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標題
- 2010年氣候變化綠皮書發佈會暨“坎昆的挑戰與中國的行動”高峰論壇
活動描述
- 中國社會科學院定於2010年11月22日14:00-16:00在中國社科院報告廳召開綠皮書新聞發佈會暨“坎昆的挑戰與中國的行動”高峰論壇。中國網現場直播,敬請關注!
文字內容:
- 謝壽光:
尊敬的王偉光常務副院長、尊敬的鄭國光局長,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發展研究中心、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聯合主辦的“氣候變化綠皮書(2010年)發佈暨坎昆的挑戰與中國的行動”高峰論壇現在開始。受領導委託,我來主持第一部分的新聞發佈會。
2010-11-22 13:57:31
- 謝壽光:
在會議議程正式開始之前,請允許我代表主辦方介紹今天參加會議的領導和專家,他們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常務副院長、氣候變化綠皮書的主編王偉光研究員,國家氣象局局長、氣候變化綠皮書主編鄭國光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潘家華所長,國家發改委氣候司司長、中國氣候談判代表團首席談判代表蘇偉,國務院參事、國家能源專家執行委員會主任、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委員徐錠明教授,科技部社會發展司孫成永副司長,外交部條法司氣候處李婷處長。參加會議的除了各位專家,還有新聞媒體記者。
2010-11-22 13:59:49
- 謝壽光:
氣候變化綠皮書從這個主題首部綠皮書《通往哥本哈根》發佈以來,在中國和世界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充分顯示了中國專家和政府有關部門在利用社會科學院這個研究平臺所取得的關於氣候問題、關於氣候談判這一前沿領域的研究成果,以綠皮書的方式,向全球發佈,對進一步表明中國學者、中國專家的立場,對於推進氣候變化的談判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這部藍皮書的發佈,不僅僅是中文版,現在我們正在準備和國外著名出版機構合作,馬上就要推出英文版。今天要跟大家見面的第二部氣候變化綠皮書,正是在下個月即將召開的坎昆會議的前夕發佈的,應當説,這對坎昆會議的挑戰以及中國將要採取的行動,以專家的觀點和專家的立場提出了一些我們研究的結論和成果,相信對這對坎昆會議會發揮應有的作用。
這部綠皮書到底是什麼樣的結果,我們接著讓與會的專家們和媒體共同來分享。下面,我們有請這部綠皮書的主編之一,中國社會科學院常務副院長王偉光研究員講話。
2010-11-22 14:03:58
- 王偉光:
尊敬的鄭國光局長,各位專家,女士們、先生們,氣候變化問題是全球共同面臨的嚴峻挑戰,儘管哥本哈根會議沒有能達成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定,但是對推動國際氣候進程仍具有重要的深遠意義。今年11月底,即將召開的坎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能否取得實質進展又將吸引全球的高度關注。
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坎昆會議即將召開之際,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與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中國社科院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經濟學模擬聯合實驗室發佈的2010年氣候變化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坎昆的挑戰與中國的行動》今天由社科文獻出版社正式出版,並與大家見面。這是繼2009年推出第一本氣候變化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通往哥本哈根》之後,兩家機構再度聯手對國際形勢和國內政策的深刻解讀。氣候變化綠皮書的出版發行將有助於國際社會進一步了解和認識中國對於氣候變化問題的關注,有利於推動制定合理的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制度、政策和行動,更好地推動坎昆聯合國世界氣候變化大會取得實質性的成果。從1990年聯合國啟動氣候變化國際談判到現在已經20年,在世界各國的努力下,全球氣候治理進程不斷推進,雖然去年的哥本哈根會議沒有達成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文件,但是各契約方對重大問題形成了共識。今年4月、6月、8月、10月,聯合國已經分別進行了四次談判,氣候變化談判取得了階段性進展,但是距達成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還有相當大的距離。我們希望各方採取務實、靈活的態度,尋求務實的解決方案,推動談判向積極方向進展。
2010-11-22 14:07:39
- 王偉光:
控制溫室氣候排放,加快發展低碳技術和低碳産業,實現低碳綠色增長已成為當今世界發展潮流。中國是發展中國家,是有著13億人口和1.5億貧困人口的大國,主要資源每人平均佔有量遠遠低於國際平均水準,環境承載能力十分有限;當前又處在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的歷史階段,面臨著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保護環境的多重挑戰。減少能源資源消耗,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是中國切實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發展經濟和應對社氣候變化雙贏的內在要求。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中國的能源需求還會合理增長,但我們絕不能重復發達國家傳統的發展道路,也不應靠無約束的排放溫室氣體來實現經濟發展。
2010-11-22 14:12:16
- 王偉光: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氣候變化問題。去年哥本哈根全球氣候變化大會之前,中國政府提出了自主減緩行動目標,即到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5%左右,森林面積比2005年增加4千萬公頃,森林儲蓄量增加13億立方米,這些行動目標是不附加任何條件的,既是中國政府為保護全球氣候作出的重大貢獻,也是中國發展綠色經濟、實行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儘管面臨巨大壓力和特殊困難,但中國政府必將以言必信、行必果的精神,盡最大努力實現已經提出的各項目標。中央“十二五”規劃建議提出,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深入貫徹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節約能源,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強度,發展迴圈經濟,推廣低碳技術,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走可持續發展之路。要合理引導消費行為,發展節能環保型消費品,倡導與我國國情相適應的文明、節約、綠色、低碳消費模式。面對日趨強化的資源環境約束,必須增強危機意識,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以節能減排為重點,健全激勵和約束機制,加快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産方式和生活方式,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當前各地都在制定“十二五”規劃,應對氣候變化和發展低碳經濟的目標,如單位GDP的能耗、碳排放強度和再生能源比重,以及森林碳化都將納入“十二五”規劃當中,有些是約束性指標。
2010-11-22 14:13:35
- 王偉光:
今年8月,國家發改委發出通知,把廣東、遼寧、湖北、陜西、雲南和天津、重慶、深圳、廈門、杭州、南昌、貴陽、保定八市列為低碳省市,要求各試點地區編制低碳發展規劃,制定支援低碳綠色發展的配套政策,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為特徵的産業體系,建立溫室氣體排除數據統計和管理體系,以積極倡導低碳綠色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同時還有一些地區自主開發了低碳經濟的試點,探索低碳轉型的模式。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專家學者在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發展低碳經濟和建設低碳城市方面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我們希望以氣候變化綠皮書為平臺,以中國氣象局和社會各界通力合作,凝聚國內外最優秀的學者,推出更多更好、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綜合性以及創新性的研究成果,站在國際前沿,立足中國國情,在學科發展和綜合決策服務等方面取得新的成績。謝謝大家。
2010-11-22 14:15:59
- 謝壽光:
感謝王副院長的精彩發言和演講。現在有請國家氣象局局長,也是這部氣候變化綠皮書主編之一鄭國光局長講話,大家歡迎。
2010-11-22 14:18:32
- 鄭國光:
尊敬的王偉光常務副院長,各位來賓,新聞界的朋友們,下午好。首先我代表中國氣象局對出席今天新聞發佈會的各位來賓和各位朋友表示熱烈歡迎,向《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10)——坎昆的挑戰和中國的行動》一書的作者和承擔編輯出版的社科文獻出版社,以及坎昆的挑戰和中國的行動高峰論壇的主辦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表示衷心的感謝!
