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標題
活動描述
文字內容:
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早上好!歡迎參加中國氣象局《2016年中國氣候公報》和《2015年中國溫室氣體公報》專題新聞發佈會! 首先我介紹一下出席今天新聞發佈會的領導和專家: 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主任、正研級高級工程師 宋連春 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溫室氣體業務負責人、正研級高級工程師 方雙喜 國家氣候中心正研級高級工程師 陳峪 國家氣候中心正研級高級工程師 葉殿秀 國家氣候中心正研級高級工程師 徐影 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副主任 李柏 中國氣象局大氣成分觀測與服務中心主任 張曉春 今天的新聞發佈會,主要是發佈《2016年中國氣候公報》和《2015年中國溫室氣體公報》,下面我們首先請宋連春主任介紹有關情況!
2017-01-10 10:00:10
媒體、新聞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 現在我得到授權,向大家發佈《2016年中國氣候公報》,在過去一年當中,因為受到超強厄爾尼諾的影響,我國氣候異常,長江中下游出現嚴重汛情,氣象災害造成經濟損失大,氣候年景差。 2016年主要有以下8個方面特點:
1、2016年我國氣溫為歷史第三高。 2016年,全國大部氣溫偏高,全國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0.81℃,為歷史第三高,其中西北大部及西藏大部、四川西北部、浙江大部、江蘇東南部、山東中部等地偏高1~2℃。 其中,夏季氣溫又創造歷史新高,全國平均氣溫偏高0.9℃,為歷史最高。其中華南高溫日數偏多10.4天,為1961年以來最多的一天。 全國384縣市最高氣溫突破了歷史極值。 入冬以來,我們國家的冷空氣活動弱,氣溫偏高。11月份以來,全國平均氣溫0.7℃,偏高1.4℃,1961年統計以來最高的時期。
2、全國平均降水量為歷史最多,達到730毫米,較常年偏多16%。長江中下游沿江比常年偏多兩到五成,安徽東南、江蘇南部偏多5成到1倍。 長江中下游地區偏多25%,為歷史最多。華北偏多23%,華南偏多19%,東北偏多17%。從主要流域來看,長江流域偏多19%,遼河偏多15%,松花江偏多16%。 從季節分佈來看,四季降水比常年平氣偏多,冬季、秋季偏多最為顯著。 雨季進程來看也有一些特徵,2016年我們國家入汛早,結束早,雨量偏多。
3、暴雨多,南北洪澇併發 南北洪澇併發。2016年我們國家出現46次區域性暴雨過程,暴雨日數為1961年以來最多一年,26個省(區、市)出現城市內澇,為暴雨洪澇災害偏重年份。 6月下旬至7月中旬長江中下游汛情嚴重。7月中旬,華北、黃淮暴雨洪澇災害嚴重。
2017-01-10 10:02:29
4、登陸颱風多、平均強度強。 2016年有8個颱風登陸,平均登陸強度達到13級,比常年明顯偏強。登陸颱風當中強颱風比例為歷史最高。其中第14號颱風“莫蘭蒂”是1949年以來登陸閩南的最強颱風,也是2016年登陸我國大陸的最強颱風,造成的經濟損失重。1號颱風“尼伯特”為1949年以來登陸我國的最強初臺,也造成巨大損失。
5、強對流天氣多,損失偏重。 2016年,全國有2052縣(市)次出現冰雹或龍捲風天氣。6月23日,江蘇省鹽城阜寧、射陽遭受龍捲風、冰雹特大災害,造成巨大損失。
6、低溫冷凍害和雪災影響相對偏輕。 全國平均降雪日數比常年偏少11.2天,是1961年以來第三少年份,應該説2016年低溫冷凍災害和雪災屬於偏輕年份。但是因為氣溫具有階段性變化,1月下旬我國南方出現了雨雪冰凍天氣,特別是廣東城區出現了1949年以來的首場降雪。而在11月下旬,我國中東部遭受了強寒潮的襲擊,河南、湖北等地30多個縣(市)最低氣溫為當地11月曆史極小值。
2017-01-10 10:09:18
7、全國乾旱範圍小,影響偏輕。 總體上2016年,我們國家沒有出現大範圍持續時間長的嚴重乾旱,旱情跟常年相比總體偏輕。東北地區和內蒙古東部一部分地區發生了夏旱等;黃淮、江淮及陜西等地夏秋連旱;鄂湘黔桂等省部分地區出現秋旱。
8、2016年霧和霾過程少於2015年。 2016年我國出現了8次大範圍、持續性中到重度霾天氣過程,次數比2015年少3次。主要發生在1月1—3日,11月3—6日,和去年年底12月16—21日持續時間長、污染程度比較重的霾天氣過程。 總體來説,2016年我國氣候對農業氣候影響條件一般,部分地區因為暴雨、洪澇、高溫、低溫陰雨、階段性乾旱造成農作物受災;降水資源比2015年偏多7705億立方米,為1961年以來最多一年,異常的豐水年;冬季北方大部氣溫偏高,採暖耗能減少;夏季氣溫偏高,降溫耗能不同程度增加;冬半年,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大氣環境容量均偏低,不利於大氣中污染物清除;另外雨雪、大風、霧和霾、沙塵等交通不利天氣偏多,應該説對交通運輸影響比較大。
