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直播 文字實錄 圖片實錄 返回直播頁

國新辦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與傳承情況舉行發佈會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定於2010年6月2日(星期三)上午10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廳舉行新聞發佈會,請文化部副部長王文章介紹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與傳承取得的進展和成果等方面情況,並答記者問。中國網現場直播,敬請關注! 文字實錄 圖片實錄 返回直播頁

直播摘要

圖片實錄 更多

相關新聞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

活動標題

  • 國新辦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與傳承情況舉行發佈會

活動描述

  •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定於2010年6月2日(星期三)上午10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廳舉行新聞發佈會,請文化部副部長王文章介紹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與傳承取得的進展和成果等方面情況,並答記者問。中國網現場直播,敬請關注! 

文字內容:

  • 主持人華清: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今天的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佈會。6月12號是我國第五個文化遺産日,16號又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傳統節日——端午佳節。今天我們特意請來文化部副部長王文章先生、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産司司長馬文輝先生,請他們向大家介紹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與傳承等方面的情況,並回答記者感興趣的問題。現在先請王部長介紹情況。

    2010-06-02 09:59:37

  • 王文章:

    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大家參加今天的新聞發佈會。長期以來,新聞媒體對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給予了很多的報道和關心,借此機會,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謝!

    2010-06-02 10:00:29

  • 王文章:

    國務院確定,從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中國的“文化遺産日”。今年6月12日是我國第五個“文化遺産日”。圍繞今年“文化遺産日”期間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的系列活動,文化部研究確定了“非遺保護,人人參與”的主題,專門印發了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化廳(局)精心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活動,引導社會公眾關注並積極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同時,文化部還將在北京舉辦“巧奪天工——百名工藝美術大師技藝大展”,並開展“把遺産交給未來——古琴名家名曲進百校活動”;與浙江省人民政府在浙江省嘉興市共同舉辦“2010年端午節慶活動”,與湖北省人民政府在湖北省秭歸縣共同舉辦“2010年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

    2010-06-02 10:01:08

  • 王文章:

    今天,在第五個“文化遺産日”來臨之際,我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進展情況和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進展非常好,進展情況大家都比較關注。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下,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和支援下,在相關部門的積極配合下,通過文化部門的不斷努力,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卓有成效地全面展開,取得了顯著的成就。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已由以往單項的選擇性的項目保護,逐步走向全國整體性、系統性的全面保護階段。進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010-06-02 10:02:08

  • 王文章:

    一是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的文化自覺日益增強。各地黨委、政府積極部署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社會公眾高度關注並積極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今天,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的意識已日益深入人心。社會公眾特別是年輕一代參與保護的程度從根本上決定著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未來命運。因此,今年“文化遺産日”確定非物質文化遺産活動的主題為“非遺保護,人人參與”,就是通過一系列的活動進一步增進社會公眾,特別是年輕一代自覺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的文化自覺。

    2010-06-02 10:03:52

  • 王文章:

    二是不斷拓展保護領域。目前,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領域不斷拓展,從原來的民間文學、傳統音樂、舞蹈、戲曲、美術等民族民間藝術,拓展到目前包括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等十大門類,內涵更加豐富,內容更加全面。

    2010-06-02 10:04:58

  • 王文章:

    三是正在逐步形成科學的保護體系。在“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保護方針指導下,逐步形成了符合我國國情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體系,基本完成了第一次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産普查的工作。初步查明,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總量共87萬項。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國家、省、市、縣四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體系。2006年和2008年國務院公佈了兩批102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命名了國家、省、市、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2007至2009年評定並公佈了三批共1488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命名了閩南文化、羌族文化、客家文化(梅州)、武陵山區(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等6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穩步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産專題博物館和傳習所建設。逐步加強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機構和隊伍。中央和省級財政已累計投入17.89億元用於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確保了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的順利開展。

    2010-06-02 10:05:37

  • 王文章:

    四是重視參與國際間的合作,贏得國際社會的積極肯定。我國積極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實施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申報制度。我國已有22個項目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有3個項目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我國成為世界上入選代表作名錄項目最多的國家。2004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公約》,今年5月,在中國藝術研究院掛牌成立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支援的亞太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産國際培訓中心,這表明國際社會對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的充分肯定。

    2010-06-02 10:09:26

  • 王文章:

    二、下一階段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的總體思路。

    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取得了顯著成就,但同時也必須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仍然面臨著許多困難和問題。首先,共性的問題。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現代化進程的加快,主要依賴口傳心授方式加以傳承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不斷消失,許多傳統技藝瀕臨消亡,這是國際性的問題。第二,就我們自身面臨的問題而言,主要是一些地方仍然缺乏科學保護意識,重申報、重開發、輕保護、輕管理,保護措施不落實,甚至出現超負荷利用和破壞性開發,背離了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的根本出發點。

    2010-06-02 10:10:25

  • 王文章:

    科學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已經成為時代賦予我們的非常緊迫的歷史使命。針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在今後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中,我們將把對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科學保護放在首要位置。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保護方針和“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明確職責、形成合力;長遠規劃、分步實施,點面結合、講求實效”的原則,以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和傳承人為核心,最終建立起科學而有效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和傳承的機制。

    2010-06-02 10:11:44

  • 王文章:

    (一)加強法規建設,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産立法保護。在已有的行政法規的基礎上,推進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法立法工作。文化部將配合有關部門,推動保護法儘快出臺。

    2010-06-02 10:12:27

  • 王文章:

    (二)健全保護機制,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開展。要針對非物質文化遺産不同的類別,深入研究每一類項目不同的保護措施,分門別類制定保護與傳承的指導意見,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監督機制、退出機制,對保護不力的項目和單位予以警告和摘牌。完善教育傳承機制,使非物質文化遺産融入生活,煥發時代的活力。

    2010-06-02 10:13:13

  • 王文章:

    (三)加大宣傳力度,不斷提高社會公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産的認知度和自覺參與保護的意識。真正做到社會公眾自覺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並在保護中共用保護成果。

    2010-06-02 10:13:19

  • 王文章:

    (四)尊重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規律,以科學的方式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並充分發揮非物質文化遺産在當代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功能和作用。要繼續以建立健全四級名錄體系、保護傳承人、建立文化生態保護區,重視生産性保護,以及運用現代科技手段保護等方式,科學、全面、系統地搶救和保護現存的非物質文化遺産。科學的方式要以正確的原則為指導,第一,要堅持把搶救和保護放在第一的原則;第二,要堅持積極保護的原則;第三,要堅持整體性保護的原則。從保護方式和形成立體的保護生態兩個方面去活態地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

    2010-06-02 10:13:32

  • 王文章: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不是為了留住歷史,也不是為了回到過去。我們要立足於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加強文化自覺,促進文化創新,激發民族文化創造精神,為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貢獻。

    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是一項來自民眾、融入民眾的工作,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韆鞦的偉大事業。每一位公民都有義務和責任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衷心希望各媒體和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們加大宣傳,為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發揮更大的作用。

    謝謝大家,下面我願意回答大家的提問。

    2010-06-02 10:15:13

  • 主持人華清:

    下面請大家提問,提問時請報一下所代表的新聞機構。

    2010-06-02 10:15:58

  • 經濟日報記者:

    《經濟日報》從去年開始在“文化週末”版塊設立了“關注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系列,到現在已經採訪了36個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我們在採訪的過程中注意到一個問題,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和市場開發度的問題。如果不進行市場開發,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存在一個如何傳承下去的問題,因為現在很多年輕人面臨著養家糊口的問題,如果不能為傳承人帶來一定的經濟利益,可能不會吸引年輕人關注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但是如果市場開發的程度過高,又會違背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的初衷。請問王部長,如何把握非物質文化遺産市場開發度的問題?

    2010-06-02 10:16:08

  • 王文章:

    你提的問題是我們當前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中需要準確把握的問題。目前在總體上,我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的把握是健康的、科學的。但是在實際的保護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最根本的問題是過度開發利用。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問題,對不同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在把握上沒有按照性質和不同的類型進行準確的把握。

    2010-06-02 10:17:49

  • 王文章:

    一方面,有一些屬於傳統手工技藝類型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比如説年畫、剪紙,就要按照積極保護的原則,進行生産性的保護,要把它作為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加以延續,通過這種項目的傳承、生産和開發,使它産生經濟效益,維持這些傳承人的生活和再傳承的經濟基礎。如果能夠從中得到經濟效益,傳承就有了積極性。

    2010-06-02 10:19:17

  • 王文章:

    另一方面,對一些民間信仰的項目,和其他瀕危的傳統音樂和傳統表演藝術,目前搶救要放在第一位。比如説一些民間音樂很難傳承,開發利用很難做到,首先是要搶救下來。我們知道,五十年代對《二泉映月》的搶救還是先錄下來,現在用現代科技的手段搶救、保護民間的表演藝術和傳統音樂是普遍的手段,這不是開發的問題,是把搶救和保護放在首位。我想按照不同項目的性質加以區別對待,就能夠比較好地把握這個問題。

    2010-06-02 10:20:34

  • 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請問王部長,剛才您提到關於立法的問題,我們在前兩年一直聽到這個聲音,但是具體什麼時間會推出,裏面會有什麼樣的內容,能否介紹一下?