2010-11-22 14:19:10
- 鄭國光:
坎昆的挑戰和中國的行動是繼《通往哥本哈根》取得良好社會反響的基礎上,由氣候變化經濟學模擬聯合實驗室組織編寫,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我國第二本氣候變化的綠皮書。這本書主要是剖析當前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的新形勢和新進展,介紹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與成效,匯集國內在未來國際氣候制度的構建,適應氣候變化,低碳發展、碳市場、碳關稅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全面反映一年來在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發生的重大問題,是一本集氣候變化科學研究與談判,應對氣候變化政策行動以及氣候變化經濟學分析于一體的綜合性讀物。該書的出版發行是氣候變化經濟學模擬聯合實驗室的一項重要成果,也是社科院和中國氣象局兩部門合作的一項成果,它將有助於廣大讀者深入地思考應對氣候變化前沿問題,有助於提升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科技創新能力,也有助於科技社會進一步了解和認識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工作,為即將召開的坎昆氣候變化會議提供一個很有價值的研究成果和基礎的資訊。
2010-11-22 14:20:23
- 鄭國光:
國際社會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問題,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政治意願強烈。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以後,受國際金融危機的諸多影響,各方面對氣候變化談判的期望更為務實。隨著坎昆氣候變化會議的臨近,國際社會普遍認為,需要在坎昆會議上取得階段性的成果。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事關中華民族和全人類的長遠利益,事關我國經濟發展的全局,是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重大戰略任務。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主張通過切實有效的國際合作,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堅持《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的基本框架,堅持共同但有責任的原則,主張嚴格遵循“巴厘路線圖”的授權,以《哥本哈根協議》達成的政治共識為指導,進一步加強公約和議定書的全面有效可持續的實施。今年10月,中國政府在天津承辦了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談判工作組會,為即將召開的坎昆會議打下良好的基礎。11月19日,國家應對氣候變化領導小組會議研究了應對氣候變化工作面臨的形勢,就進一步做好應對氣候變化工作進行了部署,並強調中國將從國情和實際出發,承擔與發展階段應負責任的和實際能力相稱的國際義務,一如既往地發揮建設性作用,與各方一道推動坎昆會議取得積極的成果。
2010-11-22 14:24:06
- 鄭國光: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氣候變化問題,把應對氣候變化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重要內容,在推動國內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也採取了一系列的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和行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中央確定的2020年控制溫室氣體的行動目標,既是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的重大貢獻,也是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剛剛結束的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在制定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中,將把降低單位生産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列入約束性的指標,繼續堅持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的理念,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大應對氣候規劃工作力度,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低碳發展道路,有效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為推進全球可持續發展作出積極的貢獻。
2010-11-22 14:27:40
- 鄭國光:
中國氣象局作為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基礎性科技部門,是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在國內的牽頭單位,也是國家氣候委員會和全國氣候觀測系統綜合委員會的主辦部門、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的挂靠部門,在氣候變化科學研究、監測預測評估、決策諮詢、科普宣傳和國內外合作交流等方面做了許多有成效的工作,在科學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具有良好的工作基礎。今後,我們將繼續加強氣候變化的科技基礎工作,加強與社科院各部門的合作,為科學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應有的貢獻。
我也衷心希望,氣候變化經濟學聯合模擬實驗室能夠在氣候變化與經濟系統相互作用機理、減緩和應對氣候變化的經濟學方面,以及氣象經濟學理論方法等方面取得更有價值的研究成果,為黨中央、國務院各部門及社會各界提出更多更有針對性的科研成果。中國氣象局也將一如既往地支援氣候變化經濟學模擬聯合實驗室的建設和發展,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
最後我也預祝,坎昆挑戰和中國行動高層論壇取得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2010-11-22 14:29:39
- 謝壽光:
感謝鄭國光局長的精彩報告。下面我們有請氣候變化綠皮書的副主編,也是氣候變化課題組的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潘家華研究員做有關這部氣候變化綠皮書的主題報告,大家歡迎。
2010-11-22 14:57:34
- 潘家華:
尊敬的王院長、鄭局長以及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各位媒體的朋友。剛才兩位主編高屋建瓴,精闢論斷,已經講得很清楚了,我現在就這個皮書中間的一些技術性的細節內容給大家做一個彙報。
今年的皮書是在去年哥本哈根以後做的準備,有一個非常大的反差。去年哥本哈根會議,到去年綠皮書發佈以後,是非常明確的目標對壘,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之間、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主要是減排目標的多方的對壘,最後應該説是無果而終,這樣就要出現轉折,轉向今年的務實行動。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組織國內在氣候變化領域裏涉足較為前沿、較深的專家,包括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的委員,包括我們談判的代表,就哥本哈根會議以來氣候變化的一些最新的進展,一些焦點問題,以及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所作出的一些努力和績效,做了全面的梳理,貢獻給大家。
2010-11-22 14:58:31
- 潘家華:
這就要從哥本哈根會議説起,一些科學問題需要進一步澄清。主要國家和國家集團的立場出現了調整,中國應對氣候變化行動應該説是在全世界做得最好的,對坎昆會議我們有何預期,今後的走向會如何?應該説,去年的哥本哈根會議從樂觀到出現挫折,最後取得有限成果,層次高、規模大、期望高,但是整個過程確實是複雜,交鋒確實是驚心動魄的,有些成果儘管不盡如人意,但是也是來之不易。
