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直播文字實錄圖片實錄返回直播頁

民政部就《國務院關於全面建立臨時救助制度的通知》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佈會

  民政部定於2014年10月27日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佈會,請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介紹《國務院關於全面建立臨時救助制度的通知》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中國網現場直播,敬請關注!文字實錄 圖片實錄 返回直播頁

直播摘要

圖片實錄 更多

相關新聞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

活動標題

  • 民政部就《國務院關於全面建立臨時救助制度的通知》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佈會

活動描述

  • 民政部定於2014年10月27日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佈會,請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介紹《國務院關於全面建立臨時救助制度的通知》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中國網現場直播,敬請關注!

文字內容:

  • 民政部新聞發言人、辦公廳主任張衛星:

    各位媒體的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聞發佈會。今天發佈會,我們很高興地邀請到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先生、社會救助司司長王治坤先生,請他們介紹民政部貫徹《國務院關於全面建立臨時救助制度的通知》的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們的提問。

    2014-10-27 09:57:50

  • 張衛星:

    按照例行新聞發佈會的安排,我先就近期民政重點業務工作進展情況向大家作一簡要通報。

    2014-10-27 09:58:22

  • 張衛星:

    今年以來,民政部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改革創新,堅持強化制度,緊緊圍繞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社會治理,紮實推動民政各項事業科學發展。

    認真實施《社會救助暫行辦法》。自今年2月國務院頒布《社會救助暫行辦法》以來,民政部門牢牢把握“保基本、補短板、兜底線”的工作要求,大力推動社會救助制度完善和政策落實,積極推進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建設,部署開展“救急難”工作試點和“人情保”、“錯保”專項整治活動,探索建立“一門受理、協同辦理”工作機制,努力編密織牢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的“安全網”。

    2014-10-27 09:58:52

  • 張衛星:

    積極穩妥開展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回遷安葬工作。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烈士褒揚工作。今年3月28日,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國迎接儀式在瀋陽桃仙國際機場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出席並講話。8月3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決定將9月30日設立為烈士紀念日。9月18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中央軍委辦公廳聯合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做好開展烈士紀念活動,9月30日上午,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天安門廣場,與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10月29日,外交部、民政部、解放軍總政治部、遼寧省將在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隆重舉行安葬儀式。

    2014-10-27 09:59:07

  • 張衛星:

    紮實應對各類自然災害。今年前三季度,我國自然災害以乾旱、洪澇、地震災害為主。據民政部統計,各類自然災害共造成全國2.45億人次受災,1536人死亡,240人失蹤,606.7萬人次緊急轉移安置,269.2萬人次需緊急生活救助;42.4萬間房屋倒塌,300.9萬間不同程度損壞;直接經濟損失3182.6億元。針對各地災情,國家減災委、民政部共啟動3次國家救災預警響應和26次國家救災應急響應,先後派出20個工作組趕赴災區查看災情,協助開展救災工作,幫助做好受災群眾基本生活救助工作。當前,各地陸續進入寒冬季節,為確保困難群眾溫暖過冬,民政部要求各地抓緊安排部署冬春救助工作,認真開展調查評估,科學制定救助標準,合理確定救助對象,加大資金物資投入,確保受災群眾溫暖過冬、安全度荒。

    2014-10-27 09:59:39

  • 張衛星:

    加快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今年以來,民政部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在民政部牽頭負責的19項重點任務中,有17項已經出臺專門政策文件,覆蓋了城鎮養老服務設施建設、養老服務評估、標準化建設、建立養老服務協作與對口支援機制等方面,目前促進民間資本投資養老服務業和建立養老服務業統計制度等文件正在修改完善。民政部還會同有關部門開展了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公辦養老機構改革、養老資訊化建設、養老服務資訊惠民項目、養老機構遠端醫療服務等試點工作和國家智慧養老物聯網應用示範工程建設。

    2014-10-27 10:00:02

  • 張衛星:

    有序開展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準備工作。民政部認真履行國務院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組建了普查辦公室內設機構,成立了專家諮詢委員會,確定了技術支援單位,初步建立了地名普查技術支援體系。同時,協調落實普查經費,積極抓好普查宣傳,開展國家地名普查培訓。下一步,民政部將重點抓好普查品質管控,制定地名普查品質管理辦法、品質控制標準和普查成果轉化規劃。

