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蒙醫藥傳承創新,《蒙醫藥高品質發展座談會》在北京順利召開
10月16日,蒙醫藥高品質發展座談會在北京舉辦,中國民族醫藥學會秘書長劉平在會上致辭表示,蒙醫藥和其他少數民族醫藥一樣,是中國傳統醫藥的重要組成部分。歷經千年,包括蒙醫藥在內的民族醫藥逐漸成熟發展,為維護各族人民的健康發揮了重要作用。
“基礎設施是蒙醫藥事業發展的基石。”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常委、岐黃學者烏蘭介紹。1987年以前,全國還沒有一家醫院開設蒙醫療術科,而現在,五療術已遍及內蒙古自治區的100多所蒙醫中醫醫院、其他各級各類醫院和八個省區的蒙醫醫院,並傳播到了蒙古國、俄羅斯、波蘭等國家,使國內外的一些患者可以不出家門,就地應用蒙醫火針、溫針進行診治。未來,要將人才梯隊的建設作為蒙醫醫院發展的靈魂工程來抓。
“目前,內蒙古自治區全區從事蒙醫藥人員約15000人,蒙醫中醫醫院122家,醫院製劑有5475個,還有17家蒙藥生産企業,擁有國藥準字號通用名産品128個,但産值不足30億元。”內蒙古蒙醫藥工程技術研究院院長奧·烏力吉在座談會上表示,蒙醫藥産業目前存在産業規模小、創新能力不強、品牌打造不夠、企業核心競爭力不足等問題,未來要在人才培養、挖掘特色、科技研發、蒙藥標準提升、品牌打造、合作共贏上持續發力,將蒙醫藥政、産、學、研、用融合發展。
“蒙醫在13世紀初形成,18世紀形成相對獨特體系,對以蒙古族為主地區的傳統醫學至今産生深刻影響。”復旦大學中西醫結合研究院院長董競成以“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結合發展之路”為題,從傳承發展的角度分析了現代醫學與傳統醫學的差異與融合,分享了“大中醫”、“三分法”、“五要素”、“兩個層面”、“三個融合”等創新性理念,並以包括青蒿素在內的多種傳統藥物的創新療法為例,展現了中醫藥現代化的新思路。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座談會上,《中國蒙藥市場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正式發佈。白皮書顯示,蒙藥市場規模在民族藥(不包括苗藥)中的滲透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在中華民族藥市場的競爭格局中,主要以蒙藥、藏藥、維藥及中藥為主,其中蒙藥的發展勢頭最好,未來發展空間較大。為此,弗若斯特沙利文大中華區執行董事周明子在解讀時表示,白皮書梳理了中國蒙醫藥行業的發展態勢和現代化痛點,從供給端和需求端提出了解決方案,對蒙醫藥産業化發展具有一定的指導價值。
“蒙成藥生産企業必須擔當起蒙成藥産業化發展的主要責任”奧特奇蒙藥董事長向公偉在會上強調,企業要走市場化發展戰略,市場化是蒙成藥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聚集産品本身,從醫保、基藥目錄準入佈局,使蒙醫藥走出內蒙古,進入國家主流醫藥市場;同時他強調,創新研發是蒙成藥高品質發展的核心競爭力,走中蒙西醫結合、産學研合作發展之路,積極推動蒙成藥核心大品種的上市後綜合評價、蒙成藥的創新研發和蒙醫藥理論標準化,讓蒙藥更好地服務廣大群眾的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