在國際氣候變化談判的進程中所涉及的關鍵性議題,五個大的類別,關於長遠的目標,也就是所謂的共同願景,中期的減緩目標,適應氣候變化問題、資金問題、技術問題,這樣一些問題,應該説都很重要,但是在哥本哈根會議上交鋒的關鍵還是減排的目標,不論是長遠的還是中期的。而在這些關鍵性問題難以取得共識的情況下,我們對一些相關的問題,適應問題、資金問題、技術問題,通過各方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比較明顯的進展。
這些進展體現在長遠目標和公約、議定書下兩個工作主席案文,一個是哥本哈根會議,儘管沒有法律地位,達成了2度政治共識,沒有具體的落實內容,有些問題在哥本哈根會議上暴露得非常充分,就是關於體制機制方面的,關於雙軌還是單軌,關於是協商一致還是小集團,這就使得談判難度進一步加大。在這個過程中間,中國應該説作出了積極主動的負責任的貢獻。但是在這個會議上和會議後,一些國家對中國卻有曲解,當然這些問題在國際上也得到了進一步澄清。發達國家對於發展中國家,尤其是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作為榜樣的目標,提出了更多更為明確的超出新興經濟體作為發展中國家所能夠承受的要求。另外一方面,發展中國家尤其是小島國和最不發達國家,對於全球減排目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0-11-22 14:58:54
- 潘家華:
在整個氣候變化談判中間,氣候變化的科學問題一直是受到政治經濟界和學術界的高度關注,在關注的過程中就出現了一些事件,這樣一些事件導致對於氣候變化的科學事實出現一些爭議。比如所謂的“氣候門”事件,對英國氣候變化科學研究小組電子郵件往來的盜取,發現中間有一些不符合學術規範的表述,對於喜馬拉雅冰川,氣候變化標準委員會第二工作組第四次評估報告中關於喜馬拉雅冰川的消融面積和消融程度,沒有科學評估,沒有數字支撐的一些結論,使得國際社會對氣候變化的科學認知出現了一些質疑。這樣一些質疑就表現在我們是不是有這樣一個氣候變化。而這樣的氣候變化在中國國內也出現了一些疑問,尤其是去年的“寒冬”,今年又有一些預期,説2011年的冬天可能進入“冰期”。從觀測數據事實來看,氣候變暖的趨勢應該是存在的。大氣中間,溫室氣體濃度水準這些年來也是以兩個PPM速度在增加,從工業革命前的280個PPM,增長到現在的385個PPM。其他的溫室氣體,像甲烷,氮氧化合物濃度和數量也在增加。所以我們説,氣候變化有它的不確定性,但是氣候變化的結論就從目前的科學研究結果和對事實的觀測來看依然是成立的,局部地區短時間的極端天氣事件對於氣候變暖的基本趨勢應該説沒有改變。
2010-11-22 14:59:37
- 潘家華:
在氣候變化的國際博弈中間,主要國家和國家集團的立場應該説在哥本哈根會議之後出現了相應的調整,歐盟對氣候變化政策的立場應該説沒有大的改變,但是力度和強度大大削弱。一方面是在哥本哈根進程中間,歐盟有被邊緣化的跡象,但是更主要的還是歐盟在東擴以後,國家之間的差異進一步凸顯,互相之間的協調難度更大,美國應該是掌握著氣候變化進程的關鍵國家,但是受到國內利益集團的制約,立法進程舉步維艱,行動應該説是欲進還退。
作為發展中國家陣營,“77+中國”出現比較明確的分化,基礎四國立場相同,為保護髮展中國家的整體利益,起到相應的引領作用,在這個過程中間,基礎四國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溝通和協調也在進一步加強。小島國集團和非洲最不發達國家集團,他們所關注的主要還是脆弱性問題,還有資金和利益的問題。我們知道,哥本哈根會議上,部分中南美洲國家,對少數國家特別是美國在氣候變化談判過程中間的主導表示一種不滿,因而他們對於哥本哈根會議最後沒有得到氣候變化會議的認可應該是起到關鍵的作用,他們在意識形態上對於美國的作用是表現出質疑的。
2010-11-22 15:00:12
- 潘家華:
從中國來看,現在中國有很多第一,我們溫室氣體排放已經是第一,這是一個事實,這也是應該的,沒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但是我們現在的特點是總量基數較大,但是增長仍然快,我們每人平均水準也已經超過世界平均水準,而中國經濟發展還處在高速增長的時期。大家看,我們中國溫室氣體排放在2007年金融危機以後,也是快速增長,而美國和歐洲的發達國家在金融危機的衝擊下,能源消費和溫室氣體排放都是穩中有降,甚至比較大幅度下降,這也就更加凸顯了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需要增加一定的溫室氣體排放空間,來保障發展的需要,也正凸顯了中國是發展中國家,與其他的發展中國家相比,像印度也是這樣,受到發達國家指責,在趨勢上就不一樣,南北之間變動互相地發展階段的差異就非常地明確。造成溫室氣體排放有多種原因,發達國家溫室氣體排放之所以下降,發展中國家之所以較快,一個是工業化的問題,第二是城市化的問題,第三是國際貿易格局的問題,第四是資源稟賦,中國、印度、南非都是以煤炭也就是溫室氣體含量高的化石能源作為主要的能源結構中的內容。除此之外,發展中國家,中國也好、印度也好,品質的提升是溫室氣體排放能源消費增加最快的終極動力。工業化、城市化貿易格局、能源結構這些都是表像的,終極的原因應該是消費品質的提升。交通方面,中國現在是世界上第一大汽車生産和消費市場,每千人的汽車擁有量還只有歐盟、日本的十分之一、美國的十五分之一,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但是我們溫室氣體排放增長已經很高。我們説住房並不在於面積,而在於面積內部所需要能源的需求,冬天需要供熱,夏天需要製冷,這都是生活品質的要求。空調已經普及,家用電器應該是應有盡有。在這樣的情況下,由於生活品質的提升,最終拉動系數的快速提升。這樣的快速提升,是在中國採取相當多的政策措施的情況下,如果沒有這樣的政策措施,中國的提升可能跟發達國家在工業化城市化過程中的活動,由於我國制定了比較明確的應對氣候變化的方案,有明確的節能減排的目標,作出了可再生能源的立法,作出了可再生能源的規劃,使得我們增長速度相對有所下降。有很多具體措施,從媒體中間,從企業,大家應該非常明確,減排目標的分解、重點節能工程、千家大企業能源審計和管理、環保節能標誌、建築節能標準的強制性推廣應用、關於進出口“兩高一資”産品出口政策的調整,還有一系列的經濟激勵政策、推動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所有這些使得我們的節能減排取得了非常明確的成效。
2010-11-22 15:34:27
- 潘家華:
從中國來看,現在中國有很多第一,我們溫室氣體排放已經是第一,這是一個事實,這也是應該的,沒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但是我們現在的特點是總量基數較大,但是增長仍然快,我們的每人平均水準也已經超過世界平均水準,而中國經濟發展還處在高速增長的時期。大家看,中國溫室氣體排放在2007年金融危機以後,也是快速增長,而美國和歐洲的發達國家在金融危機的衝擊下,能源消費和溫室氣體排放都是穩中有降,甚至比較大幅度地下降,這也就更加凸顯了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需要增加一定的溫室氣體排放空間,來保障發展的需要,也正凸顯了中國是發展中國家,與其他的發展中國家相比,像印度也是這樣,受到發達國家指責,在趨勢上就不一樣。
2010-11-22 15:36:37
- 潘家華:
造成溫室氣體排放有多種原因,發達國家溫室氣體排放之所以下降,發展中國家之所以較快,一個是工業化的問題,第二是城市化的問題,第三是國際貿易格局的問題,第四是資源稟賦,中國、印度、南非都是以煤炭也就是溫室氣體含量高的化石能源作為能源結構中主要的的內容。除此之外,發展中國家,中國也好、印度也好,品質的提升是溫室氣體排放、能源消費增加最快的終極動力。工業化、城市化貿易格局、能源結構這些都是表像,終極的原因應該是消費品質的提升。交通方面,中國現在是世界上第一大汽車生産和消費市場,每千人的汽車擁有量還只有歐盟、日本的十分之一、美國的十五分之一,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但是我們溫室氣體排放增長已經很高了。我們説住房並不在於面積,而在於面積內部所需要能源的需求,冬天需要供熱,夏天需要製冷,這都是生活品質的要求。空調已經普及,家用電器應該是應有盡有。在這樣的情況下,由於生活品質的提升,最終拉動系數的快速提升。這樣的快速提升,是在中國採取相當多的政策措施的情況下,如果沒有這樣的政策措施,中國的提升可能跟發達國家在工業化城市化過程中的情況類似。由於我國制定了比較明確的應對氣候變化的方案,有明確的節能減排的目標,作出了可再生能源的立法,作出了可再生能源的規劃,使得我們的增長速度相對有所下降。有很多具體措施,從媒體中間,從企業,大家應該非常明確,減排目標的分解、重點節能工程、千家大企業能源審計和管理、環保節能標誌、建築節能標準的強制性推廣應用、關於進出口“兩高一資”産品出口政策的調整,還有一系列的經濟激勵政策,推動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所有這些使得我們的節能減排取得了非常明確的成效。
2010-11-22 15:37:22
- 潘家華:
應該説,我們每年的節能行動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統計數據中有些可能還要進一步核實,但是中國政府節能減排的決心和實效是毋庸置疑的,我們取得的成績也是有目共睹的。在推進低碳城市建設方面,在國家還沒有明確的政策目標的情況下,對這一問題的敏感度,很多城市已經超出了發達國家城市,率先制定了低碳城市的發展規劃。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中國的城市對於溫室氣體減排行動應該説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很多人去上海世博都有體驗,低碳是上海世博的主題,上海世博的宣言是非常明確的,涵蓋了低碳的內容。而且中國社會各界對於低碳發展的認識更加明確,社會參與程度非常高,學校、社區、企業、政府,全社會全方位都在參與行動,從發達國家進行的問卷調查中可以看出,中國的居民對於應對氣候變化的認知程度比美國人高,甚至比歐洲人都還高,我們説的低碳發展,從中國來講,不僅僅是為了應對氣候變化,也是為了中國的能源安全,為了中國的環境保護、生態保護,為了中國的可持續發展。