    2014-10-27 10:00:25

  • 張衛星:

    有關情況我就通報到這裡。下面進入本次發佈會議題。首先請竇玉沛副部長介紹民政部貫徹《國務院關於全面建立臨時救助制度的通知》的有關情況。

    2014-10-27 10:01:14

  • 竇玉沛:

    各位記者朋友們,大家上午好!非常歡迎大家來出席今天的會議,我也非常高興願意和大家共同就建立臨時救助制度來交流,借這樣的機會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民政工作、特別是對社會救助工作這方面的關心、關注,在宣傳方面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國務院關於全面建立臨時救助制度的通知》經國務院第62次常務會議審議,近日已經印發。下面,我就有關情況做一簡單介紹。

    2014-10-27 10:01:28

  • 竇玉沛:

    近年來,以低保為核心的社會救助制度發展很快,救助人群相對穩定,救助標準不斷提高,救助管理日趨規範,救助資金投入持續增加。 這裡我向大家報告一組數字。目前,我國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救助的困難群眾約佔全國總人口的5.4%。截止2014年第三季度,全國共有城鄉低保對象7140.9萬人,其中城市低保對象1924.5萬人,農村低保對象5216.4萬人;全國平均低保標準城市每人每月401元、農村每人每月223元,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10.9%和13.9%;每人平均月補助水準城市265元、農村121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10.5%和13.4%。前三季度全國共支出城鄉低保金1116.3億元。2014年中央財政共安排低保補助資金1101.48億元,比2013年的987.7億元增加了113.78億元。

    2014-10-27 10:01:54

  • 竇玉沛:

    雖然最低生活保障及醫療、教育、住房、就業等救助制度的全面建立和實施,為城鄉困難群眾提供了多層次、多方面的基本生活保障,但同時我們要看到,低保等救助制度還難以解決群眾遇到的突發性、急難性、臨時性的基本生活困難,非本地戶籍居民出現臨時生活困難時,得不到及時救助。為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制度體系,2007年以來,民政部指導地方積極探索建立臨時救助制度,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現行救助制度的不足。不過,作為一項托底性民生保障制度,亟待從中央層面加強頂層制度設計和規範管理。

    2014-10-27 10:06:39

  • 竇玉沛:

    也就是説這項制度在地方07年就開始進行試點,這次主要是建立全國統一的制度。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同志高度重視社會救助體系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項長期共工作,沒有終點在,只有連續不斷的起點。李克強總理多次作出指示,要求抓緊建立臨時救助制度,進一步編好織牢社會救助安全網,使社會救助制度真正能夠托底線、救急難。今年2月21日,國務院頒布《社會救助暫行辦法》,將臨時救助列為專章。按照國務院有關會議精神,民政部、財政部經過深入調研、廣泛聽取意見,並反覆徵求各部門,包括31個省市區的意見,在此基礎上形成的《通知》稿。9月1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這個《通知》,10月10日以國務院文件形式正式印發各地執行。

    2014-10-27 10:06:50

  • 竇玉沛:

    《通知》從填補現行社會救助制度空白出發,按照《暫行辦法》相關規定,著眼于健全托底性民生保障制度,突出強調了臨時救助托底線、救急難的制度特點和功能定位。《通知》不僅提出了全面建立臨時救助制度的目標任務和總體要求,而且明確了臨時救助的制度內容、工作機制、審核程式、保障措施。關於《通知》的具體內容,大家可能網上都看到了,這裡不再贅述。下面,歡迎大家提問。

    2014-10-27 10:07:04

  • 張衛星:

    下面進入提問環節。

    2014-10-27 10:07:14

  • 記者(光明日報):

    出臺臨時救助政策的背景、意義,臨時救助與低保、醫療制度這些救助制度有什麼關係,它的突出特點是什麼?

