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標題
活動描述
文字內容:
各位記者朋友們,同志們:大家上午好!
歡迎各位前來參加《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十三五”規劃》新聞發佈會。這也是國土資源部2017年第一場新聞發佈會。借此機會,感謝各新聞媒體長期以來對國土資源工作的關心和支援!
我國地形地貌地質條件複雜、人口眾多,是世界上地質災害最複雜、受威脅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強調要把公共安全作為最基本的民生。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提高基層地質災害防禦能力。國土資源部把“盡心盡力維護群眾權益”作為三大職能定位之一,把防範地質災害作為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的“生命工程”來抓,“十二五”期間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為貫徹落實中央精神,按照《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和《地質災害防治條例》有關規定,國土資源部組織編制了《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十三五”規劃》。
出席今天新聞發佈會的有關領導是,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司(應急辦)副主任薛佩瑄,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指導中心副主任劉傳正。
首先,請薛佩瑄同志介紹《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十三五”規劃》的主要內容。
2017-01-18 10:00:00
為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積極主動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避免和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産損失,依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2003)和《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2011)等,2015年2月起,我們組織編制了《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包括地質災害防治現狀與形勢、指導思想與規劃目標、地質災害易發區和重點防治區、地質災害防治任務、資金籌措和實施安排和保障措施六個部分。
下面我就《規劃》的現狀和形勢、原則目標和防治任務簡要介紹如下。
2017-01-18 10:05:33
我國山地丘陵區約佔國土面積的65%,地質條件複雜,構造活動頻繁,地質災害隱患多、分佈廣、防範難度大,是世界上地質災害最嚴重、受威脅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截至2015年底,全國有地質災害隱患點28萬餘處,共威脅約1800萬人和4千多億元財産的安全。
通過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十二五”規劃的組織實施,著力貫徹落實《決定》要求,地質災害調查評價取得重大進展、監測預警得到有效落實、綜合治理力度不斷加大、應急防治體系不斷完善、綜合防災能力全面提升。“十二五”期間,全國共發生地質災害6萬餘起,造成2008人死亡失蹤,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00億元。與“十一五”期間發生地質災害19萬起,造成死亡失蹤5611余人相比,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顯著降低。
但我國地形地貌地質條件複雜,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高強度地震活動頻繁,各類工程活動對地質環境影響增大,據預測,未來一段時期內,地質災害仍將呈高發頻發態勢。“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黨中央、國務院把維護公共安全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公共安全作為最基本的民生,要求提高基層地質災害防禦能力。實施國家重點戰略,城鎮化進程和脫貧攻堅的進一步加快,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地質災害防治關係人民生命財産安全,關係著維護社會公共安全,關係到五位一體的生態文明建設,關係到四個全面的小康社會建成,在某些地方,地質災害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為此,我們要積極主動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盡心盡力維護群眾權益,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保障國家重大經濟戰略的順利實施和小康社會的全面建成。在重要人口聚集區、重要城市、重大工程所在區域等“三重”區域建立地質災害風險管控體系,顯著減緩地質災害風險。
