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醫改辦主任、省衛生計生委主任沈驥

2014年以來,四川省針對大型醫院“人滿為患”、基層醫療機構“門可羅雀”的現象,從政策、能力、技術、人才、機制五方面著力,全域推進分級診療制度,著力構建基層首診、雙向轉診、上下聯動的就醫新秩序。省市大型醫院連續多年超負荷運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量持續下降的趨勢得到扭轉,醫療費用連續多年快速增長勢頭得到有效遏制、增幅降到合理範圍內,醫保基金使用更加合理、運作更加安全,更多用於支援健康精準扶貧。

強化基層能力提升。按照“填平補齊”原則,重點加強縣域內發病率排名前十位、近3年縣外轉診率排名前五位疾病病種對應科室的臨床專科建設,全省48所縣級醫院納入全國首批綜合服務能力提升項目。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全省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達標率分別達到98.89%、98.76%、93.76%。開展鄉村衛生人員一體化管理改革,盤活鄉村衛生計生人力資源,全省村醫鄉聘率達31.28%。大力推進家庭(基層)醫生簽約服務,使城鄉居民就近獲得中西醫診治、合理用藥、就醫指導和轉診預約等便捷服務,全省家庭(基層)醫生簽約率已達53%。

強化大醫院“減量增效”。制定基本醫療病種和疑難複雜病種目錄,規範和落實不同級別、類別醫院的功能定位,推動大型醫院“減量、提質、下沉”,為推進基層首診留出發展空間。在加強急診醫療資源配置基礎上,逐步關停大型醫院週末普通門診和便民門診,要求大型醫院醫師門診日均診療量下降5%,為基層醫療機構預留轉診號源不少於20%,省、市級大型綜合醫院門診診療總量零增長,市(州)大型綜合醫院住院診療量增幅不超過2%。加強對大型醫院門診總量、醫師日均診療量、預約診療量、住院疑難重症病人和三、四級手術佔比等指標的監測考核。

強化技術服務下沉。放寬醫療技術準入對醫院等級要求,把41項臨床應用成熟、安全風險可控的限制類醫療技術下放到基層。允許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村衛生室除外)配備35%-40%的非基本藥物,保障基層病人治療需求。強化民族地區對口支援、遠端會診和巡迴醫療服務,近兩年累計遠端會診22萬人次,開展巡迴醫療6604次,免費診療315.11萬人次,讓廣大農牧民群眾就近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充分利用資訊技術,打造統一的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省級服務雲平臺,探索網際網路延伸醫囑和電子處方的應用,縮短了患者與醫療資源的時空距離,極大方便了群眾就醫看病。

強化醫療聯合體建設。以5所部省級綜合醫院、3所省級中醫醫院、8所省級專科醫院作為領軍醫院構建省級“醫療作戰層”,以1—2所市級三級醫院作為領頭醫院構建11個市級“醫療作戰區”,建立起覆蓋全省的“1+11醫療作戰區”服務體系。編制《四川省基本醫療病種目錄(試行)》和《四川省疑難重症病種目錄(試行)》,印發21個專科173種常見病雙向轉診指南,明確“醫療作戰區”功能定位,逐漸改變“了散發聯合、散在轉診”等無序轉診局面。同時,積極探索以緊密型醫療聯合體為單位實施“超支自負、結余留用”的總額控制,實現“醫聯體”內利益重新分配。

強化醫保政策支撐。發揮醫保杠桿作用,實施差別化的報銷政策,省、市、縣、鄉四級醫療機構報銷比例相差50個百分點,報銷起付額度相差近1000元。實施嚴格的異地就醫備案管理制度,對未辦理登記備案手續的不予報銷。加大醫保政策向基層醫療機構傾斜力度,門診費用報銷範圍嚴格限定在縣級及以下醫療機構,參保患者向上轉診只需交納門檻費差額,向下轉診免交門檻費。將患者入院手術前21天內在手術醫院門診所做的與手術相關的檢查費用符合規定的項目,統一納入醫保基金支付範圍。

分級診療制度是建設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的關鍵,事關整個醫改成敗,必須持之以恒推動。四川省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實踐證明,構建合理分級診療制度,“核心”是基層首診,“抓手”是政策引導,“關鍵”是機制創新。落實基層首診,就必須大力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全面建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完善簽約服務收費和激勵政策,讓群眾患病後在基層就近就醫。強化政策引導,就應充分發揮醫保支付、價格等杠桿作用,加強科學合理就醫知識宣傳,讓群眾切實感受到分級診療的便利性、優越性。推進機制創新,就是要通過醫療聯合體的形式,將醫療聯合體構建成為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發展共同體,強化城市大醫院、縣級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分工協作機制,暢通不同級別、不同類別醫療機構之間有序轉診,形成“小病在基層、大病到醫院、康復回基層”的合理就醫格局。下一步,四川省將按此思路,增添工作措施,狠抓政策落實,力爭在全國率先建立起符合省情的分級診療制度,為“健康中國”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