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網上直播>科研院所發佈會

高端智庫論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國際産能合作發展論壇

發佈時間: 2016-12-26 09:55:05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圖片實錄更多

文字實錄

查看全文正序倒序刷新
 

直播預告

直播推薦

直播熱線

電話:010-88828031 88828083010-88828318 88828147郵箱:zz@china.org.cnwuaf@china.org.cn

分享到:

活動標題

  • 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五屆中國工業發展論壇

活動描述

  •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京津冀協同發展智庫承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高端智庫論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國際産能合作暨第五屆中國工業發展論壇”將於2016年12月26日(星期一)上午9:00在北京國賓酒店舉行。中國網現場直播,敬請關注!

文字內容:

  • 史丹:

    尊敬的蔡昉副院長、劉世錦副理事長,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們相聚在北京召開中國社會科學院高端智庫論壇暨第五屆工業發展論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國際産能合作學術研討會,本次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京津冀協同發展智庫共同承辦,經濟管理社協辦。

    2016-12-26 09:10:51

  • 史丹:

    首先讓我來介紹今天到會的主要嘉賓: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學部委員、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蔡昉研究員;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中國國際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劉世錦研究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産業經濟部趙昌文部長;工業與資訊化部規劃司李北光副司長;南韓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楊平燮先生;北京市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姜廣智委員;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蔡惟慈副主任;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原所長肖金成研究員;河北經貿大學武義青副校長;天津財經大學于立副校長;河北省社會科學院楊思遠副院長;首都經貿大學戚聿東校長助理;招商集團王宏副總經理;天津市社會科學院發展戰略研究所梁建洪所長;上海社會科學院應用經濟研究所李瑋副所長;

    2016-12-26 09:17:55

  • 史丹:

    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墨西哥研究中心對外關係Edmundo Borja主任;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Hector Zavala博士。南韓産業研究院北京分院林美蘭主任;三井物産株式會社北京事務所高級武甜靜高級研究員;三菱商事東亞地區裴欣總裁助理;三菱商事中國商業有限公司金屬事業部、鋼鐵原料組劉陽組長。

    2016-12-26 09:19:59

  • 史丹:

    參加會議的還有河北省社會科學院科研組織處張宏波副處長;北京市社會發展政策研究基地執行主任葉堂林教授;首都經貿大學城市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張貴祥教授;首都經貿大學城市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吳慶玲副教授;同方知網黨政與金融知識管理公司謝磊總經理;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經濟學部副主任呂政研究員;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中國區域經濟學會會長金碚研;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經濟研究所所長高培勇研究員;中國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魏後凱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原所長裴長洪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李平研究員。

    2016-12-26 09:25:21

  • 史丹:

    參加本次會議的還有會議主要的協辦方的主要領導,工業經濟研究所黃群慧所長;工業經濟研究所崔民選副所長;工業經濟研究所李海艦副所長;經濟管理出版社張世賢社長;經濟管理出版社楊世偉總編輯;經濟管理出版社勇生副社長。我是工業經濟研究所的黨委書記副所長史丹。

    2016-12-26 09:28:08

  • 史丹:

    參加本次會議的新聞媒體出版社有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經濟參考報、中國財經報、21世紀經濟報道、求是雜誌社、人民網、中國網、同方知網、經濟管理出版社等。此外出席今天論壇的還有來自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武漢大學、同濟大學、國際關係學院、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工商大學、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國家開發投資公司、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等機構的研究人員,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的部分學生代表,請允許我代表工業經濟研究所向參加本次論壇的與會代表表示熱烈的歡迎!

    2016-12-26 09:28:23

  • 史丹:

    下面,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中國社科院蔡昉副院長致辭。大家歡迎。

    2016-12-26 09:28:47

  • 蔡昉:

    尊敬的劉世錦主任,尊敬的各位來賓、各界朋友,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京津冀協同發展智庫承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高端智庫論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國際産能合作暨第五屆工業發展論壇今天隆重召開,我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對各位嘉賓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也對會議的隆重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

    2016-12-26 09:33:07

  • 蔡昉:

    本次論壇將發佈兩項成果,分別是《中國工業發展報告(2016)》和《京津冀協同發展指數》,兩者既有歷史的傳承關係,又有開拓創新,連續21年出版的集工經所全所之力,系統分析中國工業發展面臨重要問題的年度報告,《中國工業發展報告》,傳承了工經所所持續關注、深入研究中國重大現實經濟問題的寶貴學術傳統。高度精煉的《京津冀協同發展指數》是工經所在中央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和我院推動專業化新型智庫建設的背景下聯合京津冀三地的研究力量,凝心聚力求突破,銳意創新建智庫的重要成果,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智庫一年來密切跟蹤研究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的成果。因為今天的論壇主題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國際産能合作,我也想借這個機會就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大力振興實體經濟談幾個看法。如果發言有一個標題的話,就叫“以五大發展理念引領産業結構優化升級”,特別是強調五大發展理念當中的創新與共用發展。

    2016-12-26 09:36:57

  • 蔡昉:

    大家可以從我的題目當中看到,我認為産業政策是需要的,因為你要引領它,應該説和當前的一個重要的討論,有人説必須要有産業政策,有人根本就不該有,但是我想還是應該需要的。但是我在這裡講的産業政策的核心,今天強調的不是告訴市場及其市場主體發展什麼樣的産業,而是要講我們用什麼樣的發展理念去引領産業結構的升級和優化。所以我今天既有強調市場起決定性作用的意圖,同時也有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意圖。

    2016-12-26 09:37:52

  • 蔡昉:

    第一,我們從一個角度來説,試圖告訴市場,告訴市場各個主體我們應該發展什麼樣的産業,我們告訴他們是經過我們的研究,無論我們的研究多麼高明,但是這種勢頭可能會有越俎代庖的傾向。一個例子,過去我們都知道歷史上有一些經濟學家總結了大量國家的經驗,縱向的、橫向的,最後總結出有一個“霍夫曼定律”,經濟發展水準越高,重工業的比重越高,而重工業當中更重的這些産業的比重就更高。我們以為這是一個規律,所以我們過去發展了叫重工業優先發展戰略,其實是失敗的,是我們計劃經濟時期失敗的主要的原因。同時我們也知道,你把産業的優化升級完全交給一個不完備、不完善的,這個市場發展還不完備、不完善的時候,你交給它自由的發揮,也會帶來很多的問題,使得這個産業結構的升級不是按照我們預想的方向,它不能體現創新和共用的目的。這方面其實也有很多的教訓,比如説歷史上工業革命時期,很多工業革命最旺盛的時期很多新的技術産生,那時候政府是完全無為的政府,大概屬於斯密類的完全自由放任的時代,因此在工業革命的整個過程中,它的發展很長時間不是共用的,千千萬萬的勞動者、工人沒有從工業革命中得到他應該有的份額。我最近在看一個材料,他們講到就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工業革命如火如荼的時期,在英國,在那些工業革命的中心城市它的勞動者和普通的居民,他的工資是停滯的,遭遇著各種各樣的惡化的生活條件,犯罪、污染等等,結果説在這些工業革命最中心的城市平均預期壽命比英國的平均水準是少了15年。在工業革命中心的這些人群沒有享受新技術的成果,結果還少活了15年。

    2016-12-26 09:39:05

  • 蔡昉: 我們也知道像IT産業,電腦技術的進步,在美國也沒有導致就業的擴大,沒有導致收入分配的均等化,因此它産生了這种老百姓對新技術的不滿,形成了所謂“新盧德主義”等等,這也是應該吸取的教訓。

    2016-12-26 09:39:25

  • 蔡昉:

    下面我從製造業實體經濟和相關的一些産業部門的關係角度談一下我的看法。首先製造業VS服務業,就是一般服務業,籠統的來講。製造業和服務業的關係是什麼?我們過去都説一二三産業,叫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産業,説明産業之間是帶有依次遞進的關係。但是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關係,從第一産業到第二産業又到第三産業,是因為每一次到新的産業高度化的時候,你都帶來生産率的進步,這是原則,經濟學家庫茲涅茲揭示了這個規律,就是産業結構調整是遵循著生産率不斷提高的一個過程。所以我們把産業結構調整看成是一個庫茲涅茲過程,生産率提高就是庫茲涅茲過程的産業結構調整,生産率不變就是非庫茲涅茲過程,如果生産率下降了,就是逆庫茲涅茲過程。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説,我們不能簡單的説我們就應該去製造業,然後形成比重更大的服務業,因為一般來講,平均而言我們的服務業第三産業比第二産業的生産率是低的,我看了一下統計年鑒,2014年的數是第三産業的勞動生産率比第二産業要低18%,因此如果是這樣的話,第三産業和第三産業是沒有關係的發展,僅僅是因為第二産業弱下去了,第三産業比重提高了,實際上勞動生産率並沒有提高,也並沒有達到保增長、調結構的要求。在某種程度上也有可能是逆庫茲涅茲的過程。因此我們講的是只有為第二産業,特別是製造業服務的幫助它優化升級的生産型服務業才是最好的能夠繼續推進庫茲涅茲過程,同時有利於創新和共用發展的服務業。

    2016-12-26 09:41:38

  • 蔡昉:

    第二,製造業VS金融業。我們目前知道金融業這兩年,特別是2015年幫助了我們保增長,在我們GDP的6點幾個百分點裏有很大的部分來自於金融業的發展。但是它也帶來問題,因為我們知道金融業它本身的職能不是為GDP做貢獻,是為我們實體經濟服務的,因此你説靠金融業本身的增加值來保你的GDP增長是不可持續的,首先是不可持續的,不能指望永遠有,第二是不穩定的,是帶來風險的,就是從更負面的角度去看。所以離開供給側和實體經濟,在需求側刺激經濟增長,我人為的釋放出更多的流動性,發出更多的貨幣,如果説這時候你沒有在供給側解決實體經濟的競爭力的話,那麼就沒有真實的投資需求。因此你釋放出的這些流動性這個資金會外溢,外溢到不需要競爭力就可以賺錢的領域,很自然就會在金融業裏自我迴圈,甚至流到容易助長泡沫的一些産業當中。因此它反而是一個醞釀系統性風險的一個因素。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説,我們必須著眼于供給側,著眼于實體經濟去發展金融業,才是一個共用的、可持續的,而且是有利於産業結構優化升級的一個過程。這是講製造業和金融業的關係。

    2016-12-26 09:42:51

  • 蔡昉:

    第三,製造業VSIT産業、AR産業和相關的新技術産業。剛才我説了以前我們看到很多經驗教訓,IT産業很多人都説它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和早年的技術變革是不一樣的,IT産業沒有帶來更快的經濟增長,甚至也沒有提高勞動生産率,更不利於廣大工人分享技術革命的成果,或者他們説這個産業革命可能還沒到來。其實我們回顧歷史,我們也知道像工業革命時期最主要的比如説電力的使用和蒸汽機真正的變成了動力,都是花了一百年以上的時間,在整個的過程當中,也確實缺乏共用性,但是我們今天遇到的其實是同樣的一個過程。也就是説,我們可能正在發生一個深遠的新技術革命,但是我們身在其中可能並不知道。我一直在想,因為我過去搞人口,一直關心馬爾薩斯的理論,但是馬爾薩斯如此悲觀的理論是在工業革命發生的過程中得出來的,也就是説不僅那個時代的人身在工業革命的時期,而沒有體會到工業革命的發生,廣大人民群眾還在忍受著痛苦,連馬爾薩斯這樣高智商的人也沒有看到,他在充滿了光明的前途的時代得出了最悲觀的經濟學的結論。因此我們在這個時期應該説是再面臨一個新的技術革命,但是關鍵在於我們如何能夠把新技術革命變成是共用的。同樣,我講這個的意思是我們要以製造業、實體經濟為服務對象,這些技術才可能是共用的,才從更根本上説是以人民為中心的新技術革命,這就是為我們講網際網路+,網際網路是一個重要的工具、重要的新技術的載體,但是要+,首先+的是製造業和實體經濟,使得我們過程不會是與廣大勞動者無關的,甚至是排斥勞動者的過程。

    2016-12-26 09:45:51

  • 蔡昉:

    第四,製造業VS建設領域。這個建設領域包括建築業、基礎設施的部門,也可以包括房地産行業。在這兩者之間的關係,我們首先説房地産當然是一個重要的部門,也是我們GDP的重要貢獻者,歸根到底,我們也看清楚了這個部門是最容易産生泡沫的,在歷史上在很多國家脫離實體經濟,人為的去搞民粹主義經濟政策的時候,或者去過分刺激的時候,比如説美國當年就是為了安撫老百姓對收入分配不公的抱怨,因此説你們大家都有一個美國夢,就是居者有其屋,因此他們過分寬鬆的信貸形成了次貸危機。在日本當經濟增長速度降下來的時候,它不知道是供給側的問題,不會提高勞動生産率,反而加強了需求側的刺激,因此把貨幣釋放出來,最後只好都跑到房地産領域。這些都是造成了巨大的危機,在美國造成了全球的金融危機,日本也導致了它失去的30年,這些教訓我們都應該汲取,而我們不能指望房地産成為我們GDP增長的大且穩的貢獻者。這是房地産。當然它也不是我們産業結構調整的方向。

    2016-12-26 09:46:32

  • 蔡昉:

    再從基礎設施的角度來看,我們過去老有一種感覺,因為我們相當長的時間基礎設施都是我們的短板,是我們經濟發展的瓶頸,我們習慣於把這些看成是建在那兒就是一個好東西,所以可以有超前發展。其實不是,基礎設施歸根到底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因此對基礎設施的投資需求是由實體經濟的投資需求派生出來的,是派生的需求。如果實體經濟弱了,不再增長或者增長速度不那麼快了,基礎設施建設也不應該增長那麼快。當然對於我們來説我們有地區間的巨大差距,中西部地區還有很多基礎設施短板,補短板的部分我們應該去繼續做,但是總體而言除了補短板之外,我們不應該搞超前的基礎設施建設,否則的話其實它也沒有動力,像企業沒有投資動力,基礎設施沒有投資動力,在這時候我們已經都看到了,我們發出多少項目,發出多少貸款,甚至貸款都發不出去,我真正需求側有問題的時候就相當於把繩子拴在車上拉這個東西能夠拉動,這叫需求側的拉力。當問題不在需求側是供給側的時候,你把繩子拴在車上拿繩子推這輛車,現在西方宏觀經濟學都在講一個詞“推繩子”,你能推得動嗎,使不上勁,更重要的是其實它本身也是可能産生産能過剩的。所以基礎設施也不應該超前。和這些基礎設施、房地産相關的建築業,不管怎麼説,我們刺激了這些部門,它容納了大量的就業,其實並不是,如果説我們現在問題經濟增長減速是需求側的因素,是由於人口紅利的消失,一系列變數都不利於保持原來的增長速度,其中第一條就是勞動力短缺,你過快的建築業的發展,佔用了很多勞動力,像清華大學白重恩教授做了測算,把勞動力佔用了以後,製造業的勞動力短缺更嚴重,它的工資上漲更快,快到什麼程度,我們過去這幾年已經發現了説普通勞動者的工資上漲速度已經快於勞動生産率的提高速度。我們有一個指標叫單位勞動成本,單位勞動成本等於工資比勞動生産率,它跟工資成正比,和勞動生産率成反比,當工資快於勞動生産率增長速度的時候,單位勞動成本必然會提高,這就是你的製造業的競爭優勢或者説比較優勢所在。當你這個比較優勢弱化的時候,反過來傷害你的經濟增長,本來以為用這個可以刺激經濟增長,但是從根本上它回到了供給側進一步的降低你的經濟增長速度,所以同樣建設領域也必須服從於實體經濟,服從於製造業,否則它就不是以生産率為目的的。為了使我們産業結構調整符合五大發展理念,特別是符合創新、共用這兩條,我們必須正確處理實體經濟和相關的其他産業之間的關係,一切服從於提高生産率在供給側提高潛在的增長能力。

    2016-12-26 09:47:21

  • 蔡昉:

    最後,各位來賓,過幾天我們要迎來新的一年,2017年將是我們黨召開十九大的一年,也是我們實施“十三五”規劃,推進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一年,作為黨中央、國務院的思想庫、智囊團,中國社會科學院要圍繞中央決策的需要,産出一批具有戰略和全球意義,現實針對性強的高品質智庫成果,工經所和京津冀協同發展智庫在其中承擔著重大的任務,需要加強對現實問題具有針對性的領域進行更深入的研究,我期待並且也相信今天的論壇既是發佈工經所重要成果的一個機會,也是各位嘉賓深入探討重大經濟問題的一場思想盛宴,同時也是許多參會單位和研究人員發揮基礎研究優勢,發揮智庫功能的一個重要場所。祝本次論壇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2016-12-26 09:50:13

  • 史丹:

    謝謝蔡院長精彩的致辭和報告。蔡院長關於産業結構的觀點使我們的論壇一下子進入高潮,讓我們再次以熱烈的掌聲對蔡昉院長的報告和觀點致敬。

    下面同樣以熱烈的掌聲歡迎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研究員給大家做報告。大家歡迎。

    2016-12-26 09:56:33

  • 劉世錦:

    尊敬的蔡院長、各位來賓,大家上午好。我想講這樣一個題目,20分鐘的時間我就要點講一些想法。中國經濟經過30多年的高速增長以後,過去六年一直是回調的態勢,大家都很關心下一步的走勢怎麼樣,我講一個大的判斷,經濟已經非常接近底部,不要太悲觀。對過去六年的回調到底怎麼看,是有一些不同的觀點,有人認為是一種週期性的波動,有人認為主要是外部的衝擊,但我們一直持這個觀點,它就是增長階段的轉換。過去六年的時間由10%左右的高速增長轉向中速增長,轉型的過程沒有結束,所以下降的壓力始終是存在的。

    2016-12-26 09:56:43

  • 劉世錦:

    為什麼説接近底部呢?我們從兩個底部來看,首先從需求側來看,所謂接近底部主要是高投資要觸底,中國經濟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高增長,從需求側是高投資來帶動,高投資是有三大需求來源,第一是出口,第二是基礎設施建設,第三是房地産。目前來看,出口過去我們有百分之二三十的增長,這一兩年都是負增長,原因就不説了,這只靴子已經落地了,基礎設施佔比重最高的時候是2000年左右,最近幾年總體上已經處在回調的態勢,但是它是政策變數,因為我們政府穩增長主要還靠的是抓基礎設施的投資,但是無論如何最高點已經過去了。房地産經過多年的高速增長以後,到2014年出現了一個回落,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是短期的回落,而我們的觀點也很明確,就是歷史性的拐點,為什麼?因為構成房地産投資70%的城鎮居民住宅的歷史需求峰值是1200-1300套住房,這個點在2014年已經達到,達到以後房地産投資總量是持平,然後逐步的回落。實際上像去年9月份的時候,房地産投資當月同比已經出現了負增長,今年一季度風雲突變,一線城市房價飆升拉動了房地産投資又開始有所回升,但是我們判斷這還是一個短期的現象。應該在今後一段時間,房地産投資從全國來講總量還是會回落的,基本上回到一種常態,何為常態?就是低速、零增長甚至是負增長。如果是這種狀況的話,房地産這只“靴子”也落地了,這樣三隻“靴子”落地,高投資觸底,從需求側來看就是見到了底部。

    2016-12-26 09:57:29

  • 劉世錦:

    從供給側來看,去産能要到位,需求側三大需求在回落,供給側特別是重化工業也在調整,但是調整的速度相對比較慢,於是就出現了嚴重的産能過剩,像煤炭、鋼鐵,我們一般認為産能過剩都在30%以上。這樣導致了兩個結果,一是工業品出廠價格也就是PPI,50多個月是負的增長,最低的時候是負的5.9%。與此同時,工業企業利潤的增長速度從2014年的8月份以後一年多的時間也是一個負的增長。在這種情況下,中央提出要“去産能”,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去産能”還是取得了一定程度的進展,既有一些行政性的手段在起作用,更多的還是市場的力量在起作用。這個表現在於PPI在去年9月份由負轉正,工業企業利潤也恢復了正增長,其實最近一段時間大概大多數的行業利潤增長的狀況還是相當不錯的。這裡面我稍微説一下,最近有一些同志也在討論,像煤炭、鋼鐵價格大幅度上升,同時在那兒説“去産能”,煤炭、鋼鐵到底是多了還是少了,你説多了,為什麼價格上漲呢。這裡我們可能需要做一些分析,像煤炭現在我們看到的相當大程度上是控制産量,是通過我們有關部門對煤炭行業把工作天數壓縮,控制了産量以後,對供求關係是有所調整的。這是一個情況。再有一個情況,産能過剩到底中國有多少産能,這個數字要搞清楚恐怕是非常困難,因為它取決於你往上報數字的時候,它得猜報這個數字是什麼意思,對他有利還是不利。其實我們前幾年做研究的時候曾經注意到一個現象,當時講有些行業由於重復建設産能過剩問題很突出,我們做調查的時候,發現有些生産線雖然説名義上有,實際上早就不生産了,關了,有一些還在生産,但生産的東西沒有競爭力,賣不出去,變成了庫存,真正能夠賣出去,賣個好價錢,具有競爭力的産能有多少,現在有一個概念需要研究,這種有效産能的數字需要研究。中國産能過剩的行業裏真正的有效産能的狀況怎麼樣是需要研究的。再有我們現在判斷供求關係更多的還是要關注市場信號,儘管市場信號有它的缺陷,有時候可能由於會放大一些供求關係,但是市場信號畢竟還是最能夠反映真實供求狀況的。這些信號都表明供給側也在接近底部。

    2016-12-26 09:59:11

  • 劉世錦: 剛才講的是接近底部,我看有人報道説“XXX講中國經濟已經觸底”,不是這樣,還沒有真正的觸底,接近底部和實現觸底不是一回事。但是我以為,在今後一到兩年的時間如果我們宏觀政策比較得當,供給側改革有實質性的進展,觸底是一個大概率事件。講到這兒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最近討論比較多的是一個大寫的英文字母“L”型,説中國經濟觸底是“L”型的走勢,過去6年的回調,就是L型左邊的豎邊往下走,拐這個彎是觸底,觸底以後,有些同志很興奮,觸底反彈,特別是炒股票的同志一聽説觸底肯定要反彈,能不能反彈呢?不論是所謂的“V”型還是“U”型反彈,“V”型是比較粗暴,“U”型是比較溫柔,也有人説中國經濟明年會反彈到甚至會上7%,也有人更樂觀,這個預期是很誘惑人的,但是基本是不可能的。為什麼?因為我們所謂的觸底是10%左右的高速增長的平臺切換到未來的一個中速增長的平臺,是平臺的切換,並不是在原有平臺上的週期性的波動。所以我們講觸底它的確切含義是講不再下降了,穩住了,逐步進入一個中速增長的平臺。對這一點也有人表示疑問,説我們感覺到中國經濟還得往下滑,但是我想説根據我們對國際經驗的研究,所謂觸底實際上是中速增長的均衡點找到了,找到以後是能夠穩得住的。根據日本的經驗,中速增長的平臺大概能夠保持五年、十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這樣的話我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和更長遠的發展目標還是可以實現的。還有人對“L”型特別是下面這一條邊的走勢是一種悲觀的看法或者是一種負面的看法,他們認為中國經濟將會長期處於“L”型的低迷狀態,把“L”型看成是不好的東西。言下之意,哪一天還得走出“L”型低迷的狀態,還是剛才講的還得往上走的想法。這種觀點我以為是不對的。“L”型就是一種正常的狀態,就是一种經典的經濟發展的新常態。如果我們做得比較好,它有可能成為所謂有品質、有效益,更多的依靠創新驅動,就沒有水分,可持續的這樣一個新的增長常態。

    2016-12-26 10:01:45

  • 劉世錦:

    今後一兩年有很大的可能性是要觸底,但是這個觸底不會是一帆風順的,觸底需要多次驗證,而且這一段時間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將會有比過去更多的不穩定和不確定性。最近講“黑天鵝”,説一隻剛飛起來又飛起來一隻,現在不只是一隻,是一群,不僅是黑天鵝也好,白天鵝也罷,黑天鵝從生理學的角度來看,它的出生、長大和飛起來都是有道理的,“黑天鵝”的出現是過去浮在水面之下的很多因素,雖然很重要,但是我們把它忽略了,它總是要出來的。在今後一年多的時間有其他幾個因素需要關注,一是房地産泡沫和高位扭曲,對創新、實體經濟的影響。二是金融風險它的衝擊,過去一年多的時間,“三去”,去産能、去庫存有進展,但是去杠桿,從全社會來講杠桿率還在上升,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在相當重要的位置。三是國際形勢的動向,特別是特朗普到底採取什麼政策,最近我也參加一些會都在討論這個問題。這個人看起來不合常規,昨天我又看到一個消息説大概已經公佈了説100天的計劃,前一段時間我見了美國一個曾經當過部長的一個人,探討特朗普會幹什麼,他説美國總統一般是前100天會讓人感覺到他是在兌現承諾的,100天以後還是要面對現實的。我覺得特朗普這個人可能和美國以前的總統都不大一樣,但是我覺得最後他還得按規律辦事。四是政策導向,經濟越接近底部,不排除有時候經濟還會往下滑。因為根據我們的估計,剛才我講了房地産投資增長速度還會進一步的回落,回落以後會帶動它後面一堆行業的回落,我們估計大概到明年的某個時候,很可能是年中左右,經濟會有一個比較大的下行壓力。但是我們估計這個壓力不會太大。但是在這個時候要求貨幣政策、宏觀政策放鬆的聲音可能會很大,但中國經濟這個水已經放得不少,再繼續放水對我們轉型是很不利的。

    2016-12-26 10:02:15

  • 劉世錦:

    最後簡單説兩句,中國經濟新的增長動能,最近討論比較多,一講新動能,很多人都説中國所謂新經濟得找完全新的東西,我想説中國經濟新的動能其實大部分還是來自於所謂老經濟或者我們講的傳統領域,但是它可能成為新動能,關鍵問題是它得加上新的體制、新的機制、新的技術和新的商業模式,得把這個加法做好,這樣會形成新的動能。結合工業發展,六個方面我稍微重點強調幾個方面。

    2016-12-26 10:03:29

  • 劉世錦:

    第一,行政性壟斷的基礎産業領域的改革、開放、競爭。這些領域目前由於多少存在著壟斷的問題,它的效率相對比較低。如果這一塊能夠打破壟斷,放開競爭,還可以吸收相當多的投資。有人説這些領域是不是投資已經很多了,但我以為真正提升效率的投資還不夠。而且這一塊如果我們效率能夠真正的提高,它是為整個國民經濟在降低成本,我們現在講的降成本,涉及很多領域,但是我覺得基礎産業通過改革以後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它將會降低整個國民經濟生産和運營的成本,是中國範圍最大、效果最明顯的一項降成本的舉措。

    2016-12-26 10:03:55

  • 劉世錦:

    第二,農村集體土地制度改革帶來城鄉一體化發展。今天不展開這個話題,這是很大的話題,我們講京津冀協同發展,需要認真的考慮城市發展的模式問題。我以為京津冀做文章,不是在北京、天津、石家莊、保定這些城市做文章,而是在他們之間做文章,將來需要發展出一大批小城鎮,在大的都市圈。這才能解決所謂疏解首都功能,帶動産業發展,提高農民收入,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的一些問題。但是要實現這些發展,農村集體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不能再拖下去,一定要有一個實質性的推進。

    2016-12-26 10:06:03

  • 劉世錦:

    第三,經濟轉型過程中通過企業分化而出現的優勢企業的成長。我認為這對我們現在工業發展是特別重要的一點。最近已經出現了一個趨勢,企業的分化,分化也就意味著有一部分企業和另外一部分企業已經拉開了距離,過去我們注意到,比如一個行業裏有10個企業,要賺錢都賺錢,要不行都不行,現在可能兩三個企業是賺錢的,剩下五六個企業是不賺錢的,有些甚至相當困難,這是完全符合規律的。説明有一部分企業已經開始轉型升級和創新,或者換句話説,轉型升級創新我們講了很多年,這個東西不是喊口號喊出來的,是逼出來的,不轉不行了到這時候,而且有人能轉得上去,有人轉不上去,在競爭壓力下轉上去轉成功的企業將會成為中國下一步轉型升級創新的主導力量。對這個過程我們政府最重要的還是要維護這樣一個競爭的環境,企業購並是必要的,一定要防止過去這種拉郎配的辦法,拿一個好的企業和不好的企業捏在一起,不好的企業一般是好不了的,好的企業也會被拖垮,長期來看通過這樣的分化以後,中國將會有一批行業和一批企業成為具有長期穩定國際競爭力的行業,這是中國未來整個工業和經濟競爭力提升的基礎。

    2016-12-26 10:06:30

  • 劉世錦:

    第四,通過對外對內開放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剛才蔡院長講的服務業和製造業的關係講得很好,其實我們中國服務業最大的一塊短板是所謂生産性服務業,生産性服務業是為製造業轉型升級服務,一個國家儘管我們服務業的比重超過製造業,但是整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生産效率提升潛力最大的其實還是製造業。服務業中間為製造業服務的那一塊生産性服務業也是生産率提升潛力最大的,這一塊是我們下一步發展的重點。

    2016-12-26 10:09:10

  • 劉世錦:

    第五,網際網路等新技術帶動的實體經濟的優化配置以及效率提升。這幾年這些領域發展很快,我們都有切身感受,包括網上購物、網約車等等,我個人的判斷,下一步網際網路+將會+到製造業內部去,這是潛力最大的一個領域。

    2016-12-26 10:09:35

  • 劉世錦: 第六,前沿性創新帶來增長的潛能。這才是標準意義上所謂新經濟或者新的技術帶來的增長的潛力。包括像新能源汽車、人工智慧等等。這些方面我覺得中國這幾年已經表現出比較好的勢頭。但是我們也是有短板的,短板在什麼地方?我認為是基礎研究,大學教育,一種自由探索的體制機制,這是我們很大的短板,這個短板補不上,我們的創新從長期來講是沒有後勁的,這個基礎是不牢靠的。剛才講這些新的動能相當一部分和我們工業的發展是相關的,把新的動能怎麼能夠釋放出來,就是要推動改革,這就是供給側的改革,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而且這些供給側的改革是針對性很強,看得見、摸得著,能夠帶動改革而且被改革所檢驗的一些東西所在。這些改革能夠有一個實質性的進展,中國經濟就是我們工業的發展,我們整個經濟的轉型就會有一個比較好的前景。從我們工業發展特別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來講,改革現在大的方向是明確的,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大的方向已經清楚了,但是方法很重要,這裡面要處理好頂層設計和基層試驗的關係,所謂頂層設計就是指方向、劃底線,朝東朝西的問題要搞清楚,方向別走偏了。劃底線,什麼事不能幹,什麼局面是要避免的。在這個前提之下,到底中國的改革應該怎麼搞,它是一個試錯的過程,給地方基層企業個人有更大的試驗的空間,試錯的空間。實際上改革和創新是一回事,這樣的話我們才能找到有真正切合實際的有效的改革路徑和辦法,這樣的話我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才能夠有實質性的進展。謝謝大家。

    2016-12-26 10:10:03

  • 史丹:

    謝謝劉主任的精彩報告。下面有請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研究員發言。大家歡迎。

    2016-12-26 10:12:58

  • 黃群慧:

    剛才蔡院長和劉理事長已經做了很好的報告,他們都談了很重要的一些觀點。今天借這個時間來談一個想法,深化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低經濟運作的風險概率。其實這個觀點都是和蔡院長和劉理事長的觀點一樣,我們圍繞著我們的主題工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談一下工經所的研究和想法。尤其是想從降低經濟運作風險概率的角度來談。

    2016-12-26 10:13:42

  • 黃群慧:

    我想回答三個問題。第一,我們當前經濟運作最大的風險是什麼。第二,如果發展實體經濟,實體經濟發展的關鍵是什麼。第三,尤其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專門提到要形成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政策體系,這個政策體系是什麼樣,這決定了我們怎麼能夠實質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如果我們談可以從去年中央工作會議“四降一升”談起,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本身提了“四降一升”説法,叫做經濟增速下降,工業品價格下降,企業利潤下降,財政收入下降和經濟風險的概率上升。當然今天運作下來,經濟增速下降、工業品價格下降、企業利潤下降和財政收入下降這“四降”是根據我們“十三五”的運作規律來的。今年經濟運作下來,總體來説我們工業穩住了,工業的增速穩住了,在6.1、6.0上下波動,我們預測今年工業增速可能就6.1,規模以上的工業增加值增速是6.1,大概跟去年基本持平,因為去年全部工業增加值是5.9,這也是23年的最低增速。可能預測2017年會到5.8,會更低一點。但是總體是穩定的。另外我們非常擔心的PPI,總體今年下來到了9、10、11基本轉正是連續54個月的負增長。同樣包括企業的利潤,今年運作下來,去年是負2.3,今年變正了。總體來説我們擔心的“四降”問題有些改觀。這種改觀是不是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結論,經濟風險的概率這個問題是不是不上升了呢?其實我們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今年的判斷,總體從數據上看是緩中趨穩、穩中趨好,但是還有很多突出的矛盾和問題,尤其是幾點,産能過剩和需求結構的矛盾突出,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不足,尤其談到金融風險,但是金融風險其實我認為來自於我們實體經濟的風險,當然它只是一個表現,包括部分地區的困難增多。

    2016-12-26 10:14:22

  • 黃群慧:

    我們所説的産能過剩、需求結構矛盾這種升級增長內力不足,其實今年尤其是靠房地産來保增長,這個很明顯,而且依賴度非常高。今年的房地産投資額、銷售面積都是大幅度上升。(圖)看右邊的圖基本上回到2013年之前的高度。其實意味著可能我們對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房地産保增長的作用還是過度依賴。不僅如此,其實我們還面臨一些失衡,現在大家都比較關注兩個大失衡,除了剛才説的房地産問題,還有國內投資與國外投資的失衡,國有投資和民間投資的失衡,國內投資應該説我們今年的固定資産投資大概經過努力也就是8點多,尤其是1-10月份是8點多,我們對外直接投資非金融類的對外直接投資它的增長1-11月份增長55.3%,11月單月增長6.5%,而且吸引外資我們是逆差的,基本上逆差超過了479億美元。一方面國內投資激發不起來,另一方面大幅度的對外投資,這是一個失衡。也可能和我們階段有關,其實現在這個階段是不是到了這種反差如此之大的階段,值得我們考慮。另外是國有投資和民營投資的失衡,今年國有投資1-11月份增長20.2,而民間投資增長3.1,這個反差非常大,最大的反差在於國有這一塊它的利潤率還是比較低的,雖然到了今年後半年以後基本轉正,利潤率很低,民營企業和私營企業這種利潤率還比較高,利潤率高的相反投資在減緩,大幅度的減緩,而國有投資增長得比較快。

    2016-12-26 10:15:18

  • 黃群慧:

    我們所説的産能過剩、需求結構矛盾這種升級增長內力不足,其實今年尤其是靠房地産來保增長,這個很明顯,而且依賴度非常高。今年的房地産投資額、銷售面積都是大幅度上升。(圖)看右邊的圖基本上回到2013年之前的高度。其實意味著可能我們對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房地産保增長的作用還是過度依賴。不僅如此,其實我們還面臨一些失衡,現在大家都比較關注兩個大失衡,除了剛才説的房地産問題,還有國內投資與國外投資的失衡,國有投資和民間投資的失衡,國內投資應該説我們今年的固定資産投資大概經過努力也就是8點多,尤其是1-10月份是8點多,我們對外直接投資非金融類的對外直接投資它的增長1-11月份增長55.3%,11月單月增長6.5%,而且吸引外資我們是逆差的,基本上逆差超過了479億美元。一方面國內投資激發不起來,另一方面大幅度的對外投資,這是一個失衡。也可能和我們階段有關,其實現在這個階段是不是到了這種反差如此之大的階段,值得我們考慮。另外是國有投資和民營投資的失衡,今年國有投資1-11月份增長20.2,而民間投資增長3.1,這個反差非常大,最大的反差在於國有這一塊它的利潤率還是比較低的,雖然到了今年後半年以後基本轉正,利潤率很低,民營企業和私營企業這種利潤率還比較高,利潤率高的相反投資在減緩,大幅度的減緩,而國有投資增長得比較快。

    2016-12-26 10:16:39

  • 黃群慧:

    這種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失衡,我認為是我們經濟的一個最大的風險,至少是長期的風險,因為以製造業為主體的實體經濟能否轉型升級,其實決定了整個經濟最關鍵的問題,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就是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基本的一個邏輯是這樣的,就是當前新的經濟發展階段叫經濟新常態,或者我們做工業化測評,我們認為到了工業化後期或者中等收入階段,這是基本的階段。這個基本階段無非有兩條可能,一種是我們繼續深化工業化進程,這個深化工業化進程到工業化後期是需要經過技術創新的,通過技術創新深化工業化進程,最後實現我們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供給品質提升,這一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專門提到一個詞“供給品質”,和西方的供給學派的詞很少用的,我們用的供給品質。

    2016-12-26 10:20:53

  • 黃群慧:

    供給品質提升,關鍵是我們的效率,製造業的效率,無論是勞動生産率還是全要素生産率還是潛在生産率都在提升,這決定了由於供給品質提升會滿足什麼呢,到工業化後期是城市化主導的消費結構升級的新階段,就意味著我們的工業化深化以後,我們的製造業能夠滿足我們消費升級的。知識型、密集型服務業擴張,服務業的效率會提升,這裡談到兩個效率,如同蔡院長提到的根本是效率或者是生産率,這是最根本的。製造業的生産率提升,服務業的生産率提升和整個經濟生産率提升可以真正的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進入高收入階段或者到了後工業化社會。現在看來有極大的可能有另一條路徑,由技術創新,工業化進程深化得不夠,你的實體經濟沒有辦法轉型升級,其實包括現在大家説的虛擬經濟,包括金融泡沫都在自己的範圍內週轉,我投給你實體經濟你不能掙錢,為什麼要投入你呢,本質上還有一個原因是我們實體經濟製造業自己要真正的能夠實現經濟轉型,當然也要靠這種生産性服務業的支援。如果供給品質不能提升的話,就有可能出現我們現在這種蔡院長提到的逆庫茲涅茲化,包括工業比重現在在大幅下降,製造業會外遷,現在我們討論最多的,包括微信上傳得很多,很多民營企業家把自己的資本投到美國,這種情況都有可能出現,製造業空心化,因為升級不夠,最根本從需求角度來説,我們説你的供給方是不能滿足城市化主導的消費結構的轉型升級。服務業效率比較低,因為服務業效率低,我們經常提到經濟學的詞叫“鮑莫爾成本病”,這樣慢慢的消費力量也轉到國外,供給方滿足不了城市化這種升級的需要,有錢的人或者是城市化水準高了之後就會跑國外去買抽水馬桶蓋、電飯鍋,於是我們的消費力量轉到了國外。這個過程走不出去的話,無論製造業的效率不能再進一步的提升,你的服務業效率也不能提升,最後所謂的逆庫茲涅茲化的情況就産生了,於是我們就有可能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你的經濟就會長期的低迷,這種背景下,我的結論是實體經濟能不能真正的轉型,它決定了中等收入的陷阱能不能跨越,所以我認為是一個最大的風險。

    2016-12-26 10:23:08

  • 黃群慧:

    要想做的話,供給品質不能滿足,城市化快速增長的消費結構的轉型,我們中央提到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你現在供給側出現問題,你的供給品質,包括産能、庫存、杠桿、成本、短板等等問題都存在了,就需要結構性的改革,結構的原因包括企業的結構,你的産品結構有沒有高品質的産品,你的素質,企業科研的素質,創新的素質,包括國有企業改革,産業價值鏈的分工是不是始終處於低端,我們在區域,全球區域包括地區的要素配置是不是合理,這都是結構問題。當然這個結構歸結為經濟增長的動力來看無非是你的創新還是不夠。我們需要通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來培養創新動力,調整經濟結構,最後提高供給品質,解決供給側結構性問題。這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個基本邏輯。現在看來一年下來做下來,我們本來應該合理的邏輯通過深化改革,剛才劉理事長提到通過深化改革解決這個問題,由於為了解決短期的供給問題,往往政府直接出手,不是通過深化改革,是直接去調結構,調所謂的企業、産業、區域的結構,這兩方面的力量都是需要的,關鍵是要平衡好,市場機制和政府機制之間的作用。尤其要做好深化長期性的結構性改革,長期的結構性改革是長期的工作,但是現在政府又要短期的業績,所以它會出手解決短期的供給側的問題,不是調結構,是解決短期的供給問題。包括我們的供給側“三降一去一補”之間有整體的改革和單項任務的推進,今年一年執行下來,之所以房地産成為一個大的問題就是因為地方政府認為只有去做房地産才是激勵相融,符合地方政府的利益是激勵相融的。所以“去産能”可能不是地方政府所希望做的。於是挑其中單項,而不做系統的改革。因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還是創新,這個比較困難,它不去做系統,當然在創新中,關鍵的企業家的角色和政府的角色也要平衡好。這是我們所説的要解決實體經濟的問題,轉型升級,關鍵是要推進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們有什麼樣的政策體系,怎麼樣來推進?

    2016-12-26 10:26:55

  • 黃群慧:

    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專門提了一句話,要形成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政策體系,這個政策體系我們認為從現有的把所有的政策梳理一下,大概無非是三個層面,成為體系的三個層面。企業層面、産業層面、區域層面。企業層面就是現在的“僵屍企業”、降低企業成本,杠桿,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包括激勵完善企業的創新激勵,提高企業提供産品和服務的品質,包括我們説的鼓勵企業創新,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等等,這可能是企業層面的。産業層面的政策,一方面化解過剩産能,去産能,另一方面我們推進“中國製造2025”和網際網路+,做一系列的培養新興的産業。這兩個也是産業層面的政策。包括我們現在爭議很多的,以前強調産業政策,尤其強調強選擇性的産業政策,我們現在需要從強選擇性的産業政策轉向一些功能性的,尤其是我們要發揮競爭政策,剛才蔡院長説一定要以發展理念去引導,而不要直接去調結構。區域層面,關鍵是在區域怎麼樣勞動要素、資金要素跨區域有效率的流動,於是和我們“一帶一路”戰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長江經濟帶戰略、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等等,這些區域戰略又吻合在一起,這些戰略的核心就是通過市場機制與創新發展來構造一個新工業生態系統,每個區域是一個新的製造業的生態系統。這些正是我們基於這種理解,今年的中國工業發展報告,我們2016年的內容體系、核心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但是我們基本上是在一個總論篇之後會有企業篇、産業篇和區域篇,每一個企業、産業、區域篇我們都有專門的解讀,其實恰恰我們認為我們的《中國工業發展報告(2016)》梳理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政策體系,以它為主線的政策體系,大家有興趣可以讀一讀。

    2016-12-26 10:31:04

  • 黃群慧:

    我們今天我們會發佈兩個,一個是《中國工業發展報告(2016)》,一個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指數》。一會兒由葉博士發佈《京津冀協同發展指數》,這也是我們做的,智庫做的指數,總體衡量一下2005年到2015年協同發展的情況,我們有一個亮點,我們以所謂的這種發展理念來引導的,剛才説以新發展理念引導,我們形成了五大發展理念的指數,包括創新發展、協同發展等等,這種五大發展理念指數。待會兒請葉博士專門談。

    因為我們會議還有一個主題是“一帶一路”,我把“一帶一路”這個戰略也放到了我們區域層面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其實我們這幾年還做了一項工作,我們把“一帶一路”64個國家的工業化水準進行了一個評價。(圖)這個圖的顏色,深顏色是工業化水準高的,淺顏色是工業化水準低的。評價的結果,工業化初期有14個國家,如果按64個國家來算,工業化中期有16個國家,工業化後期有32個國家,後工業化有2個國家,我們的基本想法是你需要把這些國家不同的工業化階段進行區分,區分之後就有不同的國家有一個發展階段的判斷,工業化水準決定了經濟發展階段。因為我們的發展經濟學有一個理論,不同的發展階段,工業化不同的時期,它的主導産業不一樣,比方説工業化後期的國家往往是技術密集型和高附加值的産業,而資本密集型是工業化中期的産業,像重化工業,現在我們這一塊是産能過剩比較主導的。工業化初期是勞動性密集的産業,如果我們有64個國家不同的分類,我們就知道當我們的産能去合作的時候應該挑哪些國家,比如説按我們産能規劃,主要強調鋼鐵、有色、建材、鐵路、電力、化工、輕紡、汽車、通信、工程機械、航太航空、船舶、海洋工程,這是我們重點的要進行産能合作的領域,而這些領域需求最大的是那些工業化中期階段的他們需要,對這些國家我們有很好的去聯絡、去合作。我們給了大家一個60多個國家工業化水準的圖,也是一個産能合作的一個導向圖。所以這個研究以後,得出三個結論。一是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失衡是我們經濟運作最大風險,不要僅關注表面的,最終歸結到金融風險。二是著力發展實體經濟的關鍵是深化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是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政策體系是由企業、産業和區域三個方面構成的。以上是我的彙報,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2016-12-26 10:39:08

  • 史丹:

    黃所長的報告非常豐富。接下來我們有兩個重要的報告要發佈。第一是《中國工業發展報告(2016)》,發佈人是經濟管理出版社的張世賢社長,我們和經濟管理出版社也合作了21年,這21年都是這個出版社出版的。下面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張世賢社長。

    2016-12-26 10:41:24

  • 張世賢:

    我代表出版社做一個成果發佈。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媒體界的朋友們,以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年度主體的《中國工業發展報告(2016)》今天和大家見面了,這算是正式發佈。有關內容剛才黃群慧所長其實已經講了,我也不好展開講,要展開講這本書得講半天。

    這是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所發佈的第21部工業發展報告。21年來,工經所密切關注中國工業經濟的發展特徵,緊扣時代的經濟脈搏,持之以恒堅持每年發佈這樣的權威報告,這在國內的諸多研究機構中實屬僅見,正是由於這樣的堅守,才讓我們能夠既全面系統又具體而微的了解中國工業發展的脈動,準確感受工業在國民經濟當中的特殊作用,把這些研究成果集合起來,就是半部新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工業經濟史。我能夠每年參加這樣一部既有事實和數據又有觀點和評價的報告的撰寫算是一種幸運,如今全程參與編寫的工經所科研人員已經越來越少了,我剛才看看海艦算是一個,陳耀算是一個,包括所長、書記在中間都斷過,但是後起之秀越來越多,方法和數據越來越權威和科學。所以這部報告的內容越來越厚重和更有份量了。

    2016-12-26 10:41:39

  • 張世賢:

    21年來經濟管理出版社作為這部報告的出版者,有幸承擔了編輯出版的光榮任務,在確保編輯校對和印刷裝訂品質的同時,也在不斷提高出版效率,如果説工業發展報告的內容是工業經濟所全體科研人員的智慧結晶,那麼編輯、審校和出版品質則是經濟管理出版社全體人員辛勤付出的結果。正是基於社科院工經所的這份信任,我們尊重這份託付,也因此,經濟管理出版社歷練出來了一種空前的團隊合作意識和精益求精的精神。這越來越凸顯出經濟管理出版社在中國出版界所具備的突出出版品質和效率的品牌聲譽。並凝聚成為我們的核心競爭力。現在凡是需要出急書又需要保證品質的都不約而同的找經濟管理出版社,這樣説有一點做廣告的嫌疑,作為經濟管理出版社的一員我們願意為經濟管理出版社代言,預祝論壇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2016-12-26 10:42:35

  • 史丹:

    剛才張社長也講了報告的過程和發展歷程,21年了,也借此機會感謝經濟管理出版社對我們一直以來的大力支援和配合。下面第二個報告發佈,今年1月份中國社科院成立了京津冀協同發展智庫,這個智庫是落在我們社科院工經所,當然我們還有京津冀其他的一些單位,成立一年來,這個智庫開展了京津冀協同發展指數的調研,今天是第一次發佈這個指數,請大家多批評指正。

    下面有請工業經濟研究所産業佈局研究室副主任葉振宇博士發佈《京津冀協同發展指數》。大家歡迎。

    2016-12-26 10:45:01

  • 葉振宇: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媒體界的朋友,早上好。很榮幸受課題組的委託代表課題組發佈《京津冀協同發展指數》。現在大家拿到手的報告就是我們這次要發佈的《京津冀協同發展指數》報告。

    在發佈這個報告之前,首先我要感謝一下工經所的所領導以及我們中國社會科學院京津冀協同發展智庫的六家理事單位,正是因為他們的大力支援,才使我們這個報告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這個報告的寫作任務,以及我們今天可以看到車測算的結果,還有一個問卷調查的發現。

    這個報告簡要從四個方面介紹,一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指數編制的背景。我們知道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五大發展理念,包括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五大發展理念,正因為這五大發展理念,我們在考慮京津冀協同發展指數編制的時候,我們認為從五大發展理念入手也是下一步我們引領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理念。

    2016-12-26 10:45:23

  • 葉振宇:

    我們知道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從2014年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社會各界在關注,京津冀協同發展到底也沒有取得階段性效果,以及這些效果有沒有獲得老百姓和社會各界的認可。這個指數的發佈也就回應社會的這種關切,到底京津冀這種協同發展有沒有取得階段性的效果,差距是擴大還是縮小,京津冀像大氣污染有沒有得到改善。我們想通過這個報告以及我們的問卷調查結果給大家一個相對比較明確的答案。

    京津冀協同發展指數的構建是基於五大理念的視角來看京津冀協同發展,協同發展指數主要包括兩個層次,一個是區域層面,一個是京津冀整體的協同發展。從三個地方,省層面,包括兩市一省層面的發展指數,形成“1+3”的形式,我們整個協同發展指數的評價體系是緊扣整個《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的目標以及《“十三五”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的主要內容。我們整個指標體系的評價主要包括五個方面,包括創新發展,每一個發展以及理念層,每一個理念層包括五個目標層。這樣五個發展指數再加上每一個指數有五個目標層,構成了25個二級指標。這些在報告當中都有,不一一介紹。

    2016-12-26 11:04:30

  • 葉振宇:

    我們需要説明的是,每一個指標的權重不是我們通過打分的,實際上是客觀的,我們認為每個指標的權重每個方面都很重要,我們的權重是均等的。省域的綜合發展指數評價指標體系同樣包含5個一級指標,但二級指標的選擇則綜合考慮了各地實際情況及數據的可得性等因素,不再追求每一級指標的二級指標指數相等。選取時間是2005年-2015年,這樣能夠更長時間來比較我們京津冀協同發展這件事情的發展過程的效果。個別指標出現了缺失,我們通過不同的處理方法來補齊。

    京津冀協同發展指數的結果分析,大家可以看到這張圖(圖),京津冀協同發展指數總體上從2005年到2015年是上升的趨勢,特別是在2013年以後非常明顯,上升比較快,我們不能懷疑,實際上是京津冀協同發展帶來的效果。我們還可以從調查問卷來看,通過1000多份的問卷,京津冀三地,包括企業、政府官員、學者、普通老百姓,我們通過根據京津冀人口,兩市一省的人口比例分配問卷調查的分數,通過1000多份的問卷調查結果,我們發現接近60%的受訪者對京津冀協同發展成效是持肯定的態度。我們在調查北京的800多份的受訪者,超過九成的認為北京的非首都功能疏解已經取得了階段性進展,有將近一半,45.71%的受訪者肯定其成效。

    2016-12-26 11:06:40

  • 葉振宇:

    京津冀協同發展指數在上升的過程當中哪些指數起了非常重要的貢獻,從我們的研究發現,共用指數和綠色發展指數是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指數上升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力量。而協調也有一定的作用。相比之下,京津冀在創新發展指數和開放指數的作用相對較小,這兩個指數也是處於平穩上升的趨勢。

    我們在調查問卷過程當中發現,比如大家感受到京津冀非常重要的,像我們的交通已經取得了非常明顯的進展,我們對出行環境做了一個問卷調查,70%的受訪者認為京津冀交通的一體化動作較大,特別是交通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和瓶頸路的拓寬改造已經全面進行開展。從京津冀三地的綜合發展指數來看,京津冀三地綜合發展指數總體上是處於上升的狀態,三個地方的上升趨勢比較明顯。如果從三個地方的指數值比較,北京是最高的,天津是次之,河北是最低的,這跟我們現實的感受也基本上是一致的。

    2016-12-26 11:08:10

  • 葉振宇:

    我們看到京津冀協同發展已經取得階段成效的時候我們也看到京津冀協同發展,目前老百姓還有哪些不滿意?從我們調查問卷結果來看,我們發現大家最不滿意的還是空氣品質,58.79%的受訪者認為京津冀的空氣品質不僅沒有改善,甚至還有惡化的趨勢。從環境污染的協同治理的成效來看,有64.62%的受訪者認為協同治理的成效一般或者略有成效或者略有推動。我們京津冀協同發展目前面臨非常大的問題是生態環境的協同治理的問題,因為這個問題可能是一個過程,我們問卷調查把我們的指數也是很短期的階段性變化,我們下一步也會繼續跟蹤。

    以上是我今天要給大家發佈的一些發現。不足之處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2016-12-26 11:09:13

  • 史丹:

    今天上午上半段的日程到此結束。感謝各位發言人,也謝謝大家的聆聽。現在休會十分鐘。

    2016-12-26 11:09:37

  • 崔民選:

    各位專家、各位同仁,現在由我來主持第五屆中國工業經濟論壇第一單元的發言。第一位發言的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産業經濟部部長趙昌文。大家歡迎。

    2016-12-26 11:12:33

  • 趙昌文:

    各位早上好。首先祝賀今天會議的隆重召開,也祝賀剛才兩位高水準報告的發佈,我聽了兩個報告,第一個報告內容很豐富,有很多亮點,第二個報告很及時,很新,特別是對當前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都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根據今天會議的主題,我就一個問題談一點個人的看法,請大家批評指正。因為時間關係,我的發言題目是“如何推進2017年的去産能工作”。我就談這一個問題,因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內容很廣泛。

    2016-12-26 11:15:13

  • 趙昌文:

    近年來,中央經濟政策的思路越來越明確,從2013年提出的三期疊加到2014年的經濟發展新常態,再到2015年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剛剛結束的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了一個重要個判斷,就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初步確立了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經濟政策框架”,這樣一個重要的判斷。應該説,這些判斷都説明瞭中央已清醒的認識到必須把認識、把握引領新常態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做好經濟工作的大邏輯,必須形成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政策體系,必須貫徹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保持戰略定力。2017年,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如何繼續推進去産能工作,我想談幾點認識,不對的地方請大家批評指正。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繼續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推動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産能,防止已經化解的過剩産能死灰複燃。特別是鋼鐵和煤炭行業,2016年鋼鐵和煤炭行業去産能的重點任務,鋼鐵行業是4500萬噸,煤炭行業是2.5億噸。目前來看,還有幾天的時間,肯定會全面提前完成年初設定的目標。按照原計劃,在“十三五”期間,也就是從去年開始的五年,鋼鐵行業要壓減1到1.5億噸的産能,煤炭行業要在近年來淘汰落後的基礎上再退出5億噸的産能,減量重組5億噸,加起來10億噸,這樣來看,2016年已經完成了“十三五”期間全部任務的三分之一,煤炭行業已經完成了四分之一。

    2016-12-26 11:15:36

  • 趙昌文:

    回顧和總結2016年的去産能工作,我認為至少有兩個特點。第一,去産能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五大任務之一,目標明確、任務清楚,從中央確定總的目標到根據已定標準進行任務分解,再到地方按照目標和任務層層執行,應該説從上到下都是堅定不移的推進這項工作,推動力很強,這是一個特點,我這是一個中性的表述,至少有這樣一個特點。第二是抓重點行業和重點地區,而不是一刀切和平行用力。目前不少行業都面臨著比較嚴重的産能過剩問題,選擇有代表性的主要行業和領域推進去産能工作應該是非常必要的,其中鋼鐵是資本密集型行業,煤炭是勞動密集型行業,這兩個行業的總量和規模以及就業在中國都是體量最大的行業之一。而且國內外的關注度非常高。比如鋼鐵行業,因為它的出口這幾年一直超過了1億噸,去年接近1.2億噸,煤炭行業又是與能源轉型、環境和氣候變化這些國內外關注的問題密切相關,所以選擇這兩個行業推進去産能的工作,應該説無論從國際還是國內的關注度來説都是非常合適的。從重點地區看,無論是鋼鐵産業比較集中的河北還是煤炭産業相對分佈較多的山西,都是2016年推進去産能工作的重點區域,能夠集中見效。

    2016-12-26 11:17:35

  • 趙昌文:

    前面發言嘉賓也談到,今年下半年以來,鋼鐵和煤炭市場的回暖和效益好轉,雖然有多種影響因素,但是去産能至少應該是其中一個方面的原因。説明抓好去産能工作確實是有利於行業脫困發展的,這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去産能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和推進方向的正確性。

    雖然2016年的去産能工作已經提前全面完成了任務,但是仍有不少需要完善和進一步思考的地方,特別是下一步如何做到標本兼治、長短結合至少有幾個方面是需要思考和探索的。

    第一,各位都想到而且都在談到的是如何更好的發揮市場機制在去産能中的作用。剛才我提到2016年去産能工作有一個特點,是上上下下目標明確,推動力很強,我説是一個中性的表述,其實這裡麵包含了政府的行政行為,也包含了市場機制的作用,但是更多的人希望能夠發揮市場機制在去産能中的作用,因為歷史上也出現過不少次的産能過剩的問題,特別是家電、食品、紡織等輕工行業,都曾經出現過比較嚴重的産能過剩,但其實最終靠市場的力量實現了供求平衡。所以,這一輪産能過剩主要是在重化工領域,但是從歷史的經驗中,我們也應該或者值得去學習和借鑒。這是下一步2017年去産能工作需要考慮的一個方面。

