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新冠肺炎疫情中醫藥防控工作進展和成效舉行發佈會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仝小林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體質與治未病研究院院長王琦
北京中醫藥大學副校長、教授,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王偉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黨委書記葉永安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主持發佈會
新聞發佈會現場
新華社記者提問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仝小林回答記者提問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提問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體質與治未病研究院院長王琦回答記者提問
中國中醫藥報記者提問
北京中醫藥大學副校長、教授,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王偉回答記者提問
中國網記者提問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黨委書記葉永安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提問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仝小林回答記者提問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邀請記者提問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提問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體質與治未病研究院院長王琦回答記者提問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仝小林回答記者提問
封面新聞記者提問
北京中醫藥大學副校長、教授,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王偉回答記者提問
東方衛視記者提問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黨委書記葉永安回答記者提問
人民日報記者提問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體質與治未病研究院院長王琦回答記者提問
中國青年報記者提問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仝小林回答記者提問
中國日報記者提問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黨委書記葉永安回答記者提問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下午好!我是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歡迎參加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辦的新聞發佈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中西醫並重,不斷優化診療方案,加強醫療救治。李克強總理提出明確要求,加強中西醫結合,提高臨床救治有效性。今天發佈會的主題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中醫藥工作。
我們請來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仝小林先生,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北京中醫藥大學王琦先生,北京中醫藥大學副校長、教授王偉先生,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黨委書記葉永安先生,請他們就中西醫結合救治、湯劑推廣使用、中醫藥治療效果等來回答媒體提問。