2010-11-22 15:37:40
- 潘家華:
也正因為如此,中國在去年11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明確提出了自主的減排行動目標,那就是2020年,中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對於2005年要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要在15%左右,新增造林面積4000萬公頃。應該説,這個目標在世界上來講沒有先例,中國提出來了。中國提出來了應該説是負責任的,是有難度的。我們在“十一五”期間,淘汰落後産能,停産限産這樣一些行政手段,是非常有效的,但是這樣一些機會在“十二五”、“十三五”會越來越少。對於非化石能源,由於市場競爭性相對來講比較弱,要想大幅度提高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例,經濟代價應該是很大的,在我們這樣一個發展階段,過高的經濟代價顯然對經濟發展都是不利的。但是目標既然已經明確,我們就應該義無反顧,通過多方努力實現這一目標。儘管這是目標,中國經濟尚在高速發展過程中,中國城市化尚在快速進程之中,我們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即使是達到下降40%-45%的目標,我們的溫體排放總量也要從當前的60億噸左右增加到80億噸乃至更高。所以,中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應該説是任重而道遠。我們想要超越,想要“大躍進”,但是這是超越不了的。從發達國家每人平均溫室氣體排放與每人平均收入水準來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也需要一個過程。中國現在正在加速趕超過程中間,我們在趕超過程中間可以縮短時間,可以調低峰值,但是這個過程是不可避免的。從歷史來看,溫室氣體排放是一個過程,是一個碳存量增加和穩定的過程,發達國家從工業革命以來,積累了大量的碳資産,這些碳資産在基礎設計中,在房屋建築中。發展中國家相對來講,因為發展之後建立碳資産相對地較少。據我們看,儘管中國這些年異軍突起,每人平均排放總量增加非常快,但是歷史地看,我們與發達國家相比還處於幾個數量級的差異。
2010-11-22 15:39:06
- 潘家華:
對於坎昆會議有什麼樣的預期?去年哥本哈根的爭論,我們還是記憶猶新,對於坎昆,大家也是抱著積極而審慎的預期。為什麼審慎,就是因為在一些關鍵問題上,還不可能有突破,在減排目標,尤其是發達國家的減排目標,發達國家如果不率先垂范的話,發展中國家也沒有制約他們的手段。對於長遠減排目標,發達國家中期目標不可以提出來。同一目標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也沒有多大的意義,這是一切問題的焦點所在。
在關於談判的體制機制方面,發達國家試圖混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責任區別,要求將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平等對待來考慮溫室氣體減排問題,這顯然是不符合公約中規定的“共同但有區別”的原則的,這樣的問題還會爭論下去,至少是在今年的坎昆還有明年的談判中,這個問題是揮之不去的。
2010-11-22 15:39:36
- 潘家華:
我們之所以對坎昆還應該有一些積極的期待,就在於在很多方面我們還是可以有所進展的。發達國家作為一種姿態,表明瞭對快速啟動資金要有所承諾,有所行動。儘管會打折扣,因為發達國家會將他們常規的海外發展研究資金納入到氣候變化的資金中間來,會打折扣。但是也應該説,他們所作出的這種姿態是值得肯定的。他們也會要求發展中國家關於減排行動的透明度方面提出明確的要求,發展中國家在這樣的問題上,如果發達國家在資金問題上表現出積極姿態的話,發展中國家也有可能投桃報李。在透明度問題上面,可能形成一定程度的共識。在關於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關於技術合作的安排這些方面,也都應該説可以取得階段性的成果。
2010-11-22 15:40:00
- 潘家華:
再過幾天,蘇司長就要帶領代表團出發到坎昆開始談判,他們很辛苦,但是我覺得對他們的回報不可能有很高的預期,但是我們應該對他們表示感謝。對中國來講,談判的過程中間,我們確實面臨著非常嚴峻的形勢,我們要維護髮展空間,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形象要注重維護。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們需要發展中國家團結。這些都使得我們在氣候變化談判中間面臨很多的挑戰。對於坎昆和氣候變化的談判進程,有人説,我們應該促進,也有人説應該延緩,還有人説應該順其自然。在這個問題上,中國不掌控也沒有金鑰匙,而這個掌控,從目前來看還是在美國。美國在國際金融體系中間,對人民幣的打壓,儘管我們説貨幣是自主的,但是人民幣也在升值。美國的調查,啟動301條款,對中國可再生能源産品進行調查,這都是單方面的,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美國現在是無能為力、無所作為,一旦美國有所作為的話,美國才是正如剛才主編説的,美國才掌握這樣一個金鑰匙。但是這不意味著中國作為一個新興的經濟體,作為發展中大國,我們可以無所作為,我們可以順勢,但是可以有所為,對於發達國家關於資金方面的承諾,我們應該敦促其落實。我們可以開展南南合作,我們可以在自主減排行動方面做得更加公開透明,使得我們有效的成效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同。
2010-11-22 15:40:14
- 潘家華:
從長遠看,《京都議定書》2012這個期限已經臨近,國際社會會作出相應的努力,避免這樣一個真空期的出現。長期目標應該説是揮之不去,關鍵問題是在於排除空間的公平合理的分配。中國作為溫室氣體排放大國這樣一個地位應該説只會進一步強化。在排放大國地位不斷強化的情況下,我們的每人平均溫室氣體排放,現在很多城市,像上海已經跟歐盟的大致相倣,我們儘量合作,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對我們中國來講,科學發展觀、促進産業結構調整和改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這些,應該説低碳發展是一種機遇。所以,我們對氣候變化問題的探討,對中國來講,需要中國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增長方式的調整相結合,這樣我們才可以實現應對氣候變化和促進經濟發展的雙贏。
關於今年應對氣候變化報告的主要內容,我就給大家彙報這些,謝謝大家。
2010-11-22 15:40:27
- 謝壽光:
感謝潘家華所長精闢和精彩的演講,也把這部氣候變化綠皮書做了一個非常導引式的解讀,讓我們共同分享。我們也期待著,就像剛才潘所長説的,這部綠皮書能發揮它應有的作用,無論是我們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還是促進科學發展觀的落實,發揮它的決策參考的功能。我們也期待著,課題組的同志在我們主編的支援和領導下,能夠深入研究,形成更有分量、更有價值的成果,期待著下一本的出版。
這一階段的發佈會,感謝領導和大家的共同合作和支援,已經勝利完成。下一個高峰論壇,由潘家華所長來主持,先休息五分鐘。謝謝大家。
2010-11-22 15:42:05
- 潘家華:
這個時段由我來主持,我們今天非常榮幸,由國內氣候變化領域中的絕對權威跟大家交流有關氣候變化的問題,有國家發改委氣候司蘇偉司長、科技部社發司孫成永司長、國家能源專家諮詢委員會的主任委員徐錠明教授、外交部氣候變化辦公室副主任,也是氣候變化領域資深的專家李婷同志,下面首先有請氣候變化領域中的專家蘇偉同志就氣候變化的相關問題給我們演講,大家歡迎。
2010-11-22 15:42:25
- 蘇偉:
演講説不上,我主要是來祝賀的,只談一點個人的想法。非常高興參加今天2010年氣候變化綠皮書的發佈會和發佈會之後的坎昆的挑戰與中國的行動高峰論壇。坎昆會議馬上就要開了,大家都比較關注,也非常高興,沒有想到是媒體的會,還以為是個學術的會議,也非常願意跟媒體朋友們共同就氣候變化問題做一個簡單的交流。
氣候變化問題大家已經説了很多了,剛才領導都講話了,氣候變化的的確確是全球都在關注的一個重大的問題,也是人類在二十一世紀面臨的嚴峻挑戰,應對氣候變化這個事情關係到世界各國的長遠發展,需要國際社會加強合作,攜手努力,共同應對。也需要在共同努力的進程當中尋求一種公平的解決辦法。從1990年聯大決定設立政府間氣候變化談判委員會一直到1992年談成了《氣候變化框架公約》,1994年生效;1997年又談成了《京都議定書》,2005年生效;最後到2007年如何來落實公約議定書,達成“巴厘路線圖”;去年形成了哥本哈根協議。從整個的歷程來看,應該説歷史地見證國際社會在氣候變化問題上不斷加深認識,凝聚共識,深化合作的進程。下周這個時候,雖然可能還會稍微晚一點,舉世矚目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坎昆會議就要在墨西哥坎昆舉行了。儘管坎昆會議大家的期望值沒有那麼高,有所降低,也不可能完成落實“巴厘路線圖”談判的授權。但是在國際應對氣候變化的萬里征途上,坎昆會議也必然是必要的一步,雖然會議在最終完成談判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這畢竟是萬里長征當中重要的一步。