    2014-10-27 10:07:35

  • 竇玉沛:

    剛才我在介紹情況的時候已經談到,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年來,我國社會救助制度體系逐步的在完善,投入也不斷的在加大,效果也在不斷的顯現,應該説基本上做到了應保盡保。但在實踐中我們發現,以低保為核心的社會救助體系,由於認定條件是以戶籍、家庭收入和財産狀況為依據的,這樣就出現了一些救助方面的空白點和短版。主要表現在:第一種情況,有些家庭可能生活條件還不錯,但突然遭遇了火災、交通事故,或者家庭成員中突發重大疾病,導致這樣的家庭陷入臨時困境,所以我們將這種情況稱為急難性的貧困。

    2014-10-27 10:08:10

  • 竇玉沛:

    第二種情況,有些家庭的家庭收入和經濟狀況高於當地低保標準,不能納入低保範圍,但是由於家庭成員中有老年人、殘疾人、重病人、有孩子上學等因素,生活必需支出比較大,這樣也造成了家庭出現臨時性的生活困難。還有一些家庭,已經納入低保,但是由於家庭支出突然增加,也遇到臨時性生活困難,難以維持基本生活。我們將這種情況就稱為支出型貧困,就是説他收入不少,但基本生活必需支出太大,就是支出型貧困。

    2014-10-27 10:08:20

  • 竇玉沛:

    第三種情況,流動人口面臨的基本生活困難。流動人口比較複雜,一種是現在屬於既沒有本地戶籍也沒有辦理居住證的;還有一部分,已經在當地領取了居住證,也就是“新居民”,但是現行的社會救助制度,比如低保、醫療救助等,都強調在戶籍地申請,所以這樣就把一些遇到了臨時性、突發性、緊迫性基本生活困難的非戶籍人員擋在了社會救助之外,這樣就造成了救助的盲區。習近平總書記講了,我們的工作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起點。李克強總理強調,要保基本、托底線、救急難,要編實織密社會救助安全網。目前,低保制度建立了,醫療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業救助等制度也相繼建立了,針對上述問題,要填空白、補短板、掃盲區,臨時救助制度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臺了。臨時救助制度的目標,主要就是要解決急難型和支出型貧困問題,還有流動人口遇到的一些突發性、臨時性、緊迫性基本生活困難問題。我想,臨時救助制度的建立,對於進一步完善我國社會救助體系,保障困難群體基本生活,托底線,救急難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而且對於我們全體居民來講,構築這樣一個安全網,使遭遇不測者得周急之助,因病因災者去生存之虞,創新創業者無後顧之憂。因而,臨時救助制度的建立對於當前全面深化改革、建設小康社會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2014-10-27 10:17:29

  • 竇玉沛:

    具體説到臨時救助和其他救助制度的關係問題,我想是這樣。臨時救助和低保、特困人員供養、受災人員救助這幾項都是基本生活救助,還有醫療、教育、住房、就業等專項救助,一同構成了我國社會救助一個完整體系,這個體系我們現在俗話説起來叫“8+1”,我剛剛説的那幾項一共有8個,最低保障、特困人員供養、災害人員救助、醫療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業救助、臨時救助,這是8個,另外加1個,就是社會力量參與。前8個是政府行為,加的1個是社會行為,這樣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臨時救助和其他救助制度不一樣的地方,一方面是在其他救助制度不能覆蓋的地方,臨時救助制度能覆蓋,能發揮功能作用;另一方面是其他救助制度救助後仍然還存在困難的,臨時救助制度可以發揮補充作用,實際起到一個進一步再保底、再兜底的作用,我想這個是不是就是他們之間的關係。

    2014-10-27 10:25:55

  • 記者(新華社):

    您剛才詳細的介紹了臨時救助制度的社會背景和意義,我關注的是,這樣一個好的制度怎麼在落實的過程中能夠確保效率和公平,真正做到應救必救,整個過程中的透明和公正。另外,在國務院發佈的《通知》裏面特意提到了打通政策的最後一公里,保證政策能夠落到實處,就是説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我關心的是這個機制聽著挺好,但是在具體的基層落實過程中怎麼能夠保證有人負責、有人擔當,百姓的求助能夠真正落到實處?