2020-04-17 15:00:00
首先,通報一下疫情情況。
4月16日0時—24時,各省(區、市)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26例,其中15例為境外輸入病例,分別為黑龍江8例,山西3例,天津、福建、山東、廣東各1例;11例為本土病例,分別為廣東5例,黑龍江3例,山東2例,遼寧1例;無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3例,均為本土疑似病例,分別為黑龍江2例,內蒙古1例。當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52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412人,重症病例減少6例。
境外輸入現有確診病例879例,其中重症病例45例;現有疑似病例57例。累計確診病例1549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670例,無死亡病例。
2020-04-17 15:00:16
今天上午,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就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確診病例死亡數訂正情況進行了通報。根據訂正結果:
截至4月16日24時,各省(區、市)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現有確診病例1081例,其中重症病例89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76979例,累計死亡病例4632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82692例,現有疑似病例62例。累計追蹤到密切接觸者722909人,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8970人。
湖北當日無新增確診病例,無新增和現有疑似病例,無新增死亡病例。新增治愈出院病例17例,現有確診病例129例,其中重症病例32例,全部為武漢病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63487例,其中武漢46335例;累計死亡病例4512例,其中武漢3869例;累計確診病例68128例,其中武漢50333例。
2020-04-17 15:02:24
各省(區、市)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無症狀感染者66例,其中境外輸入3例;當日轉為確診病例10例,其中境外輸入6例;當日解除醫學觀察50例,其中來自境外輸入8例;尚在醫學觀察無症狀感染者1038例,其中境外輸入206例。
累計收入境澳臺地區通報確診病例1457例。其中,香港特別行政區1017例,澳門特別行政區45例,台灣地區395例。
2020-04-17 15:02:54
4月16日,新增本土確診病例大多與此前公佈的聚集性疫情相關。一週來,全國報告新增本土確診病例52例,為近一個月以來最多。要緊繃疫情防控常態化這根弦,不麻痹、不厭戰、不鬆勁,堅決遏制疫情反彈、擴散。
以上是疫情情況。下面進入現場提問環節,請記者朋友圍繞今天的發佈主題提問。提問前請先通報所在的新聞機構。
2020-04-17 15:03:45
我們知道,仝院士是比較早抵達武漢的專家,除夕夜就趕赴武漢一線。請問仝院士,在武漢工作兩個多月來主要開展了哪些工作,還有哪些比較特別的感受或者經歷。謝謝。
2020-04-17 15:26:58
我是大年三十(1月24日)到達武漢。到達武漢的時候,感覺到特別濕冷,下著小雨。我們吃完了晚飯之後,在院子裏走了一個多小時,就是體驗當地的氣候環境。當天晚上,因為感覺到很濕冷,就打開了窗戶,把所有的空調都關上,體驗這個病到底是處於怎麼樣的發病環境。結合我們來之前看了很多病人的舌像,病人的病歷,對這個病已經有了初步的印象。所以當天體驗在這種環境下中醫應該怎麼樣去治療。因為在一種新發突發重大傳染病來臨的時候,往往不能第一時間馬上研發出特效的西藥,也不會很快就研發出疫苗。但是我們從中醫的角度卻可以做一個基本的定義。所以當時感覺到,在當時非常濕冷的環境下,這個病是“寒濕疫”。