以上是我對《2016年中國氣候公報》的發佈,衷心感謝大家對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的關注,祝大家新春快樂。
2017-01-10 10:10:37
各位媒體朋友,上午好,下面由我來介紹《2015年中國溫室氣體公報》情況。 我們主要關注的是長壽命溫室氣體,主要包括《京都議定書》限排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等以及《蒙特利爾議定書》限排的部分鹵代溫室氣體。 中國氣象局是世界氣象組織全球大氣觀測網(WMO/GAW)溫室氣體本底觀測在國內的唯一執行機構。 我們《2015年中國溫室氣體公報》主要數據來源基於中國氣象局七個國家級大氣本底站觀測結果,包括1個WMO/GAW全球大氣本底站、3個WMO/GAW區域大氣本底站、3個中國氣象局本底站。 2015年,中國氣象局青海瓦裏關大氣本底站大氣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年平均濃度分別為401.0±1.0ppm、1897±2ppb、328.8±0.2ppb,與北半球中緯度地區平均濃度大體相當,但都略高於2015年全球平均值。 在大氣二氧化碳濃度不斷增長的同時,δ13C值卻逐年降低,反映了化石燃料燃燒釋放的二氧化碳對當今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的貢獻。與全球變化趨勢類似,我國青海瓦裏關站大氣溫室氣體濃度也逐年升高。 下面這幾張圖是幾個本底站二氧化碳濃度的平均情況:我國大氣的濃度呈下降的趨勢,替代物種濃度呈快速上升的趨勢。 2015年上甸子、臨安、龍鳳山、香格里拉、金沙和阿克達拉站大氣二氧化碳平均濃度分別為409.7±1.6ppm、414.1±2.0ppm、408.2±4.3ppm、399.2±3.2ppm、407.1±2.0ppm和402.8±2.1ppm。 2015年上甸子、臨安、龍鳳山、香格里拉、金沙和阿克達拉站大氣CH4平均濃度分別為1957±5ppb、2019±5ppb、1993±9ppb、1888±4ppb、2057±20ppb和1941±10ppb。 觀測結果顯示,2015年我國進入禁排期的臭氧層耗損物質CFCs、CH3CCl3、CCl4的大氣濃度呈下降趨勢,替代物種HCFCs、HFCs濃度呈快速上升趨勢。2015年瓦裏關和上甸子站大氣SF6平均濃度分別為8.75±0.11ppt和8.79±0.13ppt,均為有觀測以來的最高值。 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溫室氣體實驗室擁有可溯源至WMO/GAW一級標準的多重標氣序列,分析、標校及標準分級傳遞體系通過WMO/GAW考核,也為國家相關單位提供了服務。
2017-01-10 10:11:50
下面看下全球溫室氣體監測現狀。 截至2015年,GAW觀測網路包括了31個全球大氣本底站,400多個區域大氣本底站和100多個貢獻站。國際上觀測手段非常多,包括地面、飛機、航船等。2015年全球溫室氣體濃度繼續突破了有儀器觀測以來的歷史記錄。 2015年開始的厄爾尼諾氣候事件持續了20個月,是1951年以來出現的強度僅次於1997/1998年的超強事件。超強厄爾尼諾現象導致熱帶地區乾旱加劇,植被碳吸收量減少,引發火災導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從而導致全球二氧化碳增幅明顯上升。 甲烷和氧化亞氮的增長也明顯高於過去10年全球情況。CFCs等臭氧層損耗物質濃度降低,替代物(HCFC)濃度上升,與我國觀測結果相同。 溫室氣體聯網觀測、研究與應用是應對氣候變化、推進節能減排的科學基礎。基於聯網觀測的結果進行“自上而下”反演是評估溫室氣體源匯情況的一種重要手段。當前我國對於溫室氣體排放估算主要基於“自下而上”的源清單方式,各省市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區域排放總量清單評估體系,但基於本底溫室氣體觀測資料的“自上而下”反演估算開展較少,為合理估算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分佈,更好的制定減排政策和措施,亟需加強該項研究與估算工作。
這是我今天報告的內容,謝謝媒體記者。
2017-01-10 10:15:33
謝謝方雙喜先生的介紹。現在進入媒體提問環節,請提問的媒體機構通報所在單位和機構,謝謝。
2017-01-10 10:17:55
你好,想問一下明年氣候情況會是什麼樣?會不會出現像今年出現的一些極端天氣。預測的明年氣候對霧和霾有何影響?謝謝!
