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標題
-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第一期“世界經濟季度談”
活動描述
-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於2016年8月18日 上午9:00-12:00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一層多功能廳舉辦第一期“世界經濟季度談”本期主題為“2016年上半年世界經濟形勢跟蹤——世界經濟格局是否會出現重大歷史性變化”。中國網現場直播,敬請關注!
文字內容:
- 張曉強:
各位媒體朋友、各位嘉賓,大家上午好。今天是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第一次舉辦世界經濟的季談。因為七年來舉辦經濟每月談亦是每月一次,舉辦了80多次,涉及的內容既有國內經濟發展、對外開放、經濟體制改革,也有關於世界經濟的。現在中國經濟更深入地融入全球經濟,全球經濟的發展也是錯綜複雜,所以我們經過研究,今後準備系列化地舉辦這種“世界經濟季度談”。
今天作為第一期世界經濟季度談,大家看到,陣容還是很強大。國內一些學術造詣非常深、很有影響力的專家都積極支援我們,參加我們世界經濟季度談。今天的世界經濟季度談,將圍繞全球經濟格局的變化,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是不是還能夠繼續深入發展下去?全球經濟發展金融危機以來8年了,復蘇乏力,怎麼看?這裡對於全球經濟治理這些因素,對全球經濟復蘇將發揮什麼樣的作用?圍繞這些問題,請各位專家發表意見,然後跟大家有一個互動討論。
2016-08-18 09:00:00
- 張曉強:
大家可能注意到今年7月18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更新報告》,將今年全球的經濟增長速度從4月發佈的3.2%,又一次下調了,下調到3.1%,它提出多種因素,其中包括應該“脫歐”導致的經濟不確定性和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7月19日,IMF發佈的最新報告不僅對全球經濟的增長預期調低,而且對一些主要經濟體也是分別作出了預測。比如對日本的經濟增長,從4月報告的0.5%下調到0.3%,對美國經濟的增長從4月報告的2.4%,下調到2.2%。對中國是上調了一點,從6.5%,上調到6.6%。
這幾天我也在查一些國家已經陸續發佈了的相關數據,到8月份了,上半年的數據陸續出來了。美國一季度增長比較強勁,年度同比增長1.6%,二季度就只有1.2%了。歐元區一季度增長1.7%,二季度同比只有1.6%。日本是明顯的勢頭不好,一季度增長同比增長率是1%以上,二季度前些天剛發佈,如果增長率只增長0.2%,巴西、俄羅斯上半年增長都出來了,巴西是-0.5%,俄羅斯是-0.9%。這是從重要經濟體的表現來看,上半年應該説還是很艱難。
大家都知道經濟全球化之下外貿是一個重要引擎,這些年引擎動力大大削弱。中國作為世界貨物貿易第一大國,今年1-7月份統計數據出來了,我們仍然是第一大國,而且比重還稍微有增加,但是我們進出口總值按照人民幣計價是負3%,這和過去外貿增長1.5倍到2倍,高於全球增長形成一個鮮明的反差。這裡確實反映了全球的需求低迷、保護主義抬頭等等一系列因素。
2016-08-18 09:02:12
- 張曉強:
在這樣一個大的背景之下,我們今天要請各位專家來分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幾年前就講,世界經濟進入一個新平庸,還能走多久?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現在説“L型”,這個“L型”地下這一橫走多長,才能實現一個可持續的增長?經濟全球化和去全球化,這個方面應該説現在爭論的非常激烈。美國總統大選大家可以看到,無論是特朗普,還是希拉裏都表現出一種比較強的貿易保護主義的傾向。經濟不好,不僅是主要經濟體自身經濟有關,和全球經濟治理也是密不可分的。大家知道G20杭州峰會馬上召開,圍繞著的重點問題也是包括這幾個方面,包括如何實現經濟的可持續、包容性的有力復蘇和增長?包括如何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推進結構調整?如何進一步地就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和全球經濟治理達成一些共識,採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所以,在這麼一個背景下,我想,我們來開這樣一個座談會,或者説季度談,還是很有特色的。下面,就請國經中心首席研究員、國家發改委學術委的秘書長張燕生先生先作發言。
2016-08-18 09:04:51
- 張燕生:
首先,還是非常感謝在座的全國最優秀世界經濟領域的專家,也非常感謝今天冒這麼大的雨到現場來的各位朋友,包括媒體界、學術界以及社會各界的朋友們,感謝大家,首先祝大家早上好。
我想,今天就把我們課題組關於上半年世界經濟形勢的一些初步的觀點向大家作一個彙報。
首先,第一個問題,因為畢竟世界經濟季度談是第一次,我們課題組的成立也是第一年,萬事開頭難。因此,我們首先還是要講一講,這個活動是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舉辦的一個首次活動。今後每個季度將舉辦下去,而且今後將不定期地舉辦關於世界經濟、區域經濟、國別經濟,以及貿易投資、金融産業、全球大宗商品市場等專題的研討會。我們的課題組的組成是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的研究人員、國家發改委的研究人員、商務部貿研院和中國人民大學的研究人員組成,也就是我們組成了一個跨學科、跨機構的研究課題小組來進行研究。
我們圍繞三個問題進行研究。剛才中心的執行局主任和常務副理事長張曉強先生已經講過,我們主要是圍繞這三個問題來討論。
2016-08-18 09:06:39
- 張燕生:
第一個問題,全球化趨勢是“去”還是“留”。我們知道全球化是到了一個十字路口。現在從學界來説,有些是把現在的全球化稱為第三次,有些是稱為第二次。我們説全球化1.0版是1870年到1913年,第一次全球化怎麼中斷的呢?兩次世界大戰爆發了。全球化的2.0版是二戰結束以後到1973年,這次全球化怎麼終結的呢?是兩次石油危機。佈雷頓森林體系破産和全球之戰,這一次全球化是到了一次十字路口,下一次是往前,還是會發生趨勢逆轉呢?怎看英國“脫歐”?英國“脫歐”有52%的人投的是要去歐洲經濟一體化,怎麼看美國在危機以後推的TPP?TPP是從全球化轉向區域化,以及怎麼看世界經濟發生的一系列新問題。這些問題實際上也就是説,下一步有兩股力量,一股力量要把全球化往前推,一股力量是要把全球化逆轉。哪一股勁在未來是佔主導的?
第二個我們希望探討的問題,也是剛才曉強主任講到的,經濟危機過去8年了,為什麼全球經濟復蘇如此乏力?那麼影響全球經濟復蘇的原因是全球週期性的原因,還是結構性的原因,還是其他的原因?如果週期性的原因,最好的策略就是等待,等待經濟從谷底走向復蘇、走向繁榮。可是全世界已經等待了8年了,剛才曉強主任講的一系列數據,我們都感覺到8年,全球GDP的增長今年按照IMF的數據是3.1%,比2002年到2008年的4.5%,1/3的外需消失了,我們還要等多久?如果是全球結構性的原因,我們知道結構性的原因是不會隨著週期性因素變化而變化的,誰等,誰就是走向死亡。全球等,全球經濟就會一步一步走向經濟的硬著陸。是不是還有一些其他比週期性結構性更加複雜的原因呢?這些原因是什麼呢?
2016-08-18 09:08:06
- 張燕生:
第三個問題,我們今天要探討的就是全球經濟格局究竟會發生哪些重大的歷史性的變化。這個歷史性的變化,我這兒總結了三種觀點:
一是在2009年就開始的,2009年當時有一種觀點説全球經濟復蘇可能需要10年,也就是説,2009年的時候,當時預測需要10年,現在是2016年,我們有可能期待在2018年全球是不是會走向復蘇。
二是當前全球經濟格局的變化,有可能是兩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持續65年的全球治理改革變化的影響,是一個長週期的。也就是説,二戰結束以後所建立起來的全球治理體系已經不能適應當代全球化的新形勢,也就是我們經過了65年的開放,我們生活在一個相互依存的地球村,可是我們要問自己的問題,就是誰在治理這個地球村?誰在提供公共産品?誰在推動全球的宏觀政策協調?是在為這個全球提供開放、公正、有序的新的規則的制定。從這個角度來説,我們突然發現這個長週期的變化,大家要共同探討一套新的全球治理的框架。
三是當前全球格局的變化,有可能是500年格局的變化。這個變化是從工業革命,甚至前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社會幾百年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格局的一次更大程度的變化。最近對哈佛大學的年輕精英們進行調研,誰支援資本主義?最後哈佛大學的精英們投票只有18%。這個資訊反映什麼呢?也就是説,是不是哈佛大學這些精英分子們,他們不願意華爾街主導的現在的資本主義。《21世紀資本論》講,説21世紀全球貧富懸殊,有可能這個差距會大於19世紀,馬克思寫《資本論》的那個時代。
這樣一來,這三種觀點究竟是中週期,還是長週期的,還是超長週期的?這個因素影響著我們世界經濟,影響著全球經濟的格局。今天非常的高興,我們請來的這些嘉賓,希望他們有分歧,也希望他們有不同的獨立思考的見解。這樣的話,能夠推動我們對這些問題的認識、理解和深化。我想這是我要講的第一個問題。
2016-08-18 09:10:32
- 張燕生:
第二個問題要回答為什麼8年了危機還沒有過去?剛才曉強主任已經講了,2016年是危機後全球經濟形勢比較嚴峻、全球不確定性風險較多的一年。而且我們可以看到IMF今年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提出,全球經濟面臨著廣泛停滯的風險,我們把美國、歐洲、日本今年上半年的經濟數據列到這兒,我們看一下復蘇最好的是美國。剛才曉強主任講到了,二季度增長率只有1.2%,而6月份美國的失業率是從5月份的4.7%上升到6月份的4.9%。為什麼美日歐發達國家復蘇最好的是美國?它會在今年上半年的形勢,無論是它的GDP的增長,還是它的失業率形勢的逆轉,是會把經濟學家這些預測的情況所産生了一個更加複雜的情況,為什麼?