2017-01-18 10:08:05
下面我講講地質災害防治的原則和目標:
為全面落實《決定》要求,《規劃》提出“十三五”時期地質災害防治將以最大限度避免和減少人員傷亡及財産損失為目標,始終貫徹以人為本、預防為主,分級分類、屬地管理,統籌部署、突出重點,依法依規、科學減災的原則。
一是以人為本,預防為主。
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理念,將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放在首位,強化隱患調查排查和易發區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完善群測群防,推進群專結合,提高預警的準確性和時效性,增強全民防災減災意識,提升公眾自救互救技能,切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産損失。
二是分級分類,屬地管理。
按照險情災情等級,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分級負責,承擔主體責任,中央發揮統籌指導作用,國土資源部門負責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各司其職。人為工程活動等引發的地質災害,按照誰引發,誰治理的原則,由責任單位承擔治理等責任。
三是統籌部署,突出重點。
緊密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脫貧攻堅任務和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等,科學規劃,突出重點部署地質災害調查評價、監測預警、綜合治理、應急防治和基層防災能力建設任務,服務社會經濟發展大局。
四是依法依規,科學減災。
加強地質災害防治法律法規、標準規範體系建設,充分認識地質災害突發性、隱蔽性、破壞性和動態變化性特點,強化基礎研究,把握其發生變化規律,促進高新技術的應用和推廣,科學防災減災。
2017-01-18 10:11:51
“十三五”時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目標是,全面完成山地丘陵區地質災害詳細調查和重點地區地面沉降、地裂縫和岩溶塌陷調查,全面完成全國重點防治區地質災害防治高標準“十有縣”建設,實現山地丘陵區市、縣兩級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工作全覆蓋,完善提升以群測群防為基礎的群專結合監測網路,基本完成已發現的威脅人員密集區重大地質災害隱患的工程治理。到2020年,建成系統完善的地質災害調查評價、監測預警、綜合治理、應急防治四大體系,全面提升基層地質災害防禦能力。
據此目標,規劃主要內容包括調查評價、監測預警、綜合治理、應急防治和基層防禦能力建設。
實施調查評價,查清地質災害發生地質背景,完善調查評價體系,是有效管控地質災害風險的基礎工作。主要工作任務:一是全面完成山地丘陵區以縣(市、區)為單元的1:5萬崩塌滑坡泥石流調查工作,全面完成岩溶塌陷重點防治區1:5萬岩溶地面塌陷綜合地質調查,全面完成地面沉降重點防治區1:5萬地面沉降地裂縫綜合地質調查。二是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全面開展地質災害“三查”。三是在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示範開展地質災害風險調查,全面完成4000個重點集鎮的1:1萬地質災害風險調查與重點集鎮周邊20000處滑坡、泥石流等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勘查。
2017-01-18 10:15:05
實施監測預警,強化監測隊伍力量,完善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體系,及時發出防災減災警示資訊,是避免地質災害造成人員傷亡的重要手段。主要工作任務:一是進一步加強國家、省、市、縣四級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工作,實現山地丘陵縣(市、區)全覆蓋,進一步提高地質災害預警資訊發佈針對性和時效性。二是推廣網格化管理等先進典型經驗,進一步完善全覆蓋的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監測網路,充分發揮專業隊伍監測作用,完善專業監測隊伍駐守制度,構建群測群防與專業監測有機融合的監測網路,開展威脅城鎮、重大工程所在區域、交通幹線及其他重要設施的3000處地質災害隱患專業監測。三是健全完善地面沉降重點防治區的地面沉降監測網路,推進國土、水利、規劃、建設等部門的監測網路數據共用。
實施地質災害綜合治理,通過採取搬遷避讓或工程治理,是徹底消除地質災害隱患的有效措施。主要工作任務:一是對不宜採用工程措施治理的、受地質災害威脅嚴重的40萬戶140萬受地質災害威脅群眾實行主動避讓,易地搬遷。二是部署300條特大型泥石流溝、1500處特大型及大型崩塌滑坡、20000處中小型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工程治理,基本完成已發現的威脅人員密集區重大地質災害隱患的工程治理。三是在地面沉降、地裂縫災害比較嚴重的區域,嚴格控制地下水開採,實施地下水超採區綜合治理,實現地下水合理開發利用和地面沉降風險可控。