    2016-12-26 11:18:14

  • 趙昌文:

    第二,把原則性和靈活性怎麼很好的結合起來。原則性體現在必須完成中央確立的任務上,靈活性是指遇到具體情況要實事求是。我們在地方調研中發現,去産能的任務越是分解到基層,就越沒有了靈活性。比如説以鋼鐵行業為例,如果過多的去掉高爐的産能,就對會轉爐的配備産生影響,導致企業無法做到生産設備的最優化,我們去過不少的鋼鐵企業看。另外,比如中央目前的獎補政策,主要是針對人員的安置問題,但在實際中也遇到一些新情況,比如有些企業早已經停産了,只是設備沒有拆除,也沒有人員安置任務,這些企業就不能得到這個政策的支援。還有一些企業雖然在運營,但其實人員安置的壓力也不大,主要損失是資産損失等等。所以按照現有的政策也不屬於獎補資金的範圍,所以下一步政策方面可能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出臺一些相關方面更加合理的政策,另外對一些已經停産的企業和沒有停産的企業要區別對待。

    2016-12-26 11:18:40

  • 趙昌文: 2017年去産能工作,我想可能會有這樣幾個特點:
    第一,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改革的深化之年,同時中國經濟發展的內外部環境也可能出現一些新的不確定性的變化,所以推進去産能工作必須和整個宏觀經濟的發展統籌考慮。一方面要堅持穩中求進這個工作的總基調和方法論,另一方面也要堅定不移的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所以要把調整和調控有機的結合起來,所謂的調整,我指的就是去産能,調整就是保持宏觀經濟基本穩定。
    第二,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要防止已經化解的過剩産能死灰複燃,同時用市場化和法制的辦法做好其他産能過剩行業的去産能工作。按照我個人的理解,2017年我們的去産能工作將會更加還是環保、能耗、品質安全等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意味著將會更加嚴格的執行行業標準和加強監管,否則的話去産能工作還主要靠行政手段來推進,一個是工作難度很大,成本也是非常高的。法制化去産能將會是2017年去産能一個重要的特點。

    2016-12-26 11:24:27

  • 趙昌文:

    第三,市場化去産能。我也提出了一些問題,我們可以研究。比如是否可以考慮把各地區産能的目標變成指導性目標,而不是強制性的目標。同時,建立相應的激勵和約束機制,給地方一定的可調節空間。另外在一定的區域範圍內是否可以探索産能置換指標的交易,解決微觀層面,特別是企業內部的平衡性問題,就好像我剛才提到的鋼鐵行業的高爐和轉爐的配備問題等等。

    此外,我想提兩個問題和大家進行討論。第一,2017年的去産能和去年以來的去産能,這裡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不知道大家是否關注,也可能各位已經關注。就是去産能主要是解決已有生産能力的問題,那麼是否要減少存量産能,但是這裡面有一個問題,就是是否在物理上消滅産能,這是大家自然而然會想到的問題,剛才劉主任也談到這個問題。現在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不需要,可以通過現場的辦法,通過調解産量的問題可以實現市場供求平衡,非要去動産能,也就是潛在的生産能力,似乎是沒有多大意義的,或者市場機制本來就可以自動的使得一些企業退出市場。當然另一種觀點認為,還是要在物理上消滅産能。這其實是一個很難平衡的問題,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對於落後的産能現在説不清楚沒有達到標準的産能,恐怕在物理上消滅是必須的,否則一定會有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死灰複燃的可能性,我説的是落後産能,因為它原本已經失去了存在的價值,放在那裏其實也是風吹日曬雨淋,不應該再發揮作用了。但是對於達到標準的産能,還是應該通過企業的停産、限産這種方式來實現平衡。

    2016-12-26 11:24:57

  • 趙昌文:

    第二,去産能是否需要嚴格控制增量。剛才説的是物理上消滅存量的産能,再就是去産能是否需要控制增量。這裡面也有不同的認識,一個普遍的看法是嚴格控制增量意味著限制準入,不利於競爭。還有一個説法是中國的産能過剩是中低端産能,高精尖的産能反而不足,嚴格控制增量可能不利於高精尖産能的建設和投産,這是目前比較有代表性的兩種看法。這個問題也很難回答,其實我提到這兩個問題都是不大容易給一個唯一答案的問題。這是否需要控制增量呢?因為産能過剩行業通常是伴隨著惡性競爭的,這種惡性競爭不利於行業和企業的發展,所以最終還是要回歸到行業利潤的正常化,所以控制增量主要還是靠競爭政策和市場機制的作用。總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根本途徑是深化改革,以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關鍵是要建立防範和化解過剩産能的長效機制。

    最後,鋼鐵和煤炭是不少地方的主導産業,短期內去産能毫無疑問會對這些地區的發展帶來壓力,比如影響GDP,影響財政的增長速度,增加就業的壓力和提升銀行的不良資産,但我們一定要辯證的看,特別是從短期與長期、整體與局部的關係上全面的認識去産能的工作。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要堅持以提高發展品質和效益為中心,雖然不可否認GDP增速仍然是目前最重要、最有效的考核指標之一,所以去産能過程中也要適當降低對調整任務重地區的經濟增速目標的預期,為地方實質性的推進去産能創造空間,同時也能避免地方政府姑息甚至縱容一些落後産能和違規項目的開工,但是從長期來看,還是要靠改變發展的方式來推進去産能工作。

    我就談這些認識,不對的地方請大家批評指正。

    2016-12-26 11:26:10

  • 崔民選:

    去産能是調結構的重中之重,趙部長在這方面給我們做了很好的梳理。下面發言的是工業與資訊化部規劃司副司長李北光先生。

    2016-12-26 11:26:44

  • 李北光:

    我今天給大家彙報一下在實施“中國製造2025”的時候,探討一下供給側,尤其是技術供給側的結構改革問題。因為這是當前我們實施“中國製造2025”,推動製造業由大轉強,尤其是創新突破一個非常重要的也是一個很難點的問題。

    分三個板塊:第一,新工業革命與中國製造的關係。第二,怎樣通過突破路徑依賴實施創新驅動。第三,結合地方實踐,探討一下從工業“4.0”到推動工作“4.0”。

    2016-12-26 11:27:33

  • 李北光: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後,西方發達國家紛紛實施再工業化和製造業再回歸戰略。應該説中國製造面臨著高端回流包括低端向新興工業體轉移的雙重壓力。新一輪的工業革命瞄準的是製造方式的變革,也就是説目前我們把智慧製造作為下一步推動的主攻方向。中國製造2025實施以來,取得了一些重要的進展,就是23號我們在長沙召開了一次現場會,克強總理也作了重要批示,對成效進行了充分的肯定。從頂層設計、技術創新、基礎能力、智慧製造、裝備進展情況看都有新的進展,尤其是我們規模以上的製造業企業的研發強度,在2015年達到了0.91,就是一百塊錢的銷售收入,我們研發投入達到了九毛一,是這樣的水準。比2014年提高了0.6個百分點。現在來看,我們的研發強度雖然達到了這個水準,但和發達國家相比,發達國家的企業基本上是在2%-3%的水準,所以我們仍然差2-3倍以上。

    2016-12-26 11:28:12

  • 李北光:

    前一段時間波斯頓公司也發佈了世界一百強製造企業,尤其是創新,主要針對創新名單,中國大陸又次缺席,為什麼?主要的問題,我們看到的一百強企業,就像青藏高原8000米以上的高峰一樣,但這些高峰座落在4500米的高海拔平臺上,所以我們缺少的是高海拔的支撐的中國製造、高端創新的平臺。中國製造2025就是要打造這個平臺,我們在整體推進的同時,關鍵是要重點突破。在哪個地方突破?就是要突破基礎研發和廣大企業個性化技術之間的共性技術創新平臺,應該説我們有一批這樣的平臺,但是還沒有形成網路化,沒有這一批平臺或者這一批平臺目前比較薄弱,導致我們的前沿技術和首次商業化之間存在一個空白點。所以我們的科技成果轉化率只有10%,而發達國家在40%左右。所以我們的投入差2-3倍,産出轉化差4倍,整個科技創新的供給可能達到了10倍以上的差距。

    2016-12-26 11:29:09

  • 李北光:

    我們現在從發改委、科技部,國家各個部委都在力推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我們現在看創新的投入已經不小了,但是我們創新的載體都處於“孤島”現象,從國家重大的科技計劃,包括重點實驗室的分佈來看,還沒有形成一個網路化的、互相之間協同的創新體系。所以我們一方面確實要實現點的突破,解決有無問題,但另一方面也更重要,就是用科學的方法怎麼樣優化全社會創新的資源存量,引導建立企業創新的外部性支撐,加快形成技術的供給機制,尤其是點的突破以後要形成對行業的整體創新能力的提升。所以現在雖然有一些企業有點的突破,但對行業的整體提升並沒有起到重大作用,這是當前我們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中國製造2025提出的第一個工程,也就是首要工程,就是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到2020年我們打算建15個,到2025年建40家左右,核心的問題就是要適應當前企業創新一個重要轉變,就是從原來的單一的線性創新,向跨行業、跨領域的協同轉變,目標就是建立關鍵共性技術的供給機制,要用新的方式、新的方法、新的機制。

    2016-12-26 11:29:51

  • 李北光:

    第二,創新驅動怎麼能突破路徑依賴。大家已經認識到突破中等收入陷阱關鍵問題要突破製造技術長期以來對發達國家的依賴,而中國製造的新起點就在於要構建高效的技術供給的新體系,這樣才能支撐企業掌握個性化的核心技術,從而推動産業技術結構的優化,推動製造業向高端邁進,走內涵式的發展道路,立足國際競爭,由大轉強。這是我們的一個邏輯起點,而切入點就是高效的技術供給的新體系。但是,在這個新體系的問題上,核心的問題確實存在著一個重大的瓶頸,就是“死亡谷”現象,美國分析了美國製造業,尤其新興領域在研發投入方面的資金流情況,經過大數據分析他們看出來了,就是在中試這一端基本上沒有資金投入,而我們現在全社會口徑的研發投入已經超過了2%,達到了2.0%幾,但是因為“孤島現象”,因為缺失的中間帶導致我們投入的成本很高,但是創新的産出效率卻不高。看一看美國針對這個問題提出了國家製造業創新網路計劃,今年9月份,為了提升這個計劃的知名度,把它改造為製造美國項目。到2020年,他們提出來未來要建15個,後來提出要建45個,有效的解決缺失的中間帶問題,“死亡谷”問題。

    2016-12-26 11:30:07

  • 李北光:

    德國有一大批創新型、技術革新能力非常強的,甚至是有工匠精神的製造企業,隱形冠軍,就是因為它有一個類似于弗勞恩霍夫應用協會這樣的一大批的為企業提供非營利性、公益性的關鍵共性技術供給的機構。所以我們説供給側改革,改革的重點是實體經濟,實體經濟的主戰場是製造業,而製造業是我們創新的主戰場。所以不改革共性技術的供給問題,製造業企業技術的來源問題,我們製造企業只能不斷走規模化這條老路,只能在國際價值鏈分工微笑曲線的中間地帶徘徊,走不出這個怪圈。

    2016-12-26 11:30:31

  • 李北光:

    美國的製造業創新網路計劃或者是製造美國項目,我們更加關注的不但要是建多少創新中心,更加關注的是他用什麼方法來創新,我們説這就叫工藝。美國仍然堅持在市場不能起決定作用、不能發揮作用的領域實施政府選擇的政策,並不是完全交給市場,但它是在市場競爭的基礎上進行政府選擇。美國的製造網路項目,只支援4-7級,他把製造業分成9級,從産業化以後分到9級,他只支援4-7級的項目,而在這個級別裏,他要看同樣一個項目,比如説在第7級有6個項目,他看銀行貸款有多少,企業自籌有多少,風險投資或者天使投資有多少,他選擇需要政府補貼最少的那個項目,他也認為如果風險投資或者是銀行貸款、基金投資特別多,説明他的風險最小,國家只支援這個項目。所以美國是通過選擇性的政策,增強鴻溝式的點式干預,對鴻溝進行點式干預,所以這裡面才是美國NNMI製造業創新網路技術支援的重點,效率很高,用10億美元就要建15個國家級的創新中心。

    舉個例子,有時候我們研究美國的創新,容易用傳統的思維方式去分析美國的戰略。美國在一戰的時候,因為土制炸彈導致美軍傷亡很大,需要一個探測雷達,美國的招標書就58個字,除了提出雷達的性能指標以外,要求該雷達WBS列表,提供每個WBE的QCD和TRL,TRL最低要達到5級,70%的WBE的TRL要達到7級以上,就是這樣一個招標書,90天以後雷達研製成功,投放戰場。在座很多同志可能看不懂這個表,我開始的時候也看不懂,這是美國50年代就實施的科技項目的遴選機制,這是美國創新效率高的奧秘所在。

    WBS、EVM、TRL是美國國家製造項目工作機制的核心。在這個基礎上又推出了網路計劃,我們把它叫做4.0,應該説WBS是1.0、EVM2.0,TRL是3.0,現在又推出了4.0,這是我們和美國真正的差距所在。

    2016-12-26 11:35:40

  • 李北光:

    中國製造已經從大國要轉向強國,中央從一二三四五六屆全會都進行了整體部署,從我們的産業政策來看,下一步確實要從單純的選擇性政策,鼓勵功能性加選擇性的政策,現在最難的就是如何選擇。所以需要創新政府選擇的方法。在製造業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新技術的基礎上,社會管理方式如何適應新技術的變化,我們是不是也要思考工作的標準化和數字化問題?

    2016-12-26 11:36:14

  • 李北光:

    第三,“工業4.0”要配合“工作4.0”。當前的主攻方向,改革的難點就是支援創新方法的革新問題,我們怎麼支援?怎麼提高政府公共産品和公共服務的效率,從而最大限度的提高科技創新的投入産出效率?這也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來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問題,我們能不能用1.0的辦法,手工作業的辦法,文山會海,這種辦法,“5+2”、“白+黑”的辦法來推動我們現在新的技術革命,包括複雜的經濟情況。

    2016-12-26 11:36:54

  • 李北光:

    給大家分享一個例子,寧波作為中國製造2025第一家試點示範城市,他們在推動工作中如何利用大數據的辦法,數字化、資訊化的辦法來推動工作,他們建立了辦公室頂層的工作標準,又引導企業建立了底層工作標準,同時對於市場包括孵化器、仲介機構的中層建立了推進機制。數字化的前提是什麼,是標準化。他們把政府部門,産學研、仲介機構、金融機構、孵化器、軍隊,但軍隊比較少,都進行了分解,資源到底有多少,他們建立了政府版的標準,也建立了企業版的標準,大家按照同樣一個標準來申報項目,就像我前面講的美國的雷達招標書的思路,他用標準+平臺的形式,用標準化的方式縮短了政府、産業、學、研、金之間的資訊不對稱問題,大家都用一個普通話去説話,能互相聽得懂。同時,他在企業層面,凡是企業要申報政府資助的項目必須明確你在哪一級上,就是TRL技術就需度到底有多少,政府重點支援4到7級,這裡還要看企業自籌多少,市場基金貸款要多少,再看政府需要補貼多少,這樣一種精準化的辦法提供支援,而且是在競爭的前提下提供支援。

    2016-12-26 11:37:41

  • 李北光:

    通過這三張表就解決了三個問題:一是解決了市場競爭難的問題,在六大市場主體公開博弈以後,60%的科研成果就直接轉化了,不需要政府支援,因為解決了資訊的不對稱。那麼市場不支援或者需要政府補貼的一部分,政府在解決這個鴻溝問題,而且凡是政府補貼4-7級的項目,必須跟蹤到13級,就是達到商業回報,而且要求形成這些的技術要在一定時間內低價向本市企業轉讓,形成了對行業的技術擴散機制。所以所有這些工作的推進都是為了形成市場的金融態勢,提高財政資金的産出效率。在每一年的基礎上,因為它實現了標準化才能有效的形成數字,數據庫,每一年都形成一個年度報告,進行數據分析,然後不斷地形成2015、2016、2017、2018一直到2025的年度數據,進行校正,進行修正。總書記説我們做工作要做到抓鐵有痕,踏石留印,什麼是痕,什麼是印,就是形成數據,形成我們實實在在的成果。社會科學的方法我們也要同步進行,要適應新一代資訊技術,尤其是數字化、網路化和智慧化的需要。當然這個工作寧波也在探索,今天給大家介紹這個情況主要是想依賴社科院這種高端智庫,對寧波、對很多地方的實踐的小樣本進行進一步的挖掘、完善,從而向全國推廣。

    2016-12-26 11:44:29

  • 李北光:

    我們用第一個30年,從建國以後,解決了從無到有的問題,第二個30年,解決了從有到大的問題,下一個30年,我們重點解決從大到強的問題,就是自主創新問題。黃群慧所長也説過,在從大到強的轉變過程中,我們整個的思維方式、工作邏輯和生態體系要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我們從哪切入?恐怕就要從技術供給,尤其是遴選技術供給這樣工作機制上切入,用標準化、數字化和資訊化的辦法提高我們的效率,提高我們的治理能力,提高政府提供公共服務和公共産品的效益。

    這就是我給大家分享的內容,不當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

    2016-12-26 11:45:25

  • 崔民選:

    謝謝李北光司長給我們做了精彩的發言,下面第三位發言的是南韓隊外經濟政策研究院北京首席代表楊平燮先生,大家歡迎。

    2016-12-26 11:46:31

  • 楊平燮:

    大家上午好。我是南韓隊外經濟政策研究院北京代表處的首席代表楊平燮,我今天很勇敢的用中文講。今天我講的內容是全球經濟環境變化與中韓經濟合作的方向。分三個部分,第一是現在的中國經濟、世界經濟變化,新保護貿易主義,超級FTA時代和産業革命的穩定。第二,現在中韓經濟貿易的狀態,我覺得現在已經進入了新常態,是一個轉折期。第三,就這樣一個環境的變化情況下,以後中韓經濟合作要做什麼方向。

    2016-12-26 11:46:53

  • 楊平燮:

    第一,現在世界經濟環境的變化。世界經濟和貿易越來越下降的情況下,要加強世界經濟保護主義的情況,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以後,世界經濟的增長率是下降的,以前世界經濟增長3.4%以上,但是國際金融危機以後,世界經濟增長率下降了2.2%。按照這樣的經濟下降的情況,世界貿易增長率也是下降的,以前是5%左右,現在是0.2%。這些情況下,中韓之間的貿易也是受到影響的。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保護主義的擴散,特別是特朗普上臺以後,以後的保護主義可能會更強一點,這是我的預測。

    (圖)右邊的圖片,美國的貿易圖動向,特別是貿易趨勢,還有反傾銷、反補貼的趨勢越來越多了,這是現在的情況。從現在全世界的經濟來看,增長速度越來越下降,保護主義也越來越加強。

    2016-12-26 11:47:12

  • 楊平燮:

    現在區域主義也是加強,特別是最近超級FTA的時代,美國為主的TPP,在亞洲也有,這是亞太地區的經濟貿易的情況,這是現在全球最重要的變化,這是超級FTA的時代,特別是看左邊的圖片。(圖)到2020年年底的FTA的動向,這當中金融危機以後,世界經濟區域化的情況越來越嚴重。特朗普上臺以後,他説反對TPP,反對以後肯定有全世界的超級FTA的變化,所以我覺得特朗普上臺以後,在東亞地區一體化肯定加速,肯定推進的速度會越來越快。

    全球價值鏈的變化和第四次産業革命。我們看第四次産業革命來説,現在中國和美國國家都在推動工業4.0,工業4.0新的變化來説,以前新興國家能夠提供很多價值鏈和産業鏈,但是第四次産業鏈革命的時候,主要的國家,一般來説發達國家。左邊這張圖,是第四次産業革命以後,全世界的價值鏈也有變化,還有以德國為主的歐洲價值鏈,還有以中國為主的亞洲價值鏈,這是我預測的價值鏈的變化。現在全世界的環境,中韓經貿合作環境的來看,中韓經濟合作方面的變化,貿易和投資方面,貿易方面我們強化了,2014年達到2900億美元,2015年和2016年中韓貿易增速越來越下降,特別是近兩年是負增長,這是最近的情況,我覺得中韓貿易已經進入了低增長的時期。

    2016-12-26 11:48:52

  • 楊平燮:

    從投資來看,現在南韓對中國的出口投資,直接投資現在有550億美元,還有中國企業對南韓的投資也是有變化的,特別是中國“走出去”戰略以後,中國企業對南韓投資越來越上升,到今年6月底來看,中國企業對南韓投資已經超過了10000家,投資額也是超過100億美元。從以前的投資來看,南韓對中國的投資比較多,現在雙方相互投資越來越多,這是一個新的變化。

    我們貿易和投資方面傳統的經濟合作。現在新領域方面的中韓經貿合作,特別是貨幣和金融方面的合作,2014年12月年底,我們在南韓開設了人民幣和南韓直接交易,還有今年6月,在上海外匯市場,開設了韓幣和人民幣直接交換。這樣的情況下,中韓貿易當中,人民幣利用比例越來越多。去年中韓貿易當中,用人民幣結算的大概是67億美元,今年已經超過了100億美元,這是中韓貿易用人民幣結算的比例。2016年已經超過了6%。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中韓之間,人員來往越來越多,現在2016年已經超過了1000萬人,現在在往新的方向擴大。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去年12月,中韓FTA自由貿易協定生效,明年是第三次降關稅,就中韓貿易來説,在東亞地區只有一個自由貿易區,特別是FTA的內容比較寬泛,是一個高水準的FTA,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中韓貿易當中,包括中韓FTA生效以後,兩年內開設服務投資貿易協定,以列負面清單的方式來談,這是很重要的內容。

    2016-12-26 11:53:16

  • 楊平燮:

    12月20號,我們評估過,評估的時候全世界經濟下滑,全世界貿易下降的情況下,中韓FTA對中韓經濟有好的促進,我們評估了,中韓貿易産品多元化了。成立了貿易之後,跨境電子商務比較發達,今年比去年增加了兩倍以上。貿易方面進出口增長的也比較快,還有兩國之間的投資也擴大了,這是很重要的變化。

    有一個很重要的變化,借讀生,2015年10月份,兩國首腦之間簽訂了很重要的經濟合作平臺,第三方市場和“一帶一路”,還有關於設立中韓合作投資基金的方式,我們今天的題目就是國際産能的問題,中韓之間就産能合作,我們現在已經有基本的基礎,這是很重要的平臺。在第三方市場,我們擴大中韓之間的合作和三個重要的平臺。

    下面説一下結論。明年是中韓建交25週年,過去20多年我們形成很好的合作平臺,貿易和投資方面,還有兩國政府之間的擴大合作的借讀生的政策的合作平臺,也有很重要的發展。所以兩國合作的展望潛力比較好,兩國之間的關係來説是“321”時代,“3”是兩國貿易量已經達到了3000億美元,兩國之間間接投資包括直接投資已經差不多2000億美元,人力是1000萬人。這樣的情況下,從全世界的雙方關係來看,這樣的規模已經沒有了,中韓之間貿易的關係是新的3.0時代,有六個方向。特別是從現在的變化來看,中國製造2025,還有“網際網路+”等等,南韓也有很重要的,比如南韓的製造業,中韓之間已經簽署了很重要的備忘錄,中國製造2025和南韓的製造業長期的合作備忘錄,我們在新的領域加強合作,就新的領域來説,環保製造、智慧製造,機器人,環保工廠等等方面,我們要加強合作,這是一個重要的內容。

    2016-12-26 11:55:46

  • 楊平燮:

    共同應對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特別是美國對亞洲的保護傾向比以前更大一點,就這個情況來説,對亞洲之間的貿易受到影響,所以我們共同應對。第三方市場,國際産能在第三個國家,我們加強合作。今年我們的經濟合作已經成為了互補性的關係,還有很好的合作的基礎,這是到目前為止中韓之間的關係。明年是中韓之間建交25週年,中韓之間的經濟受到經濟以外的因素還有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我們以後應該要加強,不受到外部環境和經濟以外環境因素的影響,我們只是談怎麼加強經濟合作。最近中韓政府之間的溝通比以前很少,這是一個比較麻煩的事情,我們以後應該加強溝通和合作,這才有利於今後的合作。

    這是我的看法,我的發言到此結束。謝謝

    2016-12-26 12:03:53

  • 崔民選:

    感謝楊平燮首席代表。下面發言的是北京市經濟與資訊化委員會委員姜廣智先生。

    2016-12-26 12:04:03

  • 姜廣智:

    尊敬的各位專家、各位學者,非常高興出席今天的論壇,我發言的題目是“打造京津冀産業協同發展的升級版”。我主要想借此機會把京津冀在製造業領域協同發展的情況向各位專家學者做一個彙報,希望得到你們的指導。

    2016-12-26 12:04:21

  • 姜廣智:

    我講三個方面:第一,現狀。京津冀的産業協同已經從藍圖走向現實,根據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北京把京津冀協同發展作為實現北京産業發展的一次重大機遇,我們要主動破冰,作為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當中,中央也要求北京有更大的作為,所以我們主動破冰,提出在疏解中調整,在調整中提升的産業發展總的思路。

    2014年以來,北京市累計關停了一般製造業和污染企業1300多家,與河北、天津開展各類的産業對接活動100多次。初步統計,我們疏解到京津冀“4+N”産業合作平臺的重點項目有91個,涉及到總投資1180億元,這基本上是固定資産投資的概念,剛才發佈的指標體系裏,光天津的投資就是1700多億,我感覺這個數字可能是資金流向天津的數據,真正的固定資産投資數據,從我們工作當中感覺沒有那麼大。首鋼京唐二期等一批重大項目開工建設,現在四工廠三元工業園一批重大項目也已經竣工投産,北京工業在轉型當中也實現了自己的速度穩、結構優和品質進三方面的特徵。在京津冀産業發展協同過程當中,前段工作形成了一些好的工作思路和原則,應該説在實踐中得到了檢驗和豐富。北京市堅持有舍有得,一手抓疏解,一手抓發展,特別是我們堅決落實中央發佈的“中國製造2025”,我們制定了《北京行動方案》,2025上北京要堅決的先行,這是我們一方面的措施。二是堅持集中發展的原則,大力推動共建園區的模式,統一規劃、組團入住、集群發展,實現共贏共用。

    2016-12-26 12:04:56

  • 姜廣智:

    京津冀的産業協同發展在園區鏈的構造上應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抓手,也是當前來看我們認為非常有效的抓手。我們集中打造了北京曹妃甸現代産業發展試驗區,張北的雲計算産業基地,滄州的生物醫藥産業園,石家莊正定積體電路産業基地,武清電子商務産業園區等一批差異化、特色鮮明的市級共建園區,推動實現了産城融合發展。

    另外,我們堅持市場為主的原則,在産業發展上,政府起到引導作用,努力的讓市場來做出選擇,推動産業能夠轉得出、留得出,能夠發展,我們特別強調跟各地建設的合作園區一定是要能夠充分發揮當地的資源稟賦,和當地的産業能夠有協同效應,比如在張家口大力發展雲計算,發展數據中心的建設,主要是考慮到張家口豐富的能源供給,特別是新能源的供給情況。

    還有,我們堅持協同創新的原則,不做産業和企業的生産能力的平移,而每一個北京市推動的對外轉移的項目,都希望他在轉移當中資金生産能力要提升,特別是根據中國製造2025提出了京津冀聯網智慧製造,就是我們出去的這些項目都要實現智慧化的生産,和北京留下來的生産能力形成設計製造的協同。我們集中建設幾個園區也不僅引進了北京的企業,同時也吸引了一批國內外其他企業的入住,形成一個特色的産業集群,這樣形成更好的發展態勢。

    2016-12-26 12:05:42

  • 姜廣智:

    以上是我講的現狀。下一部分彙報一下明年的重點工作思路,總的來説一句話,就是推動京津冀産業協同向更高層級邁進,繼續深化京津冀産業協同。明年我們認為是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的最重要的時間節點,我們希望在明年有所突破。將從一般化的産業對接、園區共建,要升級到共同解決區域産業發展的難題,共同打造産城融合的示範區。剛才劉理事長談的城市的發展,我們覺得特別重要。要從企業的自發探索和政府的初級組織為主,要升級到企業的專業服務和政府的有效組織為主。拿出更大的勇氣,面向更寬的領域,在更深的層面打造京津冀産業發展的升級版。

    2016-12-26 12:09:17

  • 姜廣智:

    最後談幾點工作當中的難題,希望引起大家的關注。第一,我們在京津冀産業協同發展當中面臨的是産業佈局的同質化的問題。京津冀的産業,如果大家仔細研究一下,我們的産業過去的發展當中同質化程度就很高,我們很希望通過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模式克服原有的同質化競爭、同體化佈局的問題,但是現在這個問題還沒有有效的破,我説京津冀一樣化現在很大程度上好像是一樣化,你幹什麼我也幹什麼。河北有一個挺著名的事,剛剛提出京津冀一體化的時候,有個領導説,北京不要的我們也堅決不要,要什麼呢?最近河北説準備發一個重磅文件,叫河北省大力發展大智移雲産業的實施意見,廊坊市前兩天,人民日報發了一整版,廊坊率先發展大智移雲,大數據、雲計算、移動網際網路、人工智慧,這就和我們北京想幹的事高度的融合,廊坊都大智移雲了,我們北京幹什麼去呢?