從全球復蘇的情況看,可以看到俄羅斯是負增長,巴西是負增長。剛才曉強主任講到,今年的7月19日IMF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兩次調高對中國增長的預測,從6.3%調到6.5%,從6.5%調到6.6%。我們可以看到對中國經濟增長在當前的比較複雜而且復蘇乏力的全球經濟,可以看到中國的經濟還是表現比較好的。從油價可以看到,2014年6月,是115美元一桶,最高是2007年的8月,是147美元一桶。但是可以看到,到了2016年的1月份下降到28美元一桶,跌幅高達76%。2016年的1月28美元一桶的油價是什麼概念?如果我們拉一個長週期的油價數據可以看到,1990年到2002年全球油價是在一桶22美元到28美元,這麼一個長期低迷和比較穩定的價格區間波動。從2003年開始,由於美國的泡沫,最後拉起了油價井噴式的上升。到了2016年1月,全球油價在成本如此大幅度上升的情況下,再一次跌到了28美元一桶。可以看到,大宗商品價格如此大幅度的變化,內含著我們經濟系統性、區域性、制度性和不確定性的一些風險。從美元對主要貨幣價值指數,我們也可以看到,到今年的7月份美元累計貶值了4.6%,而且對當前的世界經濟性的匯率政策成為了人們的隱憂。
2016-08-18 09:13:43
- 張燕生:
從全球債務率的上升情況可以看到,根據IMF的數據,去年全球債務率是高於2014年,而今年的上半年全球的債務率在發達國家仍然是保持著高位,在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總的債務率是呈現出一個明顯上升的趨勢。因此,我們發現全球經濟恢復如此乏力,全球缺少有效需求,全球潛在增長乏力,全球的風險明顯大於機遇。在這種情況下,也就是在我們的片子上講了三個事實。一是1990年IT泡沫和金融泡沫,對全球經濟深層次的傷害遠大於現在的預期。二是2011年以來全球化紅利峰值和全球恐怖主義的猖獗,意味著全球化進入到一個新的轉折,文明的衝突、地緣政治的衝突和經濟內部的結構性的矛盾交織在一起。三是危機以來全球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結構性政策缺少協調,以鄰為壑,各自為戰。各種負的全球外溢效應給其他國家帶來更大的風險。
第三個問題就是全球化。全球化現在是站在了一個十字路口,關於全球化我們有幾個基本觀點。一是全球化是有三個作用力驅動:開放驅動、市場化驅動、創新驅動。對全球化的影響,我們從來把它看作是“雙刃劍”。一個方面是重大戰略機遇,因為在世界歷史上,凡是全球化都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黃金期。因此,搭上全球化的這一班快車,往往會獲得快速的發展。另外一個方面,從世界歷史因素來看,全球化從來都是貨幣危機、銀行危機、金融危機、經濟危機高發期。三是全球化的積極推動者不一定是全球化紅利最大的受益者。第一次全球化是英國推動,而第一次全球化恰恰是英國由盛而衰,美國、德國由弱而強,為什麼?是因為當時發生“第二次工業革命”或者叫“第二次産業革命”,而英國忙於構建日不落大英國,無暇顧及新科技和産業革命,這次全球化是美國推動的,美國也同樣認為它推動了這一輪的全球開放,沒有贏得所期待的全球化紅利的最大化。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説,也就是説我們可以看到,全球化正在出現新一輪的變局。我們把現代的全球化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1990到2001年,可以看到全球每人平均GDP的年均增速是2.7%。第二個階段是從2002年到2008年,全球每人平均GDP增速是8.8%。第三個階段是從2009年到2015年,全球每人平均GDP增速下降到1.1%。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這一輪全球化是經歷過全球開放紅利普遍享有,轉變到全球非理性繁榮,然後轉變到現在確確實實講,就是全球化紅利明顯大幅度下降的新時期。
2016-08-18 09:15:55
- 張燕生:
在這種情況下,剛才曉強主任講了,國際貿易作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今年按照WTO貿易全球貿易增長是2.8%,低於IMF預測的全球經濟增長。未來五年全球貿易增長依然很不樂觀,這種情況從世界歷史的數據看,凡是全球化時期,貿易就是全球增長的重要引擎,凡是去全球化時期,貿易作為全球增長的引擎熄火了。去年中國外貿目標值是6%,實際是-7%,出口是-1.8%,但是比起全球出口是-13%、進口是-12%,中國的外貿這麼差的答卷,仍然是全球的優等生。從這個角度來説,我們會涉及到怎麼辦?當全球貿易低迷,當美國企業回歸美國、歐洲企業回歸歐洲、日本企業回歸日本。當美國對海外投資徵稅、當新科技革命帶來的影響是分散化,這個時候對中國的外貿發展、戰略的轉變是必須要推動的。
從全球資本流動的格局,我們也可以看到新變化。去年全球投資的增速是38%,是過去的幾年最高的。預計今年有可能會下降到10%到15%。去年全球直接投資增長了38%,但是全球投資規模仍然低於危機前的2007年。而且我們也可以看到,全球投資增長了38%,投入美國的增長是3840億美金,增長了4倍,流入發達國家是9360億美元,增長了90%。而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説,流出了7350億美金。因此,去年全球投資變化大規模的資本從新興市場流向發達國家,造成很多的國家貨幣貶值,很多的國家美元債務上升和經濟捲入結構性風險。這種變化是不是意味著全球經濟進入到新一輪全球經濟調整的新階段。
新科技革命,我們也會發現現在我們講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和1990年的IT革命,很可能對世界經濟格局,對中國經濟在其中的角色,産生巨大的影響和變化。我們可以看到,當機器人可以替代農民工的時候,農民工在全球的要素組合中間就變得(不那麼重要)。當現在全球缺少需求,因此通過“網際網路+”,通過工業物聯網滿足全球碎片化需求、個性化的需求、本地化的需求,就成為全球資本變局的主要的方面。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説,我們可以看到從新科技革命的影響,“走出去”在全球投資來構建我們新的全球價值鏈,就變成一個新時期的重要的變化。全球新科技革命帶來科技進步的同時,也産生了兩極分化,而且現在新科技革命現在受到一個批評,主要效益體現在需求端、消費端而不是供給端,勞動生産率在危機以來無論是美國,還是發達國家都是持續下降的,也包括現在老齡化社會給世界帶來的挑戰。
2016-08-18 09:18:56
- 張燕生:
另一方面,我們共同度過了2003年到2008年全球的非理性繁榮,我們也形成了全球嚴重的産能過剩。右邊這張表告訴我們,美國的産能利用率比中國低,歐盟的産能利用率比中國低,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産能過剩總體比中國要嚴重。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在美國,它第一大煤炭企業倒閉了,第二大煤炭企業倒閉了,第三大煤炭企業倒閉了,它的最近取得煤炭企業阿爾發在2010年的時候並購了賓斯達(音),2011年的時候並購了美國的梅西,花了70億美金。最近取得梅岩(音)公司,現在倒閉了。在全球産能過剩的情況下,我們現在是以鄰為壑,挑起貿易戰、期貨幣,還是同舟共濟?因此這對國際社會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四是世界格局是否發生重大變化。全球主要經濟體的經濟位次變化。世界從近現代以來,實際上是發生了重要的變化的。在這個重要的變化的時候,我們會發現人類社會現代化進程出現了方向的迷失。包括中國的精英、廣大的民眾和工商界出現的觀點的分歧,也包括現在的世界經濟格局和世界經濟秩序的重塑所産生的巨大的分歧。人類社會在現代有兩種的前途,一個是光明的前途,一個是黑暗的前途,就是説怎麼能夠構建出合作、和平、發展的國際環境?另外一個方面,現在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對全球經濟格局所出現的問題,我們沒有辦法達到最優解,我們要尋求有限目標,我們要尋求滿意解,而且我們不可能用激進的方法推動全球格局的變化,我們只能採取漸進的方法、有限的目標來解決我們共同面臨的問題。
中國離負責任的全球大國還有多遠?在這個地方,有三種能力是我們下一步要努力取得的。一是全球市場的領導力或者主導力。二是全球規則的領導力和主導力。三是全球經貿調整責任的擔當者和領導力。從這三個方面看,應當講,我們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甚至可能會比兩個一百年所需要的時間還長。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在全球進入到風險可能大於機遇的情況下,也就是説對中國來説,一個方面,首先做好中國自己的問題;第二個,也就是説要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積極地承擔起全球公共産品的供給,積極地推動深度融入世界的兩個輪子:一個是“一帶一路”,一個是全球自貿區戰略。但是它是有限目標、有限能力,來一步步漸進地來推動我們世界經濟走向強勁、平衡、可持續和包容性增長,這是我們所期待的方向。謝謝大家。
2016-08-18 09:21:14
- 張燕生:
下面我們請第二位嘉賓,中國社科研究院經濟所所長、外經貿最資深領軍人裴長洪教授發表他的觀點和演講。有請!
2016-08-18 09:24:31
- 裴長洪:
感謝燕生的邀請。咱們這個會議,我只有15分鐘,如果我要是做成PPT講,恐怕15分鐘不夠了,所以我簡明扼要講講我的觀點。世界經濟和世界格局降速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回到經濟全球化是去,還是留,到底怎麼看?我個人給它下了一個判斷,叫做經濟全球化總的趨勢沒有變,但是有一個減速轉型的新階段。這是我的一個基本的觀點。為什麼減速?原因很簡單,因為整個經濟活動在減速,全球化能不減速嗎?為什麼減速?最主要的原因有兩個:
第一個原因,是上一輪世界經濟貿易的快速發展,從內在原因來説,是由科技革命推動的製造業領域的産業分工的深化、細化,也就是以垂直專業化分工為特徵的分工擴大,已經接近尾聲了。生産力最重要的生命力是科技革命,科技革命産生的分工體系是擴大交換、推動國際投資、推動經濟增長的源泉。這樣一輪的科技革命推動的國際分工的深化、細化,已經接近尾聲,自然整個經濟貿易活動就減速了。
第二個最大的原因,就是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在上一輪的全球化過程當中,中國960萬平方公里13億人口,進入了這樣一個全球化的進程,參與了這樣一輪的國際分工體系的擴大,交換的擴大和投資的規模的擴大,成為經濟全球化最大的加速器,這個因素開始弱化,像勞動力土地這些優勢因素也都已經弱化,所以自然就減速了。為什麼説進入了一個轉型的新階段?
我給列了幾個理由:首先,生産力最活躍的因素並沒有消極,仍然在發揮著作用。首先是以網際網路技術為核心的新的技術突破,已經在各個領域呈現了生命力,而且已經或者正在並將不斷繼續開拓網路經濟的新空間。網路經濟成為一個新的空間,請大家注意這樣一個新的事實。以網際網路核心技術、傳輸技術、工程技術以及網路的硬體基礎設施,核心軟體、晶片、作業系統,這些技術體系已經形成,而且在生産生活中已經逐漸的加大它的影響,像大數據的收集、生産和跨境流動,都對各國的經濟政治發生重要影響。這樣一種生産因素已經出現,而且正在蓄積它的能量。
2016-08-18 09:25:00
- 裴長洪:
從分工來看,國際分工體系也正在形成。首先,美國仍然是站在這個分工體系的制高點,它幾乎壟斷了網際網路核心技術的所有的領域,包括大數據,它已經形成了新型的跨國公司,比如像思科、微軟、高通、英特爾、谷歌,像這樣一些新型的跨國公司,以新的技術為核心的跨國公司已經形成,這種新的分工體系的特徵,推動了原來全球價值鏈、供應鏈的強化。大家設想一下,原來的全球價值鏈、供應鏈是需要依靠生産貿易活動、實體貿易活動,這個不假,但是如果沒有別的服務勞動、服務産品,這種價值鏈、供應鏈很難形成,很難連接起來。但是網際網路技術正是使這種服務勞動、服務産品可達性、可貿易性大大增強。所以,全球的價值鏈、供應鏈這樣一種佈局,就有了一種新的內容,覆蓋能力也大大的擴大。而且網際網路也讓知識型的服務勞動能夠跨境的流動,比如像軟體編程、工程設計、醫療檢查、會計、法律、諮詢工作都能在一瞬間跨境流動,而且這種服務勞動的價值量大大提高,它的價值量已經超過了物理性能的産品的價值量。這樣一種全球價值鏈、供應鏈的內涵已經發生變化了。
