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1月12日訊 隨著汽車電動化、網聯化、智慧化技術加速演進,融合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多種創新技術的智慧網聯汽車應運而生,成為全球新興産業發展的戰略必爭之地。作為行業主管部門,工業和資訊化部牢牢把握汽車産業變革趨勢,制定出臺系列指導性文件,建立協調推進機制,大力推動産業發展進入多場景示範應用新階段。
一是加強頂層戰略謀劃。貫徹落實《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堅持“單車智慧+網聯賦能”協同發展路線,組建智慧網聯汽車推進組,統籌協調各方資源力量,推動解決重點突出問題。
二是提升技術創新能力。發揮國家智慧網聯汽車創新中心作用,利用財政專項、投資基金等渠道支援,推動自動駕駛基礎平臺、車載作業系統等聯合攻關,搭建測試驗證公共服務平臺,加速技術研發和産業化應用。
三是加快網聯設施部署。大力部署5G通信設備、路側聯網設備等基礎設施,不斷擴大車載聯網終端裝車應用規模。聯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開展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慧網聯汽車協同發展試點,先後確定兩批共16個試點城市,支援智慧化基礎設施、“車城網”平臺等建設。
四是推進測試應用示範。聯合公安、交通部門發佈《智慧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與示範應用管理規範》,支援開展高速公路測試和載人載物示範,組織開展測試示範區綜合評估,推動實現數據共用和測試結果互認。
在準入管理方面,印發了《關於加強智慧網聯汽車生産企業及産品準入管理的意見》,提出軟體升級、功能安全和預期功能安全等管理要求,強化汽車數據安全、網路安全監管,推動智慧網聯汽車加快進入市場。在技術標準方面,建立智慧網聯汽車“十四五”標準體系,發佈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乘用車自動緊急制動、汽車資訊安全等多項標準,申請整車資訊安全、軟體升級、數據記錄系統等強制性國家標準項目立項,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協調,2021年提交技術提案50多項,整體工作進度與國際保持同步。
目前我國智慧網聯汽車呈現強勁發展勢頭,組合輔助駕駛系統的乘用車新車搭載率提高到20%左右,其中新能源汽車新車搭載率超過30%;車載基礎計算平臺實現裝車應用,車規級鐳射雷達、人工智慧晶片算力達到國際先進水準;全國開放測試區域5000平方公里、測試總里程超過1000萬公里,發放道路測試牌照800多張,3500多公里的道路實現智慧化改造升級,大型港口貨運車輛自動駕駛應用佔比達50%。
在今天工信部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工業和資訊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郭守剛介紹,下一步工業和資訊化部將深入實施《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加強各方協調統籌,進一步強化“單車智慧+網聯賦能”的協同發展共識,加快作業系統、高精度感測器、線控底盤等關鍵共性技術融合創新,加強國內急需技術標準制定和國際法規協調,組織大規模車路協同發展試點示範和商業化探索,推動智慧網聯汽車産業高品質發展。
據介紹,中國汽車品牌的市佔率已經達到了44.4%。從整車、車身、底盤、發動機、變速器,包括自動變速器,都已經完全具備了自主的研發能力。在新一輪技術突破的環境下,中國品牌抓住了新一輪發展的機遇,表現在新能源和智慧網聯汽車的發展在全球領先。
從方向上,要加速向智慧、新能源、低碳、出行服務、科技公司轉型;從産品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輪值會長朱華榮會長説,未來的汽車可以稱之為“新汽車”,即:“大型移動智慧與計算終端、多功能移動空間、數據採集載體、新型的儲能單元”。可以預判:汽車産品正在轉變為“智慧平臺産品”,或可稱為“汽車機器人”。(記者 王瑞芳 工信部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