    2014-10-27 10:31:57

  • 王治坤:

    剛才問題提的非常好,因為臨時救助制度和其他救助制度確實有不同的功能特點。在實施過程中,既要保證制度發揮很好的救助作用,同時還要保障制度實施的公平性。在保障制度實施的公平性當中,國務院文件都做了明確的規定,分這麼幾個層次,既保障公平,同時又保障實施的效率。首先是在程式設計上,分了兩種情況,一種是一般程式,即遇到需要臨時救助的,通常情況下可以參照現行最低生活保障審核審批程式來執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從1997年起實施,已經實施了很長時間,有一套很完整、很規範的程式。一般程式都是經過個人申請,經鄉鎮組織村委會進行評議,然後進行公示和初步審核,最後報縣級民政部門審批。對一般性的臨時救助申請來説,也要走這些程式,這個程式就保證了臨時救助對象的準確和制度實施的公平、公正。

    2014-10-27 10:32:42

  • 王治坤:

    同時,為了提高臨時救助的時效性,因為臨時救助還有一個急迫性、突發性的特點,所以在制度設計當中還有一個緊急程式。所謂緊急程式,就是遇到急難的情況,如果不立即給予救助就會造成一些無法挽回的損失和無法改變的嚴重後果,必須啟動緊急程式。具體來講,就是先救助,事後再補齊相關手續。此外,臨時救助的審批也分兩個層次,救助金額較小的可由鄉鎮和街道直接審批實施;救助金額較大的,仍由縣級民政部門審批實施。為了保證臨時救助制度的公平性,無論是一般程式,還是緊急程式,都要事後進行公開、公示,接受社會監督。同時,民政部門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大對臨時救助的監督檢查,對發現沒有按程式來進行救助的情況將及時進行查處。

    2014-10-27 10:36:38

  • 記者(慈善公益報):

    《通知》中提出了,要建立健全臨時救助工作的社會力量參與機制,是出於怎樣的考慮?民政部在下一步工作中將採取哪些措施貫徹落實?

    2014-10-27 10:47:28

  • 竇玉沛:

    我剛説到“8+1”,強調八項制度之外社會力量參與,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我們慈善的傳統就是扶貧濟困、扶危助弱,這是慈善領域非常關心的;另一方面,慈善在這方面有獨到的優勢,《通知》提到慈善救助具有資源豐富、方式靈活、形式多樣等優勢,這方面,我認為,慈善救助和政府救助應該是互動互補的,社會救助首先是政府要履行責任、政府責任要到位,但是僅靠政府的力量還是有限,還要發動社會力量參與。因為政府救助要于法有據,必須要以法律作為依據,總要有範圍、有標準、有條件,還要有審批程式,救助多大的範圍,救助什麼樣條件的人,一定要講求公平、公正。

    2014-10-27 10:47:54

  • 竇玉沛:

    這樣帶來一個問題,有時候救了可能還沒有達到救的目的,比如説一個患大病者,他先是通過基本醫保,報銷了百分之六七十,有的地方建立大病醫療保險,又報銷20%多,還剩10%,政府再給他實施救助,政府救助也得是根據財力情況,最後也有一個封頂線,救幾萬給你了,還不夠,但是對於困難群眾他就非常為難了。而在這時候,慈善救助的介入,比如有些白血病,有的慈善組織一動員幾十萬就來了,有的還花不了,還引發了病治好了,錢怎麼處理的問題。和政府救助相比,慈善救助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能夠廣泛的募集資金,在操作慈善項目的時候可以量入為出,可以一案一策實施救助,而政府救助必須一視同仁,救助了張三就得救李四,對於這種情況,慈善救助已經發揮了很好的作用,下一步,我們要進一步動員社會的力量發揮作用。

    2014-10-27 11:14:46

  • 竇玉沛:

    民政部在推動整個慈善事業發展的過程中,將著力推動慈善在社會救助,特別是臨時救助“救急難”中的作用。第一,要加快推進相關政策法規出臺,目前有關的法律制定我覺得是順利的。最近還有望出臺相關的政策措施,來規範和支援慈善力量做好救急難工作。第二,要著力培育發展以社會救助為宗旨的慈善組織,包括降低門檻、通過購買服務給予支援,通過落實稅收等優惠政策,引導更多的社會組織、愛心企業、愛心個人加入到慈善救助中來。第三,要搭建平臺,特別是資訊平臺,讓慈善需求的資訊和慈善組織幫扶的項目能夠對接。這兩年我們在實踐中也發現,我們的慈善組織、愛心人士、企業,不缺乏做慈善的熱情,但缺乏慈善的項目,而困難群眾又得不到慈善救助,就是説資訊不對稱就影響了供需的對接,影響了救助的及時性、有效性。所以下一步我們要著力搭建這方面的平臺,要依託中民資訊諮詢中心,建立這方面的網站,加大這方面的力度。比如説我們可以依託國家級的深圳慈善展覽會,搞這種供需項目對接,在會上交流。再比如,我們還出版了《慈典》,就把基層的草根對慈善的需求印成了像電話簿一樣,發到鄉鎮、發到居委會,讓大家看,慈善組織願意提供這樣的幫助,有需求的來對接,我覺得要搭建這樣的平臺。第四,要進一步建立表彰激勵機制。大家知道,中華慈善獎修改成了兩年一評,今年該評了,我們的慈善獎要重點關注投入到救急難、社會救助這方面的慈善家、愛心人士、企業和組織。同時,我們要繼續推進志願服務記錄製度,通過這種記錄形式進一步推進在升學、就業、員工考錄、幹部考核等方面能夠運用志願服務評價,來激發更多的人投入到社會救助中來。第五,要加大宣傳的力度。宣傳的目的,就是為了培育慈善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裏就有踐行友善,這種文化的力量才能支撐人們的理念,理念才能指揮人們的行動,讓更多的人來奉獻愛心,讓我們的慈善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

    2014-10-27 11:24:23

  • 記者(法制日報):

    第一個問題,《通知》提出了要堅持應救盡救,確保有困難的群眾都能求助有門,並按規定得到及時救助,要實現這一目標任務應該是非常艱巨的,剛才您已經提到了,民政部將在此方面採取的一些具體措施,除了這個以外,我們還將建立哪些工作機制,確保《通知》規定的各項政策落到實處。第二個問題,《通知》將臨時救助對象範圍分為家庭對象和個人對象,和其他救助制度相比我們這個臨時救助的對象範圍是不是已經實現了新突破?

    2014-10-27 11:26:37

  • 竇玉沛:

    你提的第一個問題是應救盡救的問題,實際上我可以告訴你,《通知》突破了你提的這個問題,《通知》的要求更高,不僅是應救盡救,還提了一個,要主動發現,應救盡救、求助有門。《通知》中現在還有一個主動發現,為了做到這一點,我覺得:第一個,要依託鄉鎮的政務大廳、辦事大廳,按照《通知》的要求建立一門受理、協同辦理的窗口。在鄉鎮街道這個層面,在辦事大廳或者服務大廳裏要有這樣的窗口,窗口發揮一個什麼功能呢?就是受理困難群眾求助的功能,使他們首先求助有門,能找到門了。

    第二,這個大廳能夠直接受理的,要直接受理,不能直接受理的要賦予一個新的任務,就是要開展轉介服務。所謂的轉介服務,就是説他在受理中有可能這個人遇到的是醫療的問題,有可能遇到的是住房保障問題,也有可能是子女上學問題,遇到這類的問題可能就得分別找教育、醫療衛生、住房、就業等部門,老百姓到了大廳,你要協助他來辦理這方面的申請。再一個,外來人口、流動人口遇到急難問題,到窗口來了,按規定窗口可以直接受理的就直接受理,不能直接受理的,可以協助他,到縣裏設立的生活無著救助機構去申請,而不是一句“不歸我管”一推了事。此外,因為現在我們不是每個縣都有生活無著救助的機構,目前全國大體有2100多個,地市級層面都有了,一部分縣也有,如果是縣裏沒有設立的,也可以協助他們向當地縣級民政部門來申請。正像我們剛才説的,要解決好最後一公里的問題。

    與此同時,這次《通知》中還要求,要建立主動發現機制。為什麼要提出這個問題來,實踐中,我們就發現有些急難事件,甚至是突破社會道德和心理底線的一些案件,都是沒有及時發現所致,如果被及時發現了,這時候給他一個安慰、給他一個臨時的接濟、甚至給他一個微笑,也許悲劇就能夠避免。所以下一步,我們還要進一步探索建立主動發現機制。我覺得這可能主要是要發揮基層黨組織、社區、鄰里、近親屬等方方面面的作用,發現線索要及時報告,有關救助的部門接到報告後要及時響應,這是一種辦法。在實踐中還有一種辦法,是各地探索的,就是主動進行拉網式排查,對本地區全部排查一遍,對於有可能發生急難事件的家庭或個人記錄在案,建立資訊檔案,定期巡查,這樣也可以有效的避免一些急難事件的發生。 這是我想説的第一個問題。