第二天,我們到金銀潭醫院看病人,在路上,司機跟我們講,他到按摩店做按摩的時候,服務員説他的後背太潮濕了,給他艾灸肚臍,肚臍上一層水珠,給我們的感覺是濕冷的環境造成人體內寒濕非常重。
我們在金銀潭看了幾十個病人以後,第二天到武漢第一醫院發熱門診,看到病人特別多,那個醫院一天能達到一千多門診量,所以感覺到問題出在社區。我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專家組組長,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制定全國的診療方案。所以我去的這兩個多月,主要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和其他專家一塊兒,共同制定和修訂,從三版到七版的診療方案,包括制定恢復期的診療方案。
第二件事,在這種特殊的環境下,我們跟武昌區政府、湖北省中醫院和後方的劉保延團隊一塊兒,創建了一個“武昌模式”,短期內給病人大面積發藥,用通治方來治療,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第三件事,推動一些大的醫院,進行中西醫結合的治療,這些醫院後來在病例總結的時候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降低死亡風險上取得了比較好的成效。謝謝。
2020-04-17 15:27:32
我的問題想提給王琦先生。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是當前疫情防控的重點,在這方面中醫藥有什麼特色的舉措?能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另外,目前中醫藥在預防研究方面有什麼新的發現?謝謝。
2020-04-17 15:30:24
中醫藥的預防,可以用兩句話來説,一句話叫扶正氣,第二句話叫避邪氣。我們整個的過程,全部是在這兩句話的指導思想下進行,從古至今都是這樣。大家都知道,中國歷史上曾經發生過三百多次大瘟疫,在這個瘟疫的過程中,我們中華民族得到了中醫藥的參與。比如説1918年西班牙流感有五千萬人死亡,是一戰的死亡人數四倍以上,所以中醫藥護佑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過程,美國一個學者威廉.H.麥克尼爾,《瘟疫與人》的作者,説中國人為什麼是這樣的狀態呢?向世界提出這樣一個命題。中醫藥的參與一直是這樣,包括在非典、甲型流感中,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我們在舉措方面,提出來一個防疫包,一套干預系統。防疫包裏就是內服的預防顆粒劑,我們已經通過動物實驗證明它對肺部感染的顯著療效。同時我們在人體上進行了內服中藥、外用香囊、口鼻噴劑,這三個方法放在一起。中醫藥配製成香囊,香囊不是挂在身上的,是貼在身上的。我現在身上貼的香囊就是這樣的。我們可以對聚集環境中的人群,給予內服藥和佩戴香囊以及口鼻噴劑保護的方法形成一整套預防方法。然後我們的干預系統是什麼呢?包括院士團隊與政府之間的合作與落實,聚焦高危人群與多形式的中醫藥預防的干預。同時為了説明問題,科研嚴密的設計加上臨床數據反饋的評估。
我們中醫藥的作用可以從三方面來説。一個作用是扶正氣,調節機體的內環境,提升免疫力。二是通過外用藥作用於黏膜,降低接觸病毒的危險度。第三個,通過中藥的揮發性物質,芳香避穢,改變病毒依附的生存環境。我們在研究工作中發現,我們的預防方藥有明顯的抑制病毒感染引起炎症反應的作用。我們靠香囊佩戴的揮發物質能夠刺激血清IgA、IgG水準,提高免疫力。
謝謝。
2020-04-17 15:30:37
我們知道2月6號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發佈通知,在全國推廣使用清肺排毒湯,救治新冠肺炎患者。請專家介紹一下,現在清肺排毒湯在疫情中的臨床使用情況和救治情況。
2020-04-17 15:44:58
謝謝您的提問。清肺排毒湯是第一個發佈的向全社會推廣使用的處方,我想大家都非常關心,下面我就按照這個處方,從它的開始起源以及它目前使用的情況,以及它療效的表達情況,給大家作一個簡要的介紹。