    2016-12-26 12:10:49

  • 姜廣智:

    所以這個思路,我覺得現在同樣在規劃當中存在著,北京説把汽車轉移出去,北京搞新能源汽車,廊坊説我們也搞,河北也要搞智慧製造,保定的智慧汽車也要跟我們一塊兒上,我們説集中精力搞積體電路,河北也要搞一個積體電路園,還有電子商務園,我想我們現在在評價機制,包括剛才發的京津冀的協同發展指標體系當中,評價的指數當中,怎麼能體現出差異化發展,各自體現各自的優勢,不能當年我們同進現在又同退,北京不幹鋼鐵了,這邊也減鋼鐵,也減化工,我們想進的他也同樣在進,我覺得這樣長遠發展對我們是不利的。我們形不成北京和河北、天津的有效的産業配套關係,我覺得會制約整個區域的生産力。北京的電子行業、電子産品中,所有的電子終端,我們算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硬體設計中心,幾乎百分之百的製造都是在珠三角實現的,北京的科技成果的轉移,40%是跨過河北到長三角去實現的,所以我們在區域當中,産業結構怎麼更好的互動起來是我們現在一個很困擾的問題。

    2016-12-26 12:11:19

  • 姜廣智:

    第二,現在激勵性的措施不夠,中央給我們京津冀協同發展定了很好的戰略方向,但是我們雖然在積極推進,但是也正好趕上“三去一降一補”,正好我們面臨限制性的措施比較多,但真正激勵我們去實現協同發展比較少。舉兩個例子,一個正向的,生物醫藥行業,北京從環境、製造體量上考慮,按照總書記説的,把一般製造業疏解出去,把所有化學藥的原料藥部分全部搬走,北京基本上一家不留,我們就在河北滄州選了一個點,整個組織20多家企業全部在滄州重新建化學藥原料廠,這就涉及到一個監管問題,這個廠子最後做出來的藥是北京監管還是河北監管,因為藥的監管體系比較嚴格,最後我們説為什麼很重要,藥廠説我們很關心,我們到底算是北京藥還是河北藥,市場認可度不一樣,北京藥認可度可能更高一些。經過我們和國家藥監局包括工信部積極的協調,最後我們終於突破了,我們叫異地監管,企業搬到那邊去,接受北京藥監局的監管,這是在藥監現有的政策上第一次突破,但這個突破意義很大,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激勵措施,使得我們這些企業在那裏生産安心,規模不斷地擴大。我想這是一個很正向的例子。

    2016-12-26 12:11:27

  • 姜廣智:

    但同時給大家舉一個負面的例子,北京想建成一條積體電路的生産線,我們缺點砷指標,因為土十條對重金屬排放有比較嚴格的限制,北京的重金屬排放量在全國應該是最少的,但這個指標是一刀切的,2013年為基數,下調8%-10%,基數已經很小了,我們大概不到5公斤,就是排放的砷,主要是誰有甚砷的排放呢?就是積體電路的硅片,我們新上一個積體電路生産線,現在我們只需要0.4公斤的砷的排放量,但是我們現在沒有了。我們就想把這個拉圭的這部分,本來能耗比較大,希望耗能高的能夠到能源密集的地方發展,我們希望拉圭的這些企業,其實技術含量也很高,都是我們有色研究院這些大企業、大院所的放到河北去或者放到內蒙去,已經跑了半年了,那邊説我們砷的指標也挺困難的。他説我們北京16800消耗不掉,面積更大的土地挺困難的,這是限制性政策沒有任何的彈性,彈性餘地比較小。使得轉移不順利。

    2016-12-26 12:12:28

  • 姜廣智:

    第三,産業城市化的問題,剛才劉理事長説了,北京也是這樣的,我們不希望把2300萬人口放到石家莊、放到保定,大城市病不是北京一家,現在許多城市都有,我們需要發展大量的中小城市,但是發展中小城市有一些新的情況和問題,比如我舉一個例子,曹妃甸,首鋼在2008年之前就投資了2000多個億,建立了京唐鋼鐵,但是新的鋼鐵廠和原來的鋼鐵廠很不一樣,我們投資這麼大其實才幾百個人在那裏工作,這樣就形不成一個城市群體,形不成當地的城市功能。最近曹妃甸又新批了一個項目,國家批的1200萬噸的煉廠項目,中石化的,一樣的問題,現在煉廠自動化,重資産投資行業現在用人都很少,我在張家口做的雲計算實驗基地也一樣,投資了30多億,最後阿里巴巴派了幾個技術人員説我們有點蘇武牧羊的感覺,用不上幾個人,按照現在的投資項目的佈局,我們重化一點的項目基本上很難形成一個新城市,不像原來的模型下,我本人就是一個三線工廠,一個工廠往那一放,一個城市就形成了,現在不是這個格局了,我們有産業,但是不太容易形成城市,當然也有另外一個問題,北京周邊也聚集了人,但也形不成城市,沒有産業,比如像懷來、北山縣都是這個問題,怎麼樣解決産業和城市一體化融合發展的問題,仍然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當中沒有破好題的一件事。

    我把這些問題提出來,希望各位專家一起探討,多給我們指導幫助,謝謝。

    2016-12-26 12:16:25

  • 崔民選:

    産業協同實際上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一個核心命題,圍繞這個方面講,給我們作了一個很好的闡釋。下面發言的是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中國區域經濟學會會長金碚教授,大家歡迎。

    2016-12-26 12:23:02

  • 金碚:

    大家好,時間已經比較晚了,我今天發言講一個問題,用一個大的題目,但是講一個不大的問題,我下一位發言的是高培勇所長,他的話題可能和我的有點對應,但是我講的事可能會接觸到他的領域。

    我今天要講的一個大題目叫做深化改革個是減成本的根本,減成本我們現在講“三去一降”,降成本是根本,這個題目大家一聽很簡單,但是這個事情並不是特別簡單。我講一些具體的內容。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到美國學習的時候,想做一項研究,就是在美國辦一個企業需要經過什麼程式,當時我在加州,找一些資料,説你要在加州辦一個企業就要去註冊,就是寫一封信,到加州的州政府領一套資料,州政府在哪?大家都不知道,你們都知道加州,但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加州的州政府在哪,你不需要知道在哪,你寫一封信給它,它就回你一個東西,給你一套資料説歡迎你辦企業。辦企業,説你和政府的關係,唯一重要的一個關係就是稅,我們這個政府有幾種企業形式,每種企業形式的稅是什麼樣的,有M型公司、S型公司,稅制不一樣,成立不同的公司就相當於選擇不同的稅收制度,你給公司起三個名,如果一個星期之後,我通知你,這三個名跟別的公司不重名,你就可以辦了。然後告訴你這三種稅制有什麼不同,當你辦了企業以後,你要給加州政府和聯邦政府交哪些稅。除此之外,政府沒有其他費用,講的很清楚,而且每一種稅告訴你是遵循的美國的哪一部法律,除此之外政府跟你沒有任何其他的關係。

    2016-12-26 12:23:18

  • 金碚:

    這個事情讓我們想到三百多年前,工業革命産生以前,有一個重要的事件,為什麼英國能夠成為工業化的領頭,還有一個重要的事件是眾所週知的,是1688年的“光榮革命”,把詹姆斯二世國王轟下臺,用了非流血的方式,搞了一個權利法案,權利法案裏有一些內容,但最重要的跟經濟有關的內容也是被認為奠定了英國成為工業化國家的一個重要的經濟制度基礎的一項內容。那個內容是説如果沒有議會的通過,任何人不能收稅,國王也不行,大臣也不行,所有的收稅這件事情都得通過議會,就這一條規定,其他人沒有權利收稅或者沒有權利決定收稅。這件事情實際上是現代市場經濟制度的基石。我們可以不斷地在西方國家,在美國、英國會産生所謂供給側革命,供給學派,本質上就是想回到原本。所以我們想供給學派,實際在經濟上就是三個最基本的內容,一是減稅負,二是小政府,三是放鬆管制。萬變不離其宗,大家都講裏根,裏根時代是供應學派,其實不只是裏根時代,小布希時代也是供給側思維,無非就是三種,減稅、小政府、放鬆管制。我們國家現在也是供給側改革,我們一開始就説了,我們的供給側改革不是西方國家的供應學派的制度,大家一想就知道,這確確實實不是西方的供應學派制度。

    2016-12-26 12:25:11

  • 金碚:

    第一,中國不可能是一個低稅率的國家,中國也不會是一個小政府,中國也不可能像西方國家那麼放鬆管制。西方供給學派所提出的政策方向在中國是不可能做到的,那是不是中國就不好,西方國家就好呢?也不是,我們以稅為例,沒有證據可以證明,高稅率的國家一定沒有競爭力,低稅率的國家一定有競爭力,美國歷史也不能證明,包括供應學派或者是什麼學派也在折騰,實際上也不能證明低稅率一定能夠高就業或者高增長,不一定。如果講低稅率,全世界最低稅率的地區是香港,比較高稅率的國家是北歐,美國也不是特別低稅的國家,相對比較低稅,歷史上稅有高低,所以現在媒體上都在討論稅負高低如果離開了稅制,離開了稅收的透明度,討論稅負高低是沒有意義的。有意義的是這個稅到底誰有權利決定收稅。中國只有三個稅是法定的,其他的稅都是臨時的,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了,是全世界市場經濟三百多年的稅收法定原則在中國到現在還沒有實現,什麼時候實現不一定。很多人説中國是依法納稅,也是稅收法定的,都有法律依據的,這就引出第二個問題。

    2016-12-26 12:25:26

  • 金碚:

    第二,在中國法無定義,什麼叫法,在中國沒有定義。英國定義很清楚,就是議會通過的叫法,其他不算,就稅而言,中國不是這樣,全國人大通過的也是法,國務院落的也是法,國務院部門的也是法,縣裏面一個政府搞的紅頭文件也是法,法無定義,不知道什麼叫法,沒有定義,所以稅收法定這個市場經濟發展最基本的制度建設或者是市場經濟的基礎設施,中國還沒有建立起來。而且可以説在短期內還無法完成。這個過程,所以大家不能夠完全抱怨別人説中國不是市場經濟國家,為什麼?一點道理都沒有嗎?當然它有遏制中國的意思,中國就説我們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了,已經是世界第一大製造業國了,這個和你不是市場經濟沒有關係,如果你説你是市場經濟,你透明嗎?政府和企業的關係是清楚的嗎?這才是問題的實質,所以什麼叫降成本,中國30多年來,改革開放走的路線就是低成本替代,很成功,中國成本高哪去了?中國的生産要素成本有點上升也不足為奇,這是自然稟賦決定的,很多生産要素,但是生産要素的成本只是企業成本的一部分,還有大量的非生産要素成本,經濟學上講交易成本,那是很高的,如果最基本的制度不能夠很好的建設,那麼降成本是做不下去的。而且有些東西你只要是制度健全、執行透明、成本高低是各有所據,為什麼我剛剛講中國不可能是一個低稅負的國家,中國有這麼大的政府管理部門,從中央一直到城市裏的居民委員會都是公務員,中國這個事情能改變嗎?

    2016-12-26 12:33:18

  • 金碚:

    中國有這麼多的公共服務要提供,中國有這麼多的基礎設施要建設,中國戰略邊界在不斷擴大,我們還有南海問題,還要建航空母艦,還得建原子彈,你説中國成為一個跟香港一樣低稅負可能嗎?不可能。但是我剛才講過高稅負,只要是稅制是健全的、合法的,它是有據的,世界上很多高稅負的國家也是有競爭力的,是有道理的,只不過是這個錢是放在政府手中用得好還是放在民間用得好的問題。我相信中國一定是在可以預見的將來,肯定是相對於其他國家來説要有更多的資金由政府來配置,就表現為高稅負。問題不在於稅負的高低,而在於確實是沒有明確的法律的規範。中央在做很多的努力,簡政放權都是對的,我今天只是舉了一個例子,什麼叫降成本,不要只盯著簡單的要素成本,我相信按照比較理論,中國總是有優勢和劣勢的,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而且隨著經濟的發展,隨著資訊化的發展以後,非要素成本、交易成本作用越來越強烈,以後美國和中國的競爭就是在交易成本上的競爭最厲害。特朗普很接近供應學派的理論,第一減稅、第二小政府、第三就是要減少各種各樣的管制,他跟當年的裏根差不多,經濟學本質上就是講降成本,降整個經濟運作系統的成本,提高它的效率,從而提高它的競爭力。在這個邏輯上我們和他們是有共同之處的。

    謝謝大家!

    2016-12-26 12:34:06

  • 崔民選:

    下面有請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經濟研究所所長高培勇先生發言。

    2016-12-26 12:34:17

  • 高培勇:

    正好金碚講到了降成本和稅收之間的關係,我就接著這個話題講10分鐘。降成本,現在大家幾乎都把眼光盯在了稅費成本上,就是金碚剛才講的交易成本之一。而講到稅費成本的時候,自然就會想到當前圍繞著企業的稅費負擔所引起了爭論。跟大家解釋一下,為什麼在中國企業的稅費負擔會成為一個焦點,為什麼會成為一個爭論的問題。

    我們在討論的問題的時候總會分幾個層次,第一個層次就是中國的宏觀稅負或者是總體稅負,和國際上相比處於怎麼樣一種水準,我記得2010年政治局集體學習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給的答案是這樣的。是中國的稅費成本做一個總的加法,一般的公共預算加上政府基金預算,加上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加上國有資本經營預算這四本預算,可以分收入和支出兩個口徑來計算,佔GDP的比重究竟是多少。比如像今年,一般公共預算的總支出大概18萬億,政府性基金預算是4萬多點,社會保險基金預算也是4萬多一點,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是2000多億,那個數字可以忽略不計。你把這幾個數字相加之後,大體上是在25萬億多一點。25萬億和當前中國的GDP70萬億,按今年算70萬億相比,大概是35%左右,這是按支出口徑計算。按收入,把21800億的財政赤字給扣掉,那就不是25萬億了,你可以再減掉23萬億,再除一除GDP,就是這樣一個比重。這樣算下來,我的説法是在33%-35%之間,中國的宏觀稅負是這樣一個水準。國際上的宏觀稅務水準有幾種演算法,一種演算法是把北歐國家的宏觀稅負演算法拿過來直接算,這樣就比較高了。另外一種演算法,把整個工業化國家的稅負水準做一個加權平均,大概在39%-40%之間,你可以用39%作為個尺度,如果是工業化國家是39%的話,我們不能説中國的宏觀稅負水準是高的,你不考慮其他方面的因素,單講宏觀稅負水準,是比工業化國家的平均水準要低,這是一個判斷。

    2016-12-26 12:35:02

  • 高培勇:

    第二個問題接著就來了,中國企業的稅負水準確實是高,那麼為什麼高呢?這和中國的稅制結構有直接關係。我總喜歡用兩個數字,一個數字,如果以中國的稅收收入作為百分之百的話,其中有70%的稅是流轉型的稅收,從流轉型稅收這個角度大家立刻能想到什麼呢?這些稅肯定是向企業收的,流轉型的稅收,我們在哪徵收呢?或者在産出環節徵收,或者在零售環節徵收,也就是不能直接對個人收,一定是在商品或者服務的流動環節中收的稅,想像一下,把流通環節作為一個大染缸,不管收什麼稅都要通過那個缸過濾,最後可能會轉到買一件西裝、買一件大衣、吃一頓飯交多少稅,總要經過這個過濾過程。收一百塊錢,七十塊錢進到企業裏面去了。

    2016-12-26 12:36:33

  • 高培勇:

    第二條,90%以上的稅都是企業交的,70%是流轉稅向企業收的,還有企業所得稅,企業所得稅佔現在全國稅收的比重是27%,把這個加上去的話就是90%以上了,90%以上的稅都是企業交的,這是在全世界範圍之內絕無僅有的一個特例。那概念就來了,我是這樣説的,中國的宏觀稅負是約等於企業稅負。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千斤重擔,如果兩個人分擔,每個人就是五百斤,兩個人抬水,你把水桶往中間擱,這一千斤的水也就相對輕一些,但是如果把那個水桶就往前面那一個人或者是往後面那一個人擱,肯定就會出現極重極輕的一種狀況。我們徵一百塊錢,九十塊錢落在企業身上,個人負擔的其實也就是五六塊錢,有一塊錢是個體工商戶,我們不討論。90%以上是在企業身上的,就意味著幾乎所有的稅費負擔都是先落在企業身上的,要算企業稅負的時候,就和一個國家的稅負水準沒有太大差距了,這一點和國際上是不一樣的。比方説你到歐洲國家,發現他的稅是有間接稅和直接稅之分的,我們説間接稅和直接稅的最大差異,直接稅是對自然人收的,一般來講是不在流通領域轉嫁,是在其他領域去説。間接稅就是對企業收的。歐洲的比重直接稅大概是55%,間接稅是45%,大體是一個均衡的比重,大家試想如果中國也是這樣一個結構,我們收一百塊錢,五十五塊錢落在個人身上,四十五塊錢落在企業身上,企業稅負不就降下來了嗎?或者倒過來都可以,55%落在企業身上,45%落在個人身上,企業稅負也降下來,這個講的是歐洲。美國情況更相反,70%是直接稅,30%是間接稅,如果是這樣一種結構,不也就降下來了嗎?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事實。大家就會問,為什麼中國是這個樣子的?這不是個人的主觀選擇,這是有一個歷史的發展的演進過程的。我們可以回想一下改革開放之前,我是從1978年本科開始學財政學,那時候課本上是這樣講的,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國家實行的財政制度的一大優越性就是不向老百姓個人收稅。

    2016-12-26 12:44:17

  • 高培勇:

    所以改革開放之初我們首先討論的是要不要堅持非稅論,像金碚、史丹都學過這個問題,我們討論的問題是中國要消除非稅論的問題,中國是一個非稅類國家,剛才金碚講了,非稅類國家並不意味著你的稅負是輕的,那時候政府靠的是國有企業利潤來維持,基本上都是靠國有企業利潤,國有企業利潤能夠支撐起中國政府這種龐大的運作成本嗎?當時是可以的,當時有一系列基本經濟制度作為依託,第一個基本經濟制度是農副産品統籌統銷制度,在農村,本來農民打下的糧食,收回的農副産品是可以賣高價,但是我們實行計劃價格制度,人為的壓低了,因此本應在農村實現剩餘的價值就通過農副産品的統購統銷制度轉到了國家手裏,國家掌握了這一部分剩餘利潤,國家把這一部分剩餘利潤放到國有企業,表現為國有企業的原材料的成本。在國有企業又實行另外一套制度,在城市地區,八級工資制,把本來應該隨著經濟的發展而上升的城市職工的工資水準,又通過八級工資制砍了一刀,所以我們只能享受低工資制,這一塊的利潤也留在國有企業了,緊接著第三步,當時的國有企業和財政是什麼樣的關係呢?我們叫國有企業利潤全額上交。即便後來實行利潤留成,也是在全額上繳的基礎上的一種讓步,這部分國有企業利潤就匯到財政部門來了,那個時候的財政收入基本上的主體是國有企業上繳的利潤收入,少量的是稅收,是這樣一種財政收入的體制。這種體制對中國的影響是非常之深,我記得1995年,那時候我在人民大學工作,朝鮮派來一個代表團跟我討論一個問題是什麼呢,説朝鮮也倣照中國搞經濟特區,也引進外資,但是引進外資搞了經濟特區之後,發現是賠本生意,不能再繼續經營下去了,錢都讓外國人掙走了,我們什麼都沒有。我就提了一個問題,我説政府不是可以收稅嗎,有稅的收益嗎?他們説朝鮮是無稅的國家,就意味著外國人到朝鮮投資辦廠,除了給工人發工資之外,剩下的都是他的利潤,他一分錢稅都沒有,因為外資企業不向財政上繳利潤,這就能立刻想到中國在計劃經濟年代的財政收入的機制是怎麼樣的。

    2016-12-26 12:44:30

  • 高培勇:

    改革開放之後需要徵稅,需要徵稅就需要有一個稅收理念的轉換過程,可是我們轉換不了,大家就是説社會主義國家,老百姓是不繳稅的。所以稅從哪來呢?從國有企業的利改稅開始,首先做的一件事情是把利潤改成稅收,不管怎麼改都是財政和國有企業之間的關係。改吧,怎麼改都沒關係,原來交的是利潤現在改成稅收,改吧,後來又有了外資企業、私營企業,各種各樣的企業出現了,也沒關係,只要是企業,就可以倣照對國有企業的辦法對這些企業去收稅。對企業收稅在中國從來都是一個捷徑,為什麼?我不知道我的説法對不對,企業在稅收問題上只具有統計學的意義,因為它是一個空殼,企業所有的稅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都是要轉嫁出去的,只不過是向前轉嫁或者向後轉嫁的問題。能放在價格當轉机嫁就向前轉嫁,轉嫁給消費者,如果轉嫁不出去,無非就是股東負擔,所以企業的交稅特點從來沒有割肉之感,你對崔所長説收一百塊錢的稅,我們説從他那裏找工經所要一千塊錢,比一百塊錢大了十倍,但你不會有割肉之痛,反正是大家的,企業就是這樣的,交了稅就想辦法先轉嫁,轉嫁不了就股東承擔,我只是一個職業經理人。這樣的稅收走下去的話,對中國人而言産生兩個方面深刻的影響。

    2016-12-26 12:46:14

  • 高培勇:

    第一,老百姓就是想這個稅跟他沒有關係,你那個稅制怎麼變都是政府和企業之間的關係,你們之間商量去吧,跟我沒關係。第二個影響,對政府官員而言,覺得中國的稅收制度真的是具有無比的優越性,你在任何國家搞稅改,那麼你不折騰幾年,政府內閣不倒臺都很難把稅法改變,可是在中國搞個稅改多容易啊,比如營改增,一月份國務院常務會議定,五月份照樣能執行,為什麼?就個人而言,每個人都覺得這個稅跟他沒關係。官員而言操作起來又非常簡單,不就是處理好政府和企業之間的關係就是了,即便是民營企業,它也是企業,向他收稅就不會有太大問題。大家試想一下,今年實行營改增,改成個人所得稅的哪怕一個百分點的調整,一個起徵點是一千塊錢的調整你試一試,還沒動呢,整個網路上就震動起來了。這就是我們目前的現狀。所以正是因為基於這樣的考慮,大家體會一下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在稅改問題上就提了一句話,很重要,創新意義的,跟以前不同的,是叫“逐步提升直接稅比重”。潛臺詞的意思就是要對個人增加一點稅收,而對個人增加的稅收是從企業的繳納稅收當轉机化過來的,因為前面鎖了一個天花板叫穩定稅負,穩定稅負條件下逐漸增加直接稅比重,前提是要減少間接稅的比重,現在通過營改增給企業減減稅,不管是不是真正實現了,意圖是這樣,然後再轉到對個人收的直接稅上來。

    所以我覺得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稅收制度就處在供給側,在總需求、總供給的平衡式上,處在供給側。只有稅收制度的結構變了,中國的企業稅負才會和國際上的企業稅負有一個作比較的基礎。否則我們是很難做這樣的比較的。那也意味著要降企業的稅費成本,我們必須進行稅收制度的結構性改革。如果不能邁出這一步,那今天我們討論企業稅負重、死亡稅率問題,五年、十年之後還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

    我就説這些,謝謝大家!

    2016-12-26 12:47:19

  • 崔民選:

    圍繞宏觀稅率或者企業稅以及個人稅的問題,高所長對中國稅負結構問題做了深入淺出的分析,非常精彩。再次感謝高所長。今天第一單元的發言到此結束,今天上午共有六位專家圍繞供給側結構改革以及産能過剩問題,特別是對對策問題從不同的視角給我們作了很精彩的發言。現在讓再一次以熱烈的掌聲對他們的精彩發言表示衷心的感謝!今天上午的大會到此圓滿結束!感謝各位。

    2016-12-26 12:49:49

  • 李海艦: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同仁,以及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下午好。今天下午第一時段有六位專家進行報告,為了節約時間,嚴格按照規定,第一時段,每個人20分鐘。第一位報告人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經濟學部副主任呂政研究員,大家歡迎。

    2016-12-26 13:52:58

  • 呂政:

    各位專家學者下午好。我發言的題目是“創新驅動應堅持新興産業與傳統産業並重的方針”。大家可能都沒有注意,習近平在9月4號G20峰會上有這樣一句話,“上一輪科技進步帶來的增長動能逐漸衰減,新一輪科技和産業革命尚未形成勢頭。”我十多年以前一直在宣傳這個觀點,但是沒有人應答。我認為世界科技革命不是突飛猛進,用美國的學者講叫“相對停滯”,有一本書叫《大停滯》美國的難題,中國的機遇。沒有系統的論述,是一個部落格文集,但他的觀點是美國之所以出現一系列的問題,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科技不是革命突飛猛進,而是相對停滯。這樣就需要回顧一下資産階級革命和工業革命以來的科學技術發展史。在科學技術發展史上,19世紀被稱為科學的世紀,因為在19世紀的這一百年裏,熱力學、光學、電磁學、化學、地質學、天文學、生物學、人類學等學科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並大都進入到理論綜合的發展階段。正是由於19世紀一系列的科學發現和科學理論的奠定,才為20世紀的技術革命奠定基礎。

    2016-12-26 13:53:24

  • 呂政:

    再追溯的遠一點,17世紀末到18世紀初,牛頓創立了經典力學理論,現在的航太航空以及所有的機械製造、水利等等,力學理論的基礎基本上就是牛頓的經典力學就已經奠定了,沒有牛頓的經典力學也就不可能有後來的航太航空,包括汽車、機械製造等等一系列技術上的進步。而19世紀具有代表性的重大科學理論有電磁學理論,這就是復習中學上過的課,叫電磁感應定律、安培定律、歐姆定律,這個電磁感應定律是為後來的強電和弱電,也就是發電、輸變電和電子工業奠定了理論基礎,而光學為後來的一系列的光學技術、光學産品以及後來甚至到高錕所發明的光纖通訊,他的光學理論在18世紀就已經奠定了,還有熱力學的定理,熱力的轉換,能量的守恒等等。

    2016-12-26 13:53:58

  • 呂政: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門捷列夫的元素週期表為後來的化學合成和分解和近代化學工業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包括屠呦呦得了諾貝爾獎,她用西方的化學的分子結構來解釋了青蒿素的成份,如果是臨床試驗,那至少再追溯到李時珍時代、明朝時代就已經開始奠定了基礎。生物學、醫學、細胞學、遺傳學為後來的所有醫學、人體解剖學和近現代藥的生産也奠定了基礎。半導體的效應理論實際上在19世紀的80年代就開始發現了介於導體和不導電之間的半導體出現了電磁效應,但由於技術問題,並沒有解決半導體材料的提純問題,包括砷化鎵和硅片,直到1947年才真正的解決半導體的應用問題,所以説19世紀是一個真正的科學理論有重大突破的世紀。而20世紀相比較而言就沒有19世紀在科學理論上那麼輝煌。而19世紀科學理論的創新,從宏觀到微觀揭示了物質世界存在的形式和運動規律,為20世紀一系列的重大工程技術發明奠定了理論基礎。儘管20世紀後來有諾貝爾物理學獎、生物獎、醫學獎,但是想一想,除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居裏發明的放射元素等等,其他的還有哪一個在科學理論上,而不是在技術上有重大突破呢?現在搜索一下,找不到在科學理論上像19世紀那樣的一些重大突破。

    2016-12-26 13:54:51

  • 呂政:

    美國有一位經濟學家就認為我們現在不是生活在突飛猛進的時代,而是相對停滯。20世紀一系列的重大技術發明仍然在唱主角,包括現在的汽車發動機技術,噴氣式飛機技術等等,我們現在仍然在分享20世紀重大的技術發明。這是在2000年有一篇文獻列舉了100個重大的技術發明,我刪掉了一些不是太重要的,但是這些重要的産品發明,現在仍然是在幹的,這是我們現在無論是生産還是生活,無論是高技術還是傳統的技術,都是20世紀發明的一系列重大産品,現在不可能全面的放棄上列的産品及其生産技術而完全另起爐灶,用全新的産品來替代他們,因此我們講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應當完全寄託在科學技術革命性的突破上,而應當重視對現有産品及其生産技術的改進和革新。包括網際網路也是一樣,只是解決了通信資訊的相互交換的功能。

