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訊 12月19日,清華大學産業發展與環境治理研究中心聯合施普林格自然集團,面向全球發佈《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指數2022》。北京綜合指數位列第三,在科學基礎設施及可再生能源技術專利合作網路中居於全球首位。

報告通過科學中心、創新高地、創新生態等三大維度31個指標,對全球100個城市(都市圈)的創新能力進行測度。評估顯示,舊金山-聖何塞排名第一,實現三連冠,紐約蟬聯第二,北京超越倫敦位列第三,上海首次進入前十。亞洲城市在綠色低碳發展領域表現突出,在可再生能源技術專利上具有顯著優勢。

值得關注的是,北京、粵港澳大灣區、上海三個我國規劃建設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全部進入前十。同時,共有19個中國城市(都市圈)進入全球百個科創中心城市榜單,成為塑造全球創新發展新格局的重要力量。

發佈會上,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許強主任表示,開展科創中心指數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北京作為全國科技基礎最為雄厚、創新資源最為集聚、創新主體最為活躍的區域之一,具備建設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的有利條件。近年來,北京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取得了重要階段性進展,在國家實驗室、大科學裝置集群、新型研發機構的佈局實施,人工智慧、量子資訊等領域的重大原始創新突破方面,均取得標誌性成果。

清華大學副校長曾嶸表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已然成為各國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路,提升國際競爭主動權、話語權的一項重要舉措,科學、客觀地評估全球科創中心的創新格局、優勢和挑戰,對於助力推進我國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清華大學産業發展與環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GIHI指數首席科學家陳玲對報告進行了解讀。

一是評估對象由50個城市擴展到100個城市,且新增了人口不足百萬的微型科創中心城市(mini-hub),來更全面挖掘不同類型中心城市在塑造新的全球創新格局中發揮的創新變革力量和創新發展路徑。這100個城市(都市圈)共涉及6大洲35個國家,覆蓋了295個主要行政區劃城市。人口僅佔全球總人口的10.43%,但擁有125所世界領先大學、133家世界200強一流研究機構、1870家創新領先企業,集聚了全球頂尖創新資源。

二是採用多源數據,確保指標體系的穩健性和可持續性。為了應對新冠疫情、國際形勢變化等因素對數據可得性造成的影響,報告採用更多元化的數據來源,如同時採用“領英”和“智聯招聘”數據測量國內外城市“專業人才流入數量”、同時採用“固定寬頻網速”和“移動端網速”來測量城市的寬頻連接速度。

三是調整了創新高地和創新生態的部分指標,增加了對可再生能源技術的關注。為了順應全球低碳轉型與可持續發展的趨勢,專利指標在以往關注“人工智慧”和“積體電路製造”的基礎上增加“可再生能源技術”,同時考慮了第四次工業革命及當前的低碳轉型發展需求。另外,在創新生態中增加“創意型人才數量(每百萬人)”指標,反映城市對創新人才的吸引力。

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是科學中心、創新高地和創新生態融合發展的全球樞紐城市。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城市憑藉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的獨特優勢,引導和指揮全球創新要素流動方向、影響資源配置效率。《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指數》已連續三年面向全球發佈。

image.png

附:報告獲取方式

1.中文版報告:

(1)登陸自然中國官網,找到《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指數2022》報告,點擊“中文版”下載報告全文

http://www.naturechina.com/services/custompublishing

(2)登陸CIDEG 官網:

www.cideg.tsinghua.edu.cn

2.英文版報告:

(1)登陸Nature官網,點擊“Download PDF”下載報告全文:

www.nature.com/collections/cideg2022

(2)登陸CIDEG 官網:

www.cideg.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