為了貫徹習近平總書記1月25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上的重要指示,1月27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基於臨床急用、實用和效用為導向,本著第一時間救治病人就是最大倫理的指導思想,緊急啟動了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的防治項目。首先是在山西、河北、陜西、黑龍江四個省進行了臨床的緊急觀察,第一批觀察了214例病人,有不同的年齡段。初步觀察下來之後,發現它的有效率都在90%以上。2月6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衛健委發出了通知,向全國推薦使用,特別是中西醫結合救治當中使用這個處方。這個處方已經納入了第六版、第七版診療方案當中,也是目前唯一的一個通治方劑。現在已經在全國28個省市廣泛使用,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也已經成為了這次防治新冠肺炎的重要手段。
另外,在救治的同時也進行了病例的觀察,我們首先在上述四個省的基礎上,又擴大到了十個省市,66個定點單位進行觀察。截至4月12日零時,收治的病人有1262例,現在已經有1253例治愈出院,佔99.28%。這其中有57例是重型患者,治療效果也不錯。這1262例病例裏沒有一例是輕症轉為重型、普通型轉為危重型的病例,從這個結果來看,非常的可喜,阻斷了患者向危重方面發展,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從我們的臨床觀察來看,這也是這個方子目前臨床救治非常大的亮點。大家知道,我們醫保已經公佈的,救治一個重症患者,平均費用大概在15萬左右,這樣一個方子,用三天時間,一個療程也就是100塊錢左右,兩個療程也就是200塊錢,醫保費用支出方面也是很大的節約,這是很有意義的工作了。
我們在山西省也進行了初步的觀察,因為山西省是最早試點的單位,對133例確診病人當中,其中103例使用了這樣的方子。在臨床症狀方面,改善非常明顯,比如説發熱症狀,三天之內就全部消失。另外,治療6天之後,肺部CT病灶的吸收也非常明顯。另外,核酸的轉陰率百分之百,平均轉陰時間大概十天左右。
我們在山西還對548例疑似患者進行了初步觀察,使用清肺排毒湯187例,其中僅有10例轉為確診病例、佔5.35%,沒有使用清肺排毒湯疑似患者是123例轉為確診病例、佔34.17%,這個結果初步可以提示,清肺排毒湯干預特殊人群,有降低群體發生率的積極作用的苗頭。
此外,在湖北武漢的主戰場,這個方子也是使用最多的方劑,多家企業積極參與,免費製備了大量的方劑,進行發放。比如説2月5日以來,為武漢地區定點醫院、隔離點等等,總共配送了39萬袋,另外為全省配送了復方顆粒劑,有50萬劑,所以使用的量也是非常大的。
另外也做了初步的基礎研究,有一組專家對它的物質基礎做了研究,目前已經完成了300多種化學成份,還有200多種入血成份的鑒定工作,通過網路藥理學的方法初步預測有790多個潛在的靶點,初步説明,這個藥物可以通過多個成份、多個環節,對新冠肺炎起到調控的作用。特別是它可以有效抑制內毒素的産生,可以避免或者延緩炎症風暴的發生。
通過各項臨床的觀察和初步的基礎研究,可以表明,這個方子是個適用於輕型、普通型、重型新冠肺炎的通用方劑,具速效、高效、安全的特點。所以我們認為,清肺排毒湯是治療此次新冠肺炎的特效藥,誠懇地歡迎國內外各個感興趣的研究學者,可以將這個方劑與其他的治療方法做對比研究。謝謝。
2020-04-17 15:45:23
我的問題提給葉永安先生。目前在醫院的新冠肺炎病人已大為減少,剩下相當一部分是重症和危重症患者,請問針對這類的患者,中醫藥治療起到了什麼作用和效果呢?謝謝。
2020-04-17 15:49:38
謝謝你的提問。這個問題提得很好,我想用一句話來概括,中西醫聯手救治危重症,大有可為。
中醫藥在這次武漢抗疫中間非常重視並積極參與重症及危重症的救治,組織專家也制定了三版重症、危重症的診療方案,並且推薦了4個方劑和8個中藥注射劑,在這次重症及危重症救治中均發揮了良好的作用。它起到的作用是,減緩、阻止了重症向危重症的轉化,促使危重症轉為普通症,從而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病死率。