2017-01-18 10:20:53
建立健全適應公共管理需求的地質災害應急體系,是全面提升我國地質災害應急處置能力的關鍵舉措。主要工作任務:一是健全完善地方地質災害應急管理機構和專業技術指導機構。加強地質災害應急專業人才培養,推進基層地質災害應急處置能力建設。二是完善應急值守工作制度,提高應急值守資訊化和自動化水準。完善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建立健全國家、地方、部門間互聯互通的地質災害應急平臺。
地質災害防治關鍵在基層,基層防災能力建設是全面提升我國地質災害綜合防治能力的根本保障。主要工作任務為:一是大力培育地質災害防治社會力量,全面完成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地質災害防治高標準“十有縣”建設。二是繼續推進雲南、四川、湖南、甘肅四省和其他省份的地質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建設。三是構建網格化、智慧化的地質災害群測群防技術體系,完善遠端會商系統,建立全國統一的地質災害應急指揮平臺,有效提升應急處置和服務社會能力。四是對地質災害防治區內的縣及鄉鎮地質災害防治人員每年進行不少於一次的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培訓,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每年至少開展一次演練,2020個山地丘陵縣(市、區)每年至少組織開展1次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參加培訓和應急演練2500萬人次。五是充分發揮“三深一土”科技創新,推進深空對地觀測應用,加強災害風險評估、預測預警等研究,提升特大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網路與應急處置專業化支撐能力。
2017-01-18 10:25:15
謝謝薛佩瑄副主任。下面請劉傳正同志介紹《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十三五”規劃》有關地質災害易發區和重點防治區的劃分情況。
2017-01-18 10:30:17
(一)地質災害易發區。
依據地形地貌、岩土體類型及性質、地質構造以及地下水特徵與開採狀況等地質災害形成的地質環境條件和人為活動因素,把全國地質災害易發地區分成高、中、低三級地質災害易發區,又根據災害類型分為突發性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地質災害易發區和緩變型的地面沉降和地裂縫地質災害易發區。
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地質災害高、中易發區,主要分佈在川東渝南鄂西湘西山地、青藏高原東緣、雲貴高原、秦巴山地、黃土高原、汾渭盆地周緣、東南丘陵山地、新疆伊犁、燕山等地區。高易發區面積121萬平方千米,中易發區面積273萬平方千米,低易發區面積318.2萬平方千米。地面沉降和地裂縫地質災害高、中易發區,主要分佈在長江三角洲、華北平原、汾渭盆地、松嫩平原、江漢平原和浙江東南沿海地區等。高易發區面積21萬平方千米,中易發區面積9.1萬平方千米,低易發區面積103萬平方千米。
2017-01-18 10:32:10
(二)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
依據全國地質災害易發區分佈,考慮不同區域社會經濟重要性因素,如土地利用、工程建設、經濟發展和社會防災減災能力,結合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發展三大戰略,把地質災害易發、人口密集、社會經濟財富集中、重要基礎設施和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規劃區作為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共劃分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17個,總面積141.1萬平方千米。重點防治區從南到北、由西到東有滇西橫斷山高山峽谷泥石流滑坡重點防治區、青藏高原東緣泥石流滑坡崩塌重點防治區、雲貴高原滑坡崩塌地面塌陷重點防治區、桂北桂西岩溶山地丘陵崩塌地面塌陷重點防治區、珠江三角洲地面塌陷及地面沉降重點防治區、鄂西湘西中低山滑坡崩塌重點防治區、湘中南岩溶丘陵盆地地面塌陷滑坡重點防治區、浙閩贛丘陵山地群發性滑坡重點防治區、長江三峽庫區崩塌滑坡重點防治區、長江三角洲及江浙沿海地面沉降重點防治區、隴南陜南秦巴山地泥石流滑坡重點防治區、黃土高原西南滑坡泥石流重點防治區、汾渭盆地地面沉降地裂縫重點防治區、陜北晉西黃土滑坡崩塌重點防治區、華北平原地面沉降重點防治區、新疆西南地區滑坡泥石流重點防治區和新疆伊犁滑坡泥石流重點防治區。
2017-01-18 10:35:01
謝謝劉傳正副主任。下面,歡迎記者提問。
2017-01-18 10:37:00
《規劃》編制思路是什麼?
