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訊 記者:李哲)“整個全科醫學的教學體系裏,基層是很重要的內容,體現以後回去工作了能不能做好,不能光在醫院裏面學習,所以帶教老師經常帶我們去基層實踐。”全科醫師王燕在接記者去蘇州市立醫院的路上説到。她是蘇州市首屆全科規範化培訓畢業學員。 

衛生部專家組蒞臨指導我院全科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建設

全科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屬於畢業後教育,主要模式是“5+3”,即5年醫學類專業本科教育後進行3年全科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在省級及以上具備良好臨床醫療和教育培訓條件的培訓基地進行。學員不僅接受全科醫學及各臨床專科理論授課,還在相關輪轉科室老師指導下從事臨床診療。目的是提高學員臨床醫療能力,達到能夠獨立、正確、規範地處理臨床常見問題,併為今後具備處理複雜疑難問題的能力奠定基礎。學員在醫院各個專科學習結束後在社區實踐,實際上就是他們未來的崗位,通過這種方式跟居民經常性接觸,信任度也大大增加了,能迅速與未來實際工作無縫連接。

“早下社區、反覆下社區”的分層次、螺旋形上升培訓讓全科規培學員更具基層全科崗位勝任力

蘇州市立醫院于姑蘇區承辦4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城區居民提供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同時作為全科醫師規範化培訓的基層實踐基地來培養全科醫生,分別是:吳門橋街道潤達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留園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金閶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城北街道清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全科住培教學管理上我們建立了以全科教研室為核心的臨床基地與基層實踐基地一體化管理的體系,全科教研室每年組織兩次臨床基地及基層實踐基地教學集中備課,討論並制定教學方案;全科教研室每半年組織一次對臨床基地各輪轉科室及基層實踐基地的教學督導,對於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意見並督促整改;醫院定期開展師資培訓,強化帶教師資的全科理念及教學能力提升;此外,我們全科醫學科的醫師每週定期于下屬基層實踐基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設全課教學門診,著重培養全科學員的常見病規範化診治能力、健康教育能力、高危疾病的篩查能力及健康管理能力。以上種種,目的都是為了培養滿足基層需求、勝任基層全科崗位的全科醫生。”蘇州市立醫院全科醫學科黃岳青醫生告訴記者。在臨床當中,專科醫生對培養全科醫生存在局限性,市立醫院便提出讓全科醫生培養全科醫生,需要的什麼樣的全科人才,就對學員針對性的培訓,這些精準的教學方法使培養出來的全科醫師更加適應基層工作且有全科崗位勝任力。 

規培學員在圖書館查閱我院王中堂學術筆記

“我們中心有12名全科醫生,其中包括我們中心主任、全科醫療科主任在內有6名是蘇州市立醫院全科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畢業的學員,同時他們工作後參加了市立醫院及各級全科師資培訓,經嚴格考核後成為基層實踐基地師資帶教全科規培學員,這樣的好處是教學與實際工作聯繫更緊密。”潤達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湯學軍主任告訴記者。

全科醫師培訓更多強調的是“以人為中心”的整體健康觀而不是只針對某種疾病,這是全科和專科的一個主要的區別。需要讓學員在各個相關科室輪轉,每個臨床科室都配備指定的全科帶教老師,他們都經過嚴格的選拔、考核並獲取省級以上全科師資證書。同時每位學員在整個三年培訓期間,都有一名醫院全科醫學科的醫生作為“全科導師”,除了臨床知識的培訓外,還給予指導學習的規劃、生活上的幫助等。

首批衛生部國家級全科醫師規範會培訓基地評審,衛生部專家現場審核

為了能培養出用得上,用得好的全科醫師,蘇州市立醫院全科規培推出的“早下社區、反覆下社區“的分層次、螺旋形上升的培訓模式,把理論和實踐牢牢鎖在一起,像滾雪球一樣反覆鞏固。具體做法是要求學員在全科培訓的3年裏,第一年在醫院裏接受臨床知識的培訓時輪轉安排學員在全科醫學科教學門診跟診,使學員了解全科醫療、灌輸全科理念及全科醫學人文;第二年先安排去基層實踐基地輪轉2個月,了解基層全科的服務內容、範圍、方式及流程,發現問題之後,很多醫學知識更新和改變以後帶著問題再繼續回到醫院臨床學習。學習結束在最後一年(第三年)的時候,把所學知識再帶回社區實操4個月。整體看是6個月,但是分3個階段進行。“這個教學模式可以讓學員更好的將理念及實踐密切聯繫起來,如果讓學員一下子去社區6個月,一開始有新鮮感,後期逐漸就跟臨床脫節了,現在把醫院臨床基地教學和基層實踐基地教學結合在一起,知識和實踐結合的更緊密。” 清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人趙宗權告訴記者。

