來到了西雅圖,聞到桂花香我就知道我回到的杭州。不知道咖啡、茶,和城市的發展有沒有什麼關係。阿里巴巴是從杭州的茶室發展出來的,美國很多的城市,像微軟等等,可能跟咖啡館有關係。廣東很多製造業,可能跟早茶有關係。

    2010-10-06 11:35:45

  • 馬雲:

    我非常感謝我家鄉的城市,十年以內我誕生了三個孩子。第一個是阿里巴巴,第二個是淘寶網,第三個是支付寶。這個城市給了我們很多,我也想到底是什麼讓我們在城市裏成長起來、發展起來?城市就像家一樣,你對自己的家有信心,你就會不斷的生養孩子,儘管在中國是計劃生育,只能生一個。但是公司會不斷的在裏面創新。我在想,有三個原因讓我們在這個城市裏很自在的發展,第一是氛圍,第二是人才,第三是文化。在這個氛圍裏,有一種很有意思的,就是這兒的政府跟企業的關係,我一致認為不管事的婆婆是最好的婆婆,不把自己當父母的官是最好的官。浙江杭州給了我們自由自在的想法,很舒服、很自在,我之前進來之前是穿的西裝,但是我覺得穿了西裝我不會講話,因為這是我自己的城市,我就怎麼舒服怎麼來,我就換了這個衣服。

    2010-10-06 11:36:29

  • 馬雲:

    這個氛圍就是這樣,從來沒有人笑話我,十年前我説我們要做最優秀的網際網路公司,我們希望我們贏取世界的關注,能夠幫助無數的創業者。外面也許會有人笑話我,這裡沒有人笑話我,説,你做吧。我也從來沒有想過有麻煩,我沒有找過麻煩,他們也沒有找過我麻煩,在這裡相安無事,很舒服,很自在,就像自己家一樣,這是一種氛圍。

    第二,它是人才。十年創業我記不住杭州的哪一幢高樓給我留下了印象,我記得的是杭州老百姓給我的支援,我的同事每天的辛苦和微笑,我記得的是所有杭州老百姓對我們的支援。每一天、每一個事情是城市給你點點滴滴,是這些東西,是各種各樣的人。還有就是文化,我們剛剛創業的時候,只湊了兩萬塊錢,我們沒有會議室和接待室,開會也很少。杭州的西湖邊上,我知道很多的重要的決定是我坐在西湖邊上的椅子上討論出的,我們很多創新的主意是在茶室中創造出來。有人抱怨説杭州太休閒,有人説,馬雲你不像杭州人,這麼休閒的城市怎麼會誕生你?我確實是杭州造。假如你欣賞這個文化,喜歡這個文化,並且在文化中不斷地思考,也會找到好的辦法。

    2010-10-06 11:37:03

  • 馬雲:

    城市以人為本,剛才約翰·弗裏德曼先生講,城市應該是以人為本,我不知道怎麼運營城市,但是我知道管理公司的幾大重要要素。城市需要很多的高樓,公司也需要自己的辦公樓。我們在設立自己辦公樓的時候,我們很多公司內部的爭論,我們的樓應該建得多麼的漂亮,成為杭州的標誌,就像城市希望自己的樓是全世界的標誌。但是我們知道,我們的樓是給員工住的,是給員工上班的,不是用來炫耀的,而是讓員工舒服。城市應該為自己的市民建,高樓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讓我們的市民,讓我們的員工感到舒適和舒服。

    城市的競爭就像公司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競爭很重要的是我們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我不希望我的公司是農場,而是動物園,有各種各樣的動物相安無事和諧相處,這才是我認為和諧的動物園,公司是這樣,城市更是這樣。我去紐約、去北京,讓我感慨的不是高樓大廈,而是人。是人讓我們永遠的記住,我相信城市因人而美麗。我再度回到一座城市,絕不是因為哪棟樓,而是那邊有我的朋友,有我的合夥人,因為這些人讓我回來,城市的魅力一定因人而異。

    2010-10-06 11:38:36

  • 馬雲:

    第三是我們的文化。我覺得房子是可以兩年建起來的,但是家需要二十年的建設,優秀的城市需要幾十年、幾百年的努力。我們剛剛去了法國巴黎,巴黎的完美建設,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為了不打巴黎,法國居然投降,幾百里之外就把城市交出去了。為了保護這個文化保護這個城市,他們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文化是需要保護的,保護最好的辦法可能就是發展。所以我自己覺得,城市跟公司來説,都是以人為本,以人為中心。未來的競爭,城市與城市的競爭將不是高樓之間的競爭,城市與城市的競爭絕不是GDP的競爭,未來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而關鍵是空氣的競爭水的競爭和安全食品的競爭。

    最近大家討論最多的問題,關於裸捐的問題,大家都想為自己的國家、為自己的社會、為自己的城市做些什麼。我讚賞裸捐的人,但是我覺得,今天的中國,今天的世界,也許每一個人只要花一點點的時間,在活著的時候,花一點點時間對你的社區、你的城市做一點點努力,遠比死後捐50%更為重要,謝謝大家。

    2010-10-06 11:39:19

  • 張泉靈:

    女士們、先生們,今天上午的大會即將結束,最後的一點時間裏要再次感謝四位演講者,感謝本次大會組織者和所有工作人員,感謝每位與會者的參與,感謝你們的熱情。

    2010-10-06 11:40:00

  • 中國網:

    本次中國網現場直播就到這裡,感謝收看!

    2010-10-06 11:40:35

圖片內容:

視頻地址:

    mms://wmv5.china.com.cn/VOD/olderDatazb/olderDataqt/20101006.wmv

相關新聞:

圖片大圖:

  • 上海世博會主題論壇“和諧城市與宜居生活”會場

    中國網 胡迪

  • 參會記者正在調試設備

    中國網 胡迪

  • 開幕式會場主席臺

    中國網 胡迪

  • 開幕式會場嘉賓席

    中國網 胡迪

  • 工作人員正在佈置會場

    中國網 胡迪

  • 杭州市委書記黃坤明主持本次開幕式

    中國網 胡迪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路甬祥先生致辭

    中國網 胡迪

  • 中國住房與城鄉建設部部長姜偉新先生致辭

    中國網 胡迪

  • 聯合國助理秘書長、人居署執行副主任英格·克萊弗比女士致辭

    中國網 胡迪

  • 中共浙江省委副書記、省長呂祖善先生致辭

    中國網 胡迪

  • 國際展覽局秘書長洛塞泰斯致辭

    中國網 胡迪

  • 中共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韓正先生致辭

    中國網 胡迪

  • 大會進行中

    中國網 胡迪

  • 全體大會由中央電視臺主持人張泉靈女士主持

    中國網 胡迪

  • 英國社會科學院院士彼得·霍爾爵士發言

    中國網 胡迪

  • 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空間研究所所長鄭時齡教授發言

    中國網 胡迪

  •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公共事務學員榮休教授約翰·弗裏德曼先生發言

    中國網 胡迪

  • 阿里巴巴公司主席馬雲發言

    中國網 胡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