    進入21世紀以來,工業和交通運輸等物質生産部門以及文化産業主導産品仍然是20世紀發明的技術和産品,所以技術創新的任務或者是創新驅動應當是不能脫離我們現在正在幹的這些産業,科學技術的革命性突破是偶然的、個別的,而漸進性的改進是常態、是一般規律。

    2016-12-26 13:56:14

  • 呂政:

    實際上2000年以美國的納斯達克指數下跌,網路經濟的破滅作為一個轉捩點,包括美國之所以經濟陷入低增長甚至是負增長,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找不到重大的科技成果來支撐新的産業增長點。奧巴馬上臺的時候,他用“變革”作為他的競選口號,美國人都希望變化,但奧巴馬馬上就要離任,這八年沒有什麼大的變化,這就説明不是他個人的問題,而是整個科學技術的長週期的規律所決定的。

    2016-12-26 13:56:35

  • 呂政:

    具體來説,IT技術現在進入一個調整的階段,到底IT技術將來的主導新産品是什麼?不知道,也就是不斷地改進,對現有産品的改進,生物工程技術,比如基因測序、轉基因等等,新藥還是停在實驗室階段,局限于少量的農産品月運用轉基因技術,利用生物技術來治病,也還是處在臨床試驗的階段,並沒有形成大規模的産業和商業化。新能源,奧巴馬上臺的時候曾經提出能源新政,但是由於美國頁巖氣的大量開採使國際能源的價格,石油和天然氣價格急劇下跌。特朗普上臺之後準備繼續在原來傳統的石油和天然氣領域繼續投資,進一步發展傳統的能源,而並沒有打算説搞新能源,奧巴馬的能源新政也沒有搞出名堂來。

    2016-12-26 13:57:21

  • 呂政:

    中國也是這樣,我曾經到酒泉和嘉峪關去考察了中國最大的光伏基地,現在出現大量的光伏和風電,氣風氣電,氣風氣電率在30%-40%之間,為什麼?第一技術不成熟,第二成本降不到與火力發電能夠競爭的程度,第三在體制上,火力發電是地方政府和央企五大發展公司共建的,它的發電能夠帶來地方的財政收入和GDP的增長,而不需要對光伏和風電進行補貼。這樣地方電網肯定要主張地方的火力發電上網,而阻礙光伏發電和風電的上網。這就説明所謂新能源技術也還處在一個起步、慢慢改進和成熟的階段,想要完全代替石油天然氣傳統能源還需要一個相當長的過程。

    2016-12-26 14:01:05

  • 呂政:

    在這種背景下,創新驅動應當堅持新興産業與傳統産業並重的方針,既要把眼睛盯在高新技術産業、戰略新興産業領域,同時也要重視我們現在正在幹的這些産品和産業提高現有的生産要素的配置效率。這裡面有兩個方面:第一,中國過去一直強調勞動密集型産業的比較優勢,現在中國的比較優勢發生變化,因此我們要把中國在國際産業分工中間的橫向分工和縱向分工中間,到底與發達國家在現在幹的這些産業有哪些差距。比如我們前幾年就討論,根本不應當出口這麼多鋼材,那時候討論的時候只有6000萬噸,而去年我們出口1.1億噸鋼材,其中河北佔了四分之一,每一噸出口的鋼材是3400元,整個的去年出口,按照去年的匯率算是550億美元,鋼材的附加價值最高的15%。因此,特朗普上臺以後,很可能要對中國的鋼材實行反傾銷政策,其實我們本來就不應當出這麼多鋼,為什麼?進口大量的礦石,大量的物化勞動、能源消耗轉移到鋼材的價值上,但真正賺的錢,前年還是虧損的。真正給國內留下了大量的污染物,1.1億噸出口的鋼材,按照現在的生産標準要給國內排放了2.8億噸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就是為什麼一定要幹這種事呢?這就説明在橫向分工領域,我們不能老是長期停留在勞動密集或者是資源密集型産業。再比如,去年習近平訪問美國的時候,一下子到了波音公司,定了300架民航客機,總價值380億美元,其中寬體客機,波音747、787,50架,2.6億美元一架,而單體的波音737是800,這種窄體的客機250架,單價是1億美元。去年中國出口了350億件服裝,總金額是1740億美元,平均每件服裝的單價是5美元,那麼就需要出口2000萬件服裝換來的外匯才能買一架波音窄體的客機。按照目前服裝流水線的生産,不是定制的,平均實物勞動生産率來看 需要1千個工人做一年,還需要25000米的紡織布料,這就是國際産業的橫向分工。假定説中國的民用科技C919能夠投入商業運作並且量産,那麼將來可能由於人工費用的上升、服裝出口競爭力進一步下降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少買美國的波音和歐洲的空客,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國際進出口貿易的貿易條件並沒有出現惡化。

    2016-12-26 14:02:36

  • 呂政:

    在産業的縱向分工領域,中國生産的電視機、電腦、手機産量分別佔到了世界總産量的50%、68%和70%,但是生産這些産品的關鍵元器件主要依靠進口,我們的積體電路片進口占國內市場消費量的70%-75%,去年進口了2522億片晶片,就是積體電路片,進口額是2196億美元,進口的液晶顯示板是28.3億個,包括大大小小,包括小孩兒的玩具液晶顯示片在內,進口額是397億美元,僅這兩種産品合計進口額就花了2593億美元,相當於當年進口總額的15.43%。這就是我們縱向分工中的差距。發改委為什麼要罰高通公司,因為高通公司在中國壟斷了中國晶片市場。它供應的晶片專利許可費是按照整機售價的5%來計費,不是按照晶片的5%,整機的5%,包括你用別的元器件,也包含了它的價值上,就像美國大選通吃道理一樣,投民主黨的輸了以後,票全歸共和黨,這是一樣的道理。因此雖然國産手機産量很大,但是利潤率非常低,2013年華為、中興國産手機的利潤不到0.5%,這就是縱向分工,説明中國在縱向分工産業領域還有很多要幹的事情,我們的創新驅動必須要立足在現有産業的創新驅動。

    2016-12-26 14:03:11

  • 呂政:

    最後一點是網際網路+,我有一個基本的觀點,網際網路+不是萬能的工具,它只是解決人們、機構、資訊互相交流的功能,因此網際網路+與物質産品的生産關係是毛與皮的關係,皮之不存,毛之焉附?就像董明珠説的,如果我不生産空調的話,阿里巴巴賣什麼?其他的物質産品也是這樣的道理。因此,不要到處都是網際網路+,而真正的網際網路+應當是加在物質産品和實體經濟的生産和流通過程上,德國之所以在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仍然非常穩健,財政穩健、金融穩健,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一直堅持在先進製造業領域穩紮穩打。

    謝謝,我的發言完畢。

    2016-12-26 14:08:51

  • 李海艦:

    呂政研究員從科學革命、技術革命和産業革命的關係作了深刻的闡述,提出了自己的政策主張,包括正確處理新興産業和傳統産業的關係,縱向分工與橫向分工的關係,以及網際網路+與實體經濟關係等。再次感謝呂政研究員的精彩演講,謝謝。下面有請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蔡惟慈先生報告,大家歡迎。

    2016-12-26 14:11:03

  • 蔡惟慈:

    我來自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從1973年到原機械部工作就沒有離開那個樓,到現在為止在那個樓裏待了43年,非常感謝黃所長給我這樣一個機會向大家交流一下我對於機械工業今年和明年發展形勢的一些認識。機械工業是我們國家工業當中最大的行業,佔到工業總量的20%左右,它的運作態勢到底怎麼樣。

    2016-12-26 14:11:23

  • 蔡惟慈:

    今年2016年運作態勢,我歸納了這樣幾個字,二喜、二憂、二點思考。

    一喜是景氣逐漸回升,增長速度明顯反彈。上午發佈的藍皮書講的是去年的情況,增長速度最低的一年。今年主要經濟指標高於去年,也高於全國工業平均水準。拿工業增加值來看,全國工業今年1-11月份增長6%,機械工業增長9.6%,高出全國工業3.6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收入,今年1-10月增長7.22%,利潤增長7.19%。

    2016-12-26 14:11:58

  • 蔡惟慈:

    第二喜,優勝劣汰加劇,總體呈現升級態勢。在嚴峻的市場倒逼作用和國家關於“三去一降一補”的政策引導之下,優勝劣汰的進程明顯加快,雖然全行業産銷仍處於明顯的相對困難時期,但總體而言,機械行業整體呈現升級態勢。

    2016-12-26 14:14:17

  • 蔡惟慈:

    表現之一:與實物産品産量的總體弱勢增長相比,行業的主營收入和利潤增幅,這就意味著機械工業總體來看我們的産品在升級的。

    表現之二:去年5月8號,國務院發佈了“中國製造2025”,深入人心,得到了越來越多的企業關心、認同和響應,在機械工業當轉机型升級由大變強,成為全行業的追求和實際行動。因為我前不久,帶了一個組,進行“中國製造2025”實施一年來的第三方評估調查。

    表現之三:儘管今年機械工業進出口總體為負增長,但是我們看到機械工業進程當中一般貿易增幅明顯要高於加工貿易,就是就進出口結構來講,我們也是在升級過程當中,而且機械工業的貿易順差前10個月就已經達到了861億美元,這個數字也是非常大的,也説明我們的國際競爭力在提高。

    表現之四:剛才呂所長講到的,機械工業當中的一些技術進步産品,新能源汽車、可再生能源産品、節能減排産品機器人、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等“兩化融合”技術産品的産量增長幅度要遠高於傳統産品。

    表現之五:機械工業當中的民營企業發展勢頭明顯強于全行業的平均水準。去年機械工業明顯的主營業務收入已經超過全行業總量的55%,利潤已經超過全行業總量的59%。

    一憂:是脫實向虛堪憂,發展環境仍不樂觀。前面講到《中國製造2025》振奮了行業的精神、引導了輿論氛圍,但是實事求是的來講,作為工信部來講,推進“中國製造2025”實施的真金白銀的手段基本上沒有增加多少,所以目前作為機械工業來講,受益於中國製造2025,對我們優質資源的吸引力遠不如股市、房市。機械工業利潤總額增長7.19%,但其中主營活動的利潤是沒有這麼高的,這也是脫實向虛的表現。

    二憂:反全球化的思潮抬頭,外貿形勢比較嚴峻。去年機械工業進出口是負增長,今年1-10月仍然是負增長。

    2016-12-26 14:16:02

  • 蔡惟慈:

    思考之一:從“十二五”以來到今年,我們行業當中呈現著比較明顯的行業分化的現象,這種行業分化有三個趨勢,這種趨勢我個人認為對於我們考慮今後的行業結構的調整是很有啟發意義的。趨勢之一,機械工業當中與消費民生相關的那些行業的增長速度,要好于主要服務於重化工投資領域的行業增長速度。比如説,乘用車、新能源發電設備、儀器儀錶、特高壓輸電設備、環保設備、農副産品加工設備,這些行業的製造業它的增長速度是比較高的,高於全行業的平均水準,(圖)這上面都有數字。而主要為投資活動服務的行業增速普遍較低。分兩種情況,一類是像工程機械和載重車,這幾年一直低,今年上仍然低,但今年9月份向後出現了明顯的回升勢頭,但即使回升,今年全年的增長速度也低於機械全行業的平均速度。另外一部分像石油化工裝備、重型礦山裝備,這樣一些典型的當年煤化油的這些行業,一直到目前為止增長速度都是比較低,沒有出現明顯的回升。(圖)這個數據就説明我剛才的觀點。

    2016-12-26 14:16:33

  • 蔡惟慈:

    趨勢之二,專用設備製造業形勢強于通用設備製造業的形勢。我們專用設備製造業1-11月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是6.5%,而通用設備製造增長速度是5.7%,全行業是9.6%,這兩個行業都低於全行業,高的是汽車。

    2016-12-26 14:18:14

  • 蔡惟慈:

    趨勢之三,機械工業當中零部件行業比主機行業表現出較強的穩定性。現在我們要更多的關注零部件,不但這方面落後,而且這方面發展空間比主機行業要大,相比于主要為新建項目服務的主機製造業,也就是主要滿足增量需求,基礎零部件行業,除了為主機配套服務之外,還有相當一部分是為社會上面越來越大的在役設備的維修改造升級服務,還要滿足存量需求。所以零部件行業的發展比主機行業發展更為穩定,這個觀點也有數據為證。重型礦山機械,1-10月份累計主營業務收入增長1.64%,石化通用機械只增長2.2%,但是零部件行業增長4.76%。

    2016-12-26 14:19:46

  • 蔡惟慈:

    思考之二,機械工業的固定資産投資增速明顯趨緩,怎麼樣看待這個變化所傳遞出來的資訊。今年1-11月,全行業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了1.07%,這樣一個增幅可以説是10幾年來最低的。11月當月更是同比下降6.48%。怎麼樣看待這樣一種情況?我們以前一直是增長30%以上,連續10幾年。我認為,一方面反映了行業內的企業相當一部分多數企業對於未來的預期不太高,不敢增加投資,從而不可避免的會令人擔心今後的發展後勁。從這個角度來講,確實投資增速的快速下降令人憂慮。但是另一方面,雖然前11個月的累計投資增長幅度在劇烈下滑,但絕對金額值仍達到了4.55萬億元,這是一個很巨大的數字,2009年我們的4萬億引起業界多大的爭論,今年機械工業1-11月累計投資超過當時的4萬億。機械工業2014年全行業固定資産原值約7.4萬億元,也就是兩年就可再造一個現役的機械工業。我認為相比于固定資産投資增速的下滑,對投資機構應該有更大的關注,目前投資機構是有問題的,一個是機械工業當中在投資當中是重機械輕機改,二是重産能擴張,輕研發條件建設。如果從固定資産投資再擴展開來,不在固定資産投資範圍之內,目前行業發展當中,資金方面感覺到很大的困難是應收賬款的問題,也就是所謂的新的三角債的問題,應收賬款1-10月已經高達4萬億,在某些行業、某些局部已經影響行業的正常發展。像三大動力,年銷售收入和應收賬款基本相等。因此更緊迫的問題是要調整投資結構,要大幅度的提高機械工業的技術改造的投資比重,努力的促進工藝技術的提高,同時要大力加強研發試驗條件的建設,從而為提高創新能力創造必要條件,否則創新驅動也就是一個口號而已,同時我們呼籲要著力解決一批重大技術裝備製造企業應收賬款居高不下的問題,使他們能夠重新回到正常經營的軌道。前年引起大家關注的“二重”,就是被應收賬款、銀行貸款陷入困境之中的。

    2016-12-26 14:22:29

  • 蔡惟慈:

    二、彙報一下2017年的看法。有兩點基本估計,一是推動今年機械工業快速回升的汽車和電工這兩大分行業,明年他們的增長將明顯回落。但是機械工業當中其他投資類産品的分行業增長速度有望略高於今年。這是一個估計。二是總體而言,機械工業全行業的速度將低於今年。

    2016-12-26 14:23:02

  • 蔡惟慈:

    我認為機械工業明年的增長速度存在比較大的下行壓力。從國內來看,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對機械産品總的需求在短期內必然有抑制效應,當前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增長明顯乏力,1-11月份就是8.3%,尤其是房地産熱在明顯“退燒”。這對於機械工業的需求回升是不利的。此外,下半年,尤其是四季度以來,機械工業的上游鋼材、焦炭、銅鋁導體、油品等大宗物資價格快速上揚,這必將明顯增加機械企業的成本,從而對機械工業今後也就是明年的效益的增長帶來很大的壓力。從國際方面來看,多數地區和國家經濟都處於低迷狀態,在這個背景之下,明顯的感到反全球化的思潮,貿易保護主義在抬頭。我們的出口市場困難不容小看,尤其是美國具有強烈的鷹派色彩的特朗普勝選,大大增強了美國市場更趨嚴峻的這種情況,因此明年就機械工業來講,出口不樂觀。同時考慮明年的速度,對比基數的變化有下行壓力。因為今年之所以增長速度比較高,是由於去年機械工業的增長速度比較低,去年增長的速度比較低,有利於今年同比增長速度的回升,而今年實現了超過預計的比較高的增長速度,就將抬升明年行業的對比基數,從而使得明年的同比增速要維持穩定的難度將明顯加大。

    2016-12-26 14:23:32

  • 蔡惟慈:

    機械工業增長當中,汽車、電工兩大行業的增長貢獻度是80%-90%,其他11個行業加在一起增長速度只增長了3.32%,利潤只增長了1.12%,低於全國工業平均水準。也就是汽車、電工行業的增長掩蓋了其他行業的困難。而國家今年已經宣佈,明年購置1.6升及以下的小排量車的優惠力度要削掉一半,今年優惠5%,明年是優惠2.5%,這樣的話明年汽車增長速度肯定要往下走。電工今年增長貢獻度比較大的是光伏發電和光纖光纜,而這個政策也在發生變化,電工行業今年下半年增長速度就已經往下走了,明年會繼續往下走。所以儘管其他的11個行業的增長速度明年會略高於今年,但是由於汽車、電工行業的權重在機械工業當中佔到55%以上,因此彌補不了汽車電工的下滑,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我預測今年全年機械工業工業增加值增長大概是9%左右,主營業收入和利潤增長7%左右,出口可能還是負增長,也可能會略高於去年。明年工業增加值將比今年增長7%左右,也就是我預計會比今年低2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增長增速將比今年回落1個百分點左右,而出口創匯的增長速度仍然可能是負數。

    我就給大家彙報一下我的看法,不對的地方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2016-12-26 14:42:58

  • 李海艦:

    蔡主任對2016年機械工業形勢作了全面的刻劃,一個是全面,一個是深刻。又對2017年機械工業發展的形勢做了判斷,對我們具有指導意義,特別是他通過喜、憂,怎麼思、怎麼看這樣一個視角來説,對我們啟發很大。再次感謝蔡主任的精彩報告。

    下面有請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魏後凱研究員演講,大家歡迎。

    2016-12-26 14:43:31

  • 魏後凱:

    大家好。工經所是我的“娘家”,但我今天想談一談農業的問題。因為我們今天的主題是供給側改革,剛剛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談供給側改革的時候首先是“三去一降一補”,緊接著又談供給側改革,然後是實體經濟加上房地産。所以我借這個機會談一談我個人對供給側改革的一點思考。

    第一,我認為和當前中國農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主要是效益比較低、競爭力不足。這個問題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也是一個結構性的問題。我們可以把當前中國農業發展的問題排在首位的就是農業國際競爭力不足,主要是農業的生産成本亟需上升,加上我們的某些農産品實行脫市收購,這樣帶來的結果,我們農産品的國內外價格出現了倒挂,現在主要農産品價格,國內的産品比國際的價格都要高,一般在30%-50%。現在包括玉米等在內的一些糧食,産量、庫存量都在增加,這是一個競爭力的問題。

    2016-12-26 14:43:53

  • 魏後凱:

    農産品的結構問題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結構性過剩,主要是玉米、棉花庫存過高,比如説玉米,現在我們的庫存消費比是接近150%左右,而全球的平均只有22%左右。比如説棉花的庫存消費比是161%,除中國以外的全球,只有51%左右,這個庫存最近我們到河南永城去調研,因為永城是國務院批准的麵粉産業改革試點的單位,現在到中央的幾個庫點去看看,所有的庫全是滿的,倒不出去,現在價格是倒挂的,賣不出去,需要有增量進行決策。假如我們這種庫存不能得到順利的消化,明年一開春收糧又是一個大的問題,沒地方放了。第二個結構性問題就是大豆食糧等進口依賴程度較大。第三個問題是現在農産品的品質安全存在一些問題。由於現在大量的使用花費農藥,大量的使用塑膠薄膜,帶來了土壤的污染、水資源的污染、環境了污染,面源的污染日益的嚴重,再有農産品和食品安全問題,大家可以看到,從新聞媒體上可以看到很多,越來越頻繁。

    2016-12-26 14:44:57

  • 魏後凱:

    第二,現在我們的情況發生了一些變化,就是居民消費需求從過去的吃飽向吃好的轉變,中國的農業改革發展的政策就需要從過去的增産導向型政策向質效導向型政策轉變。長期以來,中國的農業政策,我把它叫做增産導向型的政策,主要是解決吃飽的問題,我們過去主要是著重于農産品,尤其是糧食産量的增加,比較著重于需求側和消費投資的刺激,所以忽視了供給側改革、忽視了結構優化,品質和效益的提高。這樣一種增産導向型的農業政策,有力保障了農産品的供給,促進了農業生産急速快速發展,顯著提升了綜合生産能力。(圖)從這個圖就可以看出來,2003年以來,我國糧食安全的保障能力不斷在增強,實現了糧食産量的十二連增。這兩個圖也可以看出來,我們的播種面積、單位産量,包括增加值都在不斷地增長,反映了農業的綜合生産能力在不斷地提高。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這種增産導向型的政策,誘發了一些負面性的效應。第一就是農業生産成本急劇上升,效益、農業競爭力在下降。我們所裏也做過測算,現在有一些農業在總體上來看是不賺錢的,是虧損的。這是黨國英測算的結果。從成本的增長來看,三種主要糧食生産的總成本2005-2014年,平均每年增長了10.5%,10.5%是一個什麼概念?我們的GDP9.7%,成本上漲比GDP還要高。我們穀物的生産者價格指數每年增長10.8%,要高一倍以上,當然這裡面漲的更快的是農耕成本12.2%,土地成本每年提高14.2%。我們到很多地方去看,土地出讓的價格,租金都在700-1000多塊錢,而種糧食一年的效益還達不到這個價格,單從成本上漲的來源來看,根據我們的測算,土地的成本降了22.2%,物資跟服務費用降了32.4%,農耕成本降的最高,接近一半,45.4%,這是第一個問題。

    2016-12-26 14:45:23

  • 魏後凱:

    第二個帶來的負面效應,就是由於我們是一種大規模的化學農業,帶來了農業面源的污染相當嚴重,農産品的品質和安全問題堪憂。可以看出來2014年按播種面積計算的單位面積的花費適應量是362每公頃,這樣遠遠高於國際公認的花費使用安全量。這些年來,化肥、農業、塑膠薄膜使用總量還在不斷地增加。所以我個人認為,到目前為止我們的化肥農藥是過量使用,我們的塑膠薄膜是大量使用。這是第二個負面效應,跟我們過去強調糧食的增長,大量依賴化肥農藥這樣一種模式來實現糧食産量的增長。

    2016-12-26 14:45:59

  • 魏後凱:

    第三個負面效應,就是農業增産、農民增收難現象突出。農業增了産,但是增收比較難,這些年來,2003年以後,農民的收入增長超過了城市,農民收入在快速增長,但是農民收入的增長不是依靠農業,不是依靠農村,而是來源於農業農村之外,主要是依靠農民大規模的外出打工得來的工資性收入。我們的農業對農民增收的貢獻越來越低。這裡面有大量的數據可以看出來,家庭經營性收入佔農民純收入的比重,1990年是75.6%,2013年下降到42.6%,去年可支配收入結算已經下降到39.4%,這种家庭經營性收入對農民增收的貢獻也在急劇的下降,1991-1997年是67.9%,2010-2013年下降到33.8%,按可支配收入計算,2014-2015年這個貢獻率已經下降到28.6%。這就可以看的很清楚,從去年情況來看,農村種植業和牧業的總收入不到三千塊錢,佔可支配性收入只有四分之一左右,對農民增收的貢獻只有16.3%,這就是我們講的農業增産連續十二連增,但是農民增收難,農民的增收是依靠農業農村之外的收入。所以,未來我們要轉向一種質效導向型的政策,這樣一種質效導向型的政策主要的核心就是要提質增效,要優化結構、提高品質,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主要是要解決三個方面的問題,居民要吃好,農民要增收,農業要增效。這個難度很大,上次我們到河南調研,走了很多地方,農業增效了,但農民不一定增收,都是老闆在那裏投資,所以在這三個方面,居民吃好、農民增收和農業增效之間要協調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2016-12-26 14:46:28

  • 魏後凱:

    第三,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單純是結構調整,而主要是從供給側角度,採取改革的辦法,解決結構性矛盾,促進提質增效增收,提高綜合效益和競爭力。從目前來看,的農業結構性調整的任務相當繁重,比如説從大的結構來看。(圖)從這個圖就可以看出來。從小農業來看,2008年之前這個比重是急劇下降的,之後開始提升,是一個“V”字型,但是牧業、漁業就不一樣了,牧業是2008年之前是迅速提升,之後開始下降,恰好這種趨勢跟我們對農産品品質的需求恰好是相反的。從漁業、林業的情況來看,比重1998年以後一直保持在10%、4%左右。所以農業的結構調整不單是有大的結構,還有小的結構調整的問題。這種農業結構的調整,首先要保證國家的糧食安全,不能把耕地搞沒了,把糧食搞掉了肯定不行。所以我們覺得要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前提下優化農産品的供給結構,擴大有效供給,增強供給的靈活性,這裡面的結構調整,是兩個方面,一個是農業産業結構的調整,種植業的結構調整,“十三五”的種植業的規劃已經出來了,包括“十三五”的農業現代化的規劃都涉及到,還有林牧漁業的轉型升級,主要是我們的提質增效、優化結構,從“十三五”的發展規劃來看,還可以看出來一些指標,畜牧業、漁業可能量是下降的,但比重是提升的,主要是靠提質增效,優化結構,提高附加價值來實現結構的轉變。再有,農業佈局結構的優化調整。未來的結構調整仍然是一個大的問題。

    2016-12-26 14:49:04

  • 魏後凱:

    最後一點,談一談我個人的看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邏輯。中央很明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三去一降一補”,這個問題總體來説對工業肯定沒問題,但是對農業來説,未必完全適合。所以國家的層面,從農業來看提出了六個方面的重點任務,去庫存有、降成本、補短板有,其他方面按照國家的調結構、促融合、提品質的問題,這就是農業部門提出了六大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任務。當時我想,這六個大的任務的目標應該是向質效型作為一個導向,要提高品質、提高效益、提高綜合競爭力,向這個目標走,所以我們説以這個作為導向,要提高品質、保障安全,農業要增效,農民要增收,以這個作為結構性改革的目標。再有,要通過改革的辦法,農業供給側改革的辦法主要是在五個方面:一是價格的形成機制,二是糧食的收儲制度,三是農村産量制度,尤其是土地制度。四是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最後是農業制定政策體系。

    我就講這些,謝謝大家。

    2016-12-26 14:50:04

  • 李海艦:

    魏後凱研究員是研究區域問題的專家,研究工業問題的專家,這次對農村問題和農業發展作了一個很好的報告。我覺得他也是用研究工業的話語體系來研究農村問題,給我們的啟發很大。再次感謝魏後凱研究員!下面有請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原所長肖金成報告,大家歡迎!

