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標題
-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02年8月14日記者招待會
活動描述
- 2002年8月14日(星期三)上午10時,科技部副部長李學勇發佈中國《可持續發展科技綱要》,並答記者問。
文字內容:
- 王國慶: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今天國家科學技術部在這裡向新聞界正式公佈《可持續發展科技綱要》。科技部李學勇副部長專門到這裡,向記者們介紹一下這個綱要,同時也將回答大家所關心的問題。和李學勇副部長一起參加今天記者招待會的,還有科技部秘書長、新聞發言人石定環先生,科技部農村與社會發展司司長王曉方先生,中國二十一世紀議程管理中心主任王偉中先生。首先請李學勇副部長介紹一下有關情況。 2002-08-14 10:19:42 - 李學勇: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在這裡正式發佈《可持續發展科技綱要》。下面,我想從三個方面,對這個《綱要》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一、《綱要》産生的背景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可持續發展,將可持續發展戰略確定為國家的重大發展戰略。1994年制定了《中國21世紀議程——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每年定期召開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座談會,研究解決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2002-08-14 10:20:42 - 李學勇:
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非常重視依靠科技進步促進可持續發展,“九五”期間應當説,我們在這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這些實際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圍繞人口、資源、環境等領域的一些重大問題,開展了前瞻性、戰略性研究,為各級政府的決策提供了科學的依據;第二,通過一系列技術政策與標準的制訂,提高了政府宏觀管理的能力;第三,突破了一批重大關鍵技術,解決了一些可持續發展相關領域的重大問題;第四,取得了一批科技成果,大概有14000多項,通過這些成果的應用和轉化,促進了相關産業的發展;第五,建立了200多個不同類型的示範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區域可持續發展模式;第六,在全國範圍內進行了科學技術的普及和可持續發展的宣傳教育,提高了全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意識;我們還同幾十個國家開展了多種形式的科技合作。通過上述工作,有力的促進了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 2002-08-14 10:23:22 - 李學勇:
今年4月,科技部與聯合國有關機構在北京舉辦了“新興技術與可持續發展:商業與科學論壇”,聯合國副秘書長德塞先生出席了會議,形成了《北京宣言》,《宣言》中強調了採用新的機制和途徑,應用新興技術促進可持續發展。 進入新世紀,中國的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不斷發展和完善,特別是加入WTO,中國的社會、經濟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可持續發展將面臨一系列新的挑戰。我們既要處理好人口、資源、環境等領域長期積累的問題,又要處理好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人口老齡化、重大疾病、生態環境惡化等新的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對技術、資金、管理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科技創新。因此,大力促進科技創新,強化技術整合,為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已經成為新世紀科技工作的重要任務。 