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標題
- 中國經濟年會(2013-2014)
活動描述
- 2013年12月21日上午9點,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主辦的“中國經濟年會(2013-2014)”將在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舉行。此次年會主題是“改革新號角,發展新階段”。會議將圍繞當前改革和經濟形勢,重點解讀中共中央十八屆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中國網現場直播,敬請關注!
文字內容:
- 主持人 王春正:
尊敬的曾培炎理事長,尊敬的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早上好!對大家來參加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主辦的經濟年會表示歡迎和感謝。出席今天會議的嘉賓當中,許多是我們理事單位的代表或者成員。在此説明一個情況,往年的理事會和會員大會幾乎是相繼召開,今年有一個特殊情況,今年考慮明年要進行國際中心理事會的換屆,所以今年沒有同時召開。但是在早晨的早餐會上,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執行副理事長魏禮群先生向各位副理事長、向基金會的董事們已經彙報了工作,明年國經中心在換屆的時候再召開會員大會理事會,到那時再向各位作詳細彙報。
2013-12-21 09:00:29
- 主持人 王春正:
今天我們召開年會重點是圍繞改革與發展問題進行研討。
今年以來,在極為錯綜複雜的形勢下,以習近平同志為領導的黨中央帶領各族人民堅持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按照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把握經濟大勢,保持調控定力、堅持底線思維、紮實做好各方面工作,經濟社會發展呈現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良好態勢,經濟運作總體平穩,人民生活繼續改善,社會大局基本穩定。
2013-12-21 09:00:42
- 主持人 王春正:
前不久,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為全面深化改革,培育經濟發展新動力,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確定了行動綱領。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2014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確定了明年宏觀經濟政策取向,對明年經濟工作作出了具體部署。2014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改革任務重大而艱巨,因此我們本屆年會的主題確定為“改革新號角 發展新階段”。
下面,首先請國務院原副總理、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理事長曾培炎先生致辭。大家歡迎。
2013-12-21 09:02:22
- 曾培炎:
女士們、先生們,各位嘉賓,大家早晨好!
我再次歡迎大家光臨中國經濟年會,一起共同探討改革和發展的重大問題。前不久召開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我們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階段,對新一輪改革開放作出了部署,意義重大深遠。這次《決定》從改革的頂層設計思路來看有三個鮮明特點:一是協同。改革已經到深水區、攻堅期,各種矛盾互相交織,各個領域的關聯性越來越強,單一方面的改革都會受到制約。三中全會貫徹了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體”的總體佈局,強調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和生態文明等方面統籌謀劃。《決定》進行了全面系統的部署,體現出了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
2013-12-21 09:03:43
- 曾培炎:
二是倒逼。問題倒逼改革,改革破解問題。這是馬克思主義實踐方法論。當前我們國家經濟社會已經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開始步入到中等收入國家行列。經濟結構面臨調整,發展方式需要轉變。生産力的發展迫切要求生産關係作出相應調整。三中全會積極相應了這個要求,解放思想進行了大膽的理論創新和政策調整,破除體制和機制上的一些弊端,推動發展方式和體制機制的兩大轉變,到2020年實現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三是牽引。我們國家長期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當前最大的國情。這也決定了我們必須自始至終的堅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也是解決當前所有問題的關鍵所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與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本質上是一致的,所以必須始終抓住經濟體制改革的“牛鼻子”,充分發揮它的牽引作用。特別是政府處理好市場與政府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以此帶動各個領域深層次矛盾的化解,推動生産關係和上層建築的調整,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産力,提高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
2013-12-21 09:08:40
- 曾培炎:
今年中國經濟年會的主題是“改革的新號角 發展的新階段”。會議的組織就是要深刻學習領會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探討在中國經濟發展進入到新階段的情況下,如何更好地貫徹落實黨中央作出的各項改革部署,以嶄新的姿態迎接更加美好的發展前景。
今天我們很榮幸邀請到來自於有關部門的領導和知名的企業家、專家學者,對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做精彩的闡述、解讀和研討,並對明年乃至今後一個時期中國的改革和發展提出他們的真知灼見,這對於我們做好明年的經濟工作將發揮積極作用。我們還邀請到國經中心的各位理事和會員,以及來自於經濟企業界的200多位代表出席本屆年會。在此,我代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對大家與會表示誠摯的歡迎和感謝。
為貫徹精簡會議要求,本屆年會壓縮為半天,時間雖然縮短了,但議題相對集中,議程安排很緊湊,資訊量也會很大,希望各位嘉賓在發言的時候能夠直奔主題、切中要害、簡明扼要,把本屆年會辦成一次內容充實、含金量高的短會。
謝謝大家。
2013-12-21 09:10:26
- 主持人 王春正:
非常感謝曾培炎理事長的重要致辭,他的致辭雖然很短,但深刻解讀了三中全會精神,對本屆年會也提出了要求。
下面進行主題演講,首先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先生。楊偉民副主任參加了十八屆三中全會文件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文件的起草,他對文件會有深刻的理解,下面請楊偉民先生演講。
2013-12-21 09:12:56
- 楊偉民:
尊敬的曾培炎理事長,各位來賓,大家上午好。非常榮幸參加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舉辦的中國經濟年會,根據會議主題“改革新號角 發展新階段”,我就如何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關於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談一點體會和認識。
大家知道社會上目前普遍評價《決定》中最大的亮點之一是重新界定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決定》指出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遵循這條規律,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個定義和1992年關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定義相比較有兩點進步。第一刪除了原來的“前提條件”,當初的定義是在社會主義國家宏觀調控下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第二將“基礎性作用”改為“決定性作用”,明確只有市場是決定資源配置的。如何才能夠落實這樣一個重大決斷,如何在今後改革發展中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真正起到基礎性作用,我覺得以下幾點改革是至關重要的。
2013-12-21 09:14:27
- 楊偉民:
第一,政府要正確履行職責,既不要越位也不要缺位。只有準確界定政府的作用,明確政府作用的範圍和界線才能給市場發揮作用,決定資源配置騰出空間,只有管好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才能發揮好應有的作用。所以《決定》清晰界定了政府的職責,我理解可以概括為20字“宏觀調控、市場監管、公共服務、社會管理、保護環境”。這次重新概括與十六大關於政府職責的概括相比較有三點變化:一是少了經濟調解,沒有再提十六大提出的政府職能之一是經濟調控;二是多了宏觀調控,十六大界定的職責沒有宏觀調控;三是把保護環境單獨突出出來。以上三點變化符合市場經濟體制的內涵,又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為今後繼續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的改革指明瞭基本方向。
2013-12-21 09:16:38
- 楊偉民:
第二,政府要科學實施宏觀調控,既不要擴大化更不宜頻頻施行。三中全會明確了宏觀調控的主要任務和宏觀調控的體系。主要任務可以概括為20字:“總量平衡、結構優化、防範風險、穩定預期”。《決定》確定的宏觀調控體系一個導向、兩項政策,一個導向是發展戰略和規劃為導向,兩個政策就是財政和貨幣政策這兩大政策工具。在此之前,中央有關文件並沒有對宏觀調控進行如此清晰的界定,所以在一定時期我們的宏觀調控上出現了一定偏差,把宏觀調控當做一個筐,什麼都往裏裝。宏觀調控的任務和手段被擴大化、誇大化,其實宏觀調控僅僅是政府職責之一,而不是政府作用的全部。我認為宏觀調控具有三個基本特徵:一是總量,宏觀調控是總量政策,將經濟作為一個整體而實施的政策,是通過財政和貨幣總量的變化來影響增長、物價、就業,從而間接影響微觀主體的企業和消費者行為,從這個意義上只針對部分産業實施的産業政策,只針對部分地區實施的區域政策,只針對部分産品實施的價格管理政策等等,應該不屬於宏觀調控的內涵,不應該把産業政策、區域政策、價格管理都當做短期的宏觀調控措施。
2013-12-21 09:18:32
- 楊偉民:
二是週期,宏觀調控只是在經濟運作出現異常波動時才實施的政策,是熨平經濟週期峰谷的政策,所以沒有必要縷縷實施。既然實施市場經濟就應該相信市場,市場也具有經濟穩定器的功能,小幅的經濟波動,政府不調控,市場就會自行調解。今年經濟增長速度上半年一度下滑時,中央之所以保持戰略定力沒有出手干預,就是因為相信經過30年改革初步建立起來的市場經濟體制自身會發揮穩定經濟的作用。政府不出手市場會自行調解,有時候中央政府不做,可能地方政府也會自然而然的做一些事情。
2013-12-21 09:20:19
- 楊偉民:
三是短期,宏觀調控政策是調控短期經濟運作的政策,不是長期的政策,所以不能總吃這種藥方,不能把土地、環境等等當做宏觀調控措施,不應該在抑制經濟過熱的時候就收緊土地、環境的閘門,而在經濟減速、保增長的時候就大開這些閘門。因為土地和環境政策都是長期政策,不是短期的政策。
第三,政府要減少管制價格的範圍,凡是能由市場形成價格的都要交由市場。價格是市場經濟的重要信號,發揮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作用,價格信號必須真實,確切反映市場供求,政府如果過度干預價格形成,會使這一信號紊亂,使市場主體無所適從,使資源配置難以實現效率的最大化。有些時候混同了宏觀上的控制通脹與微觀價格管制,把微觀政府對部分産品的管制當做宏觀調控手段,所以使水、石油、天然氣、電力等基礎性資源性産品價格改革相對滯後,防止通脹和通縮當然是宏觀調控的目標之一,但這主要靠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調解總供求,而不在於主要進行微觀上的部分産品價格的長期管理。所以這次三中全會並沒有把價格政策放在宏觀調控體系的內涵之中,只是在界定宏觀調控體系之後提出要加強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與産業政策、價格等政策手段的協調配合,這是有深刻含義的。
2013-12-21 09:22:49
- 楊偉民:
當然我們國家部分基礎性、資源性價格的確對CPI影響很大,主要是由於資源剛性約束和價格偏低影響了總供給,同時又由於價格偏低擴大了總需求。如果不區分宏觀上的控制通脹與微觀上的價格管理,資源性産品價格和稅制改革如果遲遲難以啟動,我們國家實現現代化最大的制約,於是資源環境這到坎兒很難邁得過去。
第四,政府要界定投資項目審批的範圍,該審批的要理直氣壯,但不該審批的要堅決放棄。政府對企業投資項目的審批,當然是影響和干預市場配置資源的行為,這種干預和影響,無論在何時都是必要的,關鍵是政府用什麼樣的思路審批?審批內容是什麼?長期以來在投資項目審批問題上,基本上是在三個思路上打轉轉。一是政府與企業分權,政府決定項目還是企業決定項目。二是是政府之間分權,是中央政府審批多一些,還是地方政府審批多一些,是投資主管部門多一點還是行業主管部門多一點等等。三是投資規模上分權,投資多的中央政府批、小的投資少的地方政府批。
這次《決定》界定了政府審批企業投資範圍,關係國家生態安全、關係全國重大生産力佈局、戰略性資源開發、重大公共利益項目政府審批,其他的政府不審批。首次提出了關係國家生態安全項目審批的問題,這就為下一步投資審批改革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今後有一些項目的審批要從過去的主要審行業、審規模轉向主要審空間,無論是哪個産業、哪種所有制企業,國內還是國外的,只要是關係國家生態安全的項目政府才有必要審批,生態安全環境是全體人民的公共産品,關係子孫後代的生存發展條件,關係生態安全的項目審批也不能簡單理解為強化現在的環境影響評價。按照《決定》精神就是要劃定生態紅線,包括嚴格執行主體功能區制度,在限制開發區、禁止開發區、國家公園範圍內、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超載區域,無論什麼樣的投資項目都應該嚴格審批。
總之,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必須轉變政府職能,改善宏觀調控,改革價格管理和投資管理體制。
謝謝大家。
2013-12-21 09:24:30
- 主持人 王春正:
感謝楊偉民副主任的精彩演講。發展改革委肩負著統籌發展和改革工作的重任,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了用改革的思路精神辦法改善宏觀調控予以改革調控中的新命題,這也是對國家發展改革委提出的新的工作要求。下面,請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曉強先生演講。
