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前夕 新莫幹山會議傳遞啥?

記者 歐陽曉紅 實習記者 李楠“關注金融支援實體經濟以外,對即將召開的第五次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建議關注焦點是研究如何深入參與和推動全球金融體系的改革與全球金融治理的改革完善。”

9月26日,在第五屆中青年改革開放論壇(新莫幹山會議.2016年)閉幕式上,中青年改革與創新論壇名譽理事長、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國家發展改革委國際合作中心主任曹文煉教授如是説。

這位曾三次參加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且作為所在單位的代表、較為深度參與會議籌備工作和有關政府研究工作的政府官員坦言,本次會議之所以選金融改革與金融創新作為主題,正是為了呼應或者配合即將召開的第五次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主題和精神。

按照曹文煉的話説,此次莫幹山會議之三天討論,著眼當前金融改革和金融創新的熱點問題,從普惠金融與創新、新供給新金融新經濟、“一帶一路”建設和國際金融發展、全球化背景下的治理與改革創新、金融市場與金融監管體制改革、全球貨幣體系改革創新等六個方面以論壇方式、暢談改革、為國家金融改革獻計獻策。

三天改革思辨“激蕩”留下來的聲音是:金融回歸實體、建議籌謀“發財部”、若干年後人民幣或貶值6%、五大金融改革和創新“謀略”、金融改革的兩大衡量指標等等。這些信號會怎樣被市場“消化”?

傳遞怎樣的“信號”?

那麼,與前四次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所面臨的問題有什麼特點?有何不足?在曹文煉看來,當下的市場上熱點很多,諸如,人民幣匯率穩定問題;關於金融監管體系的完善,還是再構造問題;關於銀行不良資産貸款的比例如何控制或者不良資産如何化解的問題;關於普惠金融的問題等等。

不過,歸結起來,曹文煉認為,下一步金融發展的重點還是應該關注第四次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的,即第一次提出來的——金融要回到支援實體經濟之本質要求。“實體經濟是金融發展的基礎,金融改革和金融創新要為實體經濟的健康發展服務。”

這其中,市場曾傳聞,金融監管機構改革方案將在第五次金融工作會議上提出。無獨有偶,瑞穗證劵亞洲公司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在新莫幹山會議上建議,成立超級央行,超級央行行長可能就統管整個金融,地位相當於副總理,另外,建議把發改委和財政部合併起來變成一個超級海外概念的財政部,即所謂“發財部”,也是一個副總理主管。

其實,“發財部”一説並不新鮮。沈建光早在2013年就提出,鋻於發改委與財政部權責嚴重失衡,中國迫切需要將兩部門合併,成立一個“超級財政部”;同時應分離出“改革委員會”,專司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

當下,“改革現行金融監管框架勢在必行。”沈建光説。他從8個方面去支撐其邏輯框架:諸如:混業經營是大勢所趨——現有金融監管體系嚴重落後於金融發展現狀;現實危機拉響警報;國際經驗顯示央行在宏觀審慎方面的地位增強,監管職能大大提高;人民幣國際化的必然要求;金融創新,特別是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加大了對現有金融監管的挑戰;部門利益之間協調困難;央行作為金融體系流動性的最後提供者,常常面臨資訊不對稱;最後是容易造成宏觀政策的疊加效應。

就此而言,沈建光解釋,一般而言,貨幣政策往往需要根據經濟週期的變化做出相機抉擇,但從過去經驗來看,由於銀行業面臨央行與銀監會兩道關卡,兩種力量相互作用下有時政策會産生疊加抑或是削弱的效果。

若動真格,可能的改革路徑是啥呢?沈建光拋出了三種方案:諸如,強調把金融監管協調機制做實;比如在國家層面成立金融穩定委員會,從更高層面協調“一行三會”;其次,將“三會”監管權統一,成立綜合監管機構;第三種是,仿傚危機後國際央行改革最新經驗,將 “三會”併入央行。即採取超級央行模式。