第三個原因,中國作為上一輪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力量,作為一個被拉進新的經濟地理版圖,是被拉進的。現在這一輪是我們中國在拉別人進來,最典型的就是“一帶一路”這樣一個偉大的創舉。所以“一帶一路”展現的宏偉願景是未來開放型世界經濟的新潮流。當然這需要問我們,原來我們被人家拉進來的時候,人家是站在國際分工的制高點,把我們拉進來。現在我們能不能站在那個高點去把人家給拉進來,這對我們是一個考驗。但是我們正在做這個事情。
2016-08-18 09:28:09
- 裴長洪:
第四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原來經濟全球化的微觀組織結構正在發生變化,原來的經濟全球化的微觀組織結構是跨國公司,尤其是製造業的跨國公司,是最主要的微觀組織載體。現在已經發生變化,它一方面有了新型的跨國公司,以新技術為代表的跨國公司,就是剛才我舉的那些例子,是依靠網際網路技術為特徵的新型跨國公司,它在它所進行的國際分工的佈局,是和製造業和其他服務業不一樣的。然而更重要的是這樣一種新型的微觀組織載體有了一種新的面貌,就是跨境電子商務,在跨境電子商務當中形成的網際網路平臺企業,比如像中國的阿里巴巴,像這樣的平臺服務企業在國際上包括在國外的資本市場上市,已經有了一部分,這種微觀組織載體和原來傳統意義的跨國公司已經不一樣。原來的跨國公司無論交易額有多大,它的收益主要是由跨國公司來所得,現在服務平臺企業不是,比如阿里巴巴的營業額是由它和在這個平臺上交易的數以萬計的中小企業和個人共同完成的。所以它就展現了一種新的微觀組織載體的發展方向,這個方向要和更多的企業和個人共用這种經濟收益。原來的經濟全球化缺乏普惠性、共用性的重大原因,就是它的收益完全是由少數國家和跨國公司得到。這一輪新的全球未來的趨勢,未來轉型的趨勢是需要走向普惠貿易和共用經濟。美國在去年做了一個跨境電商的産業規劃,美國這種國家很少做産業規劃,但是去年做了一個。它認為到2025年國際貿易70%將是跨境電商,可以想像,在未來十年,國際貿易的樣式、交易方式將發生重大改變,原有的跨國公司組織載體也將隨之發生變化,這個變化已經在發生。
第五個因素,國際金融危機之後,當然世界經濟多極化已經在形成,原來的以全球資源配置,主要以美元為工具,美元是全球資源配置的工具,雖然全球經濟的一半以上或者增量的70%是由發展中國家創造的,但是全球資源的配置的貨幣工具主要是美元。原來歐元的出現,實際上是對這樣一種狀態的挑戰,當然它的發展是很艱難曲折的,現在我們講的人民幣國際化,我們所講的人民幣國際化它的實質的含義,它的真正的內涵就是人民幣作為一種發展中主權國家的貨幣,是不是也可以參與全球資源的配置,能不能作為全球資源配置的補充工具?我們事實上是在回答和做這件事情,這件事情不僅很有意義,而且已經有了一定的進展。這就是原來的全球化的樣式發生了變化。
2016-08-18 09:31:30
- 裴長洪:
美國看準了未來國際貿易規則,實際上是以服務勞動、服務産品的自由化為聚焦點,儘管它的理唸有排他性,它提出的這個問題是和新的趨勢是相適應的。所以我們應當重視它,我們現在搞的自由貿易試驗區,事實上也是在試驗我們能不能適應它。所以,我覺得經濟全球化,我個人認為是仍然在發展,但是改變了形式和內涵。
伴隨著貿易和投資的減速,國際政治和經濟生活中仍然會出現類似于英國“脫歐”之類的倒退的趨勢和現象,其實在過去這種現象從來沒有停止過。我們回顧一下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時候,美國照樣發生過遊行,而且是美國工人階級在遊行,説反對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那是十幾年前的事情。從來沒有缺少過或者中斷過這一類的現象,這並不奇怪。當然上一階段經濟全球化是有重大的缺陷的,它的重大缺陷主要的矛盾就是缺乏普惠性、共用性,因為它的利益分配是不均衡的,因此它會出現這樣一些問題。
我相信,只要我們深入的研究經濟全球化新趨勢,它的新的特徵、新的規律,我們依然處於仍然大有作為的戰略機遇期,仍然適應經濟全球化新趨勢的發展,能夠站在世界潮流的前面,能夠在新的趨勢當中,經濟全球化當中的新的趨勢當中,再一次成為重要的受益者。
以上是我的觀點,謝謝大家。
2016-08-18 09:34:54
- 張燕生:
非常感謝裴長洪所長剛才作的精彩演講。我們剛才可以非常清晰地了解到裴長洪所長的基本觀點,就是全球化總體的趨勢沒有變,但是全球化進入到減速和轉型的新階段。我很欣賞裴長洪所長最後説的結論性觀點,也就是説,這一輪全球化的上半場,他認為重大的缺陷就是缺少普惠,就是説青年人、婦女、小微企業、發展中國家,缺少公平參與全球化的機會,缺少公平共用全球化紅利的機會。我覺得講的非常好,上半場的全球化就是因為缺少普惠,缺少共用,缺少包容,一句話,缺少發展主題。
從這個角度來説,我覺得下一輪的全球化怎麼解決這個問題,能實現很多的外國朋友對中國的“一帶一路”的評價,説“一帶一路”太好了,它是一個構建以平等為基礎的國際經濟新秩序,什麼叫平等?就是讓窮人、窮國、窮地區有機會參與和共用全球化。大家知道,撒哈拉以南的沙漠和非洲,國際貿易的量有多少?一兩千萬美金。也就是説,他們完全是被遺忘的角落。講的非常好,他剛才講要研究全球化,也就堅信全球化仍然是我國發展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的戰略機遇期。
下面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部長趙晉平先生。下面有請趙部長發言。
2016-08-18 09:36:10
- 趙晉平:
非常高興能出席今天這個國際經濟形勢專題分析會。剛才三位都作了非常好的發言,不論是短期對全球經濟形勢的把握,還是對一些長期問題的掌握,對我個人來説可以説是受益匪淺。
本來剛才裴所長準備了一個PPT,不用了,我準備了兩個PPT,因為還不能夠確定別的專家能講什麼問題,以及今天時間安排是什麼情況,所以準備了兩個,由於時間關係我就不通過PPT的形式彙報自己的觀點。
扣住今天的主題,我想講四個問題。第一,一個基本的判斷,全球經濟面臨掉入長期停滯陷阱的風險。這個風險在加大。第二,英國“脫歐”是影響全球經濟走勢和格局演變的一個新變素。第三,今後的全球經濟格局仍然將加快演變,但其中對中國而言存在著機遇。第四,關於全球化的認識。我認為全球化沒有結束,只是方式在發生改變。這四個觀點,首先向大家作個彙報。
第一,為什麼我們説全球經濟調入長期停滯陷阱的風險在加大?正像剛才張主任以及其他幾位發言中都提到的,IMF在7月19日報告中再次下調,3.1%是什麼情況呢?是國際金融危機之後一個最低的增長水準。從2015年來説是3.1%是最低的,現在還存在繼續下行的可能性。回想一下在2013年當時美國的財長薩姆斯曾經作出過一個推斷。他説在國際金融危機之後全球經濟很可能調入一個長期停止的陷阱,當時講這個話的時候可能沒有引起太多的關注,但今天這個時候,我們再回想一下,我們可以看到的一個基本的狀況是,這個風險確實是在上升的。不僅是IMF的預測,包括世界銀行的預測,在最初的預測2016年是全球增長2.9%,但是在6月20日預測是調整為2.4%,也是明顯下調的。6月初我曾經去參加OECD的全球年度大會,OECD發表了最新經濟展望的預測,是3.0%,也是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最低的。另外剛才大家講到的全球化對經濟的影響,確實如此,全球的貿易,當然剛才燕生講到了一個數據,2016年預測是2.8%,這是一個數量的增長。但是從貿易額的增長的情況來看,在2015年下降了13.2%,2016年一季度根據WTO的快報統計是下降了7.4%,下降幅度之大也是歷史上少有的。
2016-08-18 09:38:47
- 趙晉平:
另外,關於跨境直接投資。按照聯合國貿發會的預測在去年一個高增長以後今年有可能會下降10%到5%,至少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是不樂觀的。另外,去年38%,我們不要為此而樂觀,為什麼?主要是發達國家之間的跨境直接投資快速增長,發達國家之間只有0.8%,而且有時候跨境投資特別是並購投資的增長並不意味著經濟要回升,為什麼這麼講?經濟困難的時候企業之間的相容重組會加快,就意味著並購投資會上升,不足以作為支撐經濟可能回升的一個信號。所以我想,至少我們要看到調入長期停止陷阱的風險是上升的。
2016-08-18 09:41:05
- 趙晉平:
第二個觀點。關於英國“脫歐”的影響。在6月23日公投之後引起大家非常多的關注。我是四個判斷,第一,英國“脫歐”首先自身要付出巨大的經濟增長遲滯和失業增加的代價。為什麼這麼説?事實上我們都很容易理解,作為英國在GDP佔到整個歐盟的1/4,在全球佔到3.8%,是長期享受了歐盟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紅利,一旦英國“脫歐”之後,首先從英國本身來講將面臨一個分裂的風險,比如説精英階層和民眾之間的分裂、地區之間的分裂等等因素,會帶來長期的政治、經濟的動亂。另外,由於在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紅利情況下,在不做出努力的情況下會消失,無法直接進入歐盟一體化的市場,這對他的貿易投資和經濟增長將産生巨大的影響。根據IMF的預測,包括OECD的預測,在今後幾年中,英國可能有兩種情景,一種是完全退出歐盟不加入任何的區域貿易協定,就是按照WTO的框架和其他國家發生貿易和投資關係,在這種情景下對他的經濟影響是最大的,到2018年的時候,經濟增長速度或者是經濟的總量將會比它留在歐盟內部的總量少增長5.6%,當然隨著時間的延長、推移,這個比例會有所縮小,但是從2018、2019年這是他受到經濟增長遲滯影響最大的年份,而從失業率來看,目前的失業率是4%,根據IMF的預測在“脫歐”之後,特別是我們説的那個情景,就是不和其他的國家簽署自貿協定的背景下及失業率會上升一個百分點,到2018年的時候會上升1.4個百分點,在這之後會相應的有所放緩。這是他要所付出的代價。從這一點上來説,影響應該相對來説我們只是看因果,對歐盟來講,就是歐盟的區域經濟一體化將遭受重創。作為一個經濟體應該是全球的第一大經濟體,美國是第一大國家,但歐盟是第一大經濟體,按照2014年的GDP來衡量,2015年歐盟是佔到13.7%,應該是超過美國,美國是23.7%。歐盟經濟本身經歷了一個長期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使得歐盟在全球化的時代,能夠保持一個穩定增長的非常重要的條件,但是在國際金融危機之後陷入歐債危機,這是由於一些歐盟本身設計上所存在的一些問題,頂層設計的問題所帶來的,畢竟一體化的紅利是它長期享受的。
2016-08-18 09:42:02
- 趙晉平:
目前來看,佔整個歐盟1/4的經濟體將要離去,這對單一市場將是一個巨大的衝擊,整個一體化的進程將遭受重創,更重要的是這種影響甚至可能發生多米諾骨牌效應。我們做過一個分析,如果把歐盟其中的一些國家,把它的主權債務佔GDP的比例和國內對歐盟本身持質疑態度的選民的比重放在一起,可以看到是一個成正相關的關係。其中最大的是希臘,希臘的債務比例是最高的,希臘的民眾中有70%左右是對歐盟持懷疑態度,英國也是其中之一,另外還有法國,法國也是超過了40%。也包括西班牙,對歐盟持質疑態度的普通民眾的比例超過40%,意味著在未來很有可能産生一個多米諾骨牌效應。我們還做了一個分析,如果把這些歐盟的國家近十幾年來,就是在國會投票中反對歐盟一體化的這個政黨所獲得的投票的比例來看,儘管是波動的,但是最近幾年已經上升到接近20%,有一個強大政治勢力的支援。包括在義大利,將要對他的憲法進行公投,這種公投最後的結果也可能是成為導致義大利做出新的選擇的一個導火索。我想這是對歐盟經濟一體化的重創的種種表現。
第三個影響,就是全球經濟增長的新的變數。從美國經濟來説,美國經濟根據目前的分析,受到英國“脫歐”的影響,大概是在0.1到0.2個百分點左右,作為歐盟本身,經濟下滑的速度應該是1.02個百分點,金磚國家根據目前的預測應該是在0.6個百分點左右。從這些預測你可以看出,它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是存在的,比如從美國來看,美國對英國的出口占到整個出口的4%,但對歐盟的出口占到20%,另外一個指標能夠説明英美之間的經濟聯繫,它對英國企業的投資佔它整個對外投資存量的20%,而對歐盟佔到整個的50%,當然也包括對英國的這一部分。意味著英國也好,還是歐盟本身在經濟發展方面所遭受的衝擊,還是在一定程度上會波及到美國。我想,這是美國經濟在未來來看所面臨的一個新的變數。作為歐盟來説,它所受到的影響是比其他經濟體大得多,這些因素的本身對全球經濟的增長確實會成為一個新的不確定性,同時是造成經濟增長速度進一步回落的非常重要的原因。這是我講的關於英國“脫歐”的第三個判斷。