“陽光和小樹”讓大家心連心在一起

“我們有一個微信群,現在有200多個人。我們都完全知道群裏的學員現在做什麼工作,因為大家經常在裏面交流。而且我們結業率高達97%,從06年招收全科規培學員起,我們流失的學員共8名名,其中6人是因為婚姻、家庭原因的移居外市,2人是考研。”蘇州市立醫院東區教育處閔寒主任説。

不僅有這個微信群,他們還有一個微信公眾號。談及這個溫暖有愛的微信公眾號,閔處長充滿了自豪。他告訴中國網記者,這個微信公眾號就像個溫暖的大家庭,許多學員畢業了也依然通過這個平臺與老師和同學進行交流。在工作中遇到什麼疑難問題,都可以在這裡尋求幫助並得到解決。大家也會把平時與患者接觸中發生的有感觸的事寫成文章發表在這個公眾號裏。他相信以後隨著學員人數的增多,這個溫暖的大家庭會越來越壯大,雖然目前我們叫他小樹,但未來一定會發展成參天大樹。

來自新疆的魯合曼是全科的規培生,今年是他在蘇州學習的第二年。他到蘇州以後,因為民族飲食習慣的不同,中間適應過程很艱難。

關心新疆學員的飲食

“我是全科定向生,畢業以後,有援疆計劃包含全國很多省的名額,讓我自己選,就選了蘇州。剛開始覺得特別難適應,時差,氣候,飲食都不習慣。最主要體現在飲食方面,我也不會做飯,醫院就專門安排了廚師教我,還幫我聯繫在醫院附近租房子,因為醫院在老城區,來看病的蘇州本地居民較多,現在我都能聽懂不少蘇州話了,非常喜歡在這裡學習!” 魯合曼興奮的告訴記者。在這兩年的規培學習過程中,他不僅跟帶教老師們學習了很多實用的醫療知識,也讓他更有使命感。他表示三年培訓結束後,回到新疆基層醫療機構工作會給當地百姓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班主任湯老師對魯合曼的評價是聰明好學。她告訴記者學是靠他們自己,作為班主任幫助把學員生活解決好,讓他們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才能踏下心來吃透知識。

教學助理像一條紐帶串起了教學工作

記者了解到蘇州市立醫院從今年開始有了個管理模式的創新,讓教學工作的品質和效率都大大提高。因為醫生的臨床工作非常的繁重,雖然有很多的教學想法和教學理念,但是很難有時間實踐,即使配了秘書,但是秘書往往也是臨床醫生,真的很難抽出時間去做。教學助理的出現,恰當的化解了這些難題。就像把齒輪安裝到了正確的位置,讓規範培訓工作可以順暢順滑的運轉。

具體怎麼操作的呢?

“我是今年8月份開始教學助理工作的。一般是一個主任一個秘書加一個教學助理。教學助理這項工作具體來講是幫教學主任和秘書一起制定計劃,對每一天每一件小事進行科學化的管理,比如教學查房、小講座、病例討論等,隨時天在表格上做記錄,並親自督促他們落實到位。教學活動結束以後,教學助理會把課程或者會議的資料進行記錄、拍照、整理、歸檔。雖然看起來不複雜,可是真要統籌規劃好又保證品質,也是需要花費大量精力的。”醫院內一名教學助理在接受採訪時説。

外科操作技能競賽

內科茅主任認為助理像一條紐帶一樣串聯起了教學主任、秘書、學生三者之間的工作。他回憶起以前,説:“過去工作中遇到了什麼事情,不知道該向誰反映,更不知道怎麼解決。現在好了,助理把中間各個環節串起來,秘書有事找助理協調,學生有什麼問題也會找他求助,助理反應給我們並一起總結一下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最後反饋到教學主任那裏出一個最佳方案。這樣就能把整個流程捋順。”

不是在做手術 就是在教學

外科操作技能標準化帶教

帶教老師教學生給患者換藥

姚主任幾乎每天都有手術等著他,此外還有教學備課、帶學生實際操作等等,面對繁重而又瑣碎的工作,會不會因為壓力而煩躁呢?答案是否定的。在採訪中,他一再地提到做全科老師要有奉獻精神,你必須熱愛這個專業。他承認雖然每天的手術下來之後人已經處於筋疲力盡狀態下,但為了後繼有人,必須犧牲自己的時間去奉獻。“國家推進分級診療需要大量人才。對全科醫生的要求就更全面化,更接近臨床、更接近於實際。”外科姚主任向記者介紹他的教學工作。