在總結以往經驗的基礎上,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我們會同有關部門推出了《可持續發展科技綱要》,其目的是指導全國的可持續發展科技工作,落實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戰略,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使我國的經濟發展建立在資源可供能力和環境承載能力的基礎上,將提高國家綜合實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質和建設良好的生態環境有機結合起來,保障我國第三步戰略目標的順利實現。 2002-08-14 10:24:01 - 李學勇:
二、《綱要》的主要內容 《綱要》針對未來十年中國可持續發展的需求及面臨的重大科技問題,提出了“創新、協調發展”的方針和四個“相結合”的原則,來指導中國的可持續發展科技工作。 我們希望通過這個《綱要》的實施,到2010年達到如下目標,它包括:突破一批人口、資源、環境等領域的重大關鍵技術,增強自主創新解決重大問題的科技能力;加強科技成果的應用和轉化,促進相關産業的發展;建立和完善與可持續發展相關的技術標準與産業技術體系;建立一批各具特色的可持續發展科技示範區;培育高素質、結構合理的科研隊伍,建成與可持續發展相適應的科技創新體系,有力地促進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協調發展。 2002-08-14 10:24:20 - 李學勇:
根據新的發展需求,《綱要》選擇了加強戰略研究、突破關鍵技術、強化基礎性工作、加速成果轉化、開展示範試點、優化科技資源等六個方面作為重點任務。 根據“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綱要》突出了12個重點領域:人口數量控制、健康與重大疾病防治、食品安全、水安全保障、油氣安全保障、戰略礦産資源安全保障、海洋監測與資源開發利用、清潔能源與再生能源、環境污染控制與生態綜合治理、防災減災、城市與小城鎮建設、全球環境問題等,以滿足可持續發展對科技的需求。 2002-08-14 10:30:39 - 李學勇:
三、《綱要》的實施 《綱要》是一個指導性文件,在實施過程中將按照國家目標、市場需求、總體規劃與分類指導、關鍵技術突破與技術整合、自主創新與國際合作相結合的原則積極推進。我們具體要採取以下主要措施。 第一,加強協調,整體推進。可持續發展科技工作要從國家目標出發,解決重大科技問題,充分發揮行業和部門的積極性;各地也將選準切入點,積極開展符合區域特點的科技工作;要運用市場機制,調動企業和社會各界的積極性,圍繞市場開發先進適用的技術,推動産業發展,形成國家、部門、地方與企業有機結合,共同推動可持續發展科技工作的新局面。 第二,實施一批重大項目,落實《綱要》的主要任務。我們將從五個方面進行總體部署。一是加強基礎研究,解決原始創新不足問題;二是加強高新技術的攻堅,在前沿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三是加強技術攻關與技術整合,面向主戰場,解決現代化建設中的實際問題;四是加強科研基地建設,建設一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研究開發基地等,提高技術創新的能力;五是創造良好環境,加強人才培養。“十五”期間,在可持續發展領域,實施水污染控制技術與治理工程等10個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水安全保障關鍵技術、大型油氣田勘探開發技術等35個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安排一批有關環境、生物、海洋、能源的高技術課題和有關人口、資源與環境的重大基礎研究項目。 2002-08-14 10:30:55 - 李學勇:
第三,加大科技的投入。“十五”期間,國家已安排投入近100多億元用於支援與可持續發展相關的科研項目和科技工作;通過國家的投入引導地方增加投入的力度;同時採取新的機制,吸引企業的投入,加強科技與金融的結合;通過這些措施,以形成多渠道、多層次的有效投入的體制。 第四,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合作。充分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是實現快速發展的重要途徑。要積極開展科技合作與交流;爭取國際組織、金融機構以及有關國家的技術、管理和資金支援;在互利互惠的原則下,促進企業間的技術和關鍵設備轉讓。同時,我們要積極參與全球性和區域性可持續發展領域的重要國際合作計劃。 我先向各位介紹這些,謝謝各位。 2002-08-14 10:34:41 - 新華社記者:
李副部長,您剛才談到“九五”期間,我國在依靠科技進步促進經濟發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請在這方面展開談一下。另外在“九五”的實踐中,您認為還有那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在今天發佈的《綱要》中,有沒有針對性的措施? 2002-08-14 10:40:12 - 李學勇:
謝謝你的提問。剛才介紹了一些總體的“九五”情況,大家很關心一些具體的例子,我想介紹兩個方面,剛才石秘書長也説有一些情況可以介紹,可以讓他補充。 大家都比較關心水的問題,我想在水的方面談一下。比如説“九五”期間我們在西部地區開展了水資源可利用的科技攻關,切實解決了水資源的生態承載問題,生態用水等問題,在這方面,為我們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提供了基礎。再比如油氣資源的科技攻關方面,在塔裏木盆地,發現了我國有史以來單個最大的油氣田,在內蒙古伊克昭盟發現了天然氣最大的儲備田,預期最近勘察量在7000億左右,這為我們解決油氣量的短缺、為西氣東輸都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2002-08-14 10:40:27 - 石定環:
我再做一點補充。“九五”期間,我們針對城市的大氣污染日益嚴重、空氣品質下降的突出問題,科技部會同十幾個部門和地方,聯合推出了空氣凈化工程。這個工程中包括兩個行動,一個叫清潔汽車行動,一個叫清潔能源行動。清潔汽車行動實施三年以來,我們是從1999年開始實施,到現在已經三年的時間,已經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一個是在全國的加油站提供無鉛汽油,我們的實施速度在世界各國來説都是非常快的,我們在短短二年左右的時間,在全國全面推行了無鉛汽油。同時,在新生産的轎車當中,已經普遍推行了電子燃油噴射技術,代替了過去的電噴技術。 第二個方面,我們大力開發了有關利用清潔燃料,特別是壓縮天然氣、液化石油氣還有其他一些清潔替代燃料的技術。在我們很多主力汽車企業中,已經可以批量生産適合清潔燃料的汽車了。我們在全國選擇了12個城市,包括北京、上海、重慶等一些大城市,還有一些中等城市,進行清潔燃料汽車的示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在汽車當中,我們以公共汽車和計程車為重點,在十幾個城市,已經有十幾萬輛汽車在運作,大家在北京市都可以看到在街上跑的很多都是清潔轎車,主要是使用壓縮天然氣和液化石油氣。同時,我們還建立了幾百個新的加氣站等基礎設施。我想上述的這些工作,對於改善像北京這樣的大城市空氣的品質,起到非常明顯的推動作用。同時,我們也正在積極開展電動汽車以及燃料汽車的産業化工作,重點是放在“十五”期間。 2002-08-14 10:45:10 - 李學勇:
還有就是您説我們只談到了成績,還存在哪些問題,以及在《綱要》中有哪些措施進行改進。 從科技的角度來看,促進可持續發展戰略實施,還有三個方面的問題要注意。 第一,科技創新的能力不足,我們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成果,特別是原始性創新的成果不多。但是這方面的需求是非常強的,因為一項或者多項技術的整合突破,有可能實現我們更多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帶動相關産業的發展,所以在“十五”期間,也就是在《綱要》之中,我們加強了相應的基礎研究的工作,加強了高技術前沿領域的一些創新工作安排,增加了相應的內容。 第二,科技投入不足,缺錢。這裡麵包括中央政府的投入有限,地方政府在“九五”期間,也做了一定的投入,但是投入不足,特別是吸引企業和金融界的投入不夠。 第三,機制不行。因為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應當是政府主導,同市場機制相結合。應當説,政府使的勁比較大,現在各級領導環境意識、可持續發展意識,包括可持續發展中的科技意識,越來越強了,但是如何運用市場的機制,比如説用市場機制來轉化、應用、促進科技成果的應用,以推動相關産業的發展,如何用市場機制,來吸引企業資金的投入,包括國際資金的投入,形成雙贏、互利的局面,這方面我們都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解決這兩個問題的措施在《綱要》中也體現了。投入不足,政府主導要作出樣子來,在可持續發展發展的相關科研項目和科技工作領域中,我們拿出近百億,可以帶動地方政府。再有,要吸引企業的投入,要採取一定的措施。在機制方面,我想大家注意到,《綱要》確定了一條非常重要的原則,就是市場主導,政府主導和市場機制相結合,我們作為一項原則,貫穿在《綱要》實施的過程中。 2002-08-14 10:50:58 - 中央電視臺記者:
“九五”期間科技部推出了相關的計劃和綱要,這次推出的《綱要》與以往有什麼不同呢? 2002-08-14 10:59:06 - 李學勇:
謝謝你的提問。我想《可持續發展科技綱要》的制定,確實跟我們1994年制定的《中國21世紀議程》有所不同,在繼承了過去的基礎上,同時也有不同。我想有三個方面。 第一,突出了科技創新,實際上剛才石秘書長以及我所介紹的情況,都包含了科技創新,可持續發展要依靠科技創新,這也是中國國情所決定的,比如説我們不能夠重復先污染後治理的局面,也不可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求得高的發展速度,確實我們污染不起,污染了治理也投入不起,再有就是時間上也不允許。怎麼辦?依靠科學技術來解決可持續發展的問題,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當然這是綜合性的因素,比如説解決人口資源環境的問題,需要資金的保障,需要科技的支撐,需要管理的支撐,但是科學技術的重要作用越來越重要。 第二,《綱要》既體現了服從國家的長遠發展,又緊貼人民群眾的需求。比如説,《綱要》確定了12個重點領域,在這些重點領域之中,包括國家有戰略需求的方面,涉及國家長遠發展目標,比如説油氣安全、戰略性的礦産資源,還有大的生態環境的建設,海洋的開發利用,也有涉及老百姓吃、住、行和健康的方面,比如説健康和重大疾病的防治,比如説小城鎮建設,比如説居住環境和條件的改善,比如説食品安全等,我想這也是很重要的方面。第三,具有比較強的可操作性,有實現這些目標的保障措施。一是,比如説投入是相應落實的,如中央政府的投入是有落實的,我剛才説了有近100億投入支援相關的科研工作項目。二是,有科技行動的實施計劃,包括重大的科技專項、重點的項目,以及不同層次的科研安排,包括基礎研究、高新技術的研究,還有面向主戰場的科技攻關,還有基礎性工作方面,以及重要科研基地和科研人才的培養方面。三是,這個《綱要》是通過大力協同形成合力來落實的,在制定《綱要》的過程中,在實施《綱要》的過程中都要有所體現,所以操作性比較強。 2002-08-14 10:59:28 - 外國記者:
我的問題是資金來源方面的。剛才您説到中央政府將提供近一百億人民幣來支援有關的科研項目,我想問這一百億人民幣是新撥的款項,還是已經撥了一部分來落實有關的科研項目?剛才您提到由中央牽頭,要帶動地方政府一起來集資,但是地方政府這時怎麼會有能力來籌集有關的項目資金呢,如有的地方政府養老退休保險、失業金都交不出來,有很多這樣的負擔,在這種情況下,怎麼可能要求這些地方政府拿出更多的錢,投入到他們並不是十分關心的領域中呢? 另外您提到籌集資金還需要依靠銀行、金融市場、資本市場,在這方面,我們知道中國的金融市場有很多的問題,比如説國有銀行有許多的不良貸款。如果讓這些銀行和金融市場提供有關的資金,會不會有很大的困難?如何解決這些困難?是不是意味著中國政府要允許股市科技板的啟動呢? 2002-08-14 11:14:35 - 李學勇:
這一百億元中央政府的投入,根據我國“十五”計劃的安排,科技的經費都是在“十五”計劃的制定過程中來確定的,因為我們可持續發展規劃綱要,是根據“十五”科技和經濟發展規劃來制定的,是緊密相連的。所以“十五”期間,不是説十年,而是“十五”期間的五年這一百億,可以説是“十五”期間新增加的,而且是落實的。這是第一個問題。 關於第二個方面,我認為您還是很了解中國有些地方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確實有些地方財政還比較的困難,但是中國是大國,發展是很不平衡的,像東部地區,發展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你可以到東部的農村去看一看,現在是在朝建設小康社會推進,所以像這些地區的政府,完全可以拿出充足的資金,投入到環境、教育、技術等方面。中央政府一再要求各級地方政府,來貫徹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因為我們不可能再走單純的發展經濟,形成污染,再來治理污染,再來發展這樣的路,這樣的代價更大,所以如何規劃自己地區的發展,如何設計自己發展的步伐以及方案,這都是地方政府要考慮的問題,這樣就需要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最關鍵的方面去。