2013-12-21 09:24:36
- 張曉強:
今天中午的午餐演講,我們委常務副主任、黨組副書記朱之鑫副主任會發言,他會更重點的講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做好明年工作的設想,所以我今天發言重點圍繞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談一些體會。
一、黨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意義
從全球範圍看,創新驅動是大勢所趨,即將出現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了歷史性的交匯,為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了難得的重大機遇。新一代資訊技術包括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在高速發展,風能和太陽能的利用日益廣泛,生物技術、新材料對農業、工業、醫療健康的影響日益顯現,高端裝備製造不斷取得重要進展。在此形勢下,發達國家和一些新興經濟體大國都在積極作為。對中國而言,抓住了這樣的機會就是機遇,抓不住就是挑戰。從國內看,創新驅動是形勢所迫,我們經濟總量已居世界第二,但發展中的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仍然突出,人口、資源、環境壓力越來越大。去年我國消費了世界50%的鋼、水泥、煤炭,石油進口依存度達57%,銅進口依存度達到70%,而大量消費能源資源所造成的大氣、水、土地污染問題日益突出。近年以來多次出現的嚴重霧霾天氣引起了全社會的高度重視,剛剛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充分發揮科技進步和創新的作用。這才能夠保證我們有效地實現持續健康發展。
二、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一項系統工程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有效實施,從某種意義上講,最迫切的不是增大科技投入,也不能就科技創新談科技創新,而是要加快科技體制改革步伐,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單從科技數量來看,新世紀以來我國科技研發投入快速增加,去年超過一萬億,佔GDP的1.98%,但科技資源配置不合理,利用效率低,大量的科研成果不能轉化為應用技術的問題十分突出。
2013-12-21 09:26:22
- 張曉強:
我國的科技成果轉化率僅為10%左右,遠低於發達國家40%的水準。因此必須將深化改革作為有效實施創新發展戰略的抓手,對現有的科技管理體制及相關的財稅、人才、投資等多領域進行系統配套的改革,將科技創新與産業結構優化升級緊密結合方能事半功倍。為此,我體會要重點把握以下四點:
第一,著力推動科技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為此一定要把處理好市場和政府的關係作為關鍵,讓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讓市場真正成為配置創新資源的決定性力量。目前,我國大中型企業科技研發支出佔主營業收入的比重僅為1%,與發達國家大企業5%的水準有很大差距。為此要加快構建由企業牽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支撐,各類創新主體相互協同的技術創新體系,即使是一些基礎性、公益性的科研專項也要注意發揮骨幹企業的作用。要圍繞激勵企業創新來完善金融、稅收、價格、財政、智慧財産權等管理政策,增強企業創新的內生動力,打通經濟與科技間的通道。例如我國財政科技支出中給企業的僅佔15%,而發達國家達30%以上,要積極研究提高財政科技支出用於企業的比例的相關措施。
2013-12-21 09:28:34
- 張曉強:
第二,政府在關係國計民生和産業命脈的領域要積極作為。加強支援與協調,包括總體確定技術方向和路線,用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科技重大工程等抓手,集中力量掌握更多的關鍵核心技術,搶佔制高點。要改革國家對科技資源的管理體制機制,解決好多單位分蛋糕、搶課題等重復浪費的頑癥,解決好科研單位與高校存在的大批高端科研裝備不開放、不共用、低利用率的突出問題。要改革國家科技經費使用的績效評價體系,弱化發表學術論文數量,出了幾位兩院院士,獲了多少科技成果獎等指標,而突出發明專利授權、技術成果轉化率、促進産業技術進步等方面的考核。今年12月6日中組部發佈《關於改進地方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政績考核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更加重視對科技創新等的考核,這體現了黨政機關都在積極推動創新驅動。
2013-12-21 09:29:15
- 張曉強:
第三,根據經濟、社會、國家安全的重大需求,圍繞産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完善資金鏈及相關支援體系。目前,我國正處於構建現代産業體系,化解過剩産能的攻堅階段。要通過積極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發展現代農業,用先進技術改造傳統産業,加快發展戰略新興産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這既是優勝劣汰、破舊立新,又能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作用。通過發展節能環保、資訊消費、新材料、物流等産業也可以為化解産能過剩中突出的就業、稅收減少等因素提供廣闊的增量空間,並提高我國産業的總體素質。
2013-12-21 09:30:48
- 張曉強:
第四,深入把握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豐富內涵。在加快科技創新的同時,加強産品創新,品牌創新,産業組織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近幾年,美國蘋果公司推出的iphone、iPAD大獲成功,既是基於技術創新,也是産品創新、品牌創新和用戶體驗創新的協同效應。馬雲先生創辦的淘寶、天貓電子商務平臺,近幾年快速增長,去年交易額超過一萬億元,據説今年能達到一萬八千億,增長50%以上,創造直接就業230萬,間接就業超過1000萬,其核心我認為是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的有機結合。
2013-12-21 09:31:06
- 張曉強:
三,近期我們在考慮的五項重點措施
第一,結合深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在最大限度取消和下放投資項目審批核準許可權的同時,及時建立完善配套的重要産業準入和監管機制,並充分考慮體現創新驅動發展。例如要使産業技術經濟政策發揮更大的作用,對鋼鐵、水泥、石化、船舶、光伏裝備等産業,要制定實施更高的準入技術標準,和相關聯的體現技術進步的環境環境保護、能源利用效率、資源利用效率、産品品質、安全和土地集約利用等標準,既防止一放就亂,又在簡政放權中更好地發揮技術創新的作用。
第二,支援東部地區率先向創新驅動發展轉型。我國東部地區發展水準高,基礎設施完善,消費能力強,科技資源豐富,但是要素成本不斷上升,環境污染問題極為突出,資源約束瓶頸和轉型升級壓力最大。要將東部作為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點推進區,對京津冀、上海、江蘇、浙江、廣東、遼寧等省市積極推進國有單位科研成果所有權和智慧財産權制度改革,完善科技創業投資和金融支援的政策,加大國際創新的合作力度在推進中關村、張江等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發展過程中,及時總結經驗,完善政策,並有序擴大政策適用範圍,要推動高技術産業園區和高技術産業基地的集聚發展,實現創新發展的二次創業。
2013-12-21 09:32:24
- 張曉強:
第三,研究制定重要産業的創新發展路線圖和實施方案。對能源、汽車、冶金、石化、積體電路等行業或重要産品,要明確提出創新發展的主要目標、技術路線、保障措施和推進時間表,使之與産業發展規劃,重大生産力佈局規劃有機結合,協調推進。
第四,實施新興産業引導工程。對資訊消費及資訊惠民,節能環保、寬頻中國、移動網際網路、新能源、智慧城市、電子商務以及智慧物流等統籌推進重大産業引導工程,以企業為主體,政府引導支援,加快相關産業的技術創新步伐。
第五,實施創新企業百強工程。發揮好重點行業、領軍企業在創新驅動發展方面的引領帶動作用,要積極提升骨幹企業技術研發機構的能力,要推動建設更多的以龍頭企業為主體的産業技術聯盟,要支援企業建立與完善全球化的研發網路,更有效地開展國際科技創新合作,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技術先進的創新型旗艦企業。
2013-12-21 09:33:59
- 張曉強:
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9月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的講話中指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決定著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當今世界,科學技術越來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力量,我們要充分認識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産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開拓進取、紮實工作,切實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好。
謝謝大家!
2013-12-21 09:36:43
- 主持人 王春正:
感謝張曉強副主任的精彩演講。下面請商務部副部長王超先生主題演講,擴大鼓勵需求,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準,這都是明年經濟工作的重要任務,這方面將有不少的舉措,下面請王超副部長演講。
2013-12-21 09:37:25
- 王超:
尊敬的曾培炎理事長、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出席今天的中國經濟年會,本屆年會以“改革新號角 發展新階段”為主題,將深入探討如何在新的歷史時期,通過進一步擴大開放實現更高層次的改革與發展。這對我們順利完成十八屆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確定的經濟發展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上個世紀70年代以來,中國政府順應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歷史潮流,開始了改革開放的偉大征程,在這個偉大征程中,我們走過了1978年至1991年以試點為特徵的探索期,走過了1992年至2000年以政策引導為特徵的擴大期,也走過了2001年至今以體制性開放為特徵的深化期。中國始終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不動搖,不斷擴大開放的深度和廣度,既促進了自身的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也為世界經濟的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特別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不斷學習國際規則,完善各類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中國全面履行承諾,大幅降低關稅總水準,取消了所有不符合世貿組織規則的非關稅措施,外資準入門檻不斷降低,在世貿組織分類的160個門類當中,中國已經開放100多個,開放範圍接近發達國家水準。中國重視開放合作與主要經濟體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保證了中國與世界經濟的有效融合。在穩定出口的同時,積極擴大進口,引導企業開展境外投資合作,對促進世界經濟復蘇發揮了建設性作用。
2013-12-21 09:42:47
- 王超:
最近中國加大了對外開放的步伐,7月份在美國舉行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期間,中方同意以準入前國民待遇將負面清單的模式與美方繼續開展雙邊投資協定談判。9月份,中國的第一個自貿試驗區也是我們自主開放的試驗區上海自貿區掛牌,10月中國宣佈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服務貿易協定談判,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和最近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更為我們進一步擴大開放制定了路線圖,吹響了新號角。
回顧改革開放30多年的歷程,我們深刻地認識到,改革開放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成功經驗,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改革開放永無止境,在經濟全球化新的形勢下,中國必須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對內對外開放,相互促進“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地結合,促進國內國際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參與和引領國際競爭新優勢,以開放促改革。
2013-12-21 09:45:41
- 王超:
為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將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推動重點領域對外開放。按照三中全會《決定》對擴大市場準入提出的要求,我們將以提高開放水準,培育充分競爭和公平透明的市場環境為目標。一方面,不斷擴展開放領域,形成新的産業發展推動力。另一方面,著力消除現有開放領域當中體制機制障礙和壁壘,我們將建設好上海自貿試驗區,並在總結經驗基礎上,針對《決定》提出的金融、教育、文化、醫療、育幼養老、建築設計、會計審計、商貿物流、電子商務等服務行業和一般製造業,從開放的現狀、主要癥結、解決措施等方面進行分析,研究放寬外資在股權比例、經營範圍、註冊資本等方面的限制,推進在更寬領域、更高層次的對外開放。
2013-12-21 09:50:57
- 王超:
二是保持對外貿易持續健康發展。繼續推動出口從傳統的生産成本優勢向技術、品牌、品質、服務為核心的新優勢轉化。促進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和中國服務跨越,增強企業技術創新、自我轉型的內生動力,提高貿易便利化水準,深刻認識多哈回合早期收穫協定的重要意義,把握世界經濟新格局的戰略機遇,提升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層次。
