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銀合作”打造人社服務新名片

發佈時間:2021-12-17 15:06:14  |  來源:中國網  |  責任編輯:


瀘州市合江縣聯合多家合作銀行開展社銀合作業務宣傳。


摘要:四川省堅持把系統行風建設作為引領人社事業高品質發展的“一號工程”,以人社公共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結合實際與銀行開展合作,推動社銀一體化網點建設和“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成功探索出社銀合作服務新模式。這一新型服務模式,充分釋放“1+1>2”的聚合效應,實現人社公共服務的多元供給、有效供給,配合人社公共服務平臺打造出“農村5公里+城市10分鐘”人社服務圈的現實圖景,實現人社服務家門口“就近辦”的美好場景,有力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關鍵詞:社銀合作 人社服務多元有效供給 人社服務就近辦


雅安市工行熊貓大道社銀一體化網點服務大廳。


一、背景沿革

四川省位於面積48.6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000萬以上,轄21個市(州)183個縣(市、區),鎮村兩級行政區劃調整改革之前鎮(鄉、街道)達4600多個、村(社區)超過5萬個,各級行政區劃數量均長期居於全國首位,素有地域面積廣、人口基數大、行政區劃多、發展不平衡等特點。一段時期內,這些特點的交織疊加稀釋了公共資源,降低了服務效能,制約了經濟發展,影響了基層治理,對公共服務提出越來越嚴峻的挑戰。

新時代背景下,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服務需求和服務能力不足之間的矛盾逐漸成為人社公共服務的主要矛盾,人社公共服務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呼之欲出,優化提升人社公共服務供給載體是最現實的課題、最關鍵的一環。

伴隨資訊化、大數據的“網際網路+”衍生服務供給模式雖然逐步成為新的發展趨勢,但受傳統服務需求慣性和人口總量增長、老齡化程度加深因素等方面因素影響,人社公共服務實體平臺在未來一段時期內仍將是提供人社服務的重要渠道。人社公共服務平臺主要依賴於行政層級而存在,傳統的科層制組織體系和治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服務的供給效率,加之基礎設施和服務能力的相對薄弱,數量和品質維度、空間和時間維度都難以承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服務需求。總而言之,亟待通過改革創新對既有服務平臺體系予以迭代更新和重構。

2018年以來,四川人社系統把“服務平臺標準化”作為建設之首、突破之先,與銀行等金融機構探索推行“社銀合作”模式,把公共服務平臺和社銀合作平臺作為人社服務平臺標準化建設的“一體兩面”同步推進。


社銀合作業務宣傳現場-瀘州市合江縣。


二、做法經過

社銀合作服務模式,即在精準匹配人民群眾的服務需求、有效整合人社部門服務供給的條件下,借助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場地、人員、設備、渠道和先進服務理念,辦理人社服務事項,宣傳人社惠民政策。社銀一體化網點,就是把符合條件的銀行等金融機構網點打造成人社服務平臺,推進人社和銀行的元素融合、業務融合,變“銀行網點”為“人社窗口”,變“銀行人員”為“人社經辦人員”,從而拓展人社服務空間,方便群眾就近、就地快捷辦理人社相關業務。

(一)“一條心”的合作共識,變“各行其是”為“牽手共贏”。打造社銀合作這一新型服務模式,核心是要凝聚雙方在合作發展上的廣泛共識。一是服務理念一致性上的共識。四川人社部門全面建設群眾滿意的人社公共服務體系與銀行等金融機構“顧客至上”的服務理念高度契合,這是合作的基點。二是市場要素優勢互補的共識。人社部門具有人員流、資訊流、現金流等三方面的資源優勢,而銀行等金融機構服務網點分佈廣、服務理念更新快、服務反應靈敏度高、服務行為專業性強,稟賦資金、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市場要素,雙方在要素上是各取所需的關係,這是合作的關鍵。三是長期合作實踐經驗上的共識。人社部門涉及的多項業務與資金相關、與銀行相關,雙方在長期密切的配合協作中相互了解,具有深厚的合作經驗,在人社公共服務領域繼續深化合作成為現實可能,這是社銀合作的基礎。