比如説西部大開發,我們提出西部是相對貧困以及經濟發展滯後的地區,但是西部大開發中一條非常重要的方針,就是以生態環境建設為主題,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所以雖然一些西部的省份資金有限,但是也拿來了相應的資金,來投入到可持續發展中,來解決生態的問題,來解決生態建設和環境建設的科技投入問題。關於地方政府投入多少、支援多少,中央政府是沒有規定的,但是地方政府積極性很高,我想給您提供一個例子。比如説太湖,這是中國很重要的湖,水的污染控制技術,這是國家一個重大項目,國家投入了七千萬元,江蘇省投入了1.4億,這樣我們用一份錢,就變成了三份錢。 第三個方面,您問到關於金融機構與資本市場的問題。現在的金融機構,確實在按市場運作的過程中,要尋求良好的經營效益,要改變過去不良資産的狀況,那麼他們就要選擇好的項目,而從我們的實踐來看,科學技術含量高的項目,包括一些高科技的項目,包括一些環境方面的項目,是有很好的效果,能夠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聯合起來,所以金融機構也是願意投入的。 2002-08-14 11:18:28 - 中國日報記者:
現在國際上對可持續發展的領域進行合作,我想了解一下中國在這些合作方面的情況,以及近期有什麼大的合作項目? 2002-08-14 11:18:52 - 李學勇:
在人口資源環境方面,特別是可持續發展的領域,國際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工業化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包括資金的支援,包括他們的管理方面的經驗,都是我們可以借鑒的。在可持續發展科技合作方面,我想分四個方面簡要的説一下。 第一,帶著我們在可持續發展中的問題,我們和國外包括雙邊、多邊來開展科技合作,同時我們向國外開放我們的重點科研計劃,我們也希望國外包括國外的組織,來開放研究計劃,和我們進行合作。現在中國和歐盟就達成了這樣的相互協議,歐盟第六個框架協議對中國開放,中國基礎科研計劃和高技術科研計劃向歐盟開放,這些題目和計劃中包括人口資源環境方面。 2002-08-14 11:19:15 - 李學勇:
第二,我們要積極爭取有關國家、國際金融機構和國際組織對我們在可持續發展科技工作方面的一些援助和支援。我想特別是西部地區的生態建設方面是首要問題,我們很希望改善西部地區包括貧困地區的生態狀況,在這裡我也要特別感謝有關國家的政府、國際金融組織、國際組織以及一些社會人士,對於我國這麼多年在可持續發展科技方面的支援。第三,我們要運用市場機制,要歡迎和吸引國際上的大企業、跨國公司,向中國轉讓技術,轉讓關鍵設備,包括輸入他們的管理,我們都是很歡迎的。第四,我們要積極參與全球性和區域性重大國際合作計劃,比如全球氣候變化的研究,再比如生物多樣性保護,還有大洋勘探等等,也就是説中國可持續發展要實施,要造福于中國人民,要實現我國發展的目標,同時我們要為促進全球的可持續發展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2002-08-14 11:23:43 - 路透社記者:
這是有關於中央政府一百億元撥款的問題。剛才您解釋這一百億元人民幣的撥款,在“十五”計劃中已經制定了,我想請問在這次記者招待會之前,有沒有宣佈過這一百億元中央政府撥款的事情?第二個問題,這一百億元人民幣中,有多大的比例會特別用在這次所發佈的《綱要》的具體實施方面? 2002-08-14 11:25:40 - 李學勇:
在此之前,沒有做過這樣的宣佈。我所談的近一百億元,就是落實《綱要》的,我想這也確實表明中國政府依靠科學技術來促進可持續發展的決心。 2002-08-14 11:25:58 - 王國慶:
本次新聞發佈會結束。 2002-08-14 11:26:19
圖片內容:
- 國務院新聞辦副主任王國慶主持本次會議
- 科技部副部長李學勇
- 科技部農村與社會發展司司長王曉方
- 科技部秘書長、新聞發言人石定環先生
- 中國二十一世紀議程管理中心主任王偉中
- 新華社記者提問
- 記者招待會現場
- 與會記者
- CCTV記者提問
- 中國日報記者提問
- 外國記者提問
- 國新辦副主任王國慶視察中國網直播現場
視頻地址:
rtsp://vod.china.com.cn/Archive/scio/020814.rm
數據地址:
網友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