三是加快體制改革,促進“引進來”與“走出去”協調發展。堅持積極有效利用外資的方針,穩定外資規模,優化結構、提高利用外資的綜合優勢和總體效益。以探索對外商投資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將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為突破口,加快外資法律調整,統一內外資法律法規,保持外資政策穩定、透明、可預期,建立公平公開透明的市場規則。要引導加強外資導向的科學性,注重引資、引濟、引制的有機結合,鼓勵外資更多的投向高新技術産業、現代服務業和中西部地區,促進産業結構升級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要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尤其是投資的軟環境,增強服務意識,切實保障企業智慧財産權等合法權益。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實施對外投資管理體制,強化政策支撐,健全服務保障,為各類所有制企業“走出去”鬆綁和加油。
2013-12-21 09:55:49
- 王超:
四是完善區域協調發展的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我國幅員遼闊,各地資源稟賦差異很大,參與國際競爭各有長,全面提升開放型經濟水準必須創新開放模式,促進沿海、內陸、沿邊開放的優勢互補,形成引領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的開放區域,培育帶動區域發展的開放高地。同時應加快自由貿易區的建設,堅持雙邊、多邊、區域開放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路。我們還將繼續擴大內陸沿邊開放,推動內陸貿易投資創新協調發展,加快周邊互聯互通,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形成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新格局。
我國過去30年的快速發展依靠的是改革開放,未來的發展也必須依靠改革開放。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更加自覺、更加堅定的推動改革開放,開拓進取、務實工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百年目標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新的貢獻。
謝謝大家。
2013-12-21 10:03:57
- 主持人 王春正:
感謝王超副部長的精彩演講。下面請中國銀行行長李禮輝演講。大家對貨幣信貸政策和金融改革問題都十分關心,李禮輝行長在這方面有著豐富的工作經驗,下面就請他來給我們演講。
2013-12-21 10:04:42
- 李禮輝:
尊敬的曾培炎理事長、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媒體的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參加今天的中國經濟年會,十八屆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這裡我想就培育新動力、促進人民幣國際化全方位發展談幾點看法。
一,人民幣國際地位迅速提升,但國際市場的份額仍然不高。2009年7月人民銀行頒發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管理辦法,啟動了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經過幾年的發展,人民幣國際化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今年1-11月,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量達到4.07萬億元,同比增長了56%,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業務量達到4045億元,同比增長了83%。海外人民幣存款的總量由2010年區區幾百億元,增長到了目前1.2萬億元。跨境人民幣業務快速發展帶動了人民幣國際地位的顯著上升,國際精算銀行EIS的報告顯示,人民幣已躍居全球外匯市場交易最活躍的十大貨幣之列,交易地位從2010的全球第17位躍升到現在的第9位。日均的成交額增長2.5倍,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信協會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傳統貿易融資工具信用證和託收的使用中,採用人民幣作為計價和結算貨幣的比例已經由201年年1月份的1.89%上升到今年10月份的8.66%,超過了歐元,成為僅次於美元的第二大貿易融資貨幣。
2013-12-21 10:05:23
- 李禮輝:
與此同時,中國和有關國家地區的貨幣合作不斷深化,我們已經與23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貨幣互換協議,總規模超過了2.5萬億人民幣。此外,東南亞、東歐以及非洲一些國家已經或者正在考慮把人民幣作為官方的儲備貨幣。但是我們要看到,目前人民幣的市場份額仍然不高,人民幣支付的市場份額0.84%,排在全球的第12位,甚至落後於泰國的泰銖。把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的只有亞洲的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柬埔寨、南韓和我國的台灣地區,非洲的尼日利亞、拉丁美洲的玻利維亞、歐洲的白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人民幣在國際外匯儲備中的佔比十分的有限。中國銀行是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也是全球跨境人民幣業務規模最大、專業能力最強的銀行。四年多來,中國銀行集團辦理的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量累計超過7.2萬億元,業務規模和市場份額領先於國內和國外的同業。與此同時,中國銀行建立起的覆蓋全球的人民幣清算網路和支付體系形成了比較完善的人民幣存款、貸款、結算、投資、交易等等産品和業務的序列,能夠為全球客戶提供全方位的人民幣服務。
2013-12-21 10:07:20
- 李禮輝:
二,未來人民幣將成為全球的主導貨幣之一
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人民幣國際化正在面臨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我們預計未來15-20年人民幣有望成為全球主要的結算、支付、交易和儲備貨幣之一。我們認為,人民幣國際化會在以下三個方面取得新的進展:
第一,人民幣在貿易、投資、結算中的比重將顯著提高。未來我國對外經貿和金融合作將更加多元化,特別是與周邊國家貿易投資往來越來越頻繁,人民幣將越來越多作為結算貨幣使用,我們預計到2015年人民幣在我國對外貿易、投資結算中的佔比將達到15%左右,2025年有望超過30%。
第二,在岸和離岸人民幣市場規模將不斷的擴大。未來上海逐步形成成熟的人民幣産品創新、交易、定價、結算機制,建成人民幣跨境投融資的中心,人民幣産品基準價格的形成中心,大宗商品定價中心和金融諮詢的服務中心。從而有望發展成為重要的在岸的人民幣市場,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市場的地位將進一步突出,我國也將加強與主要國際金融中心的合作,協調推進倫敦、新加坡、盧森堡等離岸人民幣市場的發展。
第三,人民幣國際地位將穩步提升。隨著全球結算清算交易網路不斷的望山,未來人民幣可能成為全球的主要交易貨幣,人民幣在跨境結算、融資、避險和保值領域將被更加廣泛的使用。另外,根據世界銀行預測到2025年,人民幣在全球官方外匯儲備過程中的比重有望超過5%。
2013-12-21 10:08:19
- 李禮輝:
三,培育新動力,促進人民幣國際化全方位發展。
實現人民幣國際化全方位發展,必須深化金融市場改革,擴大金融業對內、對外開放,不斷培育新的動力。
第一,加快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是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條件,也有利於資本流動更加平衡,減少跨境資金套利的動機,促進在岸、離岸市場有效運作,確保人民幣國際化的健康發展。我們建議,可以先放開長期的資本流動,後放開短期的資本流動,先放開直接投資,再放開間接投資,先放開流入,後放開流出,抓緊推出商業信貸、債券類、股票類證券交易的相關改革,用5年左右的時間基本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的可兌換。與此同時,我們仍然有必要採取一定的措施,比如加強反壟斷的審查,完善反洗錢和反恐融資政策,清理並廢除超國民待遇,建立黑名單制度,增加非居民存款的準備金要求等等,來對短期資本流動增收脫貧稅等等,採取這些措施有效控制系統性的風險,防止跨境資本流動,特別是投機性的資本流動對中國金融市場可能帶來的衝擊,維護市場的穩定。
2013-12-21 10:09:23
- 李禮輝:
第二,推動大宗商品以人民幣計價。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大宗商品的進口大國,但是,全球主要的大宗商品幾乎都是以美元來計價和定價的,這不僅會帶來匯率的風險,而且會增加中國企業在大宗商品市場上的交易成本。只有實現大宗商品以人民幣計價,才能有可能進一步推動與它相關的貿易、投資、金融領域的人民幣業務。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已經在上海自貿區成立,這是一個很好的開端,未來可以考慮以此為基礎,建立以人民幣定價的大宗商品定價體系為人民比的跨境使用進一步創造條件。
第三,支援上海建設全球人民幣中心。上海自貿區的建立為中國金融業開放提供了一塊試驗田,要發揮上海自貿區的先行先試作用,促進人民幣回流渠道多樣化,提升金融市場開放度,擴大人民幣在資本配置和金融市場中的使用,以此加快上海金融中心建設、支援上海建成真正意義上的全球人民幣中心。
第四,促進在岸、離岸市場協同發展。繼續拓展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的廣度和深度,更好地發揮香港國際中心的作用,積極推動其他國際金融中心發展離岸人民幣市場,逐步形成全球人民幣市場體系,同時,加強境內外市場的銜接,積極探索在境內發展人民幣業務,逐步縮小人民幣離岸和在岸的價格差異。
2013-12-21 10:09:52
- 李禮輝:
第五,發揮我國大型商業銀行的引領作用。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中國大型商業銀行責無旁貸,應該扮演人民幣跨境流動的主渠道的角色,要更多地參與大型跨境投資項目,更快地提高金融創新的能力,大幅度提高外匯交易水準,優化在主要國際金融中心的佈局,更加有力的支援和促進人民幣國際化的全方位發展。
女士們、先生們,展望未來,我們堅信,隨著中國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以及金融體制改革不斷深化,人民幣在全球市場的使用範圍越來越廣,將推動跨境人民幣業務快速增長,作為主要的服務銀行,中國銀行將繼續提供“一體化、高品質、全方位、高效率”的金融服務,為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作出應有的貢獻。
謝謝。
2013-12-21 10:10:27
- 主持人 王春正:
非常感謝李禮輝行長的精彩發言,剛才幾位部門的領導從全面深化改革和促進經營秩序健康發展方面都作了很深刻的演講,他們的演講對我們很有啟發。
主題演講階段現在告一段落,下一階段將由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先生主持。
2013-12-21 10:10:46
- 主持人 鄭新立:
大家上好。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未來七年的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的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這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把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推向前進的行動綱領。明年的改革如何起步,對明年經濟運作將産生什麼樣的影響,下面這個時段,我們將邀請五名專家、企業家談談他們的看法。他們分別是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錢穎一教授,中投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香港中文大學原校長劉遵義教授,國家開發銀行原副行長劉克崮行長,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同志,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同志。
五位嘉賓每個人先做第一輪的發言,先講10分鐘。
2013-12-21 10:11:05
- 錢穎一:
我今天想講一個看法,改革,明年很關鍵。
改革信號角已經吹響,接下來就應該是衝鋒了。大家期待改革的實施和落實,明年是一個關鍵。三中全會之前,不確定性主要體現在會出一個什麼樣的文件?《決定》公佈以後,社會反應很好,資本市場的反應也是好的。因為這個不確定性沒有了。這一個月以來,資本市場又有所波動,昨天的股市正好回到了三中全會之前的位置,因為新的股權經濟在産生。就是説在觀望和等待,實施和落實的具體措施。所以,明年特別是明年的上半年就非常關鍵。如果明年改革有所落實,那麼改革者的可信度就會大大增加,改革將産生慣性,如果落實得不是太好,執行力不能被顯示,會影響到改革者的可信度以及今後進一步推動更多的改革。這裡説的改革措施的落實和實施,並不是指要全面的啟動,因為這次是全面深化改革,領域廣、項目多。但是應該有一些關鍵領域的標誌性的改革啟動,歷史的經驗值得參考,20年前,1993年的11月,出臺了十四屆三中全會的《決定》,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一共50條決定。而緊接著1994年就是一個改革高峰年,許多重量級的改革都是在那一年推出的,比如匯率並軌,國稅局與地稅局的分離,都是在1994年的1月1日出臺的。之後,又如組建政策性銀行等,都是在1994年完成和推動的。
2013-12-21 10:11:44
- 錢穎一:
正是這些改革的實施和落實,使人們相信了建立市場經濟的不可逆轉性。對今後的改革建立了信心。在20年前,改革新號角之後就是改革的成功的實施。這次三中全會《決定》中列出了項目眾多的改革清單,制定這個清單是從下至上的,大量吸收了經濟學家各行各業、各個部門、各個方面的意見,最後由最高層拍板。實施和落實的過程是反過來的,是從上往下,改革的執行力來自兩個方面,既要靠上面的有力推動,也要靠下面的各部門、各地區的具體落實。明年推動落實改革面臨許多現實問題,突出的矛盾涉及到改革、調整和發展的三方面關係。
2013-12-21 10:12:48
- 錢穎一:
第一,改革與調整的關係。現在面臨很多經濟中累計的問題需要調整,比如地方政府債務,比如影子銀行,比如産能過剩,比如經濟結構等等。但是調整應該通過改革的方式和路徑,而不是用老辦法,用老辦法即使一時調整過來,也還會調整回去。
第二,改革與發展或者經濟增長的關係問題。從長遠來看,改革要為發展服務,為發展創造條件,改革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調整經濟運作機制,使它更有效力和更有活力,促進經濟發展。但是,從短期來看,特別是近期來看就不一定了,推動改革要解決問題,要解決體制的問題,是為了維持長久的平穩的增長。在我個人看來,經濟發展要為改革推進創造條件,提供保障,改革措施順利出臺和到位在近期可能要優先於保經濟增長。
