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董立龍 通訊員 王 藝 徐 彪
閱讀提示
不久前,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通報,對2016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幹且成效明顯的地方予以表揚。因為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卓有成效,我省的巨鹿縣被點名錶揚。
巨鹿縣曾代表河北省接受國務院醫改辦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工作復核評價,並取得了全國第二名的成績。
位於我省南部黑龍港流域的巨鹿縣,是國家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這個每年可支配財力只有3億多元的貧困縣,如何讓醫改這項關係民生的重大改革走在全國前列?他們又將推出怎樣的改革舉措?
從被動改革到主動創新,患者看病得實惠
5月13日下午,巨鹿縣張王疃鄉衛生院。收費窗口裏傳出聲音:“總價五十六塊兩毛六,您只掏二十四塊一毛九就行!”窗口外面,前來就診的村民赫淑英一臉疑惑:“咦,怎麼少收了這麼多?”
年屆六旬的赫淑英患有關節炎,眼瞅著到了采收金銀花的大忙時節,自己卻連田都下不了,只好搭車來衛生院看病。
衛生院門口的LED屏上,滾動著“門診醫保報銷60%”的字樣,但赫淑英沒留意。
這是巨鹿醫改帶來的變化。
2012年,巨鹿縣醫院被列為河北省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醫院。這可以説是巨鹿縣醫改的開始。
不過,對於成為改革試點,當地並不情願。
該縣縣委書記孫保祥時任縣長。據他回憶,當時縣醫院在邢臺市範圍內已經很好了,擔心搞改革會影響縣醫院的穩定發展。
公立醫院改革,政府擔負著主體責任。作為縣政府一把手,思想上出現的顧慮,必然會被傳導出去,這也決定了該縣醫改初期的特點——按部就班、四平八穩。
那時,巨鹿醫改的最主要動作,就是對縣醫院的全部藥品實行零差率銷售,即藥品要按照進價銷售。由此造成的虧空,則主要在縣醫院內部解決。巨鹿縣財政也拿出一些資金,進行部分補償。
巨鹿醫改的轉捩點,出現在2016年。當時的巨鹿,不僅要代表全省接受國務院的有關考核,還開始了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示範縣的創建。
孫保祥擔任創建小組組長,強力推進醫改。這一黨政同責的領導體制,獲得了國家衛計委專家的肯定。
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推進,巨鹿醫改在規定動作之外,啟動了很多自選動作。例如,在縣鄉兩級醫療機構實行“先看病、後付費”診療模式,為失能半失能老人建立長期護理險制度,依託中藥材産地等優勢在全縣十個鄉鎮建立國醫館,探索“醫養一體、兩院融合”的醫療養老模式……
赫淑英所享受到的門診看病費用報銷60%,也是創新之一。作為這項政策的直接推動者,孫保祥在調研中發現,因為在衛生院看門診不報銷,導致部分患者以住院的名義擠在衛生院裏輸液。
為了避免對醫療資源及資金的浪費,巨鹿縣決定調整鄉鎮衛生院門診報銷政策,患者就診費用在400元以下的可以按規定報銷60%。
2016年4月,國務院的考核中,醫藥費用方面成了巨鹿醫改少有的失分項之一。對此,巨鹿開啟了新一輪藥品降價。當年8月1日,該縣的藥價開始按照京津冀藥品聯合採購最低限價執行,對高於京津價格的395種藥品進行了降價。
“主治高血壓、心絞痛的馬來酸氨氯地平分散片由33.3元下降到了16.18元,降幅達105.81%;用來治療惡性胸膜間皮瘤的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鈉由4520元下降到了1650元,降幅達173.94%……”巨鹿縣醫院醫改辦主任王運波介紹,通過下調這些藥品的價格,醫院的總銷售額同比下降近1/10,患者從中得到了實惠。
從編制改革到薪資改革,提升縣級醫院服務能力
“沒有滿意的醫生,就沒有滿意的患者。”巨鹿縣醫院院長吉增良説。在他看來,醫務人員的水準決定著一所醫院的診療水準。
國家的政策中,公立醫院改革的方向是要把病人留在基層。這顯然需要縣醫院擔起重任,而其中的關鍵是人才。
人才引進難,是各地縣級醫院的常態,巨鹿縣醫院也不例外。
那年,吉增良去山東某醫學院招聘。有個男生前來應聘,條件不錯,吉增良直接將其帶了回來,安排住進專家公寓,讓食堂安排專門的伙食。結果,待了兩天,男生還是走了,因為沒編制。
