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論壇三】“一帶一路”建設和國際金融發展

9月25日上午,中青年改革開放論壇(新莫幹山會議·2016年)分論壇三““一帶一路”建設和國際金融發展”在莫幹山蘆花蕩飯店會議室舉行。論壇由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田利輝主持,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梁海明擔任壇主,來自不同部門的十幾位經濟學界青年專家學者出席論壇。大家從不同視角踴躍發言、各抒己見,各種觀點交流碰撞、精彩紛呈。

論壇緊扣““一帶一路”建設和國際金融發展”主題,從國開行、亞投行和絲路基金等金融機構的發展協調、金融改革促進“一帶一路”建設、“一帶一路”與伊斯蘭金融、人民幣國際化與“一帶一路”建設、國際援助改革等5個議題展開。

“一帶一路”框架下,國開行、亞投行、絲路基金等金融機構如何分工定位、協同發展,更好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是大家首先討論的問題。九三學社江蘇省委員會副調研員高希武認為,以上三個金融機構要避免同業競爭,資金的吸儲和分放要分類,不能通過貸款利率競相壓低來吸引項目,要相互協調,利用好有限資源。田利輝認為,國開行是政策性銀行,不以利潤回報為最大;亞投行是開發性銀行,應該做一些彌補市場有效性不足的事情,進行金融手段上的扶貧育貧,擔當起投資和金融穩定的使命;絲路基金作為投資基金,要進行商業性經營,追求將資本不斷做大。三者要明確定位,合理分工,形成合理的金融制度和文化環境。

對於金融改革如何促進“一帶一路”建設,大家討論較為熱烈。當前,面對世界性金融動蕩和危機,國際和國內兩個金融市場都面臨亟須改革的狀況。上海證券交易所研究員廖慧認為,債券市場應該在助推“一帶一路”建設中有所作為,建議通過建設離岸人民幣債券市場來支援“一帶一路”建設。高希武提出,是否可以通過發行“一帶一路”債券,讓廣大民眾享受“一帶一路”建設促進共同發展的好處。

“一帶一路”沿線有眾多伊斯蘭國家。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中國未來會在更多領域與伊斯蘭國家開展合作。田利輝談到,伊斯蘭金融不同於現代金融體系,本身存在交易公平、共擔風險、不以對賭做交易、不賺取高額利息、回饋社會等特點,這和“一帶一路”建設的構想有相通之處。梁海明認為,伊斯蘭金融制度已有超過五百年的歷史,花旗、匯豐等一些世界一流銀行也都設立了伊斯蘭金融窗口。“一帶一路”建設涉及諸多在伊斯蘭國家的投融資事務,與伊斯蘭金融合作並助力“一帶一路”建設,會帶來積極的政治效應和明顯的經濟效果。未來可以考慮在我國某地設立伊斯蘭金融交易系統,利用伊斯蘭金融推動新增工業發展。

自人民銀行2009年下半年積極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以來,人民幣國際化取得快速發展。但從2015年下半年起至今,速度明顯放緩,部分指標甚至出現逆轉。這種情況下,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去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同時人民幣的進一步國際化也會助推“一帶一路”建設,不失為是一項雙贏的舉措。廖惠認為,人民幣國際化首先需要幣值穩定,這也是解決“一帶一路”建設融資問題的重要環節。梁海明提出,人民幣計價大宗商品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比較直接可行的一種方式,但同時也要充分考慮到人民幣貶值預期。廈門大學副教授韓乾認為,我國金融體系沒有完全和國際接軌,會造成外方對我們制度的不熟悉,要深化金融改革,不斷完善我們的交易制度,使之儘早與國際接軌,更好促進“一帶一路”建設。

關於國際援助問題,田利輝提出,對國際援助方案設計要引入問責機制,從提議階段就要慎重,審批階段更要規範,要把中國30多年改革開放艱苦積累起來的資金用到實處,用到該用的地方,為世界、為中國帶來實實在在的益處。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金融系主任張海洋認為,我國現在扶貧工作中的一個非常好的做法值得推廣,即銀行先行發放貸款,政府再向銀行存入貸款金額的幾分之一作為保證金,優點是在通過杠桿比調節銀行放貸數量的同時也有利於存款的保障,這種方法可以推廣到國際援助改革。

供稿人:王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