2010-11-22 15:43:40
- 蘇偉:
我們認為,只要會議能夠沿著正確的軌道前進,並取得積極的成果,這是符合各方利益的,也是眾望所歸。各國應當鞏固已有的成果,凝聚共識,以哥本哈根達成的政治共識作為指導,將政治意願落實到實實在在的行動中。我們説哥本哈根會議表明瞭各國領導人要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政治意願。真正要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光有政治意願是不夠的,還要把政治意願變成實實在在的行動。哥本哈根會議之後,所有的談判進程就是圍繞著落實領導人所達成的這些共識,推動應對氣候變化談判的進程,就加強《京都議定書》的實施達成廣泛均衡的成果,為今後、為明年在南非舉行的締約方會議上能夠最終完成“巴厘路線圖”的授權,奠定好的基礎。要實現這樣的目標,可能需要在會議上明確《議定書》關於發達國家承擔這樣的第二承諾期的進一步量化指標。也許就這個指標的量值達不成一致,但是作為一個大的方向、大的原則,這也是説明瞭坎昆會議能不能邁出有意義的一步的重要因素。
2010-11-22 15:47:19
- 蘇偉:
沒有參加《京都議定書》應當怎麼辦?沒有參加《京都議定書》沒有關係,可以在公約下承擔在議定書締約方承諾的減排指標,可以相比較的、具有可比性的減排的義務,作為非《京都議定書》的發達國家的締約方,也要作出減排的承諾。
要明確有關資金、技術轉讓、能力建設,包括支援發展中國家適應活動的相關安排,不見得是最終形成一個新的協議,但是要就有關的問題作出原則性的、框架性的安排,這也是坎昆會議應當取得進展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們一再講氣候變化是全人類面臨的挑戰,需要大家共同採取行動和措施,儘管這個問題是發達國家排放溫室氣體造成的,但是它造成的後果,對於所有國家特別是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發展中國家也要在可持續發展的框架下,能夠在發展經濟、消除貧困的過程當中,盡可能採取力所能及的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措施。當然這個公約和議定書巴厘路線圖也有明確的規定,這方面發達國家有責任,所以他也有義務向發展中國家提供必要的資金、技術轉讓等等方面的支援,這也是現代談判的一個基礎的東西。
2010-11-22 15:50:26
- 蘇偉:
這次坎昆會議,剛才講的“金鑰匙”,實際上不在哪個國家,坎昆會議的“金鑰匙”主要還是在於資金和技術轉讓問題,這也是發展中國家最為關注的問題,也是哥本哈根會議之後能夠推動多邊進程,能夠重新建立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互信的一把新鑰匙。如果在資金問題、技術轉讓問題、能力建設問題,發達國家能夠兌現他們在哥本哈根會議的承諾,應當説,坎昆會議成功的鎖就會被打開。
所以,只要我們各方能夠堅持公約議定書的原則和規定,只要我們遵循“巴厘路線圖”的授權,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認真落實哥本哈根會議的有關政治共識和發達國家作出的承諾,坎昆會議就一定能夠取得成果。就中方來講,也是表個態,中方將一如既往地發揮建設性作用,與各方一道推動會議的成功。代表團特別是工作組就要出發去坎昆,我們也是抱著積極的建設性的姿態,為了推動應對氣候變化多邊進程能夠往前走,究竟能走多遠,邁出多大的一步,我們會盡我們最大的努力來表現最大的誠意。
2010-11-22 15:52:25
- 蘇偉:
女士們、先生們,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這並沒有改變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的現實,我們也不能老生活在理想當中,現實還是不可回避的。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中國的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仍然排在全球一百位左右,兩百多個國家,我們還在一百位以後,所以我們還要有清醒的認識。我們在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等等各個方面,發展是不平衡的,仍然有大量的貧困人口,面臨著發展經濟、消除貧困、改善民生、保護環境等多個方面的任務,多重的壓力。應對氣候變化應當説我們也面臨著一些特殊的困難,我們處在城鎮化、工業化快速發展的階段,所以在這方面,也有特殊的困難。但是話又説回來,儘管有困難,儘管有壓力,儘管我們的經濟還不是最發達的國家,我們還是發展中國家,但是我們有責任感,有責任意識。中國充分認識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本著對中華民族和全人類長遠發展高度負責任的精神,在推動科學發展,建設生態文明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過程當中,也採取了積極調整經濟結構,採取節能,提高能效,淘汰落後産能,發展節約資源,植樹造林、增加碳匯等等一系列的有利於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和措施,以及實實在在的行動,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2010-11-22 15:54:13
- 蘇偉:
這裡有幾個數字,到2009年底,中國單位GDP能耗已經在2005年的基礎上降低了15.6%,今年將力爭實現降低20%左右的目標,這個決心還是很大的。總理在人代會上也講了,年初的時候也專門召開了電視電話會議,對今年最終要完成“十一五”確定的節能減排目標決心非常大,行動、措施都是非常堅決的。如果我們能夠實現這樣的目標,相當於我們就節省了六億噸標準煤,相當於少排放了15億噸二氧化碳,這是中國對於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做出的實實在在的也是非常顯著的重要貢獻。
從其他幾個方面如可再生能源看,到2009年底,佔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已經達到了9%。2009年風電裝機新增居世界第一,累計裝機容量也排名世界第二。太陽能熱水器集熱面積居世界第一,在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方面我們還是做了很大的投入,特別是最近幾年,水電裝機容量世界第一,人工造林面積也是世界第一,六千兩百萬公頃,森林覆蓋率已經達到了20.36%,這也是增長很快的一個數字。這些都是我們為全球性的氣候變化作出的積極的努力,實實在在的貢獻。
2010-11-22 15:56:18
- 蘇偉:
女士們、先生們,加大應對氣候變化的工作力度,也是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去年這個時候,中央確定了我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目標,到2020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産總值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5%左右,這樣的目標應當説是有相當的難度。但是儘管有難度,我們還是做。這樣的目標也能代表了我們國家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代表了中華民族維護全人類利益的使命感和責任意識,體現了中國人民的一種責任意識。為了實現這樣的目標,需要我們付出艱苦的努力。近期,我們也正在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其中應對氣候變化將作為推進全面協調可持續科學發展和實現發展方式加快轉變的一個重要的舉措,把氣候變化作為一個重要的內容納入到“十二五”規劃,把降低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十二五”規劃,對應對氣候變化這件事重視的程度應當説也是空前的。
