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確保百姓能夠小病看得上、大病看得起、重病有保障,今年以來多項醫改政策出臺。

改革的目的是要解決問題,破解發展瓶頸,簡而言之就是要推陳出新。因此每個改革事項的提出必須明確為何改、為誰改、改什麼、怎麼改、改成啥樣。而醫療改革自然也不例外,不能脫離問題導向。

一段時間以來,基本醫療保障短缺、醫療資源總量不足且配置不合理、城鄉和區域衛生事業發展不平衡、人才隊伍建設薄弱和“以藥補醫”等矛盾日益突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成為老大難。這不僅是我國醫療面臨的現狀和困擾,也是群眾迫切要求改變的問題。以筆者看,這就是要推進深化醫療改革的根本原因。

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對於普通群眾來講,或許並不知道醫療體制的癥結在何處,但表現在他們面前最為直觀的就是看病難、看病貴。不管改什麼,怎麼改,過程咋樣,但老百姓要的結果是小病看得上、大病看得起、重病有保障。其實,這也是推進深化醫改的重要目標所在。

事實上,為破解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難題,中國已走過十多年的醫改路,雖然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依然還存在很多讓人難以滿意的地方,“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不僅國家大量投入的包袱越顯沉重,老百姓對此也是怨聲載道,越來越緊張的醫患關係,成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因素。

沒有健康就沒有小康。從2015年到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由此來説,醫療衛生的“小康”應走在全面小康的前列。“十三五”規劃提出,2020年基本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而建立這一制度,必須通過在醫療衛生上推進系列改革來完成。如從建立分級診療制度;完善社會多樣化醫療服務以及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等化解“看病難”。從增加醫保財政補助、改革醫保支付方式、建立醫保異地結算制度等破解“看病貴”。

儘管深化醫改的設想吸人眼球,改革的思路與舉措也很清晰,但效果如何還需在落實中去檢驗。換句話説,醫改的成功與否關鍵還在落實,而落實的關鍵就在於各利益部門是否能真正打破各自利益壁壘,甚至是能否拿出壯士斷腕的勇氣。實際上,這也是對相關部門是否把維護人民健康權益放在第一位的最好檢驗。

筆者認為,醫改關係涉及千家萬戶,與廣大老百姓的健康息息相關,無論是從改革方案的設計、衛生制度的建立,還是服務體系的建設等等都應以保障人民健康為落腳點,突出其公益性的主導地位,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在預防、治療、康復的結合上下功夫,在改革中正確處理好相關部門之間、各利益群體之間以及醫患之間的關係,培育營造良好的醫療環境和氛圍。

由於,此輪醫改是以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為突破,因此,最終的改革成效就要看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是否得到了真解決,老百姓的滿意度、幸福感和獲得感是否得到較大的提升。(文/鄧尤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