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遵義:傳統製造業跟住房不能再是需求主動力
發佈時間: 2014-12-21 11:26:07 | 來源: 中國網 | | 責任編輯: 任曼瑤
中國網12月21日訊 (記者 任曼瑤)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主辦的“中國經濟年會(2014-2015)”今日在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舉行。此次年會主題是“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改革、開放、創新”。這是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舉辦的第六屆中國經濟年會。本屆年會包括一個主論壇和三個分論壇,分論壇的主題分別是改革開放、創新驅動發展、為“十三五”獻計獻策,與會嘉賓將為大家帶來精彩紛呈的思想觀點和建議。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劉遵義就中國國內總需求等問題發表主旨演講。以下為演講實錄:
尊敬的曾培炎理事長,各位領導,女士們、先生們,今天很榮幸有機會參加中國經濟年會大會,我很簡短的跟大家討論一下。剛才曾培炎理事長、朱主任、楊主任都講的非常好,我提出幾個重點跟大家討論。明後天我會把這個PPT放在我的網站上,歡迎大家下載。
大家都知道中國能獲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圖)藍色的是美國的GDP,紅色的是中國的GDP,現在已經超過美國GDP的一半,有人説已經差不多一樣了,用購買力評價來算,我是不相信購買力評價的。紅顏色的是中國經濟GDP的增長率,中國的增長率遠遠超過美國,雖然這樣還是有一段距離。每人平均GDP差的更遠,到今天美國的每人平均GDP跟中國的GDP還有7—8倍左右。但是我們的增長率很快,還有一個過程。總的來説,這是非常偉大的成就,過去36年,超過了10%的增長率來成長。
這個圖是講外貿,是中國和美國外貿總數的比較,藍色的是美國的,紅色是中國的,中國也是全世界第二大貿易國。尤其是在加入WTO之後快速增長,所以現在差不多趕上美國了。我首先講一講過去經濟的形勢。美國經濟復蘇已經進入新階段,平穩成長,我個人的看法,美國逐漸恢復到每人平均3.5%的平均增長,有很多優勢,能源方面、創新方面都有很大優勢,這對全世界和中國來説是一個好事,美國能夠恢復它的成長。美國利率明年年終會上調,幅度也不會小,歐洲的經濟復蘇是很遲緩的,我們不能依靠對歐洲的出口,歐洲的需求不會增加太多。美國和歐洲這次經濟危機之後,為什麼速度這麼慢,光用貨幣政策是沒有什麼太大的效果,日本看的出來,一定要加上自己的財政政策,自己在開支方面都做一些公共收支。俄羅斯跟美國歐盟在烏克蘭問題的衝突將會持續,對俄羅斯是不太好,對中國跟亞洲的國家企業也提供了一個機會,美國跟歐洲都要制裁,俄羅斯要面向亞洲,面向中國來解決他的問題,走出出路。最近俄羅斯盧布大跌,這就是説開放經濟資本才流動,太開放了是有風險的,俄羅斯盧布一個星期之內跌了20%、30%,這個要小心。石油價格的下降對全球經濟、對東亞和中國都會有利益,當然對於某些企業不是很好,對我們都有負面的影響,總的來説會很好。
低油價要給我們注滿戰略石油儲備提供了絕佳的機會。庫存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要努力趕快建,現在産能過剩的時候建立存油庫社會成本不高,鋼鐵、水泥都有過剩。出口占GDP的比例,現在中國也是一個大的經濟體,出口占的比例不會高,(圖)台灣很高,第二是俄羅斯,日本很低,發展到一定地步主要靠內需,不能靠出口,這是一個規律。中國面臨的問題,我們怕總需求不足,不是沒有供給。中國是過剩經濟體,中國的製造業産能大家都清楚,大量過剩,鋼鐵、水泥、玻璃、電解鋁很多都過剩,平均的産能利用率差不多70%左右。供應不是問題,只要有需求就會有供應,我們中國現在GDP由總需求決定,不受供給約束。