沒有編制,能否用高待遇吸引人才?也不行。縣醫院在薪資上沒有自主權,相反“緊箍”倒有幾道。以發獎金為例,需要嚴格按照規定,個人一年的獎金總額不能超過9000元。
為了引進人才、培養人才,吉增良曾經想了很多招兒。他成批地送醫務人員帶薪到大醫院進修。醫院病理科主任張新忠,畢業于邯鄲醫專,經過在北京軍區總醫院、省四院的長期進修,而今已成為該院病理診斷方面的專家。
深入推進的巨鹿醫改,幫助吉增良破解了所遭遇的難題。
巨鹿縣醫院的編制過去只有195個,改革中增加到了370個。但對於擁有近千名員工的縣醫院而言,依然缺口太大。
2016年,巨鹿縣開始謀劃編製備案制,重新核定了縣級公立醫院人員使用的編制控制數,將其增加至1642個。
與此同時,推行全員聘用制度,逐步變身份管理為崗位管理。出臺高端人才引進新政策,對現有非在編人員和新招錄人員,分別辦理了入編手續和人事代理手續。
身份的差異,會直接導致待遇上的差距。巨鹿醫改,繼而瞄準薪酬分配機制。
2016年6月,巨鹿縣重新核定了縣級公立醫院績效工資總額,並從財務、客戶等維度,以醫療數量、醫療品質、費用控制、病人滿意度四項指標,對醫務人員進行績效考核。
改革的直接結果,是醫務人員經費支出佔業務支出比例由原來29%提高到38%。
堅持待遇留人,讓巨鹿縣醫院吸引來一批高學歷人才。近兩年,該院的碩士畢業生已達31人。
檢驗中心醫生劉彥彥就是其中之一。她的加入,使得科室的科研力量大增,他們目前正在針對已經實施手術治療二型糖尿病的700多位患者進行分組追蹤研究。
“原來認為,解決看病貴問題,就是要減少醫院的收入。事實上,讓基層醫院發展得更好,才能有助於百姓看病減少不必要的支出。”孫保祥説。
改革中的巨鹿縣醫院獲得了新的發展,建築面積從原有的1.6萬平方米,發展到現在的近10萬平方米,內科樓、外科樓、婦産科樓、門診樓、行政樓以及各種設施一應俱全。
關鍵的是,縣醫院的服務能力得到了提升。
目前,巨鹿縣醫院的影響已經輻射周邊十幾個縣,接診的病人中有40%左右來自縣外,甚至有來自滄州、溫州的病患前來就診。今年1月,這裡被命名為邢臺市第九醫院。
從單點突破到全縣聯動,探索建立“縣域醫共體”
縣醫院發展起來了,能不能發揮縣醫院這個“點”的效應,讓老百姓在家門口也享受到高水準的醫療服務呢?
圍繞縣醫院做文章。2016年8月,小呂寨鎮、張王疃鄉衛生院率先加入了巨鹿縣“縣域醫共體”。該縣衛計局局長徐建仕介紹,醫共體之“共”,首要標準是同樣的檢驗項目、檢驗品質,而且,可實現縣醫院與鄉鎮衛生院之間技術交流、雙向轉診。
為達到醫療服務上的“同質”,縣醫院派出管理人員兼任上述鄉鎮衛生院的第一院長,每天還分別派出一名醫生前去坐診,衛生院的醫生則享受縣醫院全開放式的進修學習。
很快,兩家鄉鎮衛生院的運營出現巨大改觀,門診就診人次、住院人次以及床位使用率開始大幅增長。
隨著這一探索的深入,巨鹿縣決定用現代資訊技術手段強化醫療服務的全縣域同步。
今年4月20日,巨鹿縣醫共體檢驗中心率先成立。這裡不僅是縣醫院的檢驗科室,還通過網際網路技術成為全縣鄉鎮衛生院的檢驗科室。縣醫院的300多項檢驗,就診群眾在衛生院就能做。
運作第一週,檢驗中心接收到從鄉鎮衛生院傳來的11例檢驗標本。檢驗中心主任安勇翻出一張來自蘇營二村的甲功5項檢驗申請單。單子上顯示,當天上午,村民宋保山在衛生院進行採血;12時30分,標本被送到了檢驗中心;15時6分,檢驗結果上傳到統一的網路平臺,衛生院可以登錄系統列印結果。
安勇介紹,在檢驗中心運作之前,這位村民做同樣的檢驗,只能來縣醫院,往返幾十公里不説,加上掛號、採血、等結果,至少要耗一整天時間。而今,不僅節省了時間和交通費,同樣的檢驗項目,收費也只是縣醫院的80%。
據了解,巨鹿縣計劃實現“三大中心”全覆蓋。檢驗中心之外,還分別建設了心電中心和影像中心,借助網際網路將相關檢驗覆蓋全縣的衛生院,甚至讓農村患者在家門口就能夠得到全面的檢查。目前,心電中心已經投入使用,影像中心已進入設備採購階段。
在張王疃鄉衛生院,醫生英佔輝負責網路心電圖這一檢查項目。村民來檢查後,數據會通過網路傳輸到心電中心,後者診斷後再把結果傳回衛生院。
“過去,老百姓就認縣醫院。”英佔輝説,有了網路心電圖這樣的同質化服務,當地群眾對衛生院的認同感在逐步增強。現在每天接受心電圖檢查的人數,能趕上過去一週的量。
加入醫共體之後,提升的不僅僅是當地村民對衛生院的認同感,還有衛生院的業務能力。
“以前,衛生院頂多看看氣管炎等常見病,現在心衰病人都來衛生院看,醫生、病人都有了主心骨。”張王疃鄉衛生院醫務科科長楊全計説,縣醫院和衛生院還建立了綠色通道,一旦病人出現危重情況,隨時可以轉到縣醫院。
“巨鹿縣的縣級公立醫院改革,不是單純改革縣醫院,而是以縣醫院為主體,牽動整個縣域縣、鄉、村醫療機構的改革,抓住了根本和要害,從而為全省提供了很多經驗性的東西。”省衛計委主任張紹廉評價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