就我們在武漢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的救治經驗來説,一般的病人都有發熱、咳嗽、氣喘、乏力的症狀,還有氧飽和度降低的表現。我們採取中醫及中西醫結合的綜合治療以後,這些病人的症狀都有明顯的好轉,其中比如發熱、乏力、咳喘緩解率都在90%以上,體現了綜合救治能夠有效地阻止重症向危重症的轉化。
我們治療的80例重型患者,基本上綜合治療的有效率在92.5%。對於危重症,經過中西醫結合的綜合治療,能夠有效地改善肺功能,糾正休克,能夠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感染狀態,併為有些機械通氣的患者,也就是插管患者拔管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比如我們經治的7例危重症患者,這些患者都在ICU,其中有兩例經過中醫藥治療以後,很快順利拔管脫機,兩例一個是在第3天,一個是在第7天,而且脫機以後,給普通吸氧,病人呼吸就很順暢。另外還有3例感染性休克的患者用中藥綜合救治以後,在西醫的治療基礎上,感染得到了明顯的控制,升壓藥都可以不用了,血壓保持平穩。還有1例79歲的老人,伴有高血壓等基礎疾病,病情危重,符合插管的指徵,經過我們的積極救治,病人避免了有創機械通氣,而且病情由危轉安。這些情況表明經過中西醫結合的綜合救治,我們對危重症患者是能夠發揮良好的作用的。謝謝。
2020-04-17 15:49:54
我們都知道,中醫和西醫看待疾病應該説是兩套體系,我想問一下,從中醫的角度如何看待這次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謝謝。
2020-04-17 15:50:26
謝謝您的提問。確實,中醫和西醫對一個疾病的認識,思維角度是不一樣的。中醫對這次新冠肺炎的認識,在繼承的基礎上,也還必須得有很多創新。比如這個病,既不完全相同於古代的《傷寒論》的傷寒,也不完全相同於明代吳又可《瘟疫論》裏的瘟疫,也不完全相同於葉天士的衛氣營血裏面的瘟病,它確實有它自己的特色,在一千年前,也是在武漢周邊,有一個叫黃州,現在叫黃岡的一個區,在那曾經發生過一場寒濕疫。所以這個疾病,我認為從認識上來説,我們當時的認識主要是基於武漢那個環境的認識,它只能是説局限于當地,後來出現全國的疫情以後,因為各個地區地域條件的不一樣,所以根據當地的情況,也有很多不同的認識,我覺得中醫這些認識都是非常正常的。
從我們制定三版到七版的方案,也是在不斷完善,不斷地修訂,不斷地汲取全國各地的經驗,包括“三藥三方”,都逐步納入到整個診療體系裏面來。這個病,大家共識的是個疫病,這個疫病主要侵犯的器官是肺和脾,病位在肺和脾,表現為類似于咳嗽、咳痰、喘憋、氣促,肺的症狀。另外是脾的症狀,比如乏力、食欲不振、噁心嘔吐、腹瀉等等,所以病位在肺和脾。
從病的發展過程來看,可以分為早期、中期、晚期和恢復期幾個階段。早期比較偏重於“瘀”,中期偏重於“閉”,晚期偏重於“脫”,主要是“喘脫”,然後就是恢復期,所以在中醫診療方案裏面對這些已經做了比較明確的説明。所以這個病從認識來看,各地都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也有很多各自的經驗,也創造了很多方劑,但是總之是對這個疾病要三因制宜,包括我們現在對國外,國外很多地方也在諮詢我們,這個病用現在的這個方子合適不合適,我們覺得,還是要根據具體的情況,三因制宜。謝謝。
2020-04-17 15:50:53
中醫藥在治療病毒性傳染病方面有什麼特色和優勢?下一步在應對新發突發傳染病方面,中醫藥將如何傳承、創新、發展?謝謝。
2020-04-17 16:01:58
中醫藥在防治病毒性傳染病的特色優勢,第一個問題,它先要重視排毒,所謂“排毒為先、天人合一”。排毒是什麼意思?就是歷代的方子當中,比如説清瘟敗毒飲,就跟瘟,跟毒有關係,這次我在整個新冠肺炎的防治過程中,一些課題的方子裏面,有一個藥叫黃芩,這是我們經常用的一個藥,現在多種研究都證實了黃芩的抗病毒作用。
中醫還重視三個要素,一個是氣候環境,剛才仝院士一開始就講的寒濕疫,現在全球都在重視氣候的濕度、溫度對疫情的關係,這是一個共同的問題。第二個問題,重視專病專方和辨證論治。剛才王偉教授已經講到了通用的專病專方,還有診療方案中的辨證論治。第三個是重視人的體質,一個人得了新冠肺炎,他是無症狀感染,他可能過一陣子才發病。發病了以後,有的人治愈了,有人轉重了,在過程中的最終結果也不一樣,是個體差異。這些是中醫注重的環境問題、毒的問題、人的問題。過去中醫藥在手足口病、甲型流感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在非典,在這次新冠疫情中,我們中醫藥在降低死亡率、提升治愈率方面,都彰顯了特色的優勢。