2016-08-18 09:45:29
- 趙晉平:
第四個判斷,是對中國經濟而言。我們認為是短期帶來一點損害,但是從長期來看是一個機遇。事實上,比如説英國對中國的投資來説,包括中國對英國的貿易本身部分,大概只到3%的份額,受到直接影響的可能性會相對比較小,但是中國對英國的投資確實是達到一定規模的。這些投資或者説這些企業可能會受到英國“脫”的影響,在享受英國單一市場方面會受到一些影響,這些影響從短期來看恐怕相對來説還是比較有限的。但另外一個方面主要是就金融而言,金融領域一會兒遠征會作一些更精闢的分析,我就不展開了。
英國是中國人民幣海外離岸市場的重要中心,而且英國本身作為一個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之一,金融業的發展在全球都是具有比較強的國際競爭力的。但由於一體化含量的改變,服務業失去了向單一市場覆蓋的條件,在一定意義上來説,也可能會對他的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受到影響,這就對人民幣國際化特別是海外離岸市場,已經形成的這樣一個重要的激勵受到影響。從長期來看,由於英國“脫歐”本身,對英鎊的地位、對歐元的地位都會造成比較大的衝擊。對於人民幣提高我們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作用和影響力,可以説是一個重要的機遇。主要是就英國“脫歐”可能對全球經濟形勢所帶來的一些影響。
最後一個觀點,實際上從全球格局和全球化的演變來看,首先全球經濟格局的演變可以看到,近全球化以來,新興經濟體的比重在全球的地位是上升的,作為發達國家相對下降,這是全球經濟格局演變的一個重要特徵。在全球經濟按照它的規模和地位來排列的話,歐盟是第一。但一旦英國“脫歐”之後歐盟佔全球的GDP佔2014年的GDP值來衡量的話將會成為第二,低於美國。而和中國的13.3%是非常接近的,這對於全球格局演變來説將會産生非常重要的影響。如果説中國在這個過程中實際上意味著我們相對的地位和影響力是進一步上升的,你通過你自身的發展,在一定意義上為你自身創造更多發展機遇的條件,也是在逐步的成熟。我想,這是從加快全球經濟格局演變的角度來看,對中國來説尤其是從長期來看,機遇是遠遠大於我們可能受到的一些損害。從全球經濟格局的角度來看,在英國“脫歐”之後儘管歐盟本身的份額會有所下降,但全球經濟格局加快演變的趨勢不會發生改變。這是第三個觀點。
2016-08-18 09:48:42
- 趙晉平:
最後一個觀點,關於全球化,我非常同意剛才裴所長的判斷和他的結論。我認為,全球化實際並沒有結束,儘管我們看到它短期由於貿易和跨境投資增長放緩或者出現負增長,有些人認為全球化已經結束了,也有些人認為從美國大選所表現出的一些信號來看,未來的當權者可能是反全球化的。但當我們仔細閱讀一下民主黨和共和黨的政策報告,我們可以看到他們正在淡化公眾對於他們反全球化的這種觀念的看法。比如説在民主黨最新發佈的政策文件當中實際上還是強調了一個公正、廣泛的自由貿易對推動美國甚至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性。作為共和黨本身,除了特朗普經常在發表一些匪夷所思的言論之外,共和黨恰恰是推動美國走向貿易和投資自由化的一個最重要的力量,在黨內本身持這樣觀點的人佔的比重相對來講還是比較高的。我不認為如果是二人其中之一比如希拉裏,她是不是會真正地去推動所謂的反全球化,退出TPP,讓TPP夭折,我認為這種可能性相對是比較有限的。
為什麼説全球化我們認為它只是在形勢和內容上發生一些變化呢?這個觀點主要是從一些跨區域的矩形的區域經濟一體化框架來認識的。像TPP也好,TTIP也好,在一定意義上可能會成為新時期全球化的一個主要的方式,也就是説過去的全球化也可能是在WTO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主導下的一個全球化,但未來的全球化的主要推動力量則來自這些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框架。而且這些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安排,恰恰是在發達國家主導下推進的。而且事實上,無論他在全球經濟中所佔的影響也好,還是在推進過程中它的經貿規則的重構也好,未來都會成為全球範圍內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普遍規則。我想從這一點來看,未來全球化的主要特點恰恰是以一些跨區域的高水準的一些區域經濟一體化為主要方式的一種全球化的進程。
在這種背景下,對於中國而言,我們面臨巨大的挑戰。因為我們不僅僅目前來看不具備加入TPP的條件,TTIP當然會受到英國“脫歐”一定的影響,會在一定意義上減緩對中國區域經濟合作戰略的不利影響。但事實上並不會完全使美國和歐盟之間的區域經濟一體化高度自由化的一種貿易安排完全結束。
2016-08-18 09:52:43
- 趙晉平:
另外,中國沒有加入有關全球服務貿易協定的談判。這個服務貿易協定最早是在WTO框架下一個志同道合者形成個一個談判,因為他認為在WTO所有成員參加的背景下,在服務貿易的自由化是很難得到推進的,現在越來越強調所謂的志同道合者,我們一起談判服務貿易的高度自由化,來制定新的規則。已經參與這個談判的成員國佔全球服務貿易的比重70%,而從目前來看這個規則制定過程中,目前還沒有確定這個談判之間達成這個協議之後是不是吸收其他WTO成員參加,還沒有形成一個定論,就是從這個角度來看,如果你不加入這個談判過程的話,在今後有關服務貿易自由化的過程中,我們將不得不被動的受到服務貿易一些新的規則的影響。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面臨的挑戰是長期的,尤其是TPP和TTIP,對我們全球化當中的利益影響是不容低估的。作為中國本身只有提升你的對外開放水準,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來建立一套應對這樣長期挑戰的一種體制機制,這是我們從目前來看需要實現重大突破的一些方面。
今年上半年圍繞我們在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方面的一些重大課題,開展了一些課題研究和政策評估工作,包括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創新效果的評估,包括中美BIT的影響分析和研究,也包括在目前情況下我們如何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的一些政策措施和落實情況的評估,通過這個過程,我們也深深地感受到我們在短期政策方面確實加大政策落實的力度。另外,雖然表面上來看我們出口的下降是受到國際市場需求下降的影響,但是從實質上來看恰恰是全球經濟深度調整和中國發展方式轉變相互疊加影響的一個結果。要培育新的增長動力的最重要的一點就在於一定要培育國際競爭的新的優勢,去構建一個高水準的對外開放的新格局。我想從這一點上來説我們還是要立足與長遠去謀劃未來應對全球化的重要的戰略和政策。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觀點,也感謝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為我提供這樣一個機會,感謝剛才幾位專家的精彩發言,謝謝。
2016-08-18 09:55:34
- 張燕生:
非常感謝趙晉平部長剛才做的精彩演講,他剛才給我們亮了四個觀點的劍。第一,現在我們知道有兩種對世界經濟的判斷,一是説全球經濟存在著廣大停滯的風險,這種風險在上升,這是IMF的觀點。還有一點是他剛才講的美國前財長的觀點,他説全球經濟存在著長期停滯的風險,一個講的是廣泛的停滯,一個是長期的停滯,趙部長是持長期停滯的觀點,看來是要打持久戰,風險在上升。第二,他講英國“脫歐”的新變數。第三,他講了新格局的變化,他認為中國有著新機遇。第四,關於全球化他也是持“沒有結束”,但是他認為這種巨型的跨區域的、高標準的區域化,可能成為新一輪全球化的新形勢。我的問題是,再巨型也是排他的、高標準的,新興市場發展中國家達不到高標準就享受不到開放了?你會發現這種新形勢會面臨一個新的問題,包括他剛才講的3T,中國如何應對,非常重要,看起來風險在上升,看起來矛盾在增加,但是對中國恰恰是調整。就是這種適應性調整的新機遇。非常感謝他。
下面有請曹遠征,他是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是35年改革的親歷者,對中國的改革和對中國的金融和中國人民幣的國際化都有非常前沿的成果,我們非常期待他今天對我們這種世界經濟格局是不是發生了重大的歷史性的變化,我們期待他會給我們提出非常富有挑戰性的觀點。下面有請!
2016-08-18 09:58:41
- 曹遠征:
非常感謝。非常高興來到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來討論。做金融的對風險問題看的比較重一點,有一個挑戰性的問題,對全球化怎麼看?我的看法跟裴長洪和趙晉平的略有不同,我認為全球化正在面臨巨大的挑戰,不敢説500年未有之變局,至少説65年未有之變局。我想討論兩個問題或者是三個問題:第一,全球化和去全球化的表現是什麼?第二,這個表現背後的實質是什麼?第三,在這方面的應對應該怎麼樣?
這一輪的全球化是冷戰結束之後,最重要是兩個特點。由於冷戰結束,全球的體制一致性採取市場經濟的體制,於是交易成本大大降低。我們看到一種現象,經濟增長是快的,國際貿易增長速度快於經濟增長速度2倍以上。與此同時,國際金融的發展速度快於國際貿易的增長速度,過去我們在描述經濟全球化通常説是國際金融一體化。第二,由於冷戰結束,全球的市場開放,於是生産力出現了全球配置,這個時候不是垂直分工也不是水準分工,而是在全球的生産力配置,變成了大家所説的一個生産鏈條橫臥在世界各國之間,出現了價值鏈、出現了供應鏈。其實中國的經濟增長跟此高度相關,我們説兩頭在外的開放戰略,不是説市場在外、原料在外、加工在內。這增加了國際貿易的可貿易性。在這種情況下全球經濟快速增長,這是90年代以後的故事,於是形成新的格局,是三個板塊連成的。
2016-08-18 10:00:08
- 曹遠征:
第一,是由歐美這些發達國家,他們的工業競爭力是不行的,這個時候他們是發展服務業,服務業覆蓋全球。第二,是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新興經濟體,以製造業為龍頭,把廉價的特別是廉價勞動力納入全球化的過程,形成了廉價製造,産品傾銷全世界,中國成為了世界工廠,積累了巨大的外匯儲備。第三,由於對外的出口,歐美國家的大量進口導致的亞洲地區的工業發展,引至亞洲地區對資源和能源的需求,於是帶動了資源輸出國國家一個經濟的增長。有一種現象,資源價格飆升,對資源的投資都在增長。這些國家向亞洲國家出口,也獲得鉅額外匯儲備,會發現在國際收支中間出現很大的問題,歐美國家基本上都是在經常項下逆差,發展中國家都是在經常項下順差,就是全球不平衡問題。這些發展中國家的順差又放在美國,投到美國金融市場,於是支援美國居民的負債,從而全球經濟這麼維持下去了,形成高速增長。什麼是金融危機?就是這個“迴圈段”,於是全球就出現了現在遇到的困難。
過去我們認為這個困難可能是經常項下的順差過大或者是逆差過大、經常項下的不平衡的影響導致的問題,但是80年代以後大家會發現,經常項下的順逆差的狀況是重大變化,中國在2007年的時候,經常項下順差曾經佔到GDP的將近10%,現在不到2%,按照2008年當時要求經常項下順差佔GDP4%的話,中國早就完成了。美國的貿易項下逆差也在縮小的,但全球經濟並沒有為此得到好轉,我們得到的結果是,全球的貿易已經連續5年的增速低於GDP的增速。貿易增速支援經濟和貿易的、金融的,皮之不存,毛就附不上去了,於是金融動蕩就成為一個很重要的事實了,全球都處於金融動蕩之中。過去討論問題時説經常項下的順差造成的不平衡,現在看到的是資本項下的順逆差帶來的更大的不平衡,就是剛才諸位討論的國際資本流動的問題。而且這個流動趨勢基本是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流動。大家説英國“脫歐”是加劇了這種流動,於是出現了美元單向升值和其他貨幣的貶值,出現了更大的風險。在這種情況下,貿易的增速趕不上經濟的增速,保護主義就抬頭。WTO談判從去年已經在某種情況下壽終正寢了,因為多哈回合關不到府,取而代之的在有TPP、TTIP等這種區域性的東西。我們還觀察到在國際金融動蕩不斷的持續,各國都在討論是不是要關閉資本賬戶,國際收支中間資本項下是不是要進行管制。這些跟過去的一些事實不太一樣,似乎全球化正在去的過程中。
