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9月29日訊 為解決中小企業使用高校科技成果渠道不暢、許可費用高的問題,北京市推出一系列先行先試配套改革措施,鼓勵和引導高校院所和醫療衛生機構探索採用“先使用後付費”的方式,將科技成果許可給中小微企業使用,並支援擔保機構為中小微企業提供擔保服務。這是記者在中關村新一輪先行先試改革配套政策新聞通氣會上獲得的消息。

 

據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黨組成員、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張宇蕾介紹,作為先使用後付費改革試點,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安排專門財政資金,在支援技術轉移機構建設、支援中小微企業轉化高新技術成果以及支援科技成果概念驗證等專項中,針對以“先使用後付費”許可方式開展科技成果轉化的高校院所、醫療衛生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給予補貼獎勵支援。


本次新一輪先行先試改革中,多項任務涉及科技成果轉化。發佈的4項政策是其中部分措施的配套政策,如《關於在中關村自主創新示範區核心區開展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醫療衛生機構科技成果先使用後付費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北京市關於落實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的實施意見》《關於推動北京市技術經理人隊伍建設工作方案》和《北京市技術轉移機構及技術經理人登記辦法》。此外,包括推動高校院所在績效考核體系中強化成果轉化評價以及探索高校院所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管理新模式等也在加緊推進中。

 

此次出臺的四項科技成果轉化類先行先試配套政策主要有如下亮點:


一是補短板,形成完整的轉化體系。本輪政策著眼于建立與市場配置要素機制相適應的科技成果轉化制度。在成果源頭方面,制定了科技成果評價的實施意見;在科技成果轉化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對技術轉移機構和技術經理人提出了所有解決方案;針對交易定價的難點,提出了先使用後付費的方式。從而,對轉化鏈條上的成果源頭方、轉移轉化服務方、承接轉化方進行整體的精準施策。

二是注重央地協同、市區聯動。科技成果轉化涉及多個部門,領域也非常廣,本輪政策積極爭取國家多個部門和十余個市委辦局的支援,例如“先使用後付費”政策,涉及六個部門、成果評價涉及十一個部門、技術經理人涉及五個部門,海澱區也為此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充分調動了中央在京高校院所和醫療機構的積極性。

三是注重落地見效。為避免政策出臺後難以落地,在政策制定之初,就深入一線了解多方的政策需求,梳理分析成果轉化的痛點。同時,在制定過程中,對有意願開展試點的機構進行了摸底,確保政策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修訂中關村“1+5”系列支援政策中,就充分考慮要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為政策落地提供了必要保障。

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作為我國創新發展的一面旗幟,始終走在全國科技創新、制度創新的最前沿。去年11月,中央深改委審議通過支援中關村開展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先行先試改革若干措施,在做強創新主體、集聚創新要素、優化創新機制等方面部署系列重大改革措施,旨在釋放科教資源創新潛力、激發創新創業主體活力、優化創新創業生態,進一步提升中關村發展能級。目前各項改革措施正在加緊推進,有部分措施已經陸續出臺相關政策。

搜索微信公眾號,獲得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