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4月25日訊 (記者 李佳 李哲)隨著我國醫改工作的不斷深入推進,不少地方對分級診療制度建設進行了有益探索和嘗試,各省都在摸索到底哪種模式才適合在我國進行大規模快速複製、推廣。近日,記者深入調研採訪發現,宜昌以“網際網路+分級診療”服務為特色的醫改工作取得了很好的進展,建設全方位的智慧化資訊平臺,並立體化覆蓋中心衛生院、縣醫院、市醫院等,用智慧醫療的新模式走在了全國的前面。可以説宜昌從一開始就構建了一個比較完整的分級診療的運作機制和管理體制,使整個分級診療制度的實施在一個智慧的邏輯框架中進退有序。

    分級診療體系建設,一直是宜昌醫改的重點。經過積極探索推動分級診療制度改革,形成了“全程服務人性化、轉診過程智慧化、服務平臺社會化、體系建設一體化、制度創新導向化、患者利益最大化”的分級診療 “宜昌模式”。

    “國務院日前印發的《“十三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中,已經非常強調社會力量、社會資本參與到醫改中間,包括公立醫院改革,包括制度建設,包括分級診療制度等方面。”華中科技大學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院院長方鵬騫表示,需要我們的企業來參與這樣一個改革,進行投入,使得分級診療運作的更有效率。

    據悉,順應“網際網路+”趨勢,引入專業社會力量,搭建分級診療轉診協作平臺,是湖北宜昌市衛生計生委在推進國務院分級診療制度中的一大新舉措。宜昌市衛生計生委大膽改革創新,在全市774家醫療機構搭建起“系統+服務”于一體的網際網路+分級診療轉診協作平臺新模式,建立以下三大智慧便捷的資訊平臺來推進分級診療工作的進一步落實。

    首先是建立轉診協作平臺,實現上下轉診全環節高速聯通。通過引入第三方網際網路公司,在全市774家醫療衛生機構聯網應用分級診療轉診協作服務平臺,實現了預約、就診、轉診、結算的過程。有關數據顯示,2016年,通過轉診平臺轉診163587人次(其轉机門診1659人,轉檢查332人,轉住院159133人,轉康復2463人)。記者看到,在市人民醫院專門建立了轉診的服務中心,從基層醫院轉診來的病人會有專人進行接待、引導,在工作人員的指導安排下,通過綠色通道可以直接到對應科室就診,節省了患者大量的時間。

    其次是建立遠端醫療平臺,實現醫療機構零距離上下聯動。宜昌市投入350萬元建立市級醫院和縣級醫院、基層醫療機構之間的遠端資訊共用平臺。“我們遠端醫療中心最開始的起點是在建立遠端區域影像中心的基礎上進行升級,過去是膠片直接呈現,不能直接傳輸,現在這些問題都解決了。區域影像中心的建立最初是基於人民醫院建立了完善的資訊系統,為了幫扶下級醫療機構把系統延伸到基層醫院。此外還有超聲遠端醫療,它是通過一系列獨特的技術,使基層醫療機構能夠將一些“高難度”病案的資訊完整地傳遞給更加權威的醫院,再由這些權威醫院進一步分析後回傳。目前這些是免費的。”當陽市衛計局副局長熊貴斌向記者介紹。

    最後是建立健康資訊平臺,實現對重點人群提供全程智慧化服務。醫療機構慢性病管理智慧監測報卡系統和分揀系統將患者資訊實時推送到居民所在基層醫療機構。為了更好的服務慢性病高危人群,讓他們享受到全程智慧化服務,宜昌市投放了500套智慧穿戴設備,對高血壓、糖尿病患者進行實時體徵監測。

    “通過網際網路+的手段推動我們全民健康管理體系的建設,我覺得這也是醫改的一個重要方向。” 國家衛生計生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代濤強調《“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要把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這就需要我們全面加強健康管理體系的建設。代濤認為考慮到慢性疾病有患病率較高,覆蓋面較廣,病程較長,風險在可控範圍內的特性,對醫療機構相關人員進行適當培訓,這些疾病的基本診療措施和相應技術就能夠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把患者在大醫院、市中心醫院診斷的結果轉到家庭醫生團隊,轉到基層,這樣就把健康管理的事情落到了實處。

    此外,有關專家也針對宜昌在整個資訊化建設過程中,有更多商業機構參與,甚至資本參與進來運作時資訊安全是否得到有效保障表示擔憂。安徽醫科大學趙林海副教授建議要提前規範好資訊的共用和使用,並協調好政府、醫療機構、商業機構之間的利益,確立責任關係,以及最終如何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