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直播21日訊 8月21日,2018中國智慧城市(國際)創新論壇在深圳市會展中心舉辦。本屆論壇主題為新時代、新征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由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深圳市人民政府、中國平安和智慧城市發展聯盟共同主辦。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理事長、首席經濟學家李鐵做了主題發言。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理事長、首席經濟學家李鐵(中國網 宗超攝)
實錄如下:
上午剛剛講過關於智慧城市的基本的想法和思路。我也知道在座很多人的工作都和智慧城市有關,有政府的官員,有企業家,我們也在想怎麼推進智慧城市的實踐?第一件事是在什麼樣的空間下我們可以去做一個智慧城市,我們對智慧城市的判斷到底是什麼?其實我上午已經講過了。在一個城市裏面的智慧要素越多、越系統,可以説這個城市達到了智慧化,也涉及到智慧城市的功能到底為誰服務,前面幾位領導也都講過了。
一個空間的概念是城市,可是我們知道在一個老城想注入智慧要素很困難,因為基礎設施既定的成本很高。新城都是地産商開發,但是地産商是不大懂智慧的,所以他的傳統供應商都是材料商,我們想在什麼樣的城市去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有兩個選擇。
第一,通過什麼樣的方式對舊城市來源注入智慧要素。第二,如何在一張白紙上畫新的圖畫。前幾年我去南韓、日本考察的時候,兩種類型都有,比如南韓一個地方讓我看現在講共用單車,是政府提供的共用單車,認為這是智慧城市,還有一個是畫出來的智慧城市。在這些智慧城市裏,我們看到最好的實踐的辦法,那就是在一個新的空間,我們怎麼樣來把智慧要素系統的注入進去,這樣我們才可能看到智慧,智慧的要素、系統化的整合、城市大腦,怎麼對城市發揮作用。我想這個空間可能不能太大,因為日本那個地方就2.5萬人,松島的人也不多,但是已經很先進。
誰主導智慧城市的建設?我想在座的科學家都希望我們主導智慧城市建設。這些年研究智慧城市的時候,碎片化的問題,就是智慧要素的整合不是企業的事情,是許多企業的智慧要素集合在一個空間內,所以我們不能設想一個社會化的企業來推進完整的系統化的智慧城市建設。日本的經驗就可以借鑒,它有國土交通省來利用城市開發機構來協調25家大企業其中以一個地産商為主導,其他的20家企業,包括了策劃、規劃,還包括所有的智慧供應商,就是我們所知道的夏普、東芝等都是智慧供應商。智慧城市建設就很系統化。這説明幾個問題:
一是政府在裏面該起什麼樣的作用?政府要給予政策支援,尤其在中國,我這幾天和很多企業家講,現在我們知道宏觀調控特別限制房地産發展,如果我們以智慧要素開展新的城市空間,從運營的角度、開發的角度把地産空間轉化為智慧空間,是不是代表著我們國家城市化發展的未來?我想這是可能的。在這個新空間內,是不是可以從一張白紙畫好一張圖畫呢?也是可能的,它會引領技術革命。這個過程中,政府應該做什麼?政府應該提供這個空間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援,並幫助運營商來協調所有的智慧企業怎麼樣進入這個空間。
二是我們原來找很多開發商來談,看他能不能做,現在開發商面臨的問題是短期的資金週轉特別難,半年就要見效,要快速使資金回籠,就不可能考慮更多的智慧要素進入,思維方式都是和傳統材料有關,就需要用新的運營商和第三方機構來進行策劃、協調這種跨界的合作和經營,來協調這種智慧城市的産生。所以這個在現實的操作中選擇這樣的實驗是有意義的。
三是選擇什麼樣的地方,很多人、很多城市、很多企業家都想在我的地方進行實踐,但是智慧城市無論怎麼講,它還是有一定的高大上。如果我們在中西部房價四五千的地方注入很多智慧要素,成本誰來承擔?最初我們選擇房價比較高的地方,在拿出2平方米的房價就可以解決所有的智慧要素輸入,從家庭、建築、社區都可以進入。這個地方對成本的敏感度彈性比較低,所以可以進行智慧城市實驗。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可以率先在城鄉接合部進行這種實驗。
四是轉換觀念,我們把重點是轉向政府思維模式還是尊重市場思維模式?黃市長講了,要收益。建設一個空間沒有收益,賠錢,沒有任何開發商願意實踐。怎麼創造收益?要尊重市場的選擇,要尊重所有的在智慧城市裏面居民的選擇,它的偏好。結合偏好進行智慧城市實踐。這裡體現了需求方對智慧的需求。我們才有可能讓這個方案得到實施。
我們在進行這麼多年實踐過程中,尋找一個開發商、尋找運營商或者尋找研發的機構是非常困難的,我們曾經試圖和華為、軟通進行研發,但是哪個城市願意進行這種實踐?要考慮各類成本。如果我們在這個過程中,在實踐的過程中去解決了成本的問題,那這個實踐有可能推行。所以在這裡面就特別需要金融機構、投資機構的支援來使這項實踐得到進一步的開展。
我覺得智慧城市在某方面已經進入了我們的社會,也在矯正城市發展的誤區。比如説,我們過去的城市是粗放型發展,比如説我們過去由於清理所謂城市的低端産業,把城市的飯館、小市場全部打掉了,我們感覺不方便。有了這些智慧的因素,有了大數據、有了人工智慧,有了新的模式及時填補進來,這就是市場的創新。我們的外賣、餓了麼、美團等等,我們在屋子裏就可以把飯送進來,飯送進來,及時送到,後面是智慧的平臺。這種智慧類平臺已經矯正我們城市的發展誤區,它就是一種城市的創新。這對老城市和特大城市都會發揮智慧的效果,但是新城建設中,怎麼既解決城市的粗放發展模式誤區,還把這種網路化的、數字化的城市,按照社會大眾需求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去,還是需要進一步探索。
在這裡我想特別説明,我們需要一些城市、需要一些城市的開發商、運營商在這方面提供它的政策支援和它的發展空間來進行智慧城市的實驗。我們也願意來進行頂層的規劃和設計,把各種智慧的要素、智慧的數據端植入到我們的整個城市的規劃中去,來使這種智慧城市的實踐來進一步在中國獲得成功,得到推廣,這才是市場化真正的選擇。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