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高月娟 攝影/邱衍慶
這些看上去會被普通人輕易忽視的礫石,在經驗豐富的採礦人的眼中如黑金般放光——它們象徵著對今天辛苦勞作的回報,象徵著明天的好日子。礫石本是大地的産物,和所有大地上的産物一般,被人們附加了高低不同的價值。寶石更因為在它脫胎換骨般的誕生過程中,被投入了開採、切割、打磨加工等的成本和時間,甚至加上人的生命,才讓它的光芒如此被人讚嘆,並願意為之付出不菲的價格將其納入懷中,鑲在指間,挂在頸上,成為人們身份與地位的象徵。
斯里蘭卡被稱為“印度洋上的珠寶匣”。這裡寶石出口源源不斷,仿佛有無盡的寶石儲量。馬可•波羅曾這樣寫道:“這是世界上最美的島嶼......這裡的河水流淌著紅寶石、藍寶石、黃玉、紫水晶和石榴石......”這裡曾是世上已知最大的重達466克拉藍寶石的故鄉。産自斯里蘭卡的寶石已經稱為裝飾皇室家族王冠上的寵兒,其中包括所羅門王和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
斯里蘭卡寶石在很久以前就非常有名。據説在西元前500年,來自印度北部的佛教徒在這裡發現了沉積在河床中的寶石;之後,人們將天然寶石打磨加工,並用它們來製作首飾。這裡的港口也成了慕寶石之名蜂擁而來的貿易商們的交易地點,之後,寶石就憑藉交易商們的手,通過古老的絲綢之路和海上貿易,被送到亞洲和歐洲的交易市場。
“喂~~我們要下去了。”攝影師對著一條通往地下的黑皮管喊道,“下來吧”,一會兒就有了回音,仿佛從很遠的地方傳來,微弱卻很清晰。“我們來咯~!”我也湊過去喊。“來咯來咯~~~”,有人學著我的聲音重復著,傳來咯咯的笑聲。
這條黑色的膠皮管比雙手合攏形成的圈兒要小些,是連接地下和地上世界的“麥克風”;什麼時候打開排水機抽取地下水,什麼時候送氧氣下去,什麼時候開動機械將泥土拉上來等等,就是通過這根再原始不過的麥克風傳遞的。
棚裏的地面上有個兩米見方的洞口,向下看很黑。礦主桑帕頭戴棒球帽,穿著再普通不過的短褲,和所有工人一樣打著赤腳,身上也沾了泥漿。唯一不同的是頸子上戴的一條粗金鏈。我問他是不是挖寶石掙來的,他裂著嘴笑開了,牙齒被檳榔汁液染成了棕紅色。
桑帕示意我脫掉拖鞋,捲起褲腿,又不放心地拍我的肩膀,反覆做出雙手抓緊的姿勢。我點點頭,彎身鑽過橫欄,垂下雙腿坐在洞口上,轉身蹬住第一節木梯,扶著用麻繩綁在木梯上的一根長扁擔邁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