2016-08-18 10:02:16
- 曹遠征:
第二個問題,我們注意它的最重要的實質是經濟增長或者説全球經濟面臨著新的技術革命,或者正處在新技術革命的前沿。觀察一下全要素生産率,危機以後,全要素生産都在下降,無論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儘管人們講“網際網路+”各種各樣的技術,但似乎並沒有有效提升全要素生産力,如果從這個角度觀察一下,我們認為過去全球化是由體制和機制的變動主流工業技術擴散到發展中國家,大家在同樣一個技術水準上,由於發展中國家生産成本更低,更容易接受的技術,讓産品很快形成全球製造的中心。但是並沒有類似像內燃機、蒸汽機這樣的革命出現,它並不是更高的技術革命,只是主流工業技術的擴散,一下出現的情況,全球産能過剩。那麼只是比誰的成本更低一些,但是並沒有增加整個需求。
於是我們在問一個問題,我們需要新的技術革命,新的技術革命在什麼地方?我想,如果我們回顧一下過去的技術革命,過去最重要的特點是速度,蒸汽機是什麼?蒸汽機是火車取代馬車,內燃機是什麼?是飛機取代地面交通。但是,你看一下以後的技術革命很少在速度上有一個突破,這就是我們金融界非常看好的“外太空技術”,現在所謂“火箭回收技術”,這是全球投資者看好的技術,因為它是“逃離地球”的技術。包括美國現在發明的“膠囊列車”,時速達到1000公里。這裡暗含的一個期待,就是我們需要在技術進步,要在速度上得到突破。我們看看所有的工業革命,我們覺得最終要是工業技術上的重大突破是技術的,動力在工業上的變革,帶來社會生産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變動,可能處在這樣一個時期,至少我們現在還沒有看到成為主流的工業技術。
我想,網際網路資訊的傳輸速度問題並沒有解決物理的移動速度的問題。如果我們説工業化更重要的是物體的移動速度。另外,正是由於這樣一種情況下,當技術不能進步,産能又是在急劇增長,按照凱恩斯辦法就是擴大有效需求,怎麼擴大有效需求?用新的投資、新的對象來創造需求,結果就是在金融上高負債。全球無一例外,都進入了高負債的狀態,鉅額的財政赤字、鉅額的負債,構成了一個不爭的事實。
2016-08-18 10:05:18
- 曹遠征:
自從二戰結束,日本達到佔GDP250%,美國超過了100%,德國是80%多,如果從這個角度衡量一下,似乎中國政府好像是最好的。如果按照當年的歐盟的標準的話,就是一國債務不能超過GDP的60%,大概只有中國政府能滿足。高負債就變成了一個很大的問題,什麼叫金融危機?金融危機是快速的去杠桿,高負債就是高杠桿,全球在這麼一個高杠桿的情況下,全球都在擔心這個會不會出現新的問題。美國想再刺激一把,發現弄上去可能有問題,所以又不敢油門加的太大,踩一腳油門趕快收回來,現在又遇到困難的。
負債不推上去,新的技術革命又沒有,全球的需求一定是處於萎縮之中的。今年4、5月份,我們在歐央行討論全球經濟問題,我們是做銀行的,不懂負利率是什麼,怎麼操作。負利率意味著到銀行存款我要倒收利息,你要到銀行貸款,我要貼你。即使這樣,需求政策做到這個份兒上了,全球經濟增速並沒有提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其實全球都需要結構性改革,凱恩斯政策幾乎走到頭了,這時候,全球化真遇到重大的挑戰,我們説不僅僅是一個結構問題,不僅僅是一個週期問題,更重要是人類在考慮未來走向重大的挑戰,為什麼説可能是500年未有之變局,或者説至少有65未有之變局。整個經濟政策框架開始發生重大的變化。這大概就是為什麼全球在學術思潮中間,美國為什麼提出1對99的問題。
2016-08-18 10:07:07
- 曹遠征:
在這種情況下,全球正在出現一個我們叫碎片化的過程,我想用碎片化的概念不是我説的,你們看看中俄兩國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上個月普京總統到中國來簽的三個協議,看看世界經濟變化的碎片化,全球經濟不穩定性。這種碎片化形成什麼呢?剛才趙晉平講了英國“脫歐”,我們認為他説的很好,很對。但是我們看的風險,英國“脫歐”是可以預期的,可以控制的。我們覺得更大的風險是土耳其的政變,土耳其的政變是失敗,這意味著整個再一個最世俗的伊斯蘭國家開始了伊斯蘭文化,開始了穆斯林化。這是對歐洲最大的威脅,這是對世界最大的威脅。
全球300年最大的問題就是勞動收入趕不上資本的收入,從這個角度觀察,像桑德斯出現背後的原因,這可能是一個全球化變化的一個重大的挑戰。另外,地緣政治風險上升背後的思想根源,我們説這可能正是我們的幾十年甚至是500年未有之變的背景。所以,我們對世界的理解和看法在發生變化。
2016-08-18 10:09:09
- 曹遠征:
討論中國。我特別同意裴長洪教授講的“一帶一路”,包括趙晉平講的“一帶一路”,這是新理念,“一帶一路”最核心就是包容性,然後講命運共同體,而這跟過去的全球化規則不一樣,過去講商業競爭,競爭者獲勝,現在叫共建、共用、共贏,這是一個包容性。如果有全球化的下半場,下半場就是這個。但是,如果這個理念要構築新的全球化,我們也知道挑戰巨大,它是對整個世界理解的一個重新構造。這對世界治理體系、治理理念、治理規則是一個重大的挑戰。這個挑戰顯然如果你不能戰勝的話,就建立新的全球化,而我們看到舊的全球化是碎片的。我們認為全球現在處在春秋戰國時代,最大的風險,很可能是一種風險,如果美國不再當世界警察,重新享受光榮獨立的話,這個世界會是什麼樣。特朗普、希拉裏、桑德斯他們代表這種理念,美國歷史上是有這個的。中國可能要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尤其是在周邊國家,應該奠定一個基本框架,我們認為中國東盟“10+1”,中國上海合作組織,這些周邊性的區域性的安排,包括中日韓自貿區的安排,可能是最重要的制度性框架,如果我們還不能對全球發揮重要作用,至少我們要把周邊的事再發揮著重要作用。我想,這是中國走到今天不可回避的問題。
以上就是我的發言。謝謝。
2016-08-18 10:11:39
- 張燕生:
非常感謝剛才遠征對三個觀點的亮劍。他的第一個觀點,就是講去全球化的現象。去全球化現象的一個核心觀點,就是在冷戰結束以後,全球化的貿易一體化、金融一體化、生産一體化的全球的迴圈系統,他認為中斷了。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説,他認為現在是過去的貿易管制,進入到了資本管制,也就是説,它是開放管制,這個地方就是管制在升級,從初級階段進入到更高層次。
第二個重要的觀點,就是講實質。實質就是我們會發現新科技革命沒有帶來實質性的、供給側的技術進步,這個時候採取凱恩斯主義政策,現在已經走到了盡頭。因此,我覺得他對這個問題也是地區了一個非常深刻的觀點。
第三,全球化的未來出路怎麼辦。他剛才也強調了,剛才我們的裴長洪所長和趙晉平部長談到全球化怎麼走向包容。這個問題,他的看法就是進入到一個春秋戰國時期,全球化走向包容是對現有全球治理體系的徹底的一個翻盤。現在我們講的最佳實踐將都是發達國家的最佳實踐,今後發展主題的最佳實踐是什麼?一定要在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下一步在全球治理體系中發揮重要的作用才能解決。從這個角度來説,他剛才講的可能全球格局的變化,至少是65年全球治理與改革的長週期的變化,甚至可能是500年這一輪現代化的反思和重塑。我覺得這些觀點對我們來説,還真有挑戰性,上次他跟我討論的時候,他把話講的更加的極端,最後我只能回復一句話,“無語”,從這個角度來説我們也非常感謝他。
2016-08-18 10:13:00
- 張燕生:
下面有請張永軍博士,永軍博士也是長期從事國家資訊工作,後調到了國經中心。永軍是一個物理學家,現在搞經濟學家,他在很多問題的貢獻我們學界和媒體界是不太了解的。比如危機以後,全球再平衡,美國希望中國“買單”,因為美國有一個觀點,説這場危機的根源是全球失衡,全球失衡的責任中國人要承擔一半。後來我問法國人,中國怎麼承擔責任呢?美國説,未來十年人民幣要升值,美元要貶值,中國東西要越來越貴,美國的東西越來越便宜,美國有兩個議員就有一個説法,説中國的人民幣高估最少是27.5%,美國有一個斯密森法案,這27.5%的升值,你要是不升,我就對你開徵進口附加稅。永軍後來帶領他的團隊就做了一個非常數量性而且有國際水準的研究,而且跟彼得森國際研究所面對面的交鋒,就告訴美國人是27.5%,無論從模型、分析等等是站不住腳的。
下面聽聽他對我們世界經濟現在的這一輪發展的看法。有請。
2016-08-18 10:15:25
- 張永軍:
剛才張老師把我誇的我有點受寵若驚。根據今天會議的安排,也是張老師佈置的任務,談談對現在世界經濟的看法。剛才幾位老師和專家已經講了,現在世界經濟確實面臨長期停滯的風險。現在這個話題尤其在西方經濟學界討論比較熱烈的一個話題,在2013年下半年勞森薩姆斯提出這麼一個話題以後,實際上有很多經濟學家都在參與到這個討論之中。比如有名的經史學家、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艾肯格林,還有像“歐洲之聲”曾經專門組織了一批專家,圍繞著這個問題曾經發了一個電子書,不是一個正式出版,請了很多知名專家討論這個問題。為什麼世界經濟這麼長時間了,有7年多的時間,為什麼增長非常乏力,而且用了很多數據來證明。比如前不久,美國的學者曾經做了這樣一個描述,他把二戰之後的美國的歷次經濟衰退都從發生經濟衰退前的那個季度,比如這次經濟的危機,從2008年的第一季度開始衰退,一直到今年2016年一季度,這樣大概就是10年的時間。這一次衰退之後的恢復,它的速度是最慢的。比如2016年一季度,經過了經濟調整的數據用可比加來算。現在2016年數據大概相當於2007年的四季度。這一次確實,是恢復比較慢的一次。
另外,從就業來看。看下來,剛才我們張燕生老師講到了,像美國失業率比較低,最低的像5月份的時候,我曾經到過40.7%,後來數據又有一些波動,又上來一點。但是實際上像這次在美國大選過程中,特朗普特講的,美國現在就業現在並沒有像失業率反映那麼好。如果失業率在5%都不到,這樣在美國歷史上是一個非常好的狀態,接近自然因素考慮進去。有一些人長期找不到工作,這些人很自願的不出去找工作了,脫離勞動力的隊伍。屬於這個因素考慮在內,比如在5月份的時候,當時4.7齣來,我曾經簡單的估計了一下,如果按照大概06年、07年那個時候,以美國勞動力參與率來估計,現在美國的失業率大概在9.6%左右,接近10%的水準,絕不像他們現在直接統計出來4.7%的水準。從就業來看這次危機機構恢復過程也很慢,不光是美國,實際上要看現在情況更差的,歐洲、日本情況比美國更差。
2016-08-18 10:17:57
- 張永軍:
另外,世界經濟放緩情況下,也有主要的新經濟體,比如像比較糟的巴西、俄羅斯還在負增長,我們中國當然經濟也出現了減速,但是我們的情況和他們有一些差別。現在世界經濟處於一個增長比較低的水準,而且這種低的水準有可能面臨著長期持續下去的風險,所以這樣一個話題,就成為一個比較熱絡的話題。
為什麼世界經濟增長慢,首先是勞動力,勞動力的供給方面確實出現了問題,一個是我們講到在發達國家勞動力參與率是下降的,而且這些技術工人長期不就業,即便找到了就業機會,他的技能實際上也是削弱的。對整體勞動力的效率是不明顯的。
另外,老齡化情況在發達國家出現了很多,一個老年人身體狀況不行的話,就退出了勞動者隊伍,這對整個全球勞動力供應來説,這種增長的情況和實際比過去是放慢的。
第二,資本的增長也在放慢。資本的增長我們看,剛才講發達國家,因為是老齡化,其實儲蓄率尤其是居民的儲蓄處於一個比較低的水準。大家如果有記憶的話,這次金融危機剛爆發的時候,那個時候國內國外曾經爭論過,危機之後,美國的儲蓄率會不會明顯上升,因為要去杠桿,需要去提高儲蓄率。但是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危機之後,美國的居民或者家庭的儲蓄率,有一點點反彈,但是反彈並不明顯。儲蓄率還是比較低的水準,投資本的能力還是受到一些影響,當然可能有的人會説,我不投資,我得消費,也照樣會形成需要嗎?但是你要注意,消費和投資,如果同樣的東西拿來消費和拿來投資,産生的效果其實是不一樣的,如果你拿來進行投資的話,不光是帶來需求,而且對未來你的生産能力會形成改善,因此這個結構上不太一樣的。