    2010-06-02 10:22:00

  • 王文章:

    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有很多方式,但是最重要的方式是立法保護,立法保護是最根本的保護方式。應該説,我們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過程中是比較注重推進立法保護的。像2005年3月份國務院辦公廳就頒發了《關於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的意見》,2005年底國務院又頒布了《關於加強文化遺産保護的通知》,在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現在一些地方制定了一些保護條例,雲南、貴州、廣西、福建、新疆、寧夏、江蘇、浙江等省區都制定了地方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條例,這對於促進地方性的保護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現在全國人大和國務院的有關部門包括文化部在內,都在推動國家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法的頒布。現在立法工作已經做了很多調研,草案正在徵求各方面的意見,我們期待國家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法能夠早日出臺。

    2010-06-02 10:22:33

  • 法制晚報記者:

    請問王部長,剛才您説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是科學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請問具體操作是什麼?您剛才介紹中説現在地方重申報,媒體有報道説現在好多地方爭奪名人故居為非物質文化遺産,這方面有沒有出臺相應的管理辦法?還有風水,我國有沒有準備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

    2010-06-02 10:27:39

  • 王文章:

    科學保護最重要的是遵循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的基本規律。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的基本規律,恒定性和流變性是它最重要的特徵。首先,非物質文化遺産作為一種文化傳統存在,有它不能隨便改變的特質或者基因。同時非物質文化遺産隨著時代的變化,比如説一些當代人的審美取向融入其中,同時它又是在變化中傳承的。人們注意它的恒定性時就不能隨便改變它的形態。我們注意到它的活態流變性時,就要活態地保護它,就不能使它凝聚、僵化。我們保護的措施或者一些規定就要按照基本的傳承規律來制定。在保護的時候,搶救保護要放在首位,同時又要貫徹積極保護的原則,既能使它很好地傳承,又在要當今時代的發展中煥發出活力。

    2010-06-02 10:28:27

  • 王文章:

    關於重申報、輕保護的傾向,實際上是違背它的傳承規律。要改變這種現象,首先我們在申報方面要按照申報的有關規定,嚴格評審。要嚴格地進一步控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的數量,要進一步完善市和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體系的建設。這樣在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體系建設中,就形成一個好的結構,這個結構是國家級名錄少而精,省級的名錄是名錄的中間,市、縣級名錄是數量的多數,是一個很好的基礎。這樣一個合理的金字塔型的結構,就使我們把關注點、保護的基礎放在了基層。同時要加大監督和檢查的力度,要組織專家組對各地申報的國家級名錄項目進行檢查和監督,對於沒有採取有效的保護措施加以保護的,保護不力的要限期予以改正。對於不能很好落實保護措施的,要在名錄中除名。當然更積極的保護措施還是針對不同的類型項目採取不同的保護措施,使它能夠在當代的發展中跟文化建設、文化創新和當代生活結合起來,在當代的發展中能夠産生一種保護的活力。

    2010-06-02 10:30:26

  • 王文章:

    關於風水的問題,很多項目是不是可以確定為國家級的名錄,都在專家的研究之中。今天我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産很多項目認定還處在一個進一步深化研究的過程之中,有一些項目不能草率地或者盲目地下結論,比如説很多民間信仰的項目。涉及到風水的問題,我講一個例子,比如説媽祖信仰,我們知道,媽祖信仰是福建及台灣地區很多民眾信仰的項目,這其中有迷信的成份,但是總體上表達了人們一種向善、追求美好的意願,總體上是應該加以肯定的。對一些民間信仰的項目,包括風水這類項目,應該做一些深入的研究。我們對一般性地否定或者肯定都是反對的,我們應該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得出一些結論。

    2010-06-02 10:32:53

  • 中央電視臺記者:

    請問王部長,我國在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方面建立了6個文化生態保護區,這方面現在的情況怎麼樣,請您介紹一下?