2013-12-21 10:13:11
- 錢穎一:
明年改革遇到很多困難和問題,不過明年也有有利條件,比如國際經濟形勢的環境,明年可能會比今年好。如果不出意外,發達經濟的經濟復蘇和增長將會是五年來最好的,這對中國的出口和就業都是好消息。
最後,我還想強調我的看法,就是改革明年很重要。謝謝大家。
2013-12-21 10:13:42
- 主持人 鄭新立:
謝謝錢教授,他把2014年和1994作了一個對比,1994年,十四屆三中全會閉幕之後,一共有六大改革出臺,現在想起來還是激動人心。明年有多少重大改革措施出臺?我們充滿著期待。下面請劉教授發言。
2013-12-21 10:14:18
- 劉遵義:
尊敬的曾理事長、尊敬的各位副理事長、各位理事、各位會員,今天很榮幸有這個機會在這裡和大家分享我的意見,我要講的題目就是“人民幣在進一步國際化”。
在三中全會的《決定》裏面有兩條:一是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機制。二是加快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我今天就針對這兩個方向發表一下我的意見。
首先,人民幣作為國際交易媒介,國際交易從20世紀中葉開始大多數使用美元作為媒介,主要交易雙方都不願意接受對方的貨幣,而都願意接受美元。利用本幣清算有下列的優點:一是降低交易成本、減少換匯次數。二是降低或除去匯率風險。三是不必持有過量的外匯儲備,我想大家都清楚。我們從2009年開始,中國國際貿易可利用人民幣或者貿易夥伴貨幣報價結算與清算,現時已經超過16%中國國際貿易是用人民幣結算的,預期會持續增加,大大降低了中國對外匯的需求。二是中國東亞貿易夥伴都願意接受人民幣,因為人民幣相對美元預期只是會升值,不會貶值。同時,普遍東亞中央銀行持有美元儲備已經太多,而這些經濟體都對中國出鈔,很容易獲得人民幣。三是人民幣可以作為東亞各國之間國際交易媒介,中國可以鼓勵人民幣在東亞擴大使用。人民幣作為價值儲藏的工具,如果人民幣作為廣泛使用的國際交易媒介,並作為價值儲藏的工具,它對其他主要儲備貨幣的匯率,尤其是他所要代替的美元,就必須維持相對的穩定,絕對不能大升大降。人民幣匯率波動性太大,會對進出口商與長期跨境投資者會有負面的影響,直接衝擊中國實體經濟的發展。所以,國家希望能夠用本幣作為本國貿易報價單位與結算工具,從而降低國際交易貨幣的風險,也降低各國兌美元與其他主要儲備貨幣的依賴性,減少各國央行對外匯儲備的需求,所以國家也有這個希望。但是,不一定做得到,中國可以成立東亞清算銀行,正如1950年國際清算銀行一樣,讓參加東亞清算銀行的經濟體可以利用本幣結算與清算彼此之間的交易,並利用人民幣或其他主要儲備貨幣進行最終的清算。
2013-12-21 10:17:58
- 劉遵義:
中國可利用人民幣或其外國儲備其中的其他主要儲備貨幣作為最終價差清算的保證。怎麼邁向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我們其實需要知道長期與短期資本的流動,長期資本無論流入或者流出對輸出國與輸入國都會有好處。同時,長期投資者要希望匯率相對的穩定,短期境外資本的流入與流出對實體經濟沒有什麼好處,但會造成匯率頻繁波動,匯率波動對實體經濟有很多的壞處。全球一年的貿易量大約是20萬億美元上下,但是全球外匯的交易量則高達15000萬億美元。這兩個數字一聽就是很大的差異。中間外匯的過手次數很多,説明大部分的人都是在賭博匯率,但匯率的波動不利於國際貿易,也不利於跨境投資,對實體經濟負面影響不少。怎麼開放資本賬戶的話,我們就要區分長期與短期資本,如何區分長期與短期資本,可以用徵收資本流動稅,避免短期遊資大量進入。比如收1%資本流動稅,在資本項目下進來的外匯換成人民幣要收1%,換回去也收1%,一共2%,對於投資其在五年以上的長期資本,進出成本每年最多只增加0.4%,不會對其清收長期資本造成影響。對於一個月內要來回的投資者成本是每年24%。資本流動稅可以用兩種不同方式徵收,一個是換匯的時候徵收,一個是在出入境的時候徵收。實行資本流動稅之後,資金進出境就不需要審查和核準,就收一個稅。
2013-12-21 10:26:20
- 劉遵義:
但是我要提議,超過10萬元人民幣進出境要報備,這比較美國的規矩也是一樣的。脫貧稅還有其他的好處,就是可以令中國同時第一有獨立的貨幣政策,第二有相對穩定的匯率,第三可以允許資本的自由的進出。脫貧稅允許中國與世界的金融市場有適當的分割,我解釋一下為什麼?為避免各國之間的風險,過度互相關聯,以至於一國出問題影響全世界,我們就要避免這個問題,就要有適當的分割。
人民幣匯率讓市場決定是正確的,但應當有長期供需決定,並非有一個投機性的市場來決定。假如中國外匯市場能夠避免“熱錢”大量進出,在市場上制定規律,才可以緩解中國經濟的基本面。所以適當的短期資本流動,放開長期資本流動,是推進人民幣匯率市場化的一大步。絕對可以達到資本項目可兌換和人民幣匯率市場化的目標。
2013-12-21 10:32:17
- 主持人 鄭新立:
劉教授提出了很好的人民幣國際化的建議,他説人民幣匯率要保持穩定,他建議要建立東亞清算銀行,讓東亞國家利用本國貨幣進行貿易和投資結算,另外他還建議要徵脫貧稅,資金的流入流出各徵1%,防止資本項目可兌換後外資的大進大出。這兩個建議很有操作性,我們中國最大的紅利是什麼?最大的紅利是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的紅利,人民幣要成為國際儲備貨幣就必須資本項目可兌換,我們就要防範風險,防止外資大進大出,劉教授提的這兩個建議是真知灼見。
下面請劉克崮副行長發言。
2013-12-21 10:33:21
- 劉克崮:
由於時間關係,我簡單説一下關於財稅體制改革的意見。改革大體分四個環節:定方向目標、理清思路和框架、出工作性方案、制定實施辦法和推行。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於改革方向説的很清楚,對於各方面改革的思路框架性的、粗線條的勾畫了,某些方面、某些領域也對改革的方案的重點措施辦法提到了。綜合來説,現在主要應該是理解、統一方向,細化思路框架,出可操作、可實施的、有把握的,別翻餅的方案,迅速實施不是問題。關於經濟改革,三中全會有一段很全面、很精確的表述,強調兩點,第一要有利於國家長治久安,是一種基本制度;第二這個制度要現代,要建立現代的財稅制度。
由此我説第一個問題,在財稅改革上要有六個方面重要改革任務:
2013-12-21 10:34:49
- 劉克崮:
第一,財稅改革不僅是自身改革,更重要是整個經濟社會體制改革的部分,是行政體制改革的組成部分,是我們國家國體的部分,是政治體制的部分。
在這個背景框架下,作為學習體會,我提一個判斷,要給財稅體制在總框架中定位。我認為在政治體制上要實行共産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國家體制上實行適度分權的準單一制,經濟社會管理體制實行準聯邦制,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的兩個積極性。在經濟和社會運作上,以市場資源配置和居民社會自治為基礎。在這個框架下探討、研究、構思、設計一套改革,推進財稅改革,為上述這多方面的國家基本制度的建立打基礎。這裡的第一個工作任務是確定政府的功能、職責到底是什麼,只説幾句一般的話,經常是不夠的,要很明確、很具體。在各行各業、各個領域中,我認為最利於輔助把國家、政府功能和市場社會關係説得清楚的,最容易幫助説清楚的就是財政。國家幹什麼説不清楚,你就説財政在幹什麼。你説政權建設、軍隊建設,維護國家主權獨立和完整,這不是市場經濟。市場經濟只能發揮一部分作用,這是國家的首要職能。普京在上臺演説的時候,36個詞就説了三個意思,第一,維護國家主權獨立完整統一,然後進行社會管理,然後讓老百姓幸福。要通過財政理解我們大的制度,通過財政把它的功能具體化。國家政府的五大功能:一是國家主權,政權運轉;二是民生保障,公共事業;三是公共設施,市政工程;四是市場監管,輔助調控;五是國有資産,公共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這就是從財政角度政府應該有的五個功能。
2013-12-21 10:35:47
- 劉克崮:
第二,這五個功能在我們13億人口大國中重要的任務是分解,把綜合功能分解到各個層次,功能實施分到各個部門、各個方面。在貫徹三中全會中,財稅應該把縱向的層次和橫向分工理清楚。這裡我想突出強調的是,政府層級間的劃分,這是最主要的,重於橫向部門。簡單説國家中央就管全局和國際,民族獨立問題、主權問題、強盛問題、國際合作問題,再就是做實市縣政府職能,做的相對獨立,定位在所有公民生活基地,定位於這個區域裏的微觀經濟和社會活動,國家的財政一定要在源頭上把一部分當地産生的財源交給它,如土地、房産。當地産生的財政稅收利益給它,然後它匹配幹自己的活兒。這中間省了協調功能。
我想強調一個原則,鄧小平的光輝思想,市場經濟沒有姓資姓社的問題,它是人類的智慧,它挺好就用它的好處,它有毛病就約束一下。在職責劃分上,我覺得人類智慧的結晶,東方有“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擔水喝、三個和尚沒有水喝”,西方法律和經典書籍經常用實際例子説“用自己的錢辦自己的事兒效率最高,用別人的錢辦自己的事效率就低了,用別人的錢幫別人幹事效率最低。”我們用這三句話衡量財稅體制,我們有很多是兩和尚挑水,三個和尚説不清楚責任的。我們很多是跟別人跑,把別人錢來幹事。在劃分職責的時候多專責,少共責。在劃分收入的時候,多專享少共用。我提一個案例,中國的增值稅在一個國家中的比重在全世界是最大的稅,而我們把最大的稅變成一個共用稅,這在大國裏是沒有的。在西方財政教科書裏,把我們説大混合共用舉例,例如中國的增值稅。
2013-12-21 10:38:50
- 劉克崮:
第三,收入分配製度。收入分配製度要打開,國民收入分配製度,收入分配製度要打開,圍繞國家的整體。第一層是國民收入分配,國家、企業、個人,第一層不是中央和地方,第一層也不是部門間,1993年、1994年的改革,那個時候中央表述很清楚,什麼問題?剛才培炎概括了,叫倒逼機制,這是改革的特點,一個協調、一個倒逼、一個牽引。現實問題,政府還要繼續拿嗎?我曾經在政協發過言,銀行的利率差太大了,08、09年社會通脹,我在政協發言,我説通脹已經高過存款利率了,利息是負的,銀行應該看到可愛的百姓,在這種情況下沒有擠兌的,那就主動讓利吧。銀行內部説劉克崮是我們的內奸,後來大家推動了利率市場化。首先要結研究國家、企業、個人的份額。93年提出面對問題,問題是財政缺錢發不出工資了,要提高財政佔GDP的比重。最後軍費缺錢,中央提出提高兩個比重。經過20年的發展,這個任務圓滿地完成了。現在要提出新的政策,就是中央新提的,政府收入不能再提了,要穩定,現在政府收入是多少,大收入口徑2012年31.57%佔GDP,在國際上的比較在中上等,世界銀行有按GDP的分類,中國在中上的中偏下,我們在這個檔次取平均值,有一堆小國都在咱們一個隊伍裏,把那些小國替掉一千萬人口以上,我們的結論是穩定住不要動了,93、94年提出的“提高兩個比重的任務”圓滿完成,歷史階段結束了,不要再提了。以後怎麼辦?再説。還有一個問題是個人收入大幅度的下降,怎麼辦?提高。個人提高,誰下降呢?這是比例關係。只是説提,不説降。我説要降企業佔比,特別是資源性、壟斷性部門的收入在整個國民收入中的比重。這就是總格局。
2013-12-21 10:41:38
- 劉克崮:
第四,全口徑財政收入,不只是稅收,社保、基金、土地出讓金,土地出讓金佔GDP的6%點多。下面是稅收收入,然後是稅收的劃分,轉移支付。有一大塊我們常常忽視,政府有一個巨大的資源是什麼?國有資産,國有公共資源,我們對這塊的管理很弱,把它列出來,在收入、支出、預算三個制度之外單獨列出來,我們的資産管理和資源管理的體制制度。
第五,支出制度、預算制度。
第六,財稅運作的基礎制度,就是IT技術、資訊系統。現在資訊系統的薄弱已經嚴重阻礙了我們重要的改革,個稅改革、分類和綜合改革提了20多年,實施不了,因為沒有數據,怎麼知道劉克崮有多少財産,怎麼知道我報的數是真的假的,誰老實報誰交的稅多,所以必須有底數,必須有資訊系統,我了解了財稅部門的系統,相對而言比有的單位它的數字中下等,希望財稅領域的同志們迅速把財稅數據系統提升上來。
2013-12-21 10:45:02
- 劉克崮:
劉克崮先生是1994年分稅制改革方案主要測算人之一。他提出來下一步財稅改革的重要目標,就是在大的分配比例上要進行調整。政府所得不要再上升了,企業所得也不要再上升了,居民所得要提高,這樣的思路應當作為下一步財稅改革的重要思路,也符合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要求的要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在國民總收入中的比重,實現這個調整必鬚髮揮稅收杠桿的作用。
下面請企業家李書福先生發言。
2013-12-21 10:45:53
- 李書福:
尊敬的曾總理,尊敬的各位專家,改革的新號角吹響了,我還要説説很短的感謝的話。我們吉利一路走來,就是靠我們在座各位的領導、專家、學者各個方面的關心、支援、幫助,看到這麼多的老領導,有一種內心感恩涌現出來。這次會議很多領導都在關鍵的時候講了關鍵的話,在我們事業發展的決定性的方向上發揮了作用,使我們有這個機會參與到中國的經濟建設、改革開放大潮當中來,才有今天一步步的發展,我表示一下感謝,這是由衷的。
2013-12-21 10:46:59
- 李書福:
每當中國到了重要的歷史關頭的時候,到了非改革不可得時候,我們的黨總會有大的動作,解決重大問題。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舉國上下一片歡呼,猶如春潮涌動,大家都歡呼雀躍。中國開展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允許大家嘗試,允許大家實踐和探索,充分調動了民間的創新、創業的積極性,拉開了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一個序幕,我們這些人就是因為這個序幕的拉開,才參與進來了。
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明確了市場起基礎性、決定性的作用,這是非常重要的,我們這些人非常喜歡市場,只要公開、透明,只要是市場才有競爭,規矩、原則、規則搞明白,大家就去競爭,失敗了就是失敗了,成功了就是成功了,講得清楚,這是最好的。所以,市場起決定性作用,我們非常期待,到底能不能做到,現在還不好説。
2013-12-21 10:54:07
- 李書福:
進一步推動了深化改革,進一步解放了生産力、創新力,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就因此而吹響了新的號角。我相信全中國所有人都在期待著真正的市場經濟的形成。現在看文件很好,聽起來很美,但是做起來確實很辛苦的。人民群眾看三中全會報告,我想一樣,我們都是普通的老百姓,都是很認真的在學習。中央的政策是非常好的,中央的頂層設計和民間的創造性,摸著石頭過河結合,也非常好。我覺得中間很重要,一頭一尾都是很不錯的,中間怎麼解決梗阻的問題?是中央的政策能夠真的落到實處,讓人民群眾能夠感受到發生在身邊的人和事,發生在身邊的人和事和中央講得一樣,這就成功了。
2013-12-21 10:55:14
- 李書福:
今天的中國已經有了更加清晰的改革的方向,剛才那麼多專家都講到,我就不再講了。尤其是中央成立了改革領導小組,這是有史以來沒有的。這個領導小組的成立,我覺得一定能夠找到政府和市場之間的邊界,真正的市場公平環境才能實行。作為我們搞企業的人,現在就要研究三中全會,研究十八大,研究市場,研究政策,研究機遇挑戰,到底有什麼機遇挑戰?研究深化改革的政策,大家都期待著正面清單、負面清單,到底拉出來是一個什麼清單?正面清單就是政府要做的,或者説負面清單就是企業不能做的,就要很清楚。我們現在等著這兩張清單,什麼時候可以真的搞出來,不要讓搞企業的人或者讓老百姓不明白,很多事情總是不明白,政策總是放在口袋裏,一直不掏出來,作為企業來説最頭疼,不知道這個政策到底是怎麼樣的。我們胸懷信念,實現理想。現在最重要的是在實現理想過程中,總是碰到很多讓人們失去信心的問題的産生,這種事務擺在我們面前非常頭疼。
2013-12-21 10:56:30
- 李書福:
作為老百姓和普通的企業來説,只要沿著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所指引的方向前進,一定是能夠成功的,怎麼前進呢?只能在競爭當中前進,競爭就需要公平,不公平怎麼競爭?在哪前進?在市場當中前進,不能搞特權,找其他的歪門邪道,我想這種前進就是跑了兩步也會倒下來了,肯定不行,一定要在市場中前進。在創新創造中前進,在實踐于探索中前進,我們要總結過去30多年的經驗和教訓,緊密地聯繫三中全會的精神,保證企業發展戰略能夠緊緊地扣住時代的脈搏。比如現在的安全,汽車是要撞死人的,我們就要想辦法不讓汽車撞死人的,坐在裏面的人不受傷害、外面的人也不要受傷害,這個技術的研究我相信我們一定會走在前列。大家都知道,汽車裏産生了揮發性的物質,對人的身體傷害很大,怎麼健康,外面有很多的污染,PM2.5各種各樣有害氣體不讓進入到車子裏面去,或者採用什麼技術,我相信這些我們做的都是非常好的,技術做得更好,所以安全技術、健康技術、節能減排、環境保護,這些都是現在黨中央提出的非常重要、整個國家所面臨也是全世界面臨的當然中國這方面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更多,怎麼在節能減排、環境保護技術不斷提升。資訊技術與新生代的消費,新生代消費領域不一樣,我們緊緊扣住時代的脈搏,和資訊技術進一步結合。自動駕駛結合,以後人上去就不用開了,可以自動駕駛。跨境融合,全球型企業的融合,我們和一些跨國機構進行了討論,中國企業原來從中國本土的到後來的跨國貿易的,到後來跨國投資的,現在一定要走向全球發展。所以如何實現跨界融合和全球型企業的發展,這些産業的形成、發展與整合就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最大商業機遇,但是這種商業機遇是需要政策法律和各方面環境配合,否則我們有這樣的理想,胸懷一個中國夢,為了中國民族的偉大復興,但是這個夢要想實現還需要進一步的具體化。
什麼叫跨界融合呢?比如汽車與IT技術,汽車與身體的保健,汽車與金融,汽車與體育,陽光體育事業,中國現在很多人都是在卡拉OK、足底按摩、桑拿,我們也要搞創新型社會的建設,要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從這些地方走出來,走到哪兒去?走到體育事業、陽光的、健康的運動,這些都是跨界融合的,汽車與全球型企業文化。三中全會已經吹響改革的新的號角,我們一定要抓住這個新的機遇,通過産業整合、技術升級、商業模式的創新,在自己有特色的領域開疆拓土,大膽的擴大市場份額,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盡我們的綿薄之力。謝謝大家。
2013-12-21 11:06:52
- 主持人 鄭新立:
李書福同志講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也是他擔憂的問題,也是我擔憂的問題,就是明年的改革中央已經出了《決定》了,大家看了,很積極,老百姓看了以後熱乎乎的,包括我們的企業同志看了以後也覺得很好。他最擔心的就是中間梗阻,有人説是物質利益集團,也不一定是利益集團,政府部門也不代表哪個物質利益集團,更重要的是傳統的思維模式的束縛,這可能是妨礙部門的去積極的推動改革。習主席講膽子要大,步子要穩,不敢改的話,就談不上步子要穩了。我覺得李書福同志提出的防止改革的措施遭到中間的梗阻,應該引起我們的關注。
2013-12-21 11:15:04
- 遲福林:
從多方面的情況來看,明年和下一步的改革能不能有重大的突破,很大程度上在於市場決定性作用的理解上,從這個考慮出發,我以“市場決定性作用牽動影響改革發展全局”為題,簡要提三個問題和大家做一個討論。
第一,以市場活力釋放經濟發展潛力,是不是市場決定性作用的首要目的。我理解提出市場決定性作用的首要目的在於尋求更有效率、更可秩序的發展新路。這是因為13億人的大市場是我國的突出優勢,無論從城鎮化內需潛力來看,還是從消費結構變化的大趨勢來看,應該説我國的居民消費潛力是巨大的。初步測算到2016年,消費潛力大概至少有30萬億到2020年可能達到45到50萬億,如果考慮到消費引資的投資需求,估計我們國家到2020年整個內需規模至少應該有百萬億的內需規模。這樣一個內需規模成為支撐未來十年中國7%增長的主要條件,問題在於這個巨大內需潛力要轉化為轉型增長的中長期優勢不是一個自然的過程。
首先,取決於市場化改革的實質性突破。例如全社會的醫療需求日益全面快速增長,是一個大趨勢,所以釋放醫療市場消費需求的主要出路在於,一是政府加大公共醫療投入要加快放開醫療市場,支援鼓勵社會資本進入。二是加大監管、加快形成安全有序、有品質的醫療市場體系。其次,需要推動消費主導的投資轉型。所以,我們現在大家有不同的討論,我認為未來十年重點要發展消費型經濟,不是不要投資的問題,也不是一個投資多寡的問題,我認為是能不能用市場需求結構來決定投資結構,使投資結構域社會需求結構相適應,減少和停止低效、無效投資,增加擴大適應市場需求變化趨勢的需求,由此實現投資和消費的動態平衡。
2013-12-21 11:16:13
- 遲福林:
第二,市場決定性作用會不會、能不能牽動影響改革發展的全局,尤其是改革的全局。我們講市場決定性作用主要是指經濟生活領域裏的市場決定,雖然不是全部,但是對全面深化改革有著重大的影響,時間關係我簡要提出兩條:一是全面理解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我的理解就是不僅僅是指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更重要的是指市場決定資源配置。例如推動公共資源市場化,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市場競爭機制等,我想,這裡需要討論的一個問題,就是農村土地資源配置能不能由市場決定。我的一個看法,農村土地資源配置雖然有一定的特殊性,但是按照《決定》提出的建立城鄉統一的土地市場,目的就在於讓市場給農村土地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因此,在政府嚴格規劃和嚴格用途管制情況下,農村土地資源配置應該起決定性作用。從實際情況來看,農村土地一些亂象,主要問題是政府規劃與用途管制缺乏剛性約束是主要矛盾。
2013-12-21 11:19:00
- 遲福林:
二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主要是經濟領域,但又不限于經濟領域。例如在文化産業資源配置中,市場能不能起決定性作用。我的看法是,在政府承擔公共文化主體,併發揮主導作用的前提下,文化産業資源配置也是要有市場起決定性作用。這樣的話,才能加快健全現代文化體系,才能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實現文化資源優化配置,才能儘快形成放活文化市場、做大做強文化産業的一個大環境。
第三,市場決定性作用的關鍵是不是要改變現行的政府主導型的經濟增長方式。不可否認,政府主導型經濟增長方式在推動經濟快速增長中功不可沒,問題在於政府過多、過大的行政干預和深入介入微觀經濟活動嚴重扭曲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嚴重壓抑市場活力,這不僅是經濟增長不可持續的重要原因,也是導致尋租腐敗的體制根源。
2013-12-21 11:21:08
- 遲福林:
我這裡簡要的提兩條:一是競爭性地方政府驅動力經濟增長方式難以為繼。有人把它當成“中國模式”的主要要素,我認為,這種增長方式儘管在短期內可以拉動GDP較快增長,但會為中長期增長埋下更大的隱患,這就需要更快的以公共服務為導向的中央地方財稅體制,並在此基礎上形成規範地方政府行為的制度約束。比如果斷廢除GDP導向的幹部選拔機制,儘快建立公共服務和社會滿意度導向為重點的幹部考核選拔機制。另外,以司法體制改革統籌考慮,探索建立中央地方雙重法院。另外,能不能推動政府監管由事前審批為主,向事後監管為主的轉變。我理解負面清單管理把自主權還給市場主體,所以負面清單管理為重點,重新界定政府與市場、政府與企業的邊界,是激發市場活力的關鍵所在,也是全面改革行政審批體制的關鍵所在。所以,建議在總結上海自貿區的基礎上,儘快出臺全國負面清單,推進實質性改革的突破。在這個背景下,我看明年有可能提前實現本屆政府縮減1/3行政審批事項的目標。
2013-12-21 11:22:15
- 遲福林:
下面,我用一分鐘的時間,做一些總結。在我看來,從基礎作用到決定作用,這是一個重大的思想解放,也是一個重大的改革突破,我們真正要把市場決定性作用在實踐當中,在經濟生活當中起決定作用,沒有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是難以做到的。所以,我最後概括了四條:一是由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意味著資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意味著激活13億人的消費大市場將對我國走向公平、可持續增長的轉型和改革具有決定性影響。二是由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意味著權力配置資源,導致機會不平等,權力不平等的歷史終結,對形成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具有決定性的影響。三是由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意味著官本位、權力尋租、經濟特權的歷史終結,對於抑制消極腐敗、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具有決定性影響。四是由市場決定資源配置,也意味著政府主導型經濟增長方式的終結。我們要在經濟生活領域堅定的走市場主導下政府的有效作用的新路子。所以,從這樣一些意義上看,我的看法就是三中全會的市場決定令其深刻性、其意義不亞於20年前提出的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的相容論。謝謝大家。
2013-12-21 11:22:54
- 主持人 鄭新立:
感謝遲院長講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市場決定資源配置,他特別提出在農村土地資源配置上,在文化資源配置上,也要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下面,還有9分鐘的時間,我想給每一個人提問題。
請錢教授,請你回答下一步招生制度改革,特別是清華大學招生制度的改革有一些什麼樣的設想?請劉教授,請你回答一下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還需要進行哪些改革和準備?請劉克崮同志,我知道你對財稅體制做了一個課題,特別對國民收入分配中間政府、企業和個人應該佔一個什麼樣的合理的比例?比如合理的比例是什麼,現在的比例是什麼,應該朝著哪個方向努力?請問李書福先生,企業在跨國經營中還有什麼需要政府改進服務的願望?請問遲院長,你剛才講了一個很重要的題目,就是市場對農村土地資源的配置要起決定性作用,剛才因為時間很短,來不及展開,把這個觀點再展開一些。
2013-12-21 11:24:28
- 錢穎一:
這次三中全會的決定中關於教育改革有專門的一章,其中有一句話,就是探索考試招生制度的多元機制,這是一個將來的方向,因為我們的招生考試機制基本上是一元的,但是其中有一個小口,就是叫自主招生,很小的一部分。問題是在最近一段時間,特別是這一個月有某高校出了點事,所以從上到下就非常的謹慎,在自主招生方面,非常、非常的謹慎,要求越來越嚴格。這是一個兩難,我們的高考制度有它非常簡單,一個分數決定,一元的特徵,有它的好處,接受程度也很高,但是也確實有它的問題。一個人是多方面的,絕對不能通過一個數字來表示,但是儘管現在的思路有了,説應該朝著多元的機制方向走,但是這個要實施起來,無論從方案到落實都是及其敏感和困難的。所以,現在提出了這樣一個方向,包括我們學院在內都在積極思考,積極希望探索,但是一定是步驟及其謹慎和小心。但是,我想這個方向是一定會堅持的。
2013-12-21 11:25:19
- 劉遵義:
人民幣要變成主要的儲備貨幣,大家一直認為應當要作為完全可兌換,其實不對,只要人民銀行説其他的中央銀行有人民幣要來換我就換給你就夠了,因為其他的中央人民只要儲備,最主要是它能用,我們有一個承諾跟它換,需要不需要完全可兌換,其實不太需要。其實中國人民幣,應該不應該作為主要儲備貨幣跟美元一樣,我有一個看法,作為世界上主要儲備貨幣有什麼好處。第一個好處就是人家都用你的貨幣做交易的話,你印就可以了,就和美國一樣,只印一樣,大家都會它真正的實際貨物賣給你。第二,全世界很多人持有你的貨幣很多,其實也很大風險,萬一他們統統要賣的時候怎麼辦。日本二三十年前就有資格作為主要的儲備貨幣,他們想過之後沒有做,它是一個硬貨幣可兌換,但沒有變成主要的儲備貨幣,主要原因是,第一日本人不想有大量的入鈔,第二日本人也很怕,它哪一天哪個首相到靖國神社拜一下全世界就要拋,所以沒有作為主要儲備貨幣。中國要想一想是否要做主要儲備貨幣,我們支援其他的東亞國家用本幣作為國際交易的媒介,這是一個可以考慮的方向。
2013-12-21 11:26:05
- 主持人 鄭新立:
新立提出的這個題目比較複雜,我要迎接挑戰。兩個問題,第一,統一語言。交流要説普通話,要説世界語。現在中國人在討論宏觀總稅負的概念上大體有三個口徑,第一個口徑是公共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這大概是稅收加一點裝在預算裏的非稅,這佔GDP的19%,所以有些專家、學者用這個數説中國的財政收入佔GDP比重19%,他説的是狹義的宏觀稅負比重。第二主要是社保和基金收入。社保不要再討論了,多數主要國家、大國,社保都是稅,所以你就把中國的社保費,不要説這不是稅不能算,它帶有強制性,因為是普遍的,因為它的支出是公共性支出,看性質。當然不那麼嚴絲合縫,改革方向就是把社保費轉成社保稅。我們要説世界語,人家的財政收入都含社保稅的,我們單獨拿出來那是混淆視聽。然後基金,土地出讓金佔GDP的6%,有人説它不是財政收入,因為我是一個國家土地是我的,我把這土地賣了以後把錢裝在另外一個口袋就變成我的錢,所以土地沒有了錢有了,政府資産負債沒有變化,怎麼把土地收入裝進來呢?我答,第一,70年土地出讓金是賣了嗎?沒賣。第71年又開始賣了,第141年又賣,到期了就又回來了,你沒有賣那是什麼?是年土地出讓金的70年金的一次性支付。你掙了70年租金。從口徑到整體收入,2012年31.57%的佔GDP比,我們首先要統一語言才能討論問題,將國際共同的尺度和口徑翻譯過去。
2013-12-21 11:27:31
- 主持人 鄭新立:
第二,怎麼判斷高低,沒有一定之規,沒有一定標準。但有三個角度和要素,第一功能,比如説教育,我們説教育應該佔GDP的4%,這是整個GDP的分配,美國前一百名大學70%多是民營的、教會的,不是政府的,中國政府應該努力讓民間辦大學、辦大學甚至小學、學前班,但是基本的希望小學政府要投資,希望小學靠富翁捐款辦,這是我們國家的恥辱。希望小學就是要財政一把拿過來。
還有一個尺度客觀規律,進入OECD的國家企業佔比有一個數,我記不清了,大概6%-8%,把中國企業的數,把企業佔比往上一對,比OECD所有的國家還領先1/3,超出客觀規律了,這就是規律。
第三,現實的問題是什麼。就不展開了。
2013-12-21 11:29:14
- 李書福:
跨國經營如果沒有黨中央、國務院、各位領導的支援也不可能實現,所以還是感謝。希望,當然是希望公平。要看事物的本質,不看表面,要實事求是,能夠解決實際問題。中國現代化建設,中國的改革開放説到底還是為中國人民的幸福,為了讓大家能夠分享到改革開放的成果,這是本質。我們具體工作中就碰到了很多沒有看到事物的本質。我相信今後能夠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現在頭疼的問題都可以得到解決。我們非常期待。
2013-12-21 11:30:01
- 遲福林:
我想第一土地是重要的資源,同時是農民財産權的主要來源;第二句話只有市場化改革才能達到兩個目標,農村土地和城市土地統一市場。第三把農民土地使用權眾權化從而成為農民收入主要來源。政府主要管好用途管制、規劃管制,然後主動試點,堅定推動這件事,農民對此給予了極大希望,這個改革到了破題的時候了。
2013-12-21 11:30:26
- 主持人 鄭新立:
這一階段的討論圓滿結束,下面進入第二時段——發展新階段。
2013-12-21 11:30:54
- 主持人 張大衛:
大家現在開始進行第二時段的座談活動,這一時段的座談主題是“發展新階段”。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城鎮化會議對明年的經濟工作和城鎮化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現在各方面都在積極貫徹、學習、落實,以把穩中求進、改革創新的總基調在明年工作之中,經過幾十年發展我國經濟增長進入了由高速向中高速調整的換擋期。轉變發展方式,促進提值增效升級,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新階段的重要特徵和中心要求。新發展階段面臨的形勢和任務,可供選擇的政策路徑是什麼都需要深入探討。
今天請來六位專家就上述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他們是國家統計局原局長李德水先生,全國人大財經委原副主任、教授賀鏗先生,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一鳴先生,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女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魏加寧先生,國家資訊中心首席經濟師範劍平先生。我們這一階段直接進入提問環節,大家就由我的提問和你們準備的內容適當發揮,但一定要把時間控制好。
請問李德水先生,我們討論中國經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恐怕離不開對世界經濟環境的分析和判斷,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明年世界經濟仍將延續緩慢復蘇的態勢,但是也存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其中美國經濟的狀況應該更引起關注,請問您對美國經濟怎麼看,我們應該怎樣抓住機遇,從容應對面臨的風險和挑戰。
2013-12-21 11:31:32
- 李德水:
我發言的題目是關於美國經濟的幾點分析。
第一,以華爾街為正宗的國際金融大地震一直余震不斷,時有海嘯發生。
第二,美國經濟出現回暖跡象。美國經濟在急劇折騰中也出現了明顯轉機,主要表現在:一是美國居民負債率回落到長期趨勢水準,説明美國家庭部門去杠桿化已基本完成。二是從去年2月份開始房地産市場回升了,無論是新房還是二手房銷價和銷量、新房開工率都增長了10%以上。三是美國股市有望創十年來最佳的年度表現。道指已經上漲了20%。四是美國人的借貸意願增強,消費信貸第三季度增長6%。五是美國經濟增長環比折年率今年逐季上升,一季度增長1.1%、二季度增長2.5%、三季度增長3.6%,預計四季度增長2.1%。
2013-12-21 11:33:51
- 李德水:
第三,明年初美國或可順利渡過財政預算和國債法定上限的危機。10月17日淩晨美國民主共和兩黨達成協定,把2014年財政年度的預演算法案推到明年1月15日再議,國債上限法案推遲到明年2月7日再討論,雙方暫時休戰,輕鬆過個耶誕節。人們關心的是,到時候會不會又大鬧一場呢,我估計可能不會。預演算法案兩黨爭論焦點是醫改法的執行要不要推遲一年。11月14日奧巴馬總統已經決定了推遲一年實施這個法案,並且在白宮説好有幾次我曾認為我們被不公平的打了耳光,好吧,這個耳光是該打的,我們認錯。這已經滿足了共和黨的要求,並已經給共和黨掙足了面子。12月10日民主黨和共和黨雙方代表舉行了會談,已經就預算方案達成了協議。所以明年1月美國政府不會再出現關門事件了。在國債上限問題上可能更複雜一些,其實今年5月份美國國債餘額已經達到16.7萬億美元的法定上限,財政部在法律允許範圍內拆東墻補西墻,苦苦支撐到11月17日,17日達成協定允許它繼續借,國債餘額當天上升到17.07萬億美元,那一天美國國債上漲了三千多億美元。國債的法定上限會規定到多少呢?估計到20億美元左右。
不要把國債問題爭論簡單看作民主、共和兩黨競選需要。美國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曾經説過要征服和奴役一個國家有兩種方式,借和債。沒有哪個國家可以靠長期大量舉債保持它的偉大,防止美國國債增長是關乎美國核心利益,甚至興衰安危的大事。2001年美國國債餘額5.77萬億美元,小布希任總統8年時間翻了一番,達到11.88萬億美元,奧巴馬2008年大選中抨擊小布希説“他任內8年所幹的就是以我們孩子的名義找中國人民銀行辦了一張信用卡”。如今奧巴馬只幹了5年總統,國債餘額增加了5萬多億美元,再幹3年必將超過小布希的政績,這是很難扭轉的事實。不過共和黨出於明年屆中選舉的需要在下一輪談判中可能收斂許多,但是長久看這終究是大難題。美國的根本出路在於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經濟增長。
2013-12-21 11:34:35
- 李德水:
第四,用平常心看美聯儲淡出QE3,由於美國經濟明顯回暖,美聯儲資産負債表的規模從今天1月23日突破了3萬億美元,達到3.01萬億美元,急劇上升,到12月19日突破了4萬億達到4.01萬億美元。美聯儲12月18恩日宣佈將從明年開始小幅度削減月度資産購買規模,同時加強對超低利率的前瞻指引。5月份伯南克説了一句話要“適時淡出QE3,引起了國際金融市場的不消振蕩”。許多發展中國家出現了資金外流、貨幣貶值,這一次是否又會引起一場國際風波呢?我估計肯定有,但不會太嚴重。從每個月購買850億債券其中國債450億,到每月縮減100億美元,各減少50億,不應該引起太大的杠桿效應。如果美國的失業率出現反彈,現在7%的失業率是很不穩固的,美聯儲還可能回調這個政策。美聯儲現在在投石問路,底氣並不是很足。
在國際金融資産紛紛流向美國的同時,由於人們看好中國經濟增長前景以及其他的原因,也有大量外資流入中國,10月份我國外匯佔款猛增4416億元是9月份的3.5倍,9月份中國增持美國國債257億美元,10月份增持107億美元,餘額已經達到13045億美元。客觀上起到了穩定國際金融市場的積極作用。
2013-12-21 11:35:41
- 李德水:
第五,美國應善待中國。我國一向奉行和平發展,與世界各國友好相處、互利共贏的宗旨。中美建立起新型大國關係有利於兩國人民也有利於實際人民,中國對美國以誠相待,特別是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我們與美國同舟共濟,共克時艱,我們購買美國國債從來不附加任何的條件,但是美國一些決策者卻將中國的發展當成威脅,尤其是近年來加大了遏制中國的力度,在東亞、南海做了一系列的小動作,這是不利於新型大國關係健康發展的。
第六,努力提高我國鉅額外匯資産的溢出效應。三季度末,我國外匯儲備已經達到3.66萬億美元,相當於全球官方外匯儲備的三分之一,也相當於英國去年GDP的1.5倍,以後還要繼續增加,我們絕大部分的外匯儲備都投放在國際市場上,這麼多的資金,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卻並不十分明顯。我們迫切需要深入研究如何充分發揮外匯儲備的杠桿作用,為實現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的形成參與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的機制,推動國際經濟治理結構完善這個目標作出更大的貢獻。
謝謝。
2013-12-21 11:36:29
- 主持人 張大衛:
謝謝李德水先生,他深刻理性分析了美國經濟的變化,特別是美國政府債務上限,可能對美國經濟的影響,在經濟全球化的情況下美國經濟變化會對中國經濟産生深刻影響,他希望在下一步的發展過程中,美國經濟向好一些,這對我們也是利好消息。而且提出中美經濟要增加互信,要同舟共濟。
下面請賀鏗先生發言。我對賀鏗先生的問題是,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重要特徵之一是經濟增速進入了換擋期,您認為這種情況下,我們的宏觀調控和宏觀經濟政策,特別是金融政策應該怎樣把握,怎麼樣加快金融改革和創新,以適應新階段。另外保持經濟增速在合理期間平穩運作在潛在增長力的判斷十分重要,憑您長期對增長的研究,您認為支撐我們經濟長期處於中高速增長的主要因素是什麼?
2013-12-21 11:39:01
- 賀鏗:
主持人給我出了考題,這兩個考題剛才中國網和央視的記者也考了。我本來準備的發言按照要求,是講四個問題:一是改革必須先有理論突破。二是改革要有頂層設計,並且要大膽試驗。三是金融改革不是深化,而是要創新。四是中國有繼續實現跨越式的發展的空間。我還是把改革必須先有理論突破簡單説説。
十八屆三中全會吹響了改革的新號角,正如李克強總理在大連達沃斯會議致辭中所説的“今天中國經濟發展的奇跡已進入體制增效的第二季”,用的是第二季,就是改革進入了第二階段了,並且還有一句話“後面的故事將會更精彩”,這就説明將要發生的故事不僅僅是一個産業升級的問題,更重要的是經濟體制要升級。要實現經濟增長方式和社會經濟體制關係,增長方式要轉,社會經濟體制也要轉,只一個轉是不行的。中國只有實現這兩個轉型,才可以是真正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2013-12-21 11:40:05
- 賀鏗:
經濟增長方式的轉型,主要是創新發展,依靠科技使生産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發展,社會經濟體制的轉型,主要依靠改革,要通過全面深化改革使社會由人治向法治轉變,使經濟由政府起決定性作用,向市場起決定性作用轉變。這個轉變是很大的轉變。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就是劃清政府與市場的邊界,主要是由政府主導,央企壟斷這樣一種半市場經濟向真正的全面的市場經濟轉型。鄧小平同志去世以後,經濟體制改革我個人大膽的説,沒有大的突破。主要是沒有弄清楚究竟什麼是社會主義,因此,我們改革許多禁區不敢碰,這裡主要是對非公有制經濟沒有一個的認識,對國有企業的改革、金融體制的改革和農村土地制度的改革裹足不前。我認為,公有制並不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社會公平、共同富裕才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
2013-12-21 11:43:35
- 賀鏗:
回想過去的35年的改革,實際上是姓資、姓社的問題就像一個幽靈始終困擾著改革的深入。如果沒有鄧小平果敢劈開這個幽靈,提出不爭論、發展是硬道理,我想我們的改革可能早已夭折。由産品到商品,由公社制到家庭責任承包制,由純國營企業到發展民營企業,由純計劃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都是對傳統社會主義理論的重大的突破。沒有這些突破,談不上改革。所以,我們今天應該在理論上有突破,究竟什麼是社會主義?我總是老引用小平同志南巡講話當中的一段話,他説:“什麼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就是解放生産力,發展生産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實現共同富裕。”我們在出版整理南巡講話的時候,有的教授看到這兒,就覺得沒有談公有制、所有制,怎麼能定義社會主義?就請教鄧小平同志。鄧小平同志通過思考半天,你把這個問題挑出來了,他就説,就這樣吧,我就不講所有制,就是最終實現共同富裕。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必須要大膽的突破,沒有理論突破,我們許多的改革都沒有辦法向前進。
2013-12-21 11:44:00
- 賀鏗:
第二,關於要大膽試驗,我本來想講對上海自貿區的認識。因為我對上海自貿區的問題,我覺得與35年前確立深圳特區是同一個意義,如果説深圳的試驗推動了35年的改革,那麼我們第二季的改革就要看上海自貿試驗區怎麼試驗?它的意義和作用不應該小于深圳。
第三,改革不是深化不深化的問題,而是要創新。金融改革應該是第二季的重頭戲,也是最精彩的一部分,我認為西方的金融理論不適合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有金融機構壟斷這種形式,也不適應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如果我們説其他的改革是深化,那麼金融改革就是要創新,毫不客氣的講,35年的改革最不成功的改革是金融,金融創新的出發點是立足金融機構不可能直接創造物質財富,現在這個問題弄得大家糊塗了。馬克思的《資本論》裏這個問題講得很清楚,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並不能創造物質財富,所以改革的歸宿點是如何達到高效為實體經濟服務,不是一天著重于金融産品的創新,熱衷於搞所謂理財産品,應該怎麼樣幫助實體經濟融資,融資更方便,融資成本更低,這是金融的改革的根本目的,不是要你去賺多少錢,你賺多了錢,賺來的錢也是實體經濟創造的,因為你創造不了具體的財富。
在這一點上,我認為我們的金融改革還真的要認真重溫馬克思有關的論述。我們應該汲取世界金融危機的教訓,絕不能使金融資産泡沫化,實體經濟空心化,世界金融危機本質就是金融資産泡沫化,實體經濟空心化。近些年來,我們有一些搞金融理論的,我認為説的不客氣的話,是拾洋不化,丟掉了金融的本質任務,他們誇大了經濟全球化、金融國際化的這種趨勢,誇大了貨幣資本的作用,片面了所謂金融産品的錢能生錢的思想理念,再這樣一個思想理念之下,一些國家和地區出現了去工業化的傾向,助長了金融投機行為,虛擬經濟膨脹的狀況,實體經濟又開始萎縮。這是形成世界金融危機的根本原因。我們應該反對脫離實體經濟而追求貨幣自行增值的資本拜物教的妄想,這是馬克思的觀點,我們現在就有這種資本拜物教的妄想,要限制和規範使用金融杠桿這個工具,美國次貸危機實際上是金融機構過度的使用杠桿交易的結果。投機者把本來數額不很大的次等級貸款進行包裝,通過證券交易達到增值的目的,推動證券市場決定金融産品價格,從中獲得鉅額的投機收益,産生了巨大的金融泡沫。當次貸引起金融鏈斷裂的時候形成了多米諾骨牌的現象,出現了大量的金融機構倒閉或者虧損,這就是美國引發世界金融危機的一個特徵或者説是一個本質。
2013-12-21 11:45:21
- 賀鏗:
為了有效的避免金融危機,我們應該重點改革金融監管的方式,嚴格防止資金脫離脫實相虛,這是去年工作會議上原來的總理溫家寶同志有兩句話講得很好,可是我們沒有重視,要防止資金脫實向虛,以錢炒錢。但是這個問題沒有引起重視,以錢炒錢的現象現在太嚴重了。要切實保證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好務,要儘快建立法制,促進成立民營金融機構,在依法、依規的前提下,實行有效監管和利率市場化,在這樣一個情況下,按照《決定》要鼓勵民營機構儘快成立,只有民營金融機構平等的和現在的國有銀行進行競爭,那麼我們的金融市場就能夠更好的為實體經濟服務,我們大量的社會資金才能真正的與實體經濟結合起來。
當前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根本原因不是別的,就是國有銀行壟斷,影子銀行投機。大家都去為了用金融産品賺錢,讓我們資金困難的企業貸款的利息高達24%-30%,這樣怎麼能夠讓我們的實體經濟真正發展起來呢?所以,必須解決國有銀行的壟斷問題,解決影子銀行的投機問題,我們影子銀行兩大方面,一個是國有銀行的理財産品,還有一個是民間借貸,這兩個東西不理順的話,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就是一句空話。一定在金融領域要減少投機,我深信,公平競爭可以打破壟斷,可以減少投機,可以有效的保護投資者的利益,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
2013-12-21 12:00:02
- 主持人 張大衛:
謝謝賀鏗先生,他提出金融改革的歸宿應該是促進實體經濟的高效發展,為實體經濟服務。他提出金融創新不能食洋不化,不能過分誇大貨幣資本的作用,提出慎使用金融杠桿,在改革金融監管方式、控制金融風險方面還要做更多的工作,另外他提出打破金融壟斷,限制一些銀行的投機,促進民營資本進入金融領域,這些都是他的思考,值得我們借鑒。另外對中國經濟長期實現快速發展給了我們一個很強的信心,做了一些深入的分析。
下面我們請王一鳴先生談談,中國經濟轉型的過程中,關鍵是要進行産業結構的調整,請問王一鳴先生,您認為中國産業結構調整的主要障礙在哪?怎麼才能加快産業結構調整?另外,像我一樣,在台下做的有一些同志是來自地方,或者長期在地方工作,大家對於中央的區域戰略、區域政策還都是很關注的,想請問一下在區域的佈局上我們應該進行怎樣的調整?