    2014-10-27 11:38:36

  • 竇玉沛:

    第二個問題,你説這次臨時救助是不是範圍擴大了,確實是擴大了。開始我也説了,因為我們過去其他的以低保為核心的救助,一般是按戶籍申請的,具有本地戶籍的才能申請救助,你不是當地人回原籍申請救助。第二,要分城市和農村。為什麼呢?因為標準不一樣,這次不分城鄉了,但是對於申請受理部門還略有區分,本地戶籍和持有本地居住證的非戶籍人員,一視同仁,申請獲得臨時救助。另外,對不持有居住證的非戶籍人員,就到我剛才説的流浪乞討救助機構來尋求救助,至少可以給你提供臨時的食宿;如果得了急病送醫院救治;回鄉的時候協助你返鄉,沒有錢、沒有車票還可以協助給你買一張車票。所以説臨時救助的範圍,已經面向全體居民家庭和個人,只要遇到了突發性、臨時性、緊迫性的嚴重基本生活困難,都可以申請臨時救助。

    2014-10-27 11:43:37

  • 記者(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臨時救助制度提出要向遇到困難的流動人口覆蓋,這是否就意味著建立這個制度就對容納流浪乞討人員相關的機構提出了一個新的工作要求?

    2014-10-27 11:45:06

  • 竇玉沛:

    正像你説的,這次對機構的職責變化應該説相對是比較大的,他的變化: 第一,原來的名稱叫城市生活無著流浪乞討救助站,你看這裡的關鍵詞,一是有城市,第二,什麼樣的人我才能救呢,你生活無著了我不一定救你,為什麼?只有你到流浪乞討了我才去救你,你看完整的概念設定就是這麼個含義。現在你看,把城市去掉了,就説明,第一,説明救助機構的職能由城市延伸到城鄉,實現覆蓋城鄉了。

    第二,職能擴大了。我剛剛説了,你是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了我才救助你,而且是叫主動求助、無償救助,現在只要你生活無著,你不用流浪我也要救助你了,所以説職能就擴大了。現在這些流浪機構已經對外出的人員,比如説務工不著、尋親不遇、被偷被搶這些情況已經都開始救助了。你説咱們出門了被偷被搶身無分文了,找到他,保證管你飯吃,可以給你提供臨時住宿,回家還可以給你買票,務工不著的這種事時常發生的。所以説救助管理機構的功能,用一句話,由城市延伸到城鄉,由流浪乞討人員延伸到流動人口中的困難人員。

    第三,任務加重了。這次臨時救助辦法賦予救助管理機構一個什麼任務呢?這些流動人口中沒有辦理當地居住證的,遇到困難了,由當地街道、鄉鎮協助其向救助管理機構申請,對於當地沒有救助管理機構的,可以向民政部門申請,這就説明,救助管理機構要負責流動人口中不持有當地居住證人員的臨時生活困難救助。現在全國有2156個,其中還有274個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現在有些個中心已經把“流浪”給去掉了,就改成了,有的叫“未成年人社會保護中心”了,這個可能是救急難的另一種形式。我們現在正在全國50多個地方進行試點,搞一個兒童保護的試點,這個試點的目標,主要就是建立一個以家庭為基礎,以社區、學校和他的近親屬監督為保障,以政府監護為補充,這麼一個對未成年人的保護體系,這是從未成年人角度。

    2014-10-27 11:57:38

  • 記者(公益時報):

    剛才竇部長在回答記者提問的時候也提到了轉介服務,作為臨時救助的方式之一,能具體的再給我們説一説轉介服務嗎?

