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青年改革與創新論壇、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國合現代資本研究院、民生銀行研究院、中國與全球化智庫共同主辦,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際合作中心作為支援和指導單位的第五屆“中青年改革開放論壇(新莫幹山會議•2016)”將於2016年9月24日-26日在浙江省德清縣莫幹山舉行。
以下是文字實錄:
潘建臣:實際上報名參加這次活動之前,我在問自己,我們是金融行業嗎?從名字上看是投資管理公司,有一次我們在成都高新區開會,開完會以後,科技學長跟我談了一個觀點,書記通知我與會的時候,我根本沒有興趣看到投資管理公司,在今天這場會結束以後,給你一個建議,把名字改成科技運營管理公司,所以我不知道是不是屬於金融業,與會與否,十來天前一直矛盾重重。
後來我想給主流社會帶來一點非主流的聲音,所以我鼓足勇氣自動報名來到這個講臺,2014年有幸,當時剛好一場發佈會以後,我寫一篇文章,被中央有關部門局部被採用了,所以對供給側改革我是非常有興趣,也有信心。
今天分享兩個觀點,第一金融業的知識結構是否應該有一個逆向的創新。我記得在實業的時候,銀行的信貸員能夠到車間,能夠盤點車庫,也能夠跑客戶,也能夠去供應商那裏,而現在據我們了解金融行業裏面的人事基本上通過徵信的方式是抵押、擔保、回購,也就是這些手段,依據樂觀是一定的數學模型,而這種狀態下,我認為是前20年的資本生意已經到了一個階段。2012年有一個分水嶺,並不是簡單經濟數字下滑這麼簡單,我認為它是一場深刻的變革,當然對實業界企業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是浙江人,簡單來説,以前發展基本手段是搞定政府,稅收優惠,土地優惠。第二是擴大産能,第三是無節制的降低成本。而未來提出來的知識跨界,産業跨界的時代,可能對新一代企業家提出的要求遠遠不是這麼簡單。
那既然是一個分水嶺也沒那麼簡單,如果金融行業繼續按照原來這種徵信的手法,我發現前面有好幾個嘉賓老師講到中小企業服務,大家都在呼籲,也在同情,每個人都在談論,但真正對中小企業金融界有多少服務呢?實際上心知肚明,有些只是蜻蜓點水,或者因政治任務而做的一些工作而已。中小企業明明知道是未來經濟的主力軍,而真的放任它嗎?我覺得不是,是知識結構的不對稱。我把現在的知識結構叫華爾街模式的知識結構,我們接地氣了嗎?對科技,對産業是否理解,是否了解,因為企業的資産是分為硬資産,當下最容易判斷的房産、土地,前二十年的資本生意是基於資産在上升通道過程中,而未來的20年,大家心裏面很明白,現在有幾個央企跟我們聯合在做,我主動要求要一些國企央企裏面的一些僵屍企業,正在進行之中,我們提出了裂變模式。中間介紹一下自己的身份,大家可以把我們這家公司理解為科技轉化和産業升級的專業戶,我們熬了七年,終於熬出來了幾個大東西。
第二個觀點是政策供給有效性,我講幾個笑話是真的,昨天在馬鞍山市政府談關於智慧財産權爭執過程中交稅問題,如果按照原來評估3個多億,政府投資公司跟我們投進去的錢是要交稅的,一直沒辦法走下去,還好昨天的政策下來了,把我們給救了。
現在我們跟海外交流的特別多,到海外一翻譯,它對你的信心大打折扣,你到底是研究院還是有限責任公司?因為我們國家有明文規定,我們跑工商説民營企業不能辦,所以這也是政策供給的有效性,還有非常多,包括跟海外專家,我們把並購叫微並購,並購的是頭腦,一些專家請回來做研究院,合資公司拿不到批文。
我們政府體系裏面,從院校畢業的學生太多了,他們根本不懂産業,也不懂企業,你如何跟他説精準有效的政策,所以人才供給的有效性和知識結構供給的有效性造成了目前我剛才提的兩個問題。
關於關聯交易的問題,現在出來一些材料都是大産業,如果把這些材料賣給各個企業家,這种經濟形態三五年以後技術保鮮期過了就同質化競爭。以前我回老家很快願意過年,現在我越來越不願意過年了,以前回老家,我一打電話召集一批人電話,現在我一問張三,張三就問李四來不來?我説李四來,那張三就不來了。為什麼?因為他們簡單抄襲,起來的很快,最後滅掉的是親情,親戚變冤家了,為了一個訂單。所以我們也不斷地做科研,我們把自己叫硬科技,剛才我講的智慧摩擦是72年前英國人提出的理論,這個老師經過了21年,噴射成型24年才有一個成果,我向下游打通它的産業鏈,希望用垂直化産業鏈,最近剛剛組織了20億基金,大家經常談論的工業4.0,我也不客氣的跑到工信部,你們真正理解工業4.0了嗎?並不是智慧化、數據化就解決了,需要精密電機、精密電感、精密傳動,甚至一把螺絲,一把車刀,這些東西沒有解決談4.0有什麼意義啊。而我們用基金在逐漸佈局,有一個土話叫一個籬笆三個樁,三個樁已經打下了。
最後的觀點是讓産業和金融之間的關係,金融成為産業的蓄水池,而産業成為金融蓄水池的堤壩,這樣才可以讓我們的金融業有一個可持續的青春的一個行業,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