2013-12-21 12:04:17
- 王一鳴:
我覺得大家應該非常疲倦了,所以一定要説得很簡單。首先,我想談一下産業結構調整的宏觀背景的變化,中國經濟正在進入換擋期,換擋不僅是速度的變化,我覺得動力機制也在發生變化。就是説,我們以前經濟的動力主要來自於規模的擴張,就是通過資源的大規模投入,産能的擴張,來推進經濟的快速發展。到了現在這個階段,我們已經面臨嚴重的産能過剩,再搞規模擴張的空間已經越來越小了,我們也研究了比如日本和南韓,就是它的速度換擋以後,我們經常説拐點以後,高速增長進入一個中低速增長以後,很多産業規模已經接近極限。我們國家同樣,鋼材10億噸,汽車2000萬輛,發電裝機超過12億千瓦,未來還有沒有空間,可能還有一定空間,但是再搞這種大規模擴張,空間只會越來越小,所以未來動力機制根本來自於提高效率,提高勞動生産力以後,提高全要素生産力也好,關鍵是提高效率,速度下來一點,企業照樣可以達到過去或者接近過去高速增長時期的盈利水準,政府的財政收入照樣可以持續增長,民生照樣可以改善,資源環境還更可持續,速度換擋以後,環境壓力減小了,資源環境更可持續。像火箭發射一樣,第一階段是推力火箭,到了平飛階段要轉換為第二級火箭,我們現在也要轉換,就是動力機制要轉換。
2013-12-21 12:05:15
- 王一鳴:
第二,動力機制轉換裏面很重要的就是結構升級,産業結構調整。過去的結構調整主要講的是調整比例關係,哪個有瓶頸制約,就要擴大,解決瓶頸制約。現在結構調整不是調整比例關係,是提升産業的價值鏈,怎麼解決産業從低端向中高端價值鏈的延伸。我經常説比如像蘋果,蘋果手機幾乎都在中國生産,但沒有人認為蘋果是中國的産品,都是美國的,為什麼?因為它的研發、設計、標準、供銷網路都是美國控制的,你就是代工而已。所以,我們説産業升級就要解決怎麼樣從低端的加工組裝向更高價值鏈轉移,哪怕生産零部件也比簡單加工組裝上一個臺階,我們必須要解決的是提升價值鏈、提升産品的附加值,向更高的價值鏈區段延伸,這是産業升級。要實現價值鏈的提升,我們必須跟創新更多的融合起來,過去的産業升級可以跟創新分開,因為我們可以大規模引進技術,到了現在這個階段,在大規模引進技術的外部條件已經發生變化,産業技術已經走在前面了,而且再引進高端的技術也越來越困難了,必須要跟升級、跟創新更多的融為一體,才能使得升級能夠有效的實現。現在的創新相對來説最薄弱的就是在企業層面,製造業規模以上企業統計的話,90%是沒有研發活動,怎麼來解決這個問題?
2013-12-21 12:06:30
- 王一鳴:
第三,進一步發展生産性服務部門,就是原來很多在企業內部的,比如技術科,搞設計的、搞技術的,能不能外化出來,成為專業的生産服務部門,就像第三方物流一樣,我們有第三方設計,第三方研發,能夠有這樣的生産性服務部門越來越多的延伸。看看上海,上海第三方研發就在自貿區,專業服務部門的發展,會對提升産業價值鏈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覺得需要市場化改革,就是讓資源能夠更有效的流動起來,而且這種第三方專業服務業的發展對人力資本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對我們的教育改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四,最好的倒逼機制升級就是到大海裏去游泳,在江河裏面游泳能力總會有限,最重要的就是“走出去”,進入國際市場的海洋,競爭會倒逼你去升級,就是會倒逼你發揮比較優勢,倒逼你強化競爭優勢,我們要走向國際市場,參與國際競爭,在這個基礎上構建自己的全球化生産運營體系,這也是一條路。
2013-12-21 12:10:04
- 王一鳴:
第五,通過改革。通過改革來強化市場對産業結構的調整作用,我們以前的生産要素流動,比如勞動力主要從農業部門向製造業、服務業流動,是部門間的流動。現在這種農業的轉移勞動力已經減少了,未來的要素流動主要是行業間和行業內部的,就是怎麼從低效率的企業向高效率的企業、低效率的行業向高效率的行業,這對市場化的制度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就是要素的可流動性。所以,現在很多人強調,到底強調産業政策,還是強調供給政策,我覺得需要更多的強調競爭政策。我一直説要放寬準入,激活市場,強化競爭,倒逼創新。用競爭政策來推動資源要素推動,推動産業創新和升級,過去的經驗表明,我們用很多産業經驗複製的行業,恰恰競爭力不如那些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的一些領域更強。所以,未來需要通過改革強化競爭,有心載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什麼原因?就是怎麼樣認識這個市場,怎麼樣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就這個領域來説,能夠進一步放開準入,激活市場,強化競爭,倒逼創新。我覺得沿著這個路子走下去,産業結構調整才能取得實實在在的進展。
過去五六年、七八年,區域發展應該説非常活躍,做了很多區域規劃,還有很多新區的規劃,新區的面積非常大,有的2000多,有的1000多,現在省裏也搞了很多的新區,這帶來了産能擴張是平的,我覺得再往下走這個階段,再搞這種模式,空間也沒有了,哪有這麼多空間,1000多平方公里、2000多平方公里,而且大量的佔用土地。未來區域發展很重要的按照三中全會、按照經濟工作會,三中全會提出了叫橫跨東中西,帶動南北方。就是跨區域的經濟帶。現在這個跨區域的經濟帶下一個階段,能夠推動東中西相互發展帶動經濟發展。現在國家有關部門正在制定長江沿江9省2市推動相應的經濟整合和制定相應的規劃。更有的還要拓展到更寬的國際視野,就是國際範疇的,現在總書記提出的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我們叫“一帶一路”,這也是跨區域的,這是視野更開闊的著眼于更大的空間的一個跨區域的經濟帶。為了區域發展更強調依託市場來促進區域間的經濟整合,資源的流動,在更大的空間尺度上謀劃區域的發展,同時在某個“小區”上強調精準性,發展政策的精準性,這在三中全會裏面也有這個精神的體現。
2013-12-21 12:11:14
- 主持人 張大衛:
謝謝王一鳴先生,他提出産業結構調整的關鍵要實現動力系統的轉換。另外,結構調整要注意提升産業的價值鏈,還有就是要加大市場改革的力度,促進要素的流動,能夠把企業的一些生産性服務部門外化。還有怎麼“走出去”,産生倒逼機制促進升級,還有加強改革,強化市場競爭對結構調整的作用等等,對區域結構佈局調整發佈了很好的意見。
請問陳文玲女士,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要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關鍵是加快經濟轉型,你認為未來中國經濟轉型的方向和特點是什麼?
2013-12-21 12:17:03
- 陳文玲:
謝謝主持人提問,尊敬的曾培炎理事長,女士們、先生們,回答這個問題單一的不夠,前兩年電視臺主持人見人就問“你幸福嗎”,和這樣的問題一樣,如果只説幸福不幸福很難回答。我概括了一下,中國經濟處在新階段,將來發展趨勢還有它的特點,我概括了七個方面。
第一,中國經濟處在換擋期。這裡我強調一點,處在換擋期有三個因素,第一是國際規律使然,美國、日本、德國高速發展,經過一段時間以後都換擋,中國也不例外。第二是現在面臨的外部風險,外部壓力,特別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加大,隨著中國崛起外部的圍堵壓力加大。第三我們主動調整,穩中有為、穩中有進,再加上句,穩中有優、穩中有風險,在這樣一個情況下,我們主動調整而為之,有時候也會影響到速度。這是一個換擋期。
2013-12-21 12:17:51
- 陳文玲:
第二,中國經濟處於轉型期,最主要是外延式增長、規模型增長、速度型速度、粗放型增長轉向內涵式的增長、集約式的增長和綠色發展的增長方式,實現中國持續的增長。“穩”怎麼理解?不是數字穩,數字上下波動,穩定在一個點上,不是,重要的是中國已經成為經濟大國,第一製造業大國,第一貿易大國,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外匯儲備國家,我們邁向經濟強國需要有從容淡定的心態。穩中有進不是數字有多大提高,是穩中實現了中國夢的內涵。
第三,中國經濟到了關鍵期。站在一個新的歷史節點上,處在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轉變的關鍵期,所以需要推進改革。而且這種改革是從過去漸進式改革、試點開始的改革,帶有過渡性質的改革轉化為整體的頂層設計、制度設計、協同推進,在深水區尋求突破。
2013-12-21 12:18:59
- 陳文玲:
第四,中國經濟將轉向創造期。真正實現中國從中國製造轉向中國創造,中國的創造還不僅僅是産品的創造,更重要的表現為思想創造、制度創造、技術創造、管理模式創造,成為一個創造性的國家,成為一個創新型國家。創造期對中國至關重要,這也是新階段非常重要的特點,也就是創新驅動,這是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實現動力的轉換,從人口紅利、資源紅利、環境生態紅利轉向什麼紅利呢?創新驅動紅利,再造過去漸次失去的紅利。
第五,中國經濟到了擴展期。2008年以後,中國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火車頭和引擎,中國經濟在世界上的地位越來越高,從“引進來”到“走出去”,從國內配置資源到全世界配置資源,未來我們處在拓展期。我們國家新一輪外交政策,今年的會議是周邊戰略,我們把中國經濟發展的好處讓周邊國家首先分享,亞洲國家首先分享,亞太國家首先分享。我在接受一個採訪時説,之所以美國實行整個戰略動移,現在俄羅斯在關注亞太、歐洲在關注亞太,都在向亞太轉移,因為這個地方有最多的人口、最大的製造業基地、最大的消費市場,而且有最大的貿易生成量,這樣一個地方不能不引起世界關注,也不可能讓世界重心不向這裡轉移。所以中國到了拓展期,要把我們已經形成的優勢和即將形成的優勢拓展到我們的周邊,然後拓展到我們的友好國家,進而帶動世界經濟發展。這是未來發展非常重要的特點。
2013-12-21 12:21:47
- 陳文玲:
第六,中國經濟處在調整期。這種調整將是全方位的,根據實現中國夢的偉大目標,根據中國共産黨兩個一百年的偉大目標,要調整我們的産業結構、區域結構、城鄉結構,要調整國內國際關係、局部戰略和整體戰略關係,我們需要做一系列的調整,在這個調整中應該從局部設計、碎片化設計、部門設計、零散設計轉向國家戰略的整體設計。我們缺的是國家戰略的整體設計,如果這個調整不到位,我們在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經濟形勢下,包括第三次革命、第四次革命我們都可能掉隊,而且這些來之不易的成就有可能丟失甚至發生扭轉。
第七,中國經濟處在跨越期。中國將由強國向大國跨越,中國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跨越幾十年形成的城鄉二元結構的瓶頸。
概括起來,我覺得中國經濟轉型有這麼七個方面特點,概括為“七期”,中國正走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上,我們離這個夢想越來越近,但是在這個時候越是要防範風險。前幾天我寫了一篇文章,我們必須對風險有充分的防範,對風險沒有認識的話我們來之不易的成就都可能發生扭轉。康乾盛世中國GDP佔世界的三分之一,盛唐時期,漢唐時期是中國盛世,但是《學習時報》上有一篇文章《落日的輝煌》,就是從盛到衰的過程,有的時候戰略的失誤真的導致成績逆轉。因此,我對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現在發展的新階段充滿了信心,但是我們也要憂慮,要防範風險。謝謝各位。
2013-12-21 12:23:37
- 主持人 張大衛:
陳文玲女士用七個“期”表述了她對中國經濟轉型和特點的看法,最後提出離實現中國夢越近,越要防範風險。下面請魏加寧先生,前面幾位談到中國經濟正處於轉型過程中,國際經驗來看,一些國家在經濟轉型過程中經濟增速出現了大幅度下降,從高速增長迅速滑落到低速增長,甚至出現了停滯。請問魏加寧先生,你認為中國經濟是不是可以避免陷入低速增長,或者我們是不是面臨著低速增長風險,如何排除這種風險。
2013-12-21 12:24:53
- 魏加寧:
大家上午好。我首先粗略談一下對世界經濟看法。前面有專家都談到了對美國經濟短期的看法,我想談一下中長期的看法。歐債危機未了,原因在於歐元區的半主權架構,這種架構下本身有矛盾,發生危機的國家不救歐元就可能解體,救就可能出現道德風險。歐債在實現歐洲統一前恐怕不斷地有一些振蕩。美債風波也會不斷,這個表面上是財政問題,實際上是金融出現了問題,由於美元的特殊地位,本來美債是靠市場約束的,由於它的特殊地位失去了市場約束。現在國內外媒體宣傳有一種誤導,美債風波好像是美國兩黨之爭造成的,如果美國不是兩黨制而是一黨制,美國的債務更少還是更多,如果沒有兩黨之爭,美債的最後負面的效應全部由各國持有美元的人分擔。所以,在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前美債問題不會徹底解決。
2013-12-21 12:25:51
- 魏加寧:
日本的債務問題更嚴重,希臘的債務佔GDP160%,而日本債務早超過230%,日本的政府債務主要是日本人自己持有,92%是日本人持有,將來消化的難度更大,而且成本都要日本人自己承擔。對於短期的安倍經濟學我並不看好,安倍經濟學實際上是玩花樣,一邊用貨幣政策刺激經濟,同時又宣佈未來一個時期要提高消費稅率。這個政策導致一些人提前消費,提前消費後,統計數字好以後,選票就上來了,並沒有解決根本問題。
主要的經濟體未來一段時期都不可能有大的好轉,根據危機比較課題,我們有一個結論,未來世界經濟有三種可能選擇,一種是重蹈大蕭條到二戰的老路,一種是回歸冷戰走向滯脹,一種是像80年代形成改革共識,撒切爾夫人的改革、戈巴契夫的改革、鄧小平的改革等等,在改革共識形成前,世界經濟未來一個時期不能抱有太大的幻想,未來的中國經濟走勢主要取決於國內。
2013-12-21 12:34:41
- 魏加寧:
第二,國內的問題就是傳統的發展方式難以為繼,下行壓力加大,八項規定肯定是把政府消費抑制住,然後審計地方債,肯定抑制政府投資,政府的消費和政府投資都受到抑制,政府主導的經濟下可見下行壓力很大。這裡我想説,不能因為這兩項政策政治上的正確性就否認它的經濟上的負面影響,也不能因為這兩項政策經濟上有負面影響就否認政治上的正確性,唯一齣路就是趕緊把民間投資、民間消費搞上來,讓民間消費替代政府消費,民間投資替代政府投資。要想讓民間消費、民間投資上來怎麼辦?民間消費、民間投資主要取決於對改革的預期,改革未來的情景有三種可能,一種可能如果時隱時現舉步維艱中國經濟有可能出現滯脹的局面,現在一些民營企業家敢消費不敢投資,因為看不準,有可能經濟增長下物價下不來。第二種情況,如果改革預期徹底崩潰,就會出現資本外逃、股市崩盤、房地産泡沫破裂、人民幣大幅度貶值,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就出現了經濟危機。還有一種情景,如果如果改革全面提速,我相信投資會上來、消費會上來,經濟形勢就有可能出現好轉,宏觀調控主要任務就是防“熱錢”流入、防通貨膨脹。一個很重要的依據是過去35年的經驗,到現在為止我們經歷了三個週期,70年代末美國等發達國家陷入滯脹,中國當時國民經濟到了崩潰邊緣,當時我們圍繞著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展開了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改革開放進入了第一輪高潮,量産承包、吸引投資等一系列的改革開放舉動,帶動了80年代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甚至中國經濟出現了兩次過熱。第二次是90年代初,美國經濟不景氣,國內一些因素的影響,經濟增長速度落到歷史最低,我們展開了第二次思想解放運動,鄧小平南巡講話把改革開放推向高潮,中國經濟迅速升溫,甚至出現過熱,到1993年不得不宏觀調控。第三次是90年代末,國際上亞洲金融危機愈演愈烈,國內提出了“保8”的增長速度下行壓力,甚至出現了通貨緊縮。這種情況下,我們圍繞著加入WTO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的問題展開了第三次思想解放。朱鎔基這一屆抓住這個機會,推動入世談判,實現了全面對外開放,同時推進了住房制度改革、國企改革等一系列改革。