    2014-10-27 11:58:04

  • 竇玉沛:

    轉介服務也是我們的各項救助政策法規中第一次引進的一個救助方式,也就是説我們要在鄉鎮服務大廳、辦事大廳成立一個一門受理、協同辦理的窗口。咱們大家可以想,肯定是基層招聘一些工作人員,但是這些工作人員要把這麼多救助申請都能現場解決,難度是比較大的,所以我們要開展轉介服務,根據群眾的申請和部門的職能,反映的是住房問題,就轉介到住房保障部門。轉介跟轉辦是有區別的,轉辦就直接轉辦走了,轉介還要為當事人提供服務,要跟蹤辦理的結果。

    因為你是公益時報,我就多説幾句轉介到公益去的。這次特別要開展向公益慈善組織的轉介,我剛才説了,既然公益慈善組織有那麼大的優勢,經過政府救助了仍然還有困難,可以轉介給慈善組織再進一步的給他幫助,特別是還可以轉介到社會工作服務機構。臨時救助的,主要的給予資金的資助,還要給物質的資助,給一些米、面、油,《通知》中都有,但《通知》中還有一句話,一般情況下還是社會化發放,如果非要給物的,除了極特殊情況的,都要走招投標的程式,以防止給物過程中又出現了一些腐敗行為。

    給錢、給物資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形式,就是給服務,給提供精神的力量,所以我覺得社會工作的助人、自助的理念,和他們專業的方法、技巧的介入,對於受助人員是非常重要的,他們提供心理慰藉、行為矯治、能力提升、社會融入等內容的服務。就如我們所説的,不僅要以魚授之,更要授之以漁。通過這樣的轉介服務,使他們能夠增強戰勝困難的信心,擺脫和走出困境,早日融入社會,早日脫貧,並且能夠致富。所以我想,這種轉介服務,尤其是對社會組織是非常重要的。

    2014-10-27 12:06:38

  • 王治坤:

    關於轉介服務,我再説幾句。 現在包括臨時救助在內的所有的政府救助,都是有程式的,有資金來源、有標準,既然有標準,就總會有救助不充分的地方,救助不充分就不能完全滿足困難群眾的需要,這時候可能就需要把一些救助的任務、幫扶的任務,包括這種心理疏導的任務向社會組織來進行轉介。轉介包括幾種情況: 第一,解決過渡性、臨時性的生活問題,一是在社會救助制度之間轉介,臨時救助之後你符合哪個救助制度,比如説低保、住房、醫療、教育等等,屬於哪一方面的困難,就向哪一方面進行轉介,這是制度之間的轉介。

    第二,就是剛才竇部長講的,政府救助向慈善救助轉介,因為社會組織的救助有他獨特的優勢,有他的特點,可以發揮他的個案救助作用。

    第三,是向社會工作機構轉介,這是由物質救助向非物質救助方面的轉介。因為有些對象不是光靠物質、資金就能夠解決問題的,需要心理疏導、精神撫慰、社會融入等方面的幫扶。這一點也非常重要,也是《社會救助暫行辦法》和這次《通知》的一個突出亮點。有這些社會組織和這些社會工作者提供專業的服務,可能從物質到精神能幫助救助對象很快會走出困境。

    通過現在這些制度的設計,現在國家整體的設計制度體系叫“8+1”,其中一項叫社會力量參與,大的框架就是低保等基本生活救助作為基礎,專項救助作為配套,臨時救助作為應急和補充,社會力量進行銜接,形成多方位、多層次的社會救助制度體系,這樣才能更好的保障困難群眾生活。

    2014-10-27 12:15:10

  • 張衛星:

    由於時間的關係,問答環節就到這裡,如果大家還有其他問題,可以在會後聯繫部新聞辦。再次感謝新聞媒體的朋友們關注、報道、監督民政工作,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2014-10-27 12:15:34

圖片內容:

相關新聞:

圖片大圖:

  • 民政部《國務院關於全面建立臨時救助制度的通知》有關情況新聞發佈會

  • 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介紹情況

  • 民政部新聞發言人、辦公廳主任張衛星主持發佈會

  • 光明日報記者提問

  • 新華社記者提問

  • 社會救助司司長王治坤回答記者提問

  • 法制日報記者提問

  • 竇玉沛副部長回答記者提問

文字實錄 查看全文 正序 倒序 刷新

列印 合併稱謂 顯示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