(二)“一盤棋”的統籌謀劃,變“一花獨放”為“滿園春色”。社銀合作緊緊圍繞方便群眾“就近辦”這一齣發點,採取“點上先試、面上再推”的實施路徑。

2018年,四川省人社廳與工商銀行四川省分行達成合作意向,首先在工行雅安熊貓支行網點對社銀一體化網點建設開展試點。雅安市以熊貓支行網點建設為切入口,以點帶面、標準指路,推動工行制定出臺社銀一體化建設省級標準,迅速打造社銀合作“雅安模式”。雅安市人社部門利用工行銀聯繫統和“融e聯”APP開通手機人臉識別認證、電子社保卡申領等業務,工行則在營業網點全面植入人社標識標牌、懸挂社銀合作燈箱等人社元素;雅安市人社部門與工行雅安分行共同推動社銀合作由中心城區向基層延伸,在市縣鄉村四級人社平臺投放社銀自助一體機的同時,研究開發適合田間地頭到府服務的攜帶型服務終端,有針對性地對偏遠山區及老弱病殘等特殊群體推行“背包客”到府服務,切實打造“可移動”的網點;雅安市人社部門授權工行接入金保核心繫統、連接人社網上辦事大廳、辦理人社低風險業務、使用社保基金票據等,群眾和參保企業可在銀行網點全流程辦理生存驗證、參保登記、參保查詢、社保繳費、權益證明列印、社保卡辦理等6項高頻業務。通過試點社銀合作,群眾到社銀一體化網點辦理社保卡,只需帶一張身份證,不填表、不排隊、不往返跑、不提供照片,整個辦理過程從以前批量制卡的2個月縮短到現在只需5-7分鐘,全市通過銀行渠道全流程發放社保卡比例達100%,通過工行線上繳費渠道累計繳納社保費50.2萬筆、佔全市社保繳費業務量的25.1%,帶動全市社保線上繳費增長30%以上。

四川省人社廳積極推廣雅安模式,召開全省現場推進會,同時把“市縣兩級社銀一體化網點建設覆蓋率”指標列入全省人社事業發展年度計劃,通過柔性引導和剛性約束迅速將“雅安經驗”“工行模式”推向全省,並在全國人社系統得到廣泛宣傳推廣。

(三)“一張圖”的標準引領,變“自發無序”為“規範統一”。社銀一體化網點建設在全省推開初期,由於缺乏統一的建設規範,合作網點的建設水準、服務能力參差不齊。為此四川省人社廳在前期建設經驗基礎上,研究出臺《四川省社銀一體化網點建設規範》,描繪了全省社銀一體化網點的一張藍圖,提出了“規範統一”“整合資源”“創新引領”“風險可控”的16字規範原則,統一了“建設選址”“設施設備”“功能佈局”“服務事項”等方面的建設標準,並明確了人社行政部門、人社資訊化管理部門、人社業務經辦機構和合作銀行的責任分工。在統一的標準指引下,工行、建行等發揮在城區網點分佈多的優勢,農行、農商行、郵儲銀行等發揮在農村網點覆蓋廣的優勢,形成了社銀一體化網點齊抓共建的工作格局。

(四)“一張網”的深度融合,變“單一服務”為“多元供給”。全力打造“線上+線下”授權服務、優勢互補、多渠道服務的社銀經辦模式,把“線上”“線下”交織成為一張多元的“人社服務供給網”。依託全省人社公共服務平臺、金融交易平臺等省級平臺基礎,分級分類授權合作銀行接入核心繫統,根據不同網點承接能力確定社會保險經辦、社會保障卡經辦、就業創業服務等服務許可權。聯合銀行打造培訓課程,定期集中培訓銀行工作人員,加強現場業務指導,提升社銀一體化網點人社業務經辦能力。積極拓展社銀合作線上應用渠道,創新推出“工銀就業通”、創業擔保貸款網上審批等應用,全渠道支援個人和單位通過微信二維碼掃描、手機銀行、自助一體機、便捷終端設備等辦理人社服務,不斷持續提升“智慧人社”服務水準。著力打通服務“最後一公里”,雅安等地創新開展社銀“大篷車”進基層宣傳活動,宜賓市利用“社銀共建”設備把便民服務拓展到銀行網點、保險公司營業點、學校等九類場所,瀘州市合江縣等地把社銀一體化網點建進了人流密集的政務服務中心,成都市武侯區紅牌樓等社銀一體化網點承攬了所在社區絕大部分人社服務業務。

三、成效反響

在社銀一體化網點建設的牽引作用下,經過三年的努力,四川全省社銀合作服務模式實現從“0”到“1”的突破、從“1”到“N”的覆蓋、從“社保”到“人社”的拓展和從“有沒有”到“好不好”的重大轉變。

三年來,全省183個縣(區、市)社銀一體化網點建設基本實現全覆蓋。目前,四川全省已建成標準化社銀一體化網點超過1000個。多地實現“7×24小時”社保自助服務,社銀一體化網點把社保卡批量制卡的2個月時限縮短為立等可取的10分鐘。