正如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黃劍輝院長所言,對“一行三會”進行改革,加強金融監管和價格變革。他代表新供給新金融新經濟分論壇發言。

該論壇的十幾位專家學者圍繞金融監管、金融改革、實體經濟、銀行轉型等方面進行討論,並對未來世界和國內經濟發展作出相應預測,認為2018年美國可能發生經濟危機,衰退將持續到2025年;明年歐洲可能發生危機,並可能導致歐盟解體;中國房地産去庫存還需要2-3年時間,人民幣在未來若干年有貶值6%的可能。

改革“一行三會”之外,此論壇討論建議諸如:國內政府部門要進一步改革機構、職能,合併發改委和財政部;積極化解過剩産能,把污染和氣候變化成本內化到企業成本裏;産業金融方面,中國産業存在諸多短板,未來産業發展要對這些痛點逐一解決;産業升級方面,需要從宏觀治理層面、地方層面、微觀主體三方面進行改革,共同促進産業升級等。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國際金融系主任林曙則代表全球貨幣體系改革創新分論壇發言。激烈討論之後,該論壇達成三個共識:當前國際貨幣體系在2008年經濟危機之後已經處於重塑階段;當前各國貨幣政策已經用盡“洪荒之力”,但效果有限;在未來國際貨幣體系中,人民幣一定要有一席之地。

“全球貨幣改革不可避免會碰到一個難點,即各國都有自己的利益,如何在實踐中找到一個所謂激勵相融的改革方案,是各國都要思考的問題。”此分論壇提出。

五大謀略

回到下一步的金融改革和金融創新問題上,曹文煉提出了五大謀略:

諸如,要把金融支援供給側改革作為重點。在十三五時期乃至今後相當長的時期,貨幣政策、金融監管等工作要在支援、配合中央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補”方面出實招、用實勁、見實效。

其次,要充分發揮並創新金融調節收入分配的功能。幾次國際經濟危機,其深刻根源都在於收入分配失衡。各種收入不均衡的發生也是當前我國面臨的巨大問題和挑戰。在這方面,我們可以考慮充分發揮金融的作用,創新金融工具,不斷調節收入分配。

再者,要研究如何更好發揮金融支援産業結構升級和企業創新,支援實體經濟。不同時期的産業政策有不同的特點,要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進行深入分析。

再如,金融應該在支援“一帶一路”建設和國際産能合作方面有更大的作為。要研究我們的利潤從哪來?真正成功的國際性大型企業的利潤主要都是來自海外。

而在代表 “一帶一路”建設和國際金融發展分論壇的發言上,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田利輝教授稱,“一帶一路”建設需要進一步明確措施,鼓勵並引導中國民營企業積極參與,並通過金融等手段予以保駕護航,讓企業通過市場化行為,主動在域外“開疆辟土”,促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宏圖偉業逐步落實。對“一帶一路”建設的金融支援,實際是三駕馬車的框架,國家開發銀行進行政策性服務,亞投行進行開發性投資服務,絲路基金提供商業性金融服務,三個機構定位清晰、分工明確。在這樣的金融服務框架下,需要明確實體企業如何引入。

該論壇呼籲,相關部門宜採取招標投標競標來決定哪些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而非指定,應該鼓勵民營企業積極參與。

此外,該論壇建議,相關部門宜採取招標投標競標來決定哪些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而非指定,應該鼓勵民營企業積極參與。民營企業不僅具有較強的預算約束,能夠主動防範風險,而且靈活性強,易於外商合作。如果能夠起到引導各類主體都能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才是中國政策制定和金融體制引導的成功。此外,務必要防範金融風險、加強金融創新、保持金融穩定,可以考慮與伊斯蘭金融加強合作,互惠共贏。

最後一大“謀略”是,中國要在深度參與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和金融監管體系完善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衡量我們的金融改革是否成功、金融創新是否有效,主要看兩個指標,一是中國是否能夠保持6.5%左右的GDP增速;二是能不能保持人民幣在均衡匯率基礎上的穩定,在未來五年至少成為世界次強幣種。” 曹文煉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