我們要看發展中國家,這個經濟要加速增長,經濟要起飛,儲蓄率要達到一定水準,然後它才能進行大規模的投資,比如在基礎設施等等方面進行投資,另外他們還需要引進一定的技術。剛才幾位老師都講到,由於金融危機之後,全球化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我們看到目前為止,跨境的直接投資目前還沒有恢復到2007年的水準。這種情況下很多發展中國家,原來可以通過吸引外資促進它的增長,而且吸引的外資還可以帶動國內很大量的投資,但是由於跨境投資的削弱,實際上對於凈增長帶動作用更虛弱了。
2016-08-18 10:21:23
- 張永軍:
第三,從效率方面來看。效率提高是經濟增長一個非常重要的源泉。但是從危機之後看,我們現在科技創新要説研發的投入不少,但是突破性的進展,實際上應該説還是幾乎是沒有的,不像過去像曹老師講到的,過去像蒸汽機和後來電子資訊産業革命性的變化,它們都沒有。因此,現在是在把過去的所獲得的一些科技方面的研發成果,可能再做一些滲透,向社會各領域擴散,有一種影響,但是和過去幾次大的技術革命相比,效果可能沒有過去那麼大。
另外,由於全球化步伐相對來説是減慢了,減慢了之後,在全球範圍內這個技術擴散效應也是減慢的。比如過去中國,這麼多年改革開放的時候,通過我們引進外資,當然不止一種方式。就是説,不管怎麼樣,是通過向發達國家去學習,我們能夠獲得技術,這個過程中是一個技術進步非常重要的一個過程,如果跨境投資減慢了以後,對於全球技術革命擴散效應是減弱的。
曹遠征剛才講到蒸汽機革命、內燃機革命,這兩年有一個非常有名的經濟學家,羅伯特戈登(音)。他講,我們現在都在注意網際網路産業革命的影響,對於很多國家來説,尤其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説,像南亞一些國家,動也有一些小的國家,他們連電都沒有,那談什麼網際網路。因此,從對人的生活水準的影響來説,電力系統、內燃機交通運輸系統,還有住房的給排水系統等等這些,它對人的生活水準的影響要超過網際網路系統的影響,因為那是更根本的。而且確實對很多國家來説,那是更需要的。比如像我們亞投行在巴基斯坦投電力項目,那些國家電力缺口非常之大,很多地方經常都是斷電的情況,所以這些方面投資反而對他們來説非常重要。由於現在跨境投資整體步伐放緩以後,對於技術擴散的效應帶來不利影響,因此是一個負面的影響。
2016-08-18 10:25:49
- 張永軍:
效率提高以後,需要資本市場更有效的配置資本。從危機之後的情況來看,全球的資本市場,我覺得可能處於一種更紊亂的狀態,過去相對來説,大體比較相對穩定程度更高一點。但危機之後,匯率的變化浮動非常大,各個國家之間的利率協調也不高,美國比如加息,那面搞負利率政策等等這樣一些情況之後。整個來講,在全球範圍內,我覺得資本配置的效率也在下降,這樣一種情況,也是不離于全球經濟增長加快的。
最後是分工,分工這種態勢是有所削弱的。比如剛才幾位專家講到,危機之後全球的貿易增長是明顯的放緩,有的年份甚至是下降的,現在是慢于GDP增長,過去是快於GDP的增長。這裡面貿易的變化,背後隱含的就是全球範圍的分工在弱化。比如過去美國可能某些方面環節的生産,當然現在不是説沒有,但是就是説增長勢頭放緩,甚至減少了。這些東西他原來可能外包給發展中國家生産,現在搞製造業回流,吸引原來在其他國家分佈的一些跨國公司,他的企業回流到美國,美國實際上是一個勞動力成本比較高的國家。使得全球勞動力分工,整個分工所可能帶來的提高勞動力生産率的效應,也受到了抑制和削弱,這也是不利於全球的經濟增長保持一種比較好的狀態。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現在看整個全球的經濟增長比過去來看,經濟增長放緩而且産能的利用率比危機前都明顯的下降,在這種情況下,顯然全球的生産效率水準有的國家當然沒有下降,但是總體來説,可能這個水準要麼是增長明顯的放緩了,要麼是整個絕對水準出現了下降。因此,對於全球經濟的生産有一個不太有利的效果。
可能從這些方面,我們能夠去找到一些全球經濟增長比較乏力的原因,這種情況下我們怎麼辦?尤其從中國的角度來説,我們應該怎麼辦?一方面,我們現在提出很多的政策,實際上不僅有利於中國保持持續穩定的增長,而且對於全球經濟增長來説,我想,我們也因此作出貢獻。一個是比如我們去堅持鼓勵做創新,在一些全球比較先進的技術研發上,我們現在投入的力量比較大,而且我們也取得了這些成果。像剛才講到的量子衛星,不僅僅是這個,還有其他一些方面的成果,我們取得了一些成果。這是非常好的一些成果。另外,我們倡導搞“一帶一路”,搞國際産能合作,把我們中國有一定的比較優勢的産業還有技術轉移和擴散。比如中亞、東歐、南亞、東南亞等等區域擴散,比如幫他們修基礎設施,另外建一些工業項目等等,我覺得這些東西實際上是有利於加快全球範圍內的技術擴散的進程,是有利於全球的經濟增長的加快。
2016-08-18 10:29:29
- 張永軍:
第三,我們提出“一帶一路”,包括我們還倡議建立亞投行,包括金磚國家銀行等等。成立了這樣一些金融機構之後,在全球範圍內有助於更好的去配置一些長期資本,這樣的話,也有利於提高全球範圍內資本配置的效率,對於全球經濟增長也能夠起到比較積極的作用。
我大概有這樣一些看法,有不正確的地方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2016-08-18 10:34:21
- 張燕生:
剛才永軍給我們作的精彩的演講,因為永軍是一個技術派,剛才他給我們分析了當前全球過去十年,全球增長只有4%左右,這次復蘇他給出證據,比歷史上任何時期復蘇都更加的緩慢。他給了發達國家美國失業率,剛才我們講5月份是4.7%,6月份上升到4.9%。剛才永軍把自願失業和勞動力參與率考慮進去,給出的美國真實失業率可能高達9%或者10%。永軍也給出為什麼世界經濟增長復蘇如此緩慢?他給出了五個方面分析的論據,同時也給出了中國怎麼辦。中國怎麼辦呢?一個就是中國創新,給世界注入新動力。一個就是中國擴大內需,擴大消費,擴大內需帶動全球對中國的出口,因此帶動全球的復蘇。還有就是“一帶一路”和國際産能合作,也包括剛才講的最有效益的是電力,現在中國在中巴經濟走廊和很多地方積極的發展電力,2017到2023年、2026年,基本上中巴地區發電能力翻番,而且中間有相當一部分是風能和新能源。所以,這幾個方面我覺得永軍的分析對我們是非常有啟發的。
最後一位是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戰略研究部副部長任海平博士演講。應當講他是一個跨界人才,他曾經在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做過世界經濟的研究,在很多重要的崗位也作過一些全球的戰略性的研究,現在在我們國經中心擔任戰略研究部副部長,下面有請海平給我們作演講。
2016-08-18 10:35:50
- 任海平:
剛才幾位老師從不同的視角對世界經濟作了清晰的描繪,我聽了以後,很有啟發,很有心得,給大家分享一下。
今天的題目是世界經濟格局是否會出現重大歷史性變化,我感到聽了幾位老師的發言,覺得這個題目出的非常重要、非常前瞻性。前幾天我在網上查了查,我原來以為這樣的題目大家議論很多,但是發現並不多,大家沒有意識到,還是別的什麼原因。今天聽了幾位老師的發言,我更加的有一個看法,世界經濟格局我感到已經正在發生重大的歷史性變化。這個變化既是短期的、中期的,也是長期的,既有短期的調整、改變,也更有長期的,這個長期長到什麼程度,可能就是説剛才説的500年以來的巨大變化。
前一段習近平主席在一些講話中,他沒有説500年,但是也透露出這樣一個意思,全球經濟格局發生深刻性的變化。我就在想這裡面隱含什麼意思,歷史性500年的變化。我們回溯歷史,500年就是西元1500年左右,那個時候開始從葡萄牙、西班牙,從西方國家新航路的開闢,從此開闢了500年,以西方世界主導世界經濟規則、主導世界經濟格局的一個歷史時期。進入20世紀開始,這個時期現在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這個時期可能開始走向尾聲了。
2016-08-18 10:38:32
- 任海平:
雖然説現在世界上大家都面臨很多的困難,從積極的樂觀角度看,在這些事實面前,西方世界在世界上的經濟格局中的比重和影響能力,毫無疑問,在相對的下降。東方中國新興經濟體在世界格局中的分量和影響力在不斷的上升,趨勢是比任何實力,一個重大的500年曆史交換時期。也就是説,西方主導世界經濟規則、主導世界經濟格局的歷史,應該説已經開始走向結束的階段了。當然,大家會問下一步階段會是什麼樣,未來500年,這種可能性,可能有東方的復興,有像500年之前,從1000年開始那是宋朝,宋朝是當時最富裕的國家,元朝是東方的,是軍事力量最強的,一直東方在主導、影響、支配著世界。未來500年會不會是東方,這是一種可能。當然還有一種可能,我們更覺得有可能的或者是更希望的是世界各國共同的管理、治理、推進我們的全球的發展。所以,我説在這個歷史機遇上,在東方中國是最有影響力,可以説綜合實力增長最快的時期,也是500年來中國人自由自信的時期。回溯500年先,新中國建立之前我們是清朝、明朝,我想從來沒有像今天中國人這樣的世界上有份量,有地位、有影響力和有這樣的自信。所以,習主席在講話當中説過,我們中華民族越來越接近偉大復興的光輝的時刻,我想這是事實,儘管我們現在遇到很多困難。如果我們放在歷史的長河中看,現在一些困難都是小事,都是微不足道的事情,我今天也很慶倖,在歷史轉捩點從事這樣的研究和推進工作。
面向未來的變化,我們應該做一些什麼東西呢?我們中國能在未來的歷史時期,我們能夠有什麼樣的準備,充當未來人類社會推動的動力或者火車頭。我想可能還是要靠創新。現在我們所説的改革也罷、開放也罷,都是創新,下一步更要強調創新式的改革和開放。回溯歷史,每一次巨變都是以創新為一個轉捩點。新航路的開闢,是把世界連起來一片,在之前世界是孤獨的、分割的,當然也有“絲綢之路”,但畢竟是有世界經濟格局局限的,是有限的,只有新航路開闢才能更加緊密的聯繫在一起。
2016-08-18 10:40:44
- 任海平:
今天的網際網路,就像當年的新航線開闢一樣,它使大家聯繫地更加緊密和密切。但是它還形成不了推動我們社會形態發生巨變、發生質變的一個東西。這會是什麼呢?它應該起到的作用,就像當年的蒸汽機和電的發明一樣,但是現在是什麼?大家好像也説不出來,有些人説是生命科技,還有説叫航太科技,甚至包括海洋科技。現在還看不出來,下一步在未來幾十年,可能在某一天在某一個地方,甚至在中國出現。它一旦出現的話,就像今天的網際網路在結合著未來一些所謂我們實體經濟中一些重大的突破性的發明結合起來,就會推動我們這個社會巨大的變革,這個變革的中心可能就會在東方出現。
近幾十年我們改革開放取得這麼大成就,已經使西方思想發生很大的變化,他們不管是情願還是不情願,越來越認可東方的復興和崛起,無論從正面的,還是從負面的言行來看,他們都在認可這個事實。我們看到美國在搞戰略東移、亞太再平衡,為什麼?他的目標是在東方。我們絲綢之路提出以後,越來越西方國家也在面向我們,不斷的看到世界各地的來訪,都對中國産生極大的信心。同時也看到他們對我們一種尊重度越來越大。昨天俄羅斯來了人,也是經濟參贊,也和我們探討中國怎麼到俄羅斯發展。前一段時間像英國、孟加拉,都來。我們不能説敬仰東方,起碼是大家看到東方在崛起,這是一個事實。所以,我覺得世界經濟格局變化已經開始了。我們能做什麼?現在我們中央很多政策也都是在推進這個東西,我們進行創新、改革,創新既要有微觀的産品的創新、管理的創新,還要更多的要有宏觀的創新,要有制度的創新,要有技術的創新。這兩個最為重要,尤其技術和制度創新。
因為西方國家儘管更多是在吃老本,他們制度的創新已經接近天花板了,以前説的歷史終結,我理解的角度它確實終結了,因為他們制度創新已經沒有什麼空間了,他們技術創新也沒有什麼動力了,而我們的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空間是巨大的,我們的市場也是巨大的。所以,世界經濟格局正在出現重大變化,這個既是短期的,是中期的,也是長期的,更是500年以來長期的。而在這個轉折期,中國站到了一個非常好的起點,具備非常好的發展的條件和環境,我們要充分運用好目前的機遇、環境、條件,我們的制度和技術創新上不斷取得一些突破,我想未來500年中國在世界經濟格局中我們的影響力和對人類的貢獻會前所未有的巨大。
我就説一些學習體會。謝謝大家。
2016-08-18 10:44:57
- 張燕生:
感謝海平。剛才他從上一輪現代化進程應該是走向終結,後來我一邊聽,一邊在想,上一輪現代化進程標誌是什麼呢?能不能講,我們現在的物質主義、我們現在的金融主導,以及我們現在高碳的富人獨享的現代化的路,是不是應該告一段落了。新一輪的現代化是不是應該開始了,新一輪也講到了中國的貢獻,就是包括新一輪的講到創新、改革、開放、治理。也就是説,怎麼構建新一輪全球的現代化進程的一些新的元素,剛才海平講的都是非常、非常的深刻,包括創新,宏觀上的創新,像制度上的、文化上的、技術上的、理論上的創新。