回顧過去十來年快速增長靠的是什麼?如果沒有當年入世,出口這些年可能快速增長。如果沒有當年的住房政策改革,我們的房地産有可能這麼快速的增長嗎?如果沒有的國企改革,這些年哪兒有什麼國進民退嗎?過去十年是吃的是朱鎔基這一屆政府的老本。過去35年的經驗是在危機中抓住機遇,危機中解放思想危機中加快改革,依靠改革戰勝危機,依靠改革更上層樓,每次危機過後中國經濟都上了新臺階,這是過去的經驗。
2013-12-21 12:36:06
- 魏加寧:
當前,我們面臨著第四個週期,國際金融危機尚未結束,國內經濟增長速度放緩,上行壓力加大。三中全會提出了三個解放:解放思想、解放生産力、解放社會活力。這一輪改革開放高潮中真的實現三個解放,實現全面對內開放,相信中國經濟會出現新的高漲局面,中國經濟會邁上品質更好、效益更高、污染更小、收入差距更小的一個新的臺階。説俗一些的話,針對民營企業家説一句話,我相信這可能是中國最後的掙大錢的機會。過去凡是放開的改革開放高潮都是有人抓住機遇就掙大錢了。現在繼續放開的話很多領域一放開很好的機會,再過十年,如果真的市場都放開了,再想掙大錢謀暴利的機會就越來越少了。有學者提出了“七彩經濟”,比如綠色經濟、白色經濟、金色經濟、紅色經濟、藍色經濟、玫瑰經濟、銀色經濟。我想説中國的發展潛力確實還是很大的,政府需要做的是這樣幾件事,新階段可能有這樣幾個特色。一是將以民間投資為主,應該確立一個原則,凡是民營企業能做的儘量讓民營企業做,只有民營企業做不了、做不好的事情才由國有企業做。進一步説民營企業應該實行負面清單管理,反過來對國有企業恰恰應該實行正面清單管理,這個正面清單應該由第三方委員會定期評估,哪個領域民營企業能做了就放開,國有企業就退出,這樣就可以不斷地推進結構轉換。民營企業投資最大的特點是追求效率,它不會盲目的投資。
二是新階段將以建立統一大市場為主要特徵。如果三中全會能夠真正得到落實,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前景指日可待。我們為了實現和平統一要做好準備,創造條件,比如加速推進兩岸三地經濟融合,對外開放中優先對港澳台資的開放,優先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管理,打通兩岸三地的市場,加強監管制度接軌以及資訊共用、人員交流等等。三是以環境保護、綠色發展為主要特徵。如果把綠色産業發展好,既可以解決環保問題,同時也可以解決增長問題。
2013-12-21 12:39:53
- 魏加寧:
關於剛才提出的問題,我簡短回答。不追求高速增長是對的,日本的教訓是當時從高速掉下來的時候,本來應該加速推改革,結果日本當時放了很多貨幣結果形成了泡沫經濟。蘇聯的教訓,當年戈巴契夫推改革的,蘇共中央同時作出一個決定加速增長戰略,結果也分散了精力,阻礙了改革,所以從這一次教訓來説,不追求增長速度是對的。但是另一方面也看到,當前中國如果不改革,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不是下臺階而是跳懸崖的問題。高速增長掩蓋下的金融風險、財政風險、産業風險、經濟風險、社會風險、政治風險都會暴露出來。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我們就要防危機了。應該看到改革也的確會帶來增長、帶來紅利,我想引用比較增長率的概念,不改革恐怕是負增長,改革的話即使是7%、8%,也應該是很高的增長速度了。我想用去年6月6日在中國經濟時報的一篇文章標題結束今天的發言,以積極的姿態迎接新一輪改革高潮。謝謝大家。
2013-12-21 12:43:08
- 主持人 張大衛:
謝謝魏加寧先生,他提出我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還是要改革,改革預期好的話,就可以持續,如果改革預期不好的話,可能會陷入很多風險,甚至出現危機。下面最後一個發言,請范劍平先生講講中國經濟轉型過程中,同時要需求結構的調整,你認為如何加快需求結構調整,特別是擴大國內消費需求。
2013-12-21 12:44:25
- 范劍平:
最受歡迎的人最後一個發言,我會在5分鐘內講完我的觀點。我們黨提出要調整需求結構,明確提高要提高消費需求在公共金融中的比重已經15年,這15年我們的投資率沒有降而是更高,我們國家成了儲蓄率超過50%,在世界大經濟體中有這麼高的儲蓄率,這是經濟史上的奇跡。
為什麼過去想擴大消費,調整投資和消費的關係,為什麼我們認識到了,也採取了很多措施,卻不成功。可能一個最關鍵的問題是,真正在投資和消費、內需和外需中起決定作用的利率、匯率這個要素價格還是干預太多,並沒有讓市場起決定作用。未來對我們國家需求結構的調整,可能慢慢走上正軌開始充滿希望。按照三中全會講的讓市場起決定作用,利率市場化、匯率市場化自然就會對這三者間的關係做調整。所以三大需求的結構是個結果,我覺得政府在這個調整過程中更多地做好匯率、利率和投資消費有關的,還包括出口退稅率等一系列的價格形成機制,而不要人為的擴大消費需求,尤其是不要拔苗助長。
現在已經在50%儲蓄率的情況下,就是每年降一個百分點,降到30%,世界上仍然為高儲蓄率水準,也要十幾年、二十年,這麼高的儲蓄率不投資就擴大消費也是做不到的,這麼高的儲蓄率不投資剩下的錢就是買美國國債的,這不科學不利於把儲蓄資源最好發揮作用。這恰恰是我們應該冷靜地認識到,既然走到這一步,這個調整一定是要符合規律的自然歷史過程,絕對不能搞大躍進,人為的增加消費、增加民生,這也不符合歷史規律。所以有兩方面的工作要做,高投資率本身沒有錯,要投資效率,讓我們的投資更加造福於民。要找到投資和消費的良性迴圈結合點,比如為了擴大消費是不是應該更多增加為消費服務的基礎設施投資。現在汽車似乎已經引起了很多城市的擁堵問題,但實際上中國汽車千人保有量水準並不高,今天的問題恰恰是沒有為汽車社會到來,從基礎設施上做好準備而引起的。我在東京工作過一段時間,東京在家用轎車和軌道交通的結合方面做得不錯,他們郊外地鐵站都是有很大停車場,沒有人把車開到東京城都是換乘,那裏千人保有量比北京高一倍,汽車絕對量也是北京的一倍,東京不堵,現在我們在北京找不到停車場,我們的軌道交通密度也不夠,從這個角度來講,一方面要加大軌道交通的網路化,還要多投資,另外我們的地鐵站在建設過程就要考慮換乘、C+R模式,讓老百姓擴大汽車消費才有可能。中國不可能汽車工業不發展,汽車進家庭的潮流是不可阻擋的,不是我們的汽車多了,是基礎設施不夠。如果把投資和消費結合點找到,讓投資和消費良性迴圈,這才是我們調整三大需求的最佳模式。謝謝大家。
2013-12-21 12:48:19
- 主持人 張大衛:
感謝各位嘉賓,感謝大家的耐心,我宣佈第二時段到此結束。
2013-12-21 12:55:40
- 中國網:
今天的直播到此結束!
2013-12-21 13:05:07
圖片內容:
- 2013年12月21日,中國經濟年會(2013-2014)在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舉行。圖為年會現場。
- 2013年12月21日,中國經濟年會(2013-2014)在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舉行。圖為年會現場。
- 2013年12月21日,中國經濟年會(2013-2014)在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舉行。圖為年會現場。
- 2013年12月21日,中國經濟年會(2013-2014)在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舉行。圖為與會嘉賓在會前交流。
- 2013年12月21日,中國經濟年會(2013-2014)在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舉行。圖為與會嘉賓在會前交流。
- 經濟年會主持人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執行副理事長王春正。
-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理事長曾培炎。
-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理事長曾培炎在年會上發表演講。
-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發表主題演講。
-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張曉強發表主題演講。
- 中國經濟年會(2013-2014)現場
- 中國經濟年會(2013-2014)現場
- 商務部副部長王超發表主題演講。
- 中國銀行行長李禮輝發表主題演講
- 中國經濟年會(2013-2014)主題論壇。
- 主持人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
-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錢穎一
- 中投國際(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長、香港中文大學原校長劉遵義。
- 參加年會的嘉賓在臺上進行討論。
- 國家開發銀行原副行長劉克崮
- 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
-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
- 國家開發銀行原副行長劉克崮發言
- 中國經濟年會(2013-2014)在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舉行。
- 中國經濟年會(2013-2014)在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舉行。
- 中國經濟年會主題研討會
- 主題討論會主持人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秘書長張大衛。
- 國家統計局原局長李德水發言
- 全國人大財經委原副主任、教授賀鏗
-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一鳴。
- 參與討論會的嘉賓在會上發言
-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
-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部長魏加寧。
- 國家資訊中心首席經濟師範劍平。
- 中國經濟年會主題討論會。
- 中國經濟年會(2013-2014)會場。
相關新聞:
- 中國經濟年會(2012-2013)開幕式
- 中國經濟年會(2012-2013)第一分論壇
- 中國經濟年會(2012-2013)第二分論壇
- 中國經濟年會(2012-2013)第三分論壇
- 中國經濟年會(2012-2013)開幕[組圖]
圖片大圖:
-
2013年12月21日,中國經濟年會(2013-2014)在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舉行。圖為年會現場。
中國網 鄭亮
-
2013年12月21日,中國經濟年會(2013-2014)在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舉行。圖為年會現場。
中國網 鄭亮
-
2013年12月21日,中國經濟年會(2013-2014)在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舉行。圖為年會現場。
中國網 鄭亮
-
2013年12月21日,中國經濟年會(2013-2014)在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舉行。圖為與會嘉賓在會前交流。
中國網 鄭亮
-
2013年12月21日,中國經濟年會(2013-2014)在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舉行。圖為與會嘉賓在會前交流。
中國網 鄭亮
-
經濟年會主持人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執行副理事長王春正。
中國網 鄭亮
-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理事長曾培炎。
中國網 鄭亮
-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理事長曾培炎在年會上發表演講。
中國網 鄭亮
-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發表主題演講。
中國網 鄭亮
-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張曉強發表主題演講。
中國網 鄭亮
-
中國經濟年會(2013-2014)現場
中國網 鄭亮
-
中國經濟年會(2013-2014)現場
中國網 鄭亮
-
商務部副部長王超發表主題演講。
中國網 鄭亮
-
中國銀行行長李禮輝發表主題演講
中國網 鄭亮
-
中國經濟年會(2013-2014)主題論壇。
中國網 鄭亮
-
主持人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
中國網 鄭亮
-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錢穎一
中國網 鄭亮
-
中投國際(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長、香港中文大學原校長劉遵義。
中國網 鄭亮
-
參加年會的嘉賓在臺上進行討論。
中國網 鄭亮
-
國家開發銀行原副行長劉克崮
中國網 鄭亮
-
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
中國網 鄭亮
-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
中國網 鄭亮
-
國家開發銀行原副行長劉克崮發言
中國網 鄭亮
-
中國經濟年會(2013-2014)在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舉行。
中國網 鄭亮
-
中國經濟年會(2013-2014)在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舉行。
中國網 鄭亮
-
中國經濟年會主題研討會
中國網 鄭亮
-
主題討論會主持人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秘書長張大衛。
中國網 鄭亮
-
國家統計局原局長李德水發言
中國網 鄭亮
-
全國人大財經委原副主任、教授賀鏗
中國網 鄭亮
-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一鳴。
中國網 鄭亮
-
參與討論會的嘉賓在會上發言
中國網 鄭亮
-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
中國網 鄭亮
-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部長魏加寧。
中國網 鄭亮
-
國家資訊中心首席經濟師範劍平。
中國網 鄭亮
-
中國經濟年會主題討論會。
中國網 鄭亮
-
中國經濟年會(2013-2014)會場。
中國網 鄭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