我們創新要做三個建設,一是人才建設,我們要加強傳染病防治中醫人才的培養,我們北京中醫藥大學首先要做這樣的事情。二是學科建設,要促進學科建設和理論創新,溫病學的理論是很豐富的,我們要把原有的理論延續。三是基地的建設,現在我們還沒有一個基地是屬於應對臨時的、突發的事件,因此要建立一個長期的傳染病基地,來有效結合中西醫結合,防治突發性傳染病,輻射帶動地區醫療機構高品質的發展,來構建一個中國特色的傳染病防控體系。謝謝。
2020-04-17 16:02:43
中醫藥推出了治療新冠肺炎的“三藥三方”,除了藥物治療,中醫在新冠肺炎救治中是否運用了非藥物療法?效果如何?謝謝。
2020-04-17 16:16:05
謝謝您的提問。中醫藥本身治療上,除了藥物以外,還有很多非藥物的療法,這些療法在這次新冠肺炎裏也得到了很好的應用。比如包括像針刺、艾灸、八段錦、穴位貼敷、隔物灸、熱敏灸、拔罐等等很多的方法,在治療上主要針對改善症狀。
我們統計了600多例的病人情況,恢復期的病人主要存在著14個主要症狀,比如説咳嗽、胸悶氣短、乏力、失眠、納差、出汗、心慌等等,這些症狀,中醫藥用非藥物療法往往會取得比較好的效果。所以,在很多的醫院,像雷神山、金銀潭,包括武漢中西醫結合醫院等等,全國馳援武漢的這些單位,無論是在方艙的定點醫院的輕症,包括對重症,重症病人配合針刺、艾灸,減少呼吸困難、腹瀉、咳嗽等等。包括到恢復期的時候,特別是對肺有些損害的,肺功能的損害等等,廣安門醫院,包括湖北省中醫院牽頭的,這十幾家單位,用艾灸加火罐,都取得了一些療效。現在我們承擔的科技部恢復期課題剛剛在開展,所以很多數據還有待於最後統計,但是現在已經顯示出來,無論對輕型、重症,配合這些非藥物療法的時候,都會發揮一定的作用。謝謝。
2020-04-17 16:16:19
在這次疫情當中,中醫藥的科研有哪些好的經驗值得進一步推廣?下一步有哪些研究的方向值得進一步深入?謝謝。
2020-04-17 16:16:38
謝謝您的提問。通過這次中醫藥科研工作,我想有三點值得推廣的經驗,有兩個方向,值得下一步加強,加大研究力度。從經驗來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對於推進特別像傳染病的這種科研,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這一點大家都能看得到,這次中醫藥研究和臨床救治參與的廣度和深度都是空前的,首先得益於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比如説重視科學研究,中國工程院專門成立了中醫藥的專班,由李曉紅院長擔任組長,調動各方面的力量和資源,多方進行支援,所以使得這項工作能夠順利、快速地推動,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這一點也恰恰體現了我們國家大一統的制度優勢,也是我們開展這項工作的前提和保障。
第二點,面對臨床突發新的傳染病,臨床救治永遠是第一位的,這個時候,臨床和科研一體化同步推進非常關鍵。包括我們自己項目組做清肺排毒湯也是,前方救治的同時,進行科學數據的收集,後方有強有力的人員,進行緊密的配合,這個經驗也是非常值得推廣的,也取得了很多效果,包括“三藥三方”,好多都是通過這種方式取得經驗。另外前線後方的緊密配合,這兩者不能脫節,比如説前方科研需要輔助的東西,後方就能夠在第一時間支援上去,否則有些東西是斷鏈的。所以這三點,對後期的科學研究,傳染病是這樣,在其他的中醫藥科研方面也是這樣,我覺得非常值得我們推廣,也是提高效率很重要的三個方面。
另外,通過這樣的科學研究我們發現,在中醫藥有兩大方面非常值得重視研究。第一點,剛才王琦院士提到了,中醫藥抗病毒的研究,這一點,説句實在話,這麼多年是弱化的,科研的投入,各方面的力量是不足的。從這次看來,中醫藥其實在病毒性傳染病方面,確實顯示了非常好的作用,有不可替代性。我們仔細分析一下,面對這樣一個新的大家不認識一種疾病,中醫藥它獨特的優勢在哪呢?它可以根據臨床的症狀體徵、發病時間、地域、季節等特點,進行病機的分析,然後進行辨證論治,非常快捷地拿出救治方案,用於臨床。但是西醫要進行病毒分析,動物實驗、臨床試驗,這時候就趕不及。所以這個意義上講,對未來的急性傳染病,加大對中醫藥的研究,有可能對應對突發性傳染病是有好處的,這一點是很重要的啟示,這也是對老百姓、對人民負責的一個做法。