2017-01-18 10:40:04
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中到2020年將全面完成以地質災害調查評價、監測預警、綜合治理和應急體系為主的地質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建設的要求,並充分考慮地質災害防治關鍵在基層的實際,本《規劃》總結評估“十二五”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及部署“十三五”防治任務始終堅持以四大體系和基層地質災害防禦能力建設為主線。
中央財政在2013年支援雲南地質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建設試點的基礎上,2014年通過競爭性選拔方式,增加四川、甘肅、湖南三省開展綜合防治體系建設。“十三五”期間,將重點推進地質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建設和基層防災能力建設。
2017-01-18 10:41:09
《規劃》的目標是怎麼確定的?
2017-01-18 10:42:38
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要求,在充分總結“十二五”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成就上,基於目前我國地質災害發育特徵和防治現狀、面臨的嚴峻形勢,結合新時期新形勢下的地質災害防治新要求,充分考慮社會發展需求和人民群眾的福祉,《規劃》確定了到“十三五”期末的地質災害防治目標:
全面建成系統完善的地質災害調查評價、監測預警、綜合治理、應急四大體系,全面完成高標準“十有縣”建設等工作。全面完成山地丘陵區地質災害詳細調查和重點地區地面沉降、地裂縫和岩溶塌陷調查,全面完成全國重點防治區地質災害防治高標準“十有縣”建設,實現山地丘陵區市、縣兩級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工作全覆蓋,完善提升以群測群防為基礎的群專結合監測網路,基本完成已發現的威脅人員密集區重大地質災害隱患的工程治理。全面提升基層地質災害防治能力,顯著減緩地質災害風險,最大限度避免和減少人員傷亡及財産損失為目標,盡心盡力維護群眾權益。
2017-01-18 10:45:04
《規劃》四條原則的出發點是什麼?
2017-01-18 10:48:31
1. 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的原則。以人為本一直是地質災害防治基本理念,“十三五”時期,黨中央、國務院把維護公共安全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公共安全作為最基本的民生,加強前期工作,採取綜合措施,預防災害發生,是降低因災損失的重要有效手段。
2. 堅持“分級分類,屬地管理”的原則。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明確防治工作責任主體,堅持誰引發誰治理,自然因素引發的地質災害,中央加強指導,地方黨委政府根據災情分級負責,承擔主體責任,各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協調聯動,共同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3. 堅持“統籌部署,突出重點”的原則。處理好長遠與當前、整體與局部、重點與一般的關係,緊密結合國民經濟發展戰略,有針對性的佈置工作任務,全面服務社會經濟發展,是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發揮成效的關鍵。
4. 堅持“依法應對,科學減災”的原則。按照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和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在法規條例制定中,要充分考慮我國自然與社會的特點,充分依靠科技進步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2017-01-18 10:50:01
“十二五”期間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都取得了哪些成績?
2017-01-18 10:51:29
“十二五”期間,面對嚴峻複雜的地質災害防治形勢,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地方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全國國土資源系統和基層幹部群眾共同努力,圓滿完成了《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十二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1. 調查評價取得重大進展。
在全面完成全國山地丘陵區地質災害初步調查的基礎上,完成了1080個縣(市、區)的1:5萬詳細調查和15000余處隱患點的勘查。形成了由專業隊伍實施的汛前排查、汛中巡查和汛後復查的汛期“三查”工作機制。基本查明瞭全國地質災害現狀。
2. 監測預警得到有效落實。
全國31個省(區、市)、323個市(地、州)、1880個縣(市、區)開展了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工作。建立了由群測群防員實施的雨前排查、雨中巡查和雨後復查的群測群防“三查”工作制度,全國有29萬多名群測群防員,實現地質災害隱患點全覆蓋。在三峽庫區等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建立專業監測站(點)近3000個,建設完善國家級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研究示範基地15處。
3. 綜合治理力度不斷加大。
中央財政累計投入210億元支援地方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地方各級政府累計投入地質災害防治資金500多億元。全國完成4000多個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工程治理,有效保護了100多萬人的生命安全,實施受地質災害威脅的120余萬人搬遷避讓,實現了雙超百萬的目標。
2017-01-18 10:56:32
4. 應急防治體系不斷完善。
全國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地質災害應急管理體系和應急技術指導體系。組建了地質災害防治應急專家隊伍和武警黃金部隊專業搶險救援隊伍。圓滿完成四川蘆山地震、雲南魯甸地震、陜西山陽滑坡、深圳光明新區滑坡等重大應急任務50多起,有效避免了二次災害造成人員傷亡。
5. 綜合防災能力全面提升。
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建設有力推動了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在完成全國1765個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建設任務的基礎上,又建成地質災害防治高標準“十有縣”774個。開展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培訓教育和應急演練,組織培訓近5萬場、演練7.5萬餘次,參加人員2000余萬人次,做到了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均進行過一次以上演練。
“十二五”期間,全國共成功預報地質災害6561起,避免人員傷亡31.6萬人,避免直接經濟損失57.4億元,比“十一五”期間分別增加99%、67%和178%。
2017-01-18 10:58:02
怎麼劃分的地質災害易發區和重點防治區?