通過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綠色低碳不是一個措施,它是一個理念,也是提到了更高的高度,要通過低碳發展,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強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作為約束性指標,不僅僅是定個指標,要非常實實在在地採取措施,包括法律的、行政的、市場機制等等方面綜合性的措施,來有效地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目標、決心、措施都是非常明確的。中國作為國際社會負責任的一個成員,一定會承擔與自己的發展階段、應負的責任和實際能力相稱的義務。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走綠色低碳發展之路,已經成為世界上的潮流,也是國際社會普遍的貢獻。中國將堅定不移地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加快形成綠色和低碳的生産方式和消費模式,努力提高生態文明建設的水準,積極參與和推進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為保護全球氣候作出積極的貢獻。實際上,把應對氣候變化、低碳、綠色、發展上升到一個全世界的行動,一個重要的意識的問題,所以這個問題也提得非常高。
最後,借這個機會,祝賀2010年氣候變化綠皮書成功出版,也祝賀我們這次高峰論壇取得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2010-11-22 15:58:06
- 潘家華:
謝謝蘇司長。下面我們請科技部社發司的孫司長演講,科技部對氣候變化研究有很多科技方面的支撐,他在這方面也有很高的預期,大家歡迎。
2010-11-22 16:01:09
- 孫成永:
最好別有什麼預期,沒有什麼高論。我跟蘇司長一樣,本來過來是對書的出版表示一下祝賀,場面這麼大,心裏比較緊張。
首先感謝潘教授,感謝社科院、氣象局的邀請,也很高興參加今天這本書的新聞發佈會,坎昆的挑戰與中國行動的高峰論壇。關於這本書我也學習了一下,這本書總結了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科學研究方面的一些新進展,分析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形勢,研究了國內綠色發展的情況,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這本書的出版將有助於國際社會進一步了解和認識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問題所做的努力和貢獻,這本書也是“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支援的,我也代表社發司對這本書的出版表示祝賀。
2010-11-22 16:01:35
- 孫成永:
大家都知道,氣候變化是個科學問題,但是它現在更是一個發展問題,它是人類共同面臨的挑戰。科學技術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大力發展綠色低碳技術,走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之路,已成為各國的共識。這個高峰論壇,大家也知道,坎昆談判在即,各方對氣候變化的關注越來越高。但是長期以來,我們的感受是,中國政府做了巨大的努力,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中國這些努力和成就,在宣傳上還可以做大量的工作,我也想借此機會介紹一下科技在這方面的工作。
2010-11-22 16:02:46
- 孫成永:
近年來,科技部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的科技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科技戰略部署。從2007年以來,科技部先後制定發佈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科技專項行動》和《節能減排全民科技行動方案》等政策指導性文件,並對相關領域的重點任務作出了整體部署。2009年,國務院常務會議又提出了關於制定應對氣候變化科技發展戰略與規劃的要求。按照此要求,“十二五”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科技發展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已經全面展開,為應對氣候變化科技支撐提供重要的依據。
二是大力推進基礎科學研究和新技術研發。基礎科學的研究是科技創新的重要源泉,基礎科學的突破是人類科技進步的重要標誌。近年來,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國家主體科技計劃安排了一批重大和重點的項目,圍繞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藝等原始創新領域展開工作,以滿足應對氣候變化、發展綠色經濟的需求。今年初啟動實施了應對氣候變化科技專項,是應對氣候變化領域專門設立的一個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將對我國綠色發展的未來國際含量産生積極影響。
三是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産業。我國産生傳統産業的發展始終伴隨著能源和物資的高消耗,面臨著日益嚴重的資源和環境的約束,高新技術向傳統産業的滲透和融合,提高了資源利用的效益提高了産品品質的經濟效益,實現了傳統産業的升級和可持續發展。“十一五”期間,國家投資兩千多億元進行節能減排技術改造,通過支援高新技術和傳統産業相結合的整合創新,高新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産業的潛力也顯現,高耗能、高污染的增長方式得到初步扭轉。
四是依靠科技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激發經濟內生增長,提供實現持續繁榮的源泉。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的決定,通過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的實施,我國在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取得了突破,在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中發揮了引導作用,在推廣應用中創新的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模式逐步使戰略新興産業發展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導力量。比如“十城千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工程,目前已經在25個城市開展,已累計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5000多輛,實施財政補貼9.5億元,並在上海世博會實現了當前世界最大規模的運作規範。十城萬盞半導體、照明已在21個試點城市推廣應用,160萬盞以上的各類LED燈具年節點超過1.64億度。
2010-11-22 16:06:17
- 孫成永:
今年是“十一五”最後一年,“十二五”期間,科技如何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發揮重大的作用,在這裡,有幾點思考:
一是充分發揮科技和經濟兩方面的積極性,使得科技真正融入發展綠色經濟的主戰場,更好地發揮科技支撐引領作用,為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作出切實貢獻。
二是要結合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貫徹落實中央關於人才工作的戰略部署,為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招才引智,注入新鮮血液。
三要多層次、多渠道、多方面推進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發揮各種合作機制的作用。
我們也希望,媒體各界對我國的科技成就,對我國在節能減排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所做的努力加大宣傳力度。
最後,再次祝賀氣候變化綠皮書的發佈,也祝賀坎昆的挑戰與中國行動高峰論壇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2010-11-22 16:08:07
- 徐錠明:
受潘教授的邀請,我也吹捧幾句,另外再講幾句感想。第一是“吹捧”這本書,這本書收到以後,我全文通讀了,有兩篇文章我讀了兩遍。我總結了幾句話,對這篇文章做一個評論,也做一個推介,然後再談一點感想。剛才蘇司長講了,把政治意願變為行動,所以下面我講的主題是:應對氣候變化,將低碳革命進行到底。
對這本書,我不細講了,我編了很多順口溜,比較好記:完整系統,通俗易懂;坎昆之前,及時實用;層次高端,涵蓋廣泛;既利普及,又利提高;既可通讀,又可選讀;理論有據,推理紮實;歷史清楚,嚴格持續;預測有方,客觀辨證;突出問題,分析矛盾;既講戰略,又講策略;既講共識,又講分歧;既講原則,又講靈活;既講鬥爭,又講合作。最後概括起來,我就推薦了這本書,為了人類,為了華夏,負責大國,形象統領,表達了中國人的形象。我認為這本書應該幹部必讀,公民推薦。現在中國氣候變化的最大問題是理念,所以在哥本哈根會議期間,人民網做了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人民網編了十個專題,不知道在座的新聞媒體同志們看了沒有?配合蘇偉同志的談判,第一個專題——全民大培訓。十個專題,低碳引領中國未來。現在很多人對低碳不明白,所以公民教育非常重要,綠色低碳,持續發展,天人合一,和諧世界。中國文化的特點,天地人合一,所以我希望新聞媒體同志們把這本書推薦一下,讓全國人都來看,尤其是讓我們的幹部,讓我們的公務員。現在我們有些公務員還不懂什麼叫2度,2度後面的450是什麼,外國人想分給我們,我們要想多少,我不講了,書上都有。還有人口發展報告,最近的一些報告,我都看了,我認為是本好書,我全部都看完了。