我們中國歷史上,初步統計有300多次大型疫病流行,包括中醫的很多典籍,傷寒雜病論、溫病條辨等經典,都是大疫之後形成的,所以積累了非常豐富的抗擊疫病的經驗,有好多著作典籍,所以從這裡面進行深度挖掘,在當下和未來有很多重要的價值,這一點不能丟棄掉。這一點是很重要的策略和手段。
另外,這次清肺排毒湯的産生,是得益於葛又文先生在長期治療流感 這種傳染病疾病的經驗,結合前期對武漢病例的觀察分析,也結合了我們中醫的“五運六氣”的一些特點,從《傷寒雜病論》裏,啟用了四個處方的基礎上,綜合形成的處方。一開始我們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但是綜合這樣的觀察,特別是近期的應用發揮了非常好的作用,這樣充分體現了古方新用,中醫這種簡單的辨證論治的理念也好、診療模式也好,有極強的生命力。從這一點啟示,中醫的辨證論治是非常獨特的,跟現代醫學有很大區別。但是,對這種診療模式的深入系統的研究,依然非常不夠。所以我們特別強烈地建議,將來在國家的重大科技項目部署裏面,應該把辨證論治的科學規律、科學基礎進一步深化研究,將對發展中醫藥能夠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謝謝。
2020-04-17 16:18:05
請問從武漢一線回來的葉永安先生,您在武漢抗疫期間有哪些人或者事讓您印象深刻,請給我們分享一下。謝謝。
2020-04-17 16:26:15
從武漢一線回來,我回想,讓我感受最深的一件事,就是用一句話,患者的真情感動了我們。
事情是這樣,我們在重症病房救治病人期間,發現一個70多歲的老太太和別人不一樣,失眠、情緒波動很厲害,而且每天以淚洗面,導致她的病情反覆。我們的醫護人員就詢問老人家,為什麼這樣難受?好像與她的病情不太匹配。老太太就告訴我們,她的老伴因為前列腺肥大,住在外科,但是條件有限,等著手術的時候,病情加重,住進了ICU,很危險,進行了插管,機械通氣。這樣的情況,導致老太太心情難以平復。我們得知這個情況以後,及時和ICU了解情況,剛好這個時段我們受邀請去ICU進行中醫查房。很湊巧,也很幸運,這個76歲的老先生,經過中西醫結合的救治以後,病情穩定,順利地拔管,脫離了機械通氣。而且脫離以後,病情依然穩定,術後幾天,就決定轉到普通病房,這時候基於這種情況,我跟ICU商量,轉到我們那兒去比較好。轉過來以後,我們就把兩個老人安排在同一個房間。隨後,我們再次到普通病房查房的時候,這位老太太情況就非常好了,情緒也很穩定了,也高興了,原來都看不到笑容。她非常感激,見了我們就要下跪,我們説當然不行,就攔住了。在我們醫療隊快撤離的時候,老太太把我們46名醫務人員的名字都一一記下來,説回去要讓兒女都記住,要記住恩人、英雄的名字。我們作為大夫,治病救人是我們的本責,當然了老人家這種樸實的感情流露也深深的打動了我們。
2020-04-17 16:26:30
在此次抗擊疫情中,中醫藥科研攻關取得了不少的成績。下一步,中醫藥科研攻關還有哪些考慮和重點呢?
2020-04-17 16:26:49
中醫藥的科研工作重點,首先就是國務院聯防聯控攻關組專門成立了中醫藥專班,我和仝院士都是這個專班組的成員。在這個專班組裏面,成立了4個組,包括臨床救治、機理研究、方藥篩選、體系建設。大家一看這四個組,就知道我們要做什麼。
我們下一步,第一個工作就是做好中醫藥治療新冠肺炎臨床總結,為下一次應對突發傳染病做出規律性的探索,這是非常必要的。第二是更新中西醫結合的診療方案,因為我們在這個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經驗。同時,要開展恢復期、康復期的治療,這些方面都是很重要的。
第二方面,要對臨床救治有效的方案,有效的方劑,開展機理研究。我們要回答為什麼有效,這就是機制的問題。
第三,在機理研究方面,我們要加快成藥性研究和臨床適應症的研究,現在藥監局已經加快了對疫情有效的中藥製劑的審批過程。對中藥的一些復方和中成藥,進行嚴格的篩選。
第四方面,推進中醫藥如何參與融入國家傳染病防控體系,做好一線支撐的資訊化平臺的建設,這樣使我們整個的科研,圍繞這四個大方向不斷地推進,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疾病防控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2020-04-17 16:27:24
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的“四早”要求,是防控傳染病的重要手段。我們也看到關於中醫藥參與社區防控的一些報道。請問,中醫藥在這方面發揮了哪些作用?謝謝。