四、經驗啟示

(一)“摸著石頭過河”,改革創新是推動事業發展的不竭動力。推行社銀合作服務模式、建設社銀一體化服務網點,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有到好的過程,是人社公共服務領域改革創新的具體體現。惟有堅持不懈改革創新,才能不斷提升人社公共服務水準,才能持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用好兩隻手”,互利共贏是實現資源配置推進深度合作的堅實基礎。只有順應大勢,發展才會有起勢;只有互利共贏,發展才會有基礎和動力。開展社銀合作,實現了政府與市場的“雙手聯彈”,既讓市場主體依據“無形之手”配置資源、滿足需求、補充供給,又讓人社部門更好發揮“有形之手”調控供給産品的作用,“兩隻手”相輔相成、互利共贏。

(三)“一個標準管到底”,標準化建設是引領試點經驗快速推廣的關鍵手段。開展社銀合作,在“設施設備”“功能佈局”“服務事項”等各個重要方面進行了統一規範,很好發揮了標準化的引領作用,實現由點及面、由面到片的快速規模化推廣,帶動整個基層服務能力的有效提升。

(四)“金盃銀盃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群眾的體驗感是檢驗工作成效的試金石。社銀合作實踐中,四川省著力轉變服務理念、改善技術手段、優化辦事環境、提升供給品質,既注重“智慧服務”,也關注“適老服務”,實現了與辦事群眾的良性互動,為群眾帶來良好的體驗感。四川人社公共服務群眾滿意度測評綜合指數由2016 年的81.51 連續提升到了2020年91.48。


雅安市社保銀行一體化服務網點。


五、未來展望

在新形勢新情況新任務背景下,縱深推進社銀合作進而擴大合作範圍,提升人社公共服務水準,還面臨多方面的問題和挑戰,需要持續用力、不斷突破。

(一)適應新的變化,著力提升社銀合作的支撐作用。近年來,四川省相繼實施機構改革和鎮村行政區劃調整改革。這兩大改革之後,一方面,四川省公共服務的實體平臺建設工作自上而下由政務服務部門牽頭統一推進,人社部門不再自行建設基層服務平臺;另一方面,鎮村兩級行政區劃數量大幅合併減少,以往在全省廣泛覆蓋的人社服務所、人社服務站將逐漸退出歷史舞臺,人社服務的基層實體供給平臺和實際工作人員將逐步減少。因此,社銀合作平臺將在四川省人社服務領域發揮更大作用。這種情況下,既要不斷深化社銀合作,加快建設步伐,進一步擴大社銀一體化網點覆蓋的數量;又應加強業務數據交互,科學制定服務清單,把更多人社服務事項納入社銀合作的範疇,讓社銀合作對人社服務起到強有力的補充作用。

(二)發揮資源優勢,廣泛調動銀行機構的積極性。近幾年,隨著社保徵管體制改革的持續推進,社保領域的資金量大幅減少,在相當程度上降低了銀行等金融機構對社銀合作的積極性,對更深層次推動社銀合作産生了直接影響。為此,一方面,要堅持求同存異,與銀行機構凝聚合作的共識,有效激發銀行機構的參與熱情;另一方面,要發揮人社部門的資源優勢,用好就業補貼資金、創業擔保貸款資金、農民工工資支付賬戶資金、社保卡發放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等資源,增強合作的吸引力。同時,要健全完善社銀合作機制,進一步明確雙方的權利和責任,按照依法依規、權責分明、合理佈局、風險可控等原則,與合作銀行廣泛簽署合作協議,常態化制度化推進社銀合作。

(三)延伸合作觸角,構建開放合作的新格局。近幾年,四川省在總結推廣“人社+銀行”的社銀合作模式基礎上,不斷擴大合作範圍,積極探索 “人社+通信運營商”“人社+網際網路企業”等新的合作模式,先後與電信、移動、聯通、騰訊、阿里巴巴、華為等行業龍頭企業達成合作意向,在資訊化基礎支撐、共建大數據聯合實驗室、就業培訓線上監管、農民工服務平臺開發運維、社保服務、線上仲裁庭審等方面開始了合作上的探索。正在逐步呈現出的“人社+”大服務新格局,未來將持續提升人社數字化建設應用水準,增強人社公共服務多渠道多元化供給能力,推動整個人社事業實現創新發展、高品質發展。

(四川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直播預告

直播專題

直播熱線

電話:010-88828031010-88828318 郵箱:zz@china.org.cn wangrf@china.org.cn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