    2010-06-02 10:36:59

  • 王文章:

    文化生態保護區的建設是我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産進行整體性保護的重要方式,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對文化的多樣性、文化生態空間的完整性和文化資源的豐富性保護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現在國家公佈了6個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以後還會陸續公佈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2010-06-02 10:37:36

  • 澳門澳亞衛視記者:

    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申報項目裏有三項是澳門的申請,已經通過評審,進入了30天的公示期,這個公示期是什麼意思?是不是已經確定為名錄裏面了。如果確定的話,中央會給澳門這三個項目在資金上有什麼支援?

    2010-06-02 10:39:35

  • 王文章:

    這個問題請非物質文化遺産司司長馬文輝同志回答。

    2010-06-02 10:41:10

  • 馬文輝:

    第三批國家級名錄項目的評審是嚴格按照國務院的“18號文件”確定的標準、條件和程式開展和進行的,充分發揮專家的作用,嚴格、科學、規範、按程式進行評審。

    2010-06-02 10:41:29

  • 馬文輝:

    開始的程式是專家組評審,因為這裡有60多位專家,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遼寧大學、中央民族大學等機構的60多位專家學者分成10個專家組,對整個申報材料的3136項進行分組評審。評審之後,我們又召開了正式的評審委員會會議,評審委員會會議確定之後又報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除了文化部以外還有13個成員單位)徵求意見,最後確定新增項目190項,項目擴展159項,這其中包括三項已經公示的澳門項目。公示結束以後,根據公示期間社會的反饋,部裏開會專門研究,提出進一步修正的意見,再報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向大家進行彙報和審議,如果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對名單都表示同意,就正式報國務院審批。國務院批准之後,再以國務院文件的形式正式公佈認定。

    2010-06-02 10:46:39

  • 馬文輝:

    保護上,澳門、香港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都非常珍貴,包含了重要的文化價值,肯定要注意加強保護,從各個方面予以適當的傾斜。

    2010-06-02 10:46:50

  • 香港文匯報記者:

    對我國與日韓等周邊國家共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如何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非遺的代表作名錄,怎樣處理各國間“搶申”的問題?

    2010-06-02 10:47:18

  • 王文章: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公約》的精神以及操作指南的相關規定,締約國有權利、也有義務和責任,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本國領土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對於兩個遺産國家共同擁有的同源共用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每一個國家均可以單獨申報,如果列入代表作名錄之後,也不妨礙其他的國家再次單獨申報。

    2010-06-02 10:47:46

  • 王文章:

    例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2003年11月7日公佈的第二批代表作名錄中,就有亞塞拜然申報的“亞塞拜然木卡姆”,這是作為傳統音樂申報的。還有伊拉克申報的“伊拉克木卡姆”,烏茲別克、塔吉克共同申報的“沙士木卡姆音樂”,都分別入選。到2005年11月25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佈第三批代表作名錄中,中國也申報了“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也列入了代表作名錄。這説明共同擁有的項目,在一個國家申報之後,其他國家還可以單獨申報。

    2010-06-02 10:48:54

  • 王文章:

    中國與不少周邊國家共同擁有同源共用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中國願意與這些周邊國家就聯合申報的問題、聯合保護的問題,進行深入的協商。中國願意與周邊國家進行聯合申報和保護,共同傳承發展同源共用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增進睦鄰友好關係。2005年中國與蒙古國成功申報了蒙古族長調民歌。申報成功後,兩國建立了“聯合保護長調協調指導委員會”,以指導和促進兩國開展對該項目的聯合保護工作,成為中國與周邊國家聯合申報的成功範例。

    2010-06-02 10:49:52

  • 王文章: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公約》的框架下設立代表作的名錄製度,是為了推進各國對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的重視。申報是一個手段,推動保護才是真正的目的。我們對跟周邊國家共同擁有的一些項目,也是特別強調聯合申報、聯合保護,保護放在第一的位置。申報不是一種競爭,應該是作為大家攜手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一個重要橋梁。在這方面,我們秉承了一個重要的原則,合作保護比申報競爭重要。今後我們跟周邊國家還會就聯合申報的問題、聯合保護的問題進行更多的合作。

    2010-06-02 10:50:41

  • 北京電視臺記者:

    第一,今年“文化遺産日”的主題是“非遺保護,人人參與”。請您具體介紹民眾在非遺保護中的作用是什麼?第二,一些地區現在對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的態度走向了一個極端,當前非遺保護的商品化傾向越來越明顯,想聽聽您對非遺保護商業化傾向的看法?第三,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的真正可持續發展的措施是什麼?

