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與國際合作年會暨新“巴山輪”會議·2016在京舉行

會議現場

2016年11月26日下午,作為中國經濟與國際合作年會暨新“巴山輪”會議·2016的主題論壇之一,"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政策與行動"國際研討會在北京成功召開。論壇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國際合作中心與清華大學海上絲綢之路發展研究中心聯合主辦,以“推動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各國共同發展與建設”為主題,旨在為中國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開展交流與務實合作提供溝通平臺。來自國家發改委、國務院參事室、科技部、國家開發銀行、清華大學等有關部門和機構的代表,以及來自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拉脫維亞、義大利、澳大利亞、南韓等國家的駐華使節和專家學者共100余人參會。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際合作中心主任、清華大學海上絲綢之路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曹文煉與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黨委原副書記韓景陽代表主辦方致辭。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際合作中心主任、清華大學海上絲綢之路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曹文煉在會議上致辭

曹文煉主任指出,推進“一帶一路”倡議,需要不斷加強支援中國國際經濟合作的政策研究。一帶一路倡議雖然由中國提出,但其倡導的共商、共建、共用理應成為更多國家致力於全人類福祉的共同努力。同時不斷加強與有關國家智庫的合作研究,促進宏觀經濟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協調,逐步完善全球治理,推動世界經濟進一步開放交流融合。他表示,中國的智庫建設在最近五六年得到長足發展,數據顯示,我國智庫已由五六年前的七百多家,發展到目前的三千多家,在數量上已超過美國。他強調,我們要著力打造務實、行動性的智庫,通過創新一帶一路智庫合作模式,建立常態化的合作機制,深化各領域智庫間的交流工作,産生更多有價值治理成果,為一帶一路提供政策建議和諮詢服務。

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黨委原副書記韓景陽在會議上致辭

韓景陽主任指出,建設“一帶一路”並不僅僅是中國一家的事情,應該廣結天下英才,積極開展與其他國家、民族和文明體的對話和交流,充分吸納多元文化的智慧和創造力。她認為,“一帶一路”不僅需要智庫的深入研究,更需要培養一大批各行各業急需的建設人才,這就需要儘快推進“一帶一路”大學聯盟的建設,要通過組建“一帶一路”大學聯盟,將沿線國家的大學資源整合在一起,建立類似于美國常青藤聯盟那樣的教師、學生和校友聯繫比較緊密的大學聯盟,為“一帶一路”不斷輸送更多高素質的緊缺人才。

在論壇的主旨演講環節,中國科技體制改革研究會理事長張景安,國務院參事、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主任王輝耀,國家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劉勇,國家發展改革委國際合作中心副主任劉建興等分別就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科技創新發展、戰略合作、金融支援以及“一帶一路”建設的國內制約因素與應對建議等作了主題發言,印尼內政部和交通部官員代表就印尼的基礎設施建設與投資對構建海上絲綢之路的作用及重要性作了主題演講。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際合作中心副主任劉建興發表主旨演講

論壇的專題研討環節,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國家發展改革委國際合作中心研究員郭建民,義大利駐華大使館前參贊饒塞佩,澳大利亞雪梨大學商學院資深研究員Dan Caprar,清華大學海上絲綢之路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正大集團副總裁曾勁松,南韓慶熙大學中國外交政策教授朱宰佑,清華大學海上絲綢之路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鄭列列,清華大學全球共同發展研究院副秘書長趙可金,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研究員劉大文、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陳甬軍等先後圍繞“一帶一路”和國際産能合作的重大機遇、合作路徑、項目推進、成功案例等主題進行發言。

通過此次會議,中外嘉賓就推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務實合作、實現共贏目標進行了充分的交流和富有成效的對話,向與會代表傳遞了重要的合作機遇和合作經驗。作為中國經濟與國際合作年會暨新“巴山輪”會議·2016的主題論壇之一,"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政策與行動"國際研討會取得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