2017-01-10 10:18:48
謝謝你的問題,你這個問題問的也是我們想解決的問題。對於2017年的氣候預測,現在從國際上,包括國內通常的做法,我們在3月份根據冬春季的一些信號,包括海洋上的信號、大氣當中的信號、陸地上的信號等,對2017年的氣候極端事件會做一些預測,形成預測的意見。現在剛剛進入1月份,很多信號還沒有出來,對於2017年氣候預測趨勢還沒有進行系統會商。 但有一點可以講,極端事件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我們國家的確處於多發、頻發的趨勢當中,比如説暴雨,總體1961年以來,暴雨數是增加的,短時間內強降水是增加的,如1小時最大降水量,上世紀80年代廣州是101毫米,現在變成了150毫米,上海也有類似情況。高溫的日數50多年當中也增加40%。颱風的強度來看,本世紀登陸颱風的平均最大風速比1980年到2000年增加了20%,極端事件與全球變暖有一定的關係。
2017-01-10 10:21:49
我針對你剛才提的霧和霾的問題回答一下。從我們監測情況來看,在珠三角這一帶地區從大氣容量來看雖然是下降趨勢,但霾也是呈逐年下降的趨勢,説明治理的成效是明顯的。
2017-01-10 10:24:12
你好。我想問一下,今年1月份進入三九天了,是不是延續2016年的溫暖,三九、四九是最冷的時候,現在來看氣溫不是很低,那今年會是一個暖冬,還是冷冬,能不能説一下?
2017-01-10 10:28:23
謝謝你的問題,關於冷冬、暖冬,氣候學上有標準的。我們統計分析的資料時段是12月份到2月份,我們叫做冬季,根據全國平均溫度判定它的氣溫狀況什麼樣子。所以我們現在很難説,今年冬天是暖冬還是冷冬。但2016年12月份全國平均氣溫創了歷史新高,去年11月份我們對今年冬季氣候做了一個展望,當時我們的結論是整個冬季全國平均氣溫總體來講正常偏高,特別是前冬,所謂前冬指的是12月到1月中旬這個時間尺度全國平均氣溫偏高。我們分析很多原因,11月和去年年底的時候,很多記者朋友也來問我,發生了拉尼娜,拉尼娜就意味著冷冬,我也做了解釋,這一次拉尼娜事件總體是很弱的,現在看來監測的情況和預測的情況比較一致。 今天上午預報員還在對後期的氣候情況趨勢進行展望,正在進行會商,我們最新會商結果會及時向社會公眾和媒體發佈。總體意見,在春節之前,我們國家氣溫還是以偏高為主,發生大範圍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的可能性比較小。謝謝你的問題!
2017-01-10 10:29:08
關於霧和霾的問題,為什麼珠三角地區以及香港也會出現霧和霾?