    2016-12-26 14:51:31

  • 肖金成:

    大家下午好。首先感謝論壇對我的邀請,我今天發言的題目是“京津冀産業結構調整與空間佈局優化”。

    這個題目是一個老題目,因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綱要推出了將近兩年,産業結構也在進行調整,尤其是在區域産能的背景下,尤其是河北有很多的鋼鐵産能得到了一些削減。但是從總體來看,産業結構還是有些問題。經濟作為一個整體,産業結構是非常合理的。比如説它的第一産業是5.7%,第二産業是41.2%,第三産業是53.1%。這是“三二一”的産業結構,這個産業結構實際上是工業化後期的産業結構特徵。這是非常理想的。但單個拿出來,我們發現北京市的産業結構,比如説農業是0.7,工業加上建築業,加上交通運輸是21.4%,服務業是77.9%,應該説第三産業服務業比較高。但是我發現北京市的2014年的地區生産總值是2萬1千億,第二産業是21.4,我們算一算,實際上有4千多億的第二産業的産值。所以我們説北京城六區沒有多少工廠,但從整個16400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它有4千億的第二産業的增加值。這個4千億,河北省很多地級市都達不到。所以拿出來一看,就知道霧霾比較嚴重的來源在哪,在北京周邊還有很多工業。

    2016-12-26 14:52:47

  • 肖金成:

    再看河北,河北的第一産業11.7%,全國是9.2%,所以要把11.7和9.2%比較一下,就發現河北是東部省份,第一産業佔的比重那麼高,而且高的不是一個點,是2.5個百分點,我覺得這在河北來看,這個結構就比較不合理了。另外河北的第二産業仍然是51.1%,超過50%,這個結構是第二産業比較高。再拆開來看,第二産業的主體是什麼,是鋼鐵、能源、化工、建材,這些産業又都是高排放,應該是也是高污染的産業。所以我覺得在這方面,我覺得河北的産業結構是極為不合理的。再看一下河北的第三産業,增加值佔比是37.2%,服務業實際上代表著老百姓的生活水準,服務業太低,説明河北重視生産,不太重視生活。總體來看是比較合理的,分開來就是不太合理的。為什麼我要講一講佈局問題,因為河北從版圖上來看,是南北狹長,北京和天津又居於河北的中心位置,中心位置行政壁壘比較大的情況下,河北的産業鏈條被切割了,所以如果不加強合作、不協同發展,那麼河北經濟就很難有一個大的跨越。另外,按道理講,搞一點能源,搞一點鋼鐵,搞一點化工也沒什麼關係,但是看一看河北的地理狀況,北邊是燕山,西邊是太行山,所以河北的重型産業結構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所以要想改善生態環境,要想減少霧霾,必須在産業結構上做大的調整。

    (圖)看看河北的城鎮化水準,2014年河北的城鎮化水準是49.3%,全國是50.77%,河北是東部沿海省份,理應要比全國平均水準高一點,高一點才能為國家做貢獻。現在不但不高,還遠遠的低於全國平均水準。這一點也是河北的産業發展不充分,所以蝸居在農村的人口很多,有非常大的關係,河北的城鎮化水準和河北的産業發展有非常大的關係。

    2016-12-26 14:57:23

  • 肖金成:

    再看一下京津冀各個城市人口比較,發現北京市人口超過1000萬,天津人口也超過1000萬,但是河北的城市沒有一個超過100萬的,通過行政區劃調整,石家莊又增加了幾個區,邯鄲等其他幾個市都在擴區,但是城市人口應該是連續的,我們確實感覺到像承德、張家口、滄州、衡水、邢臺這些城市人口還是比較少的,我説的是城區人口,他們區域人口很多,像保定,行政區人口有1000多萬,但城市人口相對比較少。在此,我提出來一個産業結構優化的基本思路,這個基本思路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綱要裏也得到了體現。

    2016-12-26 14:58:13

  • 肖金成:

    一是北京去功能化,北京市人口很多,這成為北京市一個非常難以解決的問題,所以北京市採取了各種手段、各種措施限制人口的增長,但是限制的住嗎?上午看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一個資料,2015年北京的就業人口增加29萬多,這比以前還有所好轉,上午那個資料體現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成效,確實比2014年、2013年、2012年就業人數有所下降,以前都是50萬、40萬的速度增長,20幾萬多也不是小數,這是一年增加的就業人口,再加上沒有就業的,孩子上學的,我覺得不會少於40萬,人口不斷地增長,對北京市的壓力很大。所以北京無論如何,人口很難減的下去,關鍵的問題是北京市提供了很多的就業崗位,如果只有通過去功能才能夠解決這個問題,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規定了北京要有四個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研發中心。這四個中心沒有什麼,其他的功能,像第二産業發展功能,像其他的醫療、學校、培訓,這些明確要轉移出去,尤其是工業要轉移出去。我也提了一個建議,北京市要以壯士斷腕的態度,要堅決放棄工業,不這樣的話,你在市周邊再發展工業是很困難的。還有一些服務業,像總部經濟,當然要轉移很難,但能不能只做減法,不做加法,包括教育、醫療,能不能不新建、不擴建,能不能做一些限制,我覺得這是可能的。當然北京市採取了很多措施,比如説把動批轉移出去,把大紅門的批發市場轉移出去,這個力度很大,但僅僅這個是不夠的,北京有一千萬人,只轉移幾十萬人作用是不大的。就北京整個市來講可能不會減少多少人口,但可以減輕主城區的壓力。雖然這個是去功能化,但措施要得力。首先要放棄工業,當然放棄是一個過程,不能再發展工業。

    2016-12-26 15:00:09

  • 肖金成:

    天津去中心化。天津市的原來有一個功能定位,是中國北方的經濟中心,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綱要裏這個去掉了,原來天津市要搞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在協同發展綱要裏,這兩個中心也去掉了。再有就是金融的試驗區、國際航運的核心區,先進裝備製造的基地,也是不要什麼都搞,就是天津不要通吃,北京不搞了,全部都天津來搞,這個也不合適,天津還是要搞高端的,比如現代製造業,高端環節,把産業鏈條延伸到河北,如果你什麼都搞,連廢品處理也搞,那就沒河北什麼事了,河北只能搞重型工業了,只能搞化工、鋼鐵和電力,必須要把産業鏈條有所分工。

    2016-12-26 15:14:53

  • 肖金成:

    河北要去重型化。霧霾到底是怎麼形成的,也有爭論,有的人説是汽車尾氣,北京有600萬輛車,車只要一開就要排放尾氣,這肯定對霧霾做了重大貢獻,但是你不能説河北這些鋼鐵工業、化工、能源和建材沒有貢獻可能也不合適。如果沒有PM2.5,還有PM10,PM10對人也有影響,我的顆粒大,進不到肺裏,在肺外邊也不好。河北要去重型化,把這些都去掉了,別的産業又發展不了,服務業收入低,發展不好,先進製造業要和天津競爭,很難有競爭力,所以我認為京津冀要從協同發展的角度,各個城市要有所分工,所以京津冀的問題就在於産業要發展,包括鋼鐵産業、能源、化工,也仍然要發展,不能説全部拿掉。關鍵的問題是要在産業佈局上有所調整,就是哪發展、哪不發展,京津冀在這方面佈局要優化。京津冀協同發展綱要中,在這方面也做了一些部署,重點是要“功能互補、區域聯動、軸向集聚、節點支撐”。而且要構建“一核、雙城、三軸、四區、多節點”為骨架,我認為這個空間結構有利於京津冀協同發展。而且明確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目標,形成世界級城市群。世界級城市群如何能形成?我認為,基本的條件是有兩大都市,兩大人口超千萬的都市,這個條件也具備了,在全世界比一比,比過我們的不多,在人口方面。關鍵的問題是,河北的城市雖然分佈比較合理,但是和北京、天津差距過大,産業結構也不合理。所以未來一方面在産業結構調整方面要花大功夫,第二就是在城市的發展方面,河北的城市要有吸引力、聚集力、競爭力。比如石家莊,比如唐山,比如保定,比如秦皇島,比如滄州和邯鄲,這些城市歷史很悠久,比如我老家邯鄲,兩千年前就是大都會,現在還不如兩千年前,這個有點不可思議,河北的城市歷史都很悠久,原來都有很大的潛力,怎麼越發展越往後退?所以不能再往後退,要向前進,只有向前進了,世界級城市群就形成了,如果僅靠北京和天津,河北的城市還往後退,那是實現不了的。

    2016-12-26 15:15:49

  • 肖金成:

    (圖)這個圖是我2007年畫的,京津冀的城市要用高鐵聯繫起來。最近交通綱要已經出來了,和我畫的圖基本上差不多,我覺得這為京津冀的協同發展插上了翅膀,因為只有交通發達了,大家感覺到在北京和在保定、秦皇島差不了多少,那個時候産業的轉移,人口的合理分佈才能夠實現。當然現在《綱要》出來了,建鐵路還需要幾年,我想不久我們就可以坐著高鐵到每一個城市。

    一核、雙城、三軸、四區我不多講了。三軸,不是畫在一張圖上,關鍵是要在産業、在軸上集聚,我們畫圖的時候,濱海沿海發展軸,我認為沿海是一個很有潛力的地方,也是京津冀最大的優勢,所以三軸四區,三軸就是要發展集聚産業,在軸上的集聚産業,而不僅僅聚集在北京和天津。還有多節點,我認為多節點只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綱要裏面一個亮點,多節點就不是兩個節點,是多個節點,甚至超過11個,河北有11個地級市。我剛才説了,11個地級市規模都很小,潛力都很大,關鍵是要改善投資環境,關鍵是要集聚更多的産業,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河北的人才有地方就業、才有地方去,不要一去就去北京,河北人到北京的很多,包括我在內,包括黃所長也是河北來的,一來就跑北京,我們要使河北更具吸引力,有吸引力就需要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必須有産業,這是一個鏈條,河北要打造更多的節點城市,把這些節點變成京津冀的支點,而且京津冀協同發展綱要中還明確了四大增長極,石家莊、保定、唐山、邯鄲,這是明確了京津冀的四大經濟增長極,經濟一定要增長,不增長怎麼能叫增長極?我就講這些,謝謝大家!

    2016-12-26 15:16:35

  • 李海艦:

    肖金成研究員分析了京津冀三地産業結構的優化,講了新的“三去”,講了空間佈局的優化,內涵深刻豐富,他的設計我也感覺到也大氣魄、大思路、大謀劃,再次感謝肖金成研究員。謝謝。

    下面有請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原所長裴長洪研究員作演講。大家歡迎。

    2016-12-26 15:19:24

  • 裴長洪:

    講一點學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的一點體會。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第三項任務是大力振興實體經濟,當然和我們今天的會議主題工業發展報告非常吻合。其中提了一條,很罕見的提了一條叫“發揚工匠精神”。李海艦所長還特別寫了一篇工匠精神的文章,我的發言呼應一下你的文章。我覺得發揚工匠精神恐怕有兩個問題要引起我們的關注。一是産品服務的標準問題,因為所謂我們講要建設統一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所以要統一,當然制度要統一,規則要統一,很重要的是産品服務要有統一的標準,這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像過去那樣説山西閻錫山他修鐵路是窄軌,別的地方進不去,包括現在講的“一帶一路”,到了東亞國家,鐵軌不統一也是不行的。産品和服務如果沒有標準,工匠精神是沒有辦法培育的。現在我們國家的標準制定狀況、執行狀況怎麼樣,我個人認為還存在很多差距。

    2016-12-26 15:20:10

  • 裴長洪:

    今年在我們國家開了第39屆世界標準大會,我有幸參加,做了一些準備工作,了解到一些情況。因為標準現在有兩類,當然所有的産品和服務都需要標準,但是目前的現狀,我們只能夠有兩類標準,一類是強制性標準,由國家的品質技術監督總局,中國標準化委員會制定,然後由國家的行政主管部門用法律法規的形式頒布,強制執行。這些強制性標準在我們的所有産品和服務的標準中只佔很小的一部分。大量需要制定的標準實際上是叫做推薦性標準,推薦性標準是由企業、行業協會提出來的。但這樣的話就有一個執行和執法的力度問題,可以説現在整個市場的標準狀況是比較混亂的。我們講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其中一個矛盾就是因為我們的供給體系跟不上需求結構升級的需要。需求升級了,但供給結構跟不上,供給體系跟不上,因此去年出現了中國人到日本買電飯煲、馬桶蓋,那是因為中國人不會造嗎?恰恰不是。馬桶蓋、電飯煲都在中國造,但在中國這個市場上它是劣幣驅逐良幣,儘管有一些標準,但生産許可準入程度很低,市場準入標準很低,誰都可以拿到生産許可證,都可以生産。所以這些推薦性標準怎麼成為有約束性的標準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標準怎麼制定?當然我們希望標準是不斷地向國際看齊,向國際水準看齊,但可能又不能夠一步到位,這必定是一個分步到位的過程。為什麼?因為中國的消費需求是多層次的,比如很多人很願意買山寨産品,因為山寨産品便宜,進口的東西好是好,但是貴。因此生産力水準也是多層次的,所以生産許可就很容易獲得,而且可能不同的地方執行的力度也是不一樣的。

    2016-12-26 15:22:51

  • 裴長洪:

    除了標準的制定之外,還有一個監管問題,就是市場監管問題,所謂我們講的供給側改革問題,不單單是改革,還有管理問題,就是有了標準之後,政府有關部門管不管,很難管,寡不敵眾,因為違規違標的太多,如果認真一查,很多産品都得下架,工商局管不過來。所以這就需要除了政府要加強管理,企業、行業必須要有標準意識,實際上我們需要在國內市場有一個清理,如果真正認真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國內市場必須清理,不能有劣幣驅逐良幣的一種市場環境,這也涉及到我們的對外開放,我記得前兩年國家發改委綜合司找我去討論,説我們現在怎麼樣擴大開放,怎麼增加進口,因為中國的進口結構基本上是資源品,消費品不多,中間産品比例也是下降,過去資源品、資本品是主體部分。我説這個很容易,現在在邊境上的措施沒什麼餘地,比如降低關稅、撤除非關稅壁壘,這些問題都沒有太大的意義了,關鍵是清理國內市場,進口品進來打的過山寨嗎?進口那些所謂最先進産品,中國的山寨能力極強,只要價格便宜就通通把你打倒。

    2016-12-26 15:23:41

  • 裴長洪:

    除了這個原因之外,還有一個原因,我們自己的政府採購,我們自己定的政府採購目錄,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保護落後的,這個也要改革,如果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也要改。舉一個例子,大家全國各地都去過,你們注意觀察一下,大街上跑了很多車,環衛部門的車你見過一輛進口車沒有?政府部門、企業、居民的車都五花八門,有進口、有國産,什麼都有,環衛部門的進口車你見過一輛進口的沒有?什麼原因?因為環衛部門是政府採購,是不能買進口車,也不能買合資企業的車。在北京、上海大城市看,那些環衛部的車的樣子還比較好看,如果到小地方看一看,都是拖泥帶水的,為什麼?就是政府採購。所以真正要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個是標準問題,一個是清理國內市場,只有這樣做了,工匠精神,就是有標準,不這樣做不行,才需要有工匠標準。這是産品服務的標準問題。

    第二,勞動隊伍問題,實際上是員工隊伍問題。工匠精神不是三天兩頭就能培育起來的,就是要專注,首先要在這個企業、這個崗位工作很長時間,這才叫專注。就好像今天蔡會長説在那個樓工作了40多年的時間,這就是工匠精神,説你在一個單位就工作了半年、一年,怎麼會有工匠精神,哪有可能培養工匠精神。我在社科院工作了20幾年,也算有一點工匠精神,爬格子爬了多少年,也算工匠精神,就説員工流動性極大,在一個企業工作不到一年就走了,工匠精神怎麼培育起來?我當過工人,過去我當工人的年代是八級工資制的年代,那時候我燒鍋爐是二級工,二級工和三級工、四級工的差別很大,很多技術不是能夠用文字能夠寫下來,英文單詞叫“技術訣竅”,我在福建燒鍋爐,因為那時候沒有煤,燒的是煤矸石,燃點低,是沸騰爐,燒過了整個爐膛就全部凝固了,就結疤了,鼓風和加煤掌握不好滅火了,二級工、三級工就看怎麼掌握,這就是技術訣竅。我想每個行業無論是多麼簡單的工序都有這些技術訣竅,所以工匠精神需要和勞動制度結合起來考慮。我們就現在這樣高度流動性的勞動制度可能培育不出工匠精神。

    我就説這些,謝謝大家!

    2016-12-26 15:26:22

  • 李海艦:

    裴所長從産品標準和員工隊伍兩大方面進一步闡述了工匠精神,對我們理解工匠精神啟發很大。另外,他進一步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鍵要解決國內的市場環境問題,特別是解決劣幣驅逐良幣的問題,對我們啟發也很大。再一次感謝裴長洪研究員的精彩報告,下面有請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李平研究員報告。大家歡迎。

    2016-12-26 15:26:54

  • 李平:

    各位專家、各位來賓,下午好。

    謝謝裴所長給我留下了10分鐘的時間。我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關於中國經濟增長因素分析的測算,我們大家都在講中國經濟到了一個新的轉型時期,一方面增長動力進行轉換,到底動力在哪?下一步整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支點、作用點在哪,我們做了一些實證性的分析,彙報給大家。

    一個是新常態。這個圖大家都很熟悉,上面是中國經濟30年的增長曲線,下面是世界經濟的增長曲線。這兩者之間相差平均每年大致是6個百分點。正是在這樣長期的高速增長下,我們才取得了這樣一些成績,比如1980年的時候是排在第12位,只比印度低一點,印度第11位,到2000年是第6位,2005年的是第5位,2015年的是到了第2位,整個是迅速趕超的過程。

    (圖),看一下這個表,2015年的時候我們排在第2位,但大家可以看一下數據,第2位可以説是是超級經濟體,看一下第3、第4、第5、第6,日、德、英、法這四個國家加起來的經濟總量稍微比我們高一點,可以説我們現在是一個超級經濟體。再看我們和印度,80年的時候我們和他差不多,比他還低一些,到現在我們差不多已經是他的5倍多,整個高速成長的過程可以看到中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這個成就反過來講,我們確實也積累起來了一系列的問題。比如説國際市場,中國現在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平均是30%左右。每年世界經濟增量的30%是由中國貢獻的,再有中國對外貿易,現在世界上有240個經濟體,其中200個經濟體和中國都是第一或者第二貿易大國,是這樣一個概念。我們世界增長的空間已經相當有限了。剛才幾位專家都講了,我們現在可以説是一個製造大國,但是我們是劣等産品或者是低廉産品充斥世界,剛才呂所長講了,2000萬件衣服換一件波音飛機,整個是這樣一個狀態,所以世界的空間在現在來講已經不存在了,同時我們前面的增長是放鬆了我們環境和能源的約束所帶來現在的一系列問題,引起了新的常態。

    2016-12-26 15:29:27

  • 李平:

    我們看到投資不斷地下滑,原來我們是靠投資拉動,現在在不斷地下滑。社會零售品銷售總額也是在下滑,雖然我們出臺了一系列的刺激政策,但整個消費水準背後的因素相當複雜,所以仍然能夠保持在一定的穩態下。再看進出口,去年最好的時候都是20%以上的增長率,去年整個增長是負7%,今年仍然是負值。再看工業部門,今天是工經所召開的會議,我們的工業是在整個工業化進程中處於主導型、引導型的地位,基本上比GDP要高2-3個百分點,但現在我們看到,去年的增長已經低於GDP增長,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做了一個實證研究,就是看經濟增長到底是靠什麼。下一步我們經濟增長的動力在哪,政策的著眼點在哪。我們根據索洛經濟增長模型,傳統的模型對1979到2015年的數據的增長動力進行分解,拉動經濟增長就是三大要素,資本、勞動力和全要素生産率,這個測算是我們傳統的模型,現在這個模型可以把R&D和人力資本放在全要素裏,比它測算的要高一點,但是趨勢是不會改變的。

    從現在來看,我們主要靠投資拉動,在整個30多年的區間裏達到了60%以上的貢獻,特別是“十二五”的時候,它對經濟增長的貢獻70%以上。再看人力資本,人力資本平均是在7.2%,近期已經滑到了1.9%。整個的全要素生産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是30%多一點,整個可以説我們前期的增長過程基本上是靠投資拉動,前期有勞動力的貢獻。現在的趨勢是投資在下降,勞動力的紅利也在下降,所以我們核心的問題是提高全要素生産率,全要素生産率是一個什麼概念?怎麼把全要素生産率進行分解,動力傳導點、傳導機制在哪?

    2016-12-26 15:30:10

  • 李平:

    現在把全要素生産率分成幾個部分,城鎮化與勞動力轉移,國外技術溢出效應,人力資本提高、科技進步、市場化進程,其他影響因素歸到另一類裏。大致我們從這幾個角度來揭示增長,他們在裏面發揮了什麼作用。(圖)這個表可以看出全要素生産率分解以後,分解成六個要素以後得到了一些數據,第一個就是城鎮化與勞動力轉移,這是勞動力資源重新配置的過程,也是提高生産率最重要的一個過程。我們看到,它在全要素生産率裏邊所發揮的作用是最大的,而且2001到2005年期間,它的貢獻是最大的,但是它的貢獻在下降,也看到我們現在整個城鎮化過程當中,雖然仍然處於高速過程當中,但已經顯現出它在城鎮化過程當中的一系列的問題,所以它在達到高點以後再拐點。

    2016-12-26 15:31:51

  • 李平:

    再有就是國外技術的溢出效應。這個溢出大家也看到,2001到2005達到最好,它在整個全要素生産率分解當中是排在第二位,貢獻是第二位。同時在2001年到2005年正好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初期,大量的引進、大量的消化,使得國外的技術溢出對全要素生産率的貢獻達到最大。但我們可以看到它下降的速度非常之快,現在在“十二五”期間,和最高的期間相比已經下降到30%的水準。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其實其他的也可以印證,我們在研究創新型國家衡量指標的時候,發佈的4個指標其中有一個就是對外技術的依存度,現在中國對外技術依存度下降非常之快,2005、2006年對外技術依存度超過50%,現在已經降到20%。是隨著中國技術不斷地接近前沿,就驗證了那句話,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需要我們去自主創新。

    2016-12-26 15:34:08

  • 李平:

    人力資本的提高。這些年我們大量的投入到教育,大量的投入到提高人力資本,使得全要素生産率中,它的貢獻不斷上升。對教育,對整個全要素生産率是一個間接的過程,不斷地提高生産率,提高要素的配置水準。

    科技進步貢獻率,這些年我們大量的對於R&D的投入,對整個設備升級的投入,技術改造的投入等等,使得科技進步的貢獻率在不斷地提高。現在R&D的投入已經超過2%,已經高於所有OECD國家的平均水準,但是和最發達的國家,比如説美國等等,和一些趕超性國家,日本、南韓等等還是有一定的差距。我們講科技進步貢獻率到2020年,我們要進入創新型國家的時候,要達到2.5%左右。

    市場化進程。市場化進程在1995-2000年的時候,市場化進程的貢獻是最大的,然後不斷地下降。1995-2000年,我們現在的數據只有1995年開始,這個區間正好是中國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正好是體制改革變動最強烈的時候,但是我們也已經看到體制效益在不斷地下降,而且降到很低。從這一點看,中國的體制改革,我們提出要深化體制改革,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而且是未來的最大的紅利。

    2016-12-26 15:34:51

  • 李平:

    其他因素。這個其他因素有正有負,大家可以看到,“十二五”期間,2011年到2015年期間,達到一個很高的值,負的0.93,這是什麼概念?現在我們整個全要素生産率的貢獻,它在經濟增長的貢獻是2.05,就是説對經濟增長的百分點的貢獻,比如我們增長了8%,全要素生産率在裏面增了2個點,現在看到負的0.93,本來我們可以增長3個點,這些負面的影響使得整個全要素生産率下降,使得整個經濟增長下降,其實就是我們現在説的産能過剩導致的規模經濟的下降,生産要素成本過高導致的經營利潤的下降,投資回報率降低等等,現在所講的一系列的問題都引起了負向的影響。

    2016-12-26 15:35:58

  • 李平:

    二、下一步真正推動經濟增長的話,從供給側來進行結構性改革的時候,我們看到幾大要素,我們應該怎麼樣去推動,包括整個城鎮化的進程,我們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農民工怎麼變成城市化的問題等等,包括下一步怎麼提高人力資本,怎麼推動科技的進步,R&D的投入,更為重要的是我們要怎麼樣推進市場化的進程,已經制約到整個經濟的增長,更為重要的是我們現在所採取的“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正是針對著負向要素的影響所引起的一系列對全要素生産率的影響。我們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推進市場化的進程,包括國有企業的改革、科技體制的産學研的機制上的配合,現在所提出的“雙創”,創新創業等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提高教育水準和教育品質,同時深入的推進“三去一降一補”這四大任務的進一步實施。

    謝謝大家!

    2016-12-26 15:36:08

  • 李海艦:

    李平研究員從中國經濟增長因素的分析,從資本勞動全要素生産率,第二個層面對全要素生産率進行了深度的分解,橫向打開,從六個方面作了具體的測算,非常有説服力,根據這個情況,每個方面給出了很有針對性的建議,很有説服力,不愧是用數據説話。再次感謝李平研究員的精彩報告,今天下午第一時段邀請六位專家進行了精彩演講,時間關係很多都沒有展開講,也請大家理解和包容。下面休息10分鐘。第二階段由張其仔研究員主持。謝謝各位老師的支援!

    2016-12-26 15:37:34

  • 張其仔:

    下面進行議程的第三單元。首先我們有請招商局集團副總經理王宏給大家做精彩報告。有請。

    2016-12-26 15:37:58

  • 王宏:

    我今天講的題目是“以商業思維參與“一帶一路”的建設”。説三個問題,一是“一帶一路”倡議及企業面臨的機遇,二是企業在“一帶一路”建設需要注意的問題,三是思考。

    首先我們怎麼理解“一帶一路”?我們一直在講美國佬或者西方社會對中國的圍追堵截,第一島鏈、第二島鏈,在東部沿海形成了一個包圍圈。我們應該説“一帶一路”的整個策略首先是一個通道戰略,如果從一個通道的角度來講,簡單的依靠通道來維護通道,維持通道,沒有周邊國家的合作,這個通道一個是成本很高,一個是經濟上很不安全,我們有了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設經濟紐帶的要求。三是我們的經濟增長需要達到一定狀況也需要“走出去”,中國需要在國際的政治舞臺上有更多的發揮和更多的發展。我們提出應經濟安全形勢的需要,中國志在必推“一帶一路”。對沿線國家有很多好處,首先沿線國家可以搭中國經濟的便車,發展中國家可以獲得經濟設施建設的一些有效的資金,發達國家某中意義上也想擺脫美國“一國獨大”的狀況,希望在世界格局上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一帶一路”首先是一個倡議,重點是在互聯互通,目的是推動區內要素的自由流動,資源的高效配置以及市場的深度融合,基礎是互利共贏,在“一帶一路”裏講到幾個重點,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一帶一路”講的也非常清楚,主要是兩個,一個是路上的“一帶”,還有是海上的“一路”日。路上的重點是經貿産業園區,需要打造新亞歐大陸橋及多條國際經濟的合作走廊。在海上的重要支點就是港口,暢通、安全、高效的運輸大通道。因為這兩個重點,在“一帶一路”需要有一些核心能力,第一是園區的規劃和開發能力,還有一些園區的相關能力,包括投融資能力,國際化運營能力,最關鍵的一點是要有可持續的商業模式。中國的“一帶一路”為什麼那麼多國家也很熱衷參與我們“一帶一路”的倡議呢?應該説我們“一帶一路”為沿線的國家的許多行業注入發展的動力。

    2016-12-26 16:02:21

  • 王宏:

    對中國企業來講,首先可以借助“一帶一路”的倡議尋求發展,我們看到在國家推行“一帶一路”政策之後,我們的很多企業借著“一帶一路”的倡議走出去,不斷發現新的商業機會,包括新的建設項目和低成本的融資機會。再有是由於有“一帶一路”的概念,沿線的國家也積極的參與到這種合作過程當中來,所以也形成了比較容易與利益相關方形成合作,利於拓展新的市場和投資市場。三是借助“一帶一路”,包括中國政府在內和各個合作方的政府都會有很多的政策上的支援,這使我們進入一個新的市場或者運營的成本會做到相應的下降,獲得了機會,解決了一些困難。

    右邊列入“一帶一路”主要的商業機會。(圖)

    2016-12-26 16:03:28

  • 王宏:

    我想講一下中國企業在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困難。第一是簡單把國內的發展模式複製到國外是不現實的,或者國內的發展模式或者商業模式並不見得完全適應國外。首先中國企業的商業模式是適用於中國經濟發展的水準,市場規模和監管環境。大家知道要素價格對商業模式有一個決定性作用,包括它的資金、利率、土地、地價和人力資本等等,政策的延續性以及在中國政府在經濟中的權力和作用都很大,政府關係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再有是經濟和社會風險的可控,在中國社會很多企業如魚得水,但是到了海外以後,不見得能夠完全的成功。一方面是市場監管水準,一方面是市場經濟的發達程度,第三個是要素價格,第四個法律法規程度不一樣。在“一帶一路”的問題上,我們不能過分的相信自信自己在國內的成功經驗,也不能過分依賴地方和對方政府,這不是講我們中國政府,是講的對方政府,我們很多企業“走出去”以後比較熱衷於和對方的政府搞好關係,通過一些優惠政策來取得進入市場的可能性。但是過分依賴政府對風險把控不足,導致項目無法開展。

    2016-12-26 16:05:48

  • 王宏:

    另外,“一帶一路”大部分是比較長期的項目,我們講很多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它的市場基本上是不發達的市場,市場需要有一個比較長期的培育階段。它的市場環境可能也不完全是一個市場化的環境。再有它的成本,我們很多人認為不發達地區的很多成本是比我們這些相對發達或者中等發達國家的成本要低的,這恰恰是相反的。我們大部分的“一帶一路”國家裏,它的基礎設施是不發達的,它的原材料供應是不發達的,它的建設成本可能是我們很高的一塊,還有一個問題是“一帶一路”的大部分項目都是長期項目,我們在做項目論證的時候,更多的是用考慮它未來長期的收益來拉高我們項目的整體收益。對這些國家來講,它的經濟環境並不穩定,它的市場發展也還存在很多不確定性,特別是政策法律法規的不確定性,使我們在預測長期收益的過程中會碰到非常多的困難。所以論證不足,我們講的論證它的不確定性太多,論證是有很大的難度,論證不足使項目達不到預期的收益,甚至出現虧損,我們很多的企業為了得到項目而得到項目,我把工程做完了,後面的運營不管了,“一帶一路”我們講的更多是經濟共贏,我們和對方是利益共同體,不光是幫助它建設起來,還要幫助它運營下去。這個論證是相當重要的。

    2016-12-26 16:06:35

  • 王宏:

    第三是市場化的機制不夠,導致企業付出過大的代價。我們比較多的企業,特別是央企,可能過多的政治考慮比較多,特別是在國家“一帶一路”的政策指引下,包括我們講“走出去”戰略的指引下,大家很多把在海外布點看成是高於經濟利益的一個考量。我們前一段時間經常聽到到底是“走出去”還是“送出去”的質疑。在這一點如果過分的考慮政治和外交的因素,可能對“一帶一路”的項目長期運營會有影響。我們很多的企業在考慮問題的時候過多的考慮大規模佔據資源,搶佔市場,擴大網點等商業的短期目標,並沒有考慮它的長期商業利益,導致它的決策項目偏離了商業化目標。很多在海外的競爭中,特別是一些企業的競爭中,我們也經常會出現付出過高溢價的過程,中國的企業某種意義上講我們在國際化的能力上還有一定的欠缺,在戰略協同,因為本身來講我們如果收購一個企業,它如果有戰略價值的話,我們適當溢價高一點也沒有問題,但是如果説你沒有和你總部的戰略協同能力,你總部的一些資源不能覆蓋到它那兒,你們兩個之間沒有戰略協同,不能形成成本的降低或者是市場的互相支援,或者它不能補你的短板,這種收購的溢價可能對你産生一個比較大的影響。所以我們的市場機制的不完善導致了企業付出一些過高的溢價。

    我們想説的觀點是企業在“一帶一路”倡議中必須作為參與的主體,既要積極有為,更要有商業思維。某種意義上講,“一帶一路”是長期的戰略,企業在參與“一帶一路”裏面必須有商業思維來推動參與和建設。只有自身的利益訴求並承擔經濟責任,所以需要有商業思維,這樣才能在倡議的期望得到共同發展、共同繁榮和可持續推進的經濟要求。商業思維也有利於企業權衡局部域全局、短期與長期,內部與外部的利益,因而提高項目的成功幾率。“一帶一路”還是希望我們的項目能夠取得成功。在很多的合作方的共同合作中,經濟利益可以是大家唯一一個比較容易達成一致的焦點,很多的別的利益儘管也有影響,但是有的地方並不見得容易達到一致。

    2016-12-26 16:08:32

  • 王宏:

    我們覺得需要有經濟效益的考量,經濟效益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基礎,必須綜合客觀考慮市場價值收入成本等因素,綜合來考慮,在一個新的市場上,在一個新的要素市場和一個新的監管市場上,你的商業模式應該是怎麼樣的,科學的來評估回報水準,長期項目應該給予長期的回報。二是關注風險,風險有政治上的風險,經濟上的風險和企業本身運營上的風險,我們通過風險化解手段,包括在比較規範的研究預測未來的市場情況,有一些對衝的手段,還可以尋求和對方的合作,來分擔風險,還可以建設共融生態圈,包括和總部和中國的一些經濟的協同,來提高它的價值。還有關注當地的鄭則,包括環保、社會、社區等等履行社會責任的一些責任。】

    再有,必須有市場化的運作。只有市場化的運作才能更好的平衡各方的利益,才能有利於經營的順利開展。要以市場的規則、國際的慣例和當地的法律為基本來開展經營,兼顧當地的市場化水準和營商環境。我們很多的企業在海外的時候,剛才也講過過分的注重政府關係,過分的注重一些優惠政策,某種意義上偏離市場化運營的做法。中長期來講,短期的一些政策是會對你起到一定的影響,中長期來講,如果本身的商業模式不具備有價值的話是很難在那邊進行長期經營的。

    招商局作為“一帶一路”的先行者,我們在這五六年裏對“一帶一路”的整個推進得到了上級機關和中央的一些肯定,我們完善了全球的港口佈局,在全球15個國家和地區佈局了28個港口,並整合了全球75個物理網點,我們在園區建設、物流大通道建設上面也有突破,主要建設陸上的重大運輸大通道,中歐班列等等,海上的能源運輸通道,打造了重要基地以及前港-中區-後園模式的中白工業園、吉布地自貿區等商業園。招商局在我們的業務範圍裏,交通基礎設施包括港口、物流、高速公路以及工業園區的建設,這都是我們的主業。大家知道招商銀行、招商證券、招商地産是我們另外一些業務。

    我今天就跟大家交流這麼多,不對的地方請大家批評指正。

    2016-12-26 16:11:44

  • 張其仔:

    謝謝王宏總,王宏總從企業的角度對我們“一帶一路”進行了精闢的講解,聽完他的報告之後有兩個深刻的體會,第一是企業必須在參與“一帶一路”的過程中成為主體,而且從“送出去”到“走出去”,企業要積極有為,同時要有商業思維。再一次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對王宏總的報告表示熱烈的感謝。

    下面有請天津財經大學于立副校長給大家進行精彩演講。大家歡迎。

    2016-12-26 16:12:52

  • 于立:

    先更正一下是原副校長。今天給大家彙報這樣的題目“中國經濟發展中的政策換位”。政策本身是含義很寬的詞,今天重點談産業政策和競爭政策,大家知道最近討論很多,它已經不是我們本意的産業政策和競爭政策,他們更多討論的是發展經濟學中的道理,已經不是産業經濟學和産業組織的範圍,所以不是我們這個概念。

    2016-12-26 16:13:52

  • 于立:

    這是現在做的一個項目,國家發改委“十三五”國家競爭政策專項規劃,現在已經開始起步,我們在第一期要做一個競爭政策的基礎性地位與市場的決定性作用這樣的專題,材料是2017年第1期改革雜誌要發表,大概有2.5萬字的長文。今天有一些觀點是那個上面的。

    關於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因為這和競爭政策和産業政策關係很大,剛才提到政策換位原因是在於我們研究的或者如何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市場的決定性作用的時候,很多時候有誤解,似乎只在配置資源的時候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這是大大的不足。市場的決定性作用還有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是激勵主體,而且激勵主體和配置資源這兩件事是合為一體的,不能分開的。所以我們現在很多政策上會出現偏差,很多人配置資源就想到這個,忘了激勵主體本身就不對。包括上午和下午很多專家説的一些産業結構,包括一些計算,就面臨一個問題,相對價格不合理的情況下,你計算的東西是虛假的、扭曲的,包括産業結構優化是優化不起來的,宏觀經濟學不建立在微觀經濟學的基礎上,你計算的指標和結論會出現很大的偏差,我建議後面年輕的同志注意這個問題,如果沒有這一條那些指標都是假的,決策給中央的建議是有問題的。一個是兩翼,一個是兩輪,這是體現一個完整的市場的決定性作用方面,既能飛又能跑,水陸都可以。簡單的運算式,市場的決定性作用等於配置資源的作用加上激勵主體的作用。這是非常重要的,不展開強調。

    2016-12-26 16:16:10

  • 于立:

    這是我們當時做的概念的總結,什麼時候開始提出,一開始計劃經濟為主,市場經濟為輔,一直到1993年反不正當競爭法,“競爭”兩個字變成法律用語,當時提出配置資源市場是起基礎性作用。2003年更大程度發揮,2007年是更好發揮,2007年中國的反壟斷法出臺,反壟斷出現了四個字“競爭政策”,是反壟斷委員會第一項任務,我們在這之前沒有競爭政策這個法律用語,有學者提到不是法律層次的,這是很重要的問題。十八大提到了“更大程度、更廣範圍”,到2013年就改為“決定性作用”,2015年又有一個新詞“逐步確立競爭政策的基礎性地位”。大家不要跟著一些討論,那已經遠遠落後於中央的説法,落後於中國的現實,也落後於理論上的歸納。

    政策的出處,原來中國是不搞産業政策,搞産業政策在當時是重大的進步。隨著1994年的《綱要》和2009年《十大規劃》,2016年《“十三五”規劃》等等,産業政策在中國不會取消,但是它的作用會時過境遷。競爭政策是方興未艾,任重道遠,所以是政策換位的思維。

    2016-12-26 16:17:47

  • 于立:

    狹義的競爭政策,競爭政策是指這樣兩條,一個是按照職能劃分,一個是限制壟斷協議,防止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和控制經營者集中,這是國際上是一致的,對中國特色把這三個問題換一個理解,也包括三各方面,一個是反對常規企業的壟斷,一個是限制國企的壟斷,一個是防止行政壟斷,這在反壟斷法都有專門條款,我們大家往往都注重了前一個按功能的,而忘了後面這個限制國企壟斷和防止行政壟斷,這才是完整的競爭政策。否則競爭政策是不完整的,而且這還是狹義的。産業政策與規制政策,按職能劃分是一套辦法,按産業劃分是一套辦法,規制政策也分兩方面,一個是經濟性規制,一個是社會性規制,這就是競爭政策、産業政策、規制政策。狹義的競爭政策直指反壟斷,有兩種理解,一個是按功能分成三個部分,一個是按模組分成反國企壟斷、反行政壟斷,這是狹義的。廣義的競爭政策,包括反壟斷政策和規制政策,是這樣一個概念,看你怎麼理解。

    2016-12-26 16:18:50

  • 于立:

    政策協調配合與換位。産業政策和競爭政策也有協調問題,中央文件也提出,那是短期上有一個協調配合的問題,長期上他們不是協調配合的關係,是相互替代的關係,所以是此消彼漲,所以我叫政策換位,這是基本的思路。反壟斷規制政策,如果合起來就叫一個廣義的競爭政策,如果不廣義的,狹義的分有一個協調配合的問題,從長期來看他們同生共長,叫互補的關係,産業政策和競爭政策是替代關係,反壟斷政策和規制政策是互補的關係,同生共長。我們上午有兩位專家談到財政政策和稅收的,稅收和貨幣政策短期、長期都是協調配合關係,這個大體思路就比較清晰了。

    2016-12-26 16:21:40

  • 于立:

    通過簡單的圖形大家可以了解,在一定的假定條件下完全替代的用那個公式錶示和圖形表示,這是經濟上的標準數據。(圖)用這個圖形表示,用那個公式錶述,這是標準的經濟學術語。如果總的運算式,總體政策的效應,比如用U表示,等於是競爭政策α+上一個彈性的概念×1+其他政策的運算式。就是其他政策沒有的時候,光有競爭政策,中國經濟照樣發展,不一定那麼理想,其他某項政策如果沒有了,不影響經濟整體效益,這是一個理論上的運算式,現實中不會那麼簡單,大家不要那麼機械的理解。

    2016-12-26 16:23:04

  • 于立:

    競爭政策基礎性地位的含義,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就決定了競爭政策的基礎性地位,你要承認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就必須承認競爭政策的基礎性地位,邏輯上也是這樣的關係。《反壟斷法》“經濟憲法”地位決定了競爭政策的基礎性地位。競爭政策是公平競爭審查的基本依據。對有行政壟斷的要進行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的依據是什麼,是競爭政策,這個基礎性地位就大體這麼幾個含義。

    我們40年代還有一個含義,甚至是76年開始算起來,今年是2016年,過去強調某些其他因素,把前兩年不算,所以我們説是38年,算起來應該是40年。第一階段到90年以前是政府直接干預為主,第二階段是産業政策由盛到衰,第三階段是競爭政策茁壯成長壯大,産業政策逐漸衰退,包括經歷了2009年,大體的趨勢是這樣的趨勢,此消彼漲。

    競爭政策與規制政策的互補關係是同生共長,我具體不展開,他們兩個誰也離不開誰,大體是能夠自然壟斷的領域,競爭政策不是主體,不是靠反壟斷,而是靠規制政策去約束它,當然社會性規制是永遠需要的,我們永遠要加強的,這個沒有問題,同生共長,産業政策和競爭政策是此消彼漲,這個關係就清楚了。

    2016-12-26 16:28:13

  • 于立:

    舉個例子,電力行業,上網的環節是高度競爭的,是競爭政策起主導作用,後面是銷電這個部分,銷售部分建銷電公司等等,包括現在中央説的放開兩頭、抓好中間,那兩頭也是競爭的,中間是過網費,不是現在電網完全控制的電價,這本身是壟斷的,所以要通過規制政策約束它,廣義的競爭政策約束它,只收過網費而已,過網費可以國家定價和指導性定價。競爭政策和規制性政策的搭配協調就出來了。

    核心要點,市場決定性作用既包括資源配置的作用,也包括激勵主體的作用,我們希望中央文件把它非常明確一下,因為我們現在做這個報告本身有這個意思。競爭政策基礎性地位取決於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廣義競爭政策包括反壟斷政策和規制政策。國有經濟包括行政壟斷是反壟斷競爭體系兩大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具有中國特色,但目前國有企業的思路有誤,我們現實中的做法和實際的做法以及和我們説的不一樣,我們有一些方面做得很好,説得很差,這個就不應該。其實我們可以説得很好,也可以做得很好。關於行政壟斷我們已經出臺了一系列的辦法,包括近來的“十八不得”等等,也有相應的解讀辦法,我們目前的競爭政策體系是完成,接近於完成,離完善還差得很遠,原來缺了兩大塊,現在大體補上了,實行起來還有很多問題。下面這些概念包括前期成果和研究就不多介紹了。每一個都有具體的例證。謝謝大家。

    2016-12-26 16:28:29

  • 張其仔:

    于立副校長從産業政策、競爭政策、規制政策的關係做了從經濟學的意義上做了系統的精確的算術,對市場起決定性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從兩輪、兩翼的角度做了非常精確的解讀。再次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對於立副校長的精彩演講表示感謝。

    下面有請河北經貿大學附校長武義青給我們做精彩的演講。大家歡迎。

    2016-12-26 16:30:13

  • 武義青:

    感謝工經所黃所長的邀請,非常感謝有這個機會跟大家彙報關於協同發展的學習體會。我想談一下京津冀區域發展的協調性問題。基於兩點,一點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核心或者核心目標和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形成新的增長極。二是新發展理念的要求協調發展。突出主線是改革。京津冀和長三角不太一樣,京津冀是兩個直轄市、一個省,長三角是兩個省一個市,京津冀,兩個直轄市其中還有一個首都,所以京津冀的關係是一個三地四方的關係,有人講一方水土樣一方人,我們這個地方是一方水土養三方人,帶來非常複雜的問題。

    2016-12-26 16:30:57

  • 武義青:

    核心是這三個關鍵詞,核心、主線、協調。

    戰略核心是什麼?理解協同發展的戰略頂層設計思想,我們可以從去年兩個會上可以集中體現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協同發展的戰略思想。在去年2月10號,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九次會議上審議研究了協同發展的規劃綱要,指出了協同發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巨大的系統工程,提出了三個要明確,目標要明確,思路要明確,方法要明確,是協同發展的戰略思想的集中體現。在去年4月30號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推動經濟協同發展是一個重大的國家戰略,戰略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調整經濟結構、空間結構,走出一條內涵集約發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種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的模式,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形成新增長極。並且明確六個方面的任務和措施,一是疏解非首都功能,講疏解非首都功能是首要任務,或者是重中之重和關鍵環節,如果講戰略的核心是疏解非首都功能,是一種誤讀,很多同志這樣講。

    2016-12-26 16:32:03

  • 武義青:

    因為規劃綱要沒有公開,是有密級的,是保密的,沒有公開。大家理解上就有各種各樣的理解。它以協同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的方式,有一個答記者問在去年8月份,基本上反映了規劃綱要的一些主要內容。在答記者問當中講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協同發展是大思路、大戰略,要通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調整結構、走出新路子,探索出一種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的模式,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形成新增長極。兩次會議都是習近平總書記主持的,還有規劃綱要的主要內容,我個人認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首要任務、重中之重和關鍵環節。

    2016-12-26 16:33:28

  • 武義青:

    我們分析一下兩次會議和答記者問,黑同發展的核心是通過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調整經濟結構和空間結構,走出一條內涵集約發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種人口經濟模式,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形成新增長極。所以這段話,如果講核心,應該是這一段話,而不是第一句,所以很多人理解協同發展的核心是右邊,戰略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後面是逗號,如果是句號,講的這一句話,如果是逗號,疏解是出發點,但落腳點在區域協調發展,形成新的增長極。把它分析一下這段話是三個層次,第一是有序疏解和調整,這是手段,走出新路子、探索模式,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新的增長極是目的。其中走出路子和探索模式是為其他地方,不僅僅是京津冀地區,也是為其他地方做示範或者是探索。京津冀剛才講了是非常複雜的,這個問題解決好了,其他問題很簡單。這個目的協同發展形成新增長極,這與京津冀地區整體功能定位是一致的,四個地位,第一是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這是區域的概念。

    2016-12-26 16:34:13

  • 武義青:

    自總書記226講話以來,實際是2013年8月份總書記第一次提出協同發展,在河北北戴河研究河北工作的時候,應該説協同發展取得了不小的成效,從數據就可以看出,去年京津冀三地相互投資1900多億,主要是北京對天津、河北的投資,應該説增長很快。區域發展協調性如何?我們可以看一下,京津冀和長三角、珠三角經濟密度的比較,可以看出有兩個問題,中心城市高的不高,有差距,另外是體系不合理,低得太低。右邊這張圖(圖),京津冀13個城市,差距太大,不成體系。有人講京津冀城市群不是一個城市群是一群城市,城市間聯繫不緊密,這是問題所在。在前一段時間人民大學的會上,上海財經大學一個教授叫張學良提了一個觀點,説一體化發展不錯,在上海周邊形成了環上海富人俱樂部,形成非常鮮明的反差,環首都貧困帶。從經濟密度來看,左邊這個圖是京津地區的經濟密度最低,珠三角最高,長三角居中,水準上看,從差距上,長三角的差距是低於京津冀,京津冀的差距是超過長三角,長三角的差距是縮小的,京津冀地區的差距是繼續擴大的趨勢。從圖上可以看,京津冀的區間差距和區內差距,區間是京津冀三地的差距,區內是河北省一個市的差距,我們可以看出來區間差距是黃顏色在上升,而河北內部的差距是在縮小的,到2013年區間差距超過了區內差距上升為主要矛盾。我們做了一下右邊這張圖,反映經濟發展水準,每人平均GDP和公共服務的財政收入以及居民收入和PM2.5,紅顏色是長三角協調性比較好,京津冀地區協調性非常差。一體化程度很低。但是有一個指標PM2.5差不多,因為PM2.5沒有行政邊界。我們做了每人平均GDP的協調性,黑顏色河北相當於北京的百分比,差距是有縮小的趨勢,從2013年開始差距有拉大,相當於北京40%,如果按一體化水準,大概相當於70%基本上一體化,達到北京、天津的水準不可能,相當於70%。我們看長三角,浙江和江蘇相當於上海的比例,每人平均GDP是80%左右,這個區域是40%,差距大家知道比較大,大到什麼程度。我們受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發展基金會的委託也做了一下基本公共服務的定量分析,可以看出粉顏色是長三角,藍顏色是京津冀地區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水準,差距非常大。右邊是從勞動生産率和科技支出兩個指標做了京津冀和長三角、珠三角比較,可以看出京津冀地區的生産率的水準的梯度差遠遠超過長三角。

    2016-12-26 16:35:16

  • 武義青:

    人民大學教授講京津冀要注意中等收入陷阱,如果這個命題成立的話,京津冀13個城市,北京、天津去年都是超過1.7萬的每人平均GDP,發達經濟體是1.27萬,北京、天津已經跳出去了,如果河北跳出去,區域就跳出去了。從這個區域13個城市,河北13個城市大體處於中等偏上收入,有一個城市是中等偏下的收入。結論大家可以看出來區域發展的極不協調。第一塊短板,按照京津冀空間四個佈局,第一塊短板是西北部生態涵養區,其中有一個在燕山、太行山有一個集中連片的特困區,在北京周邊有這樣的,這個特困區33個縣,其中有22個縣在河北,現在河北還有貧困縣62個,其中國定貧困縣是45個,什麼概念?河北最近幾年行政區劃調整,去年我看是105個縣,99個縣加上6個自治縣是105個縣,其中62個貧困縣,佔比例是多少大家可以算一下,59%,大概六成。全部縣的六成是貧困縣,國定貧困縣是45個,佔105個縣的四成還多,考慮北京周邊22個縣,集中連片這22個縣,佔105個縣的多少呢,大家可以算,五分之一。所以大家看北京青年報記者做了一個調研,京冀兩個村莊一路之隔,兩種日子,像戚家墨村(音)和鄭家墨村(音),這是保定淶水和房山的兩個村子,都是墨村,可能以前都是做石墨的,兩個村大概一條100米的路之隔,村支書的工資是400、1200,護林苗木補貼一邊是300,一邊是3500,很多指標都是這樣,時間關係不多説了。第一點是建議對“西北部生態涵養區”,由生態受益區和中央政府進行生態補償,生態環境共建共用。可喜的是看到最近中央有關部門出臺政策,京津兩市對口幫扶河北的張承地區貧困縣,扶貧,第一個百年2020年全面小康,北京是對口10個,天津是5個,最近我看北京、天津和河北簽協議,有的又進一步擴大,15個佔多大比例,剛才講的全省縣的五分之一。

    2016-12-26 16:37:00

  • 武義青:

    第二塊短板是南部功能拓展區。大家看經濟密度,和東部、中部差距非常大,主要集中在石家莊、邢臺、邯鄲、衡水這個區域,所以有兩塊短板要引起重視。在南部大家可以看,我們京津冀和長三角比較,我們這個城市群不合理,其中是缺少特大城市,像南京這樣的城市,人口在500到1000萬的城市,我們缺,城市體系不合理,另外我們還缺中小城市,數量少。最近河北省九次黨代會對石家莊定位進行重新定位,提出要增強輻射帶動功能,加強建設現代化省會城市。石家莊不僅僅是自身發展,要帶動周邊。

    2016-12-26 16:41:46

  • 武義青:

    第二點建議,對南部功能拓展去,加快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京津冀三地來講,北京、天津肯定是兩個重要的支點,河北的戰略支點在哪,大家可以看地圖,應該在南部,南部有這樣的城市群帶動冀中南的發展,冀中南發展起來,這個城市群就形成了,如果冀中南發展不起來,那冀中南的人口肯定還要往北京、天津去,所以大城市病很難解決。河北“十三五”規劃裏明確服務業佈局,強化石家莊作為現在服務業的“一極”。石家莊發展,胡春華當省長的時候提出是往東、往南空間不夠,往西空間不夠,只能是跨越胡德河發展,500平方公里,500萬人口,明確了一河兩岸三組團,周邊三個縣都改成區域。

    主線。我們可以看一下在去年2月份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提出思路要明確,堅持改革先行,有序配套推出改革措施。協同發展就是要改革,不改革解決不了問題。很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如果三地之間能夠解決的話,中央為什麼頂層來推動這件事情呢。所以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當中的主體作用,對協同發展來講比較特殊,因為這個問題形成的原因不是市場形成的,當然兩隻手都要硬,馬泰效應這個矛盾會越來越突出。事實上改革已經在往前推進了。行政區劃調整是非常難的,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不批,總書記講話之後,河北省六個設區市行政區劃都做了調整,國務院也批復同意京津冀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方案。新常態下,大家看京津冀13個城市的增速都在下降兩位數到一位數,下降的速度,北京市下降3.4個百分點,河北大部分城市是下降的速度超過了北京,這意味著差距在拉大,疏解是疏解不開的,經濟發展的程度肯定是向密度高的地區聚集,縮小差距是一個關鍵。

    (圖)這是我做的地方國有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才的變化,2014年和2013年相比,全省人才減少了8000多,2015年和2014年比較,減少了4萬多人。

    2016-12-26 16:47:25

  • 武義青:

    第三點建議,中央政府要加大對京津冀貧困地區的轉移支付力度,以實現不平衡的經濟增長與和諧性發展。發展是相對比較均衡的,日本做得比較好,日本在1989年最富和最窮地區財政能力之比是6.8:1。在政府大規模轉移支付之後,比值降到1.56:1,日本能做到,我們能不能做到呢。王一鳴院長曾經講過,過去對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以前關注不夠,要加大轉移支付力度,改變優質資源按行政等級配置的體制。過去是按行政等級,等級高就配置多,這是不對的,現在國家開始重視這個事。

    第四個建議是對區域發展的協調性進行動態監測,並及時進行調控。如果到2030年達到70%,河北相當於北京的70%的話,這條線按等增量來算的話,應該是要監測一下,如果不監測,差距不能夠縮小的話,這個疏解是疏解不開的。

    2016-12-26 16:47:51

  • 武義青:

    PM2.5,最近環境的問題比較突出,今天好一點,大家不要太樂觀,12個月,大家看兩頭高,中間低。(圖)12月份、1月份是最高的。紅色是我們這個區域,藍色是全國74個城市的整體污染水準比較高。

    剛才談到環境的問題,大家可以看,每人平均能源消費量最高的是天津5.22,最低的是北京,河北居中,按每平方公里來算,單位面積的的能源消費量,天津是6731,河北是1563,最低,北京是居中的,水資源量大體也是如此。最近我們搞生態的一個河北的專家講,環境污染和化石能源消費有關係,和空間是有關係的,給大家介紹一下情況,有不妥之處請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2016-12-26 16:47:59

  • 張其仔:

    武校長對京津冀三個地區和長三角的協同發展情況作了比較,我對他的發言深刻的體會是一句話,京津冀現在協同發展的問題很嚴重,但是前景很光明。讓我們再次感謝武校長。

    接下來有請首都經貿大學校長助理戚聿東教授給我們做精彩演講。有請。

    2016-12-26 16:49:17

  • 戚聿東:

    各位專家,下午好。我給大家彙報的題目是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壟斷行業國有企業改革的目標與路徑。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深化壟斷行業,國企改革必然是其中應有之義,也更應該是重中之重。今天給大家彙報從四個方面來説,一是供給側改革的背景和根本任務對壟斷行業國企改革的根本要求是什麼。二是壟斷行業競爭化改造是供給側改革得主戰場,三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根本指向,四是改革應該選擇何種路徑。

    供給側改革目前流行的解釋是五大人物,“三去一降一補”,在我看來五大任務是短期任務,不應該理解為根本任務。供給側改革的長期任務是提高供給效率和塑造公平競爭環境。長期以來,一直把需求側總量管理作為重點,而忽視了供給側結構性的作用,所以現在我們三期疊加就是過去長期以來一貫重視需求側總量性宏觀管理思想的後果。如果説在以前,在黃金增長期,21世紀初的黃金增長期在這种經濟發展的大好形勢下,我們改革滯後,讓位於發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經濟新常態下,在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增大的條件下,我們重啟作為供給側行業主體的壟斷行業改革以及作為供給側市場主體的國有企業改革,為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緊迫的。大家從這個圖上可以看到,無論是營收還是利潤,我們今天的下行都已經到了負增長階段。從過去高達百分之二三十的增長,甚至是五十的增長到了今天這種增長率都是負的。這種形勢很嚴峻。經濟越是下行,壓力越是加大,我們越是強調供給側改革的絕好時機。

    2016-12-26 16:50:09

  • 戚聿東:

    現實中的問題,我們壟斷行業改革長期陷於停頓,國有企業改革進展緩慢,民營企業市場準入的制度性壁壘硬如堅冰,政府管制和審批的內容和程式仍如“萬里長征圖”,混合所有制改革熱衷於表面,法人治理結構形似神不似,國企內部三項制度僵化,這一切深層次的問題都呼喚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從供給側改革的內容和主體層面來講,我提出壟斷行業競爭化改造這應該是供給側改革的方向,也是供給側改革的一個重要戰場之一。這是行業層面的。就企業層面來講,我們國企改革今後的改革趨勢到底改什麼,我提出“去六化”,從政府層面來講供給側改革改什麼,政府一直在做簡政放權,我們給它放在更大的學科視野,放鬆政府管制,轉變政府職能。

    2016-12-26 16:51:42

  • 戚聿東:

    第二個問題,重點交流壟斷行業競爭化改造為什麼是供給側改革的主戰場。我們今天正在啟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發達國家相應的實踐來講,這可以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西方國家長期陷入,由於實行凱恩斯主義這種需求側管理而陷入了滯脹的泥灘,於是在70年代中後期供給學派應運而生,供給學派的權威解釋是三大方面,減稅、削減社會福利開支和放鬆規制,而放鬆規制的主要內容是競爭化、民營化和簡化規制。

    從放鬆規制的角度來看,從這張圖可以看出來,(圖)從1975年西方國家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規制不斷放鬆。規制指數,OECD國家平均數從1975年5.47降到2013年2.09,6是頂級,規制最嚴重,0是最低。通過這種供給側改革,西方國家的規制指數,特別是OECD國家大幅下降。這種規制指數的下降,管制的放鬆,帶來的效果是非常顯著的。特別是對全要素生産率的提高以及對整個GDP的增長,在各個國家都非常顯著。日本經濟學家植草益在實證的基礎上對放鬆管制的成效作了一個全面的總結,總結為六個方面。我們不能説中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照搬供給學派,畢竟可以給我們提供一些借鑒,我們壟斷行業改革如果從1999年算起至今17年,我們的改革一直是零敲碎打,缺乏戰略設計、頂層設計,相對於競爭性行業的改革進度而言,我們國家的壟斷行業改革大大滯後,這早已是不爭的事實。在壟斷行業內部改革進展也非常不一致,銀行、電信、石油、民航等行業的改革較為充分,電力、熱力、水、燃氣、垃圾處理等行業的改革陷於停頓,鐵路、郵政、煙草等行業的改革僅僅限于政企不分。