剛才幾位講過了出口增長,傳統製造業跟居民商品住房的固定投資不能再是總需求的主要推動力,再放下去就是浪費資源。再放下去也會帶動GDP,但是是資源浪費。應當在什麼地方什麼領域增加,我提出幾個看法:一是公共基礎設施投資,我覺得城市裏大眾捷運系統,比如説地鐵,主要是讓人民能夠很好的活下去,不需要開車,我不反對大家買車,我希望大家不要多開車,不同的觀念。假如中國每一家人都有一部車,到了最後中國會有六七億汽車,對於能源的消耗、環境的影響不得了。假如有城市大眾捷運系統建起來,就不需要用汽車。中國200萬人口的城市起碼有70—100個,每一個城市都可以做大眾捷運系統,地方政府要主導,才能做得成功,這是很必要的,我們去紐約、巴黎、倫敦可以不開車,我們應當做到。這應當跟習主席,跟奧巴馬總統,前兩個禮拜簽的氣候變化協議也有關係,到了2030年應當到頂了,這個能幫助減少炭的排放。另外,我覺得大家講創新,很多城市地方應當儘量利用網際網路,大家都能利用網際網路,應當無論在什麼地方都有,要麼是免費,要麼低收費的網際網路都能夠上去。網際網路是一個很偉大的發明,讓大家都能利用,有錢的人、沒錢的人統統能夠自由上網,我覺得這可以做得到,應當跟供電一樣,跟電力一樣比都是必須的。
另外是公共品的消費,教育、醫療、養老,另外是環境控制保護恢復,其實也是公共品的,這也是需要政府主導的,私人不會幹,民間也不會幹。好處是不會賺錢的,大家都能夠呼吸新鮮的空氣,怎麼樣收錢,不能收錢的。是由公家出錢的,要麼是中央政府,要麼是地方政府,這個是必須做的。這些環保措施提供了很大需求,中國人民普遍有這個要求,要求新鮮的空氣、新鮮的水、新鮮的土壤,適應大家的需求。
家庭消費我覺得是增加了,要變成GDP的主要推動力還有一個過程,家庭收入算我們GDP的比例相對低,外國是60%-70%,我們這邊是45%左右,據我了解不超過50%,當然要提高,但是需要有個過程,不能完全依賴。做城市裏的大眾捷運系統,據我了解其他國家都是虧本的需要補貼的,怎麼辦?有一部分來源可以説,我們可以要求這些賺錢的國企多發現金股息,大部分就回到政府了,因為政府是大股東,可以利用這些資源來做公共投資,不需要大量增加舉債,這是一個可以解決的辦法。
預期確實非常重要,在關鍵時刻政府能夠經過它的行為,它的政策能夠改變預期。舉三個例子,中國的例子,外國也有其他的例子。小平先生1992年南巡,南巡改變了所有人的預期,1992、1993、1994是非常繁榮的幾年。1997年東亞危機的時候,朱總理維持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穩定,他也推出一些政策維護了大家的資訊,所以也平安度過了。2008年溫家寶總理也推出了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總的來説,是把大家的預期穩定了,心裏踏實了。中國沒有像美國、歐洲經濟大規模的衰退。現在我們應當了解,預期政府能夠發揮主導性的作用,一定要想辦法把預期改過來。日本的問題是沒有把大家的預期改過來,1990年到現在都是不緊,反正不景氣,不投資,家庭説不景氣,我們不要消費,到了明年真是不景氣,自我實現了,所以又繼續下去,這個迴圈要打破。中國不要跑到那個迴圈裏,那樣就很困難。歐洲、美國只看貨幣政策,其實是錯誤的。我就講到這裡,我對中國經濟還是充滿信心,今後五年7%絕對是可以做到的,因為有供給的産能,怎麼樣能夠很好的把總需求弄上去。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 任曼瑤 |