下面我們還有35分鐘的時間,現場進行互動一下。遠征最後的時候了一個問題很有意思,他講基本觀點是認為上一輪的全球化也是走向終結了,他提出的問題是什麼?他説,如果上一輪的推動者不再擔負過去擔負的全球公共産品的供給責任。比如不再推動全球的開放,在這方面扮演主角的話,不再推動全球的包容發展,不再推動全球的安全保障,不再承擔全球的綠色的和創新,誰來高舉全球化大旗,誰願意承擔全球的開放的責任、安全的責任、包容的責任。而中國還在爬坡階段,剛才我們講了中國要擔當這種全球公共産品責任,有可能比兩個一百年還長的時間。因此,是不是可以東西方融合、可不可以南北方共用可不可以推動全球新一輪的全球的各方位的融合呢?這樣一來,就涉及到下一步全球化要想往前走,可能用老套數是很難了,新的套數是什麼?下面留給我們在座朋友們和嘉賓們進行互動。
下面要發表觀點或者要提出問題的朋友們,先自報家門。
2016-08-18 10:48:16
- 南方都市報記者:
這一輪全球化上半場的問題是缺乏共用,很多國家和個人沒有分享到全球化的紅利,G20峰會也是非常強調包容性的發展,並且專門提出了普惠金融這些議題。我想請問在普惠金融議題,還有像包容性經濟發展方面,這次峰會中國期待達成一個什麼樣的成果,和其他參會國家有什麼樣不同的訴求,這次峰會對改革現在的全球治理體系有沒有可能有一些什麼影響?
2016-08-18 10:52:12
- 曹遠征:
因為G20四個議題中金融穩定是最重要的,我們注意到當前世界經濟不穩定的問題在加劇,尤其金融動蕩的問題在加劇。他們幾位都提到了,貨幣政策的協調變得非常重要。歐洲是負利率、美國是在加息,亞洲國家風險是存在的,所以穩定性就變得非常重要了。
第一,避免匯率的競爭。在今年2月份的時候,在央行行長會議上已經達成共識,有人説叫“新的廣場協議”。另外試圖改善國際治理,尤其在國際收支調節加強一些改善工作。三是宏觀政策協調,尤其是貨幣政策的協調,避免出現競爭性的貨幣貶值。金融發展的方向應該普惠,也就是説使更多的中小企業、更多的個人、更多的發展中國家能夠享受到金融發展的好處。
第二,普惠的核心是綠色。這個理念已經跟過去的理念不一樣了,而是説應該一個綠色的發展,而不是一個為了發展而發展。我們特別注意到中國提出綠色金融的概念獲得G20峰會的高度認可,從普惠金融來説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可以看到在這個方向上,杭州峰會我們期待著中國在國際治理中間,尤其在金融的治理中間也是在發揮著積極的影響和作用,能改善國際治理的機制和表現。
2016-08-18 10:53:27
- 趙晉平:
還是提出了一個很好的問題。確實,作為G20本身來説,這就是在全球化新的形勢和新的背景下應運而生的全球治理的一個重大的進展,是全球治理結構改革的一個重大的進展。過去的全球層面的,無論是宏觀經濟政策也好,還是有關政治和國際戰略的問題,都是在發達國家主導下,有這樣一些機制進行的。儘管也有一些具有廣泛代表性的國際組織,比如IMF、世界銀行、WTO,但是這些組織都是由發達國家主導下所形成的一些全球治理性的機制。在這種全球治理架構中,不能適應新興經濟體在逐步上升,發達國家在全球的影響力逐步下降,這樣一些新形勢的需要,也不能反映作為包容性增長或者普惠,尤其是從發展中國家對全球治理提出的一些新的要求,不能很好的反映這些新的要求和訴求。所以,我想G20這樣一個在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從2009年應運而生的全球新的治理結構,現在顯得在國際舞臺上日趨重要。尤其這次在中國的杭州召開,也是中國如何利用這個契機,在參與全球治理結構改革,特別在規則重構中發揮更多參與和引領作用,也是提供了非常好的一個契機。所以,我想你提的這個話題,實際上也恰恰在新的全球化的背景下,讓我們如何去思考和認識中國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中國在推動全球化中的作用,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同時,也是對未來全球化需要什麼樣的治理結構,需要什麼樣的作用,提出了一個很好的條件和平臺。
2016-08-18 10:56:16
- 趙晉平:
第二,結合中國發展對全球影響的角度來看,我們如何利用這樣一些平臺,利用今後全球經濟大舞臺,更好的發揮中國對於全球所需要履行的大國責任。按照國家來説,我們是第二大經濟體,按照真正經濟體來説,我認為是第三,因為歐盟至少在目前情況下還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作為關稅同盟可以説是一個經濟體。但是無論如何,我們在改革開放30多年來所取得的一個重大成果,就在於我們在全球經濟中僅僅是一個微不足道的一個經濟體,佔的比重在80年代初只有1.7%,到90年代初的時候還是1.7%,甚至比80年代初還略有下降,在90年代初到目前為止這25年卻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2014年全球比重已經公佈的數據是13.3%,如果按照2015年有可能是超過14%,到了這樣一個地步。與此相對應的是發達國家的比重都是在下降的,美國在這個期間下降的是5個百分點,日本也下降了4個百分點。這種力量對比和格局的變化,本身反映一個問題,在未來全球增長和全球化的推動力量,主體實際上正在逐步的轉移。尤其在新興經濟體中,中國和巴西、印度相比,也可以看出中國發展的成就。在20世紀90年代初的時候,我們和印度和巴西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當時巴西佔全球經濟比重2%,印度和我們一樣是1.7%,我們今天和他們的差距也是明顯拉大的。這説明中國經濟發展成就,確實從全球化以來,是最值得關注,也是世人矚目的巨大的成就,這一點是當之無愧的。
2016-08-18 10:58:11
- 趙晉平:
這又回到一個問題,我們在全球化中是最大的受益者,我們想繼續推動全球化,我們能不能在未來的全球化中獲益呢?我覺得這是中國面臨一個重大調整和選擇的機會。如果説過去美國為全球化提供許多動力的話,事實上我們也是美國一個開放包容的發展方式的一個受益者的話,隨著這種力量對比的變化,隨著中國經濟規模的上升,恰恰也説明你可能會或者應該成為未來全球化的一個主角,要承擔更多的大國的責任,另外要為全球經濟能夠提供新的公共産品。這個不僅僅是為了全球經濟穩定、全球發展的需要或者為了全球化的需要,實際也是為了中國自身發展的需要。過去分析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的關係,似乎只是從世界經濟會發生什麼變化,我們來看中國經濟應該怎麼樣。現在已經發生了變化,我們必須要看到中國發展本身對全世界的影響。作為這樣一個新階段的新特點,尤其是目前在全球化發展困難、陷入困難的背景下,中國的責任顯而易見是在日趨上升的。
從短期宏觀經濟調整和全球治理的角度來説,在G20這個平臺上更好的發揮作用,真正能夠倡導出、真正反映這些發展中國家的理念、認識,甚至使它成為規則。我想杭州會議本身是為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這是從短期的經濟增長來看的,從短期的宏觀經濟政策協調來看。
從長期來看,從推動全球化規則制定和新的全球化的框架來看,通過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建設,我們就是為了全球提供一個公共産品,強調的應該就是一個包容式的互利共贏的合作模式。這一點和TPP和TTIP不完全一樣,是相對排他性的,儘管我們説TPP和TTIP具有積極的一面,是引領未來全球化的重要力量,我覺得這是對全球化的一個貢獻,但是畢竟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無法參與其中。所以我們需要“一帶一路”更能體現包容性的,由發展中國家在其中能夠共用發展成果的一種國際合作的框架,而這一點上,恰恰中國應該適應這種需要提出“一帶一路”的重要的構想。所以,我期望我們借助這樣一個平臺,從長期的發展的角度如何去通過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本身,真正實現一個全球的包容性的、互利共贏的合作的模式,這本身是對全球化一個新的貢獻。
2016-08-18 11:00:13
- 張燕生:
趙部長講全球公共産品責任推動包容、綠色、平衡,更多的擔當。下面接著提問。
2016-08-18 11:05:35
- CHINA DAILY記者:
第一個問題,“一帶一路”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域,就是國際産能合作,但是剛才也提到了現在産能過剩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所以就有一種針對中國的指責,“一帶一路”是中國企圖將過剩産能轉移的一個策略,請專家回復一下對這個觀點怎麼看?第二個問題,現在我們國際的投資和貿易都處於非常疲軟的狀態,“一帶一路”能夠在什麼樣的程度上帶動國際的貿易和投資,有沒有一個評價或者估計或者估算?謝謝。
2016-08-18 11:06:18
- 曹遠征:
其實第一個問題關於産能過剩的,但是過剩中間看誰更有競爭性。我們知道,歐盟和美國現在提出對中國的鋼鐵反傾銷問題,甚至派調查組到中國調查。我想告訴大家的,中國的鋼鐵生産成本除了生鐵是高於全球平均成本,其他的線材、平板、長材的生産成本在全球都是居中的,所以並不一定是過剩産能是破爛貨,而是有競爭優勢的産能。
第二,確實全球産能過剩,産能過剩是不是要經過處理。我們要注意到中國的産能過剩問題,鋼鐵行業去年産能12億噸,産量8億噸,我們方向是在8億産量出來價格就穩定了,只不過我們過去關的産能沒有毀掉,所以産能又重新投入生産,所以今年下半年産量還有增長,但是價格又開始下跌了。這意味著下一步要做的是去産能、去“僵屍”,真正把産能在破産重組基礎上去掉,然後價格穩定。價格穩定企業就可以盈利,就可以維持住杠桿,從而為全面去杠桿創造條件。
就中國鋼鐵工業的前景來看怎麼樣?我們算過,從1860年開始的馬丁煉鋼法出來以後,全球的鋼鐵産量大概是這樣的,可以這麼説,如果每人平均鋼鐵存量來説,美國和英國大概是26噸到28噸每人平均,日本41噸左右,中國目前只有6.4噸。我們説中國還在城市化進程中間,城市化率只有57%左右,如果達到70、80%的城市化率,鋼材還是有需求的,更何況今後還有其他方面的發展。如果中國每人平均鋼鐵存量達到美國一半左右的時候,也就是每人平均十幾噸的時候,大概未來需要鋼産量維持在100億噸以上。中國的産能如果維持在10億噸左右,要維持十年以上。國際上是有案例的,日本現在是第二大産鋼國,從1973年開始,日本的鋼鐵産能就在1億噸以上,一直到現在40年無未見衰退。從這個意義上來説,中國的鋼鐵産能過剩並不是説大家想像的那樣,是完全不行,有競爭力,中國有需求。
2016-08-18 11:08:25
- 曹遠征:
第二,確實説在全球也有過剩,我們主動調整,把部分産能去掉的話,可能對全球也是一個幫助,同時對中國經濟也是一個幫助。從這個意義上來説,如果在“一帶一路”中間,我們産能合作並不是一個粗製濫造的,而是有競爭性的合作。我想舉中國水泥的案例,水泥和小鋼廠的運輸距離不能超過500公里,中國小水泥在非洲非常有競爭性的,很簡單,就是這個原因。非洲經濟開始好轉,大家開始蓋房子,蓋房子就要水泥,水泥從全世界進口很困難的,就要在當地辦水泥廠。而中國日産3000噸、5000噸的小水泥是淘汰的,但在那裏是最有效益的水泥廠。我們問過中國建材總公司,他們認為,在國外辦的小水泥廠盈利要比國內高1倍以上。所以,為什麼説這種産能合作也是在提高當地人民的福祉,並不是一個産能過剩。所以,我們媒體把問題説清楚,第一不是過剩的,不是説粗製濫造的,但並不是沒有競爭性的産能。確實這種合作在“一帶一路”上,特別在發展中國家能夠提高當地的生活和生産水準的,這在過去我們講的很少。
2016-08-18 11:11:15
- 張燕生:
感謝遠征告訴我們説,中國的鋼鐵行業近期還有很長的時間的路要走,而且中國的鋼鐵行業將從中國視野變到全球視野。第二個問題,樓繼偉有一次回答了,去年中國對世界經濟的貢獻25%,中國對世界的貢獻高於它,佔世界GDP的比重。
2016-08-18 11:14:45
- 新華社記者:
您剛才提到了負利率的問題,我們看到好像從目前跡象來看,日本和歐洲的央行會堅定的持續這個負利率的政策,背後的動因是什麼?因為無數的人,包括國際清算銀行都已經跟他們説,提醒了,説持續時間越長,負利率程度越深,可能可能反作用越大。另外負利率對中國有哪些影響?