2010-11-22 16:08:54
- 徐錠明:
在大家的面前,我就是社會閒雜人員,談一下感想。哥本哈根議非常重要,大家不要認為不重要,我們《人民日報》有一個專題,談哥本哈根會議,向前邁了一小步,氣候工作向前邁了一大不。我特別欣賞《人民日報》後面報道的講話,我非常讚賞,歷史證明,人類最大的挑戰是人類自己,團結才是力量、合作才有前途。哥本哈根會議使中國登上了更高更廣泛的世界舞臺,中國有理由驕傲,中國一定會更好。總理在會上做了很好的報告,“四個最”:中國是最早頒布實施應對氣候變化方案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是最近幾年來節能減排的最大國家,中國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長最快的國家,中國是世界上人工造林面積最大的國家。最後,我們總理腰板也很硬,我們減排是自願的,所以我們的減排不能討論,不附加任何條件,不與任何國家掛鉤,不管制度怎麼樣,我們中國人説話算數,言必行,行必果,所以“十二五”規劃建議裏應對氣候變化和45%的目標作為重要內容來講的。
2010-11-22 16:28:29
- 徐錠明:
講到這次這本書,要把政治意願變成行動,所以我開始致辭的題目是,應對氣候變化,將低碳革命進行到底。世博會非常重要,世博會給人們帶來的價值遠遠超過上海世博會本身,低碳、綠色、可持續概念進一步植根於人心,它必將引領全世界進入低碳可持續發展的新的模式,要這樣來看世博會。上海世博會結束以後,有高峰論壇,人們把它稱為人類低碳研究的思想盛會,這本書是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研究學界的思想盛會。低碳革命是人類工業革命以來又一次偉大的革命,它將決定人類未來的前途和命運,是人類向可持續發展的必然,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所以不管坎昆會議如何,不管哥本哈根會議如何,我們中國人民一定要轉變我們的發展方式,調整結構,走低碳發展之路,沒有其他之路。總書記反覆講到加快,要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現在講第四次産業革命,第一次是康乾盛世,第二次是鴉片戰爭,1840年,西方列強槍炮打破了我們的大門。上世紀年初的中國軍閥混戰又是一次,文化大革命又是失去機會,現在我們再也不能失之交臂了。有兩條標語,第一條是“未來源於夢想”,第二條是“一切都從不可能開始”。159年的世博會,誕生之日起就是夢想産生的地方,從夢想到現實是世博會永恒的魅力所在。所以在這裡我加兩條標語,第一條,“一切從世博會開始”,第二條,“低碳革命從上海世博園走來”。所以對夢想的持續追求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不竭的內在動力。後世博時代,人們將譜寫低碳革命的新篇章。
2010-11-22 16:28:44
- 徐錠明:
有個孩子寫了一篇文章,不知道在座的新聞界朋友們聽過沒有,奧地利一個華裔的小孩子,15歲,《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了,頭版,15歲的孩子,他的理解比成人要高得多。他講,今年暑假父親帶他參觀世博會,他説,走進世博園,一個創新的世界撲面而來,他看的不是花花綠綠,他看到的是創新的世界撲面而來。他説,參觀世博會不僅需要體力,還需要智慧。他參觀了城市足跡區才發現,附近人少,內容很充實,更體現城市的美,他總結一句話:“浦東看熱鬧,浦西看門道”。最後填了一首詞:“東方之冠,飛碟橫空,驚世作聚浦江。城市生活更美好,便贏來創意無數。種子聖殿,紫蟬追夢,探尋未來之路。夢想若要變現實,耕耘于一草一木。” 應對氣候變化,將低碳革命進行到底,將政治理念變為行動。
2010-11-22 16:28:59
- 徐錠明:
最近,國務院確定了七個行業,作為戰略性行業來培育,七個行業當中,有三個半是能源。第一是新能源,第二是節能減排,第三是新能源汽車,第四是生物,生物裏面有一半是能源。最近專家們講,人類歷史發展已經證明,每次金融危機都有一次産業革命、經濟革命,這次金融危機催生了以新能源為代表的綠色低碳革命,就是第四次産業革命,核心是以新能源為代表的綠色低碳。歷史上三次革命,我們都擦肩而過了,這次我們不能再擦肩而過了。歷史證明,能不能抓住機遇,決定能不能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我們要抓住這次機會。
總書記在今年的兩院院士大會上,專門講了一段話,科技革命八條,第一條講能源。總書記號召我們,要堅持系統謀劃,技能優先,創新迴圈利用,綠色低碳,安全秩序,加強對我國能源的研究,制定我國可持續發展路線圖。這句話是對2004年國務院批准的我國中長期能源綱要48個戰略的又一次總結。所以,當前的新能源革命,總書記號召我們,要搶抓世界新一輪能源革命,新一輪能源革命將加快高碳能源技術轉向低碳能源技術,其中關鍵的核心,是低碳能源利用核心,高碳能源低碳化應用。
2010-11-22 16:32:20
- 徐錠明:
關於化字,可了不得,台灣的一位教授曾經講過,《易經》當中講過,“關乎天文以察時變,關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日本人認為,中國文化裏非常了不起的一個字,就是“化”。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化到最後什麼都沒有了,了不得。最近王蒙先生寫了一本書《莊子的享受》,裏面講了“化”字,漢字當中最有內涵的字,化就是變異、就是蛻變、就是消解、就是過渡,就是出生造化,也是死亡,如,化境就是得心應手。毛澤東同志説,化者,徹頭徹尾、徹裏徹外之謂也。新能源革命的關鍵就是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在化字上下功夫。這次新能源革命將帶來七個結果,都是化,能源資源地區化、能源來源多樣化、能源技術智慧化、能源利用高效化、能源應用便利化、能源服務普遍化,能源經濟低碳化。舉一個例子,當前我們中國每年有30萬農村的階級姐妹死於能源問題,由於能源的敞開使用帶來呼吸道疾病每年有30萬。所以要便利化。這次新能源革命,我們要兩個防止,一是防止從資源缺失走向技術缺失。二是防止擴大傳統能源帶來的鎖定效益。我非常擔心,因為沒有時間,我就不多講了。總書記前兩天講了,我們應該共同推動坎昆會議氣候變化大會繼續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堅持巴厘路線圖雙軌談判機制和授權,堅持減緩適應資金技術並重,堅持公開透明廣泛參與,注意傾聽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呼聲,在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中取得成果基礎上,哥本哈根會議政治共識指導下,進一步取得成果,這是總書記的講話,這也是很重要的。我感到,這是一本非常好的書。
最後,我把世博會的標語變成自己的兩句話作為賀詞的最後結束語:一切都是從不可能開始,努力把夢想變成現實,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將低碳革命進行到底。
2010-11-22 16:38:03
- 潘家華:
人們用學富五車才高八斗來形容才子,咱們徐錠明應該是學富六車,才高九斗,是學者型的官員,文學型的專家,非常感謝。最後請外交部應對氣候變化辦公室副主任李婷同志,她是氣候變化資深談判官員。現在請李婷給我們演講,大家歡迎。
2010-11-22 16:38:10
- 李婷:
這次是高峰論壇,但是我坐在這兒有一點名不副實。今天這是一項任務,是受外交部領導的委託,需要完成一項任務,作為一個部門代表,對綠皮書的出版表示祝賀。我們覺得此書出版距坎昆會議拉開帷幕只有6天的時間,距離中國代表團奔赴坎昆只有3天的時間,因為再過2天我們的大隊人馬全部要離開北京,長途跋涉去坎昆開始工作。我們確實覺得綠皮書對於中國代表團在前方的談判工作是極為有力的支撐,對促進國際社會正面深入理解中國的政治立場也是非常有用的高水準的平臺,對於國家的低碳綠色發展也會做出有益的貢獻。外交部也會繼續和我們智庫專家密切配合,相互支援,共同為應對氣候變化這一長期的事業添磚加瓦,這個是官方的,也是我代表外交部,只能説到這兒。
2010-11-22 16:39:16
- 李婷:
剛才聆聽了蘇司長、孫司長和徐主任的非常精彩的高水準的講話和發言,我覺得從我個人來講,也是受益匪淺。尤其是蘇司長作為我們代表團的團長,他的講話對中國政府的政策立場,對於坎昆會議的期望和考慮,是字斟句酌,每一句都值得我認真思考、認真學習。在這裡見到了團長級的領導,我是當中的普通團員,接近80人,我是當中普通一員,我也為此驕傲,也深感責任重大。
對我而言,我看到這個坎昆的挑戰之後,第一反應是:最大的挑戰是能不能吃上盒飯。這個是開玩笑,也是跟大家交個底。外交部是配合發改委,通過前方使館做的一個非常重要、也是有意義的工作就是後勤,包括給大家訂房,用車的問題,還有吃飯的問題,毫不誇張地説這些工作同樣是為我們談判提供有力支撐的重要方面。談判確實是非常艱苦的,不光是智力,對體力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2008年在波蘭,我記得我是一個星期沒有吃上熱的東西,連續都是吃比較冷的三明治,後來胃都已經受到影響。在哥本哈根就是搶盒飯,能搶到盒飯已經是非常的幸福了,比在國內吃任何的大餐感覺都是可貴得多。所以外交部也是盡最大的努力做好談判的後勤和保障工作。