2017-01-10 10:32:38
關於霧和霾天氣發生發展,我想跟氣候背景也有關係。我們國家氣候中心,發展了一個指標叫大氣環境容量,主要考慮了大氣通風擴散能力和降水的清洗能力的綜合指標來反映霧和霾形成發展的氣候特徵。實際上我們國家整體氣候背景、氣候本體條件也是不太利於霧和霾的擴散,這是有科學依據的。包括季節也有很大差異,比如冬季大氣環境容量低,表明什麼意思?大氣自凈能力比較差、比較弱,夏季相對自凈能力就高一點。冬季大氣環境要比夏季低20%,所以感覺冬季霧和霾天氣比較多。 從氣候變暖長期趨勢來看,氣象條件越來越成為霧和霾形成的重要影響因子,而且霧和霾也不是中國特有的現象。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有,比如説10月份印度新德里持續時間很長大範圍霧和霾天氣;12月份法國巴黎也遭受嚴重霾天氣過程。從氣候角度來講,全球變暖以後,造成了南北熱力差異減少,風速在減少,降水日數也在減少,整體氣候條件不利於霧和霾的消除。拿京津冀地區來説,降水日數1961年到現在減少13%,通過下雨污染物才能清除掉,平均風速減少37%,從而造成大氣環境容量下降42%,我們氣候本體條件利於霧和霾天氣形成,不利於污染物的消散。作為我們來講,應該加大對霧和霾形成發展的研究,提高我們監測預報的能力。我的回答就這些,謝謝你!
2017-01-10 10:34:17
我有兩個問題,一是關於溫室氣體的,另一個是關於氣候的。一是咱們介紹溫室氣體的排放,不管我國青海瓦裏關監測,還是國外的監測,表明溫室氣體的排放還是在上升的,我想請教一下溫室氣體排放,各個國家都在減排都在治理,為何數據還在不斷上升,這跟哪些方面有關,與氣象條件有關嗎?請分析一下背後的原因。我看到,材料裏面有一句話寫的是400ppm已經成為全球大氣二氧化碳的常態,這句話怎麼解讀?意味著什麼?請專家解讀下。還有一個就是為什麼我國溫室氣體監測是2015年數據,而國外監測2016年的數據? 第二個問題氣候的狀態,我想問下拉尼娜的狀態。有沒有最新監測結果,有沒有結束,如果沒有結束,未來發展趨勢如何?對我國有什麼影響?
2017-01-10 10:40:43
我先回答第一個問題,我們監測的主要是濃度,你問的問題是排放,排放比如説排放到大氣中二氧化碳有50%被吸收的。濃度監測並不能直接説明我們的排放是增加的。中國氣象局的主要任務是在WMO/GAW的框架下開展大氣的監測,排放源並不是我們關注的重點,我們主要的目的是為應對氣候變化提供科學參考。關於排放源的問題,作為常識主要是來自人類活動排放,例如陸地系統的改變比如説森林的砍伐等等其他原因。 那麼第二個問題400ppm,包括在去年媒體都在報道這個事情,最開始的報道是美國的一個網站,春季超過400ppm,2015年全球平均超過400ppm,預測最新2016年全年平均也超過400ppm。全球溫室氣體濃度、二氧化碳濃度的逐年增加,是一個量變過程,超過400ppm並不能説明什麼,只能是濃度逐漸增加的過程。 第三個問題,WMO發佈的公報結果基於2015年全球的數據,2016年的數據只是一個站。WMO和中國氣象局都是一樣,對過去一年的數據都要花較長的時間進行檢驗整理和分析。國際上對2016年最新的預測結果,只是一個站:美國夏威夷Mauna Loa本底站。我們報告中的2015年數據跟WMO是一致的,WMO也是報告2015年的數據。
2017-01-10 10:42:20
我回答一下關於厄爾尼諾的問題,大家知道2016年5月超強厄爾尼諾事件結束,結束之後赤道中東太平洋的海溫由偏高轉為正常,8月份開始赤道中東太平洋的海溫距平降到-0.5℃以下,8月至11月海溫距平連續四個月維持在-0.5℃以下,進入拉尼娜狀態。但從11月中期開始,海溫有所升高,出現了升高的態勢,到12月份海溫距平已經高於—0.5℃,在—0.43℃左右,最近1月份海溫距平在-0.3℃,高於拉尼娜的標準。我們預計未來赤道中東太平洋的冷水強度會進一步減弱,並將於2017年初海溫進入正常狀態,拉尼娜的狀態可能會中止。 拉尼娜對我國氣候的影響不如厄爾尼諾影響那麼突出。一般在拉尼娜狀態下,影響我國的冬季風偏強,我國冬季容易出現偏冷狀態。但這次拉尼娜狀態下,我們國家中高緯環流對海洋的響應沒有那麼明顯,西太平洋副高仍然是偏強狀態,影響我國的冷空氣較弱,我們國家從入冬以來氣溫都偏高,12月份還出現了歷史上最高的狀態。但2016年我們國家秋季颱風偏多跟拉尼娜的影響是一致的。
2017-01-10 10:45:42
從《2016年中國氣候公報》看,2016年基本上是高溫多雨,總的降雨量增加,但是降雨天數並沒有增加,暴雨和短時強降水是增加的。雨水不斷增加是什麼原因?為什麼增加的降水量是暴雨性質、急風驟雨性質的?而不是那種延長、分佈式的降雨?