2020-04-17 16:27:41
謝謝您的提問。這次武漢疫情出現了社區傳播之後,中央指導組果斷決策,將中醫藥的治療和干預納入到“四早”內容,即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結合社區的拉網排查,第一時間為集中隔離點的這些發熱、疑似的,包括輕型、普通型的病人,也包括一些密接人群,發放藥物。武昌區125萬人口,18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44個社區,他們在1月中旬發病人數,當時還是在武漢排第四,後來一躍成為武漢第一,因為這裡交通發達,所以當時一床難求,醫療資源擠兌現象非常嚴重。這種情況下,我們在1月29日啟動了武昌模式,跟武昌區政府、湖北省中醫院商討如何迅速地把這些藥物第一時間內,通過社區服務中心發放到每個病人手中。當時我們考慮,因為都在隔離,對發熱的、疑似的,還有已經確診的輕型、普通型,用我們當時的通治方,叫寒濕疫方,在武漢叫“一號方”,從2月3號開始大面積開始發藥。發藥以後,用寒濕疫方,加上社區,加上網際網路,就形成了武昌模式。
武昌模式,後面的網際網路,主要是APP掃碼以後,病人在藥袋上掃了之後就進入後面的平臺,後面的平臺,劉保延教授他們組織了680多人的後方醫師隊伍,給這些病人一一進行解答,哪些症狀能吃,哪些症狀不能吃,包括用藥以後可能産生的反應,包括心理的疏導等等,前後方是連在一塊兒的,就像剛才王偉教授提的是一樣的。
我們在整個武昌區,包括洪山區、東西湖區等等,整個在武漢,包括武漢周邊地區,寒濕疫方發放了72.3萬副,覆蓋了5萬多發熱的、疑似的新冠輕型、普通型患者。加上剛才王偉教授講的2號方,所以基本上覆蓋面是非常之廣的,使很多病人在早期的時候就得到控制,不向重症發展,應該説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武昌模式是未來在新發突發重大傳染病上是個非常好的可以借鑒的模式,就是第一時間中醫藥早期介入,第一時間讓病人吃上中藥,這是未來一個很好的模式。謝謝。
2020-04-17 16:28:07
我們知道在這次的抗疫中,中醫藥的參與率非常高,請問患者對中醫的接受度如何?謝謝。
2020-04-17 16:28:24
這個問題也用一句話來説,一些患者是由排斥到接受的一個過程。
我們接手重症病區以後,病人由於病情比較重,比較難受,一部分是接受中藥治療的,一部分人由於不了解中藥,加上他吃了藥覺得苦,所以是排斥的,是不吃的。我們也沒有直接強迫患者去吃中藥。因為同病房的病人都在一起,有的在吃中藥,吃中藥以後,要不了幾天,病人效果很好,跟他同時來的,甚至比他晚來一兩天的,病情得到了緩解,他就很奇怪這個事,從剛開始排斥,到先是了解,後來主動找到我們大夫,提出想嘗試一下,還不是完全接受,就説嘗試一下。
吃了幾副藥以後,病情很快得到緩解,他就感到很驚奇。這個病人的妻子也感染了新冠,在別的醫院,因為這個時段,中醫藥還沒有達到90%以上的使用率,他就跟他妻子打電話,問她有沒有吃中藥,説這是好東西。説現在還沒有這個條件,他就反過來追著我們大夫説,有沒有辦法讓我的夫人也吃上中藥。很有意思的是,當我們快離開的時候,他因為恢復得很好,要康復出院,追著我們大夫加微信,説我出院怎麼辦,因為他肺部還有一些改變,核酸情況轉陰了,一定不能斷藥。我們説沒有問題,我們一定服務到底。從這個過程中講,有些病人對中醫藥恰恰是由不接受到接受的過程。謝謝。
2020-04-17 16:28:50
謝謝幾位嘉賓,今天的發佈會,幾位嘉賓為我們介紹了中醫藥在本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他們中有的幾位深入到湖北一線,帶領團隊,在醫院和社區開展救治,有的在北京組織專家團隊開展中醫藥科研,都為這次抗擊疫情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們也再次向他們表示感謝,向他們致敬。明天的發佈會我們將圍繞提升國際貨運通道能力,屆時我們會請交通運輸部、國家郵政局、國鐵集團有關司局的負責人來共同回答媒體的提問,歡迎大家繼續關注。今天的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2020-04-17 16:2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