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鐵路博物館講述老北站見證的辛亥革命故事 |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1-09-22 09:03 發表評論>> |
21日,五十多歲的徐二中在供職10多年的上海鐵路博物館內如往常一般等待為前來參觀的人們講述上海老鐵路的故事。迄今他已為超過30萬人次的參觀者講述過辛亥革命時期,在鐵路滬寧線和滬杭甬線上發生過的那些“大事件”。 徐二中向記者指點道,上海鐵路博物館是在1909年重建的上海老北站基礎上于2004年建成開館的,博物館的正門,就是當年震驚中外的“刺宋案”事發現場。 他介紹説,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由黃興等人陪同,自《民立報》社赴滬寧車站,準備北上。走到檢票處,突然三顆子彈從背後向宋教仁射來。宋教仁掙扎到檢票處前方,也就是如今博物館正門前的花壇處,被人急送往附近的鐵路醫院搶救。 作為中國第一條運營鐵路的核心樞紐,百年前的上海老北站承擔著當時鐵路人流、物流交匯處的重要角色。同濟大學法政學院副教授楊勇剛指出,辛亥革命時期上海鐵路建設及鐵路運輸的發展,深刻反映了辛亥革命所處時代的歷史背景。 上年紀的上海市民都記得老北站的盛名。上海師範大學近現代史教授周育民介紹説,除了“刺宋案”,老北站與眾多辛亥革命志士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例如1912年,孫中山當選臨時大總統後,便是當年元旦上午11時乘滬寧專列,由老北站出發前往南京,並於當晚11時在總統府舉行就職典禮。 在楊勇剛看來,孫中山一行當時能夠迅速抵達南京,正是得益於上海鐵路網的建成。這不僅對辛亥革命在蘇浙地區的蔓延起到積極作用,也對整個長三角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産生巨大影響。 徐二中指著博物館內一副上海各界歡送孫中山的老照片介紹説,這就是當年在老北站一條通向站臺的走廊上拍攝的,照片上的棚子直到上世紀80年代還保留著,老北站停止使用時被拆除掉了。 除了宋教仁、孫中山在上海老北站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跡,宋慶齡當年也常從老北站出發前往各地,為革命事業四處奔走。 斑駁的陽光映射到薩拉遜風格的上海鐵路博物館的外墻紅磚上和靜靜停在館外的上世紀30年代宋美齡專用列車上,這座完全按老照片原貌修復的博物館,以其豐富的史料和實物見證了辛亥革命的歷史。 “最遺憾的是未能在上海老北站原址上修建鐵路博物館”,徐二中説,1932年日軍轟炸上海,老北站只保留了兩層,加上1937年的二次轟炸,老北站破壞嚴重。後來由於原貌修復在技術上有困難,於是改動過方向,比例也縮小,是按照1:0.8的尺寸縮建,原來一直延伸至馬路的老北站規模也隨之縮小。 記者離開博物館之際,一隊學生參觀團到來。據館方介紹,今年以來該館參觀人數猛增,不僅有本地的中小學生和懷舊老人,不少外國人也來此希望了解這段歷史,尤以來自日本、南韓和歐洲的遊客居多。館方表示,將通過印發資料、播放光碟等多種形式,介紹充滿傳奇的上海鐵路史,也讓各方民眾了解百年前的上海鐵路與辛亥革命的不解情緣。 |
文章來源: 中國新聞網 | 責任編輯:大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