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驥:中國國家自主貢獻的基本考慮
發佈時間: 2015-06-27 14:03:22 | 來源: 中國網 | | 責任編輯: 郜玉至
(中國網6月27日訊 記者郜玉至)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舉辦的“第四屆全球智庫峰會”于6月26-27日在北京中國大飯店舉行。本屆峰會主題為“全球可持續發展——2015年後新路徑”,中國網對本次峰會進行了全程報道。
國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副主任、中國人民大學能源和氣候經濟學項目主任鄒驥先生在平行綜合論壇一“綠色增長”主題會上帶來了“中國國家自主貢獻的基本考慮”的演講。他表示,改革開放30多年,中國經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依靠粗放的要素增長去支撐高速增長的發展階段已經過去了,這種類型的發展道路已經走到了勁頭。資源環境約束,已經成為日益嚴重的制約國家進一步發展的現實瓶頸。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創新發展路徑。
以下為演講實錄:
- 鄒驥:
中國政府決定在6月底以前作為我們參加這個年底的巴黎大會的一個重要的步驟,要宣佈一個重大的事情,就是我們要承諾,意向國家的自主貢獻的目標,這個目標涉及2030年的時候,我們整個的行動的方案,所以我們作為智庫參與了這個相關的研究工作,我們沒有權利宣佈,但是我們會把我們的思考跟大家分享。
這裡面講三個基本考慮:第一個,向政府建議的國家自助貢獻是基於聯合國框架公約的原則和要求,以公平提供持久的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根據這個聯合國公約的要求,公平但有區別的責任,和各國有能力的選擇,還有相關的條款,以及相關方大會的決議,以這個為基礎。它的基礎就是歷史責任,發展階段和國情這些區別,對科學氣候的遠離和事實的理解,不是抽象的口號,它是基於非常詳實、確鑿的科學事實,就是累計排放。工業革命以來,發達國家能源在全球佔比70%,而對於人口的佔比不到20%,這是一個基本的事實。IBCC評估報告有這方面的描述。中國、美國、歐洲工業革命以來的累計排放比例,我們這個數據是來自美國國家實驗室和歐洲的幾個實驗室的數據,大概是1:2.6:2.4。中國排放超過了美歐,2030年超過了美歐之和,這是錯誤的。因為講的是損失排放,但是氣候變化的原因是累計排放,就是為什麼要給大家做一點小科普。累計排放來講,就是今天美歐之和是中國的5倍,美歐之和是中國的2.6倍,這是基本的科學事實和原理。在這樣一個情況下,今天的氣候變化主要是由於工業革命以來,特別是1850年以來到1990年之間累計排放的結果。我們在這個基本依據下,來構思中國的國家自主貢獻。
- 鄒驥:
我們認識到中國損失排放,就是每年排放多少,它的增量是很快的,增加非常迅速,已經和人口一樣,基於世界之首了,這是引起全球密切關注的一個主要原因。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以這麼高的損失排放來延續的話,中國自己累計排放的貢獻假以時日,也會逐步的上升,對今後長遠的全球氣候變化會産生日益增強的影響,這一點我們也必須面對。,也要非常客觀的面對。從風險預防的角度來考慮,中國需要正視作為發展在公約下應當承擔的責任。與此同時,改革開放30多年,中國經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依靠粗放的要素增長去支撐高速增長的發展階段已經過去了,這種類型的發展道路已經走到了勁頭。資源環境約束,已經成為日益嚴重的制約我們進一步發展的現實瓶頸。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需要創新發展路徑,順便説一下,我們大概在過去的2年裏面,一個核心的研究成果,一個戰略概念的研究成果,就是發展路徑的創新。w可喜的是,最近大家可能關注到克強總理在他的講話裏面提出發展路徑創新的號召。我們想,我們不敢妄言説這是依據我們的研究成果,但是我們非常欣喜地看到,我們和克強總理想到一起了,在兩三年以前就已經了的論述。當時是內部的報告,現在研究成果陸續公開發表,有機會進一步深入探討,路徑創新的概念。而且這個概念成為我們向中國政府建議國家自主貢獻方案的核心的基礎的概念框架。我們要走上一條依靠要素效率的提高,優化發展道路的要素,為什麼習主席、習總書記講應對氣候變化不是別人讓我們做,而是我們自己要做,中國的利益與全球的利益在應對氣候上要高度一致的。
- 鄒驥:
發展中創新的戰略構想,就是我們達到排放峰值時對應的收入水準,低於歐洲、美國在歷史上相應的峰值收入水準。大約我們考察了近代工業化歷史,歐洲、美國這些發達國家達到排放峰值的時候,相對應的每人平均GDP大概是20000-25000美元左右,2010年的不變價格,我們大概的測算中國達到峰值對應的每人平均GDP在15000美元左右,我們還沒有達到那麼高的收入水準,就要達到峰值。而且這次在去年中美聯合公報中,首次提出峰值的目標,也就是基於這樣一個對整個工業化歷史的規律、發展路徑的研判,中央確認要樹立這樣一個目標,這是由我們的歷史考察的基礎的。
保證我們以最少的可控的溫室氣體排放,去實現國家的現代化和人民的富裕、安全、尊嚴和幸福。這是中國要對人類作出的重大貢獻,是世界近代工業化歷史新的篇章和新的奇跡,任重道遠。考慮中國的國情,我們從發展階段、能力幾個角度考慮,我們現在處於碳密度最高的階段,工業化的階段,我們又是世界的製造中心,內涵能源出口,我們有20%-30%溫室氣體排放,為了向世界其他市場提供産品的,國家的能力我們是巨國,巨國有巨國效應,可以集中財力辦大事,相對於我們巨大的公共服務的負擔,我們巨大的低收入的人口,這個能力又是很弱,還缺少人才和社會治理的能力,企業缺少足夠高效、高質具有自主創新的能力,企業盈利和技術管理水準還普遍不高,自有智慧財産權不足以支撐高效的企業,我們國情一個最相關的就是我們資源稟賦,以煤為主,這是上帝給我們留下的遺産,我們沒有什麼選擇,另外能源和人口還有經濟活動的分佈不均衡。
- 鄒驥:
最後國家自主貢獻的基本考慮,是這樣的,我們考慮管控的,不是一時一世,是整個戰略趨勢、戰略方向和戰略路徑,這一點我特別提醒國際上的朋友關注這一點,不要整天拘泥于數高了、低了,要看長遠,因為氣候變化時間尺度都是幾百年的。另外,我們涵蓋了廣泛的領域,涉及到國民經濟多個關鍵部門,工業、建築、交通、農業、土地利用以及低碳城鎮化。另外,我們提出了廣泛的體制和政策工具的選擇,來支撐實現這樣的目標。還有一個我們提出對全球氣候治理的設想,在全球合作的背景下,在全球氣候體制的背景下,與有關各方的互動和合作中實現的目標。我們的研究還在繼續,思考也在繼續,希望大家今後多合作。
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 郜玉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