2017-01-10 10:48:07
你的問題非常好,我回答一下。從60多年資料看,我們國家總體降水量沒有增加的趨勢。不像氣溫似的,氣溫是明顯升高,而降水沒有明顯增加的趨勢。2016年降水比較多,主要的原因還是受超強厄爾尼諾的影響,從西北太平洋、印度洋帶來大量的水汽造成了這樣的結果。我們國家的降水也存在一些年代際的變化,就是10年一個尺度,比如説雨帶南北擺度,連續三年長江流域特別是長江中下游都是多雨的,有一些規律可循。 第二個問題,你問到為什麼強降水的增加,而降雨的日數在減少,我想這正好是全球氣候變暖的體現。全球氣候變暖以後,大氣的持水能力增強,如果氣候沒有這麼暖,大氣當中有了一定水汽達到了飽和以後會降雨,降的可能是小雨。因為持水能力增強了,也就是説要更多水汽才能飽和,本來應該下雨的時候沒有下,真正達到飽和的時候,水汽已經很多了,一下雨就很強,這是全球氣候變暖的響應。這種態勢在中國、乃至全球其他國家都存在,極端強降水增加,國際科學家也都達到了共識、觀測亦是如此。
2017-01-10 10:50:14
謝謝宋主任,大家沒有問題的話,我想利用這個機會跟大家簡要通報一下,舉世矚目、全球關注的春運要開始了。中國氣象局高度重視做好春運氣象保障服務工作,因為春運氣象服務是我們冬季氣象服務重中之重,根據國務院有關統一部署要求、相關部門和公眾出行要求,今年春運中國氣象局、全國氣象系統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準備:
一、組織上準備,各級氣象部門抽調相應力量,成立了工作組、專家團隊、宣傳科普報道有關團隊,全力做好春運保障服務。
二、技術上的準備,我們加強了對可能影響春運的天氣的監測預報預警服務,剛才宋主任講到從氣候長期預測到中央氣象臺的中期、短期到各地短時臨近預報都進行了無縫隙滾動監測預警預報。
三、裝備準備,確保所有的探測設備正常運作,特別針對春運敏感地段、敏感部門,跟相關部門進行加密監測,增設了監測設備。
四、其他保障措施,除了實行24小時監測預報值班外,另外也與社會媒體廣泛合作,利用各種手段如APP、微網志、微信及時將監測預報情況向社會公佈。
五、氣象部門還加強了與交通、旅遊、環保等部門的合作。 相信採取這些措施和大家共同努力,一定會為今年春運和廣大公眾出行提供更加優質的氣象保障服務。 另外利用這個機會,歡迎社會各界,特別是媒體朋友和公眾對我們進一步改進氣象服務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利用這個機會,我代表中國氣象局再一次感謝各位媒體朋友一直以來對氣象工作關注和支援,也希望在新的一年裏,我們合作更加愉快,繼續得到大家的理解和幫助!還過十多天就到春節了,提前利用這個機會,給大家拜個早年,祝大家春節愉快、身體健康、家庭幸福、萬事如意!
2017-01-10 11:00:42
圖片內容:
數據地址:
圖片大圖:
中國網 李仙德(實習)
中國網 李仙德(實習)
中國網 李仙德(實習)
中國網 李仙德(實習)
中國網 李仙德(實習)
中國網 李仙德(實習)
中國網 李仙德(實習)
中國網 李仙德(實習)
中國網 李仙德(實習)
中國網 李仙德(實習)
中國網 李仙德(實習)
中國網 李仙德(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