“因為很多醫生到社區之後,社區工作很複雜的,而且不是只有一種病,有多種病甚至是跨科的病,這種情況時有發生,一名合格的全科醫生,必然要求高診斷率。所以我們每年在考試之前,要對題庫進行更新整理,提高一些更接近實際情況的題目,這樣全科醫生才能在工作中做到遊刃有餘。” 説到自己的工作姚主任一臉認真。“現在三年的規培,國家也很重視。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不僅要教他們一些臨床的知識,還要注重實際操作,不是他們來我們科一個月或者兩個月,看一看轉一轉就完事了,我們想通過各種各樣貼近實際的教學例子生動的傳授給學生。”

他堅持認為看一名全科醫生是否優質,已不再是過去的學習年頭久就能衡量的事情。如果只是一味地流於形式,卻在為老百姓問診過程中沒有任何實際經驗,那優質醫療服務只能是‘紙上談兵’。

基地高成本投入只為標準更加統一

 

教育培訓基地

記者來到蘇州市立醫院獨立的教育培訓基地,這裡有著6300平方米的臨床技能培訓中心和7000平方米的學員宿舍等生活設施,裝修的材料、色調、標配標色都跟醫院門診大門一樣,跟進入醫院門診大樓沒區別。是“國家衛計委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和“衛生部首批全科醫生規範化培訓基地”。基地門口的石碑異常醒目,凸顯人文精神,它寓意著“認真教學、托起明天的太陽。”

“這裡也是考試點,把培訓與考核結合在一起,整個蘇州市的全科醫生考試都集中在我們基地考。”蘇州市立醫院科教處丁志良處長一邊帶記者參觀,一邊詳細介紹。

培養一名將要在基層一線工作的全科醫生,平常更加注重技能訓練,為了達到住院醫師規範化培養、全科醫師規範化培養和臨床醫學技能操作訓練要求,培訓中心建有模擬門診、模擬病區、模擬院前急救。除了培訓全科醫生以外,還培訓住院醫生,所以建造了模擬ICU,模擬重症監護、模擬手術室、模擬産房、內外婦兒及護理綜合技能訓練室等等。螢幕可以換,地震、交通事故等等,對不同的場景進行不同模擬,記者看到一個高級進口的急救模擬人,竟然高達99萬元。

規培技能中心實踐操作

“這些模擬化的設施都是按照醫院的標準建造,就連最不起眼的無菌乳膠手套都和醫院使用的是一模一樣的。”談及為何要不惜血本在培訓的消耗品上,丁處長深有感觸。

他堅定的認為,既然是標準化培訓那就得規範,如果你不用無菌手套,還是以前老的包布的,學生訓練的時候覺得臨床早已經不用這種手套了,拆開沒有真實感覺,在未來工作中很難重視。所做的培訓一定要跟臨床的核心制度、臨床規範結合緊密結合,而不是簡單模倣就可以了。

除了醫用耗材上的高成本投入,考核的運作成本也很大,他告訴記者下一步打算讓考核更具權威性,將採取多站式考核+真實考試場景高度還原化的做法,甚至考慮到考生在實際考試中有監考老師在容易緊張導致發揮失常,那就安排兩個考官不在現場,在後臺通過看監控給考生打分。這其中還涉及到採用標準化病人。為什麼用標準化病人?因為臨床病人資源緊缺,但是標準化病人可以來演。但這些“病人”需要從社會上招募並進行培訓,使用、管理。可想而知成本非常高。

對於人才培養的高度重視,蘇州市全科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創建者、中國醫師協會全科醫師分會常務委員、蘇州市立醫院黨委書記黃敏的一番話讓記者感受到她的良苦用心。在她從事全科醫生培養及社區衛生服務管理的12年裏,建立了衛生部第一批全科醫生規範化培訓基地,創立了一整套全科醫師臨床培訓模式,她堅持讓醫院培養出“熟手”來更加適應基層臨床工作,而“熟手”並不僅僅是幹多了形成的流水線式工作方法,指的是讓學員成為對基層臨床工作適應性更強的高實踐性,高潛質,高品質人才。她特別提出臨床基地與基層基地由教研室統一管理、集體備課的模式避免了因教學思路的不統一讓學員無所適從甚至走彎路。“對於人才培養,我們一向是不遺餘力的,平時要求帶教老師有問必答,學員畢業後依然可以申請回來繼續學習,臨床基地是規培生永遠的家!”黃書記飽含深情表達出她對學員的愛。

蘇州市首屆全科規培學員結業典禮(2009年11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