    2016-12-26 16:55:55

  • 戚聿東:

    中國的規制指數和OECD國家比較起來,各個行業來看,我們跟國際上能夠對照的,六大行業,我們的規制指數比OECD國家實在是高得太多了。所以中國的規制它的趨勢應該是放鬆規制的趨勢。這幾頁給大家展示的是經濟學中關於競爭的重要性,而不是壟斷的重要性。(圖)無論是西方經濟學還是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無論是西方經濟學家還是馬克思主義對競爭的重要性,特別是于立老師剛才講的競爭作為基礎性作用,在馬克思的資本論,在西方經濟學習中國都能夠找到原理。

    我們的壟斷行業改革,我們前面講的是依據,沒有競爭我們不知道市場經濟為何物。我們過去壟斷行業改革也想圍繞競爭化改造思路來進行,這個方向是正確的,但問題是這裡面有一個細節,競爭化改造的前提是運營模式的改革,運營模式的改革涉及到運營主體,企業化改造,我們怎麼改。過去一改就是分拆,對壟斷行業進行分拆,但是無論橫拆、豎拆、交叉拆,要想保證競爭化改造,都有很多具體的要求。

    2016-12-26 16:56:24

  • 戚聿東:

    從過去長期的分拆實踐來講,我們縱向分拆,專業化分拆的結果,最後都不約而同的走向了綜合運營商的思路。電信、電力、民航、石油、銀行,我們過去都是分業經營的,十五六年過後,經過競爭的動態變化,最終都走向了綜合運營商模式。

    我在這裡提出競爭化改造它也有模式,我們現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僅僅提出網運分離,是縱向分拆,這只是模式中的一種,從唱起來講,在這裡提出“網運”多家主體,網運一體,這種競爭模式的好處多多。所以在現實當中,我們經濟學家也好,政府部門也好經常認為,綜合運營商不是造成網路的重復嗎,實際上即便是最為顯著的電信電力,中國現實中也早就不是一張網,眾所週知,我們電網有北方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寶山電網,蒙西電網,早就四張網。如果我們為了維護國家電網的自然壟斷,國家電網大家知道它基本上在北方也不限于一張網,它的範圍在菲律賓、西班牙、葡萄牙、澳大利亞、巴西,這和一張網有什麼關係。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電信網也不是一張網,至少現在有五張網。以重復建設為由主張自然壟斷沒有道理。我們本來主張應該是競爭化改造,黨的報告也一直在提出來,問題是我們現在種種做法又和競爭化改革的要求是相悖的。比如説我們國企重組,特別是央企重組,這種做法造就了一批巨無霸式的大企業,國企、央企本來個個都是大塊頭,彼此重組肯定對集中度有一定的損害,對市場競爭有一定的破壞性,這一點都無可爭議,為什麼還是這樣做?難道就是為了國際競爭力嗎?就説為了國際競爭力,通過合併重組換來的有限收益一定會為大企業綜合病所抵消,最終得不償失。所以我們大陸現在有世界500強企業,世界500強國企就90家,新國企現象。進一步合併重組顯然與市場化、競爭化的思維是相悖的,因此應該立即叫停,大範圍、大規模的國企重組,這一點剛才于立老師也講到,國務院在今年6月已經出臺了競爭審查制度,今後的國企重組,特別是央企重組應該通過競爭審查制度。

    2016-12-26 16:57:21

  • 戚聿東:

    第三,深化國企的方向是什麼。我們國企到底要改什麼,這六個方面,一是進一步收縮國有企業的整體規模和産業佈局。國企可不僅僅是主導自然壟斷行業,也不僅僅是主導基礎設施和城市公用事業,它遍及農業、工業、服務業各個行業,我們國有企業在一般生産加工行業中的國有數量佔全國國有企業數量的比重為18.7%,商貿服務機其他行業佔52.6%,從主營業務看,國有企業71.3%的數量屬於競爭性行業,只有28.7%才屬於基礎性,那跟搞國企的初衷是一致的嗎,大頭都在競爭性行業,這不是與民爭利嗎。所有的行業無論是資産、凈資産、營收還是利潤,哪個行業沒有國企。我們全部的工業數量都在這兒擺著。所以國企過泛,無所不包、無所不在,跟我們1999年提出來的國有企業有所為、有所不為,有進有退的思路是沒有保持,這麼多年這個問題不但沒有解決,是國企太有為了。再看一個數字,國企在我心中應該是大企業,長期以來我們也是大公司、大集團,抓大放小,看看我們現在的國企都是什麼樣的類型,就規模來講,我們的大企僅僅在8.5%,中型企業佔18.1%,小微企業佔了76%,我實在不好理解,小微企業搞什麼國企,退出來就得了。繼續收縮國有企業的産業範圍、産業佈局,收縮國有企業規模任重道遠,接下來從國有企業具體的改革內容來講要改什麼,我僅念一下標題。首先大家呼籲已久的去行政化,我們國企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企業,是準政府。所以我們國有企業行政化表現為企業有行政級別,企業家也有行政級別,在國企和政府之間“商而優則仕,仕無途回企”。“旋轉門”非常嚴重,國有企業之間特別是同一行業競爭對手之間高管對調極為頻繁。資源配置的行政。所以去行政化也是1999年提出來的,至今沒做。國有企業去獨資化。因為我們國有企業母公司層面幾乎都是清一色的國有獨資,所以要去獨資。去獨資要搞混合所有制,搞混合所有制,但是這種混合所有制應該立足於母公司層面,如果把母公司層面都改造成混合所有制,去了一個中間層,有助於減少國有企業的跨度。同時混改要立足於主營業務,而不是輔業副業,拿一個加油站、子公司跟輔業、副業搞主營業務沒有意思,要著眼于壟斷環節,而非競爭性環節。這樣搞下去,我們搞混合所有制,主張把國有企業最終按照績效導向都改造成國有相對控股公司,這和我們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不矛盾的。同時在去獨資化的同時要去“獨治化”,因為國企就是政府單邊説了算,要去“獨享化”,因為國企的本質是全民所有制,讓全民享受國有企業的紅利,可是我們現在沒有做到,全部的收益都在國企,長期不上繳,上繳又返回。最後是國企要去剛性化,實現“三能”。企業能生能死,員工能進能出,高管能上能下。

    2016-12-26 17:01:24

  • 戚聿東:

    最後一個問題,改革應該選擇正確的路徑。把問題擺出來供大家思考,我們這麼改行不行,是不是違背了路徑。“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這是孔子説的話,就是我們工作中一再所説的“輕重緩急”,先幹什麼,後幹什麼,我們過去改革還知道先易後難,我們今天的改革在路徑上顯得有點亂。

    2016-12-26 17:02:42

  • 戚聿東:

    問題1,我們在有《公司法》的條件下,為什麼還按《企業法》進行註冊,而且不評估不驗證。在座的大家都知道,鐵總就是這樣做的。

    問題2,在國有獨資的情況下就去先行建立董事會,在産權未動的情況下進行治理改革。邏輯上是亂的,我們産權結構決定治理結構,所以現實當中國企很多人也不服,為什麼國有獨資搞董事會,為什麼我們董事會得外部董事佔多數,外部董事當董事長,國企也不服。

    問題3,在壟斷結構的條件下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行嗎?如此混改相當於公私合營共同對付消費者。經濟學中所講的消費者損失,你們看得清嗎?誰壟斷,不管國有壟斷還是民營壟斷,效果是一樣的。你們倆共同搞混合所有制。

    問題4,在壟斷結構的條件下能不能下放價格自主權?可是我們下放了。我們鐵路貨運、石油天然氣的價格開放了,我們去年也通過了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了關於深化改革體制改革的文件。我們説只要在壟斷的條件下,你下放價格自主權都等於“給邪財之火澆上利益之油”。

    2016-12-26 17:05:09

  • 戚聿東:

    問題5,未考慮産業運營模式的條件下進行分拆式改革,最後的結果是原來一個全國壟斷商變成了區域壟斷商,原來綜合壟斷商變成了專業壟斷商,這是壟斷依舊,是競爭化改造的要求嗎?

    問題6,在缺乏進入機制的條件下進行監管改革,比如審批權的下放或者放鬆管制,如果在缺乏進入機制的條件下是斷然不能下放的,下放大家都知道後果。所以有效的路徑設想,初步是這樣的想法,得先去行政化,使企業實現1979年我們老首長蔣一葦先生所説的,企業本位論,今天對國企還是任重道遠,將近40年了,企業本位論還沒有實現。從去行政化開始,經過運營模式的改造,最後進入有效競爭的模式,在此基礎上深化強化産權和治理改革等進一步充分放開以後,再放開價格改革,最後才是關於規制部門的改革。非常感謝大家。

    2016-12-26 17:06:14

  • 張其仔:

    戚聿東教授非常動情的對於我們中國的壟斷行業的改革和國有企業的改革進行了非常深情的自問。我概括起來就是怒其不爭、恨其不為,讓我們對戚聿東教授的發言再次表示感謝。

    下面有請天津社會科學院發展戰略研究所所長梁建洪做精彩發言。

    2016-12-26 17:07:15

  • 梁建洪:

    各位專家、各位來賓,下午好。我今天講的題目是“深化京津冀結構性供給側改革的PPP模式探索”。我今天主要講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對PPP模式的簡單介紹。二是PPP模式是深化京津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戰略選擇。三是京津冀PPP項目的發展方向。

    2016-12-26 17:08:01

  • 梁建洪:

    我們先看第一個問題,PPP模式簡介。PPP模式的含義是Pubic-Private-Partnership的字母的縮寫形式,對於PPP模式的歸納、界定現在特別龐雜,沒有統一。我總結了一下,大概就是兩個意思:一個是指政府與私人組織在公共物品、公共服務領域的合作模式,或者是政府與社會資本在公共物品、公共服務領域的合作模式。PPP的發展情況,上世紀90年代首先由英國提出,70年代末滯脹,80年代英國開始私有化浪潮,社會經濟繁榮起來,政府越來越小,面對大量的公共物品如何投資建設的問題,英國首先提出PPP模式要把私人資本引進來,跟政府一起搞公共物品,搞公共服務。從英國開始,西方的多數發達國家都採用了PPP模式,比如説美國的四大職業聯賽俱樂部體育場館和倫敦的地鐵這些都是PPP模式。在西方它發展到現在比較成熟。

    在我國新一屆政府是力主推動實施PPP,十八屆三中全會説允許社會資本通過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和運營。這是一個政策上的。2014年9月23日,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這個文件要積極推廣使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模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公益性項目建設並獲得合理回報。這是一個文件。

    2016-12-26 17:12:16

  • 梁建洪:

    財政部又發一個文件,關於推廣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有關問題的通知,下發到各個省市,合作的領域主要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領域,包括城市供水、供暖、供氣、污水和垃圾處理,保障性安居工程,地下綜合管廊,軌道交通、醫療和養老服務,明晰化了。發改委又接著推,《國務院發展改革委員會關於開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指導意見》,領域包括市政設施、交通設施、公共服務項目和其他服務。後來財政部、發改委、人民銀行共同推的《關於在公共服務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指導意見》,也就是PPP模式,適用領域包括能源、交通運輸、水利、環境保護、農業、林業、科技、保障性安居工程、醫療、衛生、養老、教育、文化等。我們推了這麼多,現在PPP項目是不是做得很好,我們説做得不太好。在全國範圍之內重慶是做得最好,重慶2016年上半年PPP簽約1000多億,黃奇帆説通過這個模式給重PPP慶省了1000多億,就是社會資本投入到公共項目、公共服務當中。我們其他的省市都有,都開張了,但是效果很不好。像天津大概2016年有幾十個億的項目。通過調研發現為什麼現在國家部委包括國務院一再推這個東西推行不下去,因為這是兩頭害怕,一頭是政府害怕麻煩,政府跟國企打交道很簡單,下發文件就可以,跟社會資本打交道,很多時候要討價還價,政府怕麻煩。社會資本也害怕,為什麼?跟政府打交道,有時候也不靠譜。萬一被坑了,找説理的地方都沒有。所以這兩處就決定了我們現在這個PPP模式其實推行得不好,但是這是一個必然的方向,為什麼?因為如果公共産品、公共服務要想搞好,沒有社會資本的介入,單憑政府到目前來看肯定不行,出現很多問題。這就是PPP模式深化京津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戰略選擇。從四各方面,一是公共産品的問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問題。二是京津冀區域發展主導力量的特徵。三是京津冀區域發展的短板。四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可靠抓手。

    第一,公共産品供給是京津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在京津冀公共産品當中,公共服務當中,存在很多問題,主要的問題有兩大類,第一是總體短缺,有的是非常短缺。我從天津來,今天到這兒來開會,我從天津到北京用了35分鐘,從北京南站到這個地方用了一個半小時,這裡面有很多資訊問題,比如我上車在高峰的點,我擠了三趟沒有擠上去,後來發現實在不行,要耽誤事,擠上去之後就動不了。結果下車的時候,不吭聲,車怎麼關門了,原來在那邊的門下車,我又坐過了,再回來再倒地鐵。剛才戚老師説國有企業國家力量什麼都幹,其實有沒幹的地方,比如説公共物品,一會兒跟大家講。

    2016-12-26 17:19:07

  • 梁建洪:

    第二,現狀複雜化,需要市場化改革。公共物品按一般理論來講,它是國民經濟發展必需的,由於非排他性、非競爭性不容易獲利,私人資本、社會資本一般不光顧的這樣的領域,政府投入進去,不是以盈利為目的,主要是社會效益。我國的公共産品出現了複雜化的情況,我的總結,第一是公共物品私品化,主要表現在部門化,甚至是個人化,一個部門裏屬於哪個部門,這個部門作主的就一兩個人。二是公共物品在我們中國是利益化。我現在還找不到一個公共物品不賺錢的,我們想不到的公共物品,比如説防空洞,人防辦現在是好單位,如果利益化、私品化要長期客觀存在,我們要正視它,怎麼辦?隱性文化的利益弱化把它顯象化了,進行市場化開拓,讓民營資本進入。一旦有的利益化就是壟斷化,所以要打破,這就要實施PPP一個理論上的思路。公共物品本身屬於供給,是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內容。

    2016-12-26 17:21:13

  • 梁建洪:

    第二,京津冀區域發展主導力量特徵是政府主導。與外國相比,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政府主導的特徵明顯,與中國三大城市群一那到一起相比,京津冀的政府主導力量是最強的,主要表現在政府是根本推動力量,政府不推動,很多事情沒法兒幹。第二是政府主要還規劃。第三是政府抓實施。第四是政府搞協調。所以我們中國政府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到目前為止,我發現效率也非常高,去年我在美國待過一段時間發現一個問題,美國的效率低從政府到社會,簡直是不可忍受,我所在的一所教學樓是四層,裝修16個月沒有完成,我家的小區從開始鏟地皮到交鑰匙,再精裝修,不到16個月。天津市政府效率非常高,講究白+黑、5+2,確實很累。這一點決定了如果我們要進行改革,京津冀城市圈政府主導力量不可回避,現在是一種客觀事實,如果推動的話,就要想辦法從政府入手。京津冀的PPP模式就要政府主導下和私人進行合作。

    2016-12-26 17:22:37

  • 梁建洪:

    第三,京津冀區域發展的短板。一是民營經濟薄弱,民間資本受限。我今年春天到廣州佛山,佛山已經很多年沒有一個國有經濟,全部都是民營經濟。這也不一定好,不説好壞,改革要引入市場的時候,京津冀這一塊民營經濟是非常薄弱的,民間資本是受限的,投資渠道很少,都去炒房去了。二是公共産品不均,有的領域嚴重短缺。什麼領域短缺,舉出三大領域,軌道交通短缺、醫療短缺、教育短缺。這三大領域,比如我們看各個直轄市萬人擁有的醫療機構數量,北京是4.5個,上海是2.1個,天津是3.3個,重慶是6.3個,需要注意的是北京雖然高一點,但是北京的醫療機構不是北京市的,北京的醫療機構是全國的,全國人民都在北京看病,所以嚴重短缺。再有是教育,一個10萬人以下的城市,如果沒有一所像樣的中學,它就不是優質資産,就很難興起來,嚴重的不均勻,都集中了。三是生態環境脆弱,污染嚴重。四是開放程度較低,對內對外開放水準不高。北京、天津、河北開放程度都是非常低的,但可能比東北高一些,跟南方是沒法兒比的,氣氛都不一樣。我們要對外開放的時候要對內開放,社會資本很多,都在閒置。五是政府相互博弈,公共投入力不從心。京津冀從90年代河北省提出來“兩環戰略”開始,京津冀已經開始啟動,2004年“廊坊共識”一直到現在,其實都是政府在推動,政府推動的過程當中,三地政府都支援,但是都有自己的算盤。所以這就是短板,補短板就要採取PPP模式。

    2016-12-26 17:23:12

  • 梁建洪:

    第四,投資。三駕馬車當中目前來看,出口、消費和投資,出口不要説了,剛才幾個專家都講了,目前這種狀況將來可能情況會更好,因為特朗普上臺,全世界“黑天鵝事件”,民粹主義盛行,保守主義盛行,將來不容樂觀。消費可以這樣講,從建國開始到現在我們幾乎都是高積累政策,居民的收入是很低的,沒有太多的錢。現在加上社會保障不行,所以預防性的這些東西很多。投資與前兩個相比,依然是目前來説比較可靠的增長方式,但是不能亂投,投資要與補短板相結合,要增加有效供給,習總書記説了補短板不是簡單的增加投資,而是切實從滿足需要出發,增加有效供給。我們的有效供給在哪呢?就在那些微利的部分,民眾特別需要的這些地方。

    再有是投資必須要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框架下展開,PPP模式成為一種現實的選擇,就目前來看能夠有效果或者是必須要做的京津冀協同起來,共同考慮的我們PPP項目的重點,我認為在四個方面,一是環境的聯防聯控方面,我們回避不了,京津冀必須聯手,指著一家不行。有關這方面,天津走在前面,天津有一個“美麗天津一號工程”,重點企業實施清潔生産強制審核項目,性質是政府補貼類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服務,需要説明一點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和PPP不完全一樣,它算是一個初級版的PPP項目。購買主體是天津市經信委、環保局,項目預算是1200萬元。招標對像是具有類專業資質的社會機構或者社會力量。目標是通過制定一套標準,以2014年為基準到2017年,在這個標準下,天津市的生産污染降低30%。

    二是軌道交通。上午有專家説,京津冀的問題不僅僅在於大城市,而在於大城市之間,京津冀大城市之間大量的小城鎮分佈,但是這些資産不優,如果一條軌道交通建過去,如果一所像樣的醫院建起來,如果一所像樣的學校建起來,整個這個小城鎮就盤活了。所以要建議京津冀各城市之間要發展城際快車,在各個城市與小城鎮之間發展軌道交通。

    2016-12-26 17:24:57

  • 梁建洪:

    三是醫療衛生。這是我們的短板,醫療衛生這上面的利潤非常大,這裡設計到部門利益,不打破是不行的,現在的問題太多。

    四是教育培訓。這幾個方面如果能夠投入進去,把社會資本吸引進來,我們京津冀發展的瓶頸可能就會解決了。舉一個例子,東莞的松山湖,環境不僅好,關鍵是交通好,現在即將要跟深圳通地鐵,華為就過去了。

    最後用習總書記一句話結束,要正確區分政府職能和市場作用,凡是市場能做的政府要創造條件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支援各類市場主體以多種形式參與項目實施並獲取收益。謝謝大家。

    2016-12-26 17:28:02

  • 張其仔:

    梁所長的發言把我們一天形而上的研討拉回到了行而下,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關鍵問題,錢的問題從哪來,梁所長給我們給明確的答案,PPP是一個重要的戰略選擇。我們對他的發言再次表示感謝。

    本來我也準備了一個PPT,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就把題目講一下。京津冀協同發展應該正確的處理好産業政策轉型的挑戰。我們最後有請中國知網黨政與金融知識管理公司總經理謝磊給我們介紹一下他們知網智庫的情況。

    2016-12-26 17:29:01

  • 謝磊:

    大家知道中國知網是致力於知識管理和知識傳播的,大家今天討論的智庫建設,包括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都很好,我們學了很多,對於今天的工作我們做了哪些工作,我們做了一些探討。今天我們研討會大家都從四面八方到這個地方,明天我們回去之後對這個問題有了新的想法和新的碰撞怎麼給大家反饋呢,可能需要一個途徑來實現這個辦法。我今天彙報的題目是“基於協同創新的智庫建設模式助力行業的創新發展”。智庫這方面不多講,目前專業性強,宣傳、獨立性各個方面的原因,大家都比我專業。具體來説我們理解的中國知網知識管理和傳播的角度來説,我們理解智庫的“智”從何來?有專家的基礎上有大量的數據,有資訊,進而形成知識,進而輔助我們決策,形成我們外腦和內腦結合的智庫格局。

    2016-12-26 17:30:21

  • 謝磊:

    具體來説,我們新時期的智庫建設模式,我們是為社會智庫服務、助力智庫服務。我們要構建智庫機構的知識基礎設施,比如今天的各種工業智庫,研究智庫,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這一塊來説,可以進行統一整合。利用網際網路+的技術輔助研究創新,提高智庫專家的研究效率。重視個人知識的管理和挖掘,很多東西在我們專家腦海裏沒有形成顯性知識,其他人得不到,通過他發表之後才能得到,我們能不能利用一種途徑提前把它挖掘出來。我們理解智庫建設要“專家+技術+數據”。首先我們要有大量的數據,資源的統一服務,面向問題的服務,我們通過會聚全球的專家資源,進而形成一個平臺,為大家提供服務。

    專家本身是各個學科的專家,同時專家要掌握智庫內部的相關理論觀點、之前的動態、之前研究的成果,還有外部的專家,還有中國知網建立了專家庫,給每個專家進行人物畫像,對每個專家的成果進行統一整合,智庫也給很多,中組部的全國黨建專家庫,還有其他單位的各種行業的專家庫都是我們做的,通過專家讓決策者實時了解專家的動態,專家也可以通過專家圈進行交流。進而為我們的創新發展提供知識服務,比如説通過我們隱性知識的挖掘和管理,顯性知識的管理,面向具體的問題做協同創新,通過知識管理平臺為我們智庫的研究人員提供一個服務,提高我們研究效率。

    2016-12-26 17:35:39

  • 謝磊:

    剛才説了首先智庫的建設要專家+數據+技術,剛才説了專家,第二塊內容是數據,這個數據既有行業的數據也有行業的資訊、行業的知識,通過我們挖掘其他的輿情數據,通過本單位的數據,通過數據的整合為專家和單位提供服務。通過這些數據,整合之後建立服務於研究的數據庫,比如説城鎮化庫、機關辦公庫、深化改革的庫,比如説京津冀的庫等等各種數據庫服務於研究工作。大大提高我們利用和搜尋資料的效率。

    技術方面,通過我們的技術能夠做到任何人在他需要的時候能夠第一時間找到需要的東西,大家知道現在是大數據時代,數據量很多,這是好事也是壞事,壞事是大大降低了我們工作研究效率,如果我們科研人員有一半的時間是在搜尋資料,如果我們把搜尋資料的時間縮短之後,能夠大大延長我們科研人員的科研生命,對我們國家的價值來説就不言而喻。

    2016-12-26 17:35:56

  • 謝磊:

    最後是協同創新,面對具體的問題,我們通過提供協同創新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比如説經濟協同,有研究水的,有研究人口的,有研究經濟的,有研究城鎮化的,可以通過今天的形式開會,開會的時候有人搞産業結構,有人搞區域經濟,有人搞歷史的,有人搞環境的,不同學科專家的觀點在現場講的時候不能夠完全消化,通過這個平臺可以通過搜尋資料,理解別的學科專家講經濟協同的觀點,我們通過線上進行回答迭代研討,這樣能夠做到不同學者專家,不同學科之間無縫的全天候的思想碰撞,能夠産生更好的結果。

    這是協同創新平臺,通過我們提供各種各樣的數據,讓不同的成員在裏面進行協同,進而形成我們共同的研究成果。比如我們社科院每個所都有很多課題,這個課題參與的人員有本所內也有本所外的,這些人也不能天天開會,平時打電話也效率不高,研討的過程沒有積累,通過這個平臺每個課題不同的人員,不論是分佈于全國各地、世界各地只要能夠上網都可以在這個平臺上進行協同創新、協同研討,研討的每個過程,誰的貢獻發言和內容都有記錄,可以鼓勵每個人積極主動發言,而且每個成果都是可以顯性化的。

    2016-12-26 17:36:30

  • 謝磊:

    舉個例子,通過京津冀的例子做了協同發展創新平臺,在這個平臺上進行協同創新,把相關的冬奧會相關的內容,其他的一些內容每個課題都做出不同的內容,裏面有不同的研究人員,冬奧會這是實際的,就是和冬奧會的主辦方實際在用的內容,這也是交通部的,不同的專家在裏面每個人有不同的許可權,大家在裏面實時研討、實時發言、實時記錄,實時搜尋資料。比如説研討意見可以在這裡顯示,每個人發言完之後有總結,形成文檔提交,而且形成內容的編寫編纂。每個人參與哪些項目,參加的項目和訂閱的知識,每個人不同的許可權。這是基於協同創新的智庫建設也是服務於每個科研項目的平臺建設。應用案例,我們河北經貿大學的領導也在,我們助力河北經貿大學做了一個項目,他們京津冀協同平臺是我們知網協助來做的。具體的內容不一一説。

    剛才説了協同平臺助力各位領導各位專家知識更好的沉澱、更好的交流,需要一個知識庫,針對京津冀協同這一塊我們做了這個資源庫,把京津冀相關的內容整起起來,按照What、Why、Who、When、How為這個原則來做這個平臺。把京津冀的文化、經濟、産業、生態包括統計分析的各種數據都給統一起來給我們經濟相關的各個方面提供統一的服務。包括這是經濟、文化、社會等等各個方面的,京津冀的專家庫,生態、環保、法律、文化的,也歡迎大家進行使用。

    具體來説,協同創新平臺+京津冀協同創新資源庫+專家圈、學者圈,為各種科研項目提供總體的知識服務。知網正在致力於知識的傳播和利用,來助力我們知識的生産、管理和利用,和知識迭代的過程,我們有很多的想法跟大家溝通,比如我們做了評價項目和各行業的智庫項目,智庫平臺建設也希望各位專家多給我們指導,或者合作做一些項目。這是我的聯繫方式,歡迎大家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2016-12-26 17:38:14

  • 張其仔:

    謝謝謝總給我們做了網際網路+智庫推動創新精彩案例的演講。最後我們有請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做大會總結發言。歡迎。

    2016-12-26 17:38:47

圖片內容:

圖片大圖:

  • 第五屆中國工業發展論壇即將開始

    中國網 宗超

  •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黨委書記兼副所長史丹

    中國網 宗超

  • 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學部委員蔡昉致辭

    中國網 宗超

  • 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學部委員蔡昉

    中國網 宗超

  • 第五屆中國工業發展論壇現場嘉賓

    中國網 宗超

  •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

    中國網 宗超

  •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

    中國網 宗超

  • 經濟管理出版社社長張世賢發佈《中國工業發展報告2016》

    中國網 宗超

  • 工業經濟研究所産業佈局研究室副主任葉振宇

    中國網 宗超

  •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崔民選

    中國網 宗超

  •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産業經濟部部長趙昌文

    中國網 宗超

  • 工業與資訊化部規劃司副司長李北光

    中國網 宗超

  • 南韓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北京分院院長楊平燮

    中國網 宗超

  • 北京市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委員姜廣智

    中國網 宗超

  •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區域經濟學會會長金碚

    中國網 宗超

  •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高培勇

    中國網 宗超

  •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李海艦

    中國網 宗超

  •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經濟學部副主任呂政

    中國網 宗超

  •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蔡惟慈

    中國網 宗超

  •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魏後凱

    中國網 宗超

  • 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原所長肖金成

    中國網 宗超

  •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裴長洪

    中國網 宗超

  •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李平

    中國網 宗超

  •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助理、《中國工業經濟》雜誌社編輯部主任張其仔

    中國網 宗超

  • 招商局集團副總經理王宏

    中國網 宗超

  • 天津財經大學原副校長于立

    中國網 宗超

  • 河北經貿大學大學副校長武義青

    中國網 宗超

  • 首都經貿大學校長助理戚聿東

    中國網 宗超

  • 天津社會科學院發展戰略研究所所長梁建洪

    中國網 宗超

  • 中國知網黨政與金融知識管理公司總經理謝磊

    中國網 宗超

  •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作總結發言

    中國網 宗超

  • 第五屆中國工業發展論壇現場

    中國網 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