    2010-06-02 10:52:36

  • 馬文輝:

    今年“文化遺産日”非遺保護的主題確定為“非遺保護,人人參與”,我們是基於這樣一些考慮:非遺保護的方針是“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這是非常辯證和全面的口號。因為我們國家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國家在政策層面上、經濟層面上、動員上做了大量工作。政府主導是一個方面,政府做這些工作最根本的是把社會動員起來,因為非遺就在我們身邊,非遺的傳承人、非遺的主體就是我們廣大的人民群眾,尤其是非物質文化遺産主要部分在民間,這樣動員全社會形成一種高度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的自覺意識,是非遺保護一項長期的任務。雖然在前些年基礎上我們進行了廣泛的社會動員,使大家對非遺保護逐漸有了認識,但是這種宣傳教育,這種自覺性的提高還是一個長期的工作。今年我們仍然凸顯這一點,就是為了讓大家感覺到非遺保護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我們都有責任保護這一珍貴的遺産,所以提出“非遺保護,人人參與”。

    2010-06-02 10:53:44

  • 王文章:

    我再補充一點,今年“文化遺産日”期間還有一個活動:“把遺産交給未來——古琴名家名曲進百校活動”,向大學生和中小學學生一邊講解古琴的知識,同時演奏古琴的名曲。這實際上讓青少年能夠直接跟傳統的經典古琴名曲見面,既聆聽同時又了解古琴作為我們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的價值、意義,直接參與這些活動就能夠體會到非物質文化遺産珍貴的價值。同時,現在很多青少年在演奏古琴,這樣一些實際的活動使他能夠感同身受,能夠體會到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價值,同時也體會到參與的快樂。

    2010-06-02 10:56:14

  • 新華社電視臺記者:

    請問王部長,我們知道任何國家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都是全人類共同的遺産,最好的保護方式就是傳承,增加公眾的認知度和國際的知名度。我們看到,為迎接今年的“文化遺産日”,文化部將在國內舉辦一系列推廣活動,不知道在國際上是否有這樣保護傳承推廣的活動,呼應全人類文化遺産保護的主題?

    2010-06-02 10:58:12

  • 王文章:

    在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方面加強國際間的合作非常重要。前幾年我們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法國總部,舉辦了一個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的成果展,同時中國的一些表演類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總部進行了演出。那次活動我也參加了,當時有192個國家的代表觀看了展覽和演出,他們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的豐富性,對當時展覽內容的豐富和演出的精彩大為讚嘆。通過那次展覽和演出,他們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的現狀有了深入的了解。

    2010-06-02 11:01:05

  • 王文章:

    前幾年,我們在四川成都還舉辦了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産節。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産節,也吸引了國外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方面的專家和一些旅遊者參加。最近在中國藝術研究院掛牌成立的“亞太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産國際培訓中心”,我想它開展的一系列活動將會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方面在國際上的宣傳,包括國際社會對中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的認知,都會很大的促進作用。非物質文化遺産首先是我們自己國家和民族的,但是它也是全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所以在國際間的合作保護方面,我們今後還會做出更多的努力。

    2010-06-02 11:01:51

  • 主持人華清:

    今天上午的新聞發佈會就到這裡,謝謝大家!

    2010-06-02 11:04:09

圖片內容:

視頻地址:

    mms://wmv.china.com.cn/dianbo/zhibo/2010/100602.wmv

相關新聞:

圖片大圖:

  • 新聞發佈會前現場

    中國網 王銳

  • 中國網做好直播準備

    中國網 王銳

  • 國新辦新聞局副局長華清主持本次發佈會

    中國網 王銳

  • 文化部副部長王文章

    中國網 王銳

  • 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産司司長馬文輝

    中國網 王銳

  • 新聞發佈會主席臺

    中國網 王銳

  • 經濟日報記者提問

    中國網 王銳

  • 國際廣播電臺記者提問

    中國網 王銳

  • 法制晚報記者提問

    中國網 王銳

  • 記者提問

    中國網 王銳

  • 澳門澳亞衛視記者提問

    中國網 王銳

  • 新聞發佈會全景

    中國網 王銳

文字實錄  正序 倒序 刷新

全文 列印 合併稱謂 顯示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