2010-11-22 16:41:26
- 李婷:
氣候外交近年來在外交領域是一個重大的課題,大家可能也觀察到了,國家間的博弈,尤其是大國的博弈,在氣候變化領域也是非常突出的。作為普通的一個談判人員,我也有一點個人的感觸,確實壓力比較大,甚至有過很多的困惑,也有過失望。為什麼呢?按説二十一世紀是資訊公開透明的非常發達的社會,但是我們始終還是能夠聽到或者觀察到,或者接觸到,國外對於中國的一些不了解,還有一些誤解,甚至一些曲解,你會看到,一方面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非常有力的、紮實的政策行動,但是與之對比的還是有不絕於耳的對中國的一些指責的聲音,來之於方方面面。在談判當中,我們確實是盡了最大的努力,非常積極、非常建設性地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力爭為這次談判做出貢獻。但是與此同時,談判的進展仍然是有限的,非常緩慢,非常艱難。這些鮮明的對比,對於一個談判者來講,你身在談判當中有時候會有非常強烈的情緒,甚至有不滿和失望。但是,我們每一個團員,我們談判團的每一個成員,在團長的領導之下,盡可能從專家學者那裏學習一些真知灼見,盡可能開闊我們的視野,盡可能正確地理解我們的任務和我們面臨的形勢。其實剛才説到的這些矛盾和衝突,一點都不奇怪,如果我們了解現在這個特殊的發展階段,經濟總量已經是第二、第三了,但是每人平均還是那麼低,然後每人平均發展水準還是比較低的情況下,排放總量又是那麼高,這個數字確實引起世界各方的關注。可以看到,中國在一個特殊的發展環境、特殊的發展階段之下所面臨的複雜多變的形勢和挑戰,這是非常正常的。如果我們加強學習,加強理解,加強領悟,對於談判人員來講,就會在談判當中有利於我們樹立信心,積極向上,更有能力也更有信心完成國家交付的談判任務。
2010-11-22 16:43:47
- 李婷:
這個任務確實很艱巨,下任務單的時候,採取的都是什麼句式呢?不是單一把這個事完成就行了,都是“既要”,“又要”,比如既要堅持,又要樹立形象。外交部經常説,既要韜光養晦,又要有所作為。這個難度非常大,怎麼樣把握那個火候,把握那個分寸,甚至需要有一定的談判技巧和談判的經驗。對於每個人來講,我從事談判工作非常短的時間,也就是幾年的時間,我們的一些前輩同事的談判都是幾十年,我們也是傳幫帶,也是不斷地從一些有經驗的談判者那裏學習技巧,有時候是從我們談判對手那裏學到一些技巧,比如説美國人,比如説歐盟人,他們説的時候,我們非常生氣,但是如果冷靜地一想,通過他們的談判技巧,你也可以看到怎麼樣闡述和説服別人,去接受自己的一些立場和觀點,怎麼樣起到更好的對外包括媒體和工作的效率。這些對於中國人來講是很困難的。我們還不太有這種基礎的訓練和從小的生活氛圍來做這些工作,我們都是非常厚道的實誠人,我們擅長的就是有什麼説什麼,有時候比較直率,有時候比較堅持,甚至不一定能夠達到你預期的效果。所以種種這些,我們談判團每個人都跟我一樣,從哥本哈根之後,到坎昆之前,接近一年的時間,也是一個倒計時的過程,我們也一直在為坎昆做準備。我想,一定會把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我們也有信心完成談判當中的既定的任務和談判目標,因為我們覺得,我們既有領導人的高瞻遠矚運籌帷幄,還有剩下一心的行動,還有高水準專家的真知灼見作為支撐,還有在座各位關心氣候變化事業的各行各業的朋友和同事,我想,中國有實力有誠意,我們一定會為坎昆的成功作出積極的貢獻。謝謝。
2010-11-22 16:46:10
- 潘家華:
謝謝李主任。有蘇團長的領銜把控,有李主任這樣的精兵強將,坎昆會議會滿載而歸,能夠達到我們的預期。現在由於時間關係,我們有三個問題可以問我們的演講嘉賓。
2010-11-22 16:47:11
- 提問一:
請問蘇團長,剛才潘主任對坎昆會議的預期是非常低的,咱們代表團對於哪個議題會有比較明確的預期?我們有沒有底牌,比如説在幾個方面作出讓步,或者投桃報李?
2010-11-22 16:47:35
- 提問二:
你好,我知道歐盟氣候行動司司長德貝克提出一個建議,要求取得最低限度的平衡,我們在坎昆會議期間將如何應對歐美對我們提出的最低限度平衡的要求?
2010-11-22 16:49:39
- 蘇偉:
今天有點喧賓奪主,今天的主題還是應對氣候變化綠皮書,我想,關於坎昆會議的一些問題,可能明天我們謝主任在新聞辦有一個發佈會,有一些問題可以到那兒去提,那是最權威的。我這兒只是一些小道消息,一些個人的看法。要説有沒有底牌,既然要談判,肯定得有底牌,底牌是什麼,我也不好説。至於説在坎昆會議,大家預期普遍比較低的情況下,在哪些方面能取得進展,不管預期高還是低,一些最基本的核心問題,可能在坎昆會議上應該有個看法。剛才我也提到了,一個是《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得有一個説法,不見得有數字,但是這個賬你得認,作為《京都議定書》締約方,法律上明確規定你得有一個第二承諾期。相應的沒有參加議定書的,作為”巴厘路線圖“裏確定的可比性的原則來講,沒有參加《京都議定書》的發達國家,也要作出與發達國家在《京都議定書》下所承擔的減排和指標可比的減排,這一點也非常明確。
2010-11-22 16:50:06
- 蘇偉:
至於其他方面,我剛才也講了,坎昆會議成功的金鑰匙不在中國,也不在美國,而在於資金技術轉讓問題。我們也希望在坎昆會議上能夠對資金問題、技術轉讓問題作出一些原則性的框架安排。實際上,資金問題主要是涉及兩個方面,一個是快速啟動資金三百億,雖然錢不是很多,但是能夠落到實處,對於推進應對氣候變化的進程還是有利的。資金需要長期的投入,在公約的框架下談資金的問題,不是單純的錢的問題,最根兒上的問題還是發達國家要履行提供資金保障的義務,這也是公約當中明確確定的有關規定,不是説因為他們有錢了我們看著眼紅,不是這樣。他們從道義上,從歷史的責任上,有義務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提供技術轉讓,這更體現的是公平的發展機會的問題。因為大氣的空間是有限的,發達國家兩百年工業化,排了那麼多溫室氣體,佔用了這些資源,發展中國家要發展,要脫貧,要吃飯,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也必然消耗一定的能源,排放也會相應增加。這個空間是有限的,你都佔了,得騰出點地兒來,讓我們也有個能夠吃飽飯的機會,所以發達國家要出資金出技術,所以這是坎昆會議上必須有一個説法。至於説法是什麼,談判可以商量,但是這個問題需要解決。
2010-11-22 16:53:42
- 蘇偉:
還有一個問題,説到底,你要應對氣候變化,最根本的問題是兩大問題,一個是減緩問題,一個是適應問題。適應問題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講最為緊迫,減緩問題,發達國家兩百年的事,你得有點表示吧,無論是《公約》要求還是《京都議定書》的要求來講,你要拿出行動。按照剛才徐主任演講的主題,就是發達國家要拿出行動來,所以這一點要有所突破。
第三個問題,你剛才説的跟前面兩個問題一樣,我既然回答了前面兩個問題,那我就回答完了。
2010-11-22 16:53:53
- 潘家華:
再次以熱烈掌聲對四位演講嘉賓表示衷心的感謝。
今天的論壇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2010-11-22 16:54:51
- 中國網:
本次會議的直播到此結束。
2010-11-22 16:55:04
圖片內容:
- 記者調試設備
- 高峰論壇即將開始
- 發佈會正式開始
-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社長謝壽光主持第一部分的新聞發佈會
- 中國社會科學院常務副院長、氣候變化綠皮書的主編王偉光研究員講話
- 國家氣象局局長、氣候變化綠皮書主編鄭國光局長講話
-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潘家華研究員做主題報告
- 第二階段的論壇由潘家華主持
- 國家發改委氣候司司長、中國氣候談判代表團首席談判代表蘇偉演講
- 科技部社會發展司孫成永副司長演講
- 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委員徐錠明教授講話
- 外交部條法司氣候處李婷處長發言
相關新聞:
圖片大圖:
-
記者調試設備
中國網 胡迪
-
高峰論壇即將開始
中國網 胡迪
-
發佈會正式開始
中國網 胡迪
-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社長謝壽光主持第一部分的新聞發佈會
中國網 胡迪
-
中國社會科學院常務副院長、氣候變化綠皮書的主編王偉光研究員講話
中國網 胡迪
-
國家氣象局局長、氣候變化綠皮書主編鄭國光局長講話
中國網 胡迪
-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潘家華研究員做主題報告
中國網 胡迪
-
第二階段的論壇由潘家華主持
中國網 胡迪
-
國家發改委氣候司司長、中國氣候談判代表團首席談判代表蘇偉演講
中國網 胡迪
-
科技部社會發展司孫成永副司長演講
中國網 胡迪
-
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委員徐錠明教授講話
中國網 胡迪
-
外交部條法司氣候處李婷處長發言
中國網 胡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