2017-01-18 11:00:54
通過分析全國1:10萬地質災害縣(市)地質災害調查數據、1:5萬地質災害詳細調查數據、1:5萬標準圖幅地質災害調查數據、地質災害災險情速報數據、全國地質災害應急數據、各省(市)地質災害排查數據中地質災害發育現狀與地形地貌、地質構造、岩土體類型、降水以及地下水等自然條件及人為活動因素,並參照中國崩塌滑坡泥石流易發程度圖(1:500萬,2016年),進一步完善《“十二五”規劃》易發區劃,將全國分成地質災害易發區和非易發區,其中易發區分為高、中、低易發區。
依據全國地質災害易發區分佈,考慮不同區域社會經濟重要性因素,如土地利用、工程建設、經濟發展和社會防災減災能力,結合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發展三大戰略,把地質災害易發、人口密集、社會經濟財富集中、存在重要基礎設施和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規劃區作為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
2017-01-18 11:06:37
什麼是群測群防網格化管理?
2017-01-18 11:10:00
群測群防網格化管理指的是湖北省對地質災害防治區劃分網格,通過壓實鄉鎮政府、國土所、地勘隊伍技術人員、村幹部防治責任,充分發揮專業技術人員支撐作用,實現群測群防向群專結合的監測方式轉變,確保群測群防體系發揮最大的防災成效。
具體做法是:以鄉鎮負責同志為網格責任人,負責網格組織、責任落實、工作部署和績效考核;以鄉鎮國土所負責人為網格管理員,負責應急預案編制、應急調查、群測群防監測指導;以地勘隊伍技術人員為網格協管員,負責三查部署指導、監測技術指導、工作檢查、駐守諮詢和資訊化建設;以村支書或幹部為網格專管員,負責災害點培訓演練、巡查監測和資訊上報;依託資訊化系統,特別是手機智慧app,做到四位責任一體化。該體系建立了責任傳導網,進一步明確了責任邊界,突出了地質災害防治的政府主體責任,壓實了基層人員的責任和防災措施,通過技術人員駐守實現了群測群防與專業監測的有效對接。
群測群防網格化管理是地質災害防治群測群防向群專結合轉變的一種有效途徑,可以看做是群測群防體系的“升級版”。我們通過調研發現湖北這一先進做法,同時目前群測群防進一步深化已具備條件,因此在《規劃》中明確提出要求促進群測群防向群專結合的轉變,培育新的地質災害防治模式。
2017-01-18 11:15:34
感謝幾位記者的提問,也感謝兩位主任的回答。今天的新聞發佈會到此結束。祝各位新年快樂,萬事如意!謝謝大家!
2017-01-18 11:17:19
圖片內容:
圖片大圖:
國土資源部門戶網站
國土資源部門戶網站
國土資源部門戶網站
國土資源部門戶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