2016-08-18 11:16:15
- 曹遠征:
經濟全球化發生一個深刻的變化,其中很重的一個變化是在這兒。在過去我們假定的,企業是利潤最大化的組織,要獲取利潤,要去負債,負債是獲取利潤的辦法,於是負債率就在不斷的提高。
在高杠桿情況下,這種行為發生最大的變化,就是我們最擔心的負債最小化,企業不是利潤最大化,是負債最小化,努力還錢。這種行為,中國人可以理解,就是“房奴行為”,給你增加收入你也不會去擴大消費,裏會想趕緊把銀行的錢還了,把那個房子弄回來,這種事是有的。看看日本,日本20多年的經濟衰退,就是負的最小化努力,日本的企業現金非常之多,但日本企業就是不投資,賺了錢還債。全球可能都出現這種狀況,這是負利率的根源,負利率是我要把資金搞的便宜化,是鼓勵你去負債和投資。等利率降到“0”,人家不投資,我們説給你們補貼,你們去投資吧。我給你補貼,借錢,你去消費吧。所以,我們説從前幾年的日本的負利率一直到現在歐洲的負利率,這表明已經進入了一個負債最小化的狀態,這叫去杠桿,這是對世界經濟帶來最大的問題,就是通貨膨脹不起來,全球金融通縮,我怎麼刺激都不起來。從理論上來説,這就意味著凱恩斯的政策走到頭了,有一個總需求,用各種手段都無法提供了。於是全球只有一個辦法,貨幣政策無效,開始變得財政開支。但是財政開支也是用負債來開支,根據在哪兒?我再頂一陣,指望它爬出來,然後又通貨膨脹,然後這個事就轉入正常狀態。於是看看各國的宏觀政策都是和通貨膨脹掛鉤的,只不過過去是和反通貨膨脹掛鉤,現在是鼓勵通貨膨脹掛鉤,日本2%,歐洲也開始鼓勵通貨膨脹的發生。美國儘管説是要警惕通貨膨脹,但是美國現在還不通貨膨脹,這是美元不敢加息的原因。我想,一句話吧,如果説我們這個世界的狀態跟過去的世界全球化的狀態不一樣,很重要的一個標誌,就是所謂企業和居民由利潤最大化、消費最大化變成負債最小化。這可能是世界經濟長期低迷的原因。
2016-08-18 11:18:56
- 張燕生:
我想我們剩下的時間不多了,6位嘉賓能不能用一句話概括一下今天上午希望表達的基本觀點。
2016-08-18 11:21:44
- 任海平:
世界經濟格局正在發生500年以來的新的變化。
2016-08-18 11:22:43
- 張永軍:
要促進世界經濟增長是各國共同的責任。
2016-08-18 11:23:58
- 曹遠征:
我們對世界的理解要發生深刻轉變。第一,你會看到這個是我皮凱蒂所説的,過去300年中間是資本的收入一直大於勞動的收入,這個狀況需要得到改變。第二個,我們看到在戰後60多年中間,發達經濟和發展中經濟第一次在GDP含義上,兩個相差無幾。就是説南北差距在GDP含義上幾乎已經消失,這是我們原有的國際治理體系發生根本性挑戰的原因所在,這兩個是最重大變化。所以我們要對世界重新理解,如果對全球化,是我們對世界重新理解的問題。
2016-08-18 11:24:12
- 裴長洪:
經濟全球化呈現減速轉型新趨勢。
2016-08-18 11:26:25
- 趙晉平:
中國要通過自身的擴大開放成為下一階段全球化的重要推手之一。
2016-08-18 11:27:42
- 張燕生:
感謝各位嘉賓,最後我想請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和執行局主任張曉強作總結發言。
2016-08-18 11:28:09
- 張曉強:
今天上午6位專家圍繞著當前的世界經濟,特別是下一步世界經濟的前景、經濟全球化怎麼看、全球經濟格局等等,分別發表了很多非常精彩的意見,對大家我想都是非常有啟發意義的。圍繞這個中心,我想我們看一下這一年多來,去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了關於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文件,中國還是要開放發展,融入世界經濟的發展。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我們要牢固的樹立和落實五大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堅持要開放。在今年1月18日,中央舉辦的關於省部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重要的講話,提出要著力形成開放型經濟的新體制。他就提到經濟全球化是我們謀劃發展所要面對的時代潮流,這是一個基本判斷,謀劃發展的一個時代潮流。他在講話中提到的,就是經濟全球化從廣義上講已經進入三大階段,第一大階段,就是以殖民擴張和全球市場形成,這樣一個剛才講的500年變局或者幾百年的變局,這是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幾百年。第二個階段,則是在兩個平行市場階段,這也就是説二戰以後到蘇聯解體,他認為這是經濟全球化的第二個階段。第三個階段就是冷戰結束後的經濟全球化階段。他是這麼看這樣的三大階段。
2016-08-18 11:30:45
- 張曉強:
現在中國不斷的發展、開放,和我們如果説冷戰結束後,和改革開放初期來比,中國所面對的國際和國內形勢有了非常大的不同。總書記的講法,就是總體上有利因素更多,但是風險挑戰不容忽視,講了四個方面:一是國際力量對比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積極變化。剛才遠征以及幾位都提到,那就是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崛起,這應該説是前所未有的積極變化。二是在世界經濟逐漸走出國際金融危機的陰影,但世界範圍內保護主義嚴重,國際經貿規則出現政治化、碎片化的勢頭,世界經濟還沒有找到全面復蘇的新引擎。三是我國在世界經濟和全球治理中的分量迅速上升。四是我國開放進入“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加均衡的階段。在這樣一個大格局、大變局之下,中國作為一個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結合我們兩個一百年夢想,怎麼把握機遇,在新的格局下發揮好我們的作用,既為中國的發展也為世界的發展發揮作用,那就是近平同志講到的説法,20年前甚至15年前經濟全球化的主要推手是美國等西方國家,今天反而是我們被認為是世界上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的最大手,積極主動同西方國家形形色色的保護主義做鬥爭,要主動順應世界發展潮流,不但發展壯大自己,而且引領世界發展潮流。我想,這應該説是我們國家對於剛才這一系列問題一些核心性判斷和大的指導思想闡述的是很準確,很精闢了。
所以,今天這個討論再一次對各位專家的寶貴貢獻,以及各位媒體、專家學者的參與表示衷心的感謝。我們也希望今後繼續得到大家的更多支援,把我們這個世界經濟季度談能夠逐步提高水準。謝謝大家。
2016-08-18 11:33:08
- 張燕生:
感謝各位嘉賓,感謝各位來賓,也感謝大家的積極參與,我們希望我們今後世界經濟季度談能夠越辦越好。謝謝大家。本次論壇結束。
2016-08-18 11:36:27
圖片內容:
- 現場虛位以待
-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執行局主任張曉強主持活動
-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現場演講
-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第一期“世界經濟季度談”與會嘉賓
-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第一期“世界經濟季度談”現場
-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裴長洪發表演講
-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部長趙晉平現場演講
- 現場吸引大批媒體記者
- 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現場演講
-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張永軍現場演講
-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戰略研究部副部長任海平現場演講
- 南方都市報記者提問
- 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答記者問
-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部長趙晉平答記者問
- 中國日報記者提問
- 新華社記者提問
-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邀請記者提問
-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張永軍
-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裴長洪
-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執行局主任張曉強作總結發言
數據地址:
- http://webcast.china.com.cn/webcast/created/27967/152_1_0101_desc.htm
圖片大圖:
-
現場虛位以待
中國網 郭天虎
-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執行局主任張曉強主持活動
中國網 郭天虎
-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現場演講
中國網 郭天虎
-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第一期“世界經濟季度談”與會嘉賓
中國網 郭天虎
-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第一期“世界經濟季度談”現場
中國網 郭天虎
-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裴長洪發表演講
中國網 郭天虎
-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部長趙晉平現場演講
中國網 郭天虎
-
現場吸引大批媒體記者
中國網 郭天虎
-
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現場演講
中國網 郭天虎
-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張永軍現場演講
中國網 郭天虎
-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戰略研究部副部長任海平現場演講
中國網 郭天虎
-
南方都市報記者提問
中國網 郭天虎
-
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答記者問
中國網 郭天虎
-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部長趙晉平答記者問
中國網 郭天虎
-
中國日報記者提問
中國網 郭天虎
-
新華社記者提問
中國網 郭天虎
-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邀請記者提問
中國網 郭天虎
-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張永軍
中國網 郭天虎
-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裴長洪
中國網 郭天虎
-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